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鉴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类癌瘤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 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即APUD细胞瘤,它能通过靶 细胞增加环腺甙单磷酸盐起作用,能分泌具有强烈生 理活性的血清素(5-羟色胺),胰舒血管素和组织胺 外,有的还可分泌其它肽类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 抗利尿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升血糖素、前列 腺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物质。产生类癌综合征的主 要物质是血清素和缓激肽,组织胺也参与一部分作用。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由于肿 瘤的产物(包括激素或激素类物质)或异常免疫反应 (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 其他不明原因,还可引起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 肾及皮肤等系统发生一些病变和临床表现。这些表现 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 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征
鉴别
类癌综合症、伴癌综合症、异位内 分泌综合症及副瘤综合症的鉴别
伴癌综合症
伴癌综合征: 伴癌综合征:指原发肿瘤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 谢异常或癌肿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血流并作用 于远处组织,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而引起的一 组征候群。这些症状可早于脏器病变,而有些 症状常伴随着肿瘤的复发而出现。
副肿瘤综合征
九、预后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的部位、转移的范围和程 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一般认为类癌瘤生长缓慢, 即使病情偏晚,亦应尽量切除,疗效仍然较好。阑尾 和直肠类癌瘤,常无转移,易于切除根治,预后最佳。 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99%和83%。由胃和回肠类癌引 起的类癌综合征者预后也较好,经根治后,可存活 5~25年之久。支气管和结肠的类癌引起的类癌综合 征预后较差,存活时间仅1~2年,多因心、肺和肝功 能衰竭而死亡。
(二)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原发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内科治疗为: 1.早期症状显著者,可试行5一氟脲嘧啶或环磷酰胺化 疗,有效率23~33 %不等。 2.SMS201-995(生长抑素类似物)能降低血5-HT水平, 缓解临床症状。 3.Parachlorophenylalamine,(对氯苯丙氨酸)抑 制色氨酸羟化酶,减少5-HT生成。 4.赛庚啶,拮抗5一HT和组织胺。 5.干扰素,可改善症状。 6.广泛肝脏转移者,可行肝动脉闭塞治疗。 7.明确肿瘤部位的,择期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食物中摄入的色氨酸仅2%左右被用作5羟色胺(5-HT)的合成,98%进入烟酸及蛋白合成的 代谢途径。但在类癌的病人,60%的色氨酸可被瘤细 60 胞摄取,造成5-HT合成增加,烟酸合成减少。60%摄 入瘤细胞的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催化成5-羟色氨酸 (5-HTP),再经多巴脱羧酶变成5-HT,部分储存于 瘤细胞的分泌颗粒内,其余部分直接进入血液内。在 血液中游离的5-HT大部分经肝、肺、脑中的单胺氧化 酶(MAO)降解成5-羟吲哚乙酸(5-HIAA)自尿内排 出。
副癌综合征产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大约1/3 为结缔组织和皮肤病变;1/6为神经肌肉综合征;1/6 则为血管、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的异常。
