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参考PPT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参考PPT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3 . 老嫩 舌体坚敛苍老者为老舌 舌体浮胖娇嫩者为嫩舌。
舌诊 老舌主实证 嫩舌主虚证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5 . 点刺舌 舌象 : 蕈状乳头肿胀高突,甚则形如芒刺。 主病 : 实热证。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苔色的变化有 : 白、黄、灰黑。
4、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证
• 汗出时间 自汗 :日间汗出,活动尤甚—气虚或阳虚 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阴虚 大汗 : 实热证或亡阳证
• 2、疼痛性质 胀痛 :痛且胀者,多属气滞。 刺痛 :痛如针刺,属瘀血作痛 重痛 :痛有沉重感,多属湿盛的表现 冷痛 :痛有冷感而喜暖,为寒凝或阳虚所致。 灼痛 :痛有灼热且喜冷恶热,多属热证。 绞痛 :痛如刀绞,多为有形实邪或寒邪凝滞。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1、神的概念 广义:人 体 生 命 活 动 的 外 在 表 现 。 狭 义 :人 的 精 神 思 维 活 动 。
2、望神的内容 望病人的面部气色和眼神、形体的动
静状态、精神意识、言语气息、对环境 的反映等。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3、神的表现
• 1、西医的听诊:是指医生或护士直接用耳 朵或借助听诊器,在被检查者体表听取体 内脏器运动时所产生的声响,并根据声响大 小、强弱、性质变化和传导性能等来推测 脏器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 2、中医的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 面。
• 听声音—语声、呼吸、咳嗽、呃逆、嗳 气、太息、肠鸣
• 嗅气味—病体气味及分泌物、排泄物、病 室的气味
(1) 得神(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表现 : 神志清楚,反应灵敏,目光明亮,面色红润,呼吸

临床中医学知识点

临床中医学知识点

临床中医学知识点中医学作为我国悠久的医学传统,拥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临床中医学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医生们必须要熟知和掌握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中医学知识点。

1. 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疾病的情况;闻诊是通过嗅闻患者的气味来辅助诊断;问诊是询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体质等;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变化。

四诊相辅相成,能够提供全面的疾病信息,为后续的治疗确定方向和方法。

2. 中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

在临床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综合运用中医经络学、脏腑学和病机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观察和细微之处,旨在调理机体,达到平衡阴阳,恢复健康的目的。

3.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是中医学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中草药的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

中草药的内服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失衡状态,改善机体的整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味苦、酸、甘、辛、咸等不同,有滋补、清热、利水、健脾等不同功效。

外用是通过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制成膏剂或煎煮成煎剂,在患处涂抹或敷贴,达到杀菌、消炎、止痒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是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 中医脏腑学中医脏腑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强调人体脏腑器官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中医将脏腑器官分为肝、心、脾、肺、肾、胃六脏,并将它们与五脏相应的经络、组织、情绪等联系起来。

每个脏腑都有自己对应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通过掌握脏腑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病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5. 中医经络学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条条经络,类似于气血的运行通道。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护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研究中药的制备与使用B. 研究中医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C. 研究中医诊断方法D. 研究中医治疗方法答案:B2. 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指的是什么?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听、切D. 望、闻、触、切答案:A3. 以下哪项是中医护理中的常用方法?A. 针灸B. 手术C. 放射治疗D. 化疗答案:A4. 中医护理学中,“治未病”的理念是什么?A. 预防疾病B. 治疗疾病C. 诊断疾病D. 护理疾病答案:A5. 中医护理学中,如何理解“整体观念”?A. 只关注局部症状B. 只关注身体某一部分C. 考虑身体、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D. 只关注心理状态答案:C二、多选题6. 中医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A. 药膳B. 推拿C. 心理疏导D. 物理治疗答案:A、B、C7. 中医护理学中的“辨证施护”包括哪些方面?A. 根据病人的体质辨证B. 根据病人的病情辨证C. 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辨证D. 根据病人的工作环境辨证答案:A、B8. 中医护理学在护理过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A. 尊重病人的意愿B.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C. 忽视病人的个人差异D. 只关注病人的生理需求答案:A、B三、判断题9.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病人的护理需求都是相同的。

