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与交换规律概述

合集下载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遗传遗传学中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向后代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完全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称为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指连锁基因之间在遗传过程中可能发生交换而表现出独立遗传的现象。

重组值及其测定重组值: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比称,又称重组率,用Rf 表示。

Rf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100%重组值的变化范围是0~50%交换值: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

通常把重组值称为交换值,实际上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

因为等位基因之间偶然会发生多重交换,多重交换的结果不一定形成重组型配子。

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重组值的测定测交法即用F1与隐性纯合体交配。

测交后代(Ft)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Rf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100%自交法(自学)多用于去雄较困难的植物,如水稻、小麦、花生、豌豆等。

简易法(x —指双隐性纯合子的频率)相引相(AABB×aabb):Rf = 1 - 2X相斥相(AAbb×aaBB):Rf = 2相引项中自交法计算交换值的步骤:①求F2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②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分率;③含两个显性基因配子的百分率等于隐性配子的百分率;④100% - 2×隐性配子的百分率得重组配子百分率,即得重组值。

遗传距离:通常用重组值/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图距。

以1%的交换值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1cM)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离。

重组值越大,说明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重组值越小,说明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

奥赛1连锁与互换规律

奥赛1连锁与互换规律

生物奥赛培训之一:《连锁与互换规律》1910年摩尔根将果蝇白眼基因定位于X上后,又发现一些伴性遗传基因,证明X上确有许多基因(人有23对染色体和十万个基因)。

提出问题:(1)同一染色体上众多基因如何排列?(2)遗传传递有何规律?经研究得到结论:(1)基因论(2)连锁交换规律第一节基因的连锁与交换一、连锁遗传现象(一)连锁遗传现象发现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花颜色紫色P对红色p显性,花粉粒形状长形L对圆形l显性。

F2分离比不符合9:3:3:1,亲组合类型较多,重组合类型偏少。

原为同一亲本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的倾向,这说明来自同一亲本的基因,有较多的在一起传递的可能。

但贝特森和潘耐特未能提出科学的解释。

摩尔根认为应从F1产生配子数找原因,4种配子数目不等,亲组合类型多,重组类型少。

(二)摩尔根的实验果蝇翅长短,复眼颜色:长翅Vg,残翅vg,红色复眼Pr,紫色复眼pr。

1、相引组与相斥组的概念:(1)相引组:两个显性在一起,两个隐性在一起配成的杂交组合。

(2)相斥组:一个显性一个隐性和一个隐性一个显性在一起配成的杂交组合。

2、相引组、相斥组的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实验:3、解释相引组杂交:红眼雄果蝇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配子,测交后代1:1,红眼雌果蝇产生四种配子,但亲组型配子Vg Pr和vgpr多,而重组型配子Vg pr和vgPr少。

同理可解释相斥组杂交结果。

果蝇翅的长短和眼的颜色是两对相对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或相连性,把这种现象叫连锁。

把这两对相对性状叫连锁性状。

控制连锁性状的基因叫连锁基因,连锁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连锁基因之间能够发生交换的连锁叫不完全连锁(雌果蝇),不能发生交换的连锁叫完全连锁(雄果蝇、雌家蚕)。

目前人们经过研究发现仅有两种动物雄果蝇和雌蚕属于完全连锁,不发生交换。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连锁互换定律是指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那么它们之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通过连锁互换的方式进行推导和计算。

这个定律在电路分析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元件之间的关系。

一、定律的表述连锁互换定律有两种表述方式:1. 电压表述: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元件相连,则有:U_AB = U_12 + U_23 + … + U_n-1,n其中U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U_ij表示第i个元件和第j 个元件之间的电压。

2. 电流表述: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流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元件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元件通过的电流。

二、应用举例1. 串联电路中的连锁互换定律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电阻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电阻相连,则有:U_AB = U_1 + U_2 + … + U_n其中U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U_i表示第i个电阻上的电压。

同样地,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电阻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流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电阻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电阻通过的电流。

2. 并联电路中的连锁互换定律在一个并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分支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分支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分支上通过的电流。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一、什么是连锁互换定律连锁互换定律(Chain of Substitution Law)是一种逻辑推理规则,用于证明或推导命题的等价性。

