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指南》(2023)主要内容

《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指南》(2023)

主要内容

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指南(2023)

本指南旨在为腹膜透析(PD)的自动化治疗提供国内专家共识,并为PD从业人员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建议。

1.自动化PD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 适应症:

- 慢性肾脏病5期(GFR<15ml/min/1.73m²),经血透达到充分透析效果的患者。

- 已接受其他类型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连续4个星期

Kt/V < 1.7或总CCr < 60L的患者。

- 禁忌证:

- 腹膜癌转移、腹膜炎。

- 有多发性脑出血、肺部感染等活动性感染,以及急性发作期的心肺功能不全等。

2.治疗方案

- 自动化PD的治疗方案应当根据个体需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包括治疗计划、波动幅度、血液流速和透析液等。

3.操作指南

- 术前操作:应选用高度消毒和是洁操作,避免和房间环境杂质污染。

- 透析过程中:应按时进行灌注、透析和洗除程序,监测透析质量、病情反应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 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处理:包括感染、透析疗效不佳等并发症的处理。

4.常见问题

- 肌酐/尿素氮不降低怎么办?

- 肢体浮肿如何处理?

- 自动化质量控制如何评估?

在使用本指南前,需了解适应症和禁忌证。我们建议严格按照专家指引施行。如果有其他病情问题,请立即咨询医生。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要点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要点 前言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自2014年发布以来,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年过去了,国内外在血管通路领域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甚至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作为一个透析人数快速增长的国家,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所以,这次专家共识的更新,工作组的专家仍然认为要结合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和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外。本版专家共识仍仅能代表现阶段国内多数专家的共同看法,供全国同行在工作中参考,随着我国血管通路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相信我们会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推广技术、总结经验、探索真理,为全国同行提供更好的工作建议。 第1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专家组认为长期性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当AVF无法建立时,次选应为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应作为最后的选择。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AVF>80%;TCC<10%。从我国目前血管通路现状来看,无法建立AVF 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TCC过多,对于上述患者,建议尽量使用AVG,以进一步降低TCC使用率。 2 在以下部位初始建立AVG的失败率 前臂直型AVG<15%;前臂袢型AVG<10%;上臂AVG<5%。 3 通路并发症和通畅率 3.1 AVF并发症和通畅性: 血栓形成:<0.25次/患者年;感染:<1%;使用寿命:≥3年。 3.2 AVG并发症及通畅性: 血栓:<0.5次/患者年;感染:发生率≤10%;使用寿命:≥2年;PTA 术后使用寿命:≥4个月。 4 首次透析的血管通路类型选择

《中国腹膜透析置管指南 》要点

《中国腹膜透析置管指南》要点 一、前言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我国的大型腹透中心在腹透技术存活率、患者存活率、腹膜炎发生率等评价腹透技术质量的关键指标上都已居世界高水平。腹透导管是腹透患者的生命线,选择合适的置管位置,使用正确的置管方式,建立成功的透析通路,是保证腹膜透析长期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二、证据来源 三、关于腹膜透析置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技术要求标准 肠穿孔小于0.5% 显著出血(需输血或手术治疗者)<1% 早期感染(置管2周内发生的腹膜炎或出口处感染)<5%; 渗漏<5%; 导管功能障碍需要复位、重置管或导致技术失败<15% 四、置管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 (一)患者评估: 置管前需对拟选择腹透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1.患者腹部情况(特别是腹部手术史、疝、消化系统疾病史等); 2. 患者合并疾病情况(多囊肾、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脏器脱垂等)、心肺功能; 3.患者视力状况; 4.家庭环境和卫生状况; 5.患者能否独立完成换液操作(家庭辅助人员情况)等 (二)置管术前准备 1.与患者及家属谈话沟通,交代手术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2.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3.术前感染组合筛查。 4.术前按下腹部手术常规备皮,注意腹部皮肤(特别是脐部)的清洁。 5.准备腹膜透析导管:置管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腹膜透析导管。儿童因腹部及腹腔容积均较成人小,需选择儿童腹膜透析导管。 6.置管前根据患者左、右利手、身高、肥胖程度、腹围、裤带位置、既往手术切口、确定置管位置和出口位置,并做好标记(建议结合患者坐位或立位标记出口位置)。 7.置管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和肠道。便秘者给予灌肠等通便处理。如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前需禁食8h。

