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分动物营养研究方法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图文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图文
采食量、排粪量难以准确记录; 粪中养分含量受环境影响大; 工作量大。
二、 体内消化实验
(2)指示剂法
1)对指示剂的要求 ①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 ②在饲料中、粪便中能均匀分布 ③有很高的回收率 ④对动物没有毒副作用 2)种类 外源指示剂————饲料本身不含,人为加入饲料中的指示物 质,一般多用Cr2O3; 内源指示剂————饲料本身含有,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但可
测试日粮可消化物量-测试日粮中基础可消化物量
消化率(%)=
被测饲料顶替基础日粮的量
二、 体内消化实验
基本步骤与要求
1、动物选择 2、日粮配制 3、实验步骤
(1)预试期:适应环境、摸清采食量、排粪规律 (2)正试期:记录采食量、收集排粪
时 间:单胃动物:5-10天; 反刍动物:7-14天
二、 体内消化实验
三、动物组织血液理化成分分析
2、分析内容
(1)概略养分或纯养分; (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3)相关标识功能酶,如硒—血浆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锌—血清碱性磷酸酶、铜—血浆 铜蓝蛋白氧化酶和血浆尿素氮等。
第二节 消化实验
一、 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二、 体内消化试验 三、 体外消化试验 四、尼龙袋法
二、 体内消化实验
3)饲料替代法 原理:被测料替代实际基础饲料的一部分,分别 测定基础饲粮和替代后饲粮的养分。 优点:克服方法2中的参考饲粮或标准饲料的养 分变化造成的影响,而且克服养分不平衡的影响。 缺点:基础饲粮营养平衡,则代入被测饲料后可 能出现不平衡。

二、 体内消化实验
4)回-直肠吻合术
优点:收粪简便,而且可收集全部粪样; 缺点:手术复杂、成功率低和护理相对麻烦。


图 3
直 肠 吻

第十章 反刍动物营养实验技术.(DOC)

第十章 反刍动物营养实验技术.(DOC)

第十章反刍动物营养实验技术第一节人工瘤胃技术一. 人工瘤胃技术概述人工瘤胃技术是体外研究瘤胃微生物营养与代谢的一类技术方法,又称瘤胃模拟培养法。

由于人工瘤胃技术不受试验动物的限制,可以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研究,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早期的人工瘤胃技术主要应用于较简单的研究目的。

如Woodman和Evans(1938),通过体外瘤胃发酵证实纤维素在瘤胃内降解的唯一中间产物是葡萄糖,终产物是VFA 和乳酸。

Quin(1943)用体外法研究了不同碳水化合物瘤胃发酵的产气量。

Pearson 和Smith(1943)用体外法研究了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等。

McDougall(1948)关于绵羊唾液矿物质组成的研究在人工瘤胃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之后的各种人工瘤胃系统人工唾液的配制均参照了McDougall的研究结果。

早期的人工瘤胃发酵装置比较简单,不少装置仅是在厌氧的条件下对瘤胃液进行简单的培养。

由于发酵产物在系统内的不断积累,这类系统不能用于要求长时间发酵的研究工作,通常有效的发酵时间为12~24小时。

Louw于1949年设计了一套带有透析系统的人工瘤胃装置,将瘤胃液和底物放入渗析袋或半透膜中,然后悬浮在缓冲液内。

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将底物和发酵终产物分离开,延长了有效发酵时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人工瘤胃技术在牧草有机物和纤维素瘤胃降解研究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

用人工瘤胃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不同牧草以及牧草与纯纤维体外降解速度比较;牧草颗粒大小对体外降解速度的影响;体外评定牧草营养价值;用体外牧草发酵测定结果预测体内发酵等。

这一阶段的人工瘤胃装置也趋于复杂,以更加接近瘤胃发酵的真实情况。

如Donfer使用的发酵装置由32个发酵瓶组成,每个发酵瓶的容积为90ml,装入的发酵液容量为50ml。

每个瓶均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每分钟160个气泡的速度向瓶内通入二氧化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深入,人工瘤胃技术开始应用于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评定。

动物营养学课件.

动物营养学课件.

