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简介

合集下载

王永庆卖米

王永庆卖米

当这些客户来到店里买米的时候, 王永庆意识到这些客户主要是家庭主 妇,于是提出送货上门服务。这在当 时的米行里,是绝无仅有的。
当王永庆把米背到主顾家里的时 候,王永庆认真地将主顾家里的陈米 从米缸掏出,并视情况为客户清洗米 缸,再将刚买的新米倒入。
在进行以上服务的同时,王永庆 会热心地询问客户家里有多少人,每 天大概会用掉多少米,并细心地连同 客户本次购米的数量、家中米缸大小、 家庭住址等信息一起记录在随身携带 的小本子上。
16岁的王永庆经过父亲四处 筹款,终于于1932年在台湾的嘉 义开了一家米店。
但米店一开张,就遇到了麻烦。 原来,城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熟识的 米店,而那些米店也总是紧紧拴住 这些老主顾。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到 晚冷冷清清,没有人到府。
王永庆只好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 居民,好不容易才说动一些住户同意 试用他的米。
王永庆的制胜法宝
1.挨家挨户拜访—— 主动邀请客户 2.送货上门—— 超出客户预期 3.掏陈米、洗米缸—— 换位思考,贴心服务
王永庆的制胜法宝
4.收集客户信息—— 建立客户信息档案 5.分析客户信息数据—— 为决策提供依据 6.在主顾开口之前,送米到家—— Surprise!


你的客户呢? 你的服务呢?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王永庆很 容易计算出客户大概什么时候需要新 购大米。于是在客户开口之前,王永 庆总是能预先将大米送到客户家中。
王永庆的服务在右邻右里中一传 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居 民来买王永庆的大米,并成为他的忠 实主顾。
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米店 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而且 生意越来越兴旺。王永庆也从一个一 穷二白“农民的儿子”,成了当地一 个颇有名气的小商人。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王永庆是华人世界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欢迎阅读!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1:严王永庆对自己、员工、子女严格要求,他把13岁的独生子送到英国学习,只给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在外勤工俭学14年,只“恩准”回家省亲两次。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2:朋王永庆的管理理念是“不求形式,只求合理有效”,他不学日本,不学欧美,自己创造模式,要求各级主管领导“公事要彻底,批文要小心,切忌瞎签字”。

每遇到新事物,均安排在周日下午高层会议上讨论,一旦得出结论,类似事件,按此办理。

执行中他经常检查,有疑虑,打破砂锅问到底,各级主管,须深入实际,把握实情,以免答非所问,或不得要领。

老板是明白人,部属也跟进。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3:勤“一勤天下无难事”,贯穿他整个人生。

幼时家庭平穷,粗布书包,补丁衣裤,赤脚学生。

15岁小学毕业后就打工。

一年后,靠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开米店,隔壁日本人开的米店是老字号,许多顾客习惯登门,而他的店冷冷清清。

当时稻谷加工的技术落后,米中有糠,有砂子,甚至小石粒,买卖双方习以为常。

小永庆决定从拣砂子、石粒开始,提高米的质量;将“迎客来买”,改为“送米上门”;记录顾客买米时间,代替顾客操心买米之事,甚至帮助顾客清洗家中米缸。

如此,生意渐渐红火起来,不到一年销售量增加10倍,他随后办起碾米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4:韧1954年,王永庆与人合作,开办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需求量只有生产力的20%,产品严重积压,股东纷纷要求退股,王变卖全部产业,购买公司所有产权,进而大幅降低成本,减价销售,吸到了很多海外客户。

经过几十年奋斗,建立起石化中下游原料生产体系,堪称“世界塑料胶王”。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5:苦家庭贫穷,学历很低。

打工经历,锻炼了他吃苦精神,“生活困苦,是上帝赐福”,吃苦耐劳是王永庆的杀手锏。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6:学王永庆未受过正规专业教育,身无专长,但他坚持学习,周日不例外,60年如此。

成功人士王永庆卖米的故事_励志人物

成功人士王永庆卖米的故事_励志人物

成功人士王永庆卖米的故事王永庆为中国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中国台湾的“经营之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士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中国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中国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