它允许在命题中进行逐级的替换,直到达到所需的等价关系。

连锁互换定律是推理和证明过程中常用的重要逻辑原则。

二、连锁互换定律的表述连锁互换定律可以用以下语言形式表述:对于命题P,Q和R,如果P与Q等价,Q与R等价,则P与R等价。

简化为逻辑符号表示,即:(P ↔ Q) ∧ (Q ↔ R) → (P ↔ R)三、连锁互换定律的应用3.1 逻辑推理连锁互换定律在逻辑推理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逐级替换等价命题,可以简化推理过程,减少繁琐的推导步骤。

这种推理方法可以用于证明一系列与待证命题等价的中间命题,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3.2 简化命题在数学和逻辑学中,连锁互换定律也常用于简化复杂的命题。

通过替换等价的命题,可以将复杂的命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四、连锁互换定律的证明连锁互换定律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符号演算进行证明。

以下是一个示例证明过程:1.设定待证命题为P ↔ R。

2.根据连锁互换定律的定义,需要证明(P ↔ Q) ∧ (Q ↔ R) → (P ↔ R)。

3.假设(P ↔ Q) ∧ (Q ↔ R)为真。

4.根据双向蕴含的定义,(P ↔ Q) ∧ (Q ↔ R)等价于[(P ∧ Q) ∨ (¬P ∧¬Q)] ∧ [(Q ∧ R) ∨ (¬Q ∧ ¬R)]。

5.根据交换律,可以将(P ∧ Q) ∨ (¬P ∧ ¬Q)和(Q ∧ R) ∨ (¬Q ∧ ¬R)重新排列为[(P ∨ ¬P) ∧ (Q ∨ ¬Q)] ∧ [(Q ∨ ¬Q) ∧ (R ∨ ¬R)]。

6.根据平凡性质,可简化为[T ∧ (Q ∨ ¬Q)] ∧ [(Q ∨ ¬Q) ∧ T]。

5答案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5答案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一、名词解释1、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2、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3、重组值(率):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也叫交换值。

4、相引组(相):杂交的双亲是显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想相连锁的杂交组合。

5、相斥组(相):杂交的双亲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相连锁,另一个是相对应的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的杂交组合。

6、基因定位:根据重组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之间的距离。

7、干涉(干扰,交叉干涉;I):同源染色体间一个位置上的交换对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

8、并发率(并发系数;符合系数;C):实际获得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与理论期望得到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的比值。

9、连锁群(基因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

连锁群数目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n)。

10、连锁图(遗传学图;连锁遗传图):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交换值和排列顺序制定的、表明连锁基因的位置和相对距离的线性图谱。

11、着丝粒作图:把着丝粒作为一个作为(相当一个基因),计算某一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并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12、顺序四分子:每次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个产物即四分子 (四分体)不仅仍保留在一个子囊中,而且在子囊中成线状排列。

又叫顺序四分子13、单交换: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分别发生单个交换。

14、双交换: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基因之间,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

二、填空1、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和(雌家蚕)中发现。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这个过程叫(交换或重组),每发生一次有效(交换),将产生两条含有重组(染色体)的配子叫(重组合配子)。

3、每1次交换,只涉及四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中的(2)条,发生1次单交换的性母细胞的百分率是重组合配子百分率的(2)倍。

54. 连锁与互换

54. 连锁与互换

第六章连锁与互换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固定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人有23对染色体和十万个基因。

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现象。

互换:连锁性状和基因之间发生重组的现象。

1 连锁与交换规律1.1 连锁与交换现象的发现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P 紫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PPLL ppll PPll ppLLF1 紫花长花粉紫花长花粉F2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紫长紫圆红长红圆4831 390 393 1338 226 95 97 1花颜色紫色P对红色p显性,花粉粒形状长形L对圆形l显性。

F2分离比不符合9:3:3:1,,亲组合较多,重组合偏少。

原来为同一亲本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的倾向,这说明来自同一亲本的基因,有较多的在一起传递的可能。

