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感染怎么办

合集下载

23例免疫功能健全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

23例免疫功能健全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

3 (30 , 纵膈 淋 巴结 肿 大 2例 , 见 钙化 表 例 1.%)伴 未
现, 详见 图 1 。
及创 伤 史 、 慢 性 基 础 疾 患 及 长 期 入 住 IU史 , 无 C 且 无 H V感 染 、 性 肿 瘤 、 官 移 植 、 尿 病 病 史 、 I 恶 器 糖 未
15 病理 表现 .
示 : 维组 织 内见 多核 细胞 聚集 , 纤 内见 隐球 菌 , 酸 抗 ( ,A ( , 一) P S +) 六胺 银 ( , 卡 ( 。病 理 诊 断 : +) 粘 +) 右下肺 肉芽肿性 炎 ( 隐球 菌 ) 。
常 , 瘤标 志 物 阴性 , 核 抗 体 阴 性 。本 组 2 肿 抗 3例 中
被误 诊 为肺 结 核 、 发 性 支 气 管 肺 癌 、 菌性 肺 炎 原 细
升 高 4例 (74 , 1 .%) 减少 1 ( .%)嗜 酸 性 粒 细 例 43 ;
胞升 高 5例 ( 17 , 酸 性 粒 细 胞 比 例 最 高 达 2 .%) 嗜 2 .% , 常 1 例 ( 8 3 ;C P 正 常 1 例 57 正 8 7 .%) R 7
【 关键 词】 肺 隐球菌病
免疫 功能健全
临床表现
肺 隐球 菌 病 主 要 由新 型 隐球 菌 经 呼 吸 道 侵 入 肺 部而 导 致 的一 种 深 部 霉 菌 感 染 性 疾 病 , 发 于 好 H V感染 、 官移 植 、 I 器 白血 病 、 用 免疫 抑 制 剂 等 免 使 疫 受损 者 , 时约 13的肺 隐 球 菌病 发 生 在 免 疫 功 同 /
免疫功 能健 全宿主并发 肺隐球菌 病临床症 状较轻 ,
隐球菌病病 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部 c T表 现为近胸膜团块实变影 1 (35 、 0例 4 .%)多发结节 7 (04 、 例 3 .%) 单发结 节 4例 (74 、 1 .%)晕征 9例(9 1 。经氟 康 3 .%) 唑等抗真菌 治疗 后 , 肺部病灶均 有明显吸收 , 未见其他脏 器播 散 。结论 近胸膜实变 团块影 、 多发结节 、 病灶周 围晕征是其较 常见 的影像 学表现。氟康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 敏感性高 , 预后 良好 。

免疫功能正常者新生隐球菌感染1例报道

免疫功能正常者新生隐球菌感染1例报道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PWZXK2017-09);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产学研项目(PKX2019-S17)作者简介:王东江,男,1982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

通信作者:郭 建,E-mail :。

免疫功能正常者新生隐球菌感染1例报道王东江, 郭 建(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上海 200120)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血流感染;荚膜抗原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文章编号:1673-8640(2021)05-0577-04 中图分类号:R379.5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5.025可引起感染的隐球菌主要包括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肺部和皮肤。

隐球菌主要引起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其发病率约为6~1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隐球菌病的发病率更可高达30%[1]。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隐球菌的感染率则很低,仅有十万分之一感染的可能,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2]。

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临床抗隐球菌感染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隐球菌属对氟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明显升高[3],及时、规范的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发病隐匿、病死率高是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重要特征[4]。

本研究对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中年男性隐球菌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诊断项目,提高检验路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

10年前曾患胃炎,平素体健,无药物过敏和慢性病史,无传染病及手术外伤史,否认有鸽子接触史。

1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咳白色黏痰,伴有胃反酸、头痛、畏寒。

2019年7月23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内科就诊,体温37.5 ℃,予以左氧氟沙星、头孢美唑抗感染治疗,奥西康抑酸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5 d 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仍有反复发热,且近2 d 出现腹泻。

隐球菌病怎样治疗?

隐球菌病怎样治疗?

