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2--面子理论

合集下载

面子理论

面子理论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张燕--维普资谈中西礼貌原则O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s浅谈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研究论文关键词: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对比论文摘要: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Levison的“面子论”及Leeeb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orwn&Levi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J。

但Brown&Levi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列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haveal~waysbelieved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对“面子理论”的再思考──对己礼貌与对他礼貌

对“面子理论”的再思考──对己礼貌与对他礼貌

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 Vol. 31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9 ────────── 收稿日期:2009-04-13作者简介:易文静(1980-),女,江西宜丰人,硕士,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47-对“面子理论”的再思考── 对己礼貌与对他礼貌易文静(江西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摘 要:通过分析小说《围城》及电视节目《实话实说》中的部分语段,归纳出对己礼貌的四种表现形式,从而说明对己礼貌是讨论礼貌问题一个不可忽视的出发点,把对他礼貌和对己礼貌作为Brown &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的一个维度显然会使这一模式更具有解释力。

关键词:礼貌策略;对己礼貌;对他礼貌;面子理论 中图分类号: H 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6-0047-03Reconsideration on Politeness Principle── Self-politeness and Politeness towards OthersYI Wen-jing(School of Intercultural Studie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China)Abstract: By analyzing some dialogues in the famous novel Fortress besieged and TV talk show Tell it like it is , there appear four kinds of self-politeness strategies. Therefore, a proposal of self-politeness and other-politeness as a third dimension into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might make it more comprehensive.Key words: politeness strategies; self-politeness; other-politeness; politeness principle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 [1]提出的“面子理论”影响了诸多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谈判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运用分析

谈判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运用分析

谈判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运用分析谈判是指参与各方基于某种需要,彼此进行信息交流,磋商协议,旨在协调相互关系,赢得或维护各自利益的行为过程。

在谈判过程中,怎样恰当的运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面子理论是由Brown 和Levinson( 1978) 提出来的。

继Brown 和Levinson之后,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

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几个谈判例子来说明成功运用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对于谈判达到预期效果的至关重要性。

标签:谈判;礼貌原则;面子理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我国企业单位参与世界分工,开展国际商务的格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迅速发展。

不论是进行国际间的货物买卖,技术引进还是外资引进,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经过一个中外双方就所拟进行的业务进行磋商,以求达成协议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谈判过程。

然而,究竟谈判的定义是什么呢?一.谈判理论概述所谓谈判,是指参与各方基于某种需要,彼此进行信息交流,磋商协议,旨在协调相互关系,赢得或维护各自利益的行为过程(刘园,2011)。

谈判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双方就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和调整各自的经济,政治或其他利益,谋求妥协,从而使双方都感到是在有利的条件下达成协议,促成均衡。

谈判的目的是协调利害冲突,实现共同利益。

在谈判过程中, 谈判双方各自抱着自己的目的,试图说服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最大化的扩充自己的利益。

由于双方在利益方面存在的必然冲突,要顺利达成协议就必须保持友好的,和谐的, 积极的谈判氛围。

谈判高手们深蕴此道理,所以他们在谈判中非常谨慎,有礼貌,通过自己恰当的语言充分表达对谈判对方的尊重,顾及对方的面子,从而使谈判顺利完成。

所以此时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谈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面子理论概述在所有的关于礼貌体系理论研究中, Brown 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

(完整版)英语语言学概论面子理论

(完整版)英语语言学概论面子理论

Two types of face theory
Brown and Levinson (1987) proposed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face which are distinguishable yet related: positive face and negative face.
1) face concern dimension:self-face concern, other face concern or mutual face concern.
2 face need dimension :positive face need and negative face need
的行动自由和个人空间。所以发话人使用来暗示对方没有义务非要对
发话人的询问做出答复的方式,给听话人选择的自由,使听话人的负
面面子得到满足。
The reasons for protec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e
In term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e needs, individuals in different cultures may also vary i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value each of them. Because autonomy and uniqueness are more strongly valued in individualistic cultures than in collectivistic cultures (Markus & Kitayama, 1991). Individualists, compared to collectivists, may be more concerned with protecting negative face (TingToomey, 1988). Collectivists, compared to individualists, maybe more concerned with protecting positiv e face (Ting-Toomey, 1988).

