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中探究题(优质课)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探究题
4、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把自己弄瞎了。 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 的看法。(6分) 莫言《马语》
❖ (1)答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保住了自 己的尊严;②没在战场上驰骋,却可以为生产服 务,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 尊严,这同样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 3、(2014,天津)《枣香醉人》:本文标题为“枣香 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4分)
❖ 4、(2014,辽宁)《数学家的爱情》:数学天才为什 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 5、(2014,湖北)《六指猴》: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 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 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探探你的看法。(8分)
【答案】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 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 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 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 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 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 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个人到人生
【2016年江苏卷】16. 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① 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 明对此感到欣慰; ②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 ③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 到思想提升的快乐; ④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 更加立体。
注意围绕关键词“微笑”分析 对“意义”理解要深化
【2016年新课标3】 (4)是否状告酒店,“我 ”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小说阅读中多角度“探究题”解题策略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作者> 这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 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读者> 这要求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新 颖见解。要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表达技巧之结构安排: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点题,渲染氛围、奠定感 情基调;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小说阅读中多角度“探究题”解题策略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熟记《考试要求》中关于文本类阅读的探究要求; 2.分析江苏省近几年小说阅读关于探究题的设置 3.环比 2011 年其他省的小说关于探究题的考点 4.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探究题答题技巧
一、2011 年考试说明: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 <作品>
附: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A、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方
小说探究题目答题技巧-上课(54张)-优秀课件
考查角度
思考方向
1.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角度和层面:
和层面发掘作 品的意蕴、民 族心理和人文
作品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 精神
题 2.探讨作者的 破 创作背景和 在审美对象中寄托特定的思想情感来感染读者
解 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 个性化的阅 读和有创意 的解读
前提:立足于文本
明确探究重点
不同角度和层面: 作品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探究题考查 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 ①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 • ②情节结构是否合理; • ③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一、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
【常见题型】
1. 小说中主人公的某种独特的表现、追求,相关 人物对此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
2. 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 形象的意图。
二、作品意蕴
意蕴是丰富的: 思想意蕴、道德意蕴、伦理意蕴、生活意蕴 情感意蕴、历史意蕴、生命意蕴、政治意蕴 ……
三、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
传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心理的:中庸稳重、知足常乐、崇尚自然、仁爱之心
人文的:人性、道德、修养、价值观、社会观、传统风俗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
绝杀技:
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手法两方面来作答 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结构 (情节)
手法 (如果有) 内容 (环境 、 人物、主题)
设置悬念 引出下文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照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线索,贯穿全文 一般是对比或反衬 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备考之主旨探究+课件55张
小说的主旨
4.从环境看对主旨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 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 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旨,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 可以从中揣摩主旨。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 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 物的命运蕴含着作品的主旨。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 能揭示主旨。
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标题意蕴 答题方
法 标题作用
答题模板
续表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挖掘标题的深层含义,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 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究
1.从标题与情节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 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以点明内容 2.从标题与人物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 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3.从标题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 事背景,渲染了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义 4.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运用了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 以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021
《石门阵》
Ⅰ卷
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呼兰河传( 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 2019 浙江卷
节选)》 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6分)
初升高语文 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解析版)
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技法突破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小说阅读探究类题目强调小说的整体阅读,是对小说的人物、表达技巧、主题、情节等的深度探究。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考查的探究题主要有这样几类:①人物形象类探究;②情节类探究;③标题意蕴类探究;④艺术特点类探究;⑤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
试题带有较强的综合性。
[解题思路]1.如何“多角度”“深层次”地展开探究(1)多角度①大角度: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及艺术手法。
无论探究点指向哪个方向(如情节、人物等),都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展开。
②大角度中的小角度:在上面提到的五个大角度中,任何一个角度又可展开为一个个更小的角度。
如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人物又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重要人物、线索人物之分。
(2)深层次这个深层次,就小说而言,主要有两个层次:①人文精神。
包括三个元素: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理的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②审美取向。
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赞美,对黑暗邪恶的鞭挞批驳;对弱小者的悲悯,对恃强者的憎恶;等等。
2.依“多点”和“深点”组织答案(1)“多点探究”的答案组织要求:答案至少有三个点,这三个点就是三个角度和层面,各角度、层面间不能交叉,角度不要太大或太小,每个“点”(角度、层面)都由“依据(对文本的分析)+结论”(或“结论+依据”)组成。
一般而言,考生只能探究出两个“点”,第三个“点”需要借助较厚实的文学素养和对文本的深悟才能探究出来。
(2)“深点探究”的答案组织要求:可以就任何一个“点”深入探究;答案一般由“观点+理由”组成,重点在阐述“理由”上;“理由”可以在文本内多角度展开,也可以“内引外联”,联系个人或现实进一步展开,理由要有理有据,充分且层次分明。
3.解答探究题应注意三点(1)探究题的答案一般要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
小说阅读中探究题
事实上,探究的内容仍是前面所讲的那些内 容,只是问题变得“复杂”、“开放”了。
以例为法
探究1: 把标题“偷父”替换成“偷画”好不 好?为什么?
