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性皮肤纤维瘤1例
纤维瘤病理报告

纤维瘤病理报告
纤维瘤病理报告
临床资料: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右侧躯干软组织肿块,伴局部疼痛。
病理报告:
标本标号:XXXX 送检医师:XXX
镜下所见:
肿瘤组织为不规则形态的梭形细胞,排列呈束状,间质丰富。
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明显,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胞浆呈嗜碱性。
伴有短小的细胞间隙,无明显的核分裂象和细胞异型性。
肿瘤累及浅表皮肤,未侵犯皮下组织和深部肌肉。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Vimentin:阳性
CD34:阴性
Desmin:阴性
S100:阴性
诊断:纤维瘤
病理评述:
根据镜下所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诊断患者患有纤维瘤。
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软组织肿瘤,起源于纤维组
织。
其主要特点是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组成,排列呈束状,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异型性较低。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而不表达CD34、Desmin、S100,进一步支持了纤维瘤的诊断。
纤维瘤通常生长缓慢,无自发恶变的趋势。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局部肿块和疼痛,一般不会有广泛的转移。
治疗方案可以选择手术切除肿瘤,通常能够完全清除,并达到治愈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的病理报告诊断为纤维瘤。
建议继续随访观察,定期检查患处情况,如有明显变化或不适,及时就医。
右大腿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

The etiology and m isdiagnosisof 56 cases with pericardial efusion
LI Jiyuan,MA Xin,CA 0 Qual ̄cing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u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 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auses of pericardia l effusion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of misdiagnosis.M 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6 patients with cardia1 effusion from September 2000 tO December 2008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 causes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included tuberculosis 26.8% ,tumor 25.0% ,heart failure 17.9% ,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8.9% .others causes and diagnosis unknown 14.4% .5 case were misdiagnosis.Conclusion:Tu—
患 者 ,男 ,32岁 ,因 右 大 腿 后 侧 包 块 渐 大 2个 月 人 院 .无 明显 不 适 感 。专 科 查 体 :一 般 情 况 好 ,心 肺 听 诊 未 见 异 常 右 √大 腿 后 侧 可 触 及 大 小 约 8 cmx5 cmx21 cm 肿 物 (图 1),表 皮 无发 红 、破 溃 ,中等硬 度 ,活动 度差 ,8国窝 、腹 股 沟 区未 触及 肿 大 的淋 巴结 ,近期 无发 热 、消 瘦 。实验 室 检查 :肝 肾功能 、血 常 规 、CEA、CA19—9、CA125和 CA50均 正 常 。X线 检查 :右 大腿 后 侧 边 界 不 清 软 组 织 肿 块 影 ,骨 质 未 见 破 坏 ..MRI检 查 :右 大 腿 上 端 股 骨 后 外 方 股 深 肌 明 增 粗 ,其 内 见 团 状 异 常 信 号 影 ,考 虑 肿 瘤 性 病 变 (图 2、3)。 行 手 术 切 除 ,术 中见 肿 物 位 于 股 _I头 肌 和 筋 膜 之 问 ,包 膜 较 完 整 ,与 周 围 组 织 无 浸 润 ,骨 质 无 破 坏 ,肿 物外 观多 结 节椭 圆 形 ,包 膜致 密 ,切 开断 面 见灰 褐 色 胶 胨 样 组 织 ,部 分 区 域 黏 液 样 (图 4)。术 后 病 检 免 疫 组 化 :
误诊为促纤维增生性纤维瘤的上皮样肉瘤1例报道

1 糕床资 料 .
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 , 瘸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的、 皮下或深部软组
细胞 、 组织 细胞 、 泡沫状 组织 细胞 、 杜顿 巨细 胞 、 破骨样 多核 巨 细胞 、 分化 未
原始问充质细胞、 含铁血黄素细胞、 炎细胞等。瘤细胞核畸形怪状 , 核浆变 异大 , 核分裂多见, 图像多形性。瘤细胞排列成漩涡状、 席纹状、 束状或弥 漫性分布。E S的细胞多形性、 异型性均无 M H明显, F 无明显的漩涡状、 席
纹状排列, 瘤细胞表达 C K及 Vm ⑥鳞状细胞癌: i。 常可见到鳞癌 的特征 ,
如细胞角化和细胞间桥 , 有时可见到癌组织与表皮之间有延续 ,K(+) C ,
[ ] 王坚。 1 朱雄增. 软组织肿瘤病理学【 . l 北京: 民 M] 第 版. 人 卫生 出 版
社 ,0 85954 20 : ,3 : 2
■■一
■ ■ ■
Vm(一) i 。 参 考文 献
l 6 3. 0. 5
漫分布, 并有假腺样结构及胞质内 粘液滴, E 且 s常发生 于上肢及手, 而滑
膜肉瘤主要见于膝及大关节附近。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H) 细胞 MF :
成分复杂, 具有多形性和异型性、 组织结构多样性特征。细胞包括纤维母
