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分析方法全套PPT课件 296
合集下载
11分离定律的分析及应用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共18张P
![11分离定律的分析及应用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共18张P](https://img.taocdn.com/s3/m/98b91ce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f.png)
A. found B. was founded C. is founded
D. was found
【考点】被动语态
【解析】题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十月一日建立的。”所以用一般过去时被动
语态结构“was/were+dong”,因为find过去分词是found,故答案为D。
2 The pot ___ for ___ hot water.(2021年中考真题)
A. take off
B. shut off
C. go off
D. put off
【考点】动词词组辨析
【解析】题意 “在你离开实验室之前请记得关掉电源和水” A.起飞;脱下;B.切断;关掉; C.爆炸; D.推迟,可知答案为 B。
被动语态及词组辨析 1.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___on October 1, 1949. (2020年中考真题)
定语从句 1.一Linda,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Mo Yan?
—Sure. He is the writer ______won the Nobel(诺贝尔) Literature Prize.
A. which
B. whose
C. who
D. whom
ed; keeping B. was used; keeping C. is used; to keep D. are used; keep
【考点】被动语态及词组辨析 【解析】本题考察被动语态,从被动语态的结构可以排除A, be used for 为/被用做…, for 为介词,故后面要加动名词,又可以排除C,D,剩下正确选项B.本句意思是:这壶是用 来盛热水的
分离方法的应用PPT课件
![分离方法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bb41b11711cc7930b71670.png)
TLC:适用于无机、有机、药物或生物大分子等; 广泛用于精细化学品的半定量或定性分析。
4.2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一、在中间体和有机化工原料中的应用
应用1:染料、医药中间体原乙酸 结构式: 三乙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原乙酸三乙酯: bp 109℃ 乙醇 : bp 78℃
乙酸乙酯 : bp 77℃
组分平均沸点88℃
梯度洗脱条件
(1)苏丹红标样的色谱图;
(2)样品预处理后,进行色谱分析,依据保留时间定 性。
(3)采用外标法测定含量
先绘制标准曲线 C (μg/mL)~ A 再用公式计算
三、在高分子材料助剂中的应用
应用:一步法合成抗氧剂1010产物的测定。
抗氧剂1010: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具有无毒、非变色、热稳定、抗氧化等性能。
4.1 现代分离方法应用概述
一、各种现代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
GC:易挥发(沸点<400℃)、热稳定性好的精 细化学品和中间体可检测; 采用衍生化法,可分析不具挥发性的化合 物,如表面活性剂、助剂等。
一、各种现代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
HPLC:不受样品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 分子量大、难气化、热稳定性差及高分子 和离子型样品均可检测,如药物、染料、 表面活性剂等。
定性分析: 根据标准物的保留时间
•在实验条件下打入0.3微升的待测样品,得到色谱图。 •分别打入各已知纯样品,测定保留时间,与未知试样 色谱峰保留时间对照,定性确定各峰号代表的组份。
定量分析:
因为芳烃异构体都能流出色谱柱,故采用归一化 法定量。
质量
二、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
绝大部分表面活性剂都是难挥发性的,必须经衍生化 法处理后,才能用GC法进行分离和测定。
4.2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一、在中间体和有机化工原料中的应用
应用1:染料、医药中间体原乙酸 结构式: 三乙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原乙酸三乙酯: bp 109℃ 乙醇 : bp 78℃
乙酸乙酯 : bp 77℃
组分平均沸点88℃
梯度洗脱条件
(1)苏丹红标样的色谱图;
(2)样品预处理后,进行色谱分析,依据保留时间定 性。
(3)采用外标法测定含量
先绘制标准曲线 C (μg/mL)~ A 再用公式计算
三、在高分子材料助剂中的应用
应用:一步法合成抗氧剂1010产物的测定。
抗氧剂1010: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具有无毒、非变色、热稳定、抗氧化等性能。
4.1 现代分离方法应用概述
一、各种现代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