王永庆历程

王永庆历程
业 4个 小 时 以 上 ,随 时买 随 时送 。 有 时顾 客 半 夜 里 敲 门 ,他 也 总 是
塑胶 等工业 。当时 台湾的化学 工
业 中有 地位 有影响 的企业家 是何 义 ,可是何 义到 国外 考察后 ,认 为 台湾 的塑 胶产 品无 论如何 也竞 争不 过 日本 的产 品 ,所 以不 愿向

庆的米店 一天到 晚冷冷清 清 ,没
有 人 上 门 。 1 的 王 永 庆 只 好 一 6岁
家家地走 访附近 的居 民 ,好不 容 易 ,才说
这时 ,经营木材 业 的商家越
来越 多 ,竞争也 越来越 激烈 。王
好偷偷地 摘路边 的番石榴 吃 。家
业 ,而且 是 官 办企业 中为数 不 多
的可 以赚钱 的 大行 业 。
宣怀还 没有 进行 下一 步 ,有 些人
就 传 递 出消 息 说 ,政 府 已 经 把 这
两人做 的 交易很 简单 ,盛 宣
怀 帮 张 之 洞 接 下 汉 阳 铁 厂 的 烂 摊
两条 铁路 卖给 了英、 法 、德 、美 四国银行 团。一批 爱 国者 ,立 即
米店 小老板
1 的王永 庆 ,决心走 出山 5岁
区,去寻找一个能挣到钱 的地方 , 帮 助母 亲养 活一家人 。他一个 人
孤 零 零 地 来 到 台 湾 南 部 的嘉 义 县 县 城 ,在 一 家 米店 里 当上 了小 工 。
费为顾客提供 服务 ,如掏 出陈米 、 清洗 米 缸等 。他 的米店 开 门早 , 关 门晚 ,比其 他米店 每天要 多营
1 6








}AU 目困 JM t J

王永庆老人一路走好

王永庆老人一路走好

王永庆老人一路走好听到王永庆老人辞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

尽管他已到高龄,但据传老人家特别注重保养健身,前些年还参加台塑集团的五千米长跑。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抗拒。

据说老人去得很安详,一觉睡去,自己没有受罪,后代没有受到拖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这是有福之人。

由于本人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自然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营之神王永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购买过一些关于王永庆的图书,对王永庆的苦难经历、为人处世、经营之道稍有了解,觉得他也是值得敬佩的偶像之一。

我想王永庆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自信心。

面对人生挫折,始终坚定信心。

王永庆今天的辉煌是以青年时代所经历的苦难作基础的,王永庆不是富贵家庭的子孙,过的是清贫的生活。

他从小无钱读更多的书,该读书的年代却充当了童工的角色,加入到了打工的行列,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但面对苦难,王永庆始终充满自信,心中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是注重细节。

王永庆的人生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与他注重细节是分不开的。

比如他卖米的时候就与别人不同,而是琢磨出了门道。

他将米中的石子挑掉,顾客就喜欢买他的米;他送米上门,周到的服务为年纪大的老人提供了方便;他送米上门时,顺便了解主人家的人数,估算出下次送米的时间;他在倒新米到米桶之前会帮助主人将存米掏出来放在新米上面,免得造成存米压在下面变质。

这样的服务,要想生意不好都难。

以上仅是王永庆注重细节的冰山一角,但足以说明问题。

三是节俭的习惯。

老子将节俭作为人生之宝。

王永庆一生无论清贫之时还是豪富之时,始终恪守节俭的习惯。

一位朋友曾介绍,年事已高、功成名就之后的王永庆仍然用一方打了补丁的毛巾。

老人在生活方面非常简朴。

对奢侈浪费,深恶痛绝。

王永庆的节俭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台塑的每一位员工。

四是仁爱之心。

王永庆一生奉行钱财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他是台湾地区的首富,也是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台湾地区和大陆捐赠了大量的钱财。