2023年《中国泌尿系统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

2023年《中国泌尿系统疾病一级预防指 南》主要内容 1. 引言 本指南旨在指导公众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泌 尿感染、泌尿结石、泌尿肿瘤等。通过科学的指导,帮助公众提高 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减少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播。 2. 健康生活方式 - 保持良好的饮食惯: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 和高纤维食物,确保膳食均衡; -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定期更换内衣裤,避免长时 间潮湿; -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增强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和 代谢能力; - 戒烟限酒:减少烟酒的摄入,对于吸烟者和酗酒者尤为重要,以减少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 3. 预防泌尿感染

-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及时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 注意个人卫生:女性应从前向后擦拭外阴,避免将肛门细菌带入尿道; - 饮食调理:多饮水,排尿频率,可以帮助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滋生。 4. 预防泌尿结石 - 充足饮水: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能够稀释尿液,减少结石的形成; - 饮食控制:限制高盐食物和含草酸的食物摄入,减少结石的风险; - 适量运动:适当增加运动,促进尿液排泄,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 5. 预防泌尿肿瘤 - 饮食健康: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降低患泌尿肿瘤的风险; - 避免暴露致癌物质:减少接触尿毒素和致癌物质;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和相关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病变和早期症状。 6. 注意事项 - 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 -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确保治疗效果; - 不滥用抗生素,以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 定期检查尿液,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7. 结语 本指南总结了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希望通过广泛宣传和实施,提高公众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公众的健康水平。同时,也应加强相关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和更新预防指南,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变化。 > 以上为《中国泌尿系统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请广大公众遵循指南内容,保护泌尿系统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

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通常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发布并定期更新,以指导人们合理饮食,保持健康。以下是一个可能的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1. 合理膳食搭配:推荐人们每天摄取五大类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和豆类以及乳制品。根据个人情况,建议摄入量适量调整,但要保证全面均衡。 2. 谷类为主食:推荐每天以谷类为主食,包括米、面、杂粮等。建议选择全谷类,如全麦面包、糙米等,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3. 多样蔬菜水果:建议每天摄入多种蔬菜和水果,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推荐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适量选择冷冻或罐装的。 4. 适量肉类和豆类:建议适量摄入瘦肉、鸡蛋、鱼虾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油炸或腌制食品。同时鼓励多吃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等。 5. 控制油盐糖摄入:建议合理使用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避免过量食用动物油和黄油。控制食盐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减少高糖饮料和零食的摄入,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 6. 适量饮水: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 7. 合理饮食习惯:建议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

偏食。每天应有三餐,不过度饮酒。 8. 合理烹饪方式:建议采用清蒸、煮、炖、炒等低油烹饪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避免过度烹调和食用高温烹调的食品。 9. 运动与健康:鼓励人们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身体健康。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是一个推测的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可能内容,实际发布的指南可能会有所调整和更新。建议根据正式发布的指南进行膳食指导。

2023糖尿病肾病中国指南解读(全文)

2023糖尿病肾病中国指南解读(全文) 糖尿病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最新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DKD)已取代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的首要病因。DKD 也是发达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因此,DKD 的规范诊治已成为了国内外肾脏病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非诊断DKD 的必备条件 指南推荐: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时DKD 诊断的重要依据,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非诊断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必备条件。最近一篇Meta 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为0.65,阳性预测值为0.72,阴性预测值为0.69,对于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灵敏度为0.25,而特异性为0.98。此外,我国陈香美院士团队等学者的研究也发现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并不完全平行。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依据,但并非诊断的必备条件,因为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可不伴有视网膜病变 肌酐水平不能决定是否要透析 指南提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伤,如合并难以控制或者纠正的高血压、顽固性水肿、心衰表现时,以及严重贫血、消化道