探究小说标题效果
参考答案
(1)“我”在家疑似被盗的情形下,仍关心这位” 小偷”饿不饿并为其泡面,是因为他还是一位辍 学的流浪少年,并且瘦骨嶙峋,引起了“我”的怜 悯。
(2)“我”更把画送给这位“小偷”,是因为少年 悲惨的生活经历,让我同情,他因念父而采取“ 偷”这样的冒险行为,更是令我感动。
这两个情节的描写,都以“我”的视角,呼吁广 大社会给予流浪孤儿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彰显了 小说的人文精神,凸显主题。
探究角度: 1.标题的表达特点:双关、比喻、象征、反讽、引用等 2.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氛 围。 3.情节角度:设置悬念;线索,贯穿全文等。 4.形象角度:突出人物形象或性格。 5.主题:寄托情感,揭示主题;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6.读者角度: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思 考。
作业
完成《创新设计》 P98《山里人》第3题 P99《老剃头店》第6题
观点一:认为合情合理。 (1)人物性格上,“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符 合我的性格特征。 (2)情节上,与前文的翻窗入室形成呼应,产生了耐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3)主题上,这样结尾可以强化小说表现出的人文关 怀精神。
观点二:认为不合实际。 (1)人物性格上,“我”虽同情他,但仍有防范之心。 (2)情节上,这是少年消失后我想说的话,有“马后炮 ”之嫌。 (3)主题上,我对社会的批判和忧虑、对少年的愤恨 和同情,已在前文表现,在此属于画蛇添足。
2014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探究题
3.小组讨论总结探究小说主题的答题 思路及方法
(1)审题 ①审清题意,明确探究方向:是探究小说的 丰富意蕴、情感态度,还是探究作者的创作 意图。注意探究的提示性或限制性词语。如 “哪些”“丰富”暗示了重在广度的探究, “深刻”意味着由表及里的探究,“结合全 文”限制的是必须联系文本内容。
3.小组讨论总结探究小说主题的答题 思路及方法
答题要求 (三有) 1.有观点: 立足文本 表意明确 2.有理由: 紧扣要素 自圆其说 3.有条理:层次分明 语言流畅
答题误区警示 1、“不尊重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 题,往往断章取义;或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 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2、“浅入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 写几句答案。 3、“泛化解题”,没有个性化阅读,没有自己的 创意,没有独特的认知,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缺 乏说服性,往往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4、“角度单一”,解题答案角度单一,不能对文 本多元解读和有创意解读。“多元无界”,一味多 元,没有界限,虽有创意解读但胡思乱想。都是不 足取的.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 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 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 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的三个场景,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 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附:作品意蕴
意蕴是丰富的: 思想意蕴、道德意蕴、伦理意蕴、生活意蕴 情感意蕴、历史意蕴、生命意蕴、政治意蕴 ……
2012届南京二模考场样卷
1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太阳· 老 人· 少女》)的丰富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写一位盲目老人从容安详地看落日,表现 平凡人物内心的坚强。 (2)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 (3)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 造成的创伤。 (4)写少女与老人的邂逅,表现平凡生活对于 人生和艺术的启迪。(6分,答出任3点即可)
小说阅读探究题解题PPT课件
简单地说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 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 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是对文本有“我”有“思”的解读。
本课时教学目标指向 2、考点(掌握)(重点) 考点: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民族 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 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 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
车 厢的这些旅客原文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答:
喜欢译文B。(1)情节结构合理、完整。前后照 应。(2)交待清楚。(3)与我的“淡”,形成 对比。“发火”,强调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 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小说阅读探究题解题》