但贝特森和潘耐特未能提出科学的解释。

1.2 摩尔根的实验果蝇翅的长短,复眼的颜色长翅Vg,残翅vg,红色复眼Pr,紫色复眼pr长红×残紫残紫♂×♀长红♂×残紫♀长红残紫长紫残红长红:残紫1339 1195 151 154 1 :1残红×长紫残紫♂×♀长红♂×残紫♀长红残紫长紫残红残红:长紫151 146 1067 965 1 :1相引相:两个显性在一起,两个隐性在一起配成的杂交组合。

相斥相:一个显性一个隐性和一个隐性一个显性在一起配成的杂交组合。

1.3 解释(1)果蝇翅的长短和眼的颜色是两对相对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或相连性,把这种现象叫连锁。

把这两对相对性状叫连锁性状。

控制连锁性状的基因叫连锁基因。

连锁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连锁基因之间能够发生交换的连锁叫不完全连锁,不能发生交换的连锁叫完全连锁。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偶尔在相应的位置发生断裂,然后错接,造成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互换,这个过程叫交换或重组。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BbVv)
黑身残翅
(bbvv)
测交 后代
(BbVv) 42% (bbvv)42% (Bbvv) 8%
雌 果 蝇 的 连 锁 和 交 换 遗 传
(bbVv) 8%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p
配 子
B b V v 灰身长翅(父本)
b b x v v 黑身残翅(母本) b v
b b v v 黑身残翅
未交换精子 精原细胞数 精子数 Ab 80个未交换 80*4=320 20个交换 100 20*4=80 400
160
交换精子 AB ab
Ab
160
20
180
20
180 2A % A% A/2%
20
20
20
20
精原细胞的交换值为20% 交换值为10%
一种交换配子为5%
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1、如果不利的性状和有利的性状连锁在一起,那
B V
b v
子 代
B b V v 灰身长翅
雄 果 蝇 的 连 锁 遗 传 解 释
1
:
1
基因连锁和交换的原因
灰身长翅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 于 同一染色体 上,以 ( B V )表示。 黑身残翅果蝇的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位 于 同一染色体 上,以 ( b v )表示。 经过杂交,F1是灰身长翅,其基因型是 B V ( )。 这样的雄果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 个基因(B和V、b和v) 不分离 ,而是连 在一起随着生殖细胞传递下去。
• 美国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用果 蝇做实验材料,进行了大量的遗传学研究, 终于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团,这不仅证实 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并且丰富 发展了关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 理论,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 连锁互换规律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互换定律
上,进一步发展为细胞遗传学。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一 连锁
1 性状连锁的发现
贝特生(1861-1926):
英国生物学家,
曾经重复过孟德尔的实验
1906年,贝特生(Bateson
W.)和贝拉特(Punnett R.
C.)在香豌豆的二对性状杂
交试验中 首先发现
易,可结大量种子
麦、稻、豆较难:回交去雄难,种
子少,故宜用自交测定法(F2资料)
精选完整ppt课件
26
2 自交法
例如第一节中的香豌豆资料
♣ 其中F2中纯合双隐性ppll个体数即为d2;
既组成F2表现型ppll的F1配子必然是pl,其频率d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已知香豌豆ppll个体数为1338株(相引数);
基因之间
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
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
对位置
把基因标志在染色体上。
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是基因定位可以采用的两种方
法。
精选完整ppt课件
32
1 两点测验:
♣ 先用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合亲本)
分别测定两对基因间是否连锁,然后根据其交换值
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亲本组合= (4032+4035)/8368×100% = 96.4%
精选完整ppt课件
重新组合= (149+152)/8368×100%
= 3.6%
11
摩尔根(Morgan TH.)等以果蝇为材料进行测交的结果
红眼长翅
pr+pr+vg+vg+ × 紫眼正常翅

连锁率和交换律的名词解释

连锁率和交换律的名词解释

连锁率和交换律的名词解释在数学和逻辑学中,连锁率和交换律是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逐一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解释。

连锁率是指一种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连锁率描述了多个事件依次发生的概率。

通常情况下,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相互独立的,那么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单独发生各自事件的概率的乘积。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事件A和事件B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依赖关系,这时就需要用到连锁率来计算它们共同发生的概率。