中毒症状,蛋白能量消耗、严重代谢紊乱时,建议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治疗。但若无上述情况和体征,则不能根据肾功能水平开始透析。不少医生认为,肌酐明显升高,到了800 就该透析,但是如果没有尿毒症症状与体征,不应仅因肌酐明显升高开始透析。相反,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即使肌酐才300 多,也建议启动透析治疗。有研究发现,虽然透析可缓解肾衰竭患者的症状,但早期透析可能增加死亡风险,应该尽量避免早期透析。国外的一篇研究也提示60% 的患者表示早期 透析后悔。指南也提出,老年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不推荐早期透析。其理由是老年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透析的风险增加,肺部感染尤其常见。总的来说,不能以肌酐的水平决定患者透还是不透,这点要尤其注意。 正常蛋白尿的DKD患者,肾功能变化有什么趋势? 正常蛋白尿的DKD 患者疾病诊断标准: DM 患者半年内 3 次肾功能检查,至少 2 次eGFR<60 ml/(min·1.73m²),并排除急性肾损伤及其它原因引起的eGFR 降低。 6 个月内至少 2 次以上尿检正常(UACR<30mg/g;或UAER<30mg/24 h;或尿蛋白排泄率<20μg/min;或随机尿蛋白<17mg /L)。 肾组织活检符合DKD 病理改变。

2023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

2023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给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跨越式的进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当下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支架置入术后长期疗效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随着支架产品由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BMS)开始不断更新迭代,最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已将再狭窄率下降至10%以下,但随着时间的延长,DES引起的术后再狭窄呈现追赶现象,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能快速、均匀地将抗增殖药物输送到血管壁而不遗留永久置入物,是PCI的另一种有效策略。DCB已被证实是应对ISR及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有效措施,而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DCB在多种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证据,适应证在国际范围内也有所扩展。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经过循证论证和会议讨论,在ISR病变充分预处理、冠状动脉原发病变适应证拓展、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精准指导DCB治疗等方面,更新了此《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 更新要点