惠安嘉惠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曾棋福
本课时教学目标指向 1、何谓探究题(了解) 2、考点(掌握)(重点) 3、题型(熟知)(重点)(课外) 4、命题探秘(课外) 5、答题要素(思路、表述、结构)(重点) 6、解题步骤及注意点。
本课时教学目标指向 1、何谓探究题(了解) 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的意思,
明确命题者是否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文本中的内容依 据+正(或)反辩证的思考(注意多为较深刻的思想和人 文精神)+联系社会实际。
❖ 比较:《第9车厢》结尾有以下译文,请与材料的译文 比较,你喜欢哪一译文,为什么?
❖ 译文B: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 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 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 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 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 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 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 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 哪儿了。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实用)
• 答题误区警示 • 1、“不尊重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 题,往往断章取义;或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 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 2、“浅入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 写几句答案。 • 3、“泛化解题”,没有个性化阅读,没有自己的 创意,没有独特的认知,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缺 乏说服性,往往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 4、“角度单一”,解题答案角度单一,不能对文 本多元解读和有创意解读。“多元无界”,一味多 元,没有界限,虽有创意解读但胡思乱想。都是不 足取的.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 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2012全国卷《马裤先 生》)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 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2012辽宁《最后的黄豆》) 14.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 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6 分) (2012江苏《邮
明确探究重点
不同角度和层面: 作品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阅读探究题 一、不同角度和层面
考纲提示: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 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 探究。
不同角度和层面:思想内容+艺术表现
解决的方法途径
抓住文体(小说、散文)特点 明确答题要点 解决角度难点
明确概念
• 小说特点:
三、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
传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心理的:中庸稳重、知足常乐、崇尚自然、仁爱之心
人文的:人性、道德、修养、价值观、社会观、传统风俗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
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 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
2017高考小说阅读人物探究题(上课用)剖析
小说阅读之 “人物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点解读】《考试说明》:(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 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 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 考,发表看法。)
共勉
有时,人与人之间只差那么 一点,而这一点就会引出无穷 的不同。 ——哈代
①分析人物的个性品质对人物的个性行为起了怎样的作用。 ②人物的某一个性品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答题思考角度: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小结
★人物探究命题角度: 1.探究小说主人公。 2.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 3.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人物探究答题角度: 人物、环境、情节、主题
【我的收获 】
结合你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在答“人物探究题”时应注意什么?
