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 与 “民主思想”的区别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本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在高中中国史教学中,思想文化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上的传统“民本”思想和近代史上的“民主”思想又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精华。
“民本”与“民主”既有其相通性,但又不能等同。
一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也即人本思想,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
但中国民本思想,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
中国民本思想立足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人对国君的效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于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
古代民本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决定的。
中国古代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大部分民众以种植业为主要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种植业在人们生活和国家治乱兴衰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因而才有了“士、农、工、商”等级序列,可见“民”的地位重要。
中国文化扎根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土壤,这自然对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二是由对历代王朝兴盛衰亡规律考察可以看到,民心向背是关键因素。
古人常言“水可载舟,水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对君主和国家而言,企求长治久安不能不强调“民为邦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为朝廷提供赋役,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强调“民贵君轻”,人民是第一位的治国思想,是为了警示自己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告诫统治者善待人民,否则会被人民所推翻。
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
殷商时期,迷信的氛围特别强烈,事无巨细,每事必卜,甲骨文即是为记录占卜而产生。
人们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以致夏桀暴虐无道,却以太阳自比,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王亦称“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区别论文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区别论文论文摘要:分析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实现方式和经济基础方面存在的本质区别和在重视人民作用、反对统治者专权、专利方面存在的一致性。
发展当代中国的民主,应积极培育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清除“官本位”思想。
加强法制建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论文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现代民主;民主建设一、民本论与现代民主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石,它起源于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自西周以后,统治阶级就已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治国之道中。
民本论一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在几千年的流传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人物对它的表述和理解有所不同,既有程度上的深浅之别,又有角度上的差异,但其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即:民为国本,治国为民,追求民权,反对专制。
“民”是一个政治意义的名词,在古代是指与君、臣相对的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广大庶民。
民为国本,就是说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平民是国家存在的根本。
因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民是战争胜负、事业成功、王朝兴亡的决定力量。
苟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既然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
其政治活动就必须为民众服务。
因此,治国就要为民。
于是,爱民、重民,安民、救民,富民、利民和教民,成为统治者治国为民的主要内容。
民权,即是指民众的政治主权和行政参与权。
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其基本的政权模式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最高主权和一切政治事物的仲裁权。
民权思想在传统民本思想中只体现在理论层面上,但是,这种肯定民权、反对专制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现实的政治。
民本思想深入到统治者的心中,使其认识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将天下奉一人”之理。
现代民主,主要是指在自由、平等、博爱等精神指导下的西方民主,是我国近代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政治思想。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这一思想最终在我国得以确立。
对民法典的制定和其编制体系的一些思考——民法精髓中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关系

f叁箜!圭塾垒三兰!望堕薹l■—圈圈盔叠SocietyL e ga l S ys t e m A n d对民法典的制定和其编制体系的一些思考——民法精髓中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关系蔡奋峰摘要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界的有识之士便开始呼吁民法典的制定,五十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取得长足的进步,在统一Ⅸ合同法》制定以后,《物权法》与《侵权责任法》叉在2007年和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从而使得人们对于民法典的出台更加翘首期盼。
因此有关民法典的制定和其如何编排也成为了法学界的一大热门话题。
本文正是基于此,从法历史学,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明现阶段就算出台任何形式的民法典,也只是达到形式上的统一民法,而还没有真正领悟到民法的精髓,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把民法中的民主思想植根于中华大地上。
关键词民法典民主思想民本思想法文化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lO)09·03l·02一、制定民法典的必要性随时收回政府的权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人权理论,其也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往往会与其法律的先进程度相互关联,民法确立的基石,而且还是欧洲近代民法基本原则的源头。
民本而一个国家的法律先进程度,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民法上。
而民思想和民主思想的根本区别还在于,民本思想只承认人民是国家法典正是一个国家民法制度最好也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所的基础,而君主才是国家的主人:民主思想则认为只有人民才是以民法典的制定就成为了一国文明程度的标志。
而对于正处在国家的主人。
民本虽然屡屡强调人民在政治价值方面的极端重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民法典的制定不仅仅是法制化进程的一要性,但是民本思想不仅始终都没有如同民主思想那样赋予人民个重要里程碑,更为关键的是民法典本身作为全面反映理性精神大众以实质性的政治主动权,而且民本思想不能从程序和体制方的法律形式,其制定本身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对理性的传播。
因此面给人民本位的政治提供任何保证。
试论民本与民主的区别

