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南航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 熟悉通信信号的基本处理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3. 通信信道传输特性实验4. 通信系统误码率实验三、实验仪器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数字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四、实验原理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和变换器等。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掌握模拟调制、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调制和解调方法。
3. 通信信道传输特性实验:了解通信信道的传输特性,包括频率响应、时延特性和噪声特性等。
4. 通信系统误码率实验:掌握通信系统误码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误码率的因素。
五、实验步骤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1)观察实验箱各模块的功能和连接方式;(2)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实验电路;(3)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置调制参数和解调参数;(2)进行调制和解调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调制和解调的正确性。
3. 通信信道传输特性实验(1)设置不同的信道参数,观察信道对信号的影响;(2)分析信道传输特性,记录实验数据;(3)计算信道传输特性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4. 通信系统误码率实验(1)设置不同的误码率,观察误码率对通信系统的影响;(2)分析误码率与信道、调制、解调等因素的关系,记录实验数据;(3)计算通信系统误码率,验证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由信源、信道、信宿和变换器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信号传输实现信息交流。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和解调过程可以有效地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形式,并恢复出原始信息。
通信原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选择了通信原理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学习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以及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了解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3. 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学习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四、实训过程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实训(1)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演示,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3)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数字通信系统的编码解码等。
2. 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实训(1)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2)通过实验验证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如AM、FM、PM调制解调、数字信号编码解码等。
3. 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训(1)学习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如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3)学习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训成果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训,我们收获颇丰。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过程,并分析系统性能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组成。
信源产生原始信息,发送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变换,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信宿则是信息的接收者。
2、调制解调技术调制是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解调则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
3、编码解码技术编码用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差错控制编码(如卷积码、Turbo 码等)和信源编码(如脉冲编码调制PCM)。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通信原理实验箱等。
四、实验步骤1、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将实验设备连接好,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
2、产生基带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
3、调制将基带信号分别进行 AM、FM 和 PM 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
4、信道传输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模拟信道中的噪声和衰减。
5、解调在接收端对已调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基带信号,并与原始基带信号进行比较。
6、编码解码对基带信号进行编码处理,然后在接收端进行解码,观察编码解码前后信号的变化。
7、性能分析测量调制解调后的信号的误码率、信噪比等性能指标,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调制实验结果(1)AM 调制AM 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呈现出包络随基带信号变化的特点,频谱中包含载频和上下边带。
在小信号调制时,调幅指数较小,解调后的信号失真较大;在大信号调制时,调幅指数较大,解调后的信号较为接近原始基带信号。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
3. 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过程,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再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后,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放大与滤波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放大和滤波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放大和滤波的基本原理。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放大与滤波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放大和滤波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编码和解码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解调过程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3. 信号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干扰,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2. 信号源:提供调制、解调所需的信号。
3. 传输线路: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反射、干扰等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4)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2. 解调实验(1)设置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2)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4)将解调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 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编码器参数,如编码方式、编码长度等。
