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一点穿刺法在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一点穿刺法在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一点穿刺法在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一点穿刺法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47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连续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SPO2,术中牵拉反应,麻醉效果。

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麻醉效果好,牵拉反应、恶心、呕吐、疼痛反应轻。

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中,麻醉操作简单,容易开展,麻醉效果确切可靠,是子宫切除术中的首选。

【关键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一点穿刺法;子宫肌瘤切除术;应用子宫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妇科手术之一,临床上,经腹子宫切除术要求麻醉时间较长,肌肉完全松驰,骶神经阻滞完善,而单纯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难以完全满足其手术要求[1].麻醉平面要求相对较广,达T6~S4。

选择单纯硬膜外麻醉,存在麻醉起效慢,阻滞不全,肌松欠佳,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等缺陷。

选择单纯的腰麻,起效快,麻醉作用完善,肌松好,但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同时头痛发生率高,有时时效短,不能满足手术需要。

而近年发展起来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一点穿刺法,结合了二者的优点[2],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具有镇痛完全,肌肉松驰起效迅速,阻滞完善,持续给药,可用于术后疼痛治疗[3],使手术野暴露充分,利于手术操作,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近2年的子宫肌瘤患者47例,年龄35—52岁,体重40-78kg,ASAΙ-Ⅱ级,HB>80㎎/L,心、肺功能尚可。

1.2 麻醉方法术前常规鲁米那钠0.1g或安定10mg,阿托品0.5mg,肌注。

入室后开放静脉,监测血压、心率、SPO2均正常。

去左侧卧位,经L(2-3)椎间隙穿刺,当确定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针孔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约1ml/5秒)注入局麻药(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混合液共3ml),根据病人情况注入2.5-3ml,迅速拔出腰穿针,然后向头侧置管3-4cm,固定好导管。

子宫肌瘤病人的麻醉,要注意什么

子宫肌瘤病人的麻醉,要注意什么

子宫肌瘤病人的麻醉,要注意什么发布时间:2021-09-03T03:14:33.41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8期作者:赵晋波[导读] 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麻醉方式都不会让女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疼痛。

西充县妇幼保健院四川西充 637200子宫肌瘤是女性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女性患者的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延长。

这种疾病一般不会危及女性患者的生命,但严重时会引起患者出血等症状的出现。

医院在进行女性子宫肌瘤的手术过程中,为了减轻女性患者的痛苦,手术必须要通过麻醉的方式进行。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许多女性患者的身体情况大都不一样,能接受的麻醉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使用麻醉时,要根据女性身体所能接受麻醉程度来取决;在使用麻醉之前,医生最好先经过相应的检查来确定女性身体的具体情况,之后再由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麻醉师来实施具体的手术,以便于提高实际的麻醉效果。

女性子宫肌瘤手术中的麻醉方式:手术的麻醉方式主要分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

这两种麻醉方式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具体运用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手术的操作方式、麻醉医生的选择来决定,但需要明确的是: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麻醉方式都不会让女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疼痛。

腰硬硬联合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从患者的后背腰部用穿刺的手术针刺入患者的椎管中,之后注入相应的麻醉药,使女性下半身麻醉为止,应用这种麻醉方式时,患者的上半身是有意识的,这种麻醉方式适合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

全身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主要是通过女性患者的静脉注入体内或者通过呼吸道吸入,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

在对患者使用了全身麻醉之后,女性患者处于完全无意识状态,麻醉效果极强。

这种麻醉药主要用于病情相对严重、情绪易激动、对麻药反应不敏感、腰椎畸形、过度肥胖的子宫肌瘤女性患者,因此麻醉医生要对病人有充分、合理的评估。

子宫肌瘤手术使用麻醉的注意事项:1、女性在进行子宫肌瘤的手术之后,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麻醉药物产生的效果不会立马消除。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的标准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亚健康也渐渐地围绕在我们身边。

许多女性朋友对于肿瘤这类疾病都不了解,尤其是在这个时期,有很多女性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得一种叫“子宫肌瘤”的妇科疾病,当这类患者发现自己被诊断为子宫肌瘤后就显得十分恐慌,觉得子宫肿瘤就仿佛像癌症一样可怕。

除此之外,在没有认识到子宫肿瘤前提下知道自己需要手术的子宫肌瘤女性患者,会对手术极为恐惧;许多患者为了躲避手术不顾自身的病状,在医生进行手术的前期依旧踌躇不决,一推再推,导致身体渐渐跨下来。

所以本文将科普子宫肿瘤这一类疾病,并且以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的标准为中心而展开,为患者针对自身病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一、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最常见的肿瘤症状之一;对于这种子宫肌瘤具有多种别名,通常医学上也会称为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

