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后一课都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知识详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知识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
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知识积累1.宛转:同“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普鲁士:18世纪德意志境内一个最强的军事专制的国家。
它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3.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4.征发:政府向人们征调人力或财物。
5.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
6.喧闹:喧哗热闹。
7.捂(wǔ):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8.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9.踱(duó)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10.纵(zòng)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11.督(dū)学: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12.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13.干脆:直截了当;爽快。
14.祈祷(qídǎo):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15.哽(gěng):声音阻塞。
16.柏(bó)林17.要挟(xié)18.郝叟(hǎosǒu)19.懊(ào)悔20.惩(chéng)罚21.糊涂(hútu)22.钥匙(yàoshi)23.强迫(qiǎngpò)24.膝(xī)头25.赚(zhuàn)钱考题例析1.(2015·湖北武汉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都德《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都德《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都德《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最后一课》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作家都德(18401897)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中的一篇,小说以普法战争后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被割让给普鲁士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写一所小学上最后一堂《最后一课》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作家都德(1840—1897)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中的一篇,小说以普法战争后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被割让给普鲁士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写一所小学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况。
《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都德
《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都德《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都德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课文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都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6《最后一课》都德(优秀)PPT课件
3.文体
Page 6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
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 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描写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
无知、 不在意
害怕
痛恨、愤慨 理解、敬爱
不学、讨厌 重视、珍惜
无意识
Page 19
热爱
小弗郎士 (幼稚--成熟)
贪玩、无知、幼稚
懊悔没学习 理解学习的重要 痛恨侵略者
理解、敬爱老师 爱国情感升华
Page 20
2.小弗朗士为什么会 发生这样的变化?
➢小弗郎士本质不坏, ➢受到老师的影响,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
(tiē)妥帖 (jiàng)倔强
Page 9
词的解释:
征发: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 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初步感知
1.“最后一课”有什么特殊含义?
最后的教书生涯;最后学习自己母 语的机会
弗 我几乎还不会作
懊悔、觉醒
文……我多么懊悔!
可怜的人! 理解老师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敬爱老师 郎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 理解、热爱法语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 对敌人的憎恨
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和讽刺
士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 热爱祖国 忘不了!
Page 18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最后一课》都德及课文创作背景简介
都德及课文创作背景简介都德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1840年5月13日,都德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的尼姆。
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热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
都德自幼聪颖过人。
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
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
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
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
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场了文学创作生活。
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书。
这使他有时机观察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使他能屡次到富于诗情画意的普鲁旺斯旅行,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创作营养。
25岁时,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
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
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
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
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
“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
〞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小说家,是“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爱蒙特·龚古尔〕。
创作背景简介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最后一课课文都德原文范文.doc
【主持词大全】导语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徳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在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彼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下面为你整理的最后一课课文都徳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后一课课文都徳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暧和,那么睛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龙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 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而龙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七,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幺幺•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课 最后一课(都德)1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七课最后一课(都德)1导学案
课题最后一课课型新授课课时:2
备课人授课时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通过《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氛围、学生、老师等的对比、讨论,感受最后一课严肃、悲壮的氛围。
