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必备考点一)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师是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综合知识是一个必备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帮助广大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了解其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等各个方面。
3.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两个主要分支。
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发展规律、教育的整体性、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有何影响,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4.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遵守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了解相关规定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等各个方面。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教育机构的管理、师生关系、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
3.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四、教育评价和测量教育评价和测量是用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的手段,了解其基本原理对于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测量十分重要。
1. 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等各个方面。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选汇总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选汇总一、教育与心理学教育与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大考点,涉及到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专题。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儿童心理学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发展,发展心理学则探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过程。
二、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法律法规是一个重要考点。
教师应了解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对教师职业行为、教育教学活动等做出规范。
三、教育学说与教育思想教育学说与教育思想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大考点,涉及到教育学派、教育理论家及其思想体系。
如中国教育史上的孔子、荀子、程颐等教育家,以及西方教育学派中如杜威、皮亚杰等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四、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包括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内容。
教师应关注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新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
五、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到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行政体制、学校管理法律法规等。
了解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的相关知识,对于担任教师岗位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六、信息技术与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网络教育、智慧教室等方面的知识。
七、教育评价与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与教育统计是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点之一。
教育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内容;教育统计则注重教育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应用。
八、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师招聘考试的一大考点。
教师应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能够阅读、分析教育研究文献。
九、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教师应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演变过程,掌握明清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师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

教师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在备战教师资格考试的过程中,掌握和背诵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基础知识涵盖许多领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等。
下面列举了一些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教育学•教学理论:包括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内容。
重点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优缺点,并能根据不同教育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如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课程理论: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内容。
重点了解课程标准、教材选择与使用、教学评价等相关知识。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掌握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方法。
•认知心理学:包括学习、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相关理论和发展。
重点了解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智力等基本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学:了解个性特质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重点了解人格理论和测量方法。
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了解国家教育法规、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等。
•学生权益保护:了解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包括学生伤害赔偿责任、学生隐私信息保护等。
•教学管理:了解教学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包括学员管理、教室管理、课程管理等。
总结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必背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等多个方面,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牢记这些重点要点,取得考试成功!以上是关于教师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是什么

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是什么一、教师考试的背景和重要性教师考试是选拔和评价教师岗位候选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教师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常被考查的内容之一,对考生而言,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公共基础知识的定义和范围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教师岗位考试中通用的基本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语文、数学、英语、教育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内容。
三、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1. 语文•词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基本的语法知识,如主谓宾结构等•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如比喻、拟人等2. 数学•算术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等•代数与方程式•几何学基础知识3. 英语•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和常见表达4.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如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等•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教育制度和政策5. 其他•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历史、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时事和社会热点四、如何有效备考公共基础知识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身时间和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多练习:通过做大量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3.多渠道获取信息:除了书本外,查阅各种资料、参加培训班等方式也有助于知识的积累。
4.多思辨和讨论:与他人讨论或思辨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考试前复习:在考试前适当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提高信心和应试能力。
五、总结教师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内容广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教育学等多个领域。
考生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备考,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查缺补漏,做好总结和归纳。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练习,相信考生们定能在教师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一、教育体制1.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各种力量对青少年进行的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以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全部发展。
1.2 中国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为9年制,分为小学和初中。
高等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1.3 教育管理部门中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包括国家教育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管理机构。
国家教育部负责统筹全国教育工作。
二、教育理论2.1 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主体通过不断的接触和体验,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经验。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
2.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内容。
2.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质量、效果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教育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三、教学方法3.1 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一种通过互相交流讨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育改革4.1 教育改革的意义教育改革是指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进行深刻变革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要求。
4.2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4.3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指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和学生需求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法规5.1 教育法规的意义教育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规、高等院校法规等,是保障教育权益和维护教育秩序的法律依据。
最新最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速记