(错误)10. 中医护理学认为,护理过程应遵循自然规律,顺应病人的生理特点。

(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答案: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体质;其次,根据辨证施护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再次,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药膳等,促进病人康复;最后,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通过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

五、案例分析题12.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作为中医护理人员,你将如何制定护理计划?答案:首先,通过四诊了解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其次,根据辨证结果,制定包括药膳调理、针灸治疗、心理疏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计划;再次,教育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焦虑情绪;最后,定期评估护理效果,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护理方案。

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合运用四诊信息,可以相互印证、补充,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指导临床治疗
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医生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 方案,包括选方用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02 四诊合参理论的基本概念
望诊
01
观察患者面色、形态、舌苔等外观表现
02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四诊信息进行客观化、标准化处理,使得四诊合 参理论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现代医学对中医四诊合参理论的认可,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 践指导。
四诊合参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医学中,四诊合参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 医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收集患者的症状 、体征等信息,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断方 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 应用
目 录
• 引言 • 四诊合参理论的基本概念 • 四诊合参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 四诊合参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 四诊合参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 • 提高四诊合参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阐述中医四诊合参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分析当前四诊合参理论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疾病的 起因、发展及演变过程。
注重主诉
关注患者最主要、最痛苦的症状,以此为线索 进行深入问诊。
善于倾听
耐心听取患者叙述,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症状分析
望诊
观察患者神色、形态、皮肤、舌象等,获取 疾病的外在表现信息。
闻诊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毛韵诗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与体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与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辩证与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表达。

中医学认为,证与症有不同的概念。

“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

“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

”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

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与厥阴病证。

《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与血分证。

但中医认识与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

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

但由于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区分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

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

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妾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

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中医经典四诊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经典四诊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经典四诊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经典四诊法是中医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它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综合观察和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判断。

这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不仅帮助中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疾病的预防。

下面将介绍中医经典四诊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一、望诊中医的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目光、舌质、舌苔等外部表现来判断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

例如,当患者面色苍白时,可能是气虚血弱;当患者目光呆滞时,可能是肝经郁结等。

望诊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医师判断疾病类型和病因,并进一步选择其它诊法和治疗方案。

二、闻诊中医的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声、咳嗽声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闻诊可以帮助中医获得更多关于患者身体状态的信息,尤其是对于肺部和心脏相关的疾病。

例如,当患者的呼吸声带有哮鸣音时,可能是气管炎或哮喘等疾病。

通过仔细倾听这些声音,中医师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

三、问诊中医的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疾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确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问诊是患者与医师建立良好沟通的环节,也是中医师获取病情细微变化的关键手段。

例如,问诊时患者反映出寒症状,可能是寒邪入侵,需要采取温补的治疗。

因此,问诊在中医经典四诊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切诊中医的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中医认为脉搏是人体经络系统、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的反映,因此,切诊被视为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对脉搏的触摸和分析,医师可以判断出患者体内的阴阳盛衰、气血失调等病理变化,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经典四诊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它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疾病类型和病因的关键信息,帮助医师制定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经典四诊法的应用不仅在传统中医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也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认可和研究。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四诊综合运用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 患者的病情,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指导临床治疗
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根据四诊结果为患者提供个 性化的护理措施,如饮食调护、情志 护理等,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
通过四诊判断患者的证候类型,为医 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提高治疗效果。
02
指导患者自我护理
护士可以指导患者通过闻诊自我 观察病情,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和
饮食,促进康复。
04
问诊技巧与方法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重要性
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起因、 发展及转归,为辨证施护提供 依据。
可以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 似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对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
对于一些慢性病或反复发作的 疾病,了解病史和家族史有助 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润苔表示 津液未伤;燥苔表示津液已伤。
舌苔腐腻
舌质颜色
主要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腻苔主湿浊 、痰饮、食积;腐苔主食积、痰浊。
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淡白舌主气血 两虚、阳虚;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热重或 阴虚火旺;青紫舌主瘀血、寒证。
形态、姿态及排泄物观察
01
02
03
形体强弱
倾听技巧
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不打断患者的发言;对患者的话语不加以评判,保持中 立态度;通过重复、澄清等技巧确保准确理解患者的意思。
05
切诊技巧与方法
脉诊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
脉诊基本知识
了解脉象的形成原理、脉象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正常脉象与异常脉象的特征等。
脉诊操作规范
掌握正确的切脉部位、切脉指法和切脉力度,以 及不同脉象的辨识方法。
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及心理状况