面子理论发展概述

面子理论发展概述

面子理论发展概述作者:许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摘要:面子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维护交谈双方的面子可以使谈话顺利进行。

分别介绍了Goffman的“面子理论”及Brown 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并指出这两种理论颇具影响力。

关键词:面子;面子理论;面子保全论作者简介:许芳(1989-),女,山东滨州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11、引言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 Goffman从社会学的角度首次提出了“面子”概念。

Goffman (1959)认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神圣的,它是交际双方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面子又是相互的,鉴于面子的概念,他又研究了人际关系。

在Goffman看来,社会交往中面子是赢得积极的社会价值的最有效的方式,它也是人们的一种行为规则。

为了拯救自己或他人的面子,礼貌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Goffman的面子理论,Grice (1975), Lakoff (1979), Brown和 Levinson (1978), Leech (1983)等语言学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2、Goffman的“面子”理论Goffman在1955年发表的文章On Face Work 《面子工作》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face”(面子)和“ face work”(面子工作)两个概念。

“面子”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自己被别人所认可的积极的社会价值。

面子是社会属性所描述的理想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想要实现并且维系的。

Goffman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阐释面子的概念。

作为一个相互影响的产物,面子不能由一方决定,它必须由交际双方相互支持。

Goffman认为,我们整个社会建立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基础上。

他坚信对话者愿意尊重别人的面子,因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敬自己。

[汇总]面子理论

[汇总]面子理论

中西方面子理论差异探微“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面子论是一种礼貌现象,其中包括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 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面子保全论”,它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这个理论是否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普遍适用?面子论是否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将对中西方不同文化情境中的面子理论差异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文化情境中的面子理论(一)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论英国社会心理学家Erving Goffman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把“面子”界定为“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1]。

“面子策略”则指人们在交际中所采取的与面子相一致的行动,如避免发生尴尬、丧失自尊等。

他说,人们在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作”(face work)[1]。

“脸面”是人类行为准则之一,渗透于人际行为之中。

一方面,人的行为受到面子的约束,另一方面人们也期待他人对面子给予考虑。

面子是个人神圣的私有物,是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中枢。

Goffman认为:“脸面工作”是互相配合的[2]。

面子的维持和赋予取决于他人,换言之,一个人丢不丢面子归根到底掌握在他人手中。

要想自己不丢面子,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

因此,人们在交际中总是使用礼貌语言。

英国人类学家Brown 和Levinson 于1978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3]。

他们调查了英语、墨西哥一种土著语和印度南方一种土著语中的礼貌现象,发现在三种毫无关系的文化中,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绝非偶然,而是一种普遍现象[3]。

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浅析《甄嬛传》

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浅析《甄嬛传》

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浅析《甄嬛传》作者:赵硕郑天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期摘要:在我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中,有的话语我们可以直接领会其中的含义,但是还有许多的话语除了表面的意思以外还有它的言外之意,所以说如何去理解语言以及运用语言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而在小说中的人物间的对话也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本文主要运用话语分析中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来分析研究《甄嬛传》中的人物语言特点的同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来更好地去处理人际关系。

关键词:面子理论;礼貌原则;话语分析作者简介:赵硕,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本文第一作者;郑天洋,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本文第二作者。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1.前言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想要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应对自如,掌握语言艺术是至关重要的,而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是理解话语以及处理日常人际交往必不可缺的重要策略。

本文以甄嬛传为例,运用语用学中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来分析研究人物的话语特点,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处理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们在言语交际方面有众多的策略手段,其中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合作原则(金立,2005:24)。