隐球菌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隐球菌病的治疗方法,治疗隐球菌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隐球菌病应该吃什么药。

*隐球菌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和患者的免疫状态的不同,隐球菌病的抗病原治疗有差异。

无明显免疫缺陷的肺隐球菌病患者通常无需抗真菌治疗而很快自愈。

其他部位的隐球菌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和有免疫缺陷的肺隐球病患者,如艾滋病等,或同时有肺外隐球菌病,以及肺隐球菌病进行性加重时,均应进行抗真菌治疗。

(1)两性霉素B:仍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首选药物,静脉滴注须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每日递增。

对于危重病人还可采用鞘内注射治疗,以提高脑脊液内的药物浓度。

常见两性霉素B毒副作用:①即刻反应:如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

②重要脏器损害:如肾功能损害,可见于半数患者。

尿中出现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

若血尿素氮超过正常1倍、血清肌酐高于265.2 mol/L时,应减量或停药;肝功能及心肌损害亦较常见,曾有出现心室纤颤而死亡的报道。

部分患者出现贫血,偶有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

③电解质紊乱:其中低钾血症最多。

④静脉炎:见于多次注射后的静脉。

孕妇禁用本药。

(2)两性霉素B脂质体:减少了与人体细胞膜上胆固醇的结合,却增加了对真菌外膜上麦角固醇的结合,且脂质体中的两性霉素B缓慢释放进人体内,故降低了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降低了对肾的毒性作用。

适应证:各种严重的系统性真菌病;用传统两性霉素B或其他抗真菌药治疗无效的病人;对传统两性霉素B不能耐受或有禁忌的真菌感染,如肾功能不全、明显的贫血患者等;用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3)氟胞嘧啶:对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97~78 g/ml,口服吸收良好,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64%~68%。

可口服或静脉用药。

主要不良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抑制,对肾功能亦有影响。

隐球菌肺炎痊愈的标准

隐球菌肺炎痊愈的标准

隐球菌肺炎痊愈的标准隐球菌肺炎是一种由隐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中。

隐球菌是一种真菌,存在于土壤、鸟粪和植物中,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人来说,隐球菌通常不会引起疾病,但对于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来说,隐球菌肺炎可能会成为严重的健康威胁。

隐球菌肺炎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且需要严密的监测和管理。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来评估痊愈情况,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下面将介绍隐球菌肺炎痊愈的标准,帮助病人和医生更好地了解治疗过程和痊愈标准。

首先,隐球菌肺炎痊愈的标准之一是临床症状的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在治疗有效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和痊愈的可能性。

其次,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改善也是评估隐球菌肺炎痊愈的重要标准之一。

隐球菌肺炎患者通常会进行X光、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肺部病变的情况。

在治疗有效后,肺部病变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这些改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作为痊愈的重要依据。

此外,隐球菌肺炎痊愈的标准还包括真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的阴性转化。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通过真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来监测病原体的存在和数量。

当这些检测结果转为阴性时,表明病原体已经被有效清除,痊愈的可能性较大。

最后,免疫学指标的恢复也是评估隐球菌肺炎痊愈的重要标准之一。

隐球菌肺炎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中,因此监测免疫学指标的恢复情况对于评估痊愈至关重要。

当免疫学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时,痊愈的可能性较大。

综上所述,隐球菌肺炎痊愈的标准包括临床症状的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改善、真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的阴性转化以及免疫学指标的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严格遵循这些痊愈标准,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实现痊愈。

隐藏极深的肺隐球菌病

隐藏极深的肺隐球菌病

畅快呼吸肺隐球菌病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

隐球菌是一种酵母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禽粪和腐败植物或蔬菜中。

自然界中的隐球菌没有荚膜,易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引起隐球菌病。

由于身体内的隐球菌会形成厚而黏着的荚膜,不易气溶胶化,因此,隐球菌肺炎并不属于传染性疾病,罕见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仅有极少数新生儿由母体经胎盘感染。

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几乎全部经肺入侵而感染人体,在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下,形成多糖荚膜保护层以拮抗宿主的防御机制。

该菌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其感染的首发部位是肺,对脑膜和脑实质也有亲和性,因此中枢神经系统也是常见的受累部位,其他少见的受侵部位有皮肤、骨骼、前列腺、肝、心、眼等。

隐球菌感染后在肺组织内形成最初的感染灶,多仅引起轻度炎症反应,如肺门淋巴结肿大;也可以在胸膜下形成小结节,酷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90%病损仅局限于肺部,形成肺隐球菌病,另有10%可经血行传播扩散至其他器官。