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

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

中医学四诊的临床应用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的总称,也称诊法。

四诊既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又是临床诊查疾病的基本技能。

现仅就临床需要,谈谈有关要求。

(一)四诊既须综合互参,又要掌握重点:四诊是了解所有他觉和自觉症状,掌握体征的手段,在临床上必须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从多方面掌握疾病的全部情况,肯定问题,排除疑似之处,防止产生片面性。

由于各个病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有时在全面诊查的基础上,可以凭借一种或两种诊法,掌握疾病的重点和主要矛盾。

例如水肿、黄疸……可以望而知之,进一步,望其肿势偏于下肢者,多属阴水,湿邪偏重;肿势面部为剧,多属阳水,风邪为主。

黄疸色如橘色者为阳黄,湿热偏重;色如烟薰者为阴黄,寒湿偏重。

又如胃痛、泄泻,主要是由患者的叙述获得的症状,同时也是围绕这一主症,逐步深入探问,加深认识的主要根据。

在脉象方面,例如典型的弦滑、结代之脉可以获得风痰和心悸(气血不足)的初步印象,腹部的切诊也可肯定鼓胀、^积的诊断。

(二)四诊认症是辨证的基础:四诊是认症的手段,症状仅是疾病的现象,只有认清其本质,上升到理性的阶段,才能为辨证服务。

因为有时症状表现虽多,但主要病机可以相同;有时一个症状,又可能由于许多不同的机转所产生。

所以不辨清症状的本质,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根据如上要求,说明在临床中必须以辨证的思想指导来运用四诊,把四诊检查和八纲辨证结合起来,明确病位,分清属性,了解症状之间在病理本质上的共同性,或从某个症状所表现的病机,推断其他的可能性,扩大认症的范围,使得辨证更为全面可靠。

例如临床有恶寒、发热、头痛、咳嗽、脉浮、苔白等多种症状的一个患者,从辨证的角度分析,都属外感风寒的肺卫表证。

又如同一胃痛,游窜不定的属气,固定不移的属血,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得温则减为寒,烦热灼痛为热,其机转又是多方面的。

(三)望诊的应用: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几个中心内容,重点有五色诊、舌诊两个方面:五色诊--是以观察面部的色泽为主,其他部位也可类推。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总 按
单 按
(二)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节律均匀,和缓有力,60~90次/分。 胃、根、神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
有神: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有根: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
肾气旺盛,肾精充盈
(三)脉诊的意义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预后转归。 脉浮—表证 脉沉—里证 脉迟—寒证 脉数—热证 脉虚—正气不足 脉实—邪气亢盛 脉细—久病气血虚或失血,脉洪—邪盛正衰(危 候) 外感热病,脉急数且烦躁—病情发展
(三)望形态——形体姿态
肥而食少——脾虚有痰湿 瘦而食少——中气虚弱 形瘦颧红——阴虚 形瘦倦怠——气血虚 四肢抽动——肝风内动
(四)望局部
头颈:头、颈、发 五官:眼、耳、口、鼻、齿龈 皮肤:形态、色泽、皮肤病
(五)望小儿指纹
小儿指纹又称小儿食指络脉。是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 络(浅静脉),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与成人诊寸口脉意 义相同。适用于三岁以内小儿。 方法:诊察时需于光亮之处,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捏着 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小儿食指端推向指 根,连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小儿指纹可分为 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 三节为命关。
脉象 7 洪脉
脉 形 浮大满于指下,来盛去衰
主 病 实热证 虚劳、失血、久泻 气血不足
8
细脉
脉细而软,状如丝线
9
滑脉
往来流利
实证(实热、痰饮、食积)
10
涩脉
艰涩不利
气滞血瘀痰阻食积 ——涩而有力 精亏血少——涩而无力
脉象
脉 形
主 病
11