交流是两人或多人共同完成的一项事务,只有几方通力协作才能圆满达成共识。

然而,虽然我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主动地去遵循合作原则,和谐的处理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仍会出现交流分歧的情况,或者是某方故意不遵循合作原则,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只靠合作原则显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于是,我们提出了礼貌原则等别的手段。

本文主要运用到的主要是 Leech 的礼貌原则与 Brown&Levinson 的面子理论。

2.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英國语言学家利奇将语用原则分为人际修辞和篇章修辞两大类,修辞指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如何有效运用,由交际双方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组成,准则是原则所包含的较具体的范畴(何兆熊,1929:57)。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作者:马欣建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3期摘要: 跨文化交际从广义上包括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以及使用同一语言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某一种特定的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流,因此,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确“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1.引言虽然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现象久已存在,但今天的跨文化交际与过去的不同。

今天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较过去次数大为增加,而且由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变得更为重要。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文化的一种载体,自然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所以说只要我们研究语言,尤其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

[1]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即语言,语言即文化。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

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围绕语用原则进行的跨文化研究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这些语用规则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以及这些语用规则在不同文化中的实际表现情况。

本文探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2.“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中的运用2.1“礼貌原则”礼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有些语义学家认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

这种说法虽然过于偏激和极端,但并不全然无理。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误会、摩擦,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时有发生。

这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篇一: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7. 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8.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9. 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 中美时间观之对比12. 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 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15. 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 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17.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19. 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 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 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22.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 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 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 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 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 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 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 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30. 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33. 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36.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 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38. 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 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0.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41.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 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 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 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45.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 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 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 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 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 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 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 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54. 从广告语言特色看中西文化异同 55. 从数字喜好看中西文化差异56. 中西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内涵探析57. 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 58. 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 59. 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60. 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61. 文化视角下英汉时间隐喻比较研究 62. 英汉情感隐喻文化内涵对比研究63. 从文化语境看英汉爱情隐喻 64. 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65. 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66. 英汉习语中中西文化差异探源67. 从英汉委婉语中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 68. 文化视阈中的汉英典故69. 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 70. 从旅游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71. 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缺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72. 正视中西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73.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反思英语教学 74. 情境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75.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76. 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77. 跨文化中的归化和异化78.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79.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80. 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看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 81. 中英礼貌用语之差异82. 过渡语僵化现象文化因素成因 83. 跨文化交际中的美国个人主义84. 英汉隐喻的文化背景差异研究 85. 中英礼貌用语研究综述 86. 颜色词的文化内涵87.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88. 汉英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89. 民俗风情游--中西“水”文化之比较 90.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91. 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观 92.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93. 当代中美女性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94. 中美商务谈判礼仪之礼貌用语比较 95. 从《老友记》看现代英语词汇中的语言性别差异现象 96. 解析麦当劳文化在中国的流行 97. 时间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98. 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99.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研究 100.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 101. 中国与英美国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冲突案例研究 102. 从文化交际看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性 103. 从中西人格差异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04. 文化认知理论观照下的民族差异与汉语教育 105. 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 106. 对大学新生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107. 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及其等级调控策略 108. 大学校园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剖析 109.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1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冲击 111. 文化认同协商视角下的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 112. 浅论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13. 论文化意象与跨文化交际 114. 论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 115. 论文化融合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翻译 116. 论文化间性翻译理念对文化交际与发展的意义117. 论文化和交际的多元性和能动性与跨文化交际学 118. 论文化负迁移与跨文化交际训练 119. 论文化定势与跨文化交际中认知能力和移情能力的培养120. 论文化定势及偏见在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影响 121. 论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22. 论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123. 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24. 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对差生大学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125. 从中英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26. 中外文化中恭维语语用差异与语用失误 12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 128. 试析中西习俗文化“冲突6129.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30. 汉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131. 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132. 阅读理解中跨文化的意识 133.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134. 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文化差异 135.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136. 试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137. 从色彩词汇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38. 从“礼貌原则”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139.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 140.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词汇教学141.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语用教学交际文化与跨文化语言交际 1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14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144. 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之间对比分析(可选语音/词汇/语法/词汇/语用等某方面论述) 145. 不同语言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差异 146. 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47.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 148. 汉英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149. 中英思维方式的比较 150. 汉英语言的对比论文题目1. 谈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谈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饮食文化差异4.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5. 茶与咖啡的文化差异6. 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英礼貌用语7. 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8. 中国与西方国家婚俗对比研究9.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11. 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12.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13. 谈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14. 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15. 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浅析16.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17. 中西方委婉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18.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9.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探析20. 跨文化交际下的英汉禁忌语文化内涵研究21. 沉默的跨文化对比分析22. 中西文化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与失误分析23. 论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要求:4000字左右,立论正确,结构清楚,格式规范,论述过程清晰、合理,语言通顺流畅。

