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合集下载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程序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程序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程序一、取样和固定1. 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取得所需样本,并尽快进行处理,以避免样本的降解。

2. 将样本放入适当的缓冲液中进行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包括4%的中性缓冲甲醛和70%的乙醇。

固定时间视样本大小和类型而定,通常为24小时。

二、包埋和切片1. 固定后,将样本从固定液中取出,进行脱水。

脱水过程中,需逐渐用浓度递增的乙醇替换固定液,使组织逐渐脱水。

2. 在脱水完成后,将样本置于透明剂(如苯胶)中浸泡,使其透明化。

3. 将透明化后的样本置于熔蜡中,使其浸透于蜡中。

4. 将浸透于蜡中的样本置于组织芯片中,使其与蜡块紧密结合。

5. 利用组织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为3-5微米。

三、抗原修复和抗体染色1. 将蜡块上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解蜡或酶解蜡来完成。

2. 在抗原修复完成后,使用PBS(磷酸缓冲盐溶液)或TBST(三丁基甲酸盐缓冲盐溶液)进行洗涤,去除残留的蜡块和其他污染物。

3. 在洗涤完成后,将抗体溶液加到载玻片上,与待测蛋白质发生特异性反应。

抗体可以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4. 将载玻片置于湿润箱中,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抗体与待测蛋白质的结合反应。

反应时间视抗体和待测蛋白质的特异性而定,通常为1-2小时。

四、酶标记和显色1. 在抗体与待测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完成后,进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2. 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或多抗,与第一次结合的抗体发生反应。

常用的酶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

3. 经过二次抗体的结合反应后,进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4. 加入显色底物,使酶标记物发生显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底物有DAB(二氨基联苯胺)和BCIP/NBT(硝基蓝四唑/硝基蓝硝酮)。

五、结果分析和观察1. 经过显色反应后,用清水冲洗载玻片,停止显色反应。

2. 将载玻片进行脱水,并用透明剂进行封片。

3. 使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下的切片,观察待测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和定位。

免疫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免疫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免疫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免疫酶技术?免疫酶技术是一种利用抗体-抗原相互作用进行生物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将酶标记的抗体用于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

2. 免疫酶技术的原理免疫酶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高度特异性结合。

一般来说,免疫酶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抗原的制备首先,需要获得目标分子的抗原。

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病毒、细胞表面蛋白等。

通常,抗原会被纯化并加工成适合免疫动物生产抗体的形式。

2.2 抗体的制备接下来,需要制备与目标分子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通常,抗原会被免疫动物(如兔子、小鼠等)注射,形成抗体。

2.3 酶标记的抗体制备为了便于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可以将酶标记与抗体结合,形成酶标记的抗体。

常用的酶标记包括辣根过氧化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等。

2.4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将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酶标记的抗体一起孵育,使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这样,目标分子就被标记上了酶,成为可检测的复合物。

2.5 酶的作用和检测添加适当的底物和辅助试剂后,酶会催化底物的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常见的底物有TMB(3,3′,5,5′-四甲基苯基二氨基甲烷)、BCIP(溴硝基硼邻萘酚磷酸盐)等。

3. 免疫酶技术的应用免疫酶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免疫酶技术的一些常见应用:3.1 免疫诊断免疫酶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可以用于诊断疾病,如各类感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2 蛋白质检测和定量免疫酶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定量蛋白质。

例如,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特定蛋白质在混合蛋白中的表达情况,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可以定量目标蛋白的含量。

3.3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在组织切片上检测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7.免疫组化免疫酶相关知识点