论述民本与民主的区别民本语出《尚书·五子之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国家才能安宁。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表达了一种君轻民贵、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问,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它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即“人民的权利”、“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的统治。
民本思想是封建时代、君主专制时代的产物,是为专制政体服务的;民主思想是后君主专制时代的产物,是为现代共和政体、人民政权服务的。
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民本主张“君权天授”,民主主张“主权在民”民本思想是从统治者的立场出发的,而不是从人民的立场出发的,为政以民为本,是为了统治者能得天下并保天下。
民本既强调“民以君为主”,又强调“君以民为本”,是与“君权天授”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孟子·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说明了君主的权力是天授的,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得分享。
而民主思想是以人人平等为根本原则的,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来源,政府是由于人民的委托才获得了权力,这种权力必然要受到人民的监督。
如《美国独立宣言》:“为了保障这些权力,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
”、“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和杰斐逊:“政府是经过受其治理的人民的同意才获得权力的。
”二、民本提倡“为民作主”,民主主张“当家作主”民本思想从君主民从的关系出发,确定了民在国家、社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倡的是为民作主,而非人民作主。
民本思想认为君主的责任是治理好国家,管理好百姓,君主和官员就是民众的父母,他们的贤能和勤奋程度决定了国家的治理状况。
如《孟子·梁惠王上》:“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孟子认为,如果君主不为民谋生,则是罪人,寄希望于君主通过实施仁政、德政,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从不想到如何让百姓自己去争取、去实现自己的权利。
读书心得——《左传》中的“民主”与早期民本思想

读书心得——《左传》中的“民主”与早期民本思想1.“民主”的解读“民主”一词在《左传》中共出现十三次,因此对于“民主”一词的理解就需要格外留意,不可简单地以现在的词义来解释。
在解释“民主”一词时,我们需要先来探讨一下“主”字的含义。
“主”在《说文》中是这样解释的,“镫中火主也。
释器,瓦豆谓之登。
膏镫、说文金部之镫锭二字也,其形如豆,今之镫盏是也。
上为盌盛膏也。
火是为主。
其形甚微而明照一室。
引伸假借为臣主、宾主之主。
”灯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炷”,“主”字本义为“火炷”,后来引申或借用作“君主”、“首领”、“家长”“主人”等,进而又用作动词,表示“掌管”、“主持”。
“主”与其他词进行搭配可以延伸其意。
在这里“民主”的具体含义我们要结合相关的文献背景来理解。
在《左传》一书中,“民之主”九次指的是卿士,只有两次指的是国君,这也说明了“民主”一词并非仅仅只是君主的专称,同时也说明了在先秦时代与后世词义的区别。
“民主”并非是至高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它更多强调担负治理国家和民众的责任。
在春秋时期国家统治还未达到专制阶段,民众在国家的分量也是举足轻重,即民之不存,国将焉附。
《左传》中反映的保民思想是当时社会环境和国情造就的,具体体现在人神关系中,民为“神之主”;治理国家中,以民为本;君臣关系上,君臣间的匹偶关系。
这种保民思想给后世以很大的启示。
2.“民,神之主”《左传》中的保民利民首先体现在民为神之主的关系上。
因为“天生烝民”所以夏、商、周三代对于祭祀敬天都很重视。
《左传》中的很多记事都有种无形的神力量来操纵,国君要虔诚祭祀,遇事要占卜预测吉凶,这样才能获得天神的庇佑。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把鬼神祭祀好了,国家就能受益。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天既祸之,而自福也,不亦难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犹有鬼神,此必败也”。
这些都体现了敬神思想。
《诗·小雅·小明》中“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精选文档