中医四诊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中医四诊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问现在症
• 十问歌 • 一问寒热二问汗,二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初学者应熟记《景岳全书.十问篇》
• 4.既往史(past history):病人既往 的健康状况、患病情况。
• 1.一般情况(general data):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 工作单位、现住址、发病节气等。
• 2.主诉(chief complaints):
——痛苦+持续时间+加剧时间、主要伴随症状。 eg.阵发性胸闷3年、加重2天伴胸痛。
字数不超过20个字,应写患者此次就诊主要原因(病 人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
对诊断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极有帮 助。(eg.癌症、冠心病、乙肝)
二、望诊
望诊的内容
• 1、整体:神、色、形、态 • 2、部分 • 3、舌 • 4、排泄物
面部表情

目光神态
精神意识
反应能力
形体动作
望目:“五轮学说”
临床上:瞳孔大小,眼睑有无水肿、眼白有无黄染、内眼睑
Conception of vitality 神的含义
舌型比较
老嫩、胖大、瘦薄、齿痕、裂纹、芒刺、舌疮
舌体细嫩主虚寒,粗老坚敛实热烦,瘦薄阴亏气血弱,胖大阳虚湿热痰。
舌态比较
痿软、强直、振颤、歪斜、卷缩、吐弄、舌纵、麻痹
舌绛实证中风歪,痿软气血阴虚态,久病肝风舌震颤,吐弄心脾热为实。
• 苔色 • 厚薄 • 润燥 • 腐腻
望舌苔
薄白苔
健康人;风寒表证,病轻浅。
• 既往患病情况:患过何种疾病、对药物 和其他物品的过敏史、外伤、手术史、 传染病接触史、小儿预防接种史等。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是指基于中医理论和诊疗原则,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的护理计划和操作流程,旨在通过中医的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则是指护士根据中医理论和技术要求,运用相应的护理操作技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方案能够在临床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在制定中医护理方案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疾病特点、并结合中医的四诊方法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这种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的效果。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手段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按摩相应的经络、调理气血,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比如在针灸操作中,通过插入针具到特定的穴位,调理经络,达到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免疫力的效果。

而推拿操作则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以达到保健、调理、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护理操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补虚、助阳、祛湿、疏肝等作用,对于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促进医患关系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期望和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理念,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温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进而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

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

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而且有丰富的护理精华,早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中已有记载。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一、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

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

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

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

3.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

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5篇(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5篇(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5篇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摘要: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而源远流长。

在卫生部护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以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什么是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怎样来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对于在中医医院工作的护士来说,是一直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护理特色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摘要】护理的基本职责是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全面治疗,包括医师医嘱的准确执行和治疗情况的反馈,以及患者的基础护理。

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内科护理,包括中草药的有效应用和针灸推拿的科学操作,以及药膳的开发和养生的训练。

总之,中医护理应当突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以便患者得到及时的康复。

因此,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够为人们的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医护理;辩证施护,针灸推拿;临床护理1 引言当前,我国的悠久中医学,如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

这有助于人们治疗疾病,提高我国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方面的国际影响。

2 中医护理的概念与内涵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配合中医师对病人进行中医诊治的工作。

中医治病的传统,多以个体行医为主,因此,医和护常是不分家的,没有专职的护士。

比如大夫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病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灸、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尤其是针刺与行针,更需专业的中医大夫来操作,护士一般是不能代替的,不过灸法则护士可以如法操作,所以中医护理非常重视辨证施护,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就是中医护理的特色。

只有明白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具有“理、法、方、药”和“理、法、方、穴、术”的特点,并因人而异配合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案,就能实现中医针灸治疗的高效、速效、长效。

中医诊断与辨证

中医诊断与辨证

中医诊断与辨证在中医领域中,诊断与辨证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

中医诊断与辨证能够通过观察、问询、听诊、闻诊等多种方法,来判断疾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中医诊断与辨证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首先是“望”,即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体征来初步判断病情。

其次是“闻”,即通过听诊、闻气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语音、呼吸等情况。

第三是“问”,即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详细了解病情及其症状,包括发病史、病程、症状的变化等。