7.免疫组化免疫酶相关知识点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sidase,GO) B-D-半乳糖苷酶(B-D-Galactosidase)
乙酰胆碱脂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 溶菌酶(Lysozyme)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酶标抗体的制备
Method)
• 一抗与第三抗必须来源于同一种属动物
• 二抗必须过量
非标记免疫酶法
APAAP法(Alkaline Phosphatase 优点
Antialkaline
Phosphatase
Method)
• ALP免疫组化染色,不受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干扰,处理内源性ALP较易
• 红色易与色素颗粒区别(用坚牢红时)
免疫酶标法(酶标抗体法) 用偶联剂将酶与抗体结合,形成酶标抗体
• 直接法和间接法
非标记免疫酶法 不用偶联剂制备抗体,而用免疫方法制备抗酶抗体,而通过中间抗体连接
• 酶桥法 • 酶免疫复合物法(PAP法,APAAP法)
免疫酶标法
直接法 原理
• 将酶(HRP、AP、GO)标记在特异性抗体上形成酶标抗体 • 酶标抗体直接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HRP复合物 • 用酶底物显色:如HRP底物,DAB-H2O2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分解,使联苯胺氧化,形成联苯亚(受氢体,底物)来自 DAB-H2+H2O2
(供氢体,生色原)
DAB+2H2O HRP 棕色沉淀
常用标记酶及其底物的呈色反应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第一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对细胞或组织进行化学定位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胞或组织中某种特定抗原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从而为病理诊断、学术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其靶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和定位。

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包括生物芯片检测、ELISA检测、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所用的基质和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针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先与组织样本中的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检测抗体所标识的色素或荧光物等发射的信号,加以可视化。

例如,用特异性抗体和明胶酶-抗明胶酶复合物在组织样本上进行化学染色,从而定位并可视化样本中的抗原。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步骤1. 样本制备:第一步是样本的制备,包括切片、固定和脱水等处理。

固定组织样本是为了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因此往往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在制片时,细胞或组织切割成相对较薄的切片,一般为5-10 μm。

切割后,通常漂洗去除固定剂,然后脱水,通常采用乙醇浓度逐渐递增的方法进行。

最后,将切片放置于有机媒介中,如去石蜡等。

2. 抗原修复:切片离体后,抗原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处理、酶解或酸解等方式进行。

热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压力釜等;酶解包括蛋白酶和肝素酶等;而酸解则是利用酸将组织溶解并解离抗原。

3. 抗体标记:抗体标记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步骤。

选择具体的抗体,可以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等。

接着,抗体常被标记为一种检测信号(如与酶或荧光物质结合)。

免疫荧光技术通常是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可溶解复合物来可视化。

荧光地染色颜色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荧光素-醌染料、荧光素-异硫氰酸染料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荧光染色方法。

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的关键技术

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的关键技术

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
的关键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实验技术,适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

其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原表位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抗原表位对于正确识别目标抗原至关重要,通常需要根据已知的抗原序列设计合适的抗原表位。

2. 抗原修复处理:组织标本或细胞病理部分常常因为常规处理方式而导致抗原失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受阻,因此,要使用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如热解或酶解等,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3. 抗原特异性抗体的使用: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通常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的抗原。

4. 免疫组化染色:将标本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后,通过适当的染色方法,如荧光染色、酶染色或放射性标记等方法,来进行成像和信号检测。

5. 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通过数字化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以实现更精确的数据表达和研究结果。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回复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回复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回复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Enzyme ImmunoHistoChemistry, E-IHC)是一种常用于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免疫学原理,采用酶标标记抗体和细胞色素底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与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关的问题。

第一步:样本处理样本处理是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重要步骤,它的目的是保持组织结构和细胞膜完整性,同时保留目标抗原的免疫原性。

1. 固定化:将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化处理有助于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结构。

最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醛和乙醇。

甲醛能够形成甲醛-蛋白质交联,从而固定并保持组织中的抗原。

乙醇可以用于去除水分和酮糖,提高抗体的渗透性。

2. 残胶和抗原修复:许多抗原在标本固定过程中会损失其免疫原性,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热处理、酶消化和酸碱处理等。