X 线无典型特征,表现为多样性肺部隐球菌感染的早期,多数无症状,少数可出现低热、轻咳,咳黏液痰,偶有胸膜炎症状等轻微的炎症反应。

晚期病变为肉芽肿,肺部偶有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

由于肺部隐球菌感染可以与肺部其他疾病重叠出现,因此X 线影像无典型特征,其表现为多样性。

轻者仅表现为双肺下部纹理增加或孤立的结节状阴影,偶有空洞形成。

急性间质性炎症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粟粒样病灶。

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或中度增高,中晚期可有贫血和血沉增快。

应注意与肺结核、原发或转移性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旦拟诊肺隐球菌病,可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如试验阳性,或上述标本做墨汁染色阳性和隐球菌培养阳性可临床诊断。

病变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染色或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出隐球菌可确诊。

免疫功能低下为发病诱因免疫功能低下为肺隐球菌病发病的重要诱因,因而它好发于艾滋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糖尿病、肝硬化、结缔组织性疾病、长期激素治疗等免疫受损的患者。

免疫正常宿主新生隐球菌肺炎2例

免疫正常宿主新生隐球菌肺炎2例

病例报告免疫正常宿主新生隐球菌肺炎2例李丹叶,周蓉,贾玉萍,林江涛*(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029)病例1,女,48岁,主因“左侧胸痛20d,加重半个月”入院。

20天前患者出现胸痛,呈持续性,吸气时为著,偶干咳。

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示:左肺上叶胸膜下小片斑片影。

先后予“头孢曲松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患者胸痛、咳嗽无好转,出现间断低热。

复查胸部CT示左上肺胸膜下多发斑片影,周围伴晕征,较前加重(图1A,封三)。

既往体健。

发病前10d曾去往山中游玩,路过山中养鸟场。

入院时查体:T37.4℃,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入院后检查:血常规:WBC9.61×109/L,N81.6%;红细胞沉降率49mm/h,C-反应蛋白:6.56mg/dL;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520个/μl,CD4+/CD8+ 0.68;血隐球菌抗原阳性。

支气管镜下左肺上叶后段灌洗液真菌培养示新生隐球菌。

CT引导下右上肺阴影穿刺真菌培养示新生隐球菌,病理示上皮样肉芽肿性炎,PAS染色和银染见少量隐球菌孢子(图2,封三)。

诊断新生隐球菌肺炎,治疗上予氟康唑300mg/d治疗(6mg/kg)。

患者用药后2d体温降至正常,咳嗽、胸痛明显缓解,3个月后复查胸部CT示左上叶肺部阴影明显吸收(图1B,封三),血隐球菌抗原(+),6个月后复查胸部CT示肺部阴影完全吸收(图1C,封三),血隐球菌抗原(-)。

病例2,女,69岁,主因“发现肺部结节3月余”入院。

患者体检时查胸部CT发现右肺上叶多发结节影,2月余前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上叶结节影较前范围稍扩大,呈轻度分叶状,边缘毛糙,伴晕征。

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半个月复查胸部CT示结节较前无变化。

既往高血压病史。

体检前曾在我国南方农村居住3个月。

入院后查血常规、血沉正常;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673个/μl,CD4+/CD8+1.66;CT 引导下行右上肺结节穿刺,真菌培养示新生隐球菌,病理示肺泡腔内见多核巨细胞浸润,银染及PAS染色发现隐球菌孢子。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形态,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病理学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判断病变性质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免疫反应,判断病变性质 基因检测:观察基因突变,判断病变性质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等
实验室检查:痰培养、血 清学检查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肺隐球菌病的概述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肺隐球菌病的概述
定义与背景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隐球菌是一种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鸟类粪便和腐烂的植物中 肺隐球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肺隐球菌病可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诊断方法:痰液检查、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复 发性
治疗方法:抗真菌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03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 发现肺部阴影, 但无法确定是 否为隐球菌病
CT检查:可发 现肺部结节、 空洞、肿块等 病变,有助于 诊断隐球菌病
MRI检查:可 发现肺部病变, 但较少用于隐 球菌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
鉴别诊断:与其他肺部疾 病如肺结核、肺炎等相鉴 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 曲康唑等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他 克莫司等

肺部真菌感染怎么办才好

肺部真菌感染怎么办才好

肺部真菌感染怎么办才好
肺部真菌感染的话在治疗问题上当然是应该注重的,首先需要注意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及时的抢救,而且也要注意正确的使用一些抗真菌感染的药物,但是对于药物的使用应该注意听从医生的建议。

★ (一)提高机体免疫抢救能力如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
状态纠正贫血和粒细胞减少等。