最后是“切”,即通过对患者的脉象进行触诊,来了解脏腑功能的变化。

这四种诊断方法相互结合,可以全面、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二、中医辨证的类型和方法中医辨证是指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判断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症特点、脉象形态等,从而准确诊断疾病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中医辨证主要分为八纲辨证和辨证分型两种。

八纲辨证是根据疾病的表现症状来进行判别,主要包括产生八纲的寒热、表里、虚实、阴阳等辨证。

辨证分型是根据病因、病机、病位以及脉象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寒邪、湿邪、血瘀等。

在辨证过程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疾病的主要矛盾和病位,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诊断与辨证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诊断与辨证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中,中医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病因,为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在疑难杂症的诊断中,中医诊断方法能够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病情、脉象等信息,找出病因和病机,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在中医药的治疗中,中医诊断与辨证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特点,制定个体化的中药方剂,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最后,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中,中医诊断方法也可以用于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中医护理第4版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第4版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第4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护理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整体观念B. 阴阳平衡C. 五行相生D. 六气调和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A. 针灸B. 拔罐C. 按摩D. 手术答案:D3. 中医护理中“四诊”指的是什么?A. 望、闻、问、切B. 听、触、摸、按C. 观、闻、问、诊D. 看、听、问、切答案:A4. 在中医护理中,下列哪项不是“八纲”的内容?A. 表里B. 虚实C. 寒热D. 阴阳答案:D5. 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三焦”是指什么?A. 上焦、中焦、下焦B. 心、肝、脾C. 肺、肾、胃D. 胆、小肠、大肠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医护理认为人体的基本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________。

答案:精2. 中医护理中,________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脉诊3. 中医护理中,________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答案:望诊4. 在中医护理中,________是指通过询问病人的病情、病史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答案:问诊5. 中医护理中,________是指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答案:切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护理中“五行”理论的基本含义。

答案: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并认为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2. 描述中医护理中“八纲”的具体内容。

答案: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个方面的八种基本属性。

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病变的性质,虚实是指病变的虚实状态,阴阳是指病变的整体属性。

3. 阐述中医护理中“四诊”的诊断过程。

答案: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来诊断疾病;闻诊是通过闻病人的气味、听病人的声音来诊断疾病;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情、病史等来诊断疾病;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诊断疾病。

试析中医护理基本特征和在临床中的运用

试析中医护理基本特征和在临床中的运用

试析中医护理基本特征和在临床中的运用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想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症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可推动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的融合。

标签:中医护理;基本特征;临床应用一.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想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病症,针对不同症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患者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等信息,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症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1.整体观念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发展: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两个方面。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起主要作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局部病变,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

(2)人和自然界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

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

2.辨证施护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发展: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疗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应用扶正祛邪护理原则来制定护理措施: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技术的概念

中医护理技术的概念

中医护理技术的概念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临床护理的一种技术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的诊疗方法和防治原则,通过中医药治疗、饮食调理、按摩推拿、针灸、拔罐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处理和照料,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中医诊断技术:通过四诊法(望、闻、问、切)和舌诊、脉诊等方法,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判断和分析,确定病情及阴阳失调的情况。

2.中医治疗技术:中医治疗技术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拔罐、推拿、艾灸等方法。

中药治疗是指通过使用中草药、草药配方或中药制剂来调理和治疗患者的疾病。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刺激,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是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施加负压,产生一定的吸力,调理经络、疏通经脉,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推按患者的身体,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艾灸是指用燃烧的艾绒或艾叶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熏灼,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中医饮食调理技术:中医饮食调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季节等因素,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饮食调理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等。

4.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方法包括穴位按摩、经络调理、气功调理等。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调理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经络调理是通过调理经络,疏通经脉,改善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气功调理是通过练习气功,调整呼吸,调理气血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2.以调理为主:中医护理技术强调调理身体,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以恢复健康为目标。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A.中风证B.气滞血瘀证C.阳虚证D.肾亏证E.湿热证12.患者,经常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舌苔薄白,脉细弱。

