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院前急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第三条本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伦理准则,并依照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操作。
第四条医院院前急救负责人应当订立院前急救工作总体方针和具体实施方法,并监督落实。
第五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急救联动机制。
第二章急救资源及配置第六条医院应配备急救设施和装备,包含但不限于急救车辆、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等,以确保急救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院前急救网络,掩盖急救服务的范围,并明确服务区域和急救点分布。
第八条医院应依据患者需求和急救资源实际情况进行急救设备及药品的配置和更新,确保其规模和品质实现需求。
第九条医院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应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第三章院前急救队伍建设第十条医院应建立院前急救队伍,队伍成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一条院前急救队伍应包含专业医务人员、护士和司机等,人数应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第十二条院前急救队伍应订立队员职责、工作制度和值班布置,确保急救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十三条院前急救队伍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应急处理本领和团队协作本领。
第四章急救指挥与调度第十四条医院应设立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指挥、调度和协调,确保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急救救治的及时有效。
第十五条急救指挥中心应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指挥和调度,确保急救资源的优先级使用。
第十六条急救指挥中心应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提高急救工作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第十七条急救指挥中心应定期进行急救工作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五章患者权益保障第十八条医院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应依照现场急救原则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院前急救工作管理规定
院前急救工作管理规定
为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高效和安全,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一、急救队伍的组建和管理
1. 设立院前急救队伍,成立专业团队负责急救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 必须对急救队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3. 对急救队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培训。
二、急救装备和设施的管理
1. 配备必要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包括急救箱、呼吸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2. 对急救装备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3. 设立急救站点,分布合理,方便急救人员实施急救工作。
三、急救流程和规范
1. 制定详细的院前急救流程,包括急救人员出诊、急救装备使用、急救措施等。
2. 针对不同的急救情况,制定相应的急救规范和操作指南。
3. 建立急救病历记录制度,及时记录急救过程和相关信息。
四、急救培训和宣传
1. 定期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急救队员的专业水平和
应急能力。
2. 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急救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协调与合作
1. 与相关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确保院前
急救工作的协调进行。
2. 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急救工作的情况,接受监督和指导。
六、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
1.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急救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2. 对急救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
处理能力。
以上为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规定,经领导批准后即刻执行。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安全和满意度,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患者,进行现场救治、转运和途中救护的服务。
第三条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患者隐私保护,提高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院前急救工作由我院急诊科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和科室应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我院成立院前急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六条急诊科设立院前急救办公室,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
院前急救办公室设在急诊科,主任由急诊科主任兼任,工作人员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担任。
第七条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资格和培训证书,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急救能力。
三、工作流程第八条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分为接警、派车、出诊、救治、转运和回访六个环节。
第九条接警:120调度员接到急救电话后,应及时接听、记录,询问患者病情、地址、联系人等信息,并根据病情、地址等情况判断派车等级。
第十条派车:120调度员根据患者病情、地址等情况,合理安排救护车辆和急救人员,并通知患者所在地的交警部门,确保救护车辆畅通无阻。
第十一条出诊:急救人员接到派车通知后,立即准备急救物品,乘救护车前往现场。
途中保持与120调度员的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救治准备。
第十二条救治: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治,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第十三条转运:患者病情稳定后,急救人员应将其安全转运至救护车,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途中做好救治工作。
院前急救管理ppt课件
院前急救 的原则
院前急救的内容
①现场急救; ②搬运; ③监护运送。
院前急救的技术要求
1、 心肺复苏技术; 2、气管开放技术; 3、电触颤技术; 4、止血; 5、包扎; 6、固定; 7、搬运。
院前急救工作要求
做到接警及时,出警迅速,急救药品齐 全、器械完好,救治措施得力。保障伤 病员和急救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日常 救护和突发救治任务圆满完成。
参加会诊医师应在规定时间 内到场,并积极参加医疗救治工作。
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3、接诊危重伤病员需院内继续抢救时, 院前急救人员要提前通知院内值班人员 作好抢救准备。
院前急救中病人的转运原则
转运原则
1、1、安安全全原原则则;; 2、2、就就近近原原则则;; 3、3、自自愿愿原原则则;; 4、4、专专业业原原则则;; 5、5、能能力力原原则则。。
1、将急救现场分为四个区: 红色区、黄色区、绿色区和黑色区。
2、现场抢救分五组: 指挥组、分类组、抗休克组、 洗消组和转运组。
3、院内抢救分五组: 指挥组、分类组、抗休克组、 手术组和专家组。
红色标记:
立即/马上救治----伤员需要马上进
行拯救生命的医疗干预措施,伤票下
缘用红色标示。暂时安置在 红色区
急诊医学范畴
1、初期急救----即院前急救; 2、复苏学 3、危重病医学 4、创伤学 5、急性中毒 6、灾害医学; 7、急诊医疗体系:院前急救、院中抢救和 ICU三位一体体系。