★ (二)抗真菌药物治疗地区由于真菌细胞和人类细胞相似,因此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以下几种。

两性霉素B、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脂质体制霉菌素。

★ (三)肺真菌感染常见的为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

少见的有毛霉菌病上海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

★(四)预防加强医院管理、控制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重症监护病房的空气净化、呼吸治疗编委装置的消毒、化疗患者的层流病房等。

可大大降低肺真菌病的发生。

对于那些经积极抗生素治疗部委症状和X线胸片无好转,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以期早期一项诊断治疗。

★预防
★ 1.避免诱因
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 2.增强体质
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3.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本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

目前除流感病毒外,尚没有针对其他病毒的疫苗。

肺隐球菌病的科普知识

肺隐球菌病的科普知识
健康人群也有可能感染,但风险相对较低。
谁会感染肺隐球菌病?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土壤或鸟类粪便的职业人群,如园 艺工人和养鸟爱好者,更易感染。
在某些地区,隐球菌的传播风险会更高。
谁会感染肺隐球菌病?
地理分布
肺隐球菌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但在某 些特定地区发病率较高。
例如,非洲特定地区和某些城市的隐球菌感 染案例较多。
什么是肺隐球菌病? 病因
感染主要是通过吸入含有隐球菌的微小孢子而发 生的。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HIV/AIDS患者更易感染。
什么是肺隐球菌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和发热。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
谁会感染肺隐球菌病?
谁会感染肺隐球菌病? 高风险人群
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如HIV/AIDS患者、器官 移植者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
如何治疗肺隐球菌病?
随访管理
完成治疗后,患者仍需定期随访,以监测可 能的复发。
建立良好的健康管理和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 复发风险。
何以预防肺隐球菌病?
何以预防肺隐球菌病? 个人防护
在高风险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防护口罩,避免 直接接触污染物。
保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何以预防肺隐球菌病?
免疫增强
肺隐球菌病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肺隐球菌病? 2. 谁会感染肺隐球菌病?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治疗肺隐球菌病? 5. 何以预防肺隐球菌病?
什么是肺隐球菌病?
什么是肺隐球菌病?
定义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属真菌引起的感染, 主要影响肺部。
隐球菌通常存在于土壤和鸟类粪便中,尤其是鸽 子。

肺隐球菌感染诊治进展

肺隐球菌感染诊治进展
阳性率: ,重要意义 隐球菌抗原(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 简便、
快速、有效
病理学
此处为肺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显微镜图像。存在许多生 物体, 每个生物体有个大粘液状的囊,此囊使在视野内不太 清晰的每个细胞核周围呈现一个清晰亮区
临床诊断
结合病史、呼吸道症状及胸部X线表现,对 怀疑病例尽早行病原学检查
传染源: 鸽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但 至今未发现动物-人,以及人-人之间直接传 播的证据
可能的传播模式: 鸽粪→气溶胶颗粒→吸入 肺泡→发病
隐球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隐球菌入侵不一定发病,宿主的免疫状态 起决定作用
免疫正常: 可能仅有放射学改而无症状 免疫抑制: 全身播散、症状严重,尤其是肺
肺外表现
上腔静脉阻塞 Pancoast综合征 Horner综合征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气胸及纵隔气肿 胸壁累及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 白细胞计数可以有轻至中度升 高,中后期可出现血红蛋白及细胞数减少
影像学改变
孤立或多个结节影,直径大于5mm,一般为2~ 10cm,可见到支气管影;
部和中枢神经系统
隐球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细胞免疫在防止隐球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肺泡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 是感染起始阶段最主要的免疫细胞, 它们决 定着病原菌被清除还是在肺内繁殖。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轻重不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为:
无症状型
慢性型
急性型
无症状型
患者多为免疫功能正常者 任何的临床症状。 绝大多数的病例是在接受胸部x线透视时偶
治疗方法
病原学检查阳性,但无症状且免疫功能正 常者
治疗: 密切观察,不需用药,或口服氟康唑 200-400mg/d,3-6个月。