患者男性,1 3 岁。因左肱骨病灶清除术后 2 0余月, 术区复发肿块 2 织的单个或多个无痛性肿块… , 0 病理改变复杂多样 , 故临床和病理 医师都 余月人院。查体 : 一般情况可, 左上臂见长约 1e 7m陈旧性手术瘢痕, 瘢痕 很容易误诊。由于 E S预后不佳, 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高, 确诊后 中段外侧扪及皮下肿块 , 肿块大小约 5m× c 肿块表面皮肤红肿, c 6 m, 皮肤 治疗多需广泛切除 , 以提高生存率, 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并 中央见一约 1m× .e c 0 5m褐色痂壳 。 皮温稍高 , 肿块质硬, 不规则 , 界欠清, 给予重视。本病的诊断要点是 : ①患者年轻, 病程较长, 病变位于四肢。② 固定, 无明显压痛。左肘屈髓约 9 0度畸形 , 左腕下垂。左上肢皮肤感觉及 镜下: 肿瘤组织呈结节状生长 , 肉 似 芽肿, 肿瘤细胞体积大 , 排列松散, 胞浆 肌力减退 , 肉萎缩, 肌 以术区明显。M R示: I 左上臂肿瘤术后复发, 现左肱 丰富, 嗜酸性似上皮样细胞, 部分似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 结节内常出现 骨中下段 骨质 破坏 , 围软 组织 肿 块形 成 。既 往术 后 外 院病 理 活检 示 :. 明显中央性坏死。③免疫组化:K Vm C 3 、 M 周 1 C 、 i 、D 4 E A等常阳性。由于部分 “ 左肱骨下段外侧”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O) 即骨韧带状瘤、 病例表现以梭形细胞占优势, WH ( 少数表现假血管肉瘤样结构、 营养不 良性钙
高频超声诊断巨大软纤维瘤一例

高频超声诊断巨大软纤维瘤一例1胡长珍2曹连芳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1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因“左侧髋部皮下无痛性肿物10余年”收住入院。
患者10余年无意发现左侧髋部皮下扣及一肿物大小约10X10cm,无压痛,无发热,患者自感肿物逐渐增大,行走、穿衣不便,最近时常感到隐隐作痛,特来我院就治。
查体:T:36.3℃,P:68次/分,R:20次/分,BP:120/78mmHg。
神智清,精神尚可。
左侧髋部皮下可见大小约15.5X11X3.0cm椭圆形肿物,皮肤颜色呈紫褐色,无破溃,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髋关节活动无受限。
高频彩超检查:左侧髋部皮下可见一大小约15X11.5X2.8cm实质性不均质性包块,包膜完整,界限清,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并探及管状低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效应,探头加压后其弹性良好。
CDFI:包块内部探及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附图1)。
超声诊断:左侧髋部实质不均质性包块(1)巨大纤维瘤(2)血管瘤?。
CT:左侧髋部皮下中等密度影,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
术中所见:实质性灰白色,质韧肿物,血流非常丰富。
病检: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其下为纤维组织,(附图2)。
.病理诊断:软纤维瘤。
(附图1)(附图2)2讨论软纤维瘤是一种表皮过度角化和真皮组织增生性的疾病。
为小的肉色到暗褐色针头大和较大无蒂和带蒂的乳头状瘤,常发生于颈部,往往与小的脂溢性角化病伴发。
也常见于腋窝眼睑,其次为躯干。
有些带蒂的软纤维瘤呈泪滴状,触之似小的囊袋偶亦可因小蒂扭曲而发炎,触痛,甚至坏死。
临床以多发性丝状或蒂状赘生物为主要表现,故又称皮赘、软垂疣、软痣或颈部乳头瘤。
中老年人多发,亦可见于妊娠妇女。
病因尚不明。
国外有人认为是肠息肉的一种皮肤标志。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皮赘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甘油三脂者。
认为皮赘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一种皮肤标志。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肿物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类似乳头层的结缔组织其中有很多毛细血管。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熊瑶;尚柳彤;李文华;段红莉;周中华;李天然【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24(39)1【摘要】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DFS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35例患者中单发31例,多发4例,共40个病灶;34例位于皮肤或皮下脂肪层,1例位于浅筋膜下层;发生于躯干21例,四肢10例,头面部4例。
病灶多呈不规则形或梭形,其中14个病灶伴有“子结节外突征”,23个病灶伴有“多结节征”,5个病灶伴有“悬吊征”。
病灶最大径1.3~18.6 cm,平均5.1 cm。
病变CT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T1WI多呈等、稍低信号,T2WI-FS多呈均匀或混杂高信号,部分病灶内可见“双低信号征”,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
病灶多合并周围侵袭征象,26例见“皮肤尾征”,32例见“脂肪尾征”,16例见“筋膜尾征”。
病理表现为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梭形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车辐状”排列。
免疫组化CD34、Vimentin多呈阳性,CK、S-100蛋白多呈阴性。
结论:DFSP的发病部位、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检查有助于其准确定性及临床手术方案制定。
【总页数】7页(P108-114)【作者】熊瑶;尚柳彤;李文华;段红莉;周中华;李天然【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R445.2;R814.42【相关文献】1.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2.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4.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5.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纤维瘤有哪些症状?