2、民本思想形成的原因
(1)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劳动者的社会经济 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2)对夏商周诸王朝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和思考。 (3)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对现实社会动荡、 人民苦难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拯救民众之 路。
3、民本思想的实践与评价
(1)实践过程及典型事例 (2)民本思想的影响 ①为封建统治者接受并成为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有利于给劳动者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生产环境, 从 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安定和国家统一。 ④影响着后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 精神的一份珍贵遗产。 (3)评价:民本思想的立足点、实质。
社会原因:
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追求民主的社会经 济根源。
②中国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清王朝对内专制,对外卖 国投降,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
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生存的危机。
④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们拿起“民主”这一思想武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 斗争。
二、近代民主思想
1、 18世纪法国民主思想的基本要义: ①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 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运用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主权)。 ③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
2、简述中国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实践民主思想的历程 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历程: ①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并力图付诸政治实践 。 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武力推翻封 建君主专制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 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后来,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继续 领导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 ③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明确地提出了 “科学”和“民主”的口号,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追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简论民本与民主_人本之异同

2001年3月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M ar.,2001 第14卷第1期 Jou rnal of Sh iyan T echn ical In stitu te V o l.14N o.1 简论民本与民主、人本之异同严炳洲(十堰市政协,湖北 十堰 442000)[摘 要] “民本”与“人本”、“人道”相联系。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时期,直到今天,封建残余依然存在,借助“人道”反对“神道”、借助“人权(民权)”反对“君权”、“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在新旧体制大转轨的今天,注重“人本”,弱化“物本”;突出“民本”,淡化“官本”;发展民主,消除专制;从“权力经济”(“命令经济”)走向“自主经济”,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现代市场经济,从大一统的“国有国营”走向“混合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官本位”的淡化是不可逆转的;相应过大的官权(权力)尤其是种种特权的削弱及依法规范是必然的。
借鉴利用“民本”思想武器时,把握“民本”与“民主”、“人本”的联系与区别是必要的。
[关键词] 民本;民主;人本;民权;官本;异同[中图分类号] C93;D0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738(2001)0120027205α一“以民为本”(“民本”),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主流,历来并无异词。
就国际范围而言,“民本”是与“人本”相联系的,“人本”又是一个与“人道”相联系的。
H um an is m u s(源于拉丁文hum anu s),译为“人道主义”,容易因现在流行的含义而偏重于道德方面,所以译作“人文主义”更为恰当[1](P80)。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提出了人道主义,主张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君权”。
《人权宣言》中提出了“主权在民”等重要原则。
费尔巴哈的《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1842年)和《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从批判宗教的角度,提出了“将神学转变为人本学”的观点。
“为民做主”不是“由民做主”

“为民做主”不是“由民做主”作者:朱永俊来源:《历史教学》2010年第01期[关键词]为民做主,由民做主,孔孟思想[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1—0036—02今天,民主已成为当今社会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
我国虽然进入民主社会的时间不长,但对民主的宣传与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有些学者为了让国民更好地理解民主的内涵,增加对我国传统思想的认识,把儒家的民本思想解释为民主思想在我国古代的体现,如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何新在《为中国声辩》也赞扬在儒家经典中可看到大量关于“贵民轻君”,“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具有强烈民主色彩的言论与教诲,仿佛民主思想在儒家思想中早已出现。
这些学者的本意是好的,但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思想还需要深入分析。
“为民做主”和“由民做主”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本质却是霄壤之别。
一、什么是“为民做主”?孔子从“仁者爱人”的立场希望“为政以德”,告诫统治者“苛政猛于虎也”;孟子的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些思想我们都归纳为以民为本的思想。
孔孟的民本思想对民是什么态度呢?孔子“仁者爱人”中的“人”即是指“民”,孔子认为爱民首先要尊重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次要使民富,因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
从中我们都可看到孔孟对民的尊重,但是尊重人民并不等于追求民主,因为孔孟对民的尊重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在《论语·为政第二》中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认为统治者行仁践义,百姓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其统治;孟子也提到“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说天子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保证统治的稳固。
传统民本与现代民主的含义与区别

