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导学案(高一历史)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后)。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重庆谈判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3.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影响4.渡江战役的意义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学习难点1.重庆谈判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教材解疑】结合课本P79资料回放思考:何为外线战争?何为内线战争?外线——主力部队转向国民党统治区,属战略进攻性质。

内线——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预学案】一、过渡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到10月10日、重庆)(1)背景:①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

(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内战的爆发(一)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9秋)1.经济措施: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军事行动:1947.6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战略决战阶段: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学习目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A.基础知识梳理一、内战的爆发1.背景(1)“假和平、真内战”:抗日战争胜利后,________面临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________________”策略,电邀________赴重庆共商国是。

(2)重庆谈判:①目的:争取______,揭露美蒋阴谋。

②时间:1945年8月底~1945年10月10日。

③结果:签订《__________》: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对__________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3)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地点:1946年初,____________。

②结果:通过了有利于__________的政协协议。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947.6,_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1948.9-1949.1中共连续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__ 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了__________,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 2月,中共在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达成《________________》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______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3.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_________________。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策略
2.设计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了解?解放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解放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果。
3.解放战争的意义:阐述解放战争对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战士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解放战争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场战役或人物。
3.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与当下时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他们对解放战争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这种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 政治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 政治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

第17课解放任务目标:1.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通过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等史实,理解国共两不同的政治主张。

3.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1.内战的爆发(1)蒋介石为何要邀请赴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何时?《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不足之处?(2)1946年政协会议在哪里召开?(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解放军采取的战略战术是什么?结果如何?(4)发动重点进攻的地区是哪里?结果如何?2.战略反攻和三役(1)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时间、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2)战略决战包括哪三役?三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的背景是什么?谈判的结果是什么?(2)说出渡江战役的时间?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意义是什么?活动探究:1.内战的爆发【探究1】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探究】2 已经洞悉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赴重庆和谈判?【探究3】在艰苦的解放之余,还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结合课本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的胜利有什么关系?2.战略反攻和三役【探究1】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何为内线?何为外线?【探究2】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探究3】三役为何首选锦州作为战役的开始?当课反馈:1.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坚持团结,避免国共合作破裂 B.实现民主,加快和平建国步伐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2.解放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①陕北解放区②山东解放区③中原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3. 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 人民的革命,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A. 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4.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朔城区一中高一历史导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课前预习】1争取和平民主(1) 重庆谈判①原因:蒋介石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策略。

②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________________ 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 最终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

2解放战争(1) 开始:1946年6月•周目党军队进攻_________________ 解放区(2) 粉碎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_____________ 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人。

(3) 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上半年,粉碎国民党对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⑷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 率军队挺进大别山。

⑸战略决战:从1948年秋开始,先后发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战争胜利①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②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双方达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修正案3胜利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将诞生。

⑵国际:改变了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胜利我的疑问:【课内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南京,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许多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第十七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十七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高一历史导学案第17课解放战争编写人:温红利一、学习目标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本课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本课难点】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二、问题导学(一)、内战的面爆发:1背景:(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的策略;(2)重庆谈判:①目的:争取,揭露美蒋阴谋。

②时间:年8月底~1945年10月10日。

③结果:签订《》:和平建国,坚决________,召开________,保证_______等。

对和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3)政治协商会议:年初,地点:。

②结果:通过了有利于的政协协议。

2概况:(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战况:①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两大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年6月,、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①时间:年9月,辽沈战役首先打响。

②战况: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解放。

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

③战果:解放全境。

(2)淮海战役:①解放军以为中心先后歼灭兵团和兵团。

②国民党“剿总”副司令率军弃徐州南逃,解放军迅速将其包围,于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①部队:__ 解放军和解放军。

②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后,________接受改编,1949年1月__ 和平解放。

(4)意义:①三大战役共歼敌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战果上看,在___ 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战场上的溃败,迫使在1949年元旦发出“”声明;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高一历史必修1_《解放战争》导学案(网络纲要+同步训练)

高一历史必修1_《解放战争》导学案(网络纲要+同步训练)