GC:易挥发(沸点<400℃)、热稳定性好的精 细化学品和中间体可检测; 采用衍生化法,可分析不具挥发性的化合 物,如表面活性剂、助剂等。
一、各种现代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
HPLC:不受样品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 分子量大、难气化、热稳定性差及高分子 和离子型样品均可检测,如药物、染料、 表面活性剂等。
定性分析: 根据标准物的保留时间
•在实验条件下打入0.3微升的待测样品,得到色谱图。 •分别打入各已知纯样品,测定保留时间,与未知试样 色谱峰保留时间对照,定性确定各峰号代表的组份。
定量分析:
因为芳烃异构体都能流出色谱柱,故采用归一化 法定量。
质量
二、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
绝大部分表面活性剂都是难挥发性的,必须经衍生化 法处理后,才能用GC法进行分离和测定。
样品处理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分离法(分析制样技术课件)
![样品处理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分离法(分析制样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0ad4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6.png)
(2)含水率
单位质量树脂所含的非游离水分的多少,一股用百分数表示。 树脂产品固有的性质之一。
分析制样技术
因素
类别
结构
酸碱性
交联度
交换容量
离子形态
01 物理性质
分析制样技术
链的断裂、孔结构的变化、交换容量的下降等
含水量
树脂含水量的变化反映出树脂内在质量的变化
01 物理性质
分析制样技术
(3)溶胀性
结 构
(2)
与网络骨架以共价键相连的活性基团,不能自由移动 (通常用M表示)
(3)
与活性基团以离子键联结的可移动的活性离子 (即可交换离子,如H+、OH-等)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与酸、碱、某 些有机溶剂和 单体 一般弱氧化物 都不起作用, 对热也较稳定。
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
聚苯乙烯型树脂
交联剂
骨架
H
H
H
H
H
H
离子交换过程
03 步骤3:加入料液进行离子交换
分析制样技术
C0 C0 C0 C0 C0
○ 未交换
A BCDE
C
C0
c
f
e
d
+ 未交换
0
abc
h
V
交换柱中离子浓度分布规律和流出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曲线
04
步骤4:洗涤
研磨、过筛 使粒度符合要求。
树脂粒度不足时
浸泡 使树脂充分溶胀。
减少杂质。 净化
01 步骤1:树脂预处理
分析制样技术
新树脂
去离子水浸泡24小时
倾去水后洗至澄清
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3~5mol/L的盐酸溶液浸泡24~48小时
单位质量树脂所含的非游离水分的多少,一股用百分数表示。 树脂产品固有的性质之一。
分析制样技术
因素
类别
结构
酸碱性
交联度
交换容量
离子形态
01 物理性质
分析制样技术
链的断裂、孔结构的变化、交换容量的下降等
含水量
树脂含水量的变化反映出树脂内在质量的变化
01 物理性质
分析制样技术
(3)溶胀性
结 构
(2)
与网络骨架以共价键相连的活性基团,不能自由移动 (通常用M表示)
(3)
与活性基团以离子键联结的可移动的活性离子 (即可交换离子,如H+、OH-等)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与酸、碱、某 些有机溶剂和 单体 一般弱氧化物 都不起作用, 对热也较稳定。
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
聚苯乙烯型树脂
交联剂
骨架
H
H
H
H
H
H
离子交换过程
03 步骤3:加入料液进行离子交换
分析制样技术
C0 C0 C0 C0 C0
○ 未交换
A BCDE
C
C0
c
f
e
d
+ 未交换
0
abc
h
V
交换柱中离子浓度分布规律和流出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曲线
04
步骤4:洗涤
研磨、过筛 使粒度符合要求。
树脂粒度不足时
浸泡 使树脂充分溶胀。
减少杂质。 净化
01 步骤1:树脂预处理
分析制样技术
新树脂
去离子水浸泡24小时
倾去水后洗至澄清
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3~5mol/L的盐酸溶液浸泡24~48小时
人凝血因子8分离纯化工艺分析ppt课件
![人凝血因子8分离纯化工艺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21cc4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0.png)
进一步纯化
借助亲和层析、层析后处理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凝血因子8的纯度
和活性。
离心分离-离子交换层析
离心分离
利用离心力将血浆成分按密度差异进行分离,去除杂质和红细 胞等不需要的部分。
离子交换层析
通过离子交换介质对带电荷的生物分子进行吸附和洗脱,实现 目标蛋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层析参数优化
调整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确保凝血因子8在层析过程中保 持活性并实现高效分离。
