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小组讨论
课文哪些句子或段落体现了中华不振。
➢ 耳闻“中华不振”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 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 再说什么。
是本文的一条线索。
➢ 目睹“中华不振”
周恩来带着疑惑,背着大伯来到了被 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明白 了什么?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 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余心言有感于周恩来立志求学的经历写成 的。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奉天东关 模范学校度过了三年不平凡的读书生活。在那里,少年周 恩来亲身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亲眼见证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的灭亡,接触了早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感受到社 会危机和民族灾难的深重,开阔了眼界,积累了学识,为 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打下了基础。
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几件事情? 用横线把句子和段落划出来,并连起来说 说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 自己的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 12岁的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着
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第三件: 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 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 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写作方法:“振”字贯串全文,有什么 作用?
层层叙述,使一个志向远大、心系祖 国的少年周恩来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肃然 起敬。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写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在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外国人的欺凌却无 处说理,领悟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 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表 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反衬:别处的冷清与萧条,在中国的土 地上,外国人过得舒适、富足,而中国人自 己却过得悲惨、贫穷。这一切都是因为“中 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 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 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 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写出了周恩来的意外,也让我们深刻 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本文讲述了三件事:①周恩来刚到奉天时 _对__伯__父__的__话__疑__惑__不__解___;②他在外国人的地盘 里看到_中__国__人_受__外__国__人__欺__负__;③他因此立下了 _为__中__华__之__崛__起_而__读__书__的__志__向__。
小练笔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
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拓展阅读二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 的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 前,他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 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 飞世界时”。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 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第一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
的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12岁的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 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第三件: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位中国 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
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课文解读
浏览课文,给每个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1—10) 立志“振兴中华”
三部分 (11—14) 耳闻“中华不振”
(15—17) 目睹“中华不振”
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同学的志向有何本质区别?
其他同学:为家父、为明理、为光耀门楣,都 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 为个人
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 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 被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 兴而学习、奋斗。 为民族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大声朗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
课后作业
1. 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 步了解伟人。
2. 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 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 习的收获。
随堂演练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为)之( 一)振 连(声)赞( 叹) (疑)(惑)不解 (难)以(忘 )怀 左(顾)右( 盼) (大)(不)不同
2.按要求写句子
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改为双重否定)
围观的中国人无不握着拳头
。
2、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