(2)将信息信号输入编码器,观察编码后的数字信号。
(3)设置解码器参数,如解码方式、解码长度等。
(4)将编码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息信号。
4. 信号传输实验(1)设置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传输线路,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3)调整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4)观察传输线路参数调整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实验: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调制和解调过程正常。
2. 解调实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解调过程正常。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
3. 学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送端、信道、接收端等。
(2)分析实验平台中各模块的功能,如调制器、解调器、滤波器等。
(3)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1)学习并掌握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AM、FM、PM等。
(2)学习并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2ASK、2FSK、2PSK等。
(3)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1)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如误码率、信噪比、调制指数等。
(2)通过实验测量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通信系统性能。
1. 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 设置实验参数,如调制方式、载波频率、调制指数等。
3.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各模块的输出信号。
4. 利用示波器、信号分析仪等仪器分析实验数据。
5. 计算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调制、解调方法对通信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相同条件下,2PSK调制比2ASK调制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3. 通过实验测量了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实验数据表明,在合适的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下,通信系统可以达到较好的性能。
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通信系统中,合理选择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对通信原理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浙大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习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示波器3. 计算机及软件4. 实验指导书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模拟通信主要包括调制解调、滤波、放大等基本技术;数字通信主要包括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纠错编码等基本技术。
五、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幅(AM)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
(2)调频(FM)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
(3)滤波实验:观察滤波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分析滤波器的特性。
(4)放大实验:观察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作用,分析放大器的特性。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原理。
(2)调制解调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和解调的原理。
(3)信道编码实验:观察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信道编码的原理。
(4)纠错编码实验:观察纠错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纠错编码的原理。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幅(AM)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验证了调幅的原理。
(2)调频(FM)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验证了调频的原理。
(3)滤波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滤波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验证了滤波器的特性。
(4)放大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作用,验证了放大器的特性。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和解码过程,验证了编码和解码的原理。
(2)调制解调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和解调过程,验证了调制和解调的原理。
(3)信道编码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验证了信道编码的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步骤:(详细记录你的实验过程)例如:(1)安装MATLAB6.5软件;(2)学习简单编程,画图plot(x,y)函数等(3)进行抽样定理验证:首先确定余弦波形,设置其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然后画出该波形;进一步,设置采样频率?。
画出抽样后序列;再改变余弦波形的参数和抽样频率的值,改为。
,当抽样频率?>=余弦波形频率2倍时,怎么样?否则的话,怎么样。
具体程序及图形见附录1(或者直接放在这里,写如下。
)(4)通过DSP软件验证抽样定理该软件主要有什么功能,首先点“抽样”,选取各种参数:a, 矩形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B,余弦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然后点击“示例”中的。
具体参数,图形。
4、思考题5、实验心得6、附录1有附录1的话有这项,否则无。
第二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必做题目1.1 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 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 实验内容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
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3-6-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
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1.3 实验作业1)根据信道参数,计算信道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
fm=200;t=[0 4e-06 8e-06 1.2e-05];p=[10^0 10^-0.3 10^-0.6 10^-0.9];t2=t.^2;E1=sum(p.*t2)/sum(p);E2=sum(p.*t)/sum(p);rms=sq rt(E1-E2.^2);B=1/(2*pi*rms)T=1/fm2)设置较长的仿真时间(例如10秒),运行链路,在运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瑞利信道输出的信道特征图(观察Impulse Response(IR)、Frequency Response(FR)、IR Waterfall、Doppler Spectrum、Scattering Function)。
她通信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知识。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数字信号发生器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个方面。
模拟通信是将模拟信号通过调制、传输、解调等过程实现信息传递;数字通信则是将数字信号通过编码、传输、解码等过程实现信息传递。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实验① 打开通信原理实验平台,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② 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1V。