通过离心分离和层析等技术,可以有效去除 血浆中的杂质物质,如血细胞碎片、脂肪颗 粒等,确保最终产品纯度满足标准要求。
病毒去活
采用化学处理、热处理等方法对血浆制品 进行病毒灭活,可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风险,提 高产品的安全性。
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 final 产品符合相 关规范和标准,为患者用药提供可靠保障。
测试项目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杂质分析
评价重点
测试方法
pH值、溶解度、粘度 等
标准分析仪器测试
目标蛋白的功能活性
细胞活性测试、酶活 性测试等
高聚物、降解产物等
色谱、电泳等检测方 法
通过稳定性研究,可以确定产品的有效期,为产品的储运和保管提供依据,确保患者 用药的质量和安全。
杂质的去除及病毒去活
杂质去除
亲和层析-层析后处理
亲和层析 1
利用目标蛋白与亲和介质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分离纯化
层析后处理 2
包括脱盐、浓缩、病毒灭活等步骤
质量控制 3
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注册要求 亲和层析是人凝血因子8分离纯化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利用目标蛋白与特异性亲和介质的结合原理,实现高选择性的分离。层析后还需进 行脱盐、浓缩等处理,并进行病毒灭活等质量控制步骤,确保最终产品安全有效。
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方法PPT课件
![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d7def0a5e9856a571260ba.png)
2021
23
装 配 好 的 凝 胶 柱
2021
24
⑶.样品加入与洗脱
①调节缓冲液面 ②滴加透析样品 注意:正确的加 样操作是: 1.不要触及并破 坏凝胶面。 2.贴壁加样。
3.使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
③样品渗入凝胶床
④洗脱
⑤收集
注意:在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的移动,
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蛋白质分离和提取的原理:
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 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 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等, 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2021
13
思考
血液有哪些成分?
水分 血浆
固体物质
血
液
白细胞
血浆蛋白 无机盐 磷脂 葡萄糖等
子量的标准蛋白的电泳区带位置,用电泳
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作标准曲线,可以
测定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市场上有高分
子量、次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的标准蛋白
试剂出售。
2021
10
实践训练
1.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中,所用凝胶的化学本质
是( A )
A.糖类化合物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决定蛋白质或多肽移动
㈡.你装填的凝胶色谱柱是否有气泡产生?你 的色谱柱装填得成功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凝胶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因此可以在凝
胶柱旁放一支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检查凝
胶是否装填得均匀。此外,还可以加入大分子
的有色物质,例如蓝色葡聚糖—2000或红色葡
聚糖,观察色带移动的情况。如果色带均匀、
《生化分离工程》课件
![《生化分离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596b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e.png)
利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场,使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离心管内分 层,从而实现分离。
生化分离工程的应用领域
制药工业
生化分离工程在制药工业中应 用广泛,涉及抗生素、蛋白质 、酶等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生化分离工程 用于提取植物和动物中的营养 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 等。
环保工程