急诊医学的特点
1、伤病员救治反应迅速; 2、急诊工作强调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 3、急诊工作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4、树立整体思维、加强团结协作; 5、分清轻重缓急 6、对生命指证不稳定的危重伤病员,做到诊 断与治疗同步,边检查、边抢救、边治疗。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院前急救行为,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快速响应、现场评估、立即处理、安全转运的原则。
3. 所有参与院前急救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组织架构1. 建立院前急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
2. 设立院前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各类急救资源,指挥救援行动。
3. 明确院前急救人员的职责分工,包括医生、护士、驾驶员和辅助人员等。
三、运行机制1. 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急救电话随时有人接听,救护车随时待命。
2. 接到求救信息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出车准备,并迅速赶往现场。
3. 现场急救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根据病情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
4. 确保患者隐私权,对患者信息严格保密,除非得到患者或法定代理人同意,不得泄露。
四、设备与药品管理1. 救护车应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必需的药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药品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药品有效性。
3. 对于特殊药品和设备,应制定特别的管理和使用规程。
五、质量控制与培训1. 定期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知识更新培训。
2. 建立院前急救质量监控体系,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3. 鼓励院前急救人员参与学术交流,提升专业技能。
六、应急预案1. 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人员的应急能力。
3. 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七、法律法规遵守1. 院前急救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
2. 对于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院前急救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32
伤病员的现场分类
分类: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抢救有存 活希望的患者,提高存活率
概念:是保证加快伤病员救治和转送速度的一种 有效组织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快速、准确地判断 病情,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和运送的次序
120电话的自动排队功能 24小时开通、自动录音、记录呼叫时间
、自动现实呼叫方位、自动推荐合适的 急救分站等功能 一般不许患者自己选择医院
10
运输工具
普通型救护车 监护型救护车 特种救护车 急救通讯指挥车 直升飞机 快艇
11
运输工具
2
基本急救设备
急救中心设置基本要求:一个城市原则上只能设 置一个急救中心。
院前急救prehospitalemergencymedicalcare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情的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院前急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患者的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院前急救的目的
标。
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 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
19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和原则
院前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时间紧急(病情和心情):时间就是生命 病种复杂多样 以对症治疗为主 急救环境和条件差 流动性大 对急救人员要求高
21
院前急救的任务
对呼救患者的现场急救和运送(主要和经 常性任务)
意义: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减少伤残率、死亡率。 步骤包括: 呼救 现场急救 安全转运和途中救护
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加强院前急救安全管理,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院前急救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接诊、出诊、转运、救治、交接等环节。
二、组织与职责1. 成立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2. 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救护车队等相关人员组成。
3. 各相关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明确职责,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1. 救护车管理(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救护车司机应熟悉本地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3)救护车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确保完好、充足。
2.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急救技能和专业知识,持证上岗。
(2)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确保患者安全。
(3)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
3. 接诊与出诊(1)接诊时,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出诊时,医护人员应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
(3)出诊途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4. 转运与救治(1)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患者平稳,防止发生意外。
(2)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3)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与接收医院联系,确保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5. 交接与记录(1)交接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救治过程和药品使用情况。
(2)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便于后续救治。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四、奖惩与监督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医护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3. 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五、附则1. 本制度由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指的是组织急救队伍、建立急救指挥中心、制定急救流程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管理制度。
以下将从急救队伍、急救指挥中心、急救流程三方面来探讨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救队伍院前急救队伍是保障院前急救服务的基础,并且急救队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治效果。
因此,对于急救队伍的培训、管理、评估是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急救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建立急救队员日常巡查、考核、评估机制,对不能胜任或表现不佳的队员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淘汰。