1. 阐述了DCB的研发进展,新增介绍了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涂层的特点;更新了国内外上市的几种主要DCB产品,继续强调不同DCB之间无类效应。 2. 依据现有循证证据,对DCB适用情况进行了拓展和分类。在原有ISR、SVD与分叉病变的DCB适应证基础上,增加了DCB在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及其他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应用的客观陈述。 3. 对于DCB治疗ISR病变,更新了对比DES疗效的研究进展,指出DCB相对于DES仍具有“无置入”的优势,同时,强调治疗ISR病变时使用腔内影像工具和病变预处理的重要性。 4. 随着DCB治疗真分叉病变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本共识详细阐述了DCB治疗分叉病变的2种策略选择(DES+DCB的杂交策略和单纯DCB策略)、操作建议和注意事项。 5. 鉴于腔内影像学和生理学指导PCI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作用,本共识在“DCB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中增设了“生理学指导下的DCB治疗”和“腔内影像学指导下的DCB治疗”两大内容。 6. 鉴于临床上对于紫杉醇DCB安全性的关注,新增了冠状动脉紫杉醇DCB安全性的循证证据,冠状动脉紫杉醇DCB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后3年随访安全性良好。 01DCB作用机制及其研发进展 DCB是在传统球囊上覆盖一层抗增殖药物,其药物成分能在单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内迅速渗透进血管壁发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重点内容解析(含全文)讲稿2023年3月印发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重点内容解析(含全文) 讲稿2023年3月印发 【引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将就《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析和讲解。该指 南是教育部根据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新的课程方案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于2023年3月印发的。通过评价指南的实施,将有效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推动学校教育 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主体】 一、评价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育人目标要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的全方位评价。评价指南的出台是义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 举措。 2.意义:通过质量评价指南的实施,可以促进各级学校全面质量的提高,激发教 育教学活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评价指南的主要内容 1.评价体系:评价指南将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突出学 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学业水平的提升,注重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等各方面的评价。 2.评价标准:评价指南将制定新的评价标准,明确各项指标和要求,并指导学校 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科学的评价。评价标准将与学生个性特点相结合,注重学生 的发展潜能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3.评价方法:评价指南将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评议评分等多种方式,促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公正,真实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4.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指南将明确评价结果的应用途径和范围,引导学校和教 师利用评价结果,对教育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5.评价指导与支持措施:评价指南将配套实施评价指导与支持措施,包括评价培训、评价材料、评价工具等,帮助学校和教师全面理解评价指南,提高评价能力和水平。 三、评价指南的实施路径和目标 1.实施路径:评价指南将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确保评价 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实施目标:评价指南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业水平的提升。 【结语】 通过对《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重点内容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该指南的出台将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 该指南的实施也将为教师提供更科学、公正、全面的评价依据,引导学校和教师进行 教育教学创新,真正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灵的火焰 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希望和梦想! 谢谢大家!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主要变化内容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2023)的主要变化内容 一、增补完善了相关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贮存库、贮存场、贮存池、贮存罐区、贮存点和贮存分区等贮存设施(场所)相关定义,补充完善了包装、容器和包装物、相容等定义。 二、增加了“总体要求”。 将贮存设施设置要求、分类贮存要求、环境污染防治、识别标志、信息化管理、设施退役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方面的原则性要求纳入“总体要求”。 三、细化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分类,补充了贮存点相关环境管理要求。 1、根据贮存危险废物类型和贮存设施结构形式的不同,将贮存设施分为贮存库、贮存场、贮存池、贮存罐区等四种类型,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建设和使用要求; 2、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当产废量较少或临时中转时可采用贮存点的形式贮存。 四、完善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和建设要求。 依据《固废法》,结合2013年发布的原《贮存标准》修改单,进一步完善了贮存设施建设的选址要求;同时,系统地提出了贮存设施建设的“一般规定”和各类贮存设施的建设要求。 五、修订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污染防治、运行管理和退役要求。 全面规定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和固体废物管理要求,将贮存设施退役要求调整至“总体要求”中。 六、补充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环境应急要求。 从应急预案管理、人员、装备、物资和预警响应等方面提出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环境应急要求。 此外,鉴于《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已对医疗废物有关贮存要求作了规定,危险废物标签相关内容也已整合至《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中,本标准删除了医疗废物有关要求及原附录A和附录B危险废物标签相关内容。

认知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认知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得益于认知神经科学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数字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认知障碍疾病的预防、诊断、干预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技术,亟需临床、科研、监管部门及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认知数字疗法的应用形成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系统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认知数字疗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综合各领域专家意见,提出了8条认知数字疗法临床应用推荐及多项针对监管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认知数字疗法的良性发展。 认知障碍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持续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表现为感知觉、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逻辑推理、执行功能、语言功能、情感和社会认知等认知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损害,并可能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减退、行为改变的综合征。轻度认知障碍(MCI)为痴呆前阶段,是指具有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损害,但日常生活能力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尚未达到痴呆的标准。我国认知障碍患者数量众多,成人中60岁及以上人群中现有MCI患者约3 877万,患病率高达15.5%,痴呆患者约1 507万,患病率约6%;儿童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约2 300万人,患病率达6.26%;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已达550万,这些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认知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仍在研发中,数字疗法作为一种新

型非药物治疗或辅助措施,为认知障碍的诊断、预防、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补充手段。 一、共识制定过程 二、认知数字疗法概述 (一)认知数字疗法定义 依据国际数字疗法联盟定义,数字疗法是指由软件驱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方案,用于预防、治疗或管理疾病,改善疾病预后。数字疗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药物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等联合使用。 认知数字疗法是数字疗法在认知障碍诊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是针对认知障碍的数字疗法。认知数字疗法由软件程序驱动,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数字化诊疗措施,包括数字化认知评估、预防、治疗和管理等内容。 (二)适用范围及优势 认知数字疗法可为正常人群和因老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人群提供认知筛查、辅助诊断,并针对受损