③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调制器,选择调幅调制方式。
④ 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
⑤ 调整调制参数,观察调制效果。
(2)解调实验① 将调制后的信号接入解调器,选择相应的解调方式(如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等)。
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解调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
③ 调整解调参数,观察解调效果。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① 打开数字信号发生器,生成二进制信号序列。
② 将信号序列接入编码器,选择相应的编码方式(如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③ 通过示波器观察编码后的信号波形,记录编码信号的时序和幅度变化。
(2)解码实验① 将编码后的信号接入解码器,选择相应的解码方式。
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解码信号的时序和幅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结果(1)调制实验: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2)解调实验:解调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有效性。
2. 数字通信实验结果(1)编码实验:编码后的信号波形符合编码方式的要求,实现了信息的编码。
(2)解码实验:解码后的信号波形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编码和解码过程的有效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通信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涉及信号的传输、处理和接收等多个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通信原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验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以下实验项目,实现以下目的:1.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基本信号处理方法,如调制、解调、滤波等。
3. 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4. 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意义1.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原理,为今后从事通信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性能指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 熟悉通信系统中的各种调制和解调技术;3. 学会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通信系统仿真;4. 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意义1.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熟悉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3.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小结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通信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调制解调技术、信道模型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1)实验内容: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如AMI码、HDB3码等。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模拟数字基带信号的生成、传输和接收过程,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1)实验内容:学习AM、SSB、FM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调制解调原理。
(2)实验方法:利用SystemView软件模拟调制解调过程,观察调制解调信号波形,分析调制解调效果。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内容:学习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模型,分析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生成加性白高斯噪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观察信号波形和频谱,分析信号传输效果。
4. 码间串扰实验(1)实验内容:研究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掌握眼图分析方法。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生成受码间串扰和未受码间串扰影响的数字信号,绘制眼图,分析眼图特性。
5. 双机通信实验(1)实验内容: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学习双机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及程序设计。
(2)实验方法:利用单片机实验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实现双机通信功能,观察通信过程,分析通信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AMI码、HDB3码等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了解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特性。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熟悉了AM、SSB、FM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了调制解调原理,提高了信号处理能力。
3. 信道模型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模型,了解了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为后续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码间串扰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眼图分析方法,了解了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为通信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通信系统实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熟悉通信系统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模拟调制解调(1)实验原理模拟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换成频带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频带信号恢复成基带信号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调幅(AM)和调频(FM)两种调制方式。
(2)实验步骤1. 搭建模拟调制解调实验系统,包括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
2. 产生基带信号,调整信号参数。
3. 通过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AM或FM信号。
4. 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
5. 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6. 比较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效果。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基带信号到频带信号的转换。
同时,通过解调器将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验证了调制解调过程的有效性。
2. 实验二:数字调制解调(1)实验原理数字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数字信号恢复成基带信号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调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三种调制方式。
(2)实验步骤1. 搭建数字调制解调实验系统,包括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
2. 产生基带信号,调整信号参数。
3. 通过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ASK、FSK或PSK信号。
4. 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