这类全身表现可出现在癌肿本身所引起的症状之前, 而且随着原发灶的演变而变化。了解副癌综合征的意 义在于:在肿瘤尚未暴露之前即有本征,可成为早期 诊断的线索,有利于提高治愈率;有时本征(如高钙血 症)对患者远较肿瘤本身更具危险性,需予以特殊的治 疗;因治疗肿瘤,本症可消失,如再出现,则提示肿 瘤的复发,故有利于监测肿瘤的复发。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旁腺素(PTH)、 胰岛素、抗利尿激素(AD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 (GH)、降钙素(calcitonin)等十余种,可引起内分泌 紊乱的临床症状。此类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其 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此类肿瘤 大多为恶性肿瘤,其中以癌为多,如肺癌、胃癌、肝 癌、胰腺癌、结肠癌等;也可见于肉瘤,如纤维肉瘤, 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临床表现
(二)、全身症状 4.心血管症状 见于11%~53%的病例。长期患病后可以发生心 内膜下纤维化,影响瓣膜部,以右心明显,左心较轻。临床上后 期可有半数病例检查出心瓣膜病,以三尖瓣闭锁不全和肺动脉瓣 狭窄较为多见,可以引起右心衰竭。心内膜下纤维化可能是由于 类癌释放的5-羟色胺所引起,肺内含有较多的单胺氧化酶,可以 使之灭活。因此仅在自右至左的分流及支气管类癌时左心才易受 累。如发生于左心室时,以二尖瓣病变为主,与风湿性心脏病相 似。心脏病变多为类癌病人的主要死因。 5.其他表现 90%以上的病人有肝转移,常常有肝肿大的体征。部分病例在后 期可以出现皮肤棕黄色色素沉着及过度角化,呈糙皮样改变,也 可发生肌病,表现为Ⅰ型及Ⅱ型肌纤维萎缩。关节病,表现为关 节部僵硬,活动时疼痛,X片可见指间关节受侵蚀,指骨内多数 囊肿样透亮区,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之近关节区骨质疏松。
类癌瘤本身症状不明显,疾病发展的时间往往过长, 我们临床上所看到的症状往往是类癌综合症的表现。
类癌综合症
类癌晚期表现,是指由于类癌肿瘤合成和分泌具有生 物学活性的因子,主要有5’羟色胺、激肽和组织胺等 作用于血管而引起皮肤阵发性潮红(阵红)、出汗、 热感、心悸、腹绞痛、心脏扩大、哮喘等一系列症状, 称为类癌综合征。
七、诊断和治疗
类癌瘤缺乏特殊征象,临床诊断颇为困难。 (一)诊断依据 1.屡发皮肤潮红、腹泻、腹痛等症状,且多年不愈。 2.晚期肝脏转移致肝大、肝区疼痛。 3.24 h尿5-羟吲哚乙酸(5-HlAA)>50 mg拟诊类癌, 5-HlAA>100 mg即可诊断,5-HlAA>150 mg为类 癌病重。 4.血5-HT升高。
类癌危象
类癌病人可因化疗、诊断性诱发试验、麻醉手术刺激 而出现严重且具生命危险的危象,临床表现为严重低 血压或高血压、长时间皮肤潮红、神志恍惚,甚至昏 迷。SMS201-995是治疗类癌危象非常有效的药物。 紧急情况下,可静注SMS201-995,100~500 ug。 一般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和增加用药次数,直 至症状完全控制。同时采取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临床表现
4.消化道出血 胃或十二指肠类癌可发生上消化道出 血;肠道类癌也可有便血或隐性出血,并可引起贫血。 5.呼吸道症状 支气管类癌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系症 状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
临床表现
(二)、全身症状 1.皮肤潮红 63%~94%的病人可以有此症状,多发生于上半身,以 面颈部为主。皮肤呈鲜红色的发作性改变。潮红发作时可伴有发热感、 流泪、心悸、低血压、面部及眼眶部浮肿。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不等, 多数约持续1~5分钟,病久后可持续数小时。开始时数天或数周发作一 次,以后可增加至一天数次。可以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饮酒,进食 酪胺含量高的食品,注射钙、儿茶酚胺类药物等时促发症状。 2.胃肠症状 主要表现为肠蠕动亢进,可以引起发作性腹部绞痛、肠鸣, 可以有自软便至发作性水样便的腹泻,里急后重感等。胃肠道症状见于 68%~84%的病人,多数同时具有皮肤发作性潮红,仅15%的病人无潮 红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引起明显营养状况低下。 3.呼吸道症状 可以发生小支气管痉挛,引起发作性哮喘。见于8%~ 25%的病人。此症状有时可以早于其他症状的出现,以致误诊为过敏性 疾患。与皮肤潮红一样,亦可受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等促发。
八、鉴别诊断