目前这种肌瘤的发病因还没有确定。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多发疾病的之一,30%以上的患者是育龄妇女;基于上述所提到的子宫肌瘤主要原因是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从这方面来看子宫肌瘤的形成原因大多数与雌激素有关联,所以基本上在女性绝经后,肌瘤会随着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变得逐渐萎靡、消退。

症状:月经紊乱、白带异常、小腹肿块、不孕不育、继发性贫血等,这些属于症状是出现在子宫肌瘤前期,而若到后期,子宫肌瘤是会引起其他妇科并发症甚至发生癌变,所以及时治疗才最重要。

二、子宫肌瘤的麻醉方式二十一世纪,最为明显的就是科技的发达推动了医学手段的发达,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恢复治疗手段通常情况下已经发展了很多,最为明显的就是麻醉方式;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是根据发病位置与病情程度的不同进行选择的,主要的方式为以下几种:1、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就是麻醉蛛网膜下腔与腰段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这两种麻醉的总称,对于这一类的麻醉方法目前在医学中是广泛应用于临床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

40例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

40例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

40例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目的探討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四大生命体征、疼痛反应、疼痛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时间与疼痛程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子宫肌瘤;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常见的病例,多由于女性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引起,是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5岁左右的已婚女子[1]。

在治疗子宫肌瘤的时候,多采用的是切除手术治疗,而切除手术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麻醉方法。

合理的麻醉方法,会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躁动,手术后出现长时间疼痛影响其生活质量。

现根据我院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法效果进行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研究。

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3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1±2.39岁。

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精神病史;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将患者置于正常麻醉体位,然后往患者硬膜外腔后2-4cn注射2%利卡多因5ml,15分钟后患者如果未出现明显的腰麻特征,则可以继续注射利卡多因。

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目的:分析和研究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2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

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松弛优良率分别为100.0%与73.9%,两组相比较,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治疗中,具有子宫松弛度佳、术后患者苏醒快等优点,并且能够有效保持机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标签: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在女性人群中是较常见良性肿瘤。

在育龄妇女中其发病率可达30%左右[1],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腹部肿块、阴道流血、不孕、流产等症状。

虽然药物治疗安全性高,对机体无明显损伤,但停止服药后,肌瘤可继续生长,因此,目前手术切除方法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为有效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医生与患者所接受。

但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由于手术时间短,并且麻醉质量要求较高,增加了临床麻醉的难度[2],为了探讨更为有效的麻醉途径,本文选取经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46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行手术治疗,麻醉效果较明显,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2例,其中:年龄在23—51岁,平均年龄为36.4±3.2岁。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

临床经验144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杨明月贵州省瓮安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瓮安县 550400【摘 要】目的:探析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式选择。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行子宫肌瘤手术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甲组(n=36,给予硬膜外麻醉)、乙组(n=37,给予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药物用量、阻滞完全时间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组麻醉优良率为97.3%,明显高于甲组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中,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子宫肌瘤;硬膜外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手术难度主要取决于肿瘤位置,同时也会提高对麻醉的要求。

现今,麻醉方式主要有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1]。

在临床实践中,因为静脉全身麻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肌松效果好,在子宫肌瘤手术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式选择,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73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行子宫肌瘤手术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甲组(n=36,给予硬膜外麻醉)、乙组(n=37,给静脉全身麻醉)。

甲组患者年龄在30-58岁之间,平均为(40.2±2.5)岁;乙组患者年龄在31-58岁之间,平均为(40.4±2.3)岁。

对患者的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知,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对比意义。

1.2 方法术前30min,两组患者均未给辅助用药。

甲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即于L2-3椎间行穿刺,确定进入硬膜外腔之后,在头端置管3-4cm,注入5mL利多卡因(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增加用药剂量,可同时给予麻醉性镇痛药予以辅助。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研究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研究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研究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中应该采取的麻醉方式。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硬膜外麻醉处理,并对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术后反应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气腹30分钟后其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相比于硬膜外麻醉方式,其麻醉效果更好,有利于手术进行,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因此该麻醉方法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法;选择研究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到达25%[1]。

虽然子宫肌瘤危害性较小,但是若不接受有效治疗则可能会引起阴道出血、月经过多、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不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并且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术方式[2]。

但是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合适的麻醉方式不仅有助于术中治疗,而且还会加快术后患者恢复。

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重点比较了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方法以为子宫肌瘤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文章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

300例患者年龄在28-67岁之间,其中年龄30-40岁有87例,年龄在41-50岁有154例,年龄在51-60岁有59例,平均年龄为(45.2±6.2)岁。

本研究所有患者除子宫肌瘤症状外,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以及既往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众所周知,由于女性身体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其妇科疾病较多,也较为复杂,其中,子宫肌瘤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此种病症危害女性的生命安全,需要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使用麻醉的过程中,必须慎重选择、慎重处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文主要对子宫肌瘤及其麻醉方式进行阐述,希望对女性有所帮助。

