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综合症癌变1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j综合症癌变1例
患者女36岁。

患者因“反复餐后呕吐伴上腹部胀痛2个月余”入院,自幼双手掌、指部先后长出大小不等的黑斑,逐渐长大,无不适感。

口服法小肠造影:胃、小肠多发息肉样病,十二指肠升段近屈氏韧带处狭窄,肠管宽约4.3mm,范围约29.8mm。

CT增强扫描: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十二指肠升段近屈氏韧带处呈鸟嘴样改变,空肠肠管局部呈靶环状增粗、扩张,增强后肠壁呈分层状表现,肠腔内见强化的肠系膜,呈肠套叠表现。

电子结肠镜检查:全结肠均可见0.6~3.0cm大小不等的息肉,部分有长蒂,且息肉以乙状结肠和直肠居多;电子胃镜于十二指肠区摘除息肉术中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中分化腺癌并部分粘液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壁全层。

讨论Peutz-Jeghers综合征即PJS由Peutz和Jeghers两人分别在1921年和1949年报道,在1954年Mayo正式提出用
Peutz-Jeghers命名本病。

本征三大特征:①多发性胃肠道息肉。

②特定部位的皮肤及黏膜的黑色素沉着斑。

③本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便血、贫血等,息肉可以诱发肠套叠。

在X线诊断方面本症息肉的主要表现为成堆的菜花样充盈缺损,约0.5~4.0cm大小,可以为带蒂或为广基息肉,数目可多可少,分布不均匀或集中出现,本综合征恶变少见,若有多在胃、十二指肠、结肠处,恶变的表现同结肠癌表现,由于肠套叠所致的局部肠腔扩张、增粗要注意与结肠癌鉴别。

CT目前是诊断PJS并发症的辅助手段之一。

根据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及家族史,诊断不难。

国内根据戴益琛等的报道[1],1995~2006年间我国共报道黑斑息肉综合症1133例,其中有明确家族史的552例,散发病例581例,最大的一个家族共调查了5代63人,共有20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4例可疑患者,共有4人患恶性肿瘤;黑斑分布以头部及手足为主,头部分布部位最广泛,包括唇、口周、鼻、面部、口腔粘膜、颊部、眼周等,而会阴部及肛周较隐秘,不易发现;息肉以大肠息肉最常见;我国所报道的1133例中,有明确病理报告535例,其中错构瘤性息肉351例,占65.6%;腺瘤性息肉110例,占20.6%;幼年期息肉9例,增生性息肉9例;炎症性息肉17例,淋巴样增生5例,21+6例为腺瘤性并错构瘤性,5例炎症性并错构瘤性,1例炎症性并幼年性息肉,1例炎症性并肠道阿米巴病;发病年龄2~36岁,平均为16岁;男女发病率约1:1.5;国内1133例中,合并恶性肿瘤104例,占9.2%,其中大肠癌43例,小肠癌25例,胃癌6例,胰腺癌7例;病理检查明确为癌变27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5.96%,消化道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7.77%;过去认为此病不恶变,但近年资料表明,PJS是恶性肿瘤高发人群,总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达20%。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PJS的诊断已经不困难。

目前对PJS的研究已经从其诊断、治疗、病理、预防发展到分子水平,LKB1基因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LKB1基因编码一种Camp依赖性的丝苏氨酸激酶,它通过磷酸化作用来控制细胞分化,据李宜雄等人报道[2],中国人PJS患者的LKB1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mRNA剪接异常和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使LKB1蛋白激酶失活和功能丧失,最终使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此理论目前被公认为是引起PJS发病或癌变的主要原因。

此外,Axin基因、P53抑癌基因也被认为与此病有关[3]。

参考文献
[1] 戴益琛等.中国大陆黑斑息肉综合征临床荟萃分析临床内科学杂志2008,8(25):526~527.
[2] LI Y X,el al.Mu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TK11 gene in Chinese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 Chin J Med Genet,2001.18(1):4~7.
[3] 夏鸥东等.黑斑息肉综合征中Axin表达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6(33):692~694.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