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汽车公司“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第九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第九章
发布时间:2008-03-28
访问次数:67 字体:【大中小】10:57:11
第九章模块化:大规模定制式生产的基石——模块化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创新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通过大规模生产模式赢得了全球经济的统治地位。但是现在,美国正在大部分领域失去这种统治地位,因为大规模生产不能适应过去二三十年里日益动荡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企业已经很快地转向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大规模定制,这种模式既引起了动荡又在动荡中茁壮成长。
模块化,的确是既能达到低成本又能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关键。
——(美)B·约瑟夫·派恩(策略前景LLP公司创始人)
模块化制造系统具有高生产率和高柔性的特点,投资小、收益高,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
——顾新建(浙江大学机械系教授)
一、大规模生产方式的过去和未来
1. 大规模生产方式是工业化的结果
工业革命是一个不断地改革创新的过程。有生产工具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以及生产方式的创新。大规模生产就是生产方式或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的产物。
制造业的生产过程,通常可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为连续性生产和离散型生产。前者如化工生产过程,后者又可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和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等典型的类型。
单件生产的特点是每种产品仅生产一台(件)或少数几台(件),品种繁多,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有的产品一次生产后便不再重复生产,故没有制定标准的必要;有的产品虽要重复生产,或间隔期较长,或不定期,生产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都很低,大多数设备和工作地需要负担很多道工序。单件生产类型一般都采用通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只有在不采用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便不能满足技术要求、保证产品质量时,才采用专用设备,因此难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单件生产的特点,要求工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生产知识和实际经验。单件生产应对非重复性的生产任务,能培养出较高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单件生产的企业是按用户的定单组织生产的,产品的规格和技术由顾客提出,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顾客的要求,所以它具有定制生产的特点。
成批生产比单件生产的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有了提高。每种产品已不是只生产一台而是一批。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因此,有条件编制工艺规程和进行不同程度的专业化生产。成批生产的企业,采用相互轮番生产的方式,保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而又定期重
复的生产特点。当一批产品或零件投入生产时,设备就需要重新调整。固定在设备和工作地上的加工对象的种类越多,设备调整的次数和所占用的时间也越多。但是,由于在一次程序中可以集中一定数量的同一种加工对象连续地进行生产,通过更换程序在同一作业工序中依次进行许多品种生产,企业有可能实现零件标准化和不同品种之间的零件通用化以及某些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根据通用件、标准件的种类和规模,部分地采用专业设备及专用工艺装备以提高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批生产通常又被细分为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大批生产,其中小批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相接近,大批生产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接近。
大量生产又叫大规模生产,其突出特点是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类型的产品,通常是标准化产品。大量生产的生产过程比较稳定,大多数工作地仅固定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专业化程度高,采用高效率的专业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大量生产方式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0年前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汽车装配厂用传送带把各装配工作地连接起来,并按固定节拍移动,实现了流水式生产,后来便把这类生产线叫做大量流水生产线,出现了大量流水生产。这种生产模式所创造的高效率和规模经济造就的高产量、低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传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际上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制造业的主导模式。从60年代到80年代,这种模式被日本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
2. 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
大量生产方式的突出特征是面向统一的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
大量生产方式下,企业的经营策略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产量、最大量的销售,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为此,在相对统一的大市场中,用消费者买得起的价格销售,就可以买出更多的产品;通过规模经济、组织大量流水生产,便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这样的生产模式是有条件的。首要的条件是产品及其构成要素的标准化。这是组织流水生产线、提高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前提条件,也是确保生产过程稳定的条件。向统一的市场销售低成本的标准化产品,这是福特T型汽车成功的经验,也是大量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3. 大量生产方式面临个性化的挑战
大量生产方式在全世界风行了一个世纪之久,并为工业化社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自身的局限性日益成为它继续前进的障碍,并日渐明显地走向衰落。
大规模生产方式日渐衰落的根本原因是这种生产模式赖以存在的两块基石(统一的市场和标准化产品)与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立,尤其是与个性化的消费观念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引起市场变化的诸多因素中,供求关系的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体上说,大量生产方式盛行的那些年代,基本上属于商品短缺时代。商品越是短缺,需求越是旺盛,
越是容易压抑个性,形成统一的市场需求假象。大规模生产体系便是依赖这种稳定却又不断增长的、统一的(表现为毫无个性的)需求,以维系其正常运行。但是,随着投资的不断增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的商品开始过剩。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形势终于发生了根本变化,卖方市场让位给了买方市场。
在卖方市场环境下,具备统一的、基本使用功能的标准化产品是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的。到了买方市场,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生产商为了寻找出路,首先放弃统一的标准产品,针对细分的市场和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多样化产品;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远离统一的标准化产品,到市场上寻找符合自己特殊需求的个性化商品。随着消费者的个性解放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改变了。追求时尚、突出个性,这一切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商进一步向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向转。这种双向循环的不断加强,便从根本上动摇了“面向统一的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的这两块基石。
大规模生产方式,在某些领域,现在乃至将来还会有它发挥作用的空间,但是作为一种主流的生产方式,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结,在许多领域里已经衰退。一种新的更能适应当今市场形势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已经应运而生。
二、大规模定制式生产的比较优势
大规模定制,简单地说,就是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进一步说,大规模定制是将确定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放在企业的首要位置,同时又不牺牲效率和企业效益,是定制生产与大规模生产的有机结合,是取两种生产方式之长的新型生产方式。
大规模定制虽然是从以往的生产方式中走过来的,但它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虽然它与许多以往的模式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包括管理思想在内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例如:
1. 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不同。定制生产是手工业生产的特征,大机器工业也是单件、小批的定制式生产。虽然它们生产的(定制式)产品,质量和性能也能令顾客满意,但是,由于生产组织和制造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较为普遍地存在制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使大量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而大规模定制,则是以大规模生产的高效率、低成本,制造顾客买得起的个性化产品。这是定制生产的一次质的飞跃。
2. 满足顾客需求方式和理念不同。以往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虽然也能做到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但是,它所生产的产品并非完全依据用户的要求“量身定做”,而是事先自行设计并制造出来之后,送到市场上让顾客自己挑选,与向市场投放标准化产品的大量生产相比,只是增加了客户选择的余地而已。大规模定制则是先有顾客要求,然后才按要求制造。前者是顾客听从企业的安排,后者是企业听从顾客的要求,令顾客对质量、品种、价格、交货期,尤其是个性化方面的特殊要求充分满意。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经营理念。
3. 大规模定制是生产方式的创新。大规模生产以效率为中心,让顾客被动接受高效率生产体系制造出来的标准化产品;大规模定制以客户为中心,它认为顾客是有实际问题要解决,并且各有不同,因此,客户也应该参与到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推倒了隔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