答题要有“四个意识”:
1.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 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人物、情节、主题等) 一分析。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 2.凸显关键,放大内涵(关键词句意识) 凸显关键词句,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 3.贴近文本,内引外联(文本意识) 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 析论述。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 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 行知识的拓展迁移。(主旨意识) 4.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 审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规范作答,答案全面, 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之探究标题、主旨
任务三 考点突破 第6讲 枝叶皆有义,事事总关情——探
究标题、主旨
探究类题目开放性较强,旨在考查个性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 力。高考小说探究题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主旨类探究、标题类探 究、人物形象类探究、情节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其中,后三 种探究类题型本质上是人物形象、情节、语言这几类题目的变体, 相关的知识及解题思路在前面的几讲中已有涉及,故本讲重点分析 标题类探究和主旨类探究两种题型。
(一)理解标题意蕴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目。
表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 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 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 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 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 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 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 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1.命题形式
类型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9·江苏卷)小说刻画了两个人 理解标题的表层义、深
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 层义。题干中往往有
理解标 些思想感情?(《表妹》)
“理解”“分析”等作
题意蕴 (2)(2019·天津卷)文章的标题具有多 答动词和“标题”“寓
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二)分析标题作用 (2021·浙江卷)阅读《麦子》(文本见本专题第 3 讲题型二“典型 例题”),完成下面的题。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解题指津: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题干要求要求回答文本标题的作 用。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可从标题对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的作 用几个角度来分析。
课件7:小说综合探究
考向一 主旨类探究 考向二 标题类探究
考向一 主旨类探究
主旨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的 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是要求直 接概括主题,而是要求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它可以分为思想意蕴探究和情感意蕴探究两种。所谓思想意蕴, 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 认识和启示。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 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思想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情感 意蕴重在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 时要善于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其所附着的意蕴。
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 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硬币,让它垂直 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 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考向二 标题类探究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 体现,等等。标题类探究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常见的探究点有 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 三是拟标题的意图(后两种侧重标题作用的探究)。
设 1.小说以“×××”为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请结合文本,谈 问 谈你的看法。 方 2.小说的标题“×××”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式 3.小说以“×××”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聂耽吃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 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 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 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 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 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 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 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花开叶落虫鸣的声音。
《小说阅读探究题解题指导》获奖课件PPT
三、艺术手法探究
艺术手法类探究要关注两点:
1.关注探究的切入点 把握探究点具体使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比如: (1)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2)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及在塑造形象、安排结构时所起的作用 (3)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结构方式:单线、网状等。 (5)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2.关注表达效果 对于这类探究,最终都要落脚在表达效果上。效果也可以从小说情节 、人物、构思、主题、读者等多角度分析,把“手法”与“效果”紧密 联系起来。
【答案整合】 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 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 负一定责任; 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 分; 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 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 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 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 害无益。
二、深层意蕴探究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
题型标志
题干中往往有“探究”“谈 观点”等作答动词和“意 蕴”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设问示例
(1)小说写的只是一个小故事,却用了 “×××”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 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 点。 (2)探究小说结尾“×××”的意蕴。
指的则是对文本的特有 解读,要求立足自我, 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 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4
5
6
7
8
常见考题类型:
探究题涉及的方面较多,如对作品情节安排合 理性的探究,主题、标题意蕴的探究,艺术手法(谋 篇布局)的探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母亲卧床这些日子,刘强借口工作忙,一天也没陪护 过,甚至回家看望都很少。就连半年后,母亲病逝, 刘强也是迟迟才赶回来。 看到迟到的刘强,姐姐问道:“把肾换给母亲,你是 不是一直很不甘心 啊?”说罢,也不待刘强回答便甩 给刘强一张单子。刘强接过一看傻了眼:“什么?是 母亲把肾换给了我!”
13
刘强的犹豫不决让姐姐极度不满:“你还有没有 良心,你也不想想父亲早逝,母亲是怎么把我们拉 扯大的。”
“可.??”刘强支支吾吾道,“医生不是说换了 肾也不一定有用吗?” “不换就有用了?我们总该 试试吧。”
“问问母亲同不同意吧?”刘强把问题抛给了母亲。 他想母亲肯定会心疼儿子的,可不料母亲居然点头 答应了,刘强终于无奈地同意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悲剧故事,当士兵和恋人相认的瞬间 ,士兵忘记了恋人的妓女身份,而约安也忘记了自己的 过去,真爱是他们拥抱在一起,忘记一切的催动器,真 爱是永恒不变的。
德军剩下的东西,是废墟,是精神上的伤害,还有人类 对生活更大的憧憬和更多伟大的爱----战争可以毁灭无 数牢固的建筑、无数执着的生命,但却不能毁灭人类对 生活的希望和对爱的渴望。也许,希望之光只有那么一点点,人类也
会从黑暗中寻觅到它,只要它存在!