DNA提取与纯化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化学裂解、离心分离和DNA吸附等技术,实现DNA的 提取与纯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DNA提取与纯化是生化分离工程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化学 裂解和酶消化是常用的DNA提取方法,通过破坏细胞膜和 核膜,释放出DNA。离心分离用于去除细胞碎片和蛋白质 等杂质。DNA吸附技术如硅胶吸附和磁珠吸附等,能够高 效地去除其他杂质,获得高纯度的DNA样品。
将原料的pH值调节至适宜 的范围内,以便后续处理 。
加热与冷却
根据需要加热或冷却原料 ,以改变其物理性质或化 学性质。
细胞破碎
机械破碎
通过高速搅拌、研磨或高 压破碎等方法破坏细胞壁 ,释放细胞内的物质。
酶解破碎
利用酶分解细胞壁,实现 细胞内物质的释放。
化学破碎
利用化学试剂溶解或腐蚀 细胞壁,实现细胞内物质 的释放。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目标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
浓缩与干燥
蒸发浓缩
通过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浓缩至一定体积。
冷冻浓缩
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水分结冰,从而实现浓 缩。
干燥
将浓缩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得到固体产物。
04
生化分离工程设备
离心机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设备,根据其转速和分离原理,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和超速离心机等。
色谱法叶绿素分离实验精品PPT课件
![色谱法叶绿素分离实验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84d3158bd63186bdebbc17.png)
第4节 纸色谱分离技术 一、分离原理(液-液萃取 )
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在两相溶剂中溶解性(或分配系数)不 同,当流动相携带样品流经固定相(被吸附或固定在惰性材料 上的液体)时,各组分在两相间不断进行溶解、萃取、再溶解、 再萃取,……,样品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后,造成分配系数稍有 差异的组分移行的距离不同面实现分离 .
(5)检验 可以为后续操作
二、凝胶柱色谱技术 1.分离原理
(1)凝胶
(2)分离原理
凝胶的孔穴大小与 被分离组分大小相当,尺 寸大的组分分子可以渗入 到凝胶的大孔内,但进不 了小孔,甚至于完全被排 斥先流出色谱柱。尺寸小 的组分分子,大孔小孔都 可以渗进去,最后流出。
2.固定相 ❖ (1)无机凝胶又称硬质凝胶----多孔硅胶、多孔玻璃珠
分离效能
2.鉴别
等浓度对照法----同板---大致同位、同大、同色泽
等体积混合法----斑点单一、紧密 结构相似对比法-----Rf不同或两斑点
杂质对照品法 3.杂质检查 样品溶液的自身稀释对照法
二者合用法
4.定量方法 (1)目视比色法 -----半定量法(精度±10%) (2)斑点洗脱法
(3)薄层扫描法(正在减少使用)
(3)应用:分离酸性及中性化合物 (如醇类和芳香烃等)
2.吸附剂
(1)硅胶 (SiO2·XH2O)
A.吸附机制:表面有许多硅羟基(-Si-OH)的氢键作用
B.吸附活性
C.失活或脱活
D.活化
硅胶活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硅胶含水量%
活度级
活性
0
I
大
5
II
15
III
25
IV
38
V
小
(2)氧化铝
仪器分析第十二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
![仪器分析第十二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63d212bbcd126fff7050bbe.png)
阳离子交换反应: Resin-SO3H + Na+ = Resin-SO3 Na + H+
Resin-SO3Na + H+ = Resin-SO3 H + Na+
阴离子交换反应: Resin-N(CH3) 3OH + Cl- = N(CH3) 3 Cl + OH+ Resin-N(CH3) 3 Cl + OH- = N(CH3) 3 OH + Cl -
分配系数与物质在两相体系中的溶解度有关,但分配 系数不等于溶质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比值。溶解度 是指饱和状态,萃取则常用于稀溶液;
分配比:
分配系数用于描述溶质为单一形式存在的情况,如果有
多种存在形式,则引入分配比D:
c1总 D c 2总 恒温,恒压
c1总 、c2总 为分配平衡后溶质(包括所有的存在形式)
2.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反应发生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具有可交换离
子的活性基团上。离子交换树脂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 反应引入活性基团构成。高分子聚合物以苯乙烯-二乙烯苯
共聚物小球常见,可引入各种特性的活性基团,使之具有选
择性。 Resin-SO3H( 氢型 ) 树脂的 酸 性最强 , 其 Resin-SO3 Na(钠型)比氢型稳定,商品常为钠型,使用前用酸淋洗 转型(再生)。阴离子交换树脂的Cl型稳定。 离子交换反应是一可逆反应。 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后需要进行再生处理。
3. 痕量组分的富集