5. 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6. 比较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效果。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后的信号在频谱上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基带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同时,通过解调器将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验证了调制解调过程的有效性。
3. 实验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1)实验原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主要包括误码率、信噪比、带宽等指标。
本实验通过对模拟和数字调制解调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了解不同调制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信原理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法。
3. 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4. 分析通信系统性能,评估信号传输质量。
二、实验原理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信道、信宿和传输介质组成。
信源产生待传输的信息,信道负责传输信号,信宿接收并处理信号,传输介质是信号传输的物理通道。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通信原理:1. 模拟调制与解调: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包括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3. 信号频谱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信号频谱,了解信号带宽和能量分布。
三、实验内容1. 模拟调制与解调:(1)使用MATLAB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进行调幅、调频和调相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4)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质量。
2. 数字调制与解调:(1)使用MATLAB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序列。
(2)进行ASK、FSK和PSK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4)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质量。
3. 信号频谱分析:(1)对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信号频谱。
(2)分析信号带宽和能量分布,评估信号传输质量。
四、实验步骤1. 模拟调制与解调:(1)在MATLAB中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进行调幅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4)重复步骤2和3,进行调频和调相调制与解调。
2. 数字调制与解调:(1)在MATLAB中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序列。
(2)进行ASK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ASK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4)重复步骤2和3,进行FSK和PSK调制与解调。
3. 信号频谱分析:(1)对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信号频谱。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深入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技术;3. 熟悉信道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干扰;4. 分析系统的误码率和传输距离。
三、实验步骤1. 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器、传输介质、解调器和示波器等设备。
2. 选择适当的调制方式,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调制。
3. 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
4. 在接收端,使用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模拟信号。
5. 使用示波器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观测和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频移键控(FSK)调制方式,并使用了正弦波作为原始信号。
通过调制器将原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频移键控调制。
在传输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在接收端,使用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模拟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进行观测和分析。
通过实验观测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受到了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导致解调后的信号出现了一定的失真。
这是由于传输介质和环境中存在的噪声引起的。
在实验中,我们还对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随着信噪比的降低,误码率逐渐增加。
此外,我们还对传输距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信号的衰减和失真程度也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传输介质的损耗和干扰引起的。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传输距离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和增加信号衰减补偿措施,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典型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习通信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4.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的评估方法。
二、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与功能(1)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观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②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信源产生信号、信道传输信号、信宿接收信号等。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1)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等。
(2)实验步骤:①观察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分析调制方法。
②比较不同调制方法(如AM、FM、PM)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③通过实验验证调制和解调过程,观察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关系。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1)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误码率测试仪等。
(2)实验步骤:①设置通信系统参数,如调制方式、传输速率、信噪比等。
②测量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③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如带宽利用率、传输速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与功能实验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由信源、信道、信宿三部分组成。
信源产生信号,信道传输信号,信宿接收信号。
各部分相互配合,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调制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
AM调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适用于短距离通信;FM调制具有较高的频带宽度和抗干扰性能,适用于长距离通信;PM调制适用于高速率、低误码率的通信。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实验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与信噪比存在密切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提高,误码率逐渐降低。