热处理通常使用高温蒸煮或压力加热,可使蛋白质水平解离,恢复抗原性。

酸碱处理则通过改变组织的PH值,使抗原解离。

第二步:抗体选择抗体是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核心。

选择合适的抗体对于获得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1. 一抗和二抗: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般采用间接法。

首先,使用一抗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

随后,使用标记有酶的二抗来识别和结合一抗,从而可视化目标抗原。

常用的二抗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

2. 选择合适的抗体:选择抗体需要考虑目标抗原的特异性和抗体的亲和性。

在选择抗体时,可以参考文献报道、试剂公司提供的抗体说明书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建议。

第三步:酶标标记酶标标记是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酶标标记抗体在靶抗原区域内催化底物,从而产生特定的染色反应。

1. 酶标物质的选择:常用的酶标物质有HRP和AP。

HRPHRP常用于DAB法(diaminobenzidine)和AEC法(aminoethyl carbazole)等反应体系中,可产生棕色至棕黑色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酶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课件)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酶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课件)

(二)技术类型 1.直接法
形成抗原一抗体一酶复合物 2.间接法
形成Ag-Ab1-Ab2﹡E复合物 3.酶标抗体三步染色法 为间接法的改良法
形成Ag-Ab1-Ab2﹡E-Ab3﹡E复合物
(三)方法评价
三、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染色法
(一)原理 该技术首先用酶免疫动物,制备效价高、特
异性强的抗酶抗体(Ab3),将酶与Ab3结 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利用第二抗体(Ab2) 作桥,Ab2既可与 Ab3的Fc段结合,又可与 结合在组织抗原上的第一抗体(Ab1)的Fc 段结合,经酶催化底物的显色反应,达到对 抗原的检测。
4.APAAP法 APAAP法就是以碱性磷酸酶代替HRP建立
的碱性磷酸酶(AP)- 抗碱性磷酸酶(AAP) 法,简称APAAP法。技术要点与PAP法相似。
(三)方法评价
该技术既可检测抗原,又可检测抗体。由于 酶不是标记在抗体上,而是经抗原(酶)抗 体反应与抗酶抗体结合,避免了酶标抗体的 缺点,提高了方法的敏感性。尤其是双桥 PAP法,是当今免疫组化技术中敏感性较高 的方法。
通过桥抗体(Ab2)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 的抗体(Ab1)与PAP复合物的抗酶抗体连 接起来Ag-Ab1-Ab2-PAP
3.双桥PAP法 该法是PAP法的改良,通过两次连接桥抗体
和PAP,形成Ag-Ab1-Ab2-PAP-Ab2PAP复合物,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结合了比 PAP法更多的酶分子,大大增强了方法的敏 感性。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二、酶标记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
(一)原的共价键作用将酶直接连接在抗体 (或抗抗体)上,酶标抗体(或抗抗体) 与组织内特异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后,通过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生成不溶 性有色产物并沉淀在特定位置,达到对抗 原定性、定位、定量检测的目的。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引言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变组织或肿瘤类型,以及评估其分子表达水平。

本文将从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综述相关知识。

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免疫学原理基础上的组织学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抗体与标记物的结合来检测组织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酶、荧光染料等,可以使抗原表达区域呈现显色或发光的现象,进而实现对组织中抗原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在20世纪50年代,Papst和Russell等学者首次使用抗体来检测肿瘤细胞蛋白质的表达。

从那时起,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诊断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抗体和标记物的不断改进以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也日益完善。

四、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肿瘤病理学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用来确定不同类型的肿瘤,并分析其分子表达特征。

在研究某些重要蛋白质表达与疾病关系的基础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帮助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物靶点评估、药效评估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分子机制,促进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

总结与回顾本文主要介绍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临床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作用

临床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作用

临床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作用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准确的诊断是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关键。

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作用,并讨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切片中的抗原结合并形成可视化的反应产物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定位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据此对组织的正常与异常状态进行判断。

在癌症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被应用于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以及预测预后等方面。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作用1. 确定肿瘤类型在癌症诊断中,确定肿瘤的类型对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来辅助确定肿瘤类型。