王永庆简介

王永庆简介

王永庆【个人简介】中文名:王永庆出生地:台湾新店出生日期:1917年1月18日逝世日期:2008年10月15日职业:商人毕业院校:直潭国小主要成就: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配偶:郭月兰杨娇李宝珠【经营理念】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

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

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

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

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型纺织公司后来衰败了, 但是汽车制造业却成功了.究其 原因,王永庆的答案是:当企业发展至某一规模时,其领导 层因为有所成就而趋于安逸 ,上行下效,于是大家一齐放松.也许当时的纺织业领导者没有 丰田公司这样的意识: "如果你心不在焉,丰田就会垮掉. " 王永庆最大的梦想是实现台塑企业的永续经营. 而他为企业新一代领导者所设计的 "企 业永续" ,是以"人心永续"为前提;而"人心永 续"又是以"责任永续"为根基. 【理念是一种生产力】 好产品出自好管理,好管理出自 好公司,好公司出自好理念. 从始至终,王永庆强调制度,他甚至认为他的理念就是企业 最大的制度.然而,这样的 理念和制度的贯彻并非通过个人偏好,意志和权力,而是通过 以身作责,加强管理层的责任 心,培养切身敬业精神来实现的. 面对石化业的诸多"滞 垢" ,王永庆将它们看成规律,他清楚地认识到:要做的不是去 违背它们,而是把这一切 都统统制度化,并让生产效率在持续的企业制度创新中不断提高. 王永庆为倡导这些制 度毕一生精力:注重总结"道理"来培养员工的切身感,强调非正 式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注重透过"六大管理机能" ,包括预算与目标管理等,对生产过程实 施有效控制,强调各 事业部要落实单位责任制度;坚持推行"异常管理" ,强调在产销过程 中通过加强责任 心管理来不断检讨并消除各种不合理制度,直至"止于至善" ;注重透过客 户管理来培 养下游企业的购买力, 强调原料生产与管理的目标是持续不断地提供物美价廉的 产品 ,以增强下游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他对社会经济的最大贡献. 台塑集团就是以大无畏的 精神和这样的制度斗天地, 实现了台湾民营石化产业的垂直整 合,改变了台湾石化工 业的格局,同时也改写了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 王永庆说: 理念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就像是人的心灵与肌肤一样, 只有在彻底地融为一体 之后,人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人 .在一次演讲中,王永庆这样总结了自己的理念体系以及这 一理念体系与企业文化之间 的关系.他说: "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是经由经营理念长期 孕育而成.而台塑集团的 经营理念,归纳起来就是:以勤劳朴实的态度,针对企业经营上所 涉及的各个环节,都能 追根究底,点点滴滴追求一切事务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作 为最终的努力目标. " 中投顾问 网址:www.ocn.com.cn 电话:0755-82571158 5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中投顾问,中国领先行业研究投资咨询专业机构. 没有理念,制度就没有灵魂;没有制度,责任心就没有根基;没有责任心,企业管理 就没有效率.一个大企业的经营模式总是非常简单,台塑也是如此,只用"理念"二字来概 括 就足够了. 如果您觉得您的朋友对此文件感兴趣,请将此文件转发给他/她参考:) 中投顾问 网址:www.ocn.com.cn 电话:0755-82571158 6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中投顾问,中国领先行业研究投资咨询专业机构. 王永庆其人 个人介绍 王永庆(1916 年 1 月 18 日) ,出生于台湾省 台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县.王永 庆是台湾著名 的企业家.其父王长庚以种茶为生,生活颇为艰 辛.王永庆 15 岁辍学做 学徒工,16 岁时用父亲所 借的 200 元自己开办了一家米店,靠用心和勤奋 努力站稳 了脚跟,之后又经营过碾米厂,砖瓦厂, 木材行,生产 PVC 塑胶粉等等,并在 1954 年筹 资创办了台塑公司, 1957 年建成投产. 被誉为 "经 营之神" . 靠"坚持两权彻底分 离"的管理制度,他的 "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 辖:台湾塑胶公司 ,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 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 丽成衣公司 ,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 茂木材公司等 9 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 司;资本额在 1984 年就达 45 亿多美元, 年营业额达 30 亿美元,占台湾辚民生产毛 额的 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 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 超过 1500 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 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 强"之列