急救指挥中心建立急救指挥中心是提高院前急救救治效果的关键环节,它承担着急救指挥、资源调配、信息共享等职责。
急救指挥中心的建设需要先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辖区内的急救资源、特殊人群、急救事件等信息,快速做出判断并指挥急救队伍前往现场完成救治任务。
同时,急救指挥中心还需要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强跨部门的急救联动能力。
急救流程急救流程是保证院前急救效果的必备环节,它应该包括救助人员发现急救事件、拨打急救电话、急救指挥中心分析处理、急救队伍到达现场及完成急救任务等关键步骤。
在流程设计中,应该尽量简化流程环节,提高流程执行的效率,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急救任务,降低院前病患死亡率。
此外,流程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应急物资、设备的配备、急救现场的安全防护等问题,为急救队伍提供保障。
总之,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健全急救队伍、建立急救指挥中心、制定科学合理的急救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共同协作,来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和救治能力。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诊科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和转运工作。
第三条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应当遵循及时、准确、高效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急救服务能力。
第四条医院应当成立急诊科,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急救资源充足,急救流程合理,急救质量得到保障。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第五条急诊科应当设立急救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院前急救工作。
第六条急救管理小组成员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和护士组成,分别负责急救工作的不同方面。
第七条急诊科主任负责组织和管理院前急救工作,制定急救工作计划和流程,监督急救工作的实施。
第八条护士长负责急救护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急救药品和设备的齐全和完好。
第九条医生负责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参与急救护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十条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参与急救护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三、急救资源与设备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当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保证其性能良好,确保在急救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
第十二条急救设备包括救护车、急救箱、急救药品、呼吸机、心脏除颤器等。
第十三条急救药品包括基本药物和特殊药物,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配置。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当建立急救设备和药品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第十五条急诊科应当制定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急救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急救流程包括接诊、评估、诊断、治疗、转运等环节,各个环节应当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十七条急救操作规范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脏除颤、止血等操作,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第十八条急诊科应当定期组织急救操作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在事前对急救流程、设备、人员以及急救场所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套制度。
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急救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及时、科学、规范的处理和救治。
一、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1.确保急救物资和装备的充足。
医院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且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性。
2.建立完善的急救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医院应制定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流程,并建立院前急救标准操作规范,确保急救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组织专业急救队伍。
医院应选拔专业急救人员,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持续教育,提高其急救技术和应急能力。
4.定期开展院前急救演练。
医院应定期组织院前急救演练,以检验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协作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应对能力。
二、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急救资格认定。
明确急救人员的资格认定标准,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急救技能。
2.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管理。
医院应建立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归还流程,确保设备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3.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
医院应制定院前急救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并向急救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急救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急救记录和报告。
医院应建立院前急救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记录急救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为提高急救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5.急救队伍管理。
医院应建立急救队伍管理制度,包括队伍组建、职责分工、培训和考核等,以提高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急能力。
6.院前急救演练。
医院应定期组织院前急救演练,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检验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协作能力,并做好演练总结和改进工作。
7.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医院应与公安、消防、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和大规模灾难。
三、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制度宣贯和培训。
医院应通过内部宣贯、培训和考核等方式,确保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得到全员理解和遵守。