低钠血症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重点内容

低钠血症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重点内容 2023年12月,我国首部《低钠血症的中国专家共识》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布,共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以及我国实践经验,从低钠血症的分类、常见病因、诊断和评估、临床干预和治疗、生活方式干预6个方面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低钠血症的分类 低钠血症定义为血钠<135mmol/L,可根据血浆渗透压、血钠水平、进展速度、临床症状等方面对低钠血症进行分类。 推荐意见: 低钠血症定义为血钠<135mmol/L。(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B) 建议根据血浆渗透压、血钠水平、进展速度、临床症状等对低钠血症进行分类。(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B) 根据「血浆渗透压」可将低钠血症分为低渗性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275 mOsm/kg)、等渗性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在275 ~295 mOsm/kg)和高渗性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295 mOsm/kg);

根据「血钠」水平可将低钠血症分为轻度低钠血症(血钠在130 ~ 135 mmol/L)、中度低钠血症(血钠在125 ~ 129mmol/L)和重度低钠血症(血钠<125 mmol/L); 根据「进展速度」可将低钠血症分为急性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持续时间<48 h)和慢性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持续时间≥48h)。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低钠血症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症状低钠血症:轻度症状低钠血症定义为任何程度的血钠降低伴轻度低钠血症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性格改变、抑郁。中度症状低钠血症定义为任何程度的血钠降低伴中度低钠血症症状,包括恶心不伴呕吐、意识模糊、头痛。严重症状低钠血症定义为任何程度的血钠降低伴重度低钠血症症状,包括呕吐、呼吸窘迫或呼吸停止、异常和深度嗜睡、癫痫、昏迷(Glasgow昏迷评分≤8)。 低钠血症的常见病因 人体的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AVP)、醛固酮、心房钠尿肽(ANP)等激素协同调节。因此,按照血浆渗透压调节的病理生理过程,低钠血症的病因可从假性低钠血症、渗透压调定点重置、等渗性低钠血症、高渗性低钠血症和低渗性低钠血症等方面考虑。 推荐意见:

2023从临床角度解读:腹膜透析患者的体力活动和运动指南(全文)

2023从临床角度解读:腹膜透析患者的体力活动和运动指南(全文) 腹膜透析(PD)患者体力活动普遍不足、身体功能较差。身体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是PD患者关心的健康问题,如何在PD患者中开展体力活动与运动干预并使身体功能保持良好状态一直缺少共识。2022年2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联合全球肾脏运动网(GREX)发布了全球首部PD 患者的体力活动与运动指南。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国内外相关推荐意见,从临床角度对该指南中有关体力活动的时机与PD液留腹、核心力量训练、常见症状与不良事件、个性化运动等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所关心的内容进行重点解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 体力活动的时机和PD液留腹 1.1 指南建议 (1)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在保证PD导管置入后患者下床步行安全的情况下,应鼓励尽早步行(1D);(2)对于可能引起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升高的活动(如举重、仰卧起坐、弯腰吸尘等),建议行埋入式穿刺置管或腹腔镜下置管后至少2~3周、行开放式手术置管后至少4~6周才可进行(2D);(3)对于切口尚未完全愈合即需开始使用PD导管的患者,建议置管后至少4~6周再开始进行可能增加IAP的活动(2C);(4)对于不会引起IAP明显升高的活动(如步行、徒步和慢跑),运动前无需排空PD液,除非"饱腹感"导致患者不适(2D);

