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技术对身体危害大吗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医学科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对于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来讲,其面临严重的辐射风险,如果不能够积极的应对,必然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危害。
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职业风险的防范,这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标签:核医;辐射;防范【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role of nuclear medicine in people’s lives become increasingly si gnificant,however,for nuclear medicine staff is concerned,it faces serious radiation risk,if not a positive response,inevitably causing serious harm.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risks of nuclear medicine staff,which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key words 】nuclear medicine;radiation;prevention【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11-01在现代社会中,核医学科已经成为疾病诊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对于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来讲,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得其面临着严重的职业危害,如果不能够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防治,必然会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来源分析对于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来讲,电离辐射是其面临的最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这不但会导致身体细胞的裂伤,甚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后发效应,这包括基因的不稳定性以及癌变的可能。
在世界范围内,辐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致癌因素。
核医学辐射究竟有多大?但是这些病必须用它检查

核医学辐射究竟有多大?但是这些病必须用它检查目前,核医学检查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
大多数人因为缺少对核医学常识的了解,往往谈“核”色变。
对于核医学的了解,大部分人第一影像就是以前核武器或核事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伤。
因此,当去医院医生建议做核医学检查时,并会担心核医学检查会使人体遭到辐射损伤、致癌、致畸等。
那么,核医学检查辐射究竟有多大?哪些疾病必须要用核医学检查呢?在下文中将为大家介绍。
核医学检查的原理介绍通过向受检者体内注射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经过放射性核素所发出射线,随后被核医学仪器勘探,再呈现在屏幕上的影像检查方式。
核医学能准确的显示患者身体功能代谢的反常,以帮助医生有效的诊断疾病。
核医学检查辐射究竟有多大?人们对于核医学检查辐射的过度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因为,一次核医学检查的辐射量,还没有一次飞机远程所受的辐射量多。
并且,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辐射更是无处不在,如空气、土壤、建材中以及常用的电脑、手机、电视、吹风机都存在一定的辐射。
跟这些天然辐射或生活用品的辐射相关,一次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反而更少,其用量也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因此,核医学检查可以说是无创、低辐射的检查。
更有临床数据表明,一次核医学检查所带来的辐射,只相当于常规X线检查的一半甚至更低。
最常见的就是,一次核医学肾脏检查所受的有用辐射剂量仅为1.6 mSv,而一次胸部CT扫描所受的有用辐射剂量为6.9 mSv。
所以说,核医学检查其实一点也不可怕。
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必须用到核医学检查。
因此,如患者需要做相关的核医学检查,希望大家能积极的配合医生,以免耽误疾病的确诊。
这些病必须用核医学检查?目前核医学可以进行大脑、肺、心脏、肾脏、肝脏、胆囊、甲状腺等人体重要器官的检查,并能准确确诊前期恶性肿瘤有无淋巴转移、骨转移等状况。
而X线、CT、MR、B超等检查则首要经过显现器官或组织的解剖形状学结构的改变来判断疾病,虽然其分辨率很高,但不能显现功能代谢的改变。
核医学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防范措施的探究

核医学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防范措施的探究核医学科是医院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它主要是通过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治疗,因此核医学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一定的职业风险。
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本文将对核医学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辐射风险核医学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接触放射性核素,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容易对身体产生危害,如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白血病、白内障等疾病。
2.化学品风险在核医学科工作中,护理人员还会接触到一些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碘、放射性铯等,这些化学品对人体的损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3.器械伤害核医学科护理人员在操作放射性核素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操作不慎受到脱手、溅洒等伤害。
1.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防护意识,清楚了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戴口罩、戴手套等,降低辐射、化学品对身体的伤害。
2.严格遵守工作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工作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器械伤害。
3.加强员工培训医院应对核医学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防护培训,包括辐射防护知识、化学品防护知识、操作技能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4.定期体检医院应对核医学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环境对身体可能产生的损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5.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医院应为核医学科护理人员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护理人员的职业接触史、体检记录等信息,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6.加强团队合作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监督,共同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7.安全技术设施医院应配备相应的安全技术设施,如辐射检测仪、抢救设备等,保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
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到底有多大???看完这篇文章您就明白了!!!