连锁率的应用广泛,例如在概率论、统计学、遗传学以及物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连锁率的概念。

假设我们有两个骰子,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同时投掷这两个骰子,我们想要知道它们的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是多少。

这个问题可以用连锁率来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红色骰子的点数为4的概率是1/6,因为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

然后,我们需要知道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的概率是1/6。

由于这两个事件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单独发生各自事件的概率的乘积,即(1/6) * (1/6) = 1/36。

因此,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是1/36。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交换律。

在代数学中,交换律是指一种运算在两个元素之间进行时,不受元素的顺序变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交换律描述了两个元素之间进行运算的顺序是可以互换的。

交换律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加法运算中,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a + b = b + a。

同样,在乘法运算中,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a × b = b × a。

这个性质也可以应用到向量和矩阵的运算中。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交换律的概念。

假设我们有两个整数a和b,它们分别为3和5。

我们想要计算它们的加法结果和乘法结果。

根据交换律,无论是加法还是乘法,a和b的顺序都可以变化。

因此,a + b = 3 + 5 = 5 + 3 = 8,a × b = 3 × 5 = 5 × 3 = 15。

第六章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六章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六章连锁与交换规律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

连锁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随整个染色体一起向后代传递。

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组成一个连锁群。

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为该生物染色体的对数。

完全连锁: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应片段的交换而产生重组合型配子的现象。

交换率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两个特定基因座位之间,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频率即交换率。

相引组:杂交的双亲中一个亲本具有两种显性性状,另一亲本具有其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

如:AABB×aabb相斥组:杂交的双亲中一个亲本具有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另一个亲本具有相对的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的杂交组合。

如:AAbb×aaBB基因定位基因定位是根据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点测验是以3个基因为观测单位,通过1次杂交和1次测交,同时观察3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1次分析得出结果,从而确定3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的方法。

若基因之间的交换互不影响,理论双交换值应为中央的基因分别与两端的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的乘积,但基因发生交换的时候,一个部位的交换会影响另一个部位的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干涉,干涉的发生使得实际双交换率小于理论双交换率。

习题一、问答题1.高等动植物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为什么说交换型卵子的百分率是发生交换的卵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2.连锁遗传中,重组合类型小于50%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确定两个基因是否是连锁遗传?4.两点测验的缺点是什么,三点测验的优点是什么?5.影响交换率的因素是什么?6.怎样理解连锁群的数目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7.绘制连锁图应注意哪些问题?☆8.试述经典遗传学是如何证明“基因是在染色体上”。

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连锁与交换定律是指在遗传学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顺序是固定的,而在染色体间的交换是以一定规律进行的。

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遗传的学科。

在细胞学中,连锁与交换定律是基于染色体的行为和遗传物质的分布而提出的。

在有性生殖中,个体的染色体是以成对存在的,一对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另一对来自于父亲。

在染色体上,基因是以一定顺序排列的,每个基因对应一个特定的遗传性状。

连锁定律指的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同时遗传给后代。

这是因为在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过程中,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会被同时复制和分离。

交换定律指的是在染色体间发生的交换现象。

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互相交叉并交换部分基因。

这个交换过程称为染色体重组,通过重组,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可以被打破,使得某些基因组合出现变化。

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主要在于染色体的结构和行为。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它们承载着遗传信息。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和分裂,确保每个细胞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通过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和变异。

这对于遗传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基础。

第六章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六章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六章连锁与交换规律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

连锁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随整个染色体一起向后代传递。

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组成一个连锁群。

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为该生物染色体的对数。

完全连锁: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应片段的交换而产生重组合型配子的现象。

交换率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两个特定基因座位之间,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频率即交换率。

相引组:杂交的双亲中一个亲本具有两种显性性状,另一亲本具有其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

如:AABB×aabb相斥组:杂交的双亲中一个亲本具有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另一个亲本具有相对的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的杂交组合。

如:AAbb×aaBB基因定位基因定位是根据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点测验是以3个基因为观测单位,通过1次杂交和1次测交,同时观察3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1次分析得出结果,从而确定3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的方法。