第一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3.消化方式方式部位工具作用物理性口腔牙齿磨碎、增加表面积消化道肌肉收缩和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道酶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瘤胃酶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大肠酶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小肽脂肪转化为甘油、脂肪酸淀粉转化为双糖、单糖2)肠粘膜细胞内进一步降解,如小肽转化为氨基酸双糖转化为单糖(4)化学性消化与微生物消化的异同相同不同化学性消化酶酶来源于动物微生物消化酶酶来源于微生物二、消化后养分的吸收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2、主要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各种离子等;(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3)胞饮吸收——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

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1、非反刍动物2、反刍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前胃(瘤胃、网胃、瓣胃) 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消化性: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率:衡量指标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1.动物(1)动物种类(2)年龄与个体年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个体:以猪为例:瘦肉型与脂肪型对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差异为一般混合料 6 %谷物籽实 4 %粗饲料12-14 %水生动物消化道结构和消化生理一、结构特点1、一部份鱼有胃,而一部份鱼没有胃A、无胃鱼的种类:主要包括鲤鱼、鲫鱼B、有胃鱼通常是肉食性鱼类,主要包括大口鲶、乌鱼、鲑鱼、虹鳟、鳗鱼2、有胃鱼和无胃鱼肠道长度和形状有差异性大•A、有胃鱼的肠道从胃不经弯曲直接到肛门,成一条线,肠道短•B、无胃鱼肠道盘绕弯曲通肛门,长度是有胃鱼的3-4倍•C、消化道长度由食性决定•3、有无牙齿由动物的食性决定•A、肉食性鱼类有牙齿•B、草食性鱼类也有牙齿•C、一般杂食性鱼类没有牙齿•4、鱼类食管很短•A、几乎和胃不能区分•B、饵料和浮游动物在游动过程中可以直接吞咽•5、消化道面积随体重的变化而变化鲤鱼不同体重单位消化道面积(cm2/kg)•体重(g) 单位消化道面积(cm2/kg)•10 900-1000•20 750-800•30 650-700•40 550-600•50 500随体重的增加,单位体重消化道面积下降•6、消化道的绒毛随发育的变化•A、消化道表面在幼小时很平滑,尔后逐步出现皱折,甚至出现肠绒毛•B、冷水性鱼类通常是肉食性鱼类,绒毛长而厚(摄饵量和吸收面积决定)。

动物实验技术营养(ppt)

动物实验技术营养(ppt)
(一)分类—
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二)基本功能 1.生命的基本物质。 2.构成肌肉、神经、内脏器官、 皮肤、血液等组织、细胞的基本 成分。 3.构成酶、部分激素和抗体等。
二、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1、无氮浸出物(醣类)--淀粉和糖(能 量来源)。
2、粗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在草食性动物的消化道中经纤维素
动物性饲料、 酵母粉,含
锌 应 >2mg/kg
锰 (Mn)
参 与 造 血 、骨 骼 发育、脂肪代谢
生 长 发 育 不 良 、共 济 失调、骨节肥大。
米 糠 、麸 皮 、 MnSO4
碘 (I)
甲状腺素成分, 与基础代谢有关。
甲状腺肿、粘液性 水肿
碘化食盐
五、维生素:
(一)分类——脂溶性和水溶性。 (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 K; (三)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维 生素C。
水溶性 维 生 素 B1
维 生 素 B2
参与糖代谢
多发性神经炎
谷类、豆类、酵母
参与生物氧化、晶状 生长停止、脱毛、 体及角膜的呼吸过程, 白内障、角膜血 维护皮肤粘膜完整性。 管新生。
麦麸、豆粉、 动物内脏。
维生素 C
参与糖、蛋白质代谢, 参与胶原、齿质及骨 细胞间质生成。
坏血病
新鲜蔬菜
六、水 水占实验动物体重的 60%。 * 功能——物质输送、组织器官形态的维
分解菌作用酵解,部分转变为挥发性脂 肪酸被吸收,部分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甲 烷排出体外。
粗纤维还对胃肠运动起刺激作用, 而有助于排便并排出毒素。
三、脂类—脂肪、脑磷脂、卵磷脂、胆固 醇
1.(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是细胞 和神经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降低应激反应,维持动物健康。
营养与动物疾病治疗
03
在疾病治疗期间,提供适宜的营养供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动物康复。
05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养殖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 养化,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养殖业对土壤的污染
养殖场废弃物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等药物残留物,长期积累在 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破坏。
维生素饲料
如维生素预混料,用于补充动物所需的维生素。
饲料加工与调制技术
粉碎
将大块的饲料原料粉碎成适当的大小,以便 动物消化。
制粒
将饲料制成颗粒状,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 利用率。
混合
将多种饲料原料混合均匀,以保证饲料的质 量和营养的均衡。
干燥
将湿的饲料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霉变和损 失营养。
饲料配方设计与优化
饲养计划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确保饲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按照饲养计划 进行定时、定量投喂,并做好饲养记录。
3
饲养计划的调整
根据动物生长状况、生产性能等实际情况,适时 调整饲养计划,以满足动物生产需求。
饲养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
01
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保持适宜的饲养温度,避
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动物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01
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设计合理的饲料 配方。
02
考虑饲料原料的价格和市场供应情况,优化饲料配 方成本。
03
结合动物的生长表现和健康状况,调整饲料配方, 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03
动物饲养管理
饲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动物营养学绪论》课件