1.阑尾类癌应与阑尾炎或克隆病作鉴别,消化道钡餐造 影和5-HT、5-HIAA测定有助鉴别。 2.小肠类癌应与小肠其他肿瘤作鉴别,小肠钡餐造影、 小肠镜检查和5-HT、5-HIAA测定等,可作出鉴别。 3.直肠类癌应与直肠腺瘤或腺癌作鉴别,依靠直肠镜 检查并取活检,有确诊价值。 4.类癌综合征应与系统性组织嗜碱细胞增多症作鉴别, 后者皮肤潮红历时20~30分钟或更长,常伴有瘙痒和 色素荨麻疹,骨髓涂片检查可查到组织嗜碱细胞异常 增生。
分型 组织学
前 肠 型 细胞呈索状、结节状 假腺管状排列 支气管、胃、胰 + 低 存在 存在 多见 高 常有 常有
中 肠 型 细胞排列呈实质 性巢状 + 十二指肠至横结 肠 + 高 无 存在 常有 高 罕有 罕有
Baidu Nhomakorabea
后
肠
型
混杂排列,倾向于 索状排列 降结肠至直肠 无 无 存在 无 无 无 常见
亲银性 发生部位 嗜银性 肿瘤细胞内含5-HT 组织胺 分泌颗粒 类癌综合征 尿中5-HIAA 5-HTP分泌 骨和皮肤转移
四、病理改变
典型的胃肠道类癌,瘤常为细小的黄色或灰色粘膜下 结节样肿块,单发或多发,粘膜表面多完整,其形态 不一,有结节状,息肉样或环状等表现。少数瘤体表 面可形成溃疡,外观酷似腺癌,常侵入肌层和浆膜层。 一部分病人可有多源性类癌瘤存在。回肠类癌常为多 发,瘤体较小,直径为3.5cm以下,多在1.5cm左右。 国内一组统计78例,直肠类癌部位均在直肠10cm以 下范围,瘤体大小约0.2~2.5cm,多小于1.0cm,形 似息肉,但无蒂。切面观呈灰白或灰黄色,质硬,边 界清楚。
六、辅助检查
(一)5-HT测定 类癌患者血清5-HT含量常明显升高, 多为83~510mol/24h(正常为11~51mol/24h)。 (二)5-HIAA测定 患者尿中5-HIAA排出增多,往往 超过78.5mol/24h,一般在156.9~3138mol/24h (正常值<47.1mol/24h)。 (三)皮肤潮红激发试验 ①将10ml乙醇加入15ml桔 子汁中口服,3~5分钟后,约1/3患者出现皮肤潮红。 ②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5~20g,肾上腺素5~ 10g。此二种激发试验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心律 失常、心功能不全哮喘史应慎重 。
三、类癌的分类及分型
一、典型的类癌 起源于中肠系统的类癌病人血清中5-HT水平 升高,而尿内5-HIAA排出增加,此属典型的 类癌。此类约占类癌病例的75%以上。 二、非典型类癌 前肠系统类癌往往缺乏多巴脱羧酶,不能使 5-HTP转变成5-HT,5-HTP就直接被释放进入 血液内,因此病人血清内5-HTP水平升高,而 5-HT不升高。病人尿中5-HTP及5-HT排出增 加,而5-HIAA增加不明显,此即不典型类癌。
类癌
肿瘤二科 张钰
一
概述
类癌(carcinoid)又称类癌瘤(carcinoid tumor), 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铬细胞的新生物, 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 异。 类癌细胞起源于APUD细胞系统中的肠嗜铬细胞,此 种细胞来源于胚胎神经脊,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具有 嗜铬亲银的颗粒,能产生多种肽氨类激素。 类癌好发于人体的胃肠道,以阑尾部最多,其次为 小肠、直肠和结肠。通常表现为粘膜下小结节常为多 个并发。
3、生长部位 阑尾类癌几乎呈良性病程,即使已浸润 到浆膜转移率仍少见。
五、 临床表现
类癌病程进展缓慢,确诊前多半已有数年(甚至10~ 15年)病史,类癌瘤本身症状不明显或仅有局部症状, 而类癌综合征则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一)类癌瘤的局部症状 1.右下腹痛 阑尾类癌可引起管腔阻塞,故常导致阑 尾炎,表现为右下腹痛。 2.肠梗阻症状 小肠类癌及其转移性肿块可引起肠梗 阻,出现腹痛、腹胀、肠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3.腹部肿块 少数类癌可发生腹块,恶性类癌侵犯周 围组织或转移,常出现腹块。
类癌的组织学结构特点为瘤细胞的排列呈多样化, Soga等根据排列方式分成5型。 A型 类癌细胞聚成结节性之实性巢团,细胞大致圆 形,排列不规则,呈索状侵入周围。多见于起源中肠 系统的类癌,是最典型的一型。 B型 瘤细胞呈小状结构,排列成一层,如壳状,细 胞核在周边部分,排列整齐如栅状或条带状,多见于 起源于前肠系统的类癌。 C型 方型细胞排列成腺体状,但其中无空腔,或成 玫瑰花型。
D型 瘤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成大片髓样 结构。C型及D型多见于起源于后肠系统的类癌。 E型 为上述四型的各种混合型。 类癌的不典型增生和核分裂相均不相同,一般很难从形 态雪上判断其恶性程度,大量手术资料显示: 1、类癌最大直径在1cm以下者,90%-100%表现为良 性病程。1-2cm之间者,30%-50%有转移。直径》 2cm者80%-100%有转移。 2、侵润程度 侵犯到胃肠道肌层的类癌,90%发生转 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