《解放战争》导学案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网络纲要第16课解放战争一、背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5、战略决战背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时间:1948,9—1949,14、战略反攻1、抗战后两种前途2、重庆谈判(1945,8—10),签订《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①_________ ,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中共坚持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统治二、解放战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②___________。

2、战略防御标志: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⑦_______,统治中国22年的⑧_________覆灭。

意义: A.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⑨B.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⑩,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C.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经验: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C.广大群众的支持D.有一直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E.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时间:1947,6—1948,9揭开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时间:1946,6—1947,6作战方式:运动战战果: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③ _______和④______解放区;结果被人民解放军粉碎6、北平和谈(1949,4),国民政府拒绝在⑥《》上签字7、渡江战役(1949,4)三大战役A.辽沈战役:首攻锦州→长春和平解放→攻下沈阳B.⑤_________:以徐州为中心,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在宿县围歼黄维兵团→全歼杜聿明集团C.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入山海关参加平津战役,攻克张家口、天津→北平和平解放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3、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7课解放战争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学习目标】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1.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自主学习】考点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重庆谈判1945.8 原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未完成,采取“”的策略。

共产党:为了,毛泽东等赴重庆,结果:10月10日签定了(二)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考点二、解放战争(一)战略防御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1946夏-1947夏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和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1947.6,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1948.9-1949.1中共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胜利: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

但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4月,中共在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考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世界:改变了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与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自主探究1.重庆谈判的背景、具体过程及缺陷?2.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3.三大战役发生的背景和胜利的意义?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五.【课堂练习】1、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坚持团结,避免国共合作破裂B.实现民主,加快和平建国步伐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D.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2、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①陕北解放区②山东解放区③中原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国民党失败,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时空思维一、基础知识梳理(一)抗战胜利后各方对内战的态度:人民,共产党,国民党人民:和平建国。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国民党: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抗战胜利后国内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表现1.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共接受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1945年10月10 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规定: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三)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粉碎全面进攻时间,国民党重点进攻时间,地区全面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6月。

标志: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粉碎全面进攻时间:1946年10月。

国民党重点进攻时间:1947年3月。

(四)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表现:经济,社会,政治1.经济危机: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社会危机: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国民党信誉一落千丈。

3.政治危机:①两条战线相互配合、共同反蒋。

②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暴露独裁内战的真面目。

(五)解放区土改时间,文件,意义时间:1947年夏。

解放战争(高中历史导学案)

解放战争(高中历史导学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共不同时期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课题
解放战争
第1课时
新授、探究课
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课前预习学案”部分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2、课上完成“课内探究学案”
3、课后完成“检测性评价”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提出疑惑
一、背景:结合教材78页的内容分析:
1、重庆谈判的背景、内容:
(1)背景:
(2)内容:(画在教材上)
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
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重点
重庆革命的伟大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并得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材料一、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二、经过:结合教材78——80页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编制吴丽明审核:陈美贞【课程标准】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等基础知识,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本课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本课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预习案一、阅读教材P78第一、二自然段,回答问题:(1)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如何?(提示:全国人民、蒋介石、共产党、美国)(2)根据教材思考:内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作了哪些努力?(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最主要原因是:二、阅读教材P78第三自然段至P80倒数第二自然段,归纳解放战争各阶段特点:战略防御→(1946·6→)粉碎、进攻,敌强我弱。

↓战略反攻→(1947·6→)大军挺进,敌人兵力不足。

↓战略决战→(1948·秋→)三大战役,基本。

↓北平谈判、(中国接受和谈的原因?和谈的结果?)渡江战役→(1949→)解放,国民党在的统治被推翻。

三、阅读正文(P80-P81)最后一自然段,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探究案材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思考:根据材料,分析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和理由。

材料二: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思考:(1)“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中国共产党占有优势为什么还要与国民党和谈?(2)从两次谈判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训练案】1.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延伸阅读——毛泽东诗词】1、一唱雄鸡天下白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3、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5、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6、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7、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高一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高一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导学案
材料二:当此长期抗战胜利结束的时期,正是建国大业开始的机会…只要是在革命建国的最高原则三民主义不至动摇,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法统不致紊乱的前提之下,一切问题无不可以推诚相与,方能求得合理合法的解决。
—蒋介石《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1945年9月4日)
材料三:(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覆灭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通过分析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覆灭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难点:分析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覆灭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斗争
材料一: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1945年8月25日)
——《美国外交文集》
【问题1】结合教材和材料回答,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分别提出了何种建国方针?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什么?
国民党:
共产党:
美国: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问题2】:根据教材第二子目,试分析国共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材料三:“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17课解放战争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