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到底有多⼤???看完这篇⽂章您就明⽩了!!!不知道您有没有碰到过以下情况:1、当别⼈碰到刚做完核医学检查的您,就会像碰到“瘟疫”⼀样,“嗖嗖嗖”的离您远⼀点,⽣怕您对他造成辐射;2、临床科室的护⼠不准刚打完针的受检者回科室,认为有辐射;3、当医⽣建议患者做⾻扫描或者PET-CT时,您周围的⼈都不让您做,讲“有辐射、有辐射,不能做”;.......相信很多医⽣及病⼈或多或少见过类似的情况......核医学的检查及治疗都离不开核辐射,对于做检查的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到底有多⼤?做了核医学检查的患者对周围⼈群的辐射⼜是多⼤?孕妇及⼉童能不能做核医学检查?那么真相到底怎样呢?看完本⽂,您就会明⽩到底是怎么⼀回事!!!↓↓↓⾸先,我们看⼀下,何为辐射?辐射的本质是能量交换/传播,宇宙中任何⾮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存在辐射,也就是说,辐射⽆处不在。
辐射对我们⼈体是否有伤害,就看辐射能量的⾼与低。
按能量⼤⼩,可分为⾮电离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微波、⽆线电波及超声波等)和电离辐射(包括α粒⼦、β粒⼦、γ射线、X射等)。
⼀般的⾮电离辐射能量很低,对⼈体伤害⼩,不需要特殊防护。
⽇常⽣活中,⽤的最多的就是微波炉,原理是⾷物通过吸收其发出的电磁波产⽣热效应,只要你没有置⾝于微波炉内,就是安全的。
由于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需要注意防护。
在⽇常⽣活中,电离辐射主要有两类:⼀是天然本底辐射,如宇宙射线,存在于⼟壤、岩⽯、⽔和⼤⽓中的铀-238、铀-235、钍-232、钾-40、镭-226等;⼆是⼈⼯辐射,包括医疗辐射(如胸⽚、CT、全⾝⾻显像、PET-CT等)及核事故等。
本推⽂主要给各位普及核医学检查项⽬的辐射问题↓↓↓核医学检查与放射科的检查有明显的差异:核医学检查是需要将具有放射性的药物注射或⼝服到⼈体内后,再进⾏检查;就是说,注射了药物的患者是具有辐射的,但检查⽤的核医学仪器是没有辐射。
放射科的检查是运⾏的仪器有辐射,患者本⾝不带辐射。
认识核医学让生命更健康

认识核医学让生命更健康认识核医学让生命更健康走进医院,大家都知道内科、外科,也会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但一说起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
其实,核医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核医学就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科学,核医学科(以前称同位素室、同位素科)是利用现代核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室。
提起核技术也许人们会害怕,实际上,核医学是核技术的和平利用,主要利用少量短半衰期的核素,对人体的辐射很低。
核医学辐射对人体是非常安全的。
核医学的最基本技术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现代科技手段,可进行体内影像诊断、体外检测诊断以及核素治疗。
其中,核医学影像的应用范围涉及全身各个器官,可用于肿瘤、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骨骼、内分泌、造血、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的检查,从功能和代谢水平诊断和评价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由于我国核医学发展不平衡,核医学科多半集中在省市级大医院,中、小医院很少建有核医学科。
随着将来核医学的普及,相信您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核医学"这个词。
先进影像设备PET/CT为健康护航核医学主要有两大影像技术,即SPECT和PET显像仪器。
SPECT是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是核医学的常规显像仪器。
常规CT着重从结构变化来评价疾病性质,SPECT着重从功能状态评价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疗效,尤其在肾功能评价、冠心病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价、大脑疾病的诊断与神经功能评价,以及全身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PET/CT是PET与多排螺旋CT结合的大型功能代谢与分子影像诊断设备,同时具有PET和CT的检查功能,一次检查同时提供病变(如恶性肿瘤)精确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代谢改变的信息。
PET/CT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单纯PET或单纯多排CT检查结果,PET与CT的结合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1+1 2),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放射性核医学(核素示踪技术)的安全性

核医学是研究原子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
核医学的日常工作离不开放射性核素和核射线。
由于原子核技术在战争中应用的缘故,人们对射线普遍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在内,对核医学知识的了解也较为贫乏,患上了恐“核”症,谈“核”色变。
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大多数人对原子核技术认识还停留在原子弹、氢弹、核辐射的层面上。
其实原子核技术开始发展时,就已经开始尝试在医学上应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原子核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放射性核医学(核素示踪技术)的安全性。
其实,对于核医学与核武器,我们可以用自然现象打一个比方:同为气象学的降雨,春季里的绵绵春雨滋润了大地,催发了春天的无限生机;而夏天具有极大破坏力的冰雹、龙卷风却只会给大地和人类带来灾难。
