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73c2f7dd36a32d727581a7.png)
;.
16
例题展示一(07四 川):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泊的愁苦和无奈。
例题7: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
【答案】(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 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 的淡泊情怀。(2分)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鉴赏景物形象26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b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 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 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3ea6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1.png)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 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 布的幌子。 思考: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价这首词说:“词中鲜明画出 一幅农村生活图像,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简要分析。(6分)
(9)
(10) (11)
答案: ①雄浑壮丽 ②壮阔苍茫 ③苍凉悲壮 ④闲适恬淡 ⑤清幽明净 ⑥明丽清新 ⑦萧疏凄寂 ⑧安谧美好 ⑨高远深邃 ⑩淡雅幽远 ⑪清冷幽静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答案: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 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 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 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 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反映了 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 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 点。
寒蝉——悲凉 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 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西风——凄凉忧愁 月——思乡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 布的幌子。 思考: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价这首词说:“词中鲜明画出 一幅农村生活图像,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简要分析。(6分)
(9)
(10) (11)
答案: ①雄浑壮丽 ②壮阔苍茫 ③苍凉悲壮 ④闲适恬淡 ⑤清幽明净 ⑥明丽清新 ⑦萧疏凄寂 ⑧安谧美好 ⑨高远深邃 ⑩淡雅幽远 ⑪清冷幽静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答案: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 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 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 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 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反映了 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 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 点。
寒蝉——悲凉 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 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西风——凄凉忧愁 月——思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优秀经典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优秀经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0cb31e5acfa1c7aa00cca1.png)
2017
欧阳修(宋诗)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经典例题】:【17年北京卷】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题型二:意境+开头作用
⑤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 用?请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加入了首联或上阙写景的作用考查,故 而在一般意境型答题模式上再加入作用分析即可。
首联或上阙(片)写景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 1、点明了什么时间, 2、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氛围, 3、奠定了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4、为下文的什么描写和什么情感地抒发做了铺 垫。
课堂小结
1、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如果只是单一考意境, 就按照“景 、境 、情”的三步走模式答题。 如果题目中有两个问题,就怎么问怎么答。
2、近几年该考点往往和表达技巧放一起考 (17年高考),答题时就主要根据手法题答题 步骤来回答。
3、要积累诗歌中常见、常考的景物,熟悉它 们常用来营造什么意境、抒发什么情感,还 要熟背意境氛围常用术语。
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 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 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 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ce29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8.png)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 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 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 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 了……的感情。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 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 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 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 了……的感情。
201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ppt复习课件
![201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ppt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4dd1e0102de2bd96058880.png)
象。
•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 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 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 成为多情之物。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
杨柳岸,晓风残月。 •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生的短促 • 露:____________(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荒凉,兴衰之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草木:_____________
• 松 :___________ 清幽、隐逸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 5、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
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
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
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采菊东篱下 • ______________ ,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______________ 菊残犹有傲霜枝 。 • 雨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
• 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 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___________ 飞鸟相与还 •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 。 处处闻啼鸟 •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 。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 ___________
•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 己的气节。
• 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 为有暗香来 。 • 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 。 只有香如故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e6b1f501f69e3142329460.png)
❖ 常见景物: ❖ 春之美景:春风、春雨、春水、春燕、春泥、柳絮、
莺飞、青杏、烟雨、楼台、花鸟虫鱼。(常见于 “以乐景衬托哀情”,反衬) ❖ 春之哀景:落红、残枝、残花、暮春。(常见于 “以哀景衬托哀情”,映衬)
15
即景抒情诗:
❖ 二、悲秋:年到中秋,人到中年,诸事无成,极易 伤感、悲愁。漂泊在外、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身处困境、羁留他乡,每当人处于上述情 境之中,面对肃杀、凋零、清冷、残破的秋景时, 往往触景生情,生出凄凉、伤悲之感。
17
即景抒情诗:
❖ 四、羁旅愁思:漂泊在外,谪迁异地。在这种情境 中,作者易生思乡念人之情,易生青春易老而壮志 难酬之情,易生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忧己之情。
❖ 常见景物: ❖ 日暮、异客、乡关、江流、渔火、孤帆、独夜、鸿
雁、鲤鱼、尺素、尺牍、书札、青鸟、宿鸟、池鱼、 归鸟、斜阳、落日、灯火、残月、寒蝉、短笛、落 叶、黄昏、鹧鸪、猿啸、子规、蜀鸟、杜宇、杜鹃。
3
三 答题范式: 描图景 点氛围
析情感
4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 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 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 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 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 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莺飞、青杏、烟雨、楼台、花鸟虫鱼。(常见于 “以乐景衬托哀情”,反衬) ❖ 春之哀景:落红、残枝、残花、暮春。(常见于 “以哀景衬托哀情”,映衬)
15
即景抒情诗:
❖ 二、悲秋:年到中秋,人到中年,诸事无成,极易 伤感、悲愁。漂泊在外、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身处困境、羁留他乡,每当人处于上述情 境之中,面对肃杀、凋零、清冷、残破的秋景时, 往往触景生情,生出凄凉、伤悲之感。
17
即景抒情诗:
❖ 四、羁旅愁思:漂泊在外,谪迁异地。在这种情境 中,作者易生思乡念人之情,易生青春易老而壮志 难酬之情,易生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忧己之情。
❖ 常见景物: ❖ 日暮、异客、乡关、江流、渔火、孤帆、独夜、鸿
雁、鲤鱼、尺素、尺牍、书札、青鸟、宿鸟、池鱼、 归鸟、斜阳、落日、灯火、残月、寒蝉、短笛、落 叶、黄昏、鹧鸪、猿啸、子规、蜀鸟、杜宇、杜鹃。
3
三 答题范式: 描图景 点氛围
析情感
4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 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 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 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 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 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e560147c1cfad6195fa7f5.png)
第8页/共28页
• 内心难以平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 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 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 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 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 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 佛能浸入人的皮肤。
• 组织答案步骤:
景 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第14页/共28页
(2)意象与意境
•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第15页/共28页
第3页/共28页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
09全国卷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