天然矿石中痕量钍的富集:钍在盐酸溶液中难以形成稳定的配位离 子,保留;共存的稀土则形成稳定的配位离子,被洗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 分离技术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ppt课件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cd35bdad51f01dc381f115.png)
流动相和固定相的选择
1. 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有适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太大:待分离物质会随流动相跑到滤纸的最前沿 (2)溶解度太小:待分离物质留在固定相附近,分离效果不好
2.一般来说,能溶于水的待分离物质,选择水做固定相 (吸附在滤纸上),以与水pp不t课件混溶的有机溶剂做流动8 相
知识预备
纸层析法原理
待分离物质留在固定相附近分离效果不好8ppt课件知识预备?纸层析法原理样品溶液点在滤纸惰性支撑物上做为展开剂的有机溶剂自下而上移动流动相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水固定相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组分会在水与有机溶剂两相中发生溶解分配并随有机溶剂的移动而展开达到分离的目的
ppt课件
1
学习目标
1.了解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2.理解利用氨水使Fe3+, Cu2+显色的
氯化铁层,颜色较深 硫酸铜层,颜色稍浅
(2)氨熏后的实验现象
上端出现红棕色,
ppt课件
下方出现蓝色 15
红棕色:Fe3++3NH3·H2O=Fe(OH)3↓+3NH4+
蓝色:
氢氧化铜与足量氨水反应后溶
NH3
2+
解是因为生成了[Cu(NH3) 4]2+ , H3N Cu NH3
其结构简式为:
NH3
试写出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条末端浸入展开剂约0.5cm,不
能让试样点浸入展开剂
试 样
点
如果试样接触展开剂,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
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约2cm
7、显色
ppt课件
12
三、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1、实验原理
含有Cu2+和Fe3+的溶液涂在滤纸一端,丙酮 作展开剂,在滤纸的毛细作用下,展开剂携带 Cu2+和Fe3+沿滤纸纤维向上移动的速度不同, 一段时间后,Cu2+和Fe3+距起点的距离会不同,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 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有适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太大:待分离物质会随流动相跑到滤纸的最前沿 (2)溶解度太小:待分离物质留在固定相附近,分离效果不好
2.一般来说,能溶于水的待分离物质,选择水做固定相 (吸附在滤纸上),以与水pp不t课件混溶的有机溶剂做流动8 相
知识预备
纸层析法原理
待分离物质留在固定相附近分离效果不好8ppt课件知识预备?纸层析法原理样品溶液点在滤纸惰性支撑物上做为展开剂的有机溶剂自下而上移动流动相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水固定相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组分会在水与有机溶剂两相中发生溶解分配并随有机溶剂的移动而展开达到分离的目的
ppt课件
1
学习目标
1.了解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2.理解利用氨水使Fe3+, Cu2+显色的
氯化铁层,颜色较深 硫酸铜层,颜色稍浅
(2)氨熏后的实验现象
上端出现红棕色,
ppt课件
下方出现蓝色 15
红棕色:Fe3++3NH3·H2O=Fe(OH)3↓+3NH4+
蓝色:
氢氧化铜与足量氨水反应后溶
NH3
2+
解是因为生成了[Cu(NH3) 4]2+ , H3N Cu NH3
其结构简式为:
NH3
试写出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条末端浸入展开剂约0.5cm,不
能让试样点浸入展开剂
试 样
点
如果试样接触展开剂,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
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约2cm
7、显色
ppt课件
12
三、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1、实验原理
含有Cu2+和Fe3+的溶液涂在滤纸一端,丙酮 作展开剂,在滤纸的毛细作用下,展开剂携带 Cu2+和Fe3+沿滤纸纤维向上移动的速度不同, 一段时间后,Cu2+和Fe3+距起点的距离会不同,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9月
•
第一章 总论
•
• • • • •
第二章 离子交换分离法
第三章 平面色谱法 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六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简介 第七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简介