例如,通过检测ER、PR和HER2等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区分乳腺癌的亚型,进而指导相应的治疗策略。

2. 预测预后及治疗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能力以及分子表型等指标,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

通过检测Ki-67、p53和Vimentin等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 监测治疗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动态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药治疗时,通过检测HER2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可以及时判断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以便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1. 技术改进与标准化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体和检测方法被引入临床实践中。

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步骤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对技术进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化。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一、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简介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多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该技术可用于疾病的诊断、病理学研究、药物靶点筛选等多个领域。

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核心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这种反应基于抗体和抗原的互补性,即抗体分子中的抗原结合部位能够与抗原分子中的互补部位结合。

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中,将组织或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通过孵育反应,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结合。

随后加入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根据显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

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应用例子1.肿瘤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用于肿瘤诊断,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例如,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可能表达ER、PR、HER2等基因蛋白,通过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2.感染性疾病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也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例如检测病毒抗原、细菌抗原等,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例如,在流感病毒感染中,通过检测病毒核蛋白抗原,有助于确诊病毒感染。

3.药物靶点筛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还可用于药物靶点筛选,通过检测目标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

例如,在寻找治疗肿瘤的新药时,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出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

四、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优缺点1.优点: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操作简便、易于定量等优点。

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多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2.缺点: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和交叉反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引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抗原特异性反应的特殊染色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肿瘤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类型鉴定、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等方面,并逐渐成为肿瘤诊断领域的重要工具。

一、肿瘤类型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来确定肿瘤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肿瘤会表达特定蛋白,通过观察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为准确诊断提供线索。

例如,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表达对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内分泌治疗非常重要;HER2蛋白过度表达或基因扩增则与Herceptin治疗的有效性相关。

另外,通过检测细胞角蛋白、细胞间连接蛋白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判断肿瘤是否来源于上皮组织或间质组织。

二、预后判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预后判断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强度和分布范围,可以对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风险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在乳腺癌中,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标志物,其高表达往往与较差的预后相关;p53蛋白过度表达与恶性程度增加以及放化疗抵抗有关。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和精确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选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治疗选择方面也能够发挥作用。

目前很多靶向药物的应用都会依赖于特定分子标志物在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特定的靶向治疗。

例如,EGFR是结肠癌中艾司唑仑的治疗标志物;ROS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能够预测克唑替尼的应用效果。

四、技术进展与挑战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标志物已经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如PD-L1在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相关;BRCA1/2基因突变是用于判断乳腺和卵巢癌家族遗传风险和药物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和定位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的一门技术,它是免疫学和传统的组织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这种技术称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其特点是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变化结合起来,直接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培养细胞爬片上定位一些蛋白质或多肽物质的存在,并可精确到亚细胞结构水平,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等技术,可对被检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第一节免疫组化的发展史及应用自1941年Coons及其同事首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来,拌随免疫学和组织化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免疫组织化学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下表由于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显著特点,且能将形态与功能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这门技术从一诞生起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今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随着大量商品化的单克隆和多可隆抗体出现,配套试剂盒的使用及方法的不断完善,使免疫组化染色已经成为医学基础研究和病理外检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手段之一。

免疫组化可用于各种蛋白质或肽类物质表达水平的检测,细胞属性的判定,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激素受体和耐药基因蛋白表达检测,以及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导的研究等。

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更重要。

以肿瘤研究为例,在免疫组化技术出现以前,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类还局限于细胞水平,而引入免疫组化技术后,则使研究的深度提高到了生物化学水平、分子水平。

近年来,拌随基因探针研究而兴起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也正在蓬勃发展,更使免疫组化如虎添翼,两者相得益彰,将研究推进到了基因水平。

越来越多的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的发现不仅有助于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探讨,而且使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甚至治疗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人类征服癌症代来了希望的曙光。