• 桥②西一曲水通村,岸阁③浮萍绿有痕。
•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1126—1193)晚 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
第22页/共28页
•
凉州词
•
张籍
•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
• 内心难以平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 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 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 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 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 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 佛能浸入人的皮肤。
• 组织答案步骤:
景 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第14页/共28页
(2)意象与意境
•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第15页/共28页
第3页/共28页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
09全国卷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
• 桥②西一曲水通村,岸阁③浮萍绿有痕。
•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1126—1193)晚 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
第22页/共28页
•
凉州词
•
张籍
•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和意境 (意象内涵)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和意境 (意象内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94cecb0722192e4436f675.png)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茂密的草、涧水、芳树、花、鸟。(步骤一)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
(步骤二)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完整编辑ppt
10
练习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sǎn)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
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
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
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
骤一);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
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
完整编辑ppt
33
3、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完整编有辑pp一t 分愁滋味。 34
4、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
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
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
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
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
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c38c7a43323968011c9285.png)
。
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
表达此了诗诗描人绘怎了样怎的样感的析情景情象?请感?
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1、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一要忠于原诗, 二要发挥想象,在直译原诗的基础上 加以润饰。
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
①、要用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的词语; 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明净绚丽 3、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虑两个方面: ①作者对外物的情感; ②作者本身的心情(结合背景)。 注意:第一点和第二点在答题时可以调整先后顺序。
象——境——情
描图景
绝句二首(其一)
答:春天阳光普照
杜甫
迟日江山丽点,氛春围风花
,江山明丽,春风送 来花草的馨香,燕子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暖睡鸳鸯。
鸳鸯在温暖的沙洲上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 静睡, 这是一幅明净 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绚丽的春景图。表现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 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 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 啼叫声?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2)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 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3)很 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指作用)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象,把航
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剖 原因)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析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先言他物,领起下文。(结构)
6、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结构)
7、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8、线索
.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 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
.
全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
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描写
了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春
“花”,营造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下片抒
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
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
。
.
16
第四种类型:景物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答题步骤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
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指作用)
.
4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
设问方式 ①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 ②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1、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 写这一意象
2、指作用: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
5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
.
6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7
什么是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
10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雄壮浩瀚,用以形容天空大海。
壮丽: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场面等。
清幽:秀丽幽静。 明净:明亮干净。
沉郁:深沉抑郁。静谧:寂静无声。
开阔:宽广。 苍凉:荒芜悲凉。
辽阔:宽广广阔。 恬淡:恬静安适。
清丽:清新明丽。 绚丽:灿烂美丽。
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繁华热闹 清. 新自然等等
第三种类型:景物作用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 的特点)有何作用? 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 某一景物有何好处?
.
13
正确解答(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待时间、地点、季节及天气情况等(内 容)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内容)
3、营造氛围(意境),烘托人物心境。(内 容)
4、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 情。(情景关系)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 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 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
15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 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 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角度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
答: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点氛围)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
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描图景)③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
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析感情)
12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一下“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 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剖 原因)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析效果)
1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 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一切景语皆情语
.
1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 •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 第三种类型:景物特色型 • 第四种类型:景物作用型
.
2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 设问方式 ①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 ②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③诗中都写了哪些意象?
.
3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
闲适的心境。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析情情?请感
简要分析。
.
9
答题步骤 1、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一要忠于原诗, 二要发挥想象,在直译原诗的基础上
加以润饰。 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
①、要用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的词语; 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明净绚丽 3、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虑两个方面: ①作者对外物的情感; ②作者本身的心情(结合背景)。 注意:第一点和第二点在答题时可以调整先后顺序。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 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 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 啼叫声?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2)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
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3)很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
.
8
描图景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点,氛春围风花
答:春天阳光普照, 江山明丽,春风送来花 草的馨香,燕子正繁忙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地衔泥筑巢,鸳鸯在温
暖睡鸳鸯。
暖的沙洲上静睡, 这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 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 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