皮肤纤维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皮肤纤维瘤症状,尤其是皮肤纤维瘤的早期症状,皮肤纤维瘤有什么表现?得了皮肤纤维瘤会怎样?以及皮肤纤维瘤有哪些并发病症,皮肤纤维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皮肤纤维瘤常见症状:瘤体坚硬、结节、丘疹、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一、症状:1.好发部位:多见于四肢伸侧,好发于下肢、肘上方或躯干两侧和肩背部,其他部位亦可发生。
2.临床症状:1)皮损:在临床上有诊断价值,皮内丘疹或结节,隆起,坚硬,基底可推动,但与表皮相连。
表面的皮肤光滑或粗糙,色泽深浅不一,可为正常肤色,亦可为黄褐色、黑褐色或淡红色。
多见于中年成人,罕见于儿童。
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直径约1cm,通常不超过2cm,偶2cm或更大。
皮损常持久存在,亦可数年后自行消退。
2)通常无自觉症状,偶或有轻度疼痛感。
有些患者可发展为多发性皮肤纤维瘤,后者有与用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红斑性狼疮和HIV感染伴发者。
3)一般为单发,或2~5个,偶或多发。
结节表面平滑或粗糙呈疣状,常为单个,偶或为多个。
3.临床体征:性质坚实,触之硬,其上方与表皮粘连,与深部组织不粘连,下方可自由移动。
侧压时结节中央呈微小凹窝,有特征性,Fitzpatri提出“凹窝征”(dimple sign)一名,以表明其特征性。
“酒窝”征阳性(用拇指和食指从两侧捏肿瘤,可见其上方的皮肤略下陷)。
二、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诊断。
1.病史:局部有轻微外伤史或病毒感染史。
2.临床特点:皮内丘疹或结节,黄褐色或淡红色等,与深部组织不粘连,“酒窝”征阳性。
3.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皮肤纤维瘤病理改变。
*以上是对于皮肤纤维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皮肤纤维瘤并发症,皮肤纤维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皮肤纤维瘤常见并发症:皮肤平滑肌瘤*一、并发病症受外伤后皮肤纤维瘤可发生溃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皮肤纤维瘤症状,皮肤纤维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皮肤纤维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右肩部软组织血管纤维瘤一例

右肩部软组织血管纤维瘤一例
王帅;凌茜;刘文村;周汉成;覃帮能
【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
【年(卷),期】2024(31)5
【摘要】软组织血管纤维瘤是较为罕见的软组织来源的肿瘤,女性相对好发,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我们报道此病例,旨在提高对该病例的认识。
【总页数】2页(P9-9)
【作者】王帅;凌茜;刘文村;周汉成;覃帮能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6
【相关文献】
1.胸壁软组织血管纤维瘤一例临床影像分析
2.1例右颈部血管及腮腺破裂Ⅰ型神经纤维瘤并血管病变病人的术后护理
3.软组织血管纤维瘤:37例良性纤维血管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4.右主支气管开口纤维瘤致右全肺不张一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腋部毛母质瘤1例报告

位 于皮下 , 线 清 楚 , 皮 下 为 淡 黄 色 液 体 , 1 界 表 约 0
m 。外 侧 的结 节 , l 呈石灰 渣样 。 术 后切除 物送病 理 , 检查结 果 回报 : 除 的肿 瘤 切 组织中, 嗜碱性 细胞 及 嗜 酸性 细 胞 ( 即影 细胞 ) 成 组 不规则 的条索 , 肿瘤 间质 内有淋 巴细胞 、 核细 胞浸 单 润 。见 图 1 。诊断 为 : 毛母 质瘤 。
性细 胞呈栅 状排 列 , 无 影 子 细胞 形 成 , 资 区 别 。 且 可 ②皮样 囊肿 : 肿较 硬 , 囊 系位 于 真 皮 或皮 下 的结 节 ,
一
般 在 出生时 或 5岁 以 内发 生 , 自觉 症状 , 无 病理 上
囊壁 由复 层鳞状 上皮 构成 , 有颗 粒层 , 囊腔 内含 角质 细胞 。③基 底 细胞 癌 : 病 边 缘呈 珍 球 状 或 堤状 隆 该
。--
—
—
1 46 -— - - —
ChnJL b Di ,a u r ,0 0, 1 No 1 i a 岬 Jn ay2 1 、 4. .