一、子宫肌瘤概述1.1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

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

1.2引起子宫肌瘤的原因关于子宫肌瘤形成的原因,至今没有明确的观点提出。

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与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

根据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和相关数据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导致其生长的重要因素是雌激素,但同时又学者认为,生长激素也是促进子宫肌瘤形成和成长的重要因素,雌激素与生长激素二者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有丝分裂,进而促进肌瘤成长,除此之外,人胎盘催乳素也是刺激肌瘤形成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促进子宫肌瘤形成哈发展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调节,故神经中枢活动对肌瘤的发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因子宫肌瘤多见于育龄、丧偶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妇女。

长期性生活失调而引起盆腔慢性充血也可能是诱发子宫肌瘤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子宫肌瘤形成原因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论述,但是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雌激素、生长激素、神经中枢活动以及盆腔慢性失血等。

1.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根据相关学习和和医护人员的调查,关于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无症状:许多子宫肌瘤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有无症状与肌瘤位置、生长速度等具有明显关系;(2)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子宫出血,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等。

子宫肌瘤手术中运用持续硬膜外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比

子宫肌瘤手术中运用持续硬膜外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比

子宫肌瘤手术中运用持续硬膜外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比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中运用持续硬膜外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持续硬膜外麻,观察组运用腰硬联合麻醉,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麻醉各指标上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麻醉后15min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在子宫肌瘤手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阻滞效果更具优势,不良反应少。

标签:子宫肌瘤;硬膜外麻;腰硬联合麻醉在过去,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应用广泛,但是其肌松效果差、药效慢、阻滞不完全等都对手术进行造成干扰。

腰硬联合麻醉则相对有更快速的药效发挥,镇痛完善、肌松效果理想[1]。

本文从两种麻醉手术下的子宫肌瘤手术做分析,从而了解两种麻醉的具体差异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其中对照组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为(45.3±5.2)岁;其中按照ASA分级,Ⅱ级者11例,Ⅲ期者9例;体重45~78kg,平均体重为(50.4±5.8)kg;观察组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为(45.7±3.4)岁;其中按照ASA分级,Ⅱ级者13例,Ⅲ期者7例;体重47~76kg,平均体重为(51.3±6.4)kg;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术前30min进行0.5mg阿托品和0.1g苯巴比妥钠肌注,同时对心率、血氧保护度等各指标做观察,给与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对照组运用持续硬膜外麻,在L1~2或者L2~3间隙做硬膜外针的腰椎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2.5ml的2%利多卡因,观察患者5~10min,确定麻醉有效,并且不存在蛛网膜下隙的阻滞麻醉征象,再注入10~15ml的0.75%罗哌卡因。

做子宫肌瘤手术是全麻还是半麻

做子宫肌瘤手术是全麻还是半麻

做子宫肌瘤手术是全麻还是半麻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恶性病变的概率很低。

一般情况下肌瘤数量不多且单个肌瘤的直径较小,可以不采取手术治疗。

如果必须要手术切除的情况下打麻药就是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了。

关于麻醉方式很多人对其有盲目的认知,同时也会纠结于全麻和半麻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究竟是选择全身麻醉还是半身麻醉呢?选择的前提是要明确手术类型,目前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关于子宫肌瘤的剔除,可选方式较多,还是需要结合手术方法以及病人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麻醉方式。

一、全麻的应用优劣势全麻是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麻醉方式,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且能够适应的手术类型较广,现状下使用安全性较高。

在妇科手术中主要适用于腹腔镜手术,其次是针对卵巢切除或者全子宫摘除等大型手术。

经较多的临床资料证明,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性,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也正因此,很多病人术后对其的评价是术中痛苦较少,舒适性较高。

全麻手术也存在相应的劣势,在吸入麻醉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气道梗阻或者因胃内容量的减少造成的反流以及呕吐症状。

这种现象同时也是全麻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全身麻醉还有可能导致术后病人延迟苏醒,这对病患的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合并一些高危疾病的女性患者,如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时,全麻的风险会增加,且医疗费用也会相对较高。

二、半身麻醉半身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适用的范围相对局限,且给药方式也不一致,半身麻醉主要是经椎管给药,手术过程中可以使患者下半身无痛感,但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和主观意识。

相比于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对患者的各大脏器影响较小。

尽管如此。

半身麻醉还是存在较多并发症的,不具有绝对的安全性,半身麻醉的应用一般可以导致患者的出现肠胃蠕动增加以及迷走神经亢进,尿潴留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全身麻醉相比半身麻醉术后容易引发头痛。

三、子宫肌瘤的手术时麻醉方式的选择子宫肌瘤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疾病类型,采取手术治疗时仍需要区分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式。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子宫肌瘤手术的比较研究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子宫肌瘤手术的比较研究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子宫肌瘤手术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所选患者均行子宫肌瘤手术,对照组在术中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选用腰硬联合麻醉。

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子宫肌瘤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持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048-02在开展子宫