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马原老师画的最详细的题目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
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 什么是物质?
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
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 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p45)
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 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的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和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六,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额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3)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7,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关图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8,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性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有条件性,无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程度也是有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同时又是辩证转化的。
9,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1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1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⑵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13.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的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范畴。个人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在社会地位、能力、作用上互有差别的个体的人,依其对历史影响的大小可分为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个人和群众处在不可分离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之。任何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群众由许许多多个人结合而成,没有个人,也就无所谓群众。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出发,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个人的作用只有在参与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个人的作用包含在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个人参与着历史的形成,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影响,特别是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地位上的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个人和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受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他们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地估计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才能科学地解决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动力问
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性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
1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始终贯穿商品经济的始终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矛盾的基础
(3)私人矛盾和社会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5.如何理解劳动价值?
首先,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突出的是劳动、劳动者。“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
其次,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因此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商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进行生产,否则,盲目进行生产导致的产品供过于求的部分的价值将不能够得到实现。
第三,复杂劳动是多倍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而劳动的复杂性又是与劳动中所含的科技含量成正比的。因此,劳动价值论要求我们重视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劳动的创造性和增强劳动的智能化程度,从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价值决定是社会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使得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和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最后,劳动价值论要求
我们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竞争又包括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因此,要遵循价值规律的作用,必须要求保证市场的规范性。
16、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P207-210
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必须明确,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必然的历史走向。
17、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