通过调整通信系统参数,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传输速率和带宽利用率。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学习了通信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以及通信系统性能的评估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实际操作,加深了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熟悉信号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双踪示波器3. 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4. 信号源5. 电缆连接线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信号调制与解调: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然后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调制和解调实验,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如调幅、调频、调相)对信号的影响。
2. 信号传输与接收: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噪声和干扰等现象,分析信道的特性。
3. 信号编码与解码: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数字信号,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编码和解码实验,观察不同编码方式(如二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对信号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2)将正弦波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调幅、调频、调相等调制实验。
(3)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4)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解调实验。
(5)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解调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2. 信号传输与接收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
(2)将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
(3)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噪声和干扰等现象。
(4)分析信道的特性,如带宽、噪声系数等。
3. 信号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数字信号。
(2)将数字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编码实验。
(3)观察编码后的信号波形,分析编码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4)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解码实验。
(5)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解码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中,我们发现调幅、调频、调相等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较大,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调制前的信号波形有明显差异。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二、实验原理通信系统主要由发送器、信道和接收器三部分组成。
发送器将输入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和存储的信号,信道负责信号的传输和存储,接收器将信号转换为可读的信息。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UDP协议进行信息的传输。
三、实验步骤1.设计发送器:通过编程设计一个发送器,将输入的信息转换为UDP 协议可识别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给接收器。
2.设计接收器:编写接收器程序,接收从发送器发送的数据包,并将数据包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展示在屏幕上。
3.进行通信测试:在本地搭建一个局域网,将发送器和接收器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中,进行通信测试。
四、实验结果通过搭建实验系统并进行测试,我们成功实现了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在发送器中输入的信息能够被接收器准确地展示在屏幕上。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了UDP协议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对网络通信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对发送器和接收器进行了设计和编程,提升了我们的编程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和技能都将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六、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通信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完成了实验。
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七、实验改进虽然我们在本次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我们的通信系统仅支持文本信息的传输,无法传输其他类型的文件和数据。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尝试改进系统,使其能够支持更多类型的信息传输和处理。
另外,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升系统的实用性。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实践技能,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信原理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3. 学习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数字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矢量网络分析仪;6. 网络分析仪;7.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原理通信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或其他介质,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信源、信道、信宿和通信控制四个部分。
本实验主要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性能指标的测量。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1)观察通信原理实验箱,了解其组成和功能;(2)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数字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3)搭建通信系统实验模型,观察信源、信道、信宿和通信控制各部分的工作情况。
2.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测量实验(1)信源输出信号:使用数字信号发生器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观察信源输出信号;(2)信道传输特性: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测量信道的传输延迟、带宽等指标;(3)信宿接收信号:观察信宿接收信号,分析信号质量,如信噪比、误码率等;(4)通信控制实验:观察通信控制过程,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分析通信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分析实验(1)分析信源输出信号、信道传输特性、信宿接收信号等实验数据;(2)计算信噪比、误码率等通信系统性能指标;(3)对比不同通信系统模型的性能,分析系统优化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1)信源输出信号:频率、幅度、波形等;(2)信道传输特性:传输延迟、带宽、衰减等;(3)信宿接收信号:信噪比、误码率、波形等;(4)通信控制性能: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效果。