免疫健全者肺隐球菌病伴大咯血1例并文献复习

免疫健全者肺隐球菌病伴大咯血1例并文献复习
C O C C U S n e o f o r ma n s v a i r e t y g a t t i i s t r a i n i s a s  ̄e i a t e d w i t h c h a n g e s i n v i r u l e n c e a n d p r o mo t e s d i s s e mi n a t i o n t o t h e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 1 ] 曹彬 , 蔡柏 蔷, 王辉. 肺部 真菌感染 1 5 2例病原谱再评价 [ J ] . 中
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 0 0 7, 3 0 ( 1 1 ) : 2 7 9—2 8 3 .
[ 2 ] C h e n J , V a r m a A , D i a z MR , e t a 1 .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n e o f o r m a n s s t r a i n s a n d i n f e c t i o n i n a p p a r e n t ] y i m m u n 0 c 0 m p e t e n p a t i e n t s , C h i n a [ J ] .
[ 3 ] S h i r l e y R M, B a d d l e y j w.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l u n g d i s e a s e [ J ] . C u r r O p i n
P u l m M e d , 2 0 0 9 , 1 5 ( 3) : 2 5 4 . 2 6 0 .
随着对 P c文献报 道 的增 多 , 医务 人员 对该病 的认 识和 警惕性提高 , 诊断手段逐 渐完善 , 治疗措 施有 了一 定 的进 展 , 早期诊 断率有一定 的提高 。但我 们仍需 清醒地认 识到 P C的

隐球菌的诊治

隐球菌的诊治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非脑膜、非肺部隐球菌病患者
隐球菌血症患者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CNS疾病被排除、无真菌血症、仅有1个 部位感染、无免疫抑制危险因素的患者
氟康唑每日400 mg 6-12个月B-III非HI源自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CNM抗真菌治疗
治疗方案
疗程
证 据
诱导治疗
AmBd(每日0.7-1.0 mg/kg)+氟胞嘧啶(每日100 mg/kg) ≥4周a,b
2010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两种方案均建议采取分期治疗的方式进行,在初期的 诱导治疗中,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0.5—1 ms/(kg·d)) 和氟胞嘧啶(100 ms/(kg·d))作为诱导治疗得到全球专 家的广泛认可; 氟康唑作为后续治疗也得到了普遍赞同; 在诱导治疗时间上,本方案推荐至少8周,而与IDSA 的初步方案以及更新方案均有不同; 两种方案在诱导治疗的时间和维持治疗的剂量上存在 一定差异(可能与我国两性霉素B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 有关,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维持剂量需要 一段时间,一般维持剂量也较低) 。
误诊疾病 脑寄生虫病
疟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葡萄球菌脓肿 播散性脑脊髓炎
原发性淋巴瘤 肾性脑病 癫痫 偏头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脑肿瘤 肺癌 待查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宿主 因素
+
临床 特征
+
实验室检 查:脑脊 液常规、 生化及影
像学
+
脑脊液涂 片、培养 和隐球菌 乳胶凝集
试验
临床特征
多起病缓慢,呈慢性或亚急性 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 可伴有脑实质及脑损害表现

隐球菌病治疗指南.

隐球菌病治疗指南.

隐球菌病治疗指南摘要由8人组成的全国变态反应性和感染性疾病协会(NIAID)真菌病研究组评估了现有的有关隐球菌病治疗的资料。

基于个人的经验及文献资料总结了隐球菌病最佳治疗的方法。

每种推荐方法的相对推荐强度是根据相应的临床证据的类型和级别作出分级的,与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此前公布的指南相一致。

专门小组通过2次电话会议和撰写原稿评论加以确定。

新生隐球菌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依赖于侵犯部位及感染宿主的免疫状态。

对于免疫正常宿主的局限性肺隐球菌病必须保证严密的观察。

在有症状的病例,建议使用氟康唑,200~400mg/d,共3~6个月。

对于那些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1:8而无CNS侵犯的隐球菌血症,或泌尿道、皮肤感染的病例,推荐使用唑类(氟康唑)3~6个月。

在所有病例中,均需严密观测以排除潜在的CNS感染可能。

对于不能耐受氟康唑的病人,伊曲康唑(200~400mg/d,共6~12个月)是一种可接受的选择方案。

对于严重的感染病例,需采用两性霉素B(0.5~1mg/kg/d)治疗6~10周。

对于健康宿主的CNS感染病例,标准的治疗方案是采用两性毒素B(0.7~1mg/kg/d),与氟胞嘧啶(100mg/kg/d)联合使用2周,然后使用氟康唑(400mg/d)至少10周。