传统民本与现代民主的含义与区别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明清之际出现的新儒学是一个重点,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大胆君主专批判制、提出君臣平等、工商皆本、“众治”等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
很多同学在分析他们的思想的时候,都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的思想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与西方同时期的启蒙思想是否一样?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明清之际出现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然属于传统民本思想的范畴,只是使民本思想达到了极限。
另一种认为,他们已经提出了民本高于皇权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传统界限,是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
那么“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所以,必须明确传统民本和现代民主的含义与区别。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
民本思想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儒学家历来都比较重视民本思想,如孔子在论语中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等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历代的思想家或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民本思想,但是民本思想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妨探究一下。
孟子说:“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衅,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荀子认为:“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从孟子和荀子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民本思想有很强的功利性,民本思想一开始就是一种手段和策略,是维护统治者利益的一种方法,无论统治者如何重民、爱民、保民,最终都是维护君本,仅仅将人民作为巩固统治的目的来看待。
再如西汉初年,面对秦朝二世灭亡的事实,统治者和当时的学者又是如何吸取经验教训呢?贾谊认为:“闻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
简析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关系

简析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关系作者:冯璞来源:《商情》2014年第28期【摘要】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两个不同的思想范畴,特别是民本思想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现在许多人经常把这两种思想混淆起来,甚至还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思想,这对现代民主制度的建设显然起着消极作用。
本文对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的概念及其关系试作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两种思想。
【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思想一、相关概念的理解(一)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民本思想大致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的发展历程。
民本思想的基本价值理念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安民保民等。
(二)民主思想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由于民主有着许多不同的概念和定义,民主的历史也相当复杂,民主一词所代表的制度也相当广泛,因此民主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是十分丰富的。
其基本要义主要包括人权平等、主权在民、治权民授、依法治国等。
民主思想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以民为主体,崇尚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同时重视法制规范。
它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不仅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而且是现代政治生活的主流,更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关系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把握这一点是我们理解两个范畴关系的关键。
(一)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相通之处“民本”与“民主”相互依存,“民本”离不开“民主”,“民主”也离不开“民本”。
一方面,“民本”必须以“民主”为实现手段、途径和保障,离开了“民主”,“民本”终成虚话,为“雾中花,水中月”;另一方面,“民主”必须以“民本”为内在根据、逻辑前提和现实归宿,离开了“民本”,民主与专制无二。
民本和民主思想的差异及其当代意义