王永庆

王永庆

白手起家
1917年 1岁。出生于台北县新店镇直潭,父亲王长庚以种茶为 业,收入微薄,生活困苦。
1923年
王永庆被送到新店国民小学就读。每天上下学要步行20公里 他的书包里只有一条粗布巾,雨具只有竹叶做成的笠帽。
1925年
王父病倒在床,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王母种菜,种番薯,养猪维 持,王永庆找到一份看牛的工作,一个月赚5毛钱贴补家用。
1介绍下, 到嘉义当米店的小工。
1932年
王永庆用他父亲四处借来的200元做资本钱, 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首次创业
第 一
中 国 经 营 之 神
王 永 庆
人物简介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 2008年10月15日),台湾台 北人,祖籍福建安溪。生于 台湾日治时期台北近郊的直 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 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1954 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 年建成投产。他一手创立的 台塑集团如今被视为中国台 湾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
该集团下辖的9个公司:台湾 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 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 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 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 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 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 达1.5万亿新台币(约3000多亿 人民币)。王永庆也凭借51亿 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 球顶级富人榜,他同时也是富 人榜上年龄最大的一.

王永庆——台湾的传奇人物

王永庆——台湾的传奇人物

王永庆——台湾的传奇人物在世界化工行业,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

在八十年代,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

台塑集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令王永庆创造出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人才就在身边”两套方法,“压力管理”的方法,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有压迫感和让台塑的所有从业人员有压迫感。

首先,台塑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PVC塑胶粉粒的原料来源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作为企业员工,他们必须开辟更多的原料基地,企业才会有生命力。

这是企业的压力之一。

其次,全体从业人员的压力。

台塑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所谓的“午餐汇报”就是每日都要跟老板进行信息传递。

在台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用午餐后企业管理人员,要在会议室里召见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工作报告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然后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扔给他们解答。

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对出现的问题作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关,这样以来作为企业的员工,有了这样的压力,会对企业动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在本职岗位上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创意;而不是凭想象与习惯来操作手中的工作,这样一来,从领导与员工经常有交流、有沟通能够很好的管控下属的工作心态,形成整体组织的力量来推动企业发展。

“人才就在身边”也是管理心得,台塑企业认为寻找人才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是,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先要做好;管理上了轨道,大家懂得做事,高层经理人才有了知人之明,有了伯乐,人才自然就被发掘出来了。

自己企业内部先行健全起来,是一条最好的选拔人才之道。

这样一来企业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领导的认可,这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会更加努力为企业创造财富。

梅城古镇名人简介

梅城古镇名人简介

梅城古镇名人简介梅城古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镇上有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或在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或者因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为人所称道。

以下是关于梅城古镇名人的简介,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政治家:1.程垓(1757年-1835年):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他是梅城古镇出生的政治家,以其清廉正直、才学出众而闻名。

他在任职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2.范德阳(1870年-1944年):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与学者,曾任宁波教育界领袖,并积极参与中国革命活动。

他是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政治家,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民主进程。

二、文学家:1.周履中(1513年-1578年):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字周文矞,号浮山。

他生于梅城古镇,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擅长写景与山水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林则徐(1785年-1850年):清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字齐叔,号瑞庵。

他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出任福建巡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抗鸦片贩卖,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三、艺术家:1.陆幼青(1909年-2001年):著名的中国画家,他是梅城古镇的本土艺术家,擅长山水画。

他的作品以造型简练、笔墨独特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2.王永庆(1929年-):香港华人商人,他是海尔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他的成功来源于勤奋努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科学家:1.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的时期的文学家、戏剧家、诗人,字子美,号梅山。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

他的作品广泛传播,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倪光南(1895年-1986年):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国科学院院长。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二则王永庆生于台湾日本殖民时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

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故事一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不久,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想,我要是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我卖的米。

他这样做了,结果这一做法深受顾客欢迎。

在当时,其他的米店都不提供上门服务,王永庆卖的米多则是因为送米上门。

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当时各米店老板不愿意或是不屑于去做的,但王永庆做了,并取得了成功。