若基因之间的交换互不影响,理论双交换值应为中央的基因分别与两端的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的乘积,但基因发生交换的时候,一个部位的交换会影响另一个部位的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干涉,干涉的发生使得实际双交换率小于理论双交换率。

习题一、问答题1.高等动植物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为什么说交换型卵子的百分率是发生交换的卵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2.连锁遗传中,重组合类型小于50%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确定两个基因是否是连锁遗传?4.两点测验的缺点是什么,三点测验的优点是什么?5.影响交换率的因素是什么?6.怎样理解连锁群的数目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7.绘制连锁图应注意哪些问题?☆8.试述经典遗传学是如何证明“基因是在染色体上”。

孟德尔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内容1.引言孟德尔连锁是指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

而互换定律则是遗传学中的另一个基本规律,它描述了染色体间的互换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孟德尔连锁和互换定律的相关内容。

2.孟德尔连锁孟德尔连锁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它是指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由于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表现出的共同遗传现象。

孟德尔连锁与基因的位置有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会被同时传递给后代,因此它们的遗传方式呈现出一种“连锁”的规律,相互之间不容易独立分离。

2.1孟德尔连锁的原理孟德尔连锁的原理可以通过遗传交叉实验来解释。

在遗传交叉实验中,通过交叉两个不同的个体,可以观察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

如果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并且没有发生基因重组,那么它们就会同时传递给后代,表现为孟德尔连锁。

2.2孟德尔连锁的应用孟德尔连锁在遗传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孟德尔连锁关系,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基因的位置和功能,进而理解遗传性状的传递规律。

此外,孟德尔连锁还可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筛查,有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3.互换定律互换定律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互换事件。

在互换过程中,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发生,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

这种互换现象使得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进行重新组合,破坏了孟德尔连锁的规律。

3.1互换定律的过程互换定律的过程可以通过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来描述。

在互换过程中,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

这种互换现象使得基因在染色体上重新组合,导致孟德尔连锁被打破。

3.2互换定律的意义互换定律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排现象,说明了孟德尔连锁并非绝对,在基因重组的情况下,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可以被打破。

互换定律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基础。

4.结论孟德尔连锁与互换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内容。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F 1雌果蝇(灰身长翅)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绝大多数的初级卵母细胞中连锁基因不发生互换,即为连锁遗传,所以减数分裂时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亲本类型配子:BV :bv=1:1(多数)。

少数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连锁基因发生互换,则会产生四种配子为:BV :bv :Bv :bV=1:1:1:1(少数)。

注意:其中有50%是亲本类型配子,50%是重组类型配子。

所以把上述两种情况相加,F 1雌果蝇共产生四种配子:BV :bv :Bv :bV=多:多:少:少。

如把初级卵母细胞总数看成100,假设不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为68个(68%),则产生的卵细胞为BV 和bv 各34个。

发生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为32个(32%),则产生的卵细胞为BV 、bv 、Bv 、bV 各8个。

两种情况相加,F 1产生的卵细胞为BV :42%、bv :42%、Bv :8%、Bv :8%。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F 1灰身长翅(雌)与黑身残翅(雄)测交后产生的后代的种类及比例: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42%:42%:8%:8%。

学生根据此图也比较容易理解交换值的含义及公式在应用中的变化。

交换值= F 1重组型配子数/ F 1总配子数×100%=测交后代中的重组型数/测交后代总数×100% =1/2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的百分比以此图为例,F 1雌果蝇的初级卵母细胞有32%发生了互换,则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为16%(8%+8%)。