了,暴力革命为了使得每一个人都获得最大的发展的过程 , 即 追求民主的过程。也就是不仅仅作为一个整体的无产阶级获得 解放 ,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全面发展 , 自由王国。 达到 第 二 , 者的主体 观不同。两者在某些方面的革命愿望 两 是一致 的 , 那么为什么对“ 的理解有差异 呢?我们认 为 , 民” 革 命愿 望的局部一致性是表面上 的,实质上两者 的出发点 、 主 体观等都是有很大 区别的 。 民本 的出发 点看 似民 , 其实不是 民。民本 思想是一 种封 建政治文化 , 是建立在 臣民社会 的基础上 的, 在这种情况下 , 君高高在上 , 民” “ 只是君实现统治 目的的工具 。民本思想从 君主 民从 的等级关系 出发 , 讨论的主要是为君之道 和治 民之 策。 政治 的中心是强调 民是 国家 、 社稷 的基础 。 所以统治者要 重民 、 民、 民 、 民, 养 恤 保 从而达到一种理想化的统治模式 。 但 是重 民、 养民 、 民、 民并 非要赋予 民众多少政 治权力 , 恤 保 其 真正的 目的是为 了用 民, 因为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关系到 国家 兴亡 、 政治盛衰。 以, 所 民本并不 是为了真正让百姓在 国家和 社会 生活 中处 于主体地位 , 而是 为 了更好 的维护统治 , 护 维 君 的主体地位 。民本思想 的主体是君而不是 民, 民本思 想 从 导 出来 的只能是统治者 的得 民之道 、保 民之道和治民之道 ; 权力集 中在统治 者手 中,一 切皆为 中央集权或 者说 皇权服 务 , 民对政 治的参 与都是形式上的 , 人 竞争 就更谈 不上 , 官吏 的升迁贬降都 由皇帝一人说 了算 ,制约机制 更是作用 微小 。 统治者虽然表 面上说 为民做主 , 却缺乏 支持人 民做主 、 民 人 参政 的意识 , 因为这些与君 主专制的体 制是根本违背的。 民 本思想 的精神实质是封建专制。 西 方 民 主 思 想 是 从 资 产 阶 级 的 利 益 和 要 求 出 发 , 以 社 会契 约论 为基础 。讨论个 人与国家的关系 , 为私有 财产 神 认 圣不可侵犯 。每一个公 民无论财 产多少或尊卑贵贱 , 都平 等 地享 有选举 权与 被选举 权 , 过投票 表 达 自己合 法 的政治 通 意愿 , 并决定他 们的切身利益和国家重大问题 。在西方 民主 思想 中主权在 民, 而不是在君。 民是 国家的主权者 , 人 国家是 保 护人 民权利 的工具 ; 行使 国家 权力 的代表 由人 民选举 产 生 。 家 代 表 执行 人 民 的 意志 , 当 人 民 的仆 人 。 方 民 主 思 国 充 西 想的精神实质是 反封建 专制 , 就是说 和 民本 是相对 的。 也 第三 , 两者的基础不 同。 为什么两者本位观 、 主体观不一 样 呢?我们认为是因为两者所依存 的基础不一样 。
论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

品位•经典经典解读论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O王琦(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3)【摘要】作为儒家亚圣的孟子,其政治法律思想对中国数千年政治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孟子的民本思想更是研究其政治法律思想无法回避的关键性问题,由民本思想出发孟子提出了一些具有民主萌芽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探寻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挖掘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合理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尤其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孟子的政治法律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在对孟子进行研究时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
所谓民本思想,就是《尚书》所言的“民为邦本”的思想。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因此执政者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给予百姓“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使人民能够“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制民之产”,就是以民为国家之本的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仁政论中关于“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孟子提出治理国家要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百姓是国家的基础,为政者应当把百姓的利益当成最主要的事情。
国家的统治者应当能够做到“民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即:对于人民所喜欢的事情统治者要尽量地去满足这些需求;人民所讨厌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民的头上,这样国家不可能不强大。
孟子提出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的见解,正是强调了民是天下之本,孟子的民本思想是西周以来保民、重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更成为后世君民关系论的基石。
对于孟子思想中的民主思想,人们对此产生的争论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孟子•万章句上》中关于孟子与万章“尧以天下与舜,有诸?”的问答①,大概意思是说,万章问孟子:“尧拿天下授予舜,是有这么回事吗?”孟子回答:“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舜得到天下,是天授予的,而天的授予不是明确地表示出来,而是通过'行与事示之’,也就是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叫他主持政务,百姓都满意他。
“民本思想” 与 “民主思想”的区别

“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区别
“本”在古汉语中是根的意思,“民本思想”即注重国家根基的思想。
作为古代封建社会基础的是普通农民就是“国本”,爱护百姓、注重农耕,就等于维护“国本”,因此古代封建统治者总以“爱民如子”作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原则之一,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封建统治者才能获取更多的土地收益。
“民主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产物。
法理上、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讲究人人平等。
政治上、否定“君权神受”,强调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要求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物。
“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二者仅是文字相近,而本质意义却是不同的。
论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