2. 实验数据分析(1)信源输出信号质量良好,满足通信要求;(2)信道传输特性稳定,传输延迟、带宽等指标符合预期;(3)信宿接收信号信噪比较高,误码率较低,信号质量较好;(4)通信控制效果明显,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过程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名称:通信系统原理设计性实验课任老师:张奕专业:通信工程年级:2013级学生姓名:余佩学号:2013141443050一、实验目的● 理解信源编码和解码的原理、步骤以及方法 ● 复习并更加熟练地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 ● 学习在EMC 开发工具下编程 ● 学习使用EM78P259N 微控制器 ●通过观测示波器了解编码二、编码实验1、双极性不归零码 (1)实验原理"1"码和"0"码都有电流,但是"1"码是正电流,"0"码是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极性相反,故称为双极性码。
此时的判决门限为零电平,接收端使用零判决器或正负判决器,接收信号的值若在零电平以上为正,判为"1"码;若在零电平以下为负,判为"0"码。
(2)实验流程图开始将Byte2和Byte1暂存于Data_temp2和Data_temp1中并设置编码计数值Data_temp2,7=1? Y 输出正电平输出负电平 输出零电平输出零电平结束Data_temp2和Data_temp1分别左移 编码计数值不为0? NYN(3)实验思路需要在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基础上,在程序的开始和结束时添加调用零电平的程序即可(4)实验程序/*****************************双极性不归零码子程序****************************/Coding_Bi_NRZ: MOV A,Byte2MOV Data_temp2,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2中MOV A,Byte1MOV Data_temp1,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1中MOV A,@16MOV temp,A ;Byte2,Byte1中的信息共计16位需要编码输出call pulse_zero;=====输出16位编码=======Bi_NRZ_LOOP:JBS Data_temp2,7CALL Pulse_negative ;Data_temp2.7=0,调用负脉冲子程序JBC Data_temp2,7CALL Pulse_positive ;Data_temp2.7=1,调用正脉冲子程序;信息左移1位:RLC Data_temp1 ; R(n) -> R(n+1), R(7) -> C=Data_temp1.7RLC Data_temp2 ; C=Data_temp1.7 -> R(0),R(n) -> R(n+1), R(7) -> CDJZ temp ; temp-1=0?JMP Bi_NRZ_LOOP ; NO,继续编码输出call pulse_zero;=======================RET ; NRZ编码输出完毕/*****************************************************************************/(5)实验结果图一图二(6)调试分析如图一所示,输入十六进制码3456(相应的二进制为0011 0100 0101 0110),再打开示波器,波形如图二所示。
2.传号差分码(1)实验原理传号差分码的编码规则是用“1”和“0”表示发生电平跳变和电平不跳变,电平跳变用“1”表示,电平不跳变用“0”表示。
(2)实验流程图开始将Byte2和Byte1暂存于Data_temp2和Data_temp1中,设置编码计数值和存放极性的寄存器YP并置0输出零电平上一位电平与当前位电平是否改变?输出正电平输出负电平temp左移编码计数值不为0?YNYN输出零电平结束(3)实验思路在双极性码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寄存器用于存放上一位编码的极性,再将存放极性的寄存器和存放下一位编码的寄存器进行异或。
若异或结果为1,即电平发生了跳变,则输出正电平;若异或结果为0,同之前比电位没改变,则输出负电平。
每次只能读出一位,所以最后再左移存放极性的寄存器,然后再进行下一次循环。
(4)实验程序/**********************************传号差分码子程序*******************************/Coding_DE_Mark: ;传号差分码子程序;(对存放在Byte2,Byte1中的信息进行编码输出)MOV A,Byte2MOV Data_temp2,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2中MOV A,Byte1MOV Data_temp1,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1中MOV A,@16MOV temp,A ;Byte2,Byte1中的信息共计16位需要编码输出call pulse_negativeYP==0x24CLR YP;=====输出16位编码=======DE_Mark_LOOP:MOV a,Data_temp2XOR YP,aJBS yp,7CALL Pulse_negative ;Data_temp2.7=0,调用负脉冲子程序JBC yp,7CALL Pulse_positive ;Data_temp2.7=1,调用正脉冲子程序RLC Data_temp1 ; R(n) -> R(n+1), R(7) -> C=Data_temp1.7RLC Data_temp2 ; C=Data_temp1.7 -> R(0),R(n) -> R(n+1), R(7) -> CDJZ temp ; temp-1=0?JMP DE_Mark_LOOP; NO,继续编码输出call pulse_negative;=======================RET ; 传号差分编码输出完毕/*****************************************************************************/ (5)实验结果图三图四(6)调试分析如图三所示,输入十六进制码55D3(相应的二进制为0101 0101 1101 0011),经过传号差分码编码后的二进制结果为0110 0110 1001 1101。
打开示波器,波形如图四所示。
,理解并学会活用给新寄存器赋值,学会CLR3.空号差分码(1)实验原理空号差分码的编码规则是用“0”和“1”表示发生电平跳变和电平不跳变。
与传号差分码相反,空号差分码中,电平跳变用“0”表示,电平不跳变用“1”表示。
(2)实验流程图开始将Byte2和Byte1暂存于Data_temp2和Data_temp1中,设置编码计数值和存放极性的寄存器YP1置1输出零电平上一位电平与当前位电平是否改变?输出正电平输出负电平NYtemp左移Y编码计数值不为0?N输出零电平结束(3)实验思路由于空号差分码正电平和负电平的编码规则与传号差分码的正好相反,所以空号差分码的程序段需要在传号差分码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取反的语句,即MOV A,@0XFF XOR YP1,A,将上一步骤的异或结果取反。
将异或取反后的结果置于寄存器YP1中,输t 出emp的最高位再左移temp,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循环。
(4)实验程序/******************************空号差分码子程序*************************************/Coding_DE_Space: ;空号差分码子程序;(对存放在Byte2,Byte1中的信息进行HDB3编码输出)MOV A,Byte2MOV Data_temp2,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2中MOV A,Byte1MOV Data_temp1,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1中MOV A,@16MOV temp,A ;Byte2,Byte1中的信息共计16位需要编码输出call pulse_positiveYP1==0x25MOV A,@0xFFMOV YP1,ADE_Space_LOOP:MOV A,@0xFFXOR YP1,AMOV a,Data_temp2XOR YP1,aJBC yp1,7CALL Pulse_negative ;Data_temp2.7=0,调用负脉冲子程序JBS yp1,7CALL Pulse_positive ;Data_temp2.7=1,调用正脉冲子程序RLC Data_temp1 ; R(n) -> R(n+1), R(7) -> C=Data_temp1.7RLC Data_temp2 ; C=Data_temp1.7 -> R(0),R(n) -> R(n+1), R(7) -> CDJZ temp ; temp-1=0?JMP DE_Space_LOOP ; NO,继续编码输出call pulse_negativeRET/*****************************************************************************/(5)实验结果图五图六(6)调试分析如图五所示,输入十六进制码4723(相应的二进制为0100 0111 0010 0011),经过空号差分码的编码后,二进制结果为1101 0000 1001 0111。
打开示波器,波形如图六所示。
在设定新的寄存器时,没有掌握好寄存器的定义,将新寄存器先置0了再将立即数存进去,这样就没意义,编码就是要求精简而准确。
4.AMI码(1)实验原理AMI 码属于单极性码的变形,当遇0码时为零电平,当遇1码则存在两种交替转换器极性,这样确保正负极性个数相等。
编码规则:遇到编码为0时就只出现0;消息代码中的1 传输码中的+1、-1交替。
例如:消息代码:1 0 1 1 0 1 0 1 1 1 AMI 码: +1 0 -1 +1 0 -1 0 +1 -1 +1(2)实验流程图开始将Byte2和Byte1暂存于Data_temp2和Data_temp1中,置YP2为0输出零电平Data_temp2=0?输出零电平YP2=0?输出负电平输出正电平YP2为1 YP2为0编码计数值不为0?Data_temp2和Data_temp1左移一位输出零电平结束YNNYYN(3)实验思路输入为0的时候输出为零电平,输入为1的时候为了满足极性交替的规律,需要设置标志位,给标志位计数。
设标志位为1时输出正电平,标志位为0时输出负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