其辨证为A.气虚证B.气滞血瘀证C.阳虚证D.肾亏证E.湿热证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3.简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四诊合参”的含义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14.简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药食同源”的理论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共40分)15.论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治未病”的理论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16.论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预防为主”的理论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专业年级:护理学专业20XX级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泄泻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腹痛肠鸣,攻窜不止B.脘腹胀满,得矢气后痛减C.腹痛,纳呆D.腹痛,腹泻,里急后重E.大便粪质稀糖,次数增多2.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指的是:A.发病2周以内B.发病3周以内C.发病4周以内D.发病6周以内E.发病8周以内3.提出“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A.XXXB.XXXC.XXXD.XXXE.XXX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于:A.《素问·咳论》B.《景岳全书·咳嗽》C.《河间六书·咳嗽》D.《一门法律》E.《诸病源候论·咳嗽》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与泄泻共同的发病原因:A.外邪侵袭B.情志失调C.饮食所伤D.脾胃虚弱E.肾阳虚衰6.胸痹必备的理化检查项目是:A.心电图B.心血流图C.心功能测定D.超声造影E.运动功能试验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眩晕患者自我调控、制怒的方法是:A.转移法B.等待法C.躲避法D.释放法E.理智制怒法8.胃痛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A.XXXB.湿邪C.XXXD.热邪E.燥邪9.患者,经常感冒,反复不愈。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