急救中心与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急救中心与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急救中心与院前急救的定义急救中心与院前急救是指医院为了及时有效地对突发疾病、急性伤情、危重病患进行紧急抢救、治疗和转运的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条急救中心与院前急救的目标急救中心与院前急救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供应高效、专业的医疗服务,确保急救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条急救中心与院前急救的原则1.人命至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2.科学救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医疗标准进行急救工作;3.及时响应,确保急救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4.安全保障,确保急救环境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和二次损害;5.团队合作,互动搭配,形成有效的急救协作机制;6.连续改进,不绝提高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急救中心的组织与设置第四条急救科的职责急救科是医院的紧要部门,重要职责包含: 1. 组织急救中心和院前急救工作,订立相关制度、规范和流程; 2. 保障急救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急救药品的供应; 3. 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急救技能; 4. 深化急救工作的研究,推广先进的急救技术和经验。
第五条急救中心的设置医院应设立急救中心,包含急诊接诊区、急诊治疗区、重症监护室和急救车辆。
急救中心应与相关科室相互搭配,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第六条急救中心的人员设置1.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应包含急诊医生、护士、急救救助员等。
2.急诊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知识,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患者病情,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3.护士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急救操作。
4.急救救助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能够娴熟操作急救设备和进行基础救治。
第三章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第七条院前急救的组织急救中心应与相关急救服务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院前急救协作机制。
与急救中心合作的机构可以包含急救热线、急救车队等。
第八条院前急救的管理1.急救中心应定期订立院前急救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和工作重点。
急救与抢救处置管理制度
急救与抢救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的急救与抢救处理工作,提高应急救援本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和员工,特别是参加急救与抢救处理工作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急救与抢救处理工作应当遵从人道主义原则、科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第二章急救与抢救处理机构第四条医院成立急诊科作为急救与抢救处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协调、引导和培训相关工作。
第五条微创手术室、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和放射科等相关科室也参加急救与抢救处理工作。
第六条急救与抢救处理机构应当配备必需的设备、药物和人员,并定期检修和更新设备。
第三章急救与抢救处理人员第七条医院应当聘请具有相应资格的医务人员从事急救与抢救处理工作,包含急诊医生、护士等。
第八条急救与抢救处理人员应当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本领和水平。
第九条急救与抢救处理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十条急救与抢救处理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敬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第四章急救与抢救处理流程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急救与抢救处理流程,包含患者接诊、初步评估、治疗处理、转运等环节。
第十二条患者接诊环节,医务人员应当快速响应及时诊断,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情况和治疗方案。
第十三条初步评估环节,医务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病情和急救需求,快速做出推断并订立适当的救治措施。
第十四条治疗处理环节,医务人员应当严格依照相应流程和标准操作,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转运环节,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患者转运至相应的科室或医疗机构,并做好交接工作和相关记录。
第五章急救与抢救处理设备和药物第十六条医院应当配备必需的急救与抢救处理设备,包含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并进行定期检修和校准。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储备必需的急救与抢救处理药物,包含抗心脏骤停药物、镇痛药物、抗生素等,并进行定期更新和管理。
院前急救管理办法
院前急救管理办法院前急救管理办法一、总则(一)为了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效率,减少急救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院前急救工作。
(三)院前急救是指在发生意外伤害、突发疾病或紧急情况时,通过合理的急救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治和转运服务。
二、院前急救组织与管理(一)设立院前急救中心,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和评估院前急救工作。
1、院前急救中心的组成和职责a) 院前急救中心由专业急救人员、调度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急救车辆的管理和调度,急救队伍的培训和考核,院前急救设备的采购和维护等工作。
b) 院前急救中心在急救车辆紧急出车时需要及时与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联系,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c) 院前急救中心要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二)建立院前急救网络1、院前急救车辆的配置a)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车辆。
b) 院前急救车辆应当具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保障紧急情况下的急救需求。
2、院前急救队伍的建设a)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专业的院前急救队伍,通过招募和培训,确保队员具备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b) 院前急救队伍应当与急救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急救情况和需求。
三、院前急救流程与操作(一)现场急救1、紧急报警和急救方式a) 在发现紧急情况时,应当第一时间拨打急救方式,向急救中心报告情况和需求。
b) 急救方式应当具备专业的急救人员接听并提供相应的急救指导。
2、到达现场a) 院前急救车辆应当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急救服务。
b) 院前急救人员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判断,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对伤员的急救处理a) 院前急救人员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b) 急救现场应当做好记录,包括伤员的基本信息、现场急救措施及效果等。
第二章-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ppt文档)
患者的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
续、系统救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院前急救的目的、意义和步骤
院前急救的目的: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 患者痛苦,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什么是院前急救?
概念: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 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情的现场救护、转 运及途中救护
院前急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 否有公众参与
天津
青岛
武汉
上海
人民卫生出版社 8
如何拨打120电话?