酶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

酶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

酶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引言酶免疫组化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蛋白质、抗体或其他生物分子在生物样本中的存在和浓度。

它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使产生的信号与待检测分子的浓度呈正相关,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和定量。

ELISA的原理ELISA技术主要包括间接ELISA、直接ELISA、竞争ELISA和抗体夹心ELISA等几种类型。

下面分别介绍每种类型的原理。

间接ELISA1.固相吸附:将待检测抗原分子溶液加入酶标板的孔中,经过一定条件下的孵育,使抗原分子与酶标板表面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孔中未结合的抗原分子将被洗去,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

2.抗原结合:孔中的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个特异性抗体是用于检测待检测抗原的抗体。

3.二抗结合:加入酶标记的次抗体,如HRP标记的抗人IgG二抗,在孔中与第二抗体结合。

这一步增强了免疫反应的信号,提高了ELISA的敏感性。

4.底物反应:加入底物溶液,在酶的作用下,底物发生染色反应或发光反应。

反应的颜色或荧光强度与待检测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5.读取结果:通过光谱仪或酶标仪测定底物反应的信号强度,进而计算出待检测抗原的浓度。

直接ELISA1.固相吸附:将待检测抗原分子溶液加入酶标板的孔中,经过一定条件下的孵育,使抗原分子与酶标板表面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2.抗原结合:孔中的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酶标记抗原结合:加入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待检测抗原上的非特异性抗体结合。

这个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用于检测待检测抗原的抗体。

4.底物反应:加入底物溶液,在酶的作用下,底物发生染色反应或发光反应。

反应的颜色或荧光强度与待检测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5.读取结果:通过光谱仪或酶标仪测定底物反应的信号强度,进而计算出待检测抗原的浓度。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一、酶免疫染色原理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酶催化反应原理,将抗体与酶结合,形成酶标抗体,并将其固定在组织上,通过显色反应,检测抗原-Ab的结合,从而对组织中的抗原进行定位、定量及定性的一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酶免疫染色原理主要包括酶促反应和免疫反应两个阶段,其中酶促反应阶段主要是抗体与酶的结合,而免疫反应阶段则是抗原-Ab的结合。

二、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1. 组织处理:将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透明化等处理。

2. 抗原修复:采用加热或化学方法使抗原从组织中释放出来,暴露出抗原表位。

3. 阻断:加入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以消除组织中存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4. 孵育:加入酶标抗体,在组织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5. 显色:加入底物溶液,在组织中形成有色产物,以可视化抗原-Ab 的结合。

6. 观察:观察并记录染色结果。

三、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包括肿瘤诊断、病原微生物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检测等方面。

通过对组织中特定抗原的检测,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四、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近年来,该技术已逐渐向自动化、定量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定量技术可以实现对组织中抗原的定量检测,揭示抗原表达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标准化技术可以保证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未来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指标联合检测:将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更全面地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例如,可以将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等指标联合检测,以更准确地诊断肿瘤并评估治疗效果。

2. 免疫荧光与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实现对组织中抗原的准确定位和定性分析,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则可以对组织中抗原进行定量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组织学检查中的检测方法,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的亲和作用进行分析。

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包括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技术优势和不足、应用疾病范围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诊断和鉴定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特定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进行分析,可使医生和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病变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或细胞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在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还能对临床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的优缺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不仅优点众多,也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优点包括技术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对病变实质组织的识别能力强、对于组织蛋白和其他特定分子的检测能力优异。

不足则包括其成本高、样本质量要求严格等。

同时,由于其结果受技术操作者和设备选择的影响而存在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应用疾病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和预后预测。

比如,该技术可用于癌症相关研究,例如肺癌、胃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的分子组学研究,以及针对干细胞和其他与癌症相关的生物体系的研究。

此外,该技术还用于免疫病理学检查、心肌病、移植标本等的诊断。

未来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完善。

基于发展,该技术将进一步完善,以增强其在疾病治疗和预测研究方面的应用。

未来,研究人员可能会着重于利用新型抗体、荧光标志物等推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进步,使其更加灵敏、精准、高通量,并实现组织和细胞分子重定义等需求。