返回
I. II. III. IV.
分离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 分离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离方法的发展趋势 分离分析方法 1. 沉淀分离 2. 溶剂萃取 3. 离子交换与吸附 4. 电化学分离 5. 选择性溶解 6. 泡沫浮选 7. 膜分离 8. 色谱法
固 态
三﹑分离方法的发展趋势
1.经典分离富集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完善﹑发展。 如:沉淀分离﹑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分离等在研究合成 新型分离试剂、功能分离试剂方面有不断创新,扩展了 经典分离方法的应用范围。 2.色谱——当今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分离技术 现代色谱分析将组分的浓缩﹑分离﹑连续定性定量 测定结合起来,成为复杂体系中组分﹑价态﹑化学性质 相近的元素或化合物分离﹑分析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气相色谱,60年代发展的色 谱-质谱联用技术,70年代崛起的高效液相色谱﹑80年 代初出现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 谱等,使色谱领域成为分析化学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的领域之一。
分离富集的目的:
1.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 2.对痕量待测组分,通过分离富集进行浓缩,以满足分析 方法的灵敏度,达到检测限。
二、分离分析方法的分类
1﹑根据分离方法的性质分为:
物理分离法:以被分离组分的物理性质为依据进行的 分离。如:气体扩散法,离心分离法,电磁分离法, 喷咀射流法等。 化学分离法:按被分离组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 化学过程进行分离。如:沉淀和共沉淀,溶剂萃取, 离子交换,色谱法,电化学分离,泡沫浮选,选择性 溶解等溶剂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中的不同分配特性进行 分离的方法。
(三)离子交换与吸附 (四)电化学分离
⒈电解分离法
借助外电源的作用使化学反应向着非自发方向进行 的过程。 电解法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中电解食盐水 以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冶金工业中用电解法制取 纯金属铜、铅及铝等;在分析化学中,用电解法分离 和沉淀各种物质等。
( 七)、膜分离
自1748年人类首次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 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这一膜分离现象以来, 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展到二十世纪80 年,不断出现新的膜材料和新的膜分离方法, 使膜分离技术备受各界青睐。 膜分离法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 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 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 纯和富集的方法。 膜分离法可用于液相和气相分离。对于液 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 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
3.各种分离技术相互渗透,发展新的分离 富集方法 如:将液液萃取中的萃取和反萃取技术相 结合发展的液膜分离技术等,适于海水或环保 试样中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废水处理工程等 领域。 4.发展化学形态分析的分离富集方法 自然界中,各种物料中存在的元素常以不同 物理化学形态出现。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或 材料科学中组分的状态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因 此元素状态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 向。
第二相为在原始相中加入的另一相,其分离方法有: 色谱法,溶剂萃取,电泳,电渗析等。
3.按分离过程中初始相与第二相的状态进行 分类
初 始 相
气 态 液 态
第 二 相 气 态 液 态 热扩散 气液色谱 蒸馏 溶剂萃取 挥发 液液色谱 渗 析 超过滤
升 华 区域熔融 选择性溶解
固 态 气固色谱 液固色谱 沉 淀 电解沉积 结 晶 包结化合物
分离分析方法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化学 的发展离不开分离科学,例如: 1.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发现,需借助化学分离和提纯 方法。 2. 原子能的利用是在解决了作为核燃料的铀和钚的提 取、铀同位素分离获得成功之后,才得以发展。 3. 石油工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分离科学技术。 4. 生命科学的许多重要成就都与分离科学有着紧密联 系。 所以,在化学工业、选矿冶金、农业、医学等领域广 泛应用分离方法,并已形成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分离科 学。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与工业生产规模的分离工艺的 分离原理是一致的;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是缩小了的化 学工艺流程。
