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共19张PPT)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共19张PPT)
在水中养一些植物是 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较好 方法。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如果得不到适当的补充,燃烧将无法继续。植物光合作用消耗 二氧化碳,同样,如果二氧化碳得不到适当的补充,植物也将无法正常生存下去。如果将燃 烧着的蜡烛和植物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1.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中分别放 入植物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B钟 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 3.B钟罩内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是来自于___________, 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绿_色__植__物__光__合_作__用__能__产__生_氧_。气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一、导入新课
【导入】在自然界中,生物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问题】鱼缸内的鱼养多了,鱼会因为缺氧而上浮,甚至死亡。有什么办法 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上升?
三、温室效应
【提问】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利】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
【弊】 “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因而地球两极冰山和冰川 开始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最终可能会使沿海城市和农田被淹没;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生态平衡破坏;一些流行病发生和传播。
臭氧分子(O3)含有3个氧原子,是氧 气(O2 )的同素异形体;一种蓝色、 带有腥臭气味的气体。

浙教版八下科学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课件 (共22张PPT)

浙教版八下科学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课件  (共22张PPT)
.结合课本P116页图3-85,完成自然界 中碳的循环的四条主要途径。
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的四条主要途径
1、CO2→_光__合_作用→有__机__物→植__物__呼__吸_作用→CO2
2、CO2→光__合_作用→有__机_物→动__物_吸收→体内 氧化→CO2
3、CO2→_光__合_作用→_有__机_物→动植物尸体→微 生物分解→CO2
将两只塑料瓶中分别标上记号:甲、乙,在甲、乙中分 别装满空气和二氧化碳,塞上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在水平位置各放入一滴红墨水,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下 (如同一地点的太阳下或灯光下照射),观察玻璃导管 中红墨水的位置变化。如果发现乙瓶中红墨水向外移动 得快,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一、碳循环
4、CO2→光__合_作用→有__机__物→ _动_植__物尸体 →地 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CO2
2.模仿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流程 图模型,建一个碳循环流程图模 型。
(有机物)
动物体内 植物体内
碳循环模型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物质燃烧 (有机物)
植物 光合作用
CO2
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 物质(有机物)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而 增加,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减少,碳元 素周而复始地在自然界中进行循环----碳循 环.
(有机物)
动物体内 植物体内
今天学到了什么?
二、温室效应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物质燃烧 (有机物)
CO2
植物 光合作用
{预学]:根据课本P115页图3-84;请你设 计一个流程图模型来表示自然界氧元素的循 环过程。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流程图模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三章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三章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4.氧循环的意义:能够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典例1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生活中下列方法不可能使室内空气清新的是(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C.在室内多放点盆栽 D.装空气清新装置
C
[解析] 空气清新主要指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室内的光照总体上是不充足的,尤其是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处于与人争夺氧气的状态,不利于室内氧气含量的提高。
题型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典例4 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1)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____时移动到最右端(填数字)。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___点(填图中字母)。

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和制氢产业,减小电能浪费,争取到2030年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
典例3 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化为休眠模式B.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D.循环使用教科书
B
[解析]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加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正确
知识点3 温室效应 重点
1.温室效应的概念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温室效应。
2.教材第118页活动:生活中的保温原理
实验步骤
取2只塑料杯,各装 清水,在1只盛水的塑料杯上盖一块玻璃片。把它们同时放在太阳光下晒1小时左右,然后分别测量水温

自然中氧循环和碳循环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案PPT

自然中氧循环和碳循环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案PPT

在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的叶都掉光了, 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下降。北方的人会有缺 氧的感觉吗?
即使北方的植物不光合作用了,可是地球的 其他地方照样会有很多很多的绿色植物在 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通过地球大气循 环在全球进行气体环流。
1.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有多种途径,下列不是氧 气在大自然中消耗的途径是( A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物质的燃烧 C、合成臭氧 D、生物的呼吸作用
A、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B)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
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
自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C)
答:不对,因为植物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 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在晚上黑暗的条件 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 氧化碳,会使房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氧气含量减小,这样做反而对人的健康不利。
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
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
应。其中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小朱同学很喜欢养花,并且在每天睡觉前 在床前放几瓶花,认为这样房间里的环境优 雅且可以在睡觉时呼吸更多的氧气。请你分 析小朱同学的做法对不对?
2. 养有金鱼的缸内,常养些水草,它对金鱼的作 用是( A ) A、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有利于金鱼的呼吸 B、使金鱼有较好的活动场所 C、增加美观 D、使金鱼获得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