文章 编 号 :07 27 2 1)1 04 0 10 ~4 8(000 ~ 16— 1
腋 部 毛母 质 瘤 1 报 告 例
刘 燕 , 浩 宇 , 刘 魏 壮 , 飙 刘
参 考 文献 : 图 1 光镜 下见 嗜 碱 性 细 胞 及 嗜 酸 性 细 胞 ( 影细 胞 ) 即
[] 1王淑贞, 组织 学与 胚胎学 [ . 4版 . M] 第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人
1 9 1 0— 1 1. 9 5: 4 4
组成不规则 的条 索( E l0 x0 ) H x0 , 0 4
疗方 法主要 是切 开 并 刮 除瘤 体 , 量 避 免 不必 要 的 尽 扩大 切除 E 。但 对 诊 断 疑 难 的病 例 , 灶切 除术 是 3 J 病
皮肤混合瘤3例病例报道

皮肤混合瘤3例病例报道例1:男28岁左鼻翼肿块两年。
手术所见:左鼻翼皮肤见一肿块。
大小1×1×1cm。
皮色正常丘疹样与周围界清。
手术完整切除。
病理所见:大体:带皮灰白色椭圆形肿物一个,大小1.3×0.8×0.7cm,包膜完整。
切开剖面实性灰白色质地软。
镜下所见,肿瘤位于真皮内,见纤维包膜,由腺体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腺体由大小不等不规则腔隙和条索组成。
并见管状结构。
腔隙条索和管状腺体有两种细胞组织。
内侧为立方腺上皮细胞。
外侧为肌上皮样细胞,偶见毛囊样结构,未见细胞异型及坏死,其周围纤维间质粘液样变性及软骨样化生,并见散在分布的脂肪细胞。
部分区域内见局灶性浆细胞样细胞增生。
病理诊断:皮肤混合瘤。
例2:女19岁发现鼻背部肿物一年余伴痒痛。
体检:鼻背部皮下见1×1×1cm。
大小圆形肿物。
质地硬边界清楚。
病理大体所见:带梭皮球形肿物一个,大小0.8×0.6×0.6cm。
切开实性灰白色质中等。
镜下所见:肿瘤位于真皮层与例1相比腺体增生旺盛。
纤维间质粘液变性,软骨化明显。
病理诊断(鼻背部)皮肤混合瘤。
例3:男46岁右眉外侧肿物约20年。
体检:病理大体所见:带梭皮球形肿物一个,大小0.7×0.7×0.7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
切开实性灰白色质地中等。
镜下所见同例1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
间质中脂肪组织较多。
讨论:皮肤混合瘤,又称汗腺混合瘤。
又称软骨样汗管腺瘤。
皮肤混合瘤由Nasse于1892年首次报告。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肿瘤。
男性好发。
发病年龄在25~65岁。
临床上表现为坚硬的皮内或皮下结节,直径5~30mm。
本病好发于头颈部,尤其是鼻部,颊部,上唇,头皮,额部和下颌,偶发于其他部位[1],本组病例完全符合上述特点。
本病组织学特征为边界清楚的团块,呈软骨样外观,肿瘤上皮呈立方形组成多角形细胞巢或条索结构,无异型性和坏死,核分裂少见。
405例毛母质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又称为钙化上皮瘤,是一种起源于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良性肿瘤。
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在20岁以前人群中,是继表皮样囊肿后第二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1]。
尽管临床多见,但是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本文对我科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既往诊治的405例毛母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初步总结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现报告如下。
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来源对从2015年1月到2019年1月我科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405例行外科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毛母质瘤患者的全部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05例毛母质瘤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有无破溃、流液等);临床症状(瘙痒、疼痛、压痛等);肿瘤位置、皮损形态、大小、颜色、质地、活动度,是否为多发;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报告、病理分析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电话或互联网通讯随访。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2结果405例毛母质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徐爱国,裴宝强,曾世华,熊霞[摘要]目的目的总结分析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诊断的405例毛母质瘤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资料。
结果405例患者中,男性187例,女性21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14.47岁,临床诊断正确率为35.31%。
皮损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部,15名患者有伴发疾病,22名患者发病前在皮损部位有创伤史,7例患者为多发,45名患者行超声检查。
皮损主要表现为孤立皮下结节及丘疹。
组织病理表现为基底样细胞及影细胞。
结论毛母质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大多为单发于头面部,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表皮囊肿或其他疾病。
超声诊断不能确诊毛母质瘤。
尽早手术,效果显著。