四 分离分析方法
(一)、沉淀分离 ⒈分级沉淀 ⒉共沉淀:
当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某些本来不应沉淀的组分 同时也被沉淀下来的现象,叫做共沉淀。例如,用H2S 气体通入含Zn2+水溶液时,在0.25mol/L HCl溶液中 ZnS不沉淀。但是,当Zn2+与Cu2+共存时,极微量的 ZnS则会和CuS一起沉淀出来。
物理化学法:基于被分离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比如:沸点,熔点,离子电荷和迁移率等性质。如: 蒸馏与挥发,区域熔融,电泳,膜分离等,习惯上也 归于化学分离法。
2﹑根据相类型分类
分离过程是使样品中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别处 于两个互不相溶的两相之中。所以分离方法均涉及到 第二相。
第二相为原始相中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分离方法 有:蒸发,沉淀,结晶,电解沉积,泡沫分离, 区域 熔融等。
⒉电泳分离法
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向两极作定 向移动的电迁移现象。
(五)选择性溶解
指在特定条件下使多组分的固态样品中一种(类) 组分选择性地溶解于适当溶剂中,而其它组分几乎不 溶,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六)泡沫浮选 向试液中鼓入气泡,使欲分离富集的微量或 痕量组分随气泡浮到液面,收集、分析测定。 适用范围:从海水、河水、饮用水中分离 富集痕量元素;用于岩石、矿石、金属和环境 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分离富集。 特点:使用简单的装置能迅速处理大量试液, 进行富集分离,并可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
一、分离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
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方法均建立在物质的物理或化学 性质差别的基础上。而被分析的试样通常是由多组分组 成的复杂混合物。 一种分析测定方法不可能对试样每一个组分都具特 效性。 被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达到分析方法检测灵敏 度时才能够被分析检测。 分析工作流程:“样品制备”→“分解”→“分离 富集”→“测定”→“数据处理” 。
•
第一章 总论
•
• • • • •
第二章 离子交换分离法
第三章 平面色谱法 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六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简介 第七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简介
返回
I. II. III. IV.
分离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 分离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离方法的发展趋势 分离分析方法 1. 沉淀分离 2. 溶剂萃取 3. 离子交换与吸附 4. 电化学分离 5. 选择性溶解 6. 泡沫浮选 7. 膜分离 8. 色谱法
固 态
三﹑分离方法的发展趋势
1.经典分离富集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完善﹑发展。 如:沉淀分离﹑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分离等在研究合成 新型分离试剂、功能分离试剂方面有不断创新,扩展了 经典分离方法的应用范围。 2.色谱——当今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分离技术 现代色谱分析将组分的浓缩﹑分离﹑连续定性定量 测定结合起来,成为复杂体系中组分﹑价态﹑化学性质 相近的元素或化合物分离﹑分析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气相色谱,60年代发展的色 谱-质谱联用技术,70年代崛起的高效液相色谱﹑80年 代初出现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 谱等,使色谱领域成为分析化学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的领域之一。
分离富集的目的:
1.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 2.对痕量待测组分,通过分离富集进行浓缩,以满足分析 方法的灵敏度,达到检测限。
二、分离分析方法的分类
1﹑根据分离方法的性质分为:
物理分离法:以被分离组分的物理性质为依据进行的 分离。如:气体扩散法,离心分离法,电磁分离法, 喷咀射流法等。 化学分离法:按被分离组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 化学过程进行分离。如:沉淀和共沉淀,溶剂萃取, 离子交换,色谱法,电化学分离,泡沫浮选,选择性 溶解等溶剂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中的不同分配特性进行 分离的方法。
(三)离子交换与吸附 (四)电化学分离
⒈电解分离法
借助外电源的作用使化学反应向着非自发方向进行 的过程。 电解法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中电解食盐水 以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冶金工业中用电解法制取 纯金属铜、铅及铝等;在分析化学中,用电解法分离 和沉淀各种物质等。
( 七)、膜分离