浙教版八下科学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课件 (共22张PPT)

浙教版八下科学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课件  (共22张PPT)
二是要按照
[共学]
.结合课本P116页图3-85,完成自然界 中碳的循环的四条主要途径。
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的四条主要途径
1、CO2→_光__合_作用→有__机__物→植__物__呼__吸_作用→CO2
2、CO2→光__合_作用→有__机_物→动__物_吸收→体内 氧化→CO2
3、CO2→_光__合_作用→_有__机_物→动植物尸体→微 生物分解→CO2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 么?
清水
讨论3 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是什么?
绿色植物
透明玻璃 (塑料薄膜)
土壤
讨论4:
谈谈对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气温上
升的理解
绿色植物
透明玻璃 (塑料薄膜)
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塑料薄膜)相似的作用, 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1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 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 影响?
温度上升
加剧
为什么?
大气中CO2的量增多
讨论2:哪个杯子中的水温高?为什么?
取两只相同塑料杯,放初温相同
____的杯内水温高。的清水,各装相同的量,一只塑
料杯上盖了一块玻璃片,放在同 一个地方晒太阳,晒1小时后分 别测水温,进行比较.
将两只塑料瓶中分别标上记号:甲、乙,在甲、乙中分 别装满空气和二氧化碳,塞上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在水平位置各放入一滴红墨水,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下 (如同一地点的太阳下或灯光下照射),观察玻璃导管 中红墨水的位置变化。如果发现乙瓶中红墨水向外移动 得快,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一、碳循环
{预学]:根据课本P115页图3-84;请你设 计一个流程图模型来表示自然界氧元素的循 环过程。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_3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_3

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和碳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说出氧循环中消耗氧气和产生氧气的途径,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碳循环中消耗二氧化碳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氧和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学习“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对人类的危害,发展自身推理、联想和思维迁移能力。

(3)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体验成就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学会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3)能加强自我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利弊2、难点:氧循环中消耗氧气和产生氧气的途径碳循环中消耗二氧化碳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三、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图标分析为教学辅导,加上学生小组讨论等。

四、教学准备:本节课教学所需的幻灯片以及相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阐述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小明家最近乔迁新居,买了一缸金鱼作为点缀,但是不久金鱼陆续死去。

”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引起金鱼陆续死亡的原因,引出“缺氧”这个因素。

并接着提问“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延长金鱼存活的时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说出有“往里面养一些水草”的做法,并且及时肯定学生其余正确的说法。

接着紧扣这一问题提问“为什么养水草能增加金鱼存活时间呢?”学生根据前一节《光合作用》的知识,能够说出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出了氧气,所以金鱼的存活时间会大大延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小结:在这个小小生态缸里,水草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同时,金鱼和水草又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消耗,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作为水草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此循环着进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2.碳循环的途径: CO2
光 合





植物呼吸作用
动物吸收
体内氧化
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分解
煤、石油 天然气
燃烧
实验探究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 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大幅升高,破坏自然界的碳 平衡,带来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巨大的自然灾害。
O2
大自然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但涉及氧气,还涉及 二氧化碳。CO2是碳元素的气态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碳以单 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知识讲解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
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被重 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 释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
金鱼呼吸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水草需要二氧化 碳,产生氧气。因此在金鱼缸环境中进行氧循环。
实验探究
1.取两个封闭的玻璃钟罩, 在A中放入蜡烛;在B中放入 植物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 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
烛熄灭的时间为

;而B钟罩内蜡
3.B钟罩内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来自于 植物光合作用 。 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
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的利弊。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 植物生存。
冬季利用温室效应,使蔬菜具有合适的生长环 境,增强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⑴海平面上升,直接淹没沿海城市和良田; ⑵破坏食物和淡水资源,以各种难以预测的方式传播 疾病;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如图显示了自 然界中和一个 简单的碳循环 过程,根据图 中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1、哪些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 2、动物如何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动物以植物为食物 3、哪些过程可使绿色植物转化成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作用
4、动物在哪一生理过程中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动物的呼吸作用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形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从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占到55%。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
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 温室效应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碳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
3、哪些过程可使绿色植物转化成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B中存在着氧循环
自1910年科 学家测定大气中 的氧含量以来, 氧的含量至今几 乎没有什么变化。
自然界解
光合作用
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 氧循环。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的叶子都掉光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 主要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碳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
取二只塑料杯,各装一半的清水,在一只杯上盖一块玻璃片,把它们同时在太阳下晒1小时左右,分别测量水温,进行比较。 2、动物如何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
碳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
1、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开发新能源
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等;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和物质的燃烧等运动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是可以循环的。