根据病人的临床状况,氟康唑“巩固”治疗需持续6~12个月。

对HIV阴性的免疫抑制病例,不管其感染部位,均需按CNS感染来治疗。

HIV感染的隐球菌病病例均需治疗。

对于局限性肺部或泌尿道感染的HIV阳性病例,建议采用氟康唑,200~400mg/d。

尽管与高活性抗病毒治疗(HAART)的冲突还不清楚,但推荐所有HIV感染的病例需终生维持抗真菌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氟康唑的病人,伊曲康唑(200~400mg/d)是一种可接受的选择方案。

对于严重的感染病例,需联合使用氟康唑(400mg/d)和氟胞嘧啶(100~150 mg/kg/d)10周,然后采用氟康唑维持治疗。

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病灶 内有较多粘液样物质 , 炎症易扩散 ; 而免疫 功能 正常者多 形成 肉芽肿性病变 。免疫 功能 正常的患者 中 , 据病程 , 根

般早期形成胶 样病 灶 , 期 为 肉芽肿 或纤 维组 织病灶 。 晚
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脑脊液或血 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 原 , 隐球 菌病诊断 有参考价 值。原发性 隐球菌病 有必要 行 对 腰椎穿刺 , 除中枢 神经 系统感染 。 排


见病 , 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 。其 临床 症状 、 影像 学表 现 、 实 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 使该病 极易漏 诊及误诊 。江苏省人 民医 院呼吸科 于 2 1 年 5月收治 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 , 01 为提高
对该病 的认识 , 现回顾临床资料并复习近年文献 , 综述如下 。 患者男性 , 4 2岁 , 压器 厂工 人 , 变 有粉 尘接 触史 , 病前 发
炎、 肺癌 、 肺结 核等呼吸系统其他疾病 的表 现相 似 , 因此 , 极易
出现误诊 。
其影像学 表现 的多样而无 特异性 , 也是其极 易误诊 的原
因之 一。总结 相关 文献 报道 , 发性 肺 隐球 菌病 的胸 部 C 原 T 表现主要 有以下几 种 : 1 浸润性 实变 , () 可单发 , 亦可多 发 , 病 变大小不 等 , 形态各异 , 可为小条 片状 、 团片状或单肺叶 、 多肺 叶病 变 , 边界较模糊 , 密度 不均 , 可见 “ 气管充 气征 ” “ 支 或 空
临床肺 科杂 志
21 0 2年 7月 第 1 7卷第 7期
1 5 35
免疫 功 能 正 常 的原发 性 肺 隐球 菌病 1例 并 文献 复 习
秦 丽娟
原发性肺 隐球菌病是 由新型 隐球菌及其变种所 引起 的一 种急性 、 亚急性 、 慢性 的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 。本病是一种少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作者:牟向东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8期肺隐球菌病(PC)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新生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禽粪和腐败植物中。

自然界中的隐球菌没有荚膜,易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引起PC。

有机体内的隐球菌形成厚而黏着的荚膜,不易气溶胶化,因此本病从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PC属于散发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国外主要见于AIDS/HIv患者,其发病率约为6%~10%;而国内报道的PC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其发病率约为(0.4~0.9)/10万。

临床表现根据PCI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无症状型,慢性隐匿起病,绝大多数是在体检时胸片偶然发现,见于免疫功能健全者。

轻微症状型,常为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乏力、盗汗等症状,偶有咯血。

查体一般无阳性发现。

急性重症型,临床表现为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可发展为I型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死亡率较高。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AIDS或免疫抑制患者。

影像学表现PC的影像学特点:无症状患者多表现为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状阴影,边界清晰,可伴有晕征,病灶相对稳定:有症状患者表现为多发斑片状浸润影或实变影,边缘模糊,伴有明显的晕征,病灶往往有融合变大;急性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大面积毛玻璃影或浸润影,很快进展为大叶性实变。

所有患者的肺部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带。

胸痛者病灶往往累及胸膜,注意和肺梗死相鉴别。

实变病灶可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极少有坏死空洞形成,这和曲霉菌明显不同,既往许多文献将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误认为坏死性空洞。

组织病理学PC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非坏死性肉芽肿炎,伴有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在多核巨细胞和肺间质内可见多个空泡样改变,这些空泡是没有被HE染色的隐球菌病原体。

PC组织病理学诊断必须结合特殊染色:PAS染色将其胞体染为红色,阿申蓝染色将其荚膜染成蓝色,六胺银染色将其胞壁染为黑色。

肺隐球菌病诊治进展

肺隐球菌病诊治进展

肺隐球菌病诊治进展【摘要】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于吸入隐球菌孢子而引起的肺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在免疫功能正常和低下者中均可发生,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与患者的免疫状况息息相关,但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或延迟诊断致病情恶化。

