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空间结构专题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ppt18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ppt18](https://img.taocdn.com/s3/m/69d1c00fbcd126fff7050b8e.png)
课堂小结
团块状 一、城市形态 组团状 条带状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住宅区 2、商业区 3、工业区
作业1
城市 形态
优点
缺点
城市举例
团 块 状 条 带 状 组 团 状
作业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预习问题
1、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3、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特点?
一、城市形态
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 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 形态。 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 境密切相关。
平原
用地规整
城市形态 集中发展
便于扩大规模,利 用地分散,联系 于环境保护 不便,市政投资 大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e974e0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e.png)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存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
文化、历史等)。
例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
为组团状。
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
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
4、住宅区: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圆形背向发展。
5、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
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弱;不断向外缘移动;原产于交通便
捷地区(紧邻公路、铁路、河流等)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
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图中a则表示工业,b则表示住宅,c则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就
是商业,①-③中适宜发展住宅区的就是②,适宜发展工业区的就是③,适宜发展商业区
的就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比如:必须存有便捷的交通
条件;协同不好相互的边线关系,以增加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水拎;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高中地理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b274ceaf45b307e97197cc.png)
第二章城与城化第一节城内部空间结构【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学习目标】1、以某城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城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城地域结构的概念和主要模式,理解不同城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
3、运用实例,分析城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4、用变化、开展的观点看待城的开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课前准备——知识体系梳理】一、城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土地利用类型:①用地、②用地、政府机关用地、③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④用地、农业用地。
2.城功能区(1)形成:同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空间上的⑤。
(2)特点:无明确⑥,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住宅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空间的⑦。
分化:⑧住宅区;⑨住宅区。
(4)商业区位置:中心、⑩、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
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效劳中心。
(5)工业区工业活动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二、城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付租能力)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由高到低):商业、住宅、工业。
(2)收入的不同(社会地位)导致住宅区分化。
(3)。
(4)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
(5)历史。
【课堂学习——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活动一:〔指向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分析城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特点读我国某城新城区规划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城主要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2)如果图中B、C为同一类土地利用类型,请说出该土地利用类型及判断依据。
(3)B、C两地最有可能布局低密度别墅区的是哪一处?试分析其原因。
探究活动二:〔指向学习目标2〕了解城地域结构的概念和主要模式,理解不同城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1、读三种城模式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三种城模式示意图名称的是: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2〕根据A、C两图,填写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城用地类型: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课件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课件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e2dc98fe53a580216fcfe3a.png)
பைடு நூலகம்
3、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 )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4.下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 D )
5.开封市中心马道街附近是著名的大相国寺,如马道 街建设新商店,考虑历史因素, 商店宜建成( D ) A.现代化的高层大商厦 B.低矮的宋朝平房 C.形式多样的仿古建筑 D.与相国寺相协调的仿古建筑 6、南京夫子庙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1983年,重建的夫子庙地区 融建筑、饮食、戏剧、商业、旅游等文化于一体,满足了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 等多层次需求。南京夫子庙地区的建设历史说明 A.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城市建设会有较大影响 B.城市早期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没有联系 C.早期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D.城市历史对现代城市建设没有影响 ( C)
行政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练一练:
• *济宁市规划局对济宁城 区进行统筹规划 • *将浦西的外滩和浦东的 陆家嘴联结起来,共同形 成上海现代化的中心商务 区。 •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 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程度 不同 • *美国有唐人街,有黑人 区,还有白人区 • *香港等很多发达地区出 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 宅区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1、工业园区为什么分布在城市外围,沿 主要交通干线
(1)占地广,地价低
(2)工业自身的运输量大 (3)减轻工业对城市的污染
2、为什么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1)人口流量大,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2)交通便捷,便于人群集散
高中地理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3d5ba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3.png)
高中地理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知识点【导语】方位词在地理的学习中常常会被使用到,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地理的方位词的使用的原则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产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样散布在城市边沿酒囊饭袋,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样要求环境优美,阔别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畴★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势——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暖和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行等也能增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显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4385cc017cd184254b3535a4.png)
工业区
住宅区
占地面积 大,工业 化后出现 分化
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
(1)读图名和图例 图名或图例中会明确告诉我们是哪几 种功能区 (2)辨析位置关系
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 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3)抓住典型特征 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集聚成片, 多位于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 土地利用集约,占地面积最小。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4)分析布局合理性 ①工业区的布局:为减少污染,工业区一般选择城市外围,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区河流的下游。高新技术产业区 多和科教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区邻近。 ②高级住宅区多与高地、文化区、风景区联系在一起;低级住宅区多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 ) ) ) )
(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区是城市最 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 一个是住宅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 是什么?