《动物营养学绪论》课件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
营养物质
研究动物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消化生理
研究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包括消化酶的 种类和活性,以及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 过程。
B
C
营养需要
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动物对 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制定饲养标准。
饲养实践
根据研究成果,指导动物的饲养实践,提高 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替代性蛋白质来源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寻找替代性蛋 白质来源将成为动物营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如昆虫、微 生物等。
动物营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动物营养学面临着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环境影响的挑 战。
机遇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动物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为动物营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 遇。
动物营养学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野生动物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动物营养学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存环境,可以制定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案,提高野生动 物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动物营养学还涉及到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生 态文明建设。
动物消化代谢试验
定义
通过测定动物在消化代谢过程中的能 量消耗、营养物质消化率、排泄物成 分等指标,以了解动物对食物的消化 吸收和利用情况。
目的
方法
包括消化代谢室试验、消化代谢车试 验和饲养试验等方法。
揭示动物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消化 吸收和代谢过程,为制定营养标准提 供依据。

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PPT

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PPT
7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 饲料的营养价值——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作用于正常代谢机制最终点的效益。
通常用生物学效价(biological value)表示。它包括消化、 代谢、吸收、同化、可利用性、转化等许多层次。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此阶段的主要成就是认识到了蛋白质、脂肪和 碳水化合物三大有机物是动物的必需养分。大部 分研究集中在这三大养分及能量利用率上,并开 始积累有关矿物元素的资料。
21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阶段:从20世纪中叶起,动物营养学的 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 与发展阶段。
从30年代开始,维生素、氨基酸、必需脂肪 酸、无机元素、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动物营 养需要及养分互作关系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
25
(二)现代动物营养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动物组织代谢和生长的细胞调节和分子 调节过程的基本知识。
2.缺乏对动物与其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相互 关系的了解。
3.对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环境及动 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等关系的研究十分薄弱。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动物营养需要的 含义及需要量有何变化,目前知之极少。
29
30
5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
——
动 物营养
动物营养(animal nutrition)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饲料并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6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 动物营养学——
是研究动物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形成不同形式动物产品(包括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的生理生化机制的科学。

动物营养生物技术PPT课件

动物营养生物技术PPT课件

蛋白质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白蛋白、神经肽Y(NPY) NPY富含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可刺激采食。
研究表明,注入NPY可导致饮食过度和体内脂 肪堆积,禁食或限食可导致NPY水平上升,增 加采食量;喂高蛋白日粮可降低脂肪组织脂肪 酸合成酶mRNA的数量,不影响肝脏组织脂肪 酸合成酶的mRNA数量,以利于体脂沉积的减 少。
高等动物脂肪的合成是通过脂肪酸合成酶系来 完成。
饲料中脂肪酸对脂肪合成的影响通过两个方面: 调控磷酸戊糖中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表 达,使NADPH的含量降低,控制脂肪酸合成; 直接调控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
如酵母、非病原性细菌、霉菌和藻类等 生产蛋白酶、纤维酶、脂肪酶、乳酸酶和植
酸酶等。
饲用干酵母
螺旋藻蛋白
SCP优点
营养丰富 蛋白质高达80%以上,含多种维生素,消化率 高达80%。可缓解蛋白质资源的缺乏。
原料来源广、微生物繁殖快、成本低、效益高 原料:纸浆废液、糖蜜、酒糟、植物秸秆等; 石油衍生物等。
一、基因工程与动物营养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动物营养物质的质量 ✓ 提高饲料作物的质量 ✓ 提高饲料作物种子含油量 ✓ 培育低毒饲料作物
转基因动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动物机体的生产,主要受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方面的影响,根本上 都是基因表达调控发生改变的结果
通过基因工程在动物体内导入新的代谢途径, 加工后的外来基因在哺乳动物的体内表达。
三、利用酶工程技术提高动物营养物质利用率
添加酶制剂可补充内源酶的不足 消除抗营养因子 提高饲料成分的营养价值
饲料用酶包括;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 乳糖酶、植酸酶、果胶酶等
植酸酶
➢ 植酸酶 → 水解植酸的酶类→将植物磷降解为 肌醇和无机磷