同样是卖米,结果会如此不同,关键在于王永庆拿出了一种改变服务观念的勇气,并且将之付诸实施!事情似乎很小,做起来好像也轻而易举,但却只有成功者才做得出来!故事二王永庆15岁卖米开始创业、如今苦心经营的“台塑集团”已成为台湾最大的企业,并进入世界石油化工行业“50强”之列。

数十年来,王永庆下功夫培养子女和部下,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并培养他们“点点滴滴、追根究底、止于至善”的工作作风。

他把他的经营理念,变成了他的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成为台塑成功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而创造了台塑企业令人敬佩的辉煌业绩。

王永庆

王永庆

经营秘诀
•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 •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的到来 •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 机 会就愈大 •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 机会就愈大 •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 大潜能 •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 得以蓬勃发展 •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 最大利益
创业成功
1993年,台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VC生产业者,“南亚”成为全球最 大的PVC加工业者。 年1994年,王永庆在台湾南部投资新台币90亿元成立石化专业区, 年初破土动工。他不忘对大陆投资,但缩小投资规模,将投资地区分散 到广东与安徽。 2000年9月2日,台塑石化公司油品全面上市,正式供应全省加油 站,成为台湾第一家民营油品制造业者。 2003年5月,台塑宣布“六 轻”第四期计划启动,预计投入新台币1200亿元,“六轻”一至四期总 计投入超过新台币6500亿元。 2004年 8月1日,王永庆创办的明志技术学院改制为明志科技大学。 2006年6月5日,王永庆指示成立台塑企业行政中心,以90岁高龄 正式宣布交棒。
管理学作业
1年1月18日 -2008年10月15日), 台湾台北人,祖籍福建 安溪。生于台湾日治时 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 属台北县新店市)、逝 世于美国新泽西州。为 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 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 台湾的“经营之神”。
创业艰辛1
1932年,15岁的王永庆被父亲送到嘉义的米店当学徒, 1年后,他向父亲商借200元旧台币创业。 1942年,王永庆结束卖米的生意,利用10年的积蓄 在新店老家购买50亩土地,成为一位小地主。 1943年,王永庆转向木材生意发展,在二次大战景 气复苏下,木材生意让他赚进5000万元旧台币。 1954年,王永庆成立福懋塑料公司,生产PVC。 1957年4月,由于下游的塑料料加工业者对王永庆的产 品没有信心,曾经连1吨都卖不掉,庞大的库存几乎使王 永庆破产。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美东时间2008年10月15日9点38分在新泽西一家医院因心肺衰竭而过世。享年92岁。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塑胶大王王永庆

塑胶大王王永庆

塑胶大王王永庆王永庆祖籍是福建省安溪县.那里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很困难。

王永庆的曾祖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只得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台湾寻找生路,后来便定居在台湾省嘉义县的新店镇直潭里。

王家几代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

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

王永庆刚刚学会走路,就跟着母亲出外去捡煤块和木柴,希望能换点零钱,或者供自己家烧水做饭。

童年的小永庆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他俄极了,只好偷偷地摘路边的番石榴吃。

家里偶尔"改善生活",煮一些甘薯粥,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

王永庆7岁那年,父母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失学,取出多年积攒起来的几个铜板,把他送进乡里的学校去念书。

别家的孩子第一天上学,都会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可王永庆还是平时的那一套,他穿的裤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还印着"中美合作"的字样。

他头上戴的草帽早已破了,但还得靠它挡一挡烈日风雨。

他买不起书包,只能用一块破布包上几本书。

他连鞋子都没有,总是赤脚在泥泞的山路上奔波!就是这样的生活,王家也没能维持多久。

小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卧病在床,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母亲的肩上。

王永庆看到母亲日夜不停地操劳,总想多帮母亲做点事。

挑水、养鸡、养鹅、放牛……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尽量多做。

就这样,他勉强读到小学毕业,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王永庆的祖父劳苦了一辈子,最后只给孙子留下了一条教训。