(2)商业区是城市核心区,人员流动大,图中①② 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商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 局原因是什么? (3)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区,图中①② 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工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 局原因是什么?
(2)社会因素
比弗利山庄
收入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a09ac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8.png)
1.培养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城市发展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通过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注城市问题、参与城市建设的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作业布置:设计具有思考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国内外城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及成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城市内部会有不同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5.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城市土地利用案例进行分析:
a.某城市计划在市中心建设一座大型购物中心,请分析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
b.某城市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面临居民拆迁安置问题。请结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探讨合理的安置方案。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原因和演变规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2.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图表、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课件城市空间结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课件城市空间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f7ef54933687e21af45a93a.png)
在区位上高 级住宅区和低级 住宅区存在背向 发展的趋势。
低级住宅区
种族(宗教)
在西方大城市中, 一个区域内如果某个种 族或某个宗教团体占优 势,它的影响或势力范 围可能逐步扩展,便会 形成种族聚居区。这种 情况在北美和欧洲表现 的尤其明显。像唐人街、 黑人区等都属于这一类 种族居住区。
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 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 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文 化区、工业区、行政区等。无论是旧城改造还 是新城建设,行政干预有可能促成城市内部地 域结构的分化。我国许多城市新兴工业园区的 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行政干预得 结果。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讨 论
大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 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区 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 带营造了20多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 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练一练:
1、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D ) A、市中心的地价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 C、市中心交通最使得,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 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城市功能 占地 区 面积 形态 位置
商业区
小 最 大 大
团块状或条状
交通便捷的市中 心和街道两侧
住宅区
最基本,最广泛的功能区 集聚 城市外围,并沿 主要交通干线
工业区
学以致用
台湾大润发即将入驻兖州,它布局在 兖州龙桥路和建设路交汇的华勤紫金 城商业街。请大家用所学知识分析一 下,为什么?
二、城市功能区的成因
地 租 水 平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https://img.taocdn.com/s3/m/00c2448ff01dc281e53af0ff.png)
特征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 现了_中__高__级__住宅区和_低__级__住宅区
呈__点_状或_条__状分布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_聚__集__而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分__布__和__组__合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
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布局区位
环境质量 配套公 共设施
中高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面积大,质量高, 有些是独立庭院
城市的外缘,文化区、 风景区附近
优美
齐全(如学校、医院、 商店和绿地等)
低级住宅区 低收入阶层 面积狭小,质量低, 拥挤、密集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较差
不齐全
【典例示范】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 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1
必修2(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图中所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_商__业__用__地__、政府机关用地、_工__业__用__地__、住宅用 地、交通用地。 除以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外,还有_休__憩__及__绿__化__用__地__、农业用地等。
阴影部分的交通及其地租 状况
答
等间距是500;距市中心越近,交通通 交通通达度较好,地价较
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037b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e.png)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2.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可分为:单中心型、双中心型、多中心型、辐射型和不规则型等。
1.单中心型:即城市内只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半径向分散状分布。
2.双中心型:即城市内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两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3.多中心型:即城市内有多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多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4.辐射型:即城市内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放射状分散分布的形式。
5.不规则型:即城市内内部空间分布不规则,缺乏中心性。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形成了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体系。
2.城市空间流动性城市内部空间分布结构与空间连通性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交通、人流、物流的流畅性与城市的发展、竞争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3.城市空间的层次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体现了城市空间的层级结构,即各种不同功能区的相对等级关系。
4.阶段性与动态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其发展历程和演化趋势也是不同阶段的产物。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城市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内部空间的结构。
2.政策与规划城市空间利用规划是指国家、地区、城市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类型用地,按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进行布局和规范,从而形成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3afc4e2bd960591c6770c.png)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6502e2caaedd3382c4d361.png)
招商 引资
北票工业园区
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要有便捷的交通
原因:1、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 备和原材料,运费在生产成本中占 很大比重,就近沿公器、铁路、河 流等交通便捷的地方可降低成本。2、 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也要有方便的 联系。
(二)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减少 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原则: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 密集型行业如小型食品、轻纺、 服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 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 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 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集聚.把一些同类活 动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
2、功能区
概念:城市中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 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 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特点:没有明显界限、以某种功能 为主的多个实体,兼有其它 功能 。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 对的.
提问:城市中一般常见 的功能区有那些?