核医学就像春天的喜雨,而核武器就像冰雹、飓风;由于辐射剂量不同,这二者对人类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核医学所用的低剂量射线绝对安全,它不仅不会给人类带来损伤,相反给人类开辟了一条诊断与治疗的新途径。
更何况,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射线的世界,只不过我们对它不了解而已。
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在与射线“亲密接触”,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都在不知不觉中承受着射线的辐照: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时时处处就笼罩在我们的上空;地球上的土壤、岩石和水源中也存在着微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人类的各项生产、消费活动中,也会产生放射性,比如我们每天观看电视节目,电视机的显像管受到高速电子的轰击,也会有微量的放射线产生,此外,手机、电脑等等都会有微量辐射。
这一切所构成的基础辐射我们称为放射性本底。
相对于这些已有的放射源,核医学所带来的辐射剂量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因而不会对受检者造成危害,而且在核医学诊疗过程中所用的放射性药物,其用量本身都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可以说核医学是十分安全的。
核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应用中有着巨大优势:在医学示踪研究中,它是一种灵敏、准确的示踪技术;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它提供了高度特异性的超微量分析手段;诊断方面,它将功能检查与形态学检查有机的结合起来,反映整体和局部功能,动态观察疾病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治疗上,它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核医学检查对健康有害吗

核医学检查对健康有害吗?
可以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上应用的临床学科。
它是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研究疾病的重要手段。
核医学各项检查必须静脉内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显影剂。
虽然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有一定辐射,但是用于医学诊断的放射性核素剂量非常小。
不会对人体产生确定性伤害。
准备近期怀孕(六个月内)、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尽量避免核素显象。
核医学检查与x线检查附属剂量对比
放射性防护标准规定的安全剂量,如做一次心肌灌注显像,对人体造成辐射损害的几率小于十万分之一。
核医学与“核辐射”不是一回事

核医学与“核辐射”不是一回事其实,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
我们吃的东西、住的屋子,天空,山川乃至人体内,都存在着放射性,每个人的天然辐射剂量约为2.4mSv(毫希沃特,辐射剂量单位)。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辐射剂量、辐射次数,以及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都有关系。
短时间、低剂量辐射(全身外照射辐射量不足250mSv)可能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发生变化,但不会有临床症状和身体功能变化。
大剂量的辐射会使组织遭到破坏,放疗就是利用辐射的这个原理将癌细胞杀死的。
核医学检查,安全性有保障核医学虽然沾上“核”字,也不可避免需要将医用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进行显像或治疗,但这些核素与核电站使用的半衰期动辄几亿年的铀-235有着本质区别。
核医学所采用的核素是短半衰期、低射线能量的同位素,多数在几小时内自动衰减,且进入体内的药物剂量本来就非常少,属于低剂量辐射,患者的安全性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比如,核医学应用ECT显像,多使用放射性核素锝-99m(99mTc),射线衰变一半的时间为6小时,做一次ECT甲状腺显像,患者所接受的γ射线剂量比拍摄一次X线胸片还要低。
再比如,另一核医学“新宠”PET/CT显像,多使用放射性核素氟-18(18F),其半衰期仅有2小时,很快就能从体内清除,且PET/CT采用的是低电流低压CT扫描,其辐射剂量不及常规CT检查的1/2;同时,随着近年来PET/CT的更新换代,仪器的探测灵敏程度越来越高,核素剂量越用越少,CT扫描时间也越来越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也比原来小得多。
目前,一次PET/CT全身检查的总体辐射剂量在7.5mSv左右,与常规胸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基本相当,明显低于增强CT或动脉造影CT检查。
“层层把关”,减少副作用虽然核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辐射,但只要医生严格掌握适应证,核医学对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多数患者是安全的。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等方面来调整放射性药物的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技术对身体危害大吗
在我们接诊患者朋友时,发现除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有很多人对核医学并不熟悉,但当您看到“核”这个词时,你可能会想,
是否是做核磁共振,还是做核酸检测?以及无论是可怕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是
福岛核泄漏,在检查之前经常会有过度的恐慌和怀疑的患者朋友。
患者朋友可能
会问,“医生,核医学是什么技术?医生,这个得不得遭核辐射哦?对身体伤害
很大吗?”。
那么今天,我们终于就与您一起谈谈关于“核医学技术”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核医学?