1.知识与能力: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重庆政协;内战全面爆发、重点进攻、反攻、决战;土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2.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共取得了胜利。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日胜利民族矛盾解决,国共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要求和平建国,国军滞留西南需要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

谈判,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保障民权等,但解放区军队和政权未达成协议。

2.重庆政协。

依据,《双十协定》规定召开。

召开,1946年初,国、共、民主党派参加。

结果,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等原则。

意义,和平民主运动高涨,使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3.内战进程。

1946年6月底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全面开始;1947年春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中共反攻开始;1948年9月-1949年1月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5月后追歼残敌。

4.土改。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支持中共参军支前,是中共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5.北平和谈。

背景,决战结束,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

过程,1949年4月,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

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一中学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

1.知识与能力: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重庆政协;内战全面爆发、重点进攻、反攻、决战;土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共取得了胜利。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日胜利民族矛盾解决,国共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要求和平建国,国军滞留西南需要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

谈判,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保障民权等,但解放区军队和政权未达成协议。

2.重庆政协。

依据,《双十协定》规定召开。

召开,1946年初,国、共、民主党派参加。

结果,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等原则。

意义,和平民主运动高涨,使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3.内战进程。

1946年6月底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全面开始;1947年春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中共反攻开始;1948年9月-1949年1月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5月后追歼残敌。

4.土改。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支持中共参军支前,是中共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5.北平和谈。

背景,决战结束,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

过程,1949年4月,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解放战争》优教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解放战争》优教导学案

《解放战争》导学案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解放区。

(1)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知识点一:争取和平民主知识点三:战争胜利主干梳理史实 ①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 》。

②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 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知识点二:国共内战易错提醒史料一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摘自《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料二 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史料 (2012·海南高考,节选)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

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深化探究 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案【习目标】1.掌握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2.认识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法指导】①创设新材料和新情境,再认再现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及各党派在转折时期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从而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国共两党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刀兵相见的原因。

③结合国内和国际背景,探究国共两党关系的变与国际形势的关系,培养生深层次探究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知识链接】一、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的特点1.一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三种政治要求:①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力求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改革。

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②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的反动方针。

在美国支持下疯狂抢夺胜利成果,妄图恢复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准备发动内战消灭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③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认为,战后是实现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要求在国共两党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英美式的政治民主。

但他们的主要政治倾向是要求和平、民主、统一建国,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内战、卖国政策。

这些要求同中共的政治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成为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政治基础。

3.革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①一方面,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人民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苏联的更加强大,欧亚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日益瓦解着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课件

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课件

5】疑难点拨。 】疑难点拨。
• 2.站在中共角度划分解放战争阶段,并写出标志 站在中共角度划分解放战争阶段, 站在中共角度划分解放战争阶段 性事件。 性事件。 • 1】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1946年6 】防御阶段: 月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开始,1947年3月 国军对陕北和山东发动重点进攻。 • 2】反攻阶段:1947年6月底至1948年8月,刘邓大 】反攻阶段: 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 3】决战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 】决战阶段: • 4】追歼残敌阶段:1949年2月至1950年,1949年 】追歼残敌阶段: 4月21日发动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 府灭亡。
3.“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 3.“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 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 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 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而 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 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你认为下列与共产党赢 得民心无关的是 A.“民主建国纲领” A.“民主建国纲领”的提出 民主建国纲领 B.参加重庆谈判 B.参加重庆谈判 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共产党赢得民心的主 要原因是倡导民主建国,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 要原因是倡导民主建国,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A、B、 C三项均与之有关,而D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三项均与之有关, 大意义,与此无直接关系。 大意义,与此无直接关系。 ( D )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

24课人民解放战争【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战略决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形成解放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参加重庆谈判,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体会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点】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教学难点】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自主学习】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背景(1)抗战胜利后,____________是人民的愿望。