住宅区、商业区、工 业区、行政区和文化 区等
1)住宅区 城市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
用方式,占40%-60%。
从住宅区的建筑质量上和位置上,分析 住宅区的分化特点?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 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分。高 级住宅区好一些,空间分布 合理一些、大一些,配套设 施完善一些。 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 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的状
(二)模式:
模式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特点
成因
举例
城市形态集中紧 凑,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
功能区呈扇形或 楔形向外扩展
平原地形,经过不断 的侵入与迁移,呈同 心圆自核心向外扩展 而成。
交通,各功能区沿 交通线延伸。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44张PPT)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38eb9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7.png)
[归纳提升]
1.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
面。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城 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
地区 城镇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从城镇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 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 远离公路的地区
交通便捷程度 最高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的概念: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 非农业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功能区的含义:城镇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
区。 3.功能区的形成:大部分城镇都有居住区、商业区 、工业区,一些大城市
还有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等。
4.功能区的特征。
功能区 特征
地租 最高
对应地 租直线
很陡
中等 较平缓
最低 最平缓
区位选 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
择原因 业付租能力最高
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 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 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
[典型例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城镇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5.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有( ) ①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河湖等,可以 改善环境状况 ②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可以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③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 筑物、街区或村落,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 ④通过增加城镇商业、工 业用地,可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 利、文化传承等。
上海高中地理 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
![上海高中地理 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66afc959eef8c75fbfb3de.png)
重庆
依地形而布局城市
拉萨
重庆是山城城市依山而布局 保定是平原城市从中心城区向四周均匀扩展
城市的街区可像棋盘一样分布 山区的城市则可呈立体发展姿态
十堰位于大巴山区,地 势崎岖。只有河谷地段 少量冲积地貌区地势相 对低平,可供城市发展 的土地资源不足,只能 沿河谷松散布局
P41思考与实践
是由地形条件决定的
(1)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集聚效应好
(根2)据产这业三结幅构图以说第出二城、市第的三基产本业特为征主 (3)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上海07年各类学校2751多所, 高新技术企业2743家
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域,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平台;人类文明 最重要的物质财富之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核心。
上海产业结构
0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1815万,GDP总量 占全国5.16% , 工业产值占全国7.35% . 上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13.68%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二、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各种经济活动通过土地成本与经济 效益比较,选择适合的空间位置
1、土地利用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结构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各种经济活动通过土地
成本与经济效益比较,
选择适合的空间位置
城市功能分区
不同的区域体现出 各自的主导功能
(二)、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主要包括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城市功能分区
(1)商业区 (2)工业区 (4)文教区 (5)风景区
(3)居住区
这些功能如何布局更为合理,应考虑交通条件、 环境、自然条件及各功能区自身条件对布局的影响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高中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城市空间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9545a5aa8114431b90dd89c.png)
城市空间内部结构形成因素分析
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历史因素
社会因素
三坊七巷
……
海峡金融街
快速抢答
不同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布一 定相同吗?
同一座城市在不同时期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分布相同吗?
小组讨论:福州工业路的变迁
1980年福州地图
2015年福州地图
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
文教区
功能区 其他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 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小活动:
请在福州地 图中找到你 的家大致位 置,并把她 标出来。
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可以分成 不同的功能区。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文教区
其他功能区
城市空间内部结构形成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 结构主要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交通的便捷程度
经济因素
形成素
历史因素
发展变化
社会因素其他
城市, 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精析】一、城市功能区1.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2(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二、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1)主要是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3)城市工业区合理布置的原则。
①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③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高考例析】(2018新课标II卷)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下图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1.C 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
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C 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
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故C项正确。