结论总之,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在疾病诊断中的分析手段。

该技术凭借其特定抗体和特定抗原之间的高度亲和作用,为医生和科学家提供了详尽的组织学分子信息,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优势。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病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利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并鉴定组织中的特定细胞或分子。

这种技术在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在组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利用特异性抗体识别组织中的不同成分,并将它们染色或标记。

目前常使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主要有免疫荧光、免疫酶标记、免疫金标记等。

免疫荧光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或标记物并将其显色的技术。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组织中的不同分子或细胞,并可以通过多重荧光染色技术同时检测出多种分子,从而实现复杂的研究目的。

免疫荧光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免疫球蛋白的分布、肿瘤细胞的识别和定位、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功能等。

免疫酶标记是一种将酶标记物(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标记在抗体或其他分子上,然后通过酶促反应将其染色或显色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特定细胞或分子的定量分析,可以通过数字化显微镜来定量计算染色强度等参数。

在肿瘤学中,免疫酶标记技术常被用来鉴定肿瘤细胞的种类和分化程度,以及进行肿瘤的分子分型。

免疫金标记技术是一种将金标记物标记在抗体或标记物上,然后通过放大或显色等方式来进行检测的分析技术。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对细胞结构和分子的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同时可通过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实现图像分析和处理。

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免疫金标记技术常被用于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以及神经递质的定位和释放。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为未来疾病防治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RP的底物为低浓度的H2O2, 供氢体为胺类及酚类化合物。
HRP显色反应: HRP+H2O2 电子供体 HRP
+H2O+电子供体(氧化型)
电子供体被氧化后,迅速改变 颜色,通过聚合等反应,生成不溶 性有色颗粒,并就地原位沉淀。
HRP常用的电子供体:
● 3.3-二氨基联苯胺(DAB)~棕色 ● 氨乙基卡巴唑(AEC)~红色,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扩散,用水溶性封固剂。
组织抗原 第一抗原 第二抗体 过氧化物酶
间接法
特点:敏感性较直接法高,一 种标记抗体能用于相应 动物制备的多种特异性 抗体,检测多种抗原。 但较直接法费时,非特 异染色稍重。
第四节 酶 抗 酶 法
● 制备抗酶抗体 ● 制备PAP复合物
组织抗原 第一抗体 第二抗体 第三抗体(抗酶抗体) HRP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第一节 基 本 原 理
抗原+抗体(特异性) +酶标记抗体,通过酶与 底物作用生成有色反应物, 定位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的 一门技术。
★ 酶易于纯化,获得纯制品。 ★ 酶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后,不丧失其活性。 ★ 酶在PH中性液内较稳定。 ★ 组织中不应存在与底物作用的内源性酶。