拨打120电话时,应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 练易懂
呼救者必须简要说清病人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 讲清现场地点,留下呼救者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等车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建筑物等有明显 标志处
迅速清理楼道内杂物 教育子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向急救中心电话求助,不要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急救用品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急救网络建设
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 通讯设备、急救运输工 具、急救医疗设备、急 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 员组成的,能够单独完 成院前急救任务的基本 单位。
北京120急救网络分布图
人民卫生出版社 15
急救网络建设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 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 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 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
急救与抢救服务管理制度
急救与抢救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旨在规范医院急救与抢救服务的管理,提高医疗救助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二条急救与抢救服务包含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抢救等各项服务。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及相关辅佑襄助人员。
第二章急救与抢救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第三条医院应设立急救与抢救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急救与抢救服务工作。
中心设置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由医院领导任命。
第四条急救与抢救服务中心应配备充分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相关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急救与抢救操作技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第五条医院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急救网络,包含院内急救、院前急救和转院急救等环节,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急救服务。
第六条医院应订立医学救助标准和流程,明确急救与抢救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和操作流程,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院前急救服务管理第七条医院应与本地急救中心、交通管理部门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确保院前急救服务的快速响应。
第八条院前急救服务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具备急救技能和相关知识。
医院应定期向院前急救服务人员供应连续教育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九条院前急救服务人员应遵守急救操作规范,做到快速、稳定、准确地为患者供应急救服务,严禁私自使用急救设备和药品。
第十条医院应加强与院前急救服务人员的沟通和搭配,及时供应患者的病历、情况和预算等信息,确保院前急救服务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院内急救服务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设置相应的急救科室,配备专业急救医生和护理人员,并在科室内设立急救药品、设备和监护设施,以保障院内急救服务的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院内急救科室应常备充分数量的急救药品和物品,并定期检查、更新药品。
药品过期、失效或损坏的,应及时更换。
第十三条急救科室应配备专业的急救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
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
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本文是关于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急救医疗服务,维护急救医疗秩序,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救死扶伤的宗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院内急救医疗服务以及社会急救等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是指由急救中心、急救站(以下统称院前急救机构)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院内急救医疗服务,是指设置急诊科室的医疗机构(以下称院内急救机构)为院前急救机构送诊的患者或者自行来院就诊的患者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社会急救,是指在突发急症或者意外受伤现场,社会组织和个人采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础操作,及时救护伤者、减少伤害的活动或者行为。
第四条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急救医疗服务工作的领导,将急救医疗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和运行经费补偿保障机制,形成平面急救站点完善、立体急救门类齐全、硬件配置先进、院前院内有序衔接的急救医疗网络和服务体系,保障急救医疗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群众日常急救需求。
第五条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范围内的急救医疗服务工作;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急救医疗服务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公安、消防、住房城乡建设、经济信息化、交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民政、旅游、文广影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急救医疗服务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院前急救机构、院内急救机构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市民合理使用急救医疗资源。
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公益宣传,倡导自救互救的理念,宣传救死扶伤的精神。
第七条市民应当尊重和配合院前急救机构、院内急救机构开展的急救医疗服务活动,合理、规范、有序使用急救医疗资源,自觉维护急救医疗秩序。
急诊科管理—院前急救的管理
院前急救的管理院前急救服务即对在院前发生的各种急症的诊断与处理。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常是最先到达现场的,也是最先对急症患者实施救治的人员。
因此,对急症患者的正确诊断和紧急救治是非常重要的。
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抢救设施、急救水平,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而且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医疗水平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权价值的态度。
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欧洲心脏病学会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策略指南中指出: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30分钟之内,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开通闭塞血管,都可以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生2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间。
院前溶栓开始时间比入院后溶栓平均提前约1小时,病死率降低17%。
对猝死患者在3分钟之内开始抢救,不仅复苏成功率可以达到50%以上,而且复苏成功后不易留下严重脑损伤后遗症;4~6分钟开始复苏有10%可以救活,但复苏成功后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6分钟开始复苏存活率仅4%;10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极低。
超过30分钟开始复苏者,基本上无存活的可能。
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急性心脏压塞、急性心肌梗死、张力性气胸、严重开放性骨折或外伤、上呼吸道堵塞、高血压急症、急性左心衰、主动脉夹层、上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脑水肿、严重支气管哮喘、产后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急症,若在社区内就给予正确的治疗,则有可能使患者转危为安,而延误抢救或转送患者,则有可能延缓抢救的最佳时间窗口,甚至使患者死于转送途中。
为了更好的掌握临床各种急症的诊断与处理,社区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好各种常见急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紧急救治等有关内容。
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急症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以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并发症或后遗症。
二、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和内容(1)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有三大项①对于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给予初始急救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
25
国外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美国 英国 日本 德国
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急救模式
北京模式(院前型) 上海模式(集中性院前指挥型) 广州模式(单纯性院前指挥型) 重庆模式(院前附属医院型) 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
7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
• 具有高尚的医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 坚守岗位,能随时准备赶赴现场 • 掌握检伤分诊技术,实施有效救护 • 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理论和技术 • 掌握急救药品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和注意事项
28
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医疗设备的管理
急救药品严格交接班 医疗器械 有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无菌物品必须注明消毒日期,保持清洁与
干燥,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保管。 救护车及车内装备
29
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国际上把呼救列为急危重症患者“生存链 ”的第一步,患者或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启 动救援系统
16
城区急救半径
急救 中心
城区急救半径≤5km
17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 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时间。包括通讯时 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 者身边时间。
18
呼救
到达现场 开车
到达医院
现场抢救
运送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EMSS功效的重要指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什么是院前急救?