本文就肺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影像特点、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综述,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肺隐球菌病是指主要经呼吸道吸入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或格特隐球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疾病。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及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和报道逐年增多,因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与漏诊,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1. 流行病学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隐球菌中最主要的致病菌种。

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

肺部和皮肤也是常见的感染部位,黏膜、骨骼及肝脏等组织亦可发生。

肺隐球菌病既往被认为主要发生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免疫缺陷宿主中。

然而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我国一项HIV阴性宿主肺隐球菌病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在纳入研究的45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87.75%(401/457)无已知免疫缺陷。

新生隐球菌分为格鲁比变种、新生变种及混合变种,血清型分别为A型、D型及AD型,基因型为VNⅠ-VNⅣ。

感染新生隐球菌的患者临床上90%为血清A型,即格鲁比变种,其中94%~98%基因型为VNⅠ;格特隐球菌的血清型主要为B型和C型,基因型为VGⅠ-VGⅣ,我国感染的格特隐球菌主要为VGⅠ型菌株。

VGⅡ型菌株在我国较少报道,感染者主要为免疫功能正常的男性,且多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

新生隐球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环境中,常见于干燥鸽粪中。

鸟禽类是人类隐球菌病的重要传染源。

而格特隐球菌的分布则多限于澳洲、非洲、东南亚和北美洲。

隐球菌病多为散发性,偶呈爆发性流行。

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感染
缺 氧、 吸衰 竭 。P r 9 5年 还 报 道 播 散 性 肺 隐 呼 el 1 8 a
球 菌感染 发 生 A DS的病 情 。免 疫 抑 制 的 患者 常 R
并有 血 行 播 散 , a rn报道 AI S患者 在 肺 隐球 c me0 D
嗽、 咳少 量 白痰 或 井 有气 短 、 胸痛 、 血 、 质量 降 痰 体 低、 盗汗等病情 。 可无症 状,96年 C mpe 复 习 亦 16 a bl l
维普资讯
医师进 修 杂志 2 0 02年 1月第 2 5卷第 1 期
9 ・





陶 仲 为
( 山东 省立 医院, 山东 济南 2 0 2 ) 50 1
中囝分粪号 : 5 94 R 1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0 2 7 42  ̄ }1 O 9一O 10 —6 6 (0 2 0 —0 o 2
酵母 样菌 呈群 集或 散 在 , AS和 黏液 蛋 白卡红 染 菌 P
接班 后 实 习医师发现和 红 、 自细胞 不同的 隐球 菌, 特 点 为菌体 呈窄颈 芽胞 的酵母 型. 外形 圆或椭 圆 , 常见 出芽 , 有荚膜 呈双 层厚 壁 , 体 内有 折 光颗 粒 , 的 菌 大
虽约 自细 胞 大 、 的虽 约 红 细胞 大 . 大 小 明显 不 小 但
1 病 因
2. m × 2 m 、 5 c × 2. m 、 0 c × 3. m 0c 3 c 2. m 8c 3 m 5c
隐球 菌造 成的 人体感 染几乎均 为新 型隐球 菌 引
起 . 在 自然界 广泛存 在 , 其 尤以饲 鸽环境 的鸽粪 尘埃
近 圆形 、 浅分 叶 、 毛刺 、 度不均 匀 的块 影. 边 有 带 密 周 清 楚。 用青 霉索 、 羧苄 青霉索治疗 半个 月后 复查胸 片 病变 无改变 , 痰仍 带血 而诊断为肺 癌行 手术 治疗. 术 中触诊病 块 质 硬 、 界 不清 . 后 行 病 理 检 查 呈 实 边 术 性、 无包膜 . 面灰 白. 下肺组 织破 坏, 切 镜 多数 肉芽肿 形 成, 肉芽肿 内外有 浆 细 胞 、 巴细 胞浸 润 , 淋 肉芽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功能正常:感染肺隐球菌怎么办?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作者:施毅丁媛苏欣
肺隐球菌病是通过吸入隐球菌孢子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种。

近年来,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白念珠菌、曲霉的第三大类肺真菌病,因而日益受到临床关注。

尤其是近年来有关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隐球菌病的报道不断增多,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新生隐球菌也可感染免疫功能正常者
以往认为,鸽子粪便污染的土壤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随后的研究发现,新生隐球菌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在城市中心、房屋内尘埃中均可发现隐球菌孢子,甚至宠物猫狗也可携带隐球菌,通过接触直接传播。