4、圈点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句,理清他的心理历程,并探究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重点圈点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句,理清他的心理历程,并探究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通过《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氛围、学生、老师等的对比、讨论,感受最后一课严肃、悲壮的氛围。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一、检查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郝叟()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2)漫谈阅读感受3、归纳文学常识。
①简介作者。
②简单介绍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
4、汇报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二、设纲导学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小说以小弗郎士的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序幕上学路上第二个阶段:开端第三个阶段:发展第四个阶段:高潮和结局2、找出这四个阶段最能表现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和句子。
(1)写出了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从──────(2)写出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3、分析1-6段,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个案补充合作探究1、研读第7-10段,小组合作交流:(1)运用什幺写法写上课前的情形?(2)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2、第13段我的最。
都德的最后一课教案
都德的最后一课教案都德的最后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2. 理解都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3. 启发学生思考并表达对于教育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2. 都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启发学生思考并表达对于教育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利用多媒体展示都德的照片,向学生介绍都德是谁,以及他的一些重要事迹。
2. 正文(30分钟)a. 讲解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重点包括:- 都德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但他通过努力读书获得了奖学金进入名校就读;- 都德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运动;- 都德创办了一所学校,致力于为工人阶级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都德提倡全面教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都德的思想理念对于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b. 分组讨论都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所听到的讲解来进行讨论。
3. 拓展(10分钟)a. 学生代表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4. 总结(5分钟)a. 总结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并强调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以及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可以启发对于教育的价值观,并且意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出对于教育的关注和热爱,从而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教师演讲《最后一课》都德最后一课的演讲原文
教师演讲《最后一课》都德最后一课的演讲原文课教师演讲《最后一课》亲爱的同学们,这一节课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节生物课,作为文科班的你们,顺利地参加了会考,上生物课的我也完成了我的历史使命。
一年前,当我满怀着信心和希望踏进我们班教室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一直与大家在跳动。
365天里,留下我们奋斗求索的身影,生物领域的探求,留下诸多疑问和收获,在课堂上激扬文字时,我们曾有过失意失落,也有过欢歌喜悦!这些都陪我们走过这不寻常的日子。
人生能有几个365天呢?而这365天里你们却给我太多的高兴与自豪。
你们的优秀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让我很快乐很充实,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
现在大家无论在知识的积累还是智力的发展上,各方面与一年前相比,都取得骄人的进步,为大家的成长和拥有丰满羽毛而高兴,当大家懂得飞翔时,今天我却选择要离开,真是舍不得大家!人总是要成长的,大家还要有更广阔的天空。
在接下来的奋斗日子里,我希望优秀的你们再接再厉,克服前进中的暂时困难,通往直前,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充分挖掘潜力,做最好的自我,争取在高考的战场上取得佳绩。
我虽然不站在高三的讲台上与大家并肩作战,但我会一直默默地关注你们,祝福你们,愿你们飞得更高更远,希望早日听到你们成功的喜讯!一年前,当大家满怀好奇心踏进我的生物世界,作为一大团蛋白质构成的你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你们不是“蛋白质”!大家慢慢地对生物学世界有了更多理性的认识,积累了不少知识,知道如DNA的奥秘,也懂减肥等保健养生知识,在生儿育女知识上也懂得什么时候最佳生育年龄,并时刻牢记老师教给自己的知识,如要坚决拥护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不得近亲结婚,要利用杂种优势原理,为祖国和人民生出健康的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然,也要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让我们挥一挥手,让它成为过眼云烟。
现在,大家的能力智力都不同程度有所提高,相信大家的会考成绩也会有不俗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与大家一样很有信心,也很放心。
《最后一课》都德 (7)
最后一课
(法)都德
小弗朗士
(心理)
环境
韩麦尔先生
(外貌、语言和行动)
变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 记住他们的语言, 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 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最后一课
(法)都德
小弗朗士
(心理) 心理)
环境
韩麦尔先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貌、语言行动) 外貌、语言行动)
变
亡国痛 民族恨 爱国 情
最后一课
都德
学习目标
1、通过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外貌描写体 通过心理、语言、
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2、从分析人物入手,深刻理解重点语句, 、从分析人物入手,深刻理解重点语句, 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阅读分析能力。 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阅读分析能力。 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热爱母语、立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热爱母语、 志学好母语的精神和信念。
制作
张鲁中学电教室
二000年九月
最后一课都德原文主要内容
最后一课都德原文主要内容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区。
在阿尔萨斯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老师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
在这堂课之前,小弗朗士还像往常一样调皮捣蛋,对学习法语并不上心。
可当他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他的内心充满了懊悔和难过。
他突然意识到法语是多么的美丽和重要。
课堂上,韩麦尔先生穿着那套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漂亮礼服,他的神情严肃又悲伤。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认真地给学生们讲解着法语知识,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传授给他们。
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人都听得格外认真,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不例外。
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了“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眷恋。
这不就像是一棵大树被硬生生地砍去了枝干吗?原本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语言,突然就要被剥夺了。
难道我们能不感到痛苦和无奈吗?这最后一课,不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大家突然看清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爱吗?