动物营养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动物营养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存在种类:60多种。植物、动物、自然界 存在的各种物质均由化学元素组成。在已 知的100种化学元素中,饲料和动物体中含 有60多种。������ 存在形式: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这些元 素绝大多数并非以单独形式存在,而是与 其它物质结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 质形式存在—营养物质(nutrients)
不同之处:

植物性饲料:水分含量因生产阶段、种类 等不同,其含量变异范围大约10% ~90%左右 动物:水分含量尽管也因种类、年龄、营 养水平等变化,但变化范围较饲料小,一 般多为体重的1/2~1/3。

2.蛋白质 ( Biblioteka rotein)(1)组成成分 粗蛋白质(CP):植物与动物中的含N物质 统称为~,包括真Pr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两大类。������ 植物CP: 除真蛋白外,还含有氨化物(如 AA、酰胺类、配糖体、有机碱、生物碱)。 未结合成蛋白质分子的游离氨基酸;植物 体中由无机氮(硝酸盐、氨气)合成蛋白 质的中间产物;植物蛋白质经酶和细菌分 解的产物,如AA,硝酸盐等。
动物脂肪:含量约10%左右,除育肥动物变 动大外,一般健康的成年动物均近似,变化较 小。 植物脂肪含量随生长期、植株部位而异。

动物从饲料中摄取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后,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经一系列变化 合成特定的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 物与植物体内的组分相比在种类、数量与品 质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1. 水分 (moisture)
相同之处: 水分含量均因种类、物候期或发育阶段、组 织部位而异。但变化的范围动物较植物小。 例如:植物枝叶部位水分含量高于茎杆部, 动物血液,骨骼肌肉中水分含量各不相同, 动物肥育后水分含量降低,低于肥育前。 水分含量随生长阶段降低。植物幼嫩时水分 含量高,成熟后降低;动物幼龄时水分含量 高,成年后降低。

动物营养学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CF消化率= 100 - 3 × 40 ×100 6 40 = 50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2)饲料原料:间接测定 二次消化实验
第一次: 测定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第二次:测定新饲粮养分消化率 为减少动物的影响,用二组动物同时实验 新饲粮组成:70-85%基础饲粮+15-30% 被测饲料
预饲期 实验期 5—7天过渡期 实验期
基础日粮 + 被测饲料
第二次 消化实验
基础日粮 + 被测饲料
基础日粮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间接法优缺点 原理:假定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不变;
养分间无互作效应。
新饲粮中被测饲料的比例很重要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2)消化能的测定
图1、T型瘘管示意图
2)桥式瘘管 ·优点:其对荷 术动物生理影响小, 手术成功率高; ·缺点:粪样取 后又要送回消化道, 相当烦琐,时间过长 是不可能的事。 图2、桥型瘘管示意图
4)回-直肠吻合术
优点:收粪简便,而且可收集全部粪样; 缺点:手术复杂、成功率低和护理相对麻烦。

直 图肠 3 吻 合 术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5)消化率的计算
原理:食入指示剂量=排出指示剂量
饲粮指示剂含量 粪中养分含量 养分消化 × ×100 = 100率(%) 粪中指示剂含量 饲粮养分含量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3)回肠末端 消化率测定 1)T型瘘管
· 优点:安瘘管后对荷术 动物生理影响小; · 缺点:必须用指示剂, 因不可能收集全部粪尿,由 此取样缺乏代表性,而且较 麻烦。