11
课练分析
有人说小说的结局太突兀,有人 说小说的结局很精妙。请结合全文,探究
作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换肾》
12
换肾 刘祖巨 刘强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把肾换给母 亲呢? 六年前。母亲病重时刘强在床边守了六天六夜,这 期间甚至还用嘴帮母亲吸过痰。这事经过电视台的 报道,让刘强成了人尽皆知的孝子,刘强还因此由 科长被提拔成了副局长!可现在刘强却犹豫了:老 局长马上就要退休了,自己极有可能升为局长,可 是若现在换了肾,组织上考虑到自己的身体,还会 让自己担这么重的担子吗?说不定还会让自己退居 二线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小说阅读中探究题的应考策略
1
角 度
年 高 考 小 说 探 究 题 设 题
2011
全国 课标卷
浙江卷 江苏卷
11、小说的题目是“标血题的的故成事败”,但主要内容是围
绕血型而展开的,如结果构以安“排血、艺型术的处故理事”为题,你
认为是否合适?请谈对谈文你本的价观值提点出和自具己体的理意由见。
考试情境下,命题人会较多地立足于文本的一 种普遍的阅读结果,一种可通过顺着文本作者的行 文思路与情思逻辑来把握的阅读结果,也即,命题 人的设题会无限靠近作者意识下的文本价值。
7
怎么探究?核心策略之
一、基于作品文体基本特征的探究
一、基于作品物形象 2、情节结构 3、环境因素 4、主题生成 (5、读者感受)
16
17.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以什么 为线索?试作分析。(6分)
小说以儿子刘强对母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由爱到 不理解,再到怨,甚至恨,最后是忏悔。六年前, 母亲病重时刘强精心护理;六年后.当仕途一帆风 顺,面临着要不要把肾换给母亲时,他在犹豫后虽 然同意.但却对母亲产生了怨恨;当换了肾母亲还 是身体日益衰弱时,他对自己的母亲“失去了亲近 感,甚至厌恶起来”;直至得知真相后,他才流下 忏悔的泪。
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 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3
考点解读
2011《考试大纲》对探究题的规定之内容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 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4
(8分)
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探给究你文哪中些产生思的考疑?点请和结难合点作品谈
谈你的看法。(6分…)…
14.请探究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 人物的作用。(6分)
江西卷 安徽卷 辽宁卷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 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 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 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 ,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8分)
11、小说主要由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 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 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8分)
考点解读
2011《考试大纲》对探究题的规定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
15
“是的。”姐姐冷冷地说,“上次你们单位体检 时,家里就知道你得了尿毒症,医生建议换肾,可家 里人只有母亲的肾适合给你。”
“那为什么要瞒看我?” “那为什么要瞒着我?” “你不是谁都知道的大孝子吗?要了自己母亲的肾, 对你多不好啊!母亲怕影响你的形象啊!” 忏悔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妈??”刘强撕心裂肺 地叫道。
34、、女环主人境题突::然战探嚷争究结对了束 象起来路灯:昏“暗啊的?街!头 ” 5、他读也者不感由受得:探抓究住对了象女人的肩,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 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 ” 把女人抱了起来。
分析生成:
题目名为《德军剩下来的东西》,究竟德军剩下来了些 什么东西?是劫后的城市?是可怜的女人?还是。。。
9
文本初探
请大家阅读法国作家哈巴特·霍利的小小说 ,探究: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 忙地在路灯昏暗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喝醉 似的文口本气解对读:他说:“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哪里? ”
1、他人笑物笑:,他说女:人“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以前的恋人 。 ”2、他主回要情看节了:女抱人了起一来眼(,“两相认个”人)走到路灯下。
考点解读
2011《考试大纲》对探究题的规定之方法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 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5
探源:
一个原则:尊重作品 尊重作者 一个统一:作品与读者的统一
6
作者价值、文本价值、读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