这篇小说通过小弗朗士的视角,展现了人们在失去祖国语言和文化时的悲痛和抗争。
它告诉我们,语言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您觉得这篇小说是不是特别能触动人心呢?。
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普法战争后,战败的法国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
普鲁士禁止这两地的学校再教授法语。
这里的乡村小学迎来了最后一堂法语课。
小学生小弗郎士因为上学迟到了非常担心被老师韩麦尔先生惩罚,但是到了学校却看到这样一番景象:教室里不再乱糟糟一片,老师也不再那么严厉。
这一切让小弗郎士感到奇怪。
但是当他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他非常震惊!他顿时对以前读书的不努力感到后悔。
《最后一课》作者介绍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年),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曾在小学里任监学。
17岁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
1866年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成名,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生活为题材,流露了深深的乡土之恋。
之后,又发表了自传性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时,他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
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个剧本和4个短篇小说集。
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
《最后一课》读后感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是用一个孩子的感观去写的,跟我们学半截蜡烛时期差不多。
第二次大战的时候。
故事内容,一个孩子带着匆忙的上学步伐来到了学校,他们的法语老师一脸严肃,他得知原来从这节课以后就得要学德语了,不能再上老师的课了,不能再学自己本国的语言了。
他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贪恋其它事而不专心学习,老师对大家说这不怪你们,或许是因为我或者你们忙碌到忘了关心你们的父母。
他用心的听完了这节课,读完这个故事,会让你感觉,这到底是一个老师在教孩子们法语,还是一个父亲在把法兰西刻在孩子们的心里呢?那是多么伟大的一节课啊?一节难以言喻表达的爱国课。
《最后一课》课文赏析
《最后一课》课文赏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的一部著名小说,它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一所乡村小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展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对母语的热爱。
下面从小说主题、人物塑造、语言艺术、情节安排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小说主题《最后一课》的主题深刻而感人,它通过一个简单的教育场景,传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母语的尊重。
在这堂法语课上,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法语,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的自豪感。
这个主题使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让读者思考爱国主义与民族尊严的深刻内涵。
二、人物塑造都德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其中,小弗朗茨·韩培尔是一个典型的小学生形象,他对学习的态度由逃学转变为认真听讲,表现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觉醒。
此外,普鲁士军官的刻画也十分生动,他们代表了侵略者的冷酷和残忍。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共性。
三、语言艺术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展现了卓越的语言艺术。
他运用了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通过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细腻描写,小说情节得以自然推进,情感得以充分表达。
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更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
四、情节安排《最后一课》的情节安排紧凑而有序。
从小说的开头到结尾,每个情节都与主题紧密相关,没有多余的赘述。
这种情节安排使得小说结构严谨,能够有效地引导读者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情节的转折点也设计得十分巧妙,如韩培尔的老师竟然是普鲁士军官等情节,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和张力。
五、历史背景《最后一课》的历史背景是普法战争时期。
这场战争不仅对法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都德创作这部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描绘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场景,都德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心灵的创伤。
同时,他对战争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人性的复杂性的揭示,也让读者对这个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 7 最后一课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延伸:1.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2.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是19世纪后半期的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小说文体简介:(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和。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ān)闹(chà) 异(ào)悔哽住()(qídǎo)( gěng) 住钥匙()气氛()柏林()惩罚()字帖()好叟()踱来踱去()旷课()扩大()粗犷()轮回()人伦()伧俗()课内探究(一)、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二)、分析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并做相应的批注。
也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小题。
请以“我从---------中读出韩麦尔先生是个--------------------------的人。
”这样的句式概括你读后的感悟。
(三)、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
(四)、品味语言,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1、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屋顶上的鸽子咕咕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课后提升:1.给加粗字注音。
郝叟()哽()祈祷()诧异()惩罚()踱来踱去()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C.惩罚(chěng)板凳(dâng)捂(wǔ)D.紫藤(tã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督学B.思量墙璧C.惨白阻塞D.戒尺溜冰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6、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
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3分)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七年级语文10课木兰诗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课前延伸: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木兰诗》与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乐府双璧”。
2、给加点字注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胡骑()朔()气金柝()铠()甲策勋()云鬓()课内探究: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读懂课文内容。
②用几句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③读完全诗,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品味诗歌语言。
①找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②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二、合作探究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2、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
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3、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详写什么?精讲点拨: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
b战事紧迫。
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
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介绍对偶、夸张、互文)(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课后提升: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云bìn()pâi头()扑shuî()雄cí()阿zǐ()2.形似字注音组词拆()柝()析()折()戎()戍()戊()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雄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翻译下列句子。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木兰诗》“教学过程”参考答案二、1、②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③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爱国、渴望和平(巾帼英雄)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4、例举: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
b战事紧迫。
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
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介绍对偶、夸张、互文)(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三、1、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
“爷”也作“耶”)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
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
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
——是北魏汉化的结果)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