动物营养学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1、概念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本身所有或 从外界进入,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和动物 生长的物质。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2、种类
(1)影响蛋白质消化
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皂苷、多酚化合物等 (2)影响矿物元素利用 植酸、草酸、葡萄糖硫苷、棉酚 (3)影响维生素利用 双香豆素、抗维生素B族因子等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D(%) = 100(A-B)/F+ B 式中:D为被测饲料养分消化率 A为新饲粮养分消化率 B为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F为被测饲料养分占新饲粮该养分的比例。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表12-1 交叉实验步骤示意
第二组
第一组
第一次 消化实验
基础日粮
三、体外消化试验 四、尼龙袋法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1、概念:
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
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试验。
2、目的:
准确地量化饲料中 各种养分被动物消化利用
的程度 ,也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
3、种类 (见图12-1)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消化实验
体内(in vivo) 消化实验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2)间接推算: 根据每日食入的可消化粗蛋白质(X1 )、可消
化粗脂肪(X2)、可消化粗纤维(X3)、可消
化无氮浸出物(X4)的量(克),用下列回归公 式计算每日食入饲料的消化能(Y千焦)。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Y(牛)=24.23X1 +34.10X2+18.49X3 +16.99X4 ± 4.18%

动物营养学PPT课件

动物营养学PPT课件
特定条件下必需由饲料供给的AA. 如:对仔猪, Arg、Glu是条件性EAA 6.非必需氨基酸(NEAA,Non-essential amino acid):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
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但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 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24
7.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较 (1)相同 —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 维持动物生长和生产的必需成分; — 数量必须满足蛋白质合成需要; (2)不同点 — 在体内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同; — 血液中的浓度高低是否取决于饲粮中相应氨
Smaller Protein
AA, di & tripeptides
17
4.吸收 (1)部位: (2)方式: (3)载体: (4)顺序:
小肠上部 主动吸收 碱性、酸性、中性系统 L-AA > D-AA
18
5. 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1)动物年龄(消化酶发育的时间效应) (2)日粮蛋白质种类与水平(底物诱导效应) (3)日粮矿物元素水平(酶激活剂) (4)日粮粗纤维水平(缩短消化时间) (5)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 (6)饲料加工(热损害) (7)饲养管理(补饲、饲喂次数、饲喂量) (8)影响吸收的因素(AA平衡、肠粘膜状态)
9
谷蛋白:麦谷蛋白、玉米谷蛋白、米精蛋白等。 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黑麦醇溶蛋白、大麦醇溶蛋白等。 组蛋白:珠蛋白、鲭组蛋白。 鱼精蛋白: 3.结合蛋白: 核蛋白: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体 磷蛋白:酪蛋白、胃蛋白酶 金属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铜蓝蛋白、黄嘌呤氧化酶 脂蛋白:卵黄球蛋白、-脂蛋白 色蛋白: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黄素蛋白 糖蛋白:-球蛋白、半乳糖蛋白、甘露糖蛋白、氨基糖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示剂法
1)对指示剂的要求 ①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 ②在饲料中、粪便中能均匀分布 ③有很高的回收率 ④对动物没有毒副作用
2)种类 外源指示剂————饲料本身不含,人为加入饲料中的指示物质, 一般多用Cr2O3; 内源指示剂————饲料本身含有,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但可以测 定的成分,多用酸性不容灰分(AIA acid insoluble ash)[2mol 或4mol HCl 不溶]
(二)消化率的测定
间接测定 二次消化试验 第一次:测定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第二次:测定新饲粮养分消化率 为减少动物的影响,用二组动物同时试验 新饲粮组成:70-85%基础饲粮+15-30% 被测饲 料
套算法的试验步骤
交叉试验步骤示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一次 消化试验
基础日粮
5—7天过渡期
预饲期 试验期
养分消化 率(%)
=
100-
饲粮指示剂含量 粪中养分含量
×
×100
粪中指示剂含量 饲粮养分含量
回肠末端 消化率测定
1)T型瘘管 · 优点:安瘘管后对荷术动
物生理影响小; · 缺点:必须用指示剂,因
不可能收集全部粪尿,由此取 样缺乏代表性,而且较麻烦。
图1、T型瘘管示意图
2)回-直肠吻合术
优点:收粪简便,而且可收集全部粪样; 缺点:手术复杂、成功率低和护理相对麻烦。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食入养分 -(粪中养分-内源养分)]
真消化率=
X100%
食入养分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表观消化能
消 (MJ/kg) 化 能
食入饲料总能 - 粪中总能 食入饲料总量 (kg)
真消化能 食入总能 - (粪中总能-内源能)
(MJ/kg)
食入饲料总量(kg)
二、 体内消化实验
(一)种类 (二)不同饲料消化率来自测定方法 (三)基本步骤(一)体内消化试验的种类
1、根据其收粪方式可分为:
(1)全收粪法; (2)部分收粪法(指示剂法)
2.全收粪法根据收粪的部位不同又分为:
(1)肛门收粪法; (2)回肠末端收粪法
全收粪法
1)优点:试验操作方便、测定较准确; 2)缺点
➢ 排泄物污染严重; ➢ 采食量、排粪量难以准确记录; ➢ 粪中养分含量受环境影响大; ➢ 工作量大。
(2)影响矿物元素利用 植酸、草酸、葡萄糖硫苷、棉酚
(3)影响维生素利用 双香豆素、抗维生素B族因子等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4)影响碳水化合物利用 (5)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
如:抗原蛋白 (6)综合性抗营养因子
如:水溶性非淀粉多糖。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3、意义
分析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含量,可 指导饲料的合理加工、利用、贮存,如通过 加热可提高豆类籽实的营养价值。
基础日粮 + 被测饲料
第二次 消化试验
基础日粮 + 试验期 被测饲料
基础日粮
(二)消化率的测定
D(%) = (B-A) X100 + A F
式中:D为被测饲料养分消化率 A为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B为混合饲粮养分消化率 F为被测饲料养分占混合饲粮该养分的比例。
➢假定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不变; ➢养分间无互作效应。 ➢ 混合饲粮中被测饲料的比例很重要
(三)消化试验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1、动物选择 2、日粮配制 3、试验步骤
4、粪的收集和处理
离离体体((ininvivtirtoro))消消 化化实实验验
全收粪法
指示剂法 消化道消化液 人工消化液
肛门收粪 回肠收粪
内源指示剂
消化实验方法剖析
外源指示剂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4. 消化率计算公式
(食入养分 - 粪中养分)
表观消化率=
X 100%
食入养分
粪中养分组成: 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 消化道分泌物; 消化道脱落细胞; 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指示剂法
3) 优点:在于减少收集全部粪便带来的麻烦, 省时省力,尤其是在收集全部粪便较困难时。 4)缺点:指示剂回收率对消化率影响较大,并且 很难找到回收率很理想的指示物质:分析困难, 较难获得重复性高的测定数据;与全收粪法最后 的缺点相同。
指示剂法
5)消化率的计算 原理:食入指示剂量=排出指示剂量