其实核医学主要是在对您诊疗的过程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通过
获得关于人体的分子水平、血流、功能和代谢等基本情况,可以在早期对心、脑、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并且您如果属于微小病变,还可以借助核医学技术进行精
确清除。
同时核医学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领域,PET/CT、PET/MR、SPECT/CT、DSPECT/CT等多属于常见设备。
就拿您会熟悉的x光、CT、磁共振等作一个比喻吧,这些属于对人体解剖形态的观察,也就是检查您解剖形态层面是否有东西在
生长。
而核医学检查不仅可以提供形态学图像,还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功能和代谢
的信息。
形象地说,将您的身体比作一件屋子的话,CT扫描主要看屋子的结构是
否发生了变化,而核医学可以检查结构以及功能都是否发生了变化,比如横梁是
否能承受载荷。
其中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您的
疾病诊疗都与该技术密切相关,该技术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实现功能性影像诊断和
靶向治疗(精确治疗)。
二、核医学技术对身体有辐射吗?
肯定是安全的。
虽然核医学检查和治疗中都存在辐射,但检查时为了明确您
的病情所采用的内照射和外照射的有效剂量均不高。
例如肾小球滤过率(GFR)测
量的平均辐射剂量、全身骨显像等,约为1.5 ~ 6.6 mSv,低于同机CT扫描的有
效剂量。
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2007年报告的数据,全身骨扫描接受的
辐射剂量(6 mSV)大大低于腹部CT扫描(10 mSV),并且由于检测设备的发展,放
射性药物的使用剂量也逐渐减少。
具体来说,①SPECT/CT扫描的总有效剂量可以保持在低至4 mSv。
②在PET/CT扫描中,放射性核素的有效剂量很低。
我们一般在为您诊断时,可使用不同显像剂进行PET/CT全身成像,其有效剂量低至11.8 mSv。
美国医学
物理学会的指导策略指出,有效剂量低于100 mSv时,您基本不会有患癌的几率。
因此,单次PET/CT扫描造成的辐射风险比许多被检人员想象的要低得多。
③在PET/MR扫描中,磁共振本身不产生电离辐射,因为您所接受的辐射剂
量来自放射性核素,所以您所受到的辐射量明显较低。
且由于技术的发展,放射
性药物的注射剂量将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可能比PET/CT低70%以上,整体有效
剂量可能小于5mSv。
④同时,核医学检查中注射的药物是一种半衰期极短的同位素,这些同位素
的放射性活度极低,迅速衰变,在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内从人体内完全消失,患
者不必承受其他痛苦,对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随着我国核医学仪器
设备的完善,CT扫描参数也在不断优化,受检者的实际剂量也在进一步降低。
此外,检测量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范,核医学临床使用的各种放射性药物的
使用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内,临床医生也在有效地权衡检测的收益和潜在
风险。
三、那么,最常见的核医学技术有哪些?是否真的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呢?
3.1 核医学体外分析是否安全?