[关键词]毛母质瘤;临床分析;组织病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93(2021)01-012-04Doi:3969/j.issn.1672-7193.2021.01.004A Retrospective Study of405Cases with PilomatricomaXu Aiguo1,Pei Baoqiang2,Zeng Shihua2,Xiong Xia1*,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City,Sichuan Province,646000;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017;P.R.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iong Xia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ilomatric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ta of405cases with pilomatrico-m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2015to January,2019.Results Out of the405cases,218were female and187 were male,the average age was14.47years old;the clinical diagnostic accuracy was35.31%;skin lesions mainlylo-cated in head,face and neck;concomitant diseases were found in15cases;22cases had trauma history at the lesion area;7cases had multiple lesions;45cases were given ultrasonography;most skin lesions were isolated subcutane-ous nodules and papules;basaloid cells and shadow cells were seen in histopathological study.Conclusions Children and teenagers are susceptible to pilomatricoma;most pilomatricoma usually has a single lesion in the face or head, prone to be misdiagnosed as epidermal cyst or other diseases;ultrasound diagnosis of pilomatricoma is not definite; earlier surgical resection is effective and can induce a better prognosis.KEYWORDS pilomatrixoma;clinical analysis;pathological analysis基金项目:四川省医学科研青年创新课题(项目编号:Q18033)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徐爱国、熊霞);610017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裴宝强、曾世华)通信作者:熊霞,电子信箱:****************2.1临床特点405例患者占这期间两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取活检总人数(38471)的1.05%。
右上臂软组织内纤维瘤一例

( 1 、2 .湖北省红安 县人 民医院C T MR室 ;3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 中心卫生院 ,湖北 红安 4 3 8 4 0 0 )
【 摘要 】目的 探 讨左上臂软 组织纤维瘤病人 一例 ,对病人 进行常规检查及MR I 、穿刺检 查。结果 纤 维瘤在M砌 上 ,一般 T 1 WI 为中等或低 信号 ,T 2 WI 上 为低 信号 ,当内部有 出血 、坏死 或钙化时,其信号 多不 均 匀且表现 多样化 。结论 血 性囊肿往往 由新鲜血肿 演 变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 移,血肿 呈囊性改 变且信号均 匀一致 ;增 强扫描 时,血肿 囊壁呈明显增 强效应 ,且 病人 有明确外伤史 ,但要 与本例病 变鉴别确 有困难 ,故
Co n c l us i o n h e mo r r h a g i c c y s t s o f t e n b y f r e s h h e ma t o ma e v o l u t i o n , wi t h t h e p a s s a g e o f t i me , t he h e ma t o ma i s c y s t i c c h a n g e a n d u n i f o r m; E n h a n c e d s c a n , h e ma t o ma c a p s u l e wa l l w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e n h a n c e d e f e c t , a n d p a t i e n t s h a v e a c l e a r h i s t o r y o f t r a u ma , b u t i t d o e s h a v e s o me p r o b l e m wi t h he t c a s e s t o i d e n t i f y , S O i f n a l l y c o n i f r me d wi ho t u t s u r g i c a l
神经纤维瘤病一例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 THINDUSTRY1临床资料患儿,阎淼,女,5岁。
于2012年4月18日因“抽搐1次”入院。
①抽搐前无明显诱因,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周青紫,右侧嘴角及右侧面肌抽动,无四肢强直,持续约2~3min 左右抽搐缓解,抽搐后患儿右侧上肢无力,不能说话。
②患儿既往无抽搐病史,但1岁时诊断为右侧胫骨假性关节,已做手术,恢复良好。
患儿母亲在20岁左右及姥姥在40岁左右躯干部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神经纤维瘤,自认为是皮肤病,未予诊治。
患儿舅舅8岁左右出现多处纤维瘤,较大,对其视力及智力有明显影响,未诊治。
③入院查体:精神萎靡,意识不清,面色苍黄发青,口唇发绀,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全身皮肤可见较多咖啡牛奶斑,最大直径为2.0×3.0cm ,双巴氏征(+),右上肢肌力3级,余肢体肌力正常。
④辅助检查:血液分析:WBC3.57×109/L 略低于正常,余项正常。
头部CT :左颞叶-枕叶区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左脑室后脚增宽,核磁共振头部平扫:左侧额、颞、顶、枕叶多发梗塞,部分较新鲜;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软化灶。
上诉改变不除外烟雾病并脑内多发新旧梗塞。
胫骨平片:右侧胫腓骨术后改变。
心电图、24h 动态脑电及腰穿等结果均未见异常。
⑤临床诊断: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继发性癫痫。
给予甘露醇降颅压、乙酰谷酰胺氯化钠营养脑神经及口服奥卡西平抗癫痫治疗,患儿入院后未再抽搐,说话不清,精神状态有好转,但表情仍淡漠,双巴氏征(+),右上肢肌力有恢复4级,患儿住院3d ,诊断明确,病情好转,转脑外科继续诊治。
2讨论神经皮肤综合征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外胚层组织的器官发育异常而引起的疾病,病变不仅累及眼、皮肤和神经系统,还可累及肺、肾、心、骨和肠道等中胚层、内胚层的器官。