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点睛】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
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结合材料并读图,完成1~2题。
1.2010~2016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①环境污染较重②土地价格较高③远离消费市场④基础设施落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该城市十年间四类功能用地的变动表明,该城市A.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B.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C.空间形态变化不大D.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1.A 读图可知,工业用地的变化为:规模整体缩减,而且逐步转化为以外部扩展为主。
①②正是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现象,A正确;城市中心临近消费市场,城市化早,基础设施完善,③④错。
2.B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2010-2016年间,该城市四类功能用地变动表明,该城市功能用地以向城市外围集聚为主,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空间形态变化大,所以B正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用地日益紧张,城市不断向外围和郊区扩展,A错;从图中可知2010-2016年,城市用地中外部扩展和有内部更替变化频繁,波动较大,可见空间形态变化较大,C错;从图中可见功能用地面积差别较大,说明并不均衡,D错。
【点睛】该组题目以城市用地类型为考察对象,通过柱状分布图展示功能用地变迁,难度较大,准确分析图表并了解城市化发展一般进程是解题关键。
“读图读特殊”是地理学科顺利读图的关键,在该题目所示的柱状分布图中,工业用地的变化就属于特殊现象,要细读。
(广东省茂名市2018届高三5月五校联考)图为广州市中产阶层与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时间分配差异模式。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中低收入者A.日常活动规律性差 B.家务较中产阶级家庭多C.人际关系复杂 D.娱乐时间占比较低4.相对于中低收入者,中产阶层移动占用的时间较少的原因是A.活动空间较小 B.私家车拥有量大C.出行需求较少 D.其他活动时间占比大3.A 由图可知,中低收入者睡眠、家务、私事、娱乐、购物等活动无明显的工作日、休息日之分,生活节奏乱,规律性远低于中产阶级;从事家务时间较中产阶级家庭多;虽然私事多但不等同于人际关系复杂;娱乐时间占比较高。
据此分析选A。
4.B 相对于中低收入者,中产阶层出行需求较多,活动空间较大,但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大,移动占用的时间较少,选B。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建设“宜居城市”,城市规划先行。
图甲、图乙为同一城区道路网络(实线粗细表示道路主次等级)的两种规划方案。
图甲是专家们提倡的方案,图乙是不提倡的方案。
图丙是专家们提倡的合理的街区方案,该方案住宅临街分布,打破封闭的“大院式”小区。
据此完成5~7题。
5.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的主要目的是A.拓宽主干道,缓解交通压力B.便于居民出行购物C.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D.提高土地利用率6.下列是图丙中街区方案的功能解读,不合理的是A.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增加临街门店B.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缓解交通拥堵C.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D.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方便人员疏散7.若某地城市建设按图甲道路网络和图丙的街区规划方案实施,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红绿灯路口增多,交通拥堵加剧B.临街店铺多,社区服务业较为发达C.增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D.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加交通安全隐患5.C 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路网密集,但等次低,路口多,显然不是拓宽主干道;道路并非都指向商业区,故该设计虽然有利于行人通行,但不一定便于居民出行购物,故A、B错;由图可知,甲方案的路网密集,增加了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但街区小,道路用地占比大,土地利用效率低。
据此分析选C。
6.A 切角位于路口,路口最易发生交通堵塞,切角拓展了空间,便于修建分行道,使人、车都分道行驶,可以防止或缓解交通拥堵,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也方便人员疏散。
但方块状街区的切角不适宜都作为临街门店,会加大交通拥堵。
据此选A。
7.A 若某地城市建设按图甲道路网络和图丙的街区规划方案实施,道路用地占比大,红绿灯路口增多,交通拥堵减缓;临街店铺多,社区服务业较为发达;由于路网密度大,增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由于小区的临街开放性,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据此选A。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年)》中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定位。
读图,回答8~9题。
8.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限制了中心城区的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质量9.北京建立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A.加快北京市逆城市化进程 B.降低北京市城市人口比重C.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 D.提高东部城镇的土地价格8.A 读图可知,中心城区的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迁到北京市副中心,北京市总体规划限制了北京市的服务种类,并非影响北京市的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C 北京市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迁到北京市副中心对城市人口比重没有影响,不会降低北京市城市人口比重,B错误;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迁到北京市副中心,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C正确;中心城区的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迁到北京市副中心,会导致出现东部城镇的土地价格提高的现象,但不是北京建立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D错误。
故选C。
(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高三5月份质检)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
据此完成10~12题。
10.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A.甲类型 B.乙类型C.丙类型 D.以上都是11.紧凑型城市应该A.不划分功能区 B.鼓励无人汽车C.增加立体绿化 D.杜绝城市扩张12.发展紧凑型城市会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10.A 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选择。
11.C 紧凑型城市应该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
12.D 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
钟摆式交通加剧和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湖北省宜昌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城市内工业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
根据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可将其归纳为以下3种空间分布模式:交错分布模式、零散分布模式、集中分布模式。
如下图所示,完成13~15题。
13.下列关于三种空间分布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是模式I B.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模式ⅡC.地租水平最高的是模式Ⅱ D.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模式Ⅲ14.最适合在模式I区域布局的工业企业类型是A.服装制造厂 B.飞机制造厂 C.炼铝厂 D.物流仓储厂15.模式Ⅲ布局的优势有①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②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③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D 读图Ⅰ交错分布模式工业、生活和生态距离市中心都较近,图Ⅲ集中分布模式距离市中心最远,故A错误;图Ⅲ的工业生产空间占地范围最大,所以其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故B错误,D正确;地租水平主要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最大,模式Ⅰ离市中心最近,所以Ⅰ地租水平最高,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