在体外放射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析技术,该技术方法和检验科抽血化
验方法一致,非常简单,已成为甲功类、性腺激素类、肿瘤标志物类等医学领域
和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手段。
许多患者认为该类检查属于检验科,其实患者被抽血后,血液大部分被送到核医学科,检查已经悄无声息的在核医学科完成了。
核医
学体外分析属于安全、合理、经济、非侵入性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
核医学体外分析中使用的放射性物质是在仪器上进行,对患者被抽的血液进行分析,不会进入患者体内,患者没有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更谈不上放射性损伤了。
3.2 核素图像(PET/CT显像、ECT显像)的辐射真的有那么大吗?
核素图像中ECT显像是用来诊断各种骨骼疾病和观察各种骨骼疾病,PET/CT 显像是用于肿瘤诊断、识别肿瘤以及分期肿瘤复发以及检测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工具。
然而,人们往往认为核素图像辐射水平高,但常规的核素图像技术应用真的会造成明显的身体损伤吗?
事实上,辐射的影响实际上相当复杂。
伴随大量辐射(如原子弹)的使用肯定是有害。
然而,对于低剂量辐射(低于100 mGy,大多数医学影像技术都属于这个范围)辐射是否危害人体健康,科学界仍然没有既定的理论(两种观点都有证据,但仍然不够)。
以PET/CT扫描为例,无论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都没有必要因为害怕“辐射风险”而推迟诊断或治疗,对于PET/CT的PET部分,临床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降低辐射风险。
例如,PET剂量的一部分来源于显像剂18F-FDG,进入人体后,患者可通过大量饮水,迅速通过肾脏和尿液排出,其有效半衰期约为90分钟,这样,身体可以减少辐射剂量。
PET/CT的CT配套剂量一般为常规64排CT,对于能辨清病灶的情况下,技师可以将设备调制16排使用,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在ECT的心肌灌注显像中,心肌灌注扫描在近距离测量患者的有效剂量为胸7 ~ 8 μSv/h、肝10 ~ 18 μSv/h,在1m之外的距离测量胸、肝的几乎为零。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如果与放射源保持适当的距离,从而降低辐射剂量,因为核医学的辐射对病人是内部的照射,对医务人员是外部的照射。
对于内部病人是内部,患者可以穿戴铅衣、口罩和橡胶手套,以防止头发、皮肤和衣服受到污染或吸入放射性气体。
此外,在ECT的肾动态的显像中,显像剂
99mTc-DTPA半衰期短,经肾小球滤过且不被重吸收,非常安全。
因此,肾结石伴积水病人、肾功衰病人均可以接受肾动态这些检查。
肾动态显像的结果有助于确定临床治愈效果,所以您可以在治疗及随访的过程中多次行肾动态显像。
同时,
肾动态显像辐射能量低,排泄快,在体内滞留时间短。
因此,被检人员只受到少
量辐射,不会影响身体,检查是非常安全的。
3.4核素治疗对人体有害吗?
核素治疗作为新的医疗手段在医院被广泛使用。
通过将放射性物质吸收到患
者体内,并寻找其到达体内特定生物目标的途径。
由于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它
会释放出带电的粒子,这些粒子在局部储存能量。
因此,它只会破坏附近的细胞。
在过去的20年里,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就像针对甲
癌及甲亢患者的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碘131,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行“碘131”
清甲治疗,甲癌复发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对于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碘131可以
切除甲状腺的肿瘤细胞,副作用也小。
“碘131”是目前适合治疗甲亢的方法之一,称为“不开刀的手术”,甲亢治疗效果明显,患者体内辐射剂量较小,门诊
治疗无需放射隔离。
其实,“核素”在医疗中产生的“核辐射”并不可怕,这取
决于专业医疗机构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使用原则。
小结
看了今天我院的“核”广告,您对核医学工作和医务人员是否有更多的了解吗?一般来说,用于检查及治疗疾病的核医学检查对被检人员是安全的,不需
要对“核医学技术”有过度恐慌。
医务人员会根据“合法性”原则选择被检人
员进行的诊断和治疗,作为核医学技术的被检人员,您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
择合适的“核”诊断或治疗方法,以便于核医学技术方便为您在疾病的诊疗过程
中发挥极大的诊断和评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