论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背景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政治思想的探讨从未停止过。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政治思想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许多朝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现代的民主思想,则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推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政治思想。
本文将重点探讨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两者的异同,并试图探讨两者的相互关联之处,以期对人们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思想有所帮助。
传统民本思想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
它强调农民、百姓的利益和权益,认为国家的权力是为了维护民众的利益而存在的。
这种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黄帝、尧舜时代。
在古代社会,农民和百姓是社会的主体,而统治者的权威也是建立在农民和百姓的支持基础之上的。
因此,保障农民和百姓的利益是一个合法君主的根本职责。
在这种思想的传统中,人民的利益被认为比国家和君主的利益更为重要。
国家的权力必须始终得到人民的监督和限制,以免滥用权力产生不利后果。
因此,中国历代皇帝和贵族都会努力维护农民和百姓的权益,以巩固国家的统治。
现代民主思想现代民主思想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
它从自由和平等这些理念开始,强调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认为国家的权力应该是由人民授予的,而不是来自神权或者君主的授权。
现代民主思想一般被认为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现代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人民有自己的自治权力以及对国家政治决策的影响能力。
现代民主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代议制、选举制和司法独立三个方面。
选举制度是民主的基本元素,在现代民主国家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进入议会,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政治决策中。
代议制则是指当选的代表应该适当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制定政策和法规。
司法独立是保障公正和规则的基石。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尽管传统民本思想和现代民主思想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念是相似的。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一样,都强调人民的利益和权力,并将其作为国家政权存在的主要原因。
单一制的特点

单一制的特点:1.国家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国籍;2.地方政府隶属于中央,其设置与权限均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文件予以规定或改变,地方权力没有宪法保障;3.对外关系上,单一制国家是一个国际法主体,地方政府对外不具有国家的外部标志。
联邦制的特点:1.联邦设有统一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由统一的宪法、法律,联邦行使国家的立法、外交、国防、财政、宣战、议和、媾和、缔约等主要权力,在国际交往中代表国家。
2.国家的一部分权力归地方,联邦各成员单位设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并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行使职权,管辖本地区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事务。
3.在外交关系上,只有联邦作为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联邦各成员单位不是独立主权国家,没有军队,一般不具有国家主体间外交的资格,不过,少数联邦国家允许其成员在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的范围内,就某些事务与外国签订条约和协定。
联邦居民具有共同的国籍。
4.联邦制国家内成员单位的联盟关系一旦形成就不允许自由退出,只有少数例外。
总统共和制是指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对总统负责的国家政体形式。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
除美国外,巴西、墨西哥、智利、菲律宾、埃及、俄罗斯、扎伊尔等国也采用总统共和制。
其主要特点有:(1)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政府由总统组织和领导,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2)实行比较严格的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和总统都由全民普选产生。
议会与政府完全分立,政府成员不能兼任议员,也不能参与议会立法的讨论和表决。
(3)在总统和议会关系上,总统行使权力时,不对议会负责,而只对国民负政治上的责任。
议会不能通过投不信任票来迫使总统和内阁辞职,只有在总统或内阁成员有违法行为时才能提出弹劾案,被弹劾者是否有罪由参院组成审讯法庭进行审理和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区别
“本”在古汉语中是根的意思,“民本思想”即注重国家根基的思想。
作为古代封建社会基础的是普通农民就是“国本”,爱护百姓、注重农耕,就等于维护“国本”,因此古代封建统治者总以“爱民如子”作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原则之一,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封建统治者才能获取更多的土地收益。
“民主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产物。
法理上、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讲究人人平等。
政治上、否定“君权神受”,强调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要求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物。
“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二者仅是文字相近,而本质意义却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