小儿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症有神经纤维瘤病、脑面血管瘤病及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①皮肤表现:本病的主要体征是咖啡牛奶斑(cafe an lait spot ),生后即可发现为一些大小、形状均不一的浅棕色斑,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不隆起于皮肤,无感觉异常,无脱屑,可波及除手掌、脚底和头皮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10岁以内可逐渐增多长大。
婴儿钙化上皮瘤误诊1例

婴儿钙化上皮瘤误诊1例作者:李超霍然吕仁荣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07期1临床资料1.1病史资料:患儿系女婴,7月大。
因“左面部肿块1月”于2007年11月26日入院,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肿块,约黄豆粒大小,伴红、肿,无明显哭闹,表面有白头,后白头自行破溃消失,破溃面愈合,有无脓性分泌物具体不详。
未行相应治疗,肿块逐渐增大,变硬,无寒战,发热。
家族无类似病史。
(如图1~2)1.2体格检查:左面颊见约2cm×2cm大小质硬肿物,与皮肤粘连,界限不清,色暗,表面隐约有细小毛眼,基底可推动,局部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头面部区域淋巴结未触及无明显肿大。
辅助检查:入院前B超示:海绵状血管瘤,可见完整包膜。
诊治过程:入院诊断为“面部皮样囊肿”,于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见肿物约1cm×1.5cm大小,暗褐色,质硬,有完整包膜,与皮肤附着,内含豆腐渣样物。
标本送病理,报告为“钙化上皮瘤”。
2讨论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又称毛母质瘤(Pilomatricoma,PM),为一种趋向毛发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来源于毛细胞或其原始胚芽细胞。
60%发生于20岁以下,40%发生于10岁以下。
好发于面部、头皮、颈部或上臂。
为单发的硬性深在性皮下结节或斑块,逐渐长大,直径多小于3cm,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或稍红,少数瘤体与表面粘连,可随表皮而被动活动,无自觉症状。
病变位于真皮下部及皮下真皮层。
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中可见境界清楚的不整形的细胞团,由两类细胞组成,即嗜碱性细胞与影细胞,二者之间有过度型细胞,可有钙化,骨化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瘤体生长缓慢,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复发少,偶有恶变[1-2]。
临床PM误诊的原因常为本病表现多样、病例不常见。
其鉴别诊断主要是应注意组织来源、发病部位和外观表现与本病相似的一些疾病:皮脂腺、皮样囊肿(占误诊的7%)、表皮样囊肿(占误诊的38%)及囊肿钙化,脂肪瘤(占误诊的4%),皮肤纤维瘤,淋巴结结核,外毛根鞘囊肿,恶性肿瘤(占误诊的8%)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毛母质癌等。
皮肤钙化上皮瘤38例临床分析

皮肤钙化上皮瘤38例临床分析作者:颉玉胜宋维旭刘卉杨海静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了38例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钙化上皮瘤青少年好发,多发生于面颈部、上肢,误诊率高。
结论:皮肤钙化上皮瘤形态多样,易误诊;对皮肤移动度好的质硬结节临床上应首先考虑钙化上皮瘤,组织病理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钙化上皮瘤;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1-0082-02Clinical analysis of 38 cases of cutaneous calcifying epitheliomaXIE Yu-sheng,SONG Wei-xu ,LIU Hui,YANG Hai-jing(Dermatology Department of AN-NING Hosiptal,General Hosiptal of Lanzhou Command of PLA,Lanzhou 730070,Gansu,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cutaneous calcifying epithelioma.Methods The clinical documents of 38 cases of calcifying epithelioma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sed retrospecticely.Results The most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alcifying epithelioma were children and adolescences.Face,neck and upper limb were the most common sites for calcifying epithelioma.Clinical misdiagonosis rate was very high.Conclusion Calcifying epithelioma is shown to be all kind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e ofen misdiagnosed with other dermatoses. Firm skin nodules with good skin mobility should be condidered as calcifying epitheliomafirstly.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h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Key words:calcifying epithelioma; clinical diagnosis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是一种临床容易误诊、少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
皮肤毛母质瘤1例

皮肤毛母质瘤1例
胡于良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09(21)7
【摘要】病例女,74岁,因右鼻根处暗褐色结节6年就诊。
患者6年前右侧鼻根处出现约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皮色正常,无自觉症状未给予重视。
以后皮疹逐渐增大,现结节约蚕豆大小,表面有少许破溃,为明确诊断于2006年4月来我科就诊。