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的。

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是植物经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有机物,在一作用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2)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有机物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硪,并通过释放回大气中又可植物利用。

(3)是动植物残体被分解,以及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3.温室效应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从而产生。

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55%,其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等。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①;②;③;④。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题型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1)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

从①~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的有。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分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件

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 重的温室效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__呼_1_)_吸_绿_作色用植将物C通O过2排__放光__到合__大_作气用中吸。收CO2,又通过
(2)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呼吸作用
(B )
A. 完全停止
B. 同时进行
C.部分停止
D.无法进行
(3)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
温室效应的成因:
②保护森林、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利用森林光合作用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降低大棚温度
D.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
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被淹没
2、如图所示,如果甲是H2O和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部分停止
D.
冬季利用温室效应,使蔬菜具有合适的生长环境,增强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是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
乙是光合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呼吸作用
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是引起 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
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证明CO2具有温室效应。
实验仪器: 相同塑料瓶两只、玻璃导管两根、温度计 两只,橡皮塞。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二)
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乙是光合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呼吸作用
开窗
B.
5、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降低大棚温度
D.
____________,进而通过多条
实验要求: 选择合适的器材,画出简明示意图。
实验药品: 红墨水、CO2气体。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1.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反应D.蒸腾作用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植物经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中又生成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植物被捕食后,糖类被动物吸收,在其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呼吸释放到大气中,又被植物利用。

(3)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4)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等经,将其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到大气中。

3.如图表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4.下图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5.“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处是指研究员的作用。

(2)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6.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小明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④的作用维持自然界碳氧平衡B.生理过程④④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D.由于④等原因存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有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答案】C【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④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A正确。

B.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结合分析可知,生理过程④④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B正确。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往复;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错误。

D.④是人类活动中,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燃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

由于④等原因存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有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D正确。

2.下列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A.B.C.D.【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6﹣18时为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时到次日6时为黑夜时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从四个选项的图示来看,只有B图曲线符合要求。

3.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④表示树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B.图④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图④,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D.图四表示,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答案】D【解析】A、一天内,6时至18时光照充足,树林的光合作用较强,树林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图④B点表示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当,树林中二氧化碳增加的浓度为零,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AB段肺内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的过程,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b点时果蔬储藏室内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低,果蔬的呼吸作用最弱,所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选项正确,故选D。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板书设计
- 动植物呼吸作用与氧循环
- 燃烧与氧循环
- 光合作用与氧循环
- 碳的来源与去向
- 碳循环过程
- 氧循环与碳循环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影响
2. 关键词:
- 呼吸作用
- 燃烧
- 光合作用
- 碳循环
- 氧循环
- 人类活动
3. 句:
-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至关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教师评价与反馈:
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对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进行公正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对随堂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2 碳循环中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氧循环中的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 人类活动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影响:
4.1 燃烧化石燃料: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影响了碳循环的平衡。
4.2 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碳储存减少,影响了碳循环。
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关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科学知识:使学生掌握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和碳的基本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学生知道动植物呼吸作用、燃烧、光合作用等过程都与氧和碳有关。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空气与生命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目录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概念(1)概念: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图解:2.氧气产生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消耗的途径(1)生物的呼吸作用:吸人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等的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三氧化碳。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占机体总干重的49%。

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是这样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合成碳水化合物,供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同时,消费者和生产者本身的细胞呼吸、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燃烧(包括泥炭、煤、石油的燃烧)火山活动等不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送回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里(如图所示)。

1.自然界中碳的形式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3.影响碳循环的因素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环与碳循环的联系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三、温室效应1.大气温室效应的含义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化学式为CH)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温室效应过强,导致全球气 温升高,气候变暖.冰川熔化, 海平面升高

直接 温室效应 防治
原因
措施
大气中CO2 浓度增大
降低大气中 CO2浓度
(1)含碳物质大量燃烧 (2)植被大面积破坏
(1)减少煤、石油、天然气使用开发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减少CO2的排放)
(2)植树造林(增大CO2的吸收)
②这个密闭的环境中放什么?
A
B
蜡烛— 提供CO2、判断有氧气产生
植物— 吸收CO2、释放O2
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得 快 ;而B钟罩内蜡烛熄 灭得 慢 .
结论: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尝试画一个氧气循环的模型.
生物呼吸包括
(1)来源: O2=====2O O+O2====O3
生物的呼吸 然后再将四个集气瓶避光保存了10分钟,再次观察温度计的读数,记录结果如下:
研究证实,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过高,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
原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此比较感兴趣,准备设计实验探究一下
二氧化碳浓度与空气温度的关系。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针对本次实验的目的,你所提出的问题是