(如果其它生物的精母细胞发生了互换,与卵母细胞同理)练习1:在100个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有50 的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了一次互换,在所形成的配子中,换型的百分率占 ( C )A 、5%B 、15%C 、25%D 、35%解析:根据上述公式,重组配子(换型)率为发生互换的精母细胞百分比的一半,即50%÷2=25% 练习2:基因型为 的精原细胞120个,其中若有30 个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能产生亲本基因型和重组基因型的精子数目依次是 ( B )测交配子测交后代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灰身长翅黑身残翅F 1♀ ♂ (多数)42% 42%8% 8%×图二A B a bA 、480、480、60、60、B 、210、210、30、30、C 、90、90、30、30、D 、240、240、60、60解析:30个精原细胞发生了互换,产生四种精子为:BV :30、bv :30、Bv :30、bV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紫长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
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
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 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 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说明: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 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 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 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 第二节 基因定位和连锁遗传图 • 第三节 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 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 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 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 完全连锁。
•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 (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 个体。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一)完全连锁:
例如:果蝇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 实得粒数
4032
149
152
4035
8368
• 百分比%
48.2
1.8
1.8
48.2
测交:相斥组 C-Sh相斥相的重组值为3.0%。
P bbVV×BBvv 黑长 灰残
F1 BbVv♀×bbvv♂
Ft
♂ ♀ Bv bV BV bv
bv Bbvv bbVv BbVv bbvv
0.42
0.42 0.08 0.08
不完全连锁
亲组合:亲代原有的组合。 重组合:亲代没有的组合。
二、交叉与交换的关系
• 1、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造成同源染色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互换,这个过程叫交换 或重组
• 2、每发生一次有效交换,形成1个交叉,将产生两条重组 染色体。两条非重组染色体(亲染色体),含有重组染色 体的配子叫重组合配子,含有非重组染色体的配子叫亲组 合配子。
三、交换值及其测定
• (一)重组值(交换值)的概念 • 重组值(率):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也叫交换值。
• 重组值(Rf)=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杂交组合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杂交组合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三、交换值及其测定
• (二)重组值(Rf)的测定 • 1、测交法:用于异花授粉植物。
测交后代(Ft)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 子的种类和比例。
• 计算公式:重组值=
交换型的个体数 测交后代个体总数
×100%
• 相引组(相):杂交的双亲是显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隐性基因与隐性 基因想相连锁的杂交组合。
P1 紫 花 (显 )长 花 粉 粒 (显 ) P2 红 花 (隐 )圆 花 粉 粒 (隐 ) P1 紫 花 (显 )圆 花 粉 粒 (隐 ) P2 红 花 (隐 )长 花 粉 粒 (显 )
赫钦森玉米色粒遗传的测交试验: 籽粒颜色:有色(C)、无色(c); 籽粒饱满程度:饱满(Sh)、凹陷(sh)
• 相引相(玉米子粒遗交传换) 值=重新组合的百分率
重组合配子数 ×100% 配子总数(亲组合配子+重组合配子)
• 1、每1次交换,只涉及四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中的2条。 • 2、发生1次单交换的性母细胞的百分率是重组合配子百分率的2倍。因
此如果交换值为4%,则表明有8%的性母细胞发生了交换。 • 3、重组值的范围0—50%之间,重组值越大,基因之间连锁程度越小。


• F1 灰身红眼 b+bpr+pr × (bbprpr黑身紫眼测交)


• Ft 灰身紫眼 b+bprpr:bbpr+pr 黑身红眼 •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二)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 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重组型配子产生。例如: 果蝇
Ft
黑身长翅 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
即bV完全连锁, Bv也完全连锁。
灰 残
灰 长
灰 残

长完
黑全



黑 长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一)完全连锁:
• 果蝇的体色、和眼睛颜色遗传:
• P 灰身紫眼 b+b+prpr× bbpr+pr+ 黑身红眼
• 相斥组(相): 杂交的双亲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相连锁,另一 个是相对应的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的杂交组合。
相引组与相斥组
描 述
亲 本花 色花 粉 粒 形 状
两 个 显 性 性 状 连 在 一 起 遗 传 相 引 相
两 个 隐 性 性 状 连 在 一 起 遗 传 一 个 显 性 性 状 与 另 一 个 隐 性 性 状 相 斥 相 一 个 隐 性 性 状 与 另 一 个 显 性 性 状
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紫长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
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
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 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 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43;满152)/×836无8 色×、1凹00陷%
=C3C.S6h%Sh

ccshsh
• 测交Ft
有色、饱满 CcShsh ×
无色、凹陷 ccshsh

• 配子
CSh
Csh
cSh
csh
总数
• 测交子代(Ft) CcShsh

有色、饱满
Ccshsh 有、凹
ccShsh 无、饱
ccshsh 无色、凹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