浅析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中的应用

浅析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中的应用

悖, 它们对积极 面 子 和 消 极 面 子 都 会 产 生 威 胁 , 并 且 对 说 话 人 和 听 话 的 , 但 是 这 样 会 挫 伤 学 生 学 习 的 自 信 心 。 也 不 要 笼 统 的 说“good”,"
人的面子都可能造成威胁, 这些言语行为被称为“面子威胁行为( Face right", 而 应 该 具 体 一 些 , 让 学 生 明 白 自 己 哪 儿 说 得 不 错 , 哪 儿 还 有 待
概括语等等。传授信息语言: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所学知识所 因素: 权势、距离和要求度。笔者认为师生存在权势差异( +P) ,但其关
使用的语言。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
系应是融洽, 亲密, 距离感较近的( - D) 。整个课堂 教 学 过 程 应 是 对 听
2.2 礼貌原则与面子理论 20 世纪 80 年 代 , 英 国 语 言 学 家 利 奇 话者( 学生) 有利, 选择权大。[3]下面我们运用 Leech 的礼貌原则并结合
为策略; 2) 积极礼貌策略; 3) 消极礼貌策略; 4) 非公开面子威胁行为策 面自己和受话人想法相同。例如, 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可以说,“That
略; 5) 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策略。[2]
is s good idea”“, I quite agree with you”等肯定的句式以赞扬学生的表
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中的
2.概念阐述
应用
2.1 教师话语的类型 教师话语可分为两类: 组 织 教 学 语 言 和 传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恰当运用对交际的顺利进行及课堂活动
授信息语言。
的 成 功 组 织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但 是 并 非 越 礼 貌 越 好 。礼 貌 程 度 我 们 参

礼貌原则面子理论

礼貌原则面子理论

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伦理学呵文化学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7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首次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礼貌现象,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理论,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释语义和语力之间的关系,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

但是他无法解释清楚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

对此Leech认为,出于对礼貌的考虑,人们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因此他提出了礼貌原则,其中包括六条准则:1. 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 宽宏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赞扬准则(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礼貌原则无疑是对语用研究的一种贡献,但对于礼貌的得体性没有予以充分考虑,其礼貌准则的“最大”“最小”“尽量”等提法显得比较极端。

于是有了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

他们认为,所有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1987:61)。

面子有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 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对自身公开形象得到赞许的需求。

他们又认为,人们言谈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一些所谓的“威胁面子的行为”。

也就是说,他们的话语总会不同程度地使对方或自己一方的积极和消极面子受损。

因此,在交际中,人们就会采取相应的正面礼貌策略,负面礼貌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来保全对方和自己的面子。

Brown和Levinson也认为“面子”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环境下他又应该受到该文化规则的制约。