抗原---特异性抗体---第二抗体(桥抗 体)---PAP ---第二抗体--- PAP复合物
组织抗原 第一抗原 第二抗体 PAP复合物 HRP
双PAP法
组织抗原 第一抗原 第二抗体 PAP复合物 HRP
双PAP法
步骤:五步法 特点:敏感性较高 缺点:但步骤多,费时,非特
异背景重
三、APAAP法 原理:抗原---特异抗体---第二
1. 抗原修复 2. 内 源 性 过 氧 化 物抑制 3. 正常血清封闭 4. 第一抗体
多聚合物酶法
组织抗原 一抗 HRP 多聚骨架
EPOS 方法
原理:采用一种具有惰性的多聚 化合物作为骨架,将特异 性抗体和HRP,同时标记 在多聚合物分子上,形成 HRP---多聚合物---特异性 抗体。
步骤:一步法 特点:快速,简便,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 但商品化种类不全, 价格昂贵
二、EnVision法 Enhanced Labelled Polymer
LSAB法
● HRP标记Avidin 抗原---特异性抗体---Biotin标记
第二抗体---Avidin ● HRP复合物
步骤:三步法 特点: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方法简便
第六节 多聚合物酶法
HRP---多聚合物---抗体 一、Epos法
Enhanced polymer one-step staining
(二)碱性磷酸酶(AKP) 从小牛肠粘膜或大肠杆菌中提取
● 组织穿透能力较弱 ● 内源性AKP较高 ● 左旋咪唑具有抑制作用
(三)葡萄糖氧化酶(GOD) 底物为葡萄糖,终产物稳定 ● 体内无内源性GOD ● 分子量大,穿透力较弱
二、底物及其特点
· 酶+底物→酶 底物→酶+
产物(显色)
HRP的底物:
● 4-氯-1-茶酚(4CN)~蓝色,易弥散,不能久保 存
●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 ~黄色
AKP底物: AKP 常 用 的 底 物 为 α- 萘 酚
AS-B1磷酸盐 偶联试剂:固兰BB~蓝色 固红TR~红色
第三节 酶标记抗体法
酶标记抗体法(Enzayme Labelled antibody)是将酶通过共价键结合在 抗体分子上,制备成酶标记抗体,通 过抗体去寻找相应抗原。
抗体--- APAAP复合物 步骤:三步法
APAAP法
特点:非特异背景较轻,不受内 源性酶的干扰。 但产物易溶于有机溶剂
第五节 卵白素---生物素
Avidin为一种硷性糖蛋白,由四个相同 亚基组成
Biotin小分子维生素 Avidin和Biotin具有较高亲和力
一 、ABC法 Avidin Biotin Complex
一、直接法 原理:HRP标记在特异性抗体
(第一抗体)上,抗原--抗体● HRP复合物
组织抗原 第一抗体 过氧化物酶
直接法
步骤:一步完成 特点:方法简便、省时,专一
性强,非特异染色轻, 但敏感性差,一种标记 抗体只能检测一种抗原。
二、间接法 原理:HRP标记在第二抗体上,
抗原---特异性抗体---第 二抗体● HRP复合物 步骤:二步法
System 原理:HRP ---多架
第一步
第二步
EnVisionTM方法
特点:
敏感性高:(1 mole复合物中含70mole HRP和 10 mole第二抗体) 特异性强: 复合物内无内源性Avidin和Biotin 的干扰。
第七节 基本操作步骤
酶桥法
一、PAP法 原理:抗原---特异性抗体---第
二抗体(桥抗体)--PAP复合物 步骤:三步法
组织抗原 第一抗原 第二抗体 PAP复合物 HRP
PAP法
特点: 敏感性较高,背景染色较轻 但特异性抗体与PAP必须为 同一种属动物
二、双PAP法: 原 理 : 在 PAP 的 基 础 上 再 重 复 第二抗体和PAP复合物
符合上述条件:
辣根过氧化物酶 碱性磷酸酶 葡萄糖氧化酶
(一)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 分子量(40000),不会遮盖抗原的结合部位 ★ 稳定,易获得较高纯度酶 ★ 具有较高活性及特异性 ★ 可溶性佳,生成的产物不扩散 ★ 组织中内源性酶较少 ★ 可作用于多种底物,产生不同颜色 ★ HRP穿透力强,易进入细胞内
应用范围广
● 某些脏器存在内源性生物素 干扰
● Avidin与核酸及细胞膜中磷脂 有非特异反应
SABC法 Streptavidin 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 SABC法已代替ABC法
二、LSAB法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 原理: ● Biotin标记第二抗体
原理:酶标记Biotin形成酶素化 Biotin
酶素化Biotin+Avidin --- ABC 复合物 抗原---特异抗体--- Biotin标记 第二抗--- Avidin ● Biotin ●HRP
组织抗原 第一抗体 第二抗体 HRP 生物素 卵白素
ABC法
步骤:三步法 特点: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