(5)进行可能导致IAP明显升高的活动前应排空PD液(不留腹)(2C)。 1.2 解读 指南关于PD导管置入术后恢复体力活动和运动的建议依据置入PD导管的不同术式(如埋入式、腹腔镜或开放式)而有所差异。临床上大部分PD 患者高龄,对PD导管置入术式与可能引起IAP升高活动的认知和理解很可能存在偏差。出于对术后安全性的考虑,应建议PD患者在置管至少4~6周后方可进行可能会引起IAP升高的运动。一般情况下,IAP会跟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仰卧位时最低、站立时较高、坐位时最高[12]。因此,在给予PD患者运动建议时,应减少推荐以坐位为主的运动,如仰卧起坐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时IAP骤升带来的风险。 2 核心力量训练 2.1 指南建议 (1)PD患者应进行核心肌群力量训练(2C);(2)强壮的核心肌群可以支撑腰部,防止和缓解腰部疼痛(1C);(3)发达的腹横肌可以更好地支撑腹壁,降低由PD液留腹引起的IAP升高导致的疝发生风险(2D)。 2.2 解读 核心肌群是指用于控制和稳定骨盆和脊柱的一组肌群(包括前腹部、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肉),核心力量是指能够将身体保持在理想姿势的能

2023化工企业硝化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工作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2023化工企业硝化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工作指南(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提升化工企业硝化工艺装置全流程自动化水平,有效减少危险作业场所人员数量,严密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涉及硝化工艺的化工企业(以下简称硝化企业)开展硝化工艺装置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全流程自动化包括硝化工艺装置及与其存在上下游关系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原料处理、反应、后处理、储存、包装等工序。 硝化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硝化装置也应满足本指南关于自动化的有关要求。 二、总则 1.硝化企业应优先开展工艺优化,降低工艺危险度等级。工艺危险度等级3级及以上的硝化工艺,原则上应采用微通道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等先进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确实不具备微通道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等先进技术应用条件的,企业应对现有工艺技术组织开展安全可靠性论证,尽可能采取安全风险削减措施,形成报告报省级应急管理部门。 2.硝化工艺装置应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最大限度减少现场人工操作。硝化车间(装置)现场操作人员(含巡检人员)同一时间不得超过2人。鼓 励硝化企业建设无人车间、无人装置。 3.硝化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工作应委托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化工石化医药行业(专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4.自动化改造应满足《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

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116号)提出的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并落实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报告和保护层分析(1OPA)报告提出的自动化建议措施。 5.硝化企业应按照《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42300)要求,完成硝化工艺全流程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对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及副产物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对蒸(精)馈、干燥、储存等单元操作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与建议,设置相应的自动化措施。 6.硝化企业自动化控制宜采用顺序控制,鼓励采用先进过程控制。 7.硝化企业重点工艺参数(硝化反应温度、硝化物蒸储温度、硝化物储存温度等运行参数和报警值)应接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三、全流程自动化控制要点 (一)通用规定 1.基本过程控制系统显示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如DCS流程界面)应符合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P&ID图);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工艺参数设置、联锁逻辑应与工程设计文件和操作规程一致。 2.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应设置管理权限,对工艺参数、报警阈值、联锁阈值修改和联锁投切、复位等权限进行分级管理,防止随意修改。 3.基本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器、通信、电源等模块应冗余设置。要求冗余设置的测量仪表、最终元件等应配置在不同的输入输出(I/O)卡件上。安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 年版)要点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 年版)要点 一、什么是高尿酸血症(HUA)和痛风? HUA 是指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 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 HUA 患者出现尿酸盐晶体沉积,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性肾病和肾结石称为痛风(也有学者仅将痛风性关节炎称为痛风,该共识中痛风均指痛风性关节炎)。 二、痛风的诊断标准是? 诊断既往多采用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痛风分类标准,符合3 项中任意1 项即可分类为痛风。近年来,关节B 超检查和双能CT 检查逐渐普及,建议采用2015 年ACR/EULAR 痛风分类标准(图1)。 1977 年ACR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 符合以下3 项中的任何1 项即可诊断为痛风。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晶体。 (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晶体。 (3)具备以下12 项(临床、实验室、X 线表现)中6 项: ① 急性关节炎发作> 1 次; ② 炎症反应在1 d 内达高峰; ③ 单膝关节炎发作; ④ 可见关节发红;