图 3
直 肠



3)盲肠切除法 (家禽)
代谢笼中装了瘘管的猪
(二)消化率的测定
1 直接测定法(适合配合饲料和某些原料) 优点:简单,直接以待测饲料为全部饲粮,无养分互 作的干扰; 缺点:某些饲料适口性差,时间长后可能导致营养缺 乏症。
(二)消化率的测定
2 间接测定法(饲料替代法,套算法或二次试验法) 原理:被测料替代实际基础饲料的一部分,分别 测定基础饲粮和替代后饲粮的养分。 优点:克服养分不平衡的影响。 缺点:基础饲粮营养平衡,则代入被测饲料后可 能出现不平衡。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4、分析方法
(1)酶法
(2)比色法
(3)滴定法 (4)原子吸收法
(5)色谱法 (6)荧光法
三、动物组织血液理化成分分析
1、分析对象
(1)动物组织和血液中各种营养物质; (2)动物组织和血液中与营养物质有关的功 能酶或相关酶; (3)动物动物组织和血液中某些代谢中间产 物或最终产物。
三、动物组织血液理化成分分析
2、分析内容
(1)概略养分或纯养分; (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3)相关标识功能酶,如硒—血浆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锌—血清碱性磷酸酶、铜—血浆 铜蓝蛋白氧化酶和血浆尿素氮等。
第二节 消化实验
一、 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二、 体内消化试验 三、 体外消化试验 四、尼龙袋法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1、概念: 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
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试验。 2、目的:
准确地量化饲料中各种养分被动物消化利用 的程度 ,也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 3、种类
消化实验
体体内内((ininvvivivoo))消 消化化实实验验
尼尼龙龙袋袋法法((nylon baggss tteechnique))
一、营养物质的分析
4、分析方法
(1)称量法 (3)滴定法 (5)色谱法 (7)电泳
(2)比色法 (4)原子吸收法 (6)荧光法 (8)分子生物技术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1、概念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本身所有或从外 界进入,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和动物生长的 物质。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2、种类
(1)影响蛋白质消化 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皂苷、多酚化合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