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适合该患的饮食护理是:A.热稀粥B.生姜红糖茶C.西瓜汁D.鲜芦根煎汤E.黄芪大枣粥10.患者与家人生气后,感觉脘腹胀闷疼痛,痛引胸胁、少腹,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 具体应用
详细阐述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 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不同科室 、不同病种的护理实践,以及 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辨证施护 。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 效果评价
通过对临床实践数据的分析和 总结,评价中医四诊在临床护 理中的应用效果,包括患者症 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 。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 挑战与展望
个体化
中医四诊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预防性
中医四诊注重未病先防,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等,提 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整体性
中医四诊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的病变往往与全身状况有关 ,因此可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全面调理患者的身心状态。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24-01-06
目录
• 引言 • 中医四诊概述 •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 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发展前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探讨中医四诊在临床护理中的 应用,可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
望诊在护理中的应用
观察病情
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形态 、舌苔等,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评估患者心理
望诊不仅可观察患者的生理状况, 还可通过表情、眼神等评估患者的 心理状态,为心理护理提供指导。
监测病情变化
在护理过程中,定时进行望诊,可 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为 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的问诊,是通过询问病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 的一种诊疗方法。 张景岳《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寒热的类型
1、恶寒发热— 外感表证
寒重热轻、无汗——表寒证 热重寒轻、汗出——表热证 2、但寒不热— 里寒证 3、但热不寒— 里热证 4、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证
• 望闻问切 • 神圣工巧
一、望诊
1 西医的视诊 视诊是医生、 护士用观察病人全身或局 部的诊断方法。 视诊的使用范围很广,用于诊察全身一 般状态, 如发育、 粘膜、 毛发、 五官、 头颈、 胸部、
腹部、 脊柱、 四肢、 肌肉、 骨骼关节外形等。
2 中医的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 色、 形、 态、 舌象 以及分泌物、 排泄物色质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 察,以测知内脏病变, 了解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早 在两千多年前春秋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 灵枢·
(四)望 姿 态
• 骨科患者特有的姿态:
①腰部僵硬,活动艰难——腰腿痛 ②髋关节漫肿,屈神不利——骨蚀 ③膝肘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痹证
望 局 部
• 望五官 • 1.望眼
眼的脏腑分属
目眦——心 白睛——肺 黑睛——肝 瞳仁——肾 眼胞——脾
望 局 部
2、 望耳 耳的色泽形态及分泌物改变及其意义 耳实证 : 如红肿、流脓 —— 肝胆火旺 耳虚证 : 如干枯、瘦薄 —— 肾虚 3、望鼻 鼻为肺之窍,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 鼻流浊涕,多为外感风热; 久流黄稠浊涕而腥臭为鼻渊; 喘促、高热、鼻翼煽动,为痰热臃肺; 久病鼻煽,喘促汗出如油者为肺肾精气衰绝危候
•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 次以下。主寒证。有力为寒实,无力为阳虚。 • 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来去促急)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 90次以上。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 2、中医的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或护士运用指端 的触觉,在病人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压以了解病情变 化的一种方法。
寸、关、尺的定位
• 1 、 先 定 关: 以 高 骨 (桡 骨 茎 突 )为 标 记 • 2、再定寸、尺
按诊方法
• 指 法 :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 。 高大者宜 疏 ,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 。 1、举:轻取 2、按:重取 3、寻:中取 总 按
• 俗话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充分揭示和 肯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中、西 医护理, 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 都形成了各具特色 的“ 四诊” 方法。 • 中医四诊:即望闻问切,是中医认识疾病, 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四诊合参才能 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为临床辨证施护奠定 基础。
• 《难经· 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 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 汗出时间 自汗 :日间汗出,活动尤甚—气虚或阳虚 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阴虚 大汗 : 实热证或亡阳证
• 2、疼痛性质 胀痛 :痛且胀者,多属气滞。 刺痛 :痛如针刺,属瘀血作痛 重痛 :痛有沉重感,多属湿盛的表现 冷痛 :痛有冷感而喜暖,为寒凝或阳虚所致。 灼痛 :痛有灼热且喜冷恶热,多属热证。 绞痛 :痛如刀绞,多为有形实邪或寒邪凝滞。
单按
错误的诊脉手法
脉象的要素
1.脉 位 :脉 管 的 浅 深
2.至 数 : 脉 搏 的 频 率 3.脉 长 :脉 动 的 范 围 长 短 4.脉 力 :脉 搏 的 强 弱 5.脉 宽 :脉 管 的 粗 细 6.流 利 度 : 脉 来 的 通 畅 程 度 7.紧 张 度 :脉 管 的 弛 缓 程 度 8.均 匀 度 :脉 动 的 节 律
2 瘦薄舌 舌象 : 舌体瘦小而薄。 主病 : 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 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
3 . 老嫩 舌体坚敛苍老者为老舌 舌体浮胖娇嫩者为嫩舌。 舌诊 老舌主实证 嫩舌主虚证
4 . 裂纹舌:舌面上出现裂纹或 裂沟、深浅不一。 热盛伤阴—舌红苔黄干有裂纹 阴虚液枯—舌有裂纹而苔少
5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刺舌
(3) 失神(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 :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目暗睛迷, 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微弱,动作迟钝,强迫 体位。 意义 : 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休克)。 (4) 假神(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暂时精神 “好转”的虚假征象。) 表现 : 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语 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 意义 : 脏腑精气衰竭已极,是阴阳离决的危候。
• 正常脉象:又称常脉或平脉,一呼一吸,一息四至。其特 点有三:一是有神,即脉象和缓有力,二是有胃气,即脉 来去从容节律一致;三是有根,在尺部沉取,仍有一种从 容不迫应指有力的气象。 • 病脉与主病:疾病反映与脉象的变化即为病脉。病脉有28 种,今择临床最常见的四种略作阐释。 • 浮脉:轻按即得按稍弱。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表浅。主表 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 沉脉:轻举不应重按始得。特点是脉象部位深。主里证。 •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二)望 色
中医常说的五色主病分别是指: 青色:寒证、痛证、瘀证、 临床:寒甚,疼痛剧烈,肌肤外伤瘀血之初, 赤色: 热证 临床:发热,局部肌肤,关节炎症 黄色:湿证、虚证、失血证 临床:脾虚,轻重度失血 黑色:肾虚证、淤血证、水饮 临床:久病肾阳虚衰,肌肤外伤瘀血日久,水肿 白色:虚证、寒证、失血证 临床:气血俱虚,严重失血
四、切