语用学 礼貌理论

语用学 礼貌理论

What is Face-threatening Acts?
Definition1:Face is the public self image that every adult tries to project. Definition2:A face threatening act(FTA) is an act that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doing FTA
without repressive action, baldly on record positive politeness
with repressive action
Do the FTA off record Don’t do the FTA negative politeness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examples
Instances in which threat minimizing does not occur Great urgency or desperation e.g. Watch out!
Speaking as if great efficiency is necessary e.g. Hear me out:...
define ‘positive face’ as the positive and consistent image people have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desire for approval
‘negative face’ is “the basic claim to territories, personal preserves, and rights to non-distrac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sitive Face Threatening Acts:
speaker or hearer does not care about their interactor’s feelings, wants, or does not want what the other wants
Positive face is threatened when the
positive face: is "the desire (in some respects) to be approved of." 正面面子(积极面子)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 同、喜爱以及认同。
Face- Threatening Acts (FTA)
According to Brown and Levinson, some illocutionary acts speakers perform are intrinsically face-threatening acts (FATs) because they run contrary to either their own face wants or others of their hearers.
2. An act that expresses some positive future act of the speaker toward the hearer. In doing so, pressure has been put on the hearer to accept or reject the act and possibly incur a debt. Examples: offers, and promises.
face is “means the public self-image that every member wants to claim for himself or herself, or 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sense of self that everyone has and expects everyone else to recognize." In their view, face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positive face and negative face.
Damage to the Speaker’s positive face: An act that shows that in some sense the speaker is wrong and unable to control himself.
Damage to the Hearer’s negative face:
1. An act that affirms or denies a future act of the hearer creates pressure on the hearer to either perform or not perform the act. Examples: orders, requests, suggestions, advice, remindings, threats, or warnings.
The Types of Face-threatening Acts
According to Brown and Levinson ,a distinction can be made between (i) FTAs which threaten the hearers’ positive face and negative face; (ii) FTAs which threaten the hearers’ face and the speaker’s face.
Goffman proposes the “face” theory and defines “face” as “the positive social value a person effectively claims for himself by the line others assume he has taken during a particular contact. Face is an image of self delineated in terms of approved social attributes.” ---- 1967
2. those that show S doesn’t care about H’s positive face Example: expressions of irreverence, mention of taboo topics, bringing of bad news about H, or good news about S (boasting)
Kinds of Face
Rituals – Greetings & Closings Corrective Process – Repair & Apology Avoidance Process– Prevant Threats to Face Poise – Control Embarrassment
Politeness in Conversation 2
-- politeness is one of the various rational behaviors
of a Model Person to satisfy one’s face wants
Goffman– the notion of face
Damage to the Hearer’s positive face: 1. An act that expresses the speaker’s negative assessment of the hearer’s positive face . Examples: expressions of disapproval , disagreements, or challenges.
negative face: or the rights to territories, freedom of action and freedom from imposition; essentially the want that your actions be not impeded by others. (negative face is "the desire to be unimpeded in one's actions." ) 负面面子(消极面子)指由自主的权利,行动的自 由,或者自我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与阻碍。
3. those in which S shows non-cooperation in an activity, Example: interrupting H’s talk disrespect, mention of topics which are inappropriate in general or in the context.
Establishing Face
Face is located in flow of events
-- feelings about face reinforced by encounters -- if better face is established – feel good -- if expectations are not fulfiled – feel bad or hurt -- Neutral experience– expected, not memorable
Damage to the Speaker’s negative face: An act that shows that the speaker is succumbing to(屈服于) the power of the hearer
Example: (s-h) Expressing thanks Accepting a thank you or apology Excuses Acceptance of offers A response to the hearer’s violation of social etiquette(违反社交礼节) The speaker commits himself to something he or she does not want tdamental idea: people living in a society do their best to save their face and not to lose it. It must be noted that face is a very fragile element that can be easily damaged by others. Therefore,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ll participants are in charge of maintaining not only their own face, but also other people's face.
Brown and Levinson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1978)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1987) face FTA FST
Brown and Levinson
4. those in which S uses address terms and other status -marked identifications in initial encounters in an offensive or embarrassing way, intentionally or accidental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