隐球菌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器官植移、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或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化疗等患者。

目前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现,新生隐球菌亦可感染免疫功能正常者。

我国近期大规模回顾性调查(1998-2007年)证实,肺隐球菌病占我国肺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第三位(75/481例,15.6%),其中34.0%无基础疾病。

临床特征
与免疫抑制患者相比,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多见,起病时常表现为非特异性肺部或全身临床症状,病情通常较轻微。

临床症状的发生率较免疫抑制者明显降低,其中以咳嗽、发热、胸痛多见,咯血、气促少见。

约20%-30%患者甚至无临床症状,大多在体检时发现,因而易误诊为肺癌。

影像学改变
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改变,可表现为:(1)孤立性肿块影,多见于原发性肺隐球菌病;(2)单发或多发结节影;(3)单发或多发斑片状影,约10%患者有空洞形成,常为继发性肺隐球菌病;(4)弥漫性粟粒状阴影;(5)急性间质肺炎型,此型少见。

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直径大小不等,其次包括团块影、斑片浸润影、实变影、毛玻璃影,部分为混合病变。

病灶多靠外周或胸膜下分布,可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空洞征和晕征,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较为少见;而免疫抑制者更容易出现渗出性改变(80%)。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患者多伴有胸腹部淋巴结肿大,这是与免疫正常成人隐球菌病较为重要的鉴别:可能与儿童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病原体易沿淋巴结播散,引起淋巴结肿大有关。

有研究认为,老年患者胸部CT显示毛玻璃影,伴或不伴结节,需警惕肺隐球菌病的可能。

总而言之,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尚需联合其他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

实验室诊断
因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中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不高,既往肺隐球菌病报道多为手术确诊病例。

现临床上主要采用肺活检,如经皮肺穿刺或纤维支气管镜等微创检查来明确诊断。

近年来肺隐球菌病诊断率的提高与广泛开展肺活检密切相关。

因此,临床高度怀疑肺隐球菌病患者应尽早行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免延误诊断,同时也利于与其他疾病特别是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治疗
临床上尚缺乏关于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患者治疗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研究结论主要来自回顾性调查和病例报道。

1.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干预、手术切除和临床观察。

对免疫抑制及免疫功能正常的轻中度肺隐球菌病患者,药物治疗首选氟康唑400 mg/d,首剂加倍.口服6-12个月。

2. 不能耐受氟康唑者可选择伊曲康唑(200 mg,每12小时1次)、伏立康唑(200 mg,每12小时1次)和泊沙康唑(400 mg,每12小时1次)等口服;如为重症肺隐球菌病,应采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治疗方案,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诱导治疗后,序贯口服氟康唑。

血清抗原滴度阳性不是持续治疗的依据。

3. 如治疗后影像学改善不明显且症状持续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目前国内临床存在氟康唑治疗剂量偏低( 200 mg/d)和疗程过短(不足半年)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4. 近年来国外指南和临床研究均建议,重症患者应采用大剂量氟康唑治疗。

如在非HIV感染和非器官移植受者隐球菌脑膜炎的推荐治疗方案中,如果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作为诱导治疗,则巩固期治疗时氟康唑的剂量建议400-800 mg/d。

5. 如果患者因各种情况不能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直接采用氟康唑作为诱导期治疗,则氟康唑的剂量应≥800 mg/d,1200 mg/d效果更佳,甚至可以高达1600-2000 mg/d,供我国临床医生参考。

6. 对抗真菌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挤压病灶,防止病灶扩散。

对呼吸道症状明显、病灶呈浸润性分布者,术后应给予至少6个月的抗真菌治疗,未治疗或中途停药可能会造成病情复发、病灶播散(特别是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7. 对无基础疾病、病灶局限、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低、手术彻底切除者可不予抗真菌治疗。

但由于上述结论多来自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治疗方案仍存争议,因此,临床还需进行大样本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临床指导意义
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与免疫抑制者有一定差别,不能因免疫功能正常或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阴性而放松对肺隐球菌病的警惕,导致误诊或延迟诊断,影响治疗效果。

早期积极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此类患者及时诊断的重要方法。

同时,抗真菌治疗中给予充分的剂量和足够的疗程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极为重要。

本文摘自《中华内科杂志》2015年2月第54卷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