他对王永庆说:"种茶这一行,看来是难以为生的。

就是饿不死,也吃不饱。

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15岁的王永庆,听了祖父的话,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一个能挣到钱的地方,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

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上了小工。

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

88岁王永庆的三个梦

88岁王永庆的三个梦

撰文/陈翊中、万蓓琳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在九月二十四日接受《今周刊》独家专访,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王永庆不但直言要把台朔汽车收掉,同时也直言抨击电子公司不照顾小股东权益的做法,还就事论事的说对自己的女儿威盛董事长王雪红、大众计算机的王雪龄、女婿简明仁,辜负小股东期望的做法,感到痛心、不满,「要给他修理」。

八十八岁的王永庆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想到交棒的事。

因此,他还有三个人生大梦要在未来几年完成。

他说,人活一天就做一天,只要做就对了。

这也是经营之神王永庆成功的惟一法门。

凌晨两点半,空荡荡的忠孝东路,只见几部汽车呼啸而过,一群刚狂欢完的青年男女,叽叽喳喳地走出KTV,拦下出租车准备回家,一阵喧哗过后,街头又恢复了寂静。

就在夜猫族结束一夜的狂欢之际,不远的敦化北路与民生东路路口上,原本一片黝黑的台塑大楼内,十三楼的灯突然亮了起来。

是王永庆起床的时间了。

经营之神王永庆维持三、四十年来不变的习惯,无论是刮风下雨,或是溽暑寒冬,两点半之前他一定起床,做著名的毛巾操,有时也会搭配快走、游泳等运动,一直做到他自己说的:「运动一定要做到筋骨动、心脏跳、汗水流」王永庆才会停下来。

在台塑十三楼的空中庭院活动完筋骨之后,王永庆接着开始静坐,什么也不想地沉淀心灵。

已经练了三、四年的王永庆,据说功力已经达到练气的阶段,而客厅里十多座的紫水晶,也是为了帮助练气之用。

一个多小时的静坐之后,这时天已蒙蒙亮,简单吃过早餐,六点到八点,王永庆回床睡回笼觉,九点整神清气爽的王永庆准时下楼,到二楼的办公室上班。

八十八岁,早应该是退休在家含饴弄孙安享天年的年纪。

但对王永庆而言,人生在世就是要做事,只要坐进办公室,他的心思还是和以前一样,思考台塑王国的未来发展,八十八岁的王永庆,仍然像自己年轻时一样斗志昂扬。

虽然现在台塑集团的例行事务已交由六人决策小组执行,而令台塑人心惊胆颤的午餐会报也已经不开了,但是对于他最关心的「长庚养生文化村」和「厨余回收」两件事,王永庆却不假手他人,依然时时紧盯进度。

王永庆简介

王永庆简介

王永庆“经营之神”王永庆,男,汉族。

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

其父王长庚以种茶为生,生活颇为艰辛。

15岁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第二年,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

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美女啦啦队招募中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辚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

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

王永庆出生寒微,是“茶农之子”,只有小学毕业,十五岁当学徒,十六岁时向父亲借了二百元开米店;1954年,三十八岁的王永庆创办台塑,开创了“石化王国”,他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参与者,也是见证人王永庆身价被估有六十八亿美元,但他坚持勤奋、节俭精神,不浮华、不浪费,这也成为他治理台塑和家族的精神。

数十年来,台塑未闻有官商勾结弊案,其子女事业有成,这种精神,不啻为最大的支柱。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在世界化工行业,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

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王永庆卖大米案例

王永庆卖大米案例

王永庆卖大米案例分析如下:背景:王永庆是台湾著名企业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追求,打造了一家成功的跨国企业。

在当时,大米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王永庆决定从卖大米开始,积累自己的经验和资金。

案例描述:王永庆在卖大米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

首先,他从选米开始,精选优质大米,并采取有效的存储措施,确保大米的新鲜度和质量。

其次,他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主动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并给予及时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此外,他还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不断优化自己的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

深入分析:王永庆卖大米的成功案例,体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业原则。

首先,他注重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管理,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他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这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基础。