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⑥ 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⑦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⑧ 可疑痛风石; ⑨ 高尿酸血症; ⑩ 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 线证实); ⑪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 线证实); ⑫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2015 年ACR/EULAR 痛风分类标准 第一步:纳入标准(只在符合本条件情况下,采用下列的评分体系):至少1 次外周关节或滑囊发作性肿胀、疼痛或压痛。 第二步:充分标准(如果具备,则可直接分类为痛风而无需下列其他要素):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中存在单钠尿酸盐晶体(如在滑液中)或痛风石。

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

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 文章来源:论文网录入时间:2009-02-17 15:39:57 转载请注明源文出处 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式已众所周知。由于腹膜透析操作简便易行,不需特殊的医疗仪器等特点,故可家庭透析治疗,从而有效地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患者实施家庭透析治疗中,对于出现的护理问题,希望得到及时的指导。我院自2002年5月开设临床护理咨询门诊,对家庭腹透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2年7月~2004年7月在我院临床护理专家咨询门诊就诊的家庭腹膜透析治疗患者共524例,男240例,女284例;年龄20~86岁,平均61岁;透龄最长94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20.56个月。 1.2 方法 对每周1次的临床护理专家咨询门诊中就诊的腹透患者情况详细记录,包括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给予的相应指导。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并总结。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24例患者中除了常规的随访外,有209例患者存在着不同的护理问题,占就诊人数的40%。 2.2 护理门诊中腹透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见表1。表1 腹透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略) 3 分析与指导 3.1 导管周围皮肤问题 (1)护理门诊中要求进行出口处护理的多数是新近置管的患者。由于对自我护理缺乏信心,过分依赖医护人员,对导管周围的分泌物不敢清除,从而形成硬痂。对于这种情况,应鼓励患者及家属,同时,再次示教换药操作,增强信心。通常用消毒液湿化硬痂,待硬痂软化后,予以轻轻去除。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时切勿强行撕扯,湿化时用棉签轻点硬痂的外围,以防消毒液流入出口处。(2)湿疹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夏季多发。由于夏季是一些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人体出汗较多,局部皮肤潮湿;导管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换药后消毒

《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候选者术前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候选者术前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摘要左心室辅助装置(1VAD)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已在我国逐步推广。本专家共识总结了1VAD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评估、术前状态优化等最新认识及规范,以期指导临床对此新疗法的规范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领域许多新认知、新药物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巨大 进步,患者的存活率及再住院率得到明显改善;但每年仍有5%〜10%的心力衰竭患者进展为终末期 心力衰竭,而此阶段患者年死亡率高达50%o除心脏移植外,左心室辅助装置(1VAD)亦可延长终 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近十年,1VAD设计工艺不断改进,特别是全磁 悬浮持续流1VAD出现后,患者2年生存率高达84.5%,可与心脏移植术 相媲美;但目前仍不可避 免术后早期及远期的并发症出现。 11VAD植入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及各种应用场景

表1 1VAD植入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1)~(3)条均需满足 (1)因症状性低血压或重要脏器低灌注等原因,不能耐受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RASi/ARN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或虽已经过充分优化的药物或器械治疗,仍表现为严重的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b~级)。 (2)1VEF≤30%o (3)至少符合以下一项标准:12个月内出现≥2次因心力衰竭非预期住院:依赖静脉正性肌力药物;或依赖短期机械辅助支持;心原性因素导致运动能力明显减低,表现为不能运动,或心肺运动试验量PeakVO2<14m1∕(kg∙min)或小于预测值的50%,或6MWT<300m;低心输出量而引起的终末脏器进行性恶化。 绝对禁忌证 (1)不能耐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香豆素类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 (2)败血症或全身活动性感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