自1748年人类首次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 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这一膜分离现象以来, 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展到二十世纪80 年,不断出现新的膜材料和新的膜分离方法, 使膜分离技术备受各界青睐。 膜分离法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 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 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 纯和富集的方法。 膜分离法可用于液相和气相分离。对于液 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 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
3.各种分离技术相互渗透,发展新的分离 富集方法 如:将液液萃取中的萃取和反萃取技术相 结合发展的液膜分离技术等,适于海水或环保 试样中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废水处理工程等 领域。 4.发展化学形态分析的分离富集方法 自然界中,各种物料中存在的元素常以不同 物理化学形态出现。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或 材料科学中组分的状态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因 此元素状态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 向。
第二相为在原始相中加入的另一相,其分离方法有: 色谱法,溶剂萃取,电泳,电渗析等。
3.按分离过程中初始相与第二相的状态进行 分类
初 始 相
气 态 液 态
第 二 相 气 态 液 态 热扩散 气液色谱 蒸馏 溶剂萃取 挥发 液液色谱 渗 析 超过滤
升 华 区域熔融 选择性溶解
固 态 气固色谱 液固色谱 沉 淀 电解沉积 结 晶 包结化合物
分离分析方法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化学 的发展离不开分离科学,例如: 1.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发现,需借助化学分离和提纯 方法。 2. 原子能的利用是在解决了作为核燃料的铀和钚的提 取、铀同位素分离获得成功之后,才得以发展。 3. 石油工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分离科学技术。 4. 生命科学的许多重要成就都与分离科学有着紧密联 系。 所以,在化学工业、选矿冶金、农业、医学等领域广 泛应用分离方法,并已形成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分离科 学。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与工业生产规模的分离工艺的 分离原理是一致的;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是缩小了的化 学工艺流程。
四 分离分析方法
(一)、沉淀分离 ⒈分级沉淀 ⒉共沉淀:
当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某些本来不应沉淀的组分 同时也被沉淀下来的现象,叫做共沉淀。例如,用H2S 气体通入含Zn2+水溶液时,在0.25mol/L HCl溶液中 ZnS不沉淀。但是,当Zn2+与Cu2+共存时,极微量的 ZnS则会和CuS一起沉淀出来。
物理化学法:基于被分离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比如:沸点,熔点,离子电荷和迁移率等性质。如: 蒸馏与挥发,区域熔融,电泳,膜分离等,习惯上也 归于化学分离法。
2﹑根据相类型分类
分离过程是使样品中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别处 于两个互不相溶的两相之中。所以分离方法均涉及到 第二相。
第二相为原始相中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分离方法 有:蒸发,沉淀,结晶,电解沉积,泡沫分离, 区域 熔融等。
⒉电泳分离法
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向两极作定 向移动的电迁移现象。
(五)选择性溶解
指在特定条件下使多组分的固态样品中一种(类) 组分选择性地溶解于适当溶剂中,而其它组分几乎不 溶,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六)泡沫浮选 向试液中鼓入气泡,使欲分离富集的微量或 痕量组分随气泡浮到液面,收集、分析测定。 适用范围:从海水、河水、饮用水中分离 富集痕量元素;用于岩石、矿石、金属和环境 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分离富集。 特点:使用简单的装置能迅速处理大量试液, 进行富集分离,并可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
一、分离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
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方法均建立在物质的物理或化学 性质差别的基础上。而被分析的试样通常是由多组分组 成的复杂混合物。 一种分析测定方法不可能对试样每一个组分都具特 效性。 被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达到分析方法检测灵敏 度时才能够被分析检测。 分析工作流程:“样品制备”→“分解”→“分离 富集”→“测定”→“数据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