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皮肤科检查:鼻根右侧下睑处可见约蚕豆大小结节,呈圆形中央隆起,皮肤颜色为蓝褐色,质硬,边界清楚,有轻度活动度,无压痛,表面有少许破溃,可见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正常。
皮肤病检示大体可见有完整包膜,部分可见钙化形成。
表皮轻度萎缩,真皮由嗜碱性细胞和影子细胞组成的细胞团。
诊断:毛母质瘤。
给予外科手术切除,患者恢复良好。
【总页数】1页(P1075)
【作者】胡于良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内江,6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1
【相关文献】
1.皮肤毛母质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J], 王大鹏
2.皮肤局限性淋巴管瘤内毛母质瘤1例 [J], 于红俊;姜惠峰;邱振玲
3.皮肤毛母质瘤12例报告 [J], 陈幼琴;李海
4.骨形形成蛋白介导的Ⅱ型胶原在毛母质瘤和皮肤混合性肿瘤的表达 [J], Mieno
H.;Kuroda K.;Tajima S.;罗素菊;冯义国
5.耳前区皮肤毛母质瘤一例报告 [J], 王跃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究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与组织病理特点。
方法:选择30例钙化上皮瘤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20例(66.7%)患者低于30岁,男女比例为1:2;病变部位主要为面部、颈部与上肢,约占80.0%;大多数肿瘤具有包膜,是由影子细胞及嗜碱性细胞构成,间质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得到一定程度的钙化与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钙化上皮瘤细胞是多样化的,误诊率较高。
当面、颈以及上肢皮肤单发质硬结节后,应考虑为钙化上皮瘤。
关键字:钙化上皮瘤;毛母质瘤;临床病理分析钙化上皮瘤也叫做的毛母质瘤,其起源在毛发根部的良性肿瘤,极少会恶变,但存在局部侵袭行为。
通常来讲,钙化上皮瘤发病率约为的0.05%~0.10%,[1]临床上常由于缺乏认识导致误诊,耽误治疗。
本组研究中收集了2008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具有明确诊断与完整临床记录的30例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与诊治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4月~2014年3月我收治的30例皮肤钙化上皮瘤患者中,男10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2:1。
年龄为5~66岁,平均年龄为(25±5.3)岁,其中6例1~10岁,8例11~20岁,6例21~30岁,4例31~40岁,3例41~50岁,2例51~60岁,1例61~70岁。
30岁以下患者20例,约占66.7%。
病程为1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2±0.6)年。
经组织病理检查21例为嗜碱性细胞,9例为无嗜碱性细胞。
1.2发病部位14例面部发病,其中4例额部发病、3例眉部,3例颞部,2例脸颊,2例耳后;4例颈部;6例上肢,4例下肢;2例肩背部。
其中面部、颈部及上肢约占总发病部位的80.0%。
1.3临床诊治30例钙化上皮瘤患者中,3例为多发,27例为单发。
肿瘤直径为3~29cm,平均为(1±0.24)cm。
水疱型钙化上皮瘤1例

节 。发 病 前 局 部 有 钝 物 碰 撞 史 , 族 无 类 似 病 史 。皮 损 组 织 病 理 示 有 嗜 碱 性 细 胞 和 影 细 胞 团 块 , 中 可 见 钙 化 区 , 皮 浅 层 有 淋 家 其 真
巴水肿 , 巴管高度 扩张 。皮损 手 术切 除后 随访2 无 复发 。 淋 年 关 键 词 :钙 化 上 皮 瘤 ;水 疱 ;淋 巴管 扩 张 中 图 分 类 号 : 7 95 R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4 6 ( 0 2 1 — 6 8 0 10 — 9 3 2 0 )0 0 4 — 2
Ca cf ig e i e i li n pt l y h oma wi u l p ar n e:a c s r or t a b l ap e a c h a a e ep t
T N C e g HU We — u n ( e at e to r aoo y h i tA l td Hopi ajn dcl A h n ,Z n y a D p rm n f Dem tl ,T e Fr f i e s t o N n ig Me ia g s i a l a f
mo h . a a nt s nd no l u du e nde l y t b e e o i. ra he as m nt f t The e r wa a i tr o b un ta s h so y f l t r um a be o e he ns o t d s s f r t o et f he iea e.
Hit paho o i a fn n i l e so t l g c l i di gs nc ud d ba o s phii cel lc ls, tan ii r st ona c ls, an l el d “ ha w” c ls s do e l wih m al c l iy n a e s Ly — t s l a cf i g r a . m pho de a n e m a d i cr a e dia i o l mpho is n esd lton f y tc we e t r ha acer o c l iy n e t lom a r ohe c r t s f a cf i g pihe i wih a t bu l s pp r nc i t i lou a ea a e n h s e e.Th t as e umo wa fnal r m o e r s i ly e v d wiho r l ps i a t ut e a e n 2-y ar f low—u e ol p. Ke y w o rds: e t lo a, a c fi pihei m c l iy ng; b l ula; d l to iai n, l mpha i s y t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朱雄增 2 软组织肿瘤 WHO最新 分类特 点 [ ] 临 床与实 验病 j.
理 学 杂 志 ,03,9 1 :4 — 6 20 1 ( ) 9 9 .
wt uu r ud s J . l x e ntl2O ,0( ) 18— i pspo nu [ ] Ci E pD nao,O5 3 2 :2 hl d n
10 3
对姐妹及其 子女同患多发性钙化性 皮肤 纤维瘤 , 虑存在 考
( 收稿 日 : 1 0 1 修回 日期 : 1 0 1 ) 期 2 0— 6— 5 0 2 0- 7— 6 0
质创 造性 科研 队伍 的建设 。要 想 方设 法 改善科 研 人 员 的工作 和 生活条 件 , 要 的是 形 成 事 业 留 人 的 制 重 度 和措施 , 同时 , 应建 立起 激励 和 约束 机 制 , 营造 有 利 于优 秀 中青 年人 才 脱颖 而 出 的环境 。 34 促进 科研 成果 向 部 队 战 斗力 的转 化 高原 军 .