(2)2.过程(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_________》,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3.影响: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建国的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使国民党发动内战政治上陷入被动。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2.1946年7~10月,粉碎了全面进攻。

3.1947年3月~6月,粉碎了重点进攻(1)粉碎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

(2)粉碎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孟良崮战役。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上: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巧取豪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

2.政治上(1)国民党包办“国民大会”,坚持一党专制、独裁和内战。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国统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配合了人民解放军作战。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1)实施:1947年夏,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意义: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时解放战争[循着线索·理一理][由表及里·想一想]1.《新华日报》登载蒋介石致毛泽东的书信:“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

深念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

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

”结合材料分析蒋介石集团是如何玩弄“假和平、真内战”伎俩的?[提示]蒋介石一方面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但另一方面,蒋介石又先后密令各战区进行“剿匪”的军事部署。

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写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所做了哪些政治努力。

[提示] 参加重庆谈判,和国民党政府签订《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和民主党派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1949年和国民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做了重要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

②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二 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

妹送哥到大路旁,贴心的话儿对哥讲:家中事,你莫想,全有妹妹我承当。

打完老蒋早回家……——山东民谣 史料二表明中国共产党 史料一 国民党拉夫,要么人们逃得无影无踪,人们怨声载道,沸反盈天……逃国民党兵役的人,不少跑到解放区参加解放军…… 史料一表明国民党征兵史论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2)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赢得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支持。

(3)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4)蒋介石政府倒行逆施,丧失民心。

史料 (摘自2011年浙江高考T 38)……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1)史料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形成了哪些基本矛盾?(新创题)答案: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2)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与结果。

(新创题)答案: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2)中共代表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二大”最低纲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是假和谈,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十分的诚意,同时,也没放松战争的准备。

(6)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大气候,美国奉行杜鲁门主义,支持有共产党国家的反动政府消灭本国共产党。

所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1.(2014·安徽高考)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

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解题提示:抓关键:地图①中“碾庄”等表明了是淮海战役;地图②有“大别山”“解放军”表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图③图例中“抗日根据地”说明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地图④中的主要作战区域为长江以南,由图例信息可以判定与渡江战役有关。

答案:B2.(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解题提示:①明考点: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②联知识: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战略反攻正式拉开序幕。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并不是与国民党设想的那样,从而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谋划。

答案:A3.(2012·四川高考)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解题提示:抓关键:“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说明国民党已失去民心。

答案:A4.(2012·海南高考)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解题提示:①定时空:1949年3月。

②联知识:由时间信息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前夕,结合其由农村转向城市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内容说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答案:B5.(2011·天津高考)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解题提示:①明考点:重庆谈判。

②抓关键: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答案:B6.(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题提示:抓关键:东北解放军进入山海关后就挺进了华北地区,这说明即将参加的是发生在华北地区的重大战役。

答案:C[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史观分析类(四)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史观是近现代中国史学界的传统史观,曾一度被大家忽视,近几年随着我党大力提倡发扬革命传统,追寻“中国梦”,革命史观再次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从革命史观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共同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法可以从繁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其发展线索,但是却不能对任何历史现象都给予圆满的解释,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

1.革命史观下的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1927年,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3)1935初,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扭转了时局,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2.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①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诞生。

②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考向新视角](2015·兰州一诊)中国共产党通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赢得农民支持的重要原因是()A.中共有崇高的革命信仰B.农民深受封建剥削,位卑家贫C.中共领导的武装抗击外来侵略D.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政策[解析]中共的革命信仰是实现共产主义,与农民的直接要求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农民深受封建压迫,是农民阶级反抗的原因,不是农民支持共产党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中共领导的武装抗击外来侵略,只是在反对外敌入侵时得到农民拥护,并不能说明内战时农民的态度,故C项错误;农民支持中共,主要是共产党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故D项正确。

[答案] D[近期模拟试题重点研究——练能力]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济南模拟)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

它反映出()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D.谈判未取得实质进展解析:选B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是为了早日结束战争才去参加谈判,表现了和谈的诚意,蒋介石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缺乏诚意,故A项错误;图画中共产党人物的下方是打狗棒,体现了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故B项正确;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故C项错误;谈判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漫画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