【设计实验】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该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A瓶内充满空气,B、C、D三瓶
假如把这个温室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球,那么 玻璃是什么?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 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研究温室效 应的实验
图1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CH4 ,该 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 温度 . 气图瓶2中装盛置放来C进O行2气C体O2,产右生侧温集室气效瓶应中的盛模放拟研空究气,在(填左气侧体集 名称).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 面高度 低于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 液面高度,以此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耗氧途径:生物的呼吸、燃料燃烧等。

2.产氧途径:植物光合作用。

知识点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二氧化碳产生途径。

2.二氧化碳消耗图集。

知识点三: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

2.温室效应的利弊。

3.减缓温室效应---低碳。

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氧循环的含义:氧循环是指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2.氧气产生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消耗的途径:(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矿物质燃料(如煤、天然气)等扥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例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 水的电解B. 动植物的呼吸C. 植物的光合作用D. 蜡烛燃烧解析:二氧化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答案:C变式训练一:把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鱼缸里的养料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C.增加鱼缸里的氧的含量D.增加鱼缸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答案:C考点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碳循环的含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生物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来的数量大致相等。

2.自然界中碳的形式: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3.影响碳循环的因素:工业发展,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CO2,增加大气中的CO2含量,从而破坏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环与碳循环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例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为植物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B. 为动物和人提供食物和能量C.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D.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答案:C变式训练一:右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B. 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C. 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D.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答案:C考点3.温室效应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地面的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

例3:目前,人类对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温室效应增强.科学家们对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担忧,于是积极寻求解决良策.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深埋二氧化碳,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举一例说明温室效应的增强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例:海平面的升高,将会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2)有人设想将二氧化碳通过管道泵入到足够深度的海底(约1000米以下),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A.底压强很大,二氧化碳通入后,可能呈液态或固态B.氧化碳会缓慢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底部的酸性增加,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C.足够深度的海底,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有利于海底生物的光合作用D.底已溶解的二氧化碳,回到海洋表面需数百年时间,也许那时人类已有了处理二氧化碳的更好办法(3)煤与天然气都是常用的能源.它们的主要成份分别是C和CH4。

12克碳充分燃烧放出44克二氧化碳.请通过计算,比较相同质量的C和CH4充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判断哪种燃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出现暖冬现象,使植物病虫害增加(2)C(3)天然气燃烧造成负面影响较小变式训练: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1)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 __________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2)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_______ (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答案:(1)光合; 呼吸; (2)①③三、优化与提高(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循环无关的是( )A.呼吸作用B.煤炭燃烧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答案:D2.下列哪种情况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中()A.燃烧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解析:释放碳进入碳循环实质就是指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燃烧、呼吸作用和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的就是光合作用。

答案:C3.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A: 动植物尸体的腐烂B: 动植物的呼吸C: 光合作用D: 燃料的燃烧解析:动植物尸体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氧气参与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C4.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A.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有机物中的碳D.土壤中的碳解析:人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如图: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因此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答案:B5.所谓“温室效应”是指()A.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B.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D.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答案:B6.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B. 开发氢气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 大量使用煤作燃料D. 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其他有用物质答案:C7.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C: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因此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状况,还可以营造森林绿地,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缓解温室效应危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8.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能供动物呼吸C: 都不溶于水D: 密度都比空气大答案:D9.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解析: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但是量少,不足以解决温室效应,故C错误;D、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0.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1)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下列哪项含量的________(填序号).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可吸入颗粒物(2)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3)上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至⑥中选择序号填空,产生氧气的有_____.(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C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解析:(1)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2)呼吸作用是进行的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钢铁生锈是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的氧化反应;(3)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金属锈蚀等,故消耗氧气的有(1)(2)(4)(5),产生氧气的有(3)(6);(4)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1)(4);(2)是;(3)(3)(6);(4)物理.11.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①___________ _________作用变成植物体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通过食物链进入③__________(填生物名称)体内,同时动、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途径,又把有机物分解,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

(2)目前温室效应日趋严重是因为大气中的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请你献计献策,说说低碳减排的一些具体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