• 1、西医的触诊、叩诊 1.1触诊是医生或护士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 法。触诊可进一步确定视诊所见又能补充视诊不能察 觉的一些体征。如温度、震顫、波动、摩擦感、移动 度、压痛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 硬度等。触诊应用的范围很广,可遍及身体各部尤以 腹部更为重要。 1.2叩诊是用手指扣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颤动产 生音响,根据顫动和音像的特点结合人体各部位的质 地、密度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病变和病变 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 2、舌诊的内容 (1) 望舌质——舌的神、色、形、态 候脏腑气血的盛衰 (2) 望舌苔——苔质、苔色 候邪气的浅深、胃气的有无 (3) 正常舌象 : 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的变化有:淡白、红、绛、紫、青紫。 1.淡白舌 舌象:舌色较淡红舌浅,白色多 而红色少。 主病:阳虚证——淡白胖嫩湿润 气血不足——淡白瘦薄
• 3、神的表现 (1) 得神(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表现 : 神志清楚,反应灵敏,目光明亮,面色红润,呼吸 平稳,肌肉不削,动作灵活、体态自如。 意义 :正常人,或轻病而脏腑精气未伤。 (2) 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 是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 : 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 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 : 正气不足,见于虚证或轻病。
内伤—虚证:无力作咳,咳声低微,咳而少气
三、问 诊
西医的问诊不属体检诊断部分的内容,而是被列 入症状诊断范围内。问诊是医生或护士通过 与病人或知情人交谈,详细的了解疾病的发 生、发展情况,经过分析、综合、全面思考 而提出初步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 问诊的内容即住院病历所要求的内容,它包括: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齡、籍贯、民族、 婚姻、住址、工作单位、职业就诊或人院日 期、纪录日期、病史叙述者及可靠性等。若 非本人叙述则应注明其与病人的关系。 (2)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
本脏篇》说“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 因此通
过望诊就可以了解到机体内部的某些病变。
(一)望神
1、神的概念 广义:人 体 生 命 活 动 的 外 在 表 现 。 狭 义 :人 的 精 神 思 维 活 动 。 2、望神的内容 望病人的面部气色和眼神、形体的动 静状态、精神意识、言语气息、对环境 的反映等。
舌象 : 蕈状乳头肿胀高突,甚则形如芒刺。
主病 : 实热证。
望舌苔
苔色的变化有 : 白、黄、灰黑。
• 1 . 白苔 舌象 : 舌苔颜色呈白色 主病 : 表证——舌苔薄白 寒湿证——舌苔白厚湿润
2 . 黄苔 舌象 : 舌苔颜色呈黄色。
主病 : 里证、热证。
3 . 灰黑苔 舌苔颜色呈浅黑灰色或黑色。 主病 : 里寒证——舌淡胖嫩苔灰黑 里热证——舌红绛苔焦黑
(三)望 形 体
1.形体肥胖,精神不振——阳虚,痰湿; 2.形体消瘦,食多易饥——阴虚火旺;
3.形体消瘦,食少纳呆——脾胃虚弱。
(四)望 姿 态
• “阳主动,阴主静” 1.身轻能自行转侧,面常向外,多为阳证、热证、实证; 2.身重难以转侧,面常向里,多为阴证、寒证、虚证。 3.卧时仰面伸足,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 4.卧时蜷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者,多属寒证。
2 红、绛舌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 舌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阴虚证——舌红绛少苔 或无苔舌
3 、 青、紫舌 舌象:舌色呈青色或紫色。
主病: 热入营血——舌紫绛 苔焦黄 阴寒内盛——舌青苔白或灰黑 血瘀证——舌紫暗或紫斑
舌形变化有:老嫩、胖大、肿胀、瘦薄、点刺、裂纹。 1 胖大、肿胀 舌象 : 舌体大而厚 , 甚则肿胀而不能回缩。 主病 : 水湿痰饮—— 舌体胖大色淡 心脾积热—— 舌体红肿疼痛
• 3.问经带:月经先期,多属血热或气虚不能摄血;月经后 期,多属血虚或寒凝气滯;月经无定期,多为肝气。 • 带下:量多色黄,粘稠臭秽,多属湿热;色白如涕无臭, 多为脾虚。带下清冷,质稀而多,属于肾虚。 • 4.问小儿出生前后(包括孕期和产乳期)情况;是否患过 麻疹、水痘、是否预防接种,哺乳及喂养情况。
中 医 四 诊 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海宁市中医院 柳逸
• 柳逸,本科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结 合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 药科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 • 师从于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名 中医迟继铭教授;跟师国医大师张琪,青 海省名老中医王常琦、陆长清。 • 目前是世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 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北方慢性病 分会肾病专委会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