最新最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速记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速记,希望能够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速记:1.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科学。
- 教育学的分类:社会教育学、心理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
- 教育学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规律性等。
2. 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渐进性、差异性、整体性等。
- 儿童心理发展常见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爱因斯坦智力发展理论等。
-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3. 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权利与义务等。
- 国家义务教育法:确立了国家义务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保障义务教育的内容。
- 师德师风建设规定:明确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4. 课程与教学理论:- 课程的概念:是指根据一定的学科目标和教育任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通过教学活动实施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过程。
- 教学设计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情感价值导向等。
5. 教学评价与测量:- 教学评价的类型:形成性评价、总评价、自评等。
- 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 教学测量的方法:标准化测验、非标准化测验、观察法等。
以上仅为一些重要的考点速记,希望对考生备考教师招聘考试的教育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请考生结合相关教材深入学习,全面掌握考点内容。
祝您考试顺利!。
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公招考试中重要的考察内容,考生需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以下是针对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内容。
2.教育学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学派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等。
4.教育方法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2.教育行政法规:包括教育行政法规体系和教师资格的法律依据等。
3.教育公文处理:包括学校行政文书的撰写、奖励与处分决定的执行等。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1.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财政、教育经费的组成和分配原则等。
2.教育管理学: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评估等。
3.教育统计学:包括教育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等。
四、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史1.教育社会学:主要包括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梦想等。
2.中国教育史:包括古代教育制度、近代教育变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等。
五、教育科技与信息化1.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与教学等。
2.信息技术与教育:主要包括教学软件的运用、网络教学和信息管理等。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1.教育伦理学:包括师德师风、学生权利保护和教育公平等。
2.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的法律责任等。
这些知识点是教师公招考试中教育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考生需认真准备。
除了上述知识点,考生还需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等技能的训练。
综上所述,考生在备考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时,应该系统、全面地掌握各知识点,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相信考生一定能够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成功!。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整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 -⽬录第⼀部分教育学基础 (1)第⼀章教育与教育学 (1)第⼀节教育概述(P3)※ (1)第⼆节教育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3)第三节教育学的产⽣与发展 (4)第⼆章教育的功能 (6)第⼀节教育功能概述 (6)第⼆节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P22—P27)※ (7)第三章教育⽬的 (9)第⼀节教育⽬的概述 (9)第⼆节教育⽬的确⽴的依据与价值取向 (9)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的(P33) (10)第四章教师与学⽣ (11)第⼀节教师 (11)第⼆节学⽣ (12)第三节良好的师⽣关系(P44) (12)第五章课程 (13)第⼀节课程概述 (13)第⼆节新课程改⾰ (14)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P63—P67)※ (17)第六章课堂教学 (18)第⼀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18)第⼆节课堂教学设计(P74—P81)※(⼆——六) (20)第三节课堂教学策略 (20)第七章学校德育 (21)第⼀节德育概述 (21)第⼆节德育过程 (21)第三节德育的任务、⽬标和内容 (22)第四节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法 * (23)第⼋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作 (24)第⼀节班级概述(P110) (24)第⼆节班级管理(P116—P122) (25)第三节班主任概述 (26)第⼆部分教育⼼理学 (27)第⼀章⼼理发展与教育 (27)第⼀节⼼理发展概述 (27)第⼆节⼼理发展理论(P134—P137)※ (27)第三节教育与⼼理发展的关系 (28)第四节⼉童、青少年的⼼理发展与教育(略) (29)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9)第⼀节学习概述 (29)第⼆节学习理论(P148—P157)※ (30)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31)第⼀节学习迁移概念 (31)第⼆节记忆概述 (32)第三节遗忘概述 (32)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3)第⼀节学习策略概述 (33)第⼆节知识概述 (33)第三节技能概述 (34)第四节问题解决概述 (34)第五节品德概述 (35)第五章影响学习的⼼理因素 (36)第⼀节学习动机概述 (36)第⼆节归因与学习 (36)第三节注意概述 (37)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37)- 3 -第⼀节⼈格差异与教育 (37)第⼆节认知风格差异 (38)第三节学困⽣概述 (38)第七章学⽣⼼理健康教育 (39)第⼀节⼼理健康概述 (39)第⼆节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法(P209—P210)* (39)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40)第⼀章法与教育法 (40)第⼀节法的含义、特征与渊源 (40)第⼆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40)第⼆章教育法律关系 (41)第⼀节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41)第⼆节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41)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42)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42)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3)第⼀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和类型 (43)第⼆节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假定处理制裁(P228) (44)第三节教育政策 (44)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4)第⼀节教育⽴法 (44)第⼆节教育法规的实施 (46)第三节教育⾏政执法 (47)第四节法律制裁 (47)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48)第⼀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48)第⼆节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P245—P247)* (48)第三节教育活动中侵权法律责任分析(P247—P254)※ (49)第六章学⽣的权利及其维护 (50)第⼀节学⽣权利概述 (50)第⼆节学⽣权利的维护(P257—P262)* (51)第三节学⽣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52)第七章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 (52)第⼀节教师权利概述 (52)第⼆节教师权利的内容 (53)第⼋章教育法律救济 (53)第⼀节教育法律救济概述 (53)第⼆节教育⾏政申诉制度(P278-P279)* (54)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55)第⼀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55)第⼀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构成 (55)第⼆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地位、功能与作⽤(P185—P286)* (55)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56)第⼆章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56)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56)第⼀节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 (56)第⼆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P294-P295)※ (56)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我养成 (56)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57)- 5 -第⼀部分教育学基础第⼀章教育与教育学第⼀节教育概述(P3)※⼀、教育的概念1、⼴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的知识和技能,影响⼈的思想品德,提⾼⼈的认识能⼒,增强⼈的体质,完善⼈的个性的⼀切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秘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必备考点一)
考点1 教育的概念
(1)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出现了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了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3)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教育是生活的预备” 。
(4)裴斯泰洛奇: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5)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教育是为了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文化,而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包括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
广义教育: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2教育的本质属性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传递社会经验的实践活动。
(人类靠教育传递经验,而动物靠信息遗传。
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等社会属性)
(2)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教育的本质区别)(3)教育是一种促使个体社会化(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和社会个体化(把社会的观念、制度贯彻到个体身上)的实践活动。
考点3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学活动主体,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媒介的依据,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中所依靠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统称为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1 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即必要性。
社会发展需要传递人类的社会经验,个人也需要学习社会经验去适应社会以及获得自身发展。
2 是人类身心特性决定的,即可能性。
人具有可塑性,身心具有发展的潜力。
名言:
夸美纽斯: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
柏拉图:若他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最温顺最神圣的生物;若他没有受教育,或者是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
考点4教育的功能分类
(1)按功能作用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功能作用方向,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第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