此外,他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吸引客户,这有助于提高销售业绩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他不断优化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这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借鉴点: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王永庆卖大米案例对于许多企业家和创业者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企业家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管理,确保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

其次,企业家应该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与客户建立信任和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企业家应该采取合理的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来吸引客户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最后,企业家应该不断优化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之,王永庆卖大米案例展示了企业家在商业经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和商业原则。

通过注重产品质量、客户关系、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以及优化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家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企业家也应该不断学习和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总结起来,王永庆卖大米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商业启示:企业家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客户关系、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以及优化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永庆【个人简介】中文名:王永庆出生地:台湾新店出生日期:1917年1月18日逝世日期:2008年10月15日职业:商人毕业院校:直潭国小主要成就: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配偶:郭月兰杨娇李宝珠【经营理念】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

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

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

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

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

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

“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

据说,台塑集团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

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

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

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

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了如指掌。

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作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

据报道,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奖励;另一类是精神的。

有关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为有名。

王永庆私下发给管理人员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即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

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员工分享”的做法。

台塑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庆的“奖励管理”制度造成了“1+1=3”的效果。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

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

”【个人语录】1. 天下的事情,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让你能获得的,凡事一定要经过苦心追求,才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奥妙而有所收获。

2. 追求舒适与快乐的代价,就是刻苦耐劳。

3. 一根火柴不过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

4. 要挖洞,就要挖大洞;要借钱,就要借大钱,不要到处借小钱。

5. 我个人认为,我们输给人家的地方是生活以及工作的观念和态度。

【创业简历】1917年1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新店直潭。

(据安溪县情资料库记载)王永庆祖籍系福建省长坑人。

150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王永庆的高祖母许雪娘携子王天来与媳妇林谨渡台,择居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以种茶维生。

王天来传王添泉,以教书为业。

王添泉传王长庚(王永庆之父)。

15岁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第二年,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

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

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

美东时间2008年10月15日9点38分在新泽西一家医院因心肺衰竭而过世。

享年92岁。

【传奇故事】王永庆,1916年1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县。

王永庆家族的祖辈,是清道光年间从福建泉州府安溪县金田乡移居今天台北县新店直潭的王家在台湾第一代祖先是王永庆的曾祖父王天来。

其祖父是王天来四子王添泉。

王永庆的父亲是王添泉的次子王长庚。

王家在台早期主要以种茶为生,到了王长庚这一辈,开始了半农半商的生活。

王永庆15岁时离开家乡,到嘉义闯天下。

这一去,竟改变了王家日后的生活,16岁开办米站.靠用心和勤奋努力站稳了脚跟,并在1954年3月,38岁的王永庆创立台湾塑胶公司(前身称福懋塑料工业公司,1957年改为现名),生产塑胶原料PVC。

50年后的台塑集团已经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下辖台湾塑胶公司等9家公司,员工7万多人,资产总额1.5万亿新台币,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庞大“王国”。

王家逐渐成业当地的有钱人家。

王永庆创建台塑公司后,事业越做越做大,逐渐发展成为台湾最具知名度的大企业,王家也成为台湾最有名望的大家族之一。

王永庆一生先后娶有三房妻室,大太太郭月兰未有生育;二太太廖娇生有两男三女,分别是王文洋、王文祥、王贵云、王雪龄与王雪红。

三太太李宝珠则生有4女,分别是王瑞华、王瑞瑜、王瑞惠与王瑞容。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

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

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

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刚巧厨房没米了,请王永庆帮忙送一斗米过去。

当时,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分钱。

从心情上来说,王永庆不愿冒着这么大的雨赚这一分钱,但为了维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话没说,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条麻袋当雨具,将米送到客栈。

回来时,全身都湿透了。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过去。

不过,由于嘉义大多数家庭都靠做工谋生,收入微薄,少有闲钱,主动送米上门,如果马上收钱,碰上顾客手头紧,会弄得双方都很尴尬。

因此,每次送米,王永庆并不急于收钱。

他把全体顾客按发薪日期分门别类,登记在册,等顾客领了薪水,再去一拨儿一拨儿地收米款,每次都十分顺利,从无拖欠现象。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

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

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