概念: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 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情的现场救护、转 运及途中救护
院前急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 否有公众参与
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 状和体征及局部表现 配合现场其他人员做好现场处理工作
32
伤病员的现场分类
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院前急救 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急救意识
2
呼救患者分类
急救患者(10%~15%) :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 的患者 就地抢救
现场救护目的:挽救患 者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 征后运送
急诊患者(85%~90%) :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 尚无生命危险的患者
呼救者必须简要说清病人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 讲清现场地点,留下呼救者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等车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建筑物等有明显 标志处
迅速清理楼道内杂物 教育子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向急救中心电话求助,不要
随意拨打120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如何拨打120电话?
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 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尽量提前 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 接应
现场救护目的:稳定病 情、减轻患者在运送过 程中的痛苦和避免并发 症的发生
院前急救原则
立即使伤(病)员脱离险区,并快速评估病情 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总原则先复苏后固定 急救与呼救并重 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保留并正确保存离断肢体,随患者一同送往医院 先救治后运送,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
意义: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减少伤残率、死亡率。 步骤包括: 呼救 现场急救 安全转运和途中救护
“把患者活着送到医院”
第一节 概 述
一、院前急救组织的质量标准
通讯网络 运输工具 专业急救人员 合理配备急救用品 加强急救网络建设
5
通讯网络构成
市民 120 急救中心
分中心、救护车、 急救医院
标。
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 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
19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和原则
院前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时间紧急(病情和心情):时间就是生命 病种复杂多样 以对症治疗为主 急救环境和条件差 流动性大 对急救人员要求高
21
院前急救的任务
对呼救患者的现场急救和运送(主要和经 常性任务)
紧急呼救:120
30
现场评估
现场伤病情评估是指当患者突患急危重病 或遭到意外伤害时,护理人员赶赴现场,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的过程。包括:环境评 估和病情评估。
评估方法 评估程序
31Biblioteka 现场病情评估注意事项体检时尽量不要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适当应用物理检查,重点是对生命体征的观察,
发现能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 询问病史时,听清病人或陪伴者的主诉;问清与
120电话的自动排队功能 24小时开通、自动录音、记录呼叫时间
、自动现实呼叫方位、自动推荐合适的 急救分站等功能 一般不许患者自己选择医院
10
运输工具
普通型救护车 监护型救护车 特种救护车 急救通讯指挥车 直升飞机 快艇
11
运输工具
2
基本急救设备
急救中心设置基本要求:一个城市原则上只能设 置一个急救中心。
2
院前急救的含义?
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 院以前
患者的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
续、系统救治
院前急救的目的、意义和步骤
院前急救的目的: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 患者痛苦,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医疗设备基本配置 急救用品基本配置 急救药品基本配置 急救人员基本要求
3
急救用品
14
急救网络建设
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 通讯设备、急救运输工 具、急救医疗设备、急 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 员组成的,能够单独完 成院前急救任务的基本 单位。
北京120急救网络分布图
急救网络建设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 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 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 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
上级领导 卫生行政部门 和其他救灾系统
6
通讯:院前急救的灵魂
我国的急救呼救号码是:120
香港(英国):999
美国:911
法国:15 日本:119 德国:110
你会拨打120电话吗 ?
7
卫星定位GPS
天津
青岛
武汉
上海
如何拨打120电话?
拨打120电话时,应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 练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