等 于 18 以伴沙 砾 体形 成 的儿 童纤 维 性肿 瘤 首 次报 9 8年
[ ] A l ahl2 0 ,1 ( ):1 85 J . m JCi P to,0 3 19 6 8 1— 1 . n
告 。根据 WH ( O 软组 织 和骨 肿瘤 的病 理 学 和遗传 学 》 的最
A c ahl a d 1 8 ,1 ( ) 7 8— 0 . rhP to Lb Me ,9 8 12 8 :9 8 0
硬, 黄豆大褐色结节 , 表面光 滑无破 溃 , 无压痛 。实验 室及辅 助检查 : 血常规 、 。功能正 常 , 肝肾 病理检查示 : 表皮大致 正常 , 皮下脂肪层 可见胶原显著增生及 钙化 物质沉积 , 可见浆 细 并 胞浸润 。诊 断 : 钙化性皮 肤纤 维瘤 。
指导 下 , 先解 决影 响高原 官 兵健康 最 突 出 、 现 实 优 最 的 问题 。科 研 管 理 部 门要 制 定 合 理 的 学 术 评 价 机 制, 鼓励 科 研人 员开 展 高水 平 的高原 现 场研究 , 设 在 施 、 费 、 员 等方 面给 予重 点支 持 。要 注重 科研 成 经 人
i 、J 、J ]
大学学报 ,05 1 ( ) 5 2— 6 . 20 , 4 :6 5 3 8
果的推广应用 ,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 、 讲座、 咨询等 ,
( 收稿 日期 :0 0. 3. 6 修 回日期 :0 0. 3. 1 21 0 0 2 1 0 1)
・
个案 ・
脑膜 , 也可发生 于纵 隔 、 心肌 、 胃壁 、 胆囊 、 肾上腺 、 附睾 、 阴囊 等部位 。皮疹表 现为 2 5~1 m。 . 5c 大小 、 境界清楚 的结节或
斑块 , 病程进展缓慢 。发 生 于皮下软 组织 的 多无 自觉症状 , 发生于浆膜及 内脏 的常可 引起相应 部位 的疼痛 。其病 理特
B
钙化 性皮 肤 纤维瘤 1例
杨 毅, 闫 洁
[ 关键 词] 钙化 ; 肤纤维瘤 皮
中图 分 类 号 R7021 3 .6 文献标识码
点 : 1 脂肪层可见胶原纤 维显著增生 ; 2 有程度不 等的营 () () 养不 良性钙化物 质沉积 ;3 有 明显 的浆细胞 浸润 。尽 管发 () 病机制 目前 尚未 知 , 但是看起 来多发性皮肤纤维瘤 与 自身免
张西 洲. 国高原 病 防治研 究概况 [ ] 人 民军医 ,0 8 5 我 J. 20 ,1
( ) 4 9— 0 . 8 :9 5 0
事医学研究的根本 出发点就是要提高高原部队的战
斗力 , 高原 军 事 医学 科研 人 员要 主 动 深人 高 原 边 防
一
李谊 . 青藏铁 路与职业性 高原病 [ ]铁路 劳动安全卫 生与环 J.
遗传易感性 。肿瘤 易侵犯周 围软组织 和浆 膜 , 如胸膜 、 腹膜 、
作者单位 :5 0 4昆明 , 602 解放 军 7 2 9部 队卫生队 ( 78 杨 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 闰 洁 )
.
毅 ) 第 ;
新分类 , 更名为钙化性 皮肤 纤维瘤 。本 病好 发于 青少 年 , 皮疹可单发 , 亦可多 发 , 多发时 常见 于女性 。C e 报道 了 hn
一
[ ] C a ,os M lr E M lp e a f r a a oie 4 hnI bo A, ee o . u iedr t b m s s c t R n liJ tl m o o s ad i
就诊于我院皮肤科 。既往体健 , 家族 中无类 似患者。体格 检 查: 系统检查未见异 常。皮肤科情况 : 骶尾部 、 背部及右 腋 右
下 各 见 一 大 小 约 5m i 包 块 , 周 围组 织 不 粘 连 , m x3ml l 与 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参考 文献 】
[ ] R snh , b u — ai FW. hlh o bosu r i 1 oe ta N S A d l K r C i odf ru mo t l m d i t wh pa o abde. l i叩ahl etrsi w ae [ ] smm m ois ci c t 0 faue n toess J . n o c
文章编号
10 0 8 ( 0 0 0 0 3 O 0 4— 18 2 1 ) 5— 57一 1
d i1 .9 9 ji n 10 0 8 . 00 0 .6 o:0 3 6/.s .0 4— 1 82 1 .5 02 s
疫疾病或免疫状 态改变有 关 。但本 例却 为不伴 发 自身免
病例 女 ,7岁 , 3 骶尾部 、 右背 部始及 右腋 下包块 2年 , 疫性疾病 、 服用免疫抑制 剂或 免疫缺 陷 的多发纤 维瘤 患者 。 治疗 主要采取外科切 除 , 切除 后少 有复发 。本例患者皮损 多 发, 确诊后 即给予手术切 除 , 院后 随访无 复发。 出
非 常罕见 , 目前 国外 只有 少 数 报 道病 例。C T由 R snh F oeta
[ ] C e . a l e tna m hfcl a iigf ru u o 3 hnK T F mia proel u i a cl fn bo stm r i l i o cy i
西南 国防 医药 2 1 0 0年 5月第 2 O卷第 5期
・3 5 7・ 使 基 层卫 生 人 员 了解 高 原 疾 病 防 治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的发展 , 才是 关 键 。 既要 重 视 高 层 次 拔 尖 人 才 的 人
培养 , 又要注重人才结构和梯 队建设 。通过送出去 培养、 自我培养与相互交流相结合 的办法 , 加快高素
保 ,04,l 2 :8— 0 . 20 3( )9 11 徐峰 , 相 武. 国 国家 级科研 基地 建设 现状 、 康 我 问题与建 议 [ ] 中国科技论坛 ,0 8 ( : 7 J. 2 0 ,6)3. . 谢传钢. 高校科研基地建设 的内涵及发展策略 [ ] 武汉理 工 J.
线, 重视 现场 调研 , “ 所 为 , 所 不 为 ” 在 有 有 的原 则
果 , 新 知识 结构 , 高 为兵 服务 的水 平 。 更 提
【 参考文献】
吴 天一 . 我国高原医学研究进展 [ ] 高原医学杂志 , 0 ,5 J. 2 51 0
( ) 1— . 1: 8
牛文忠. 高原 卫勤保 障 的研究 现状 及建 议 [ ] 西南 国防 医 J.
药 ,0 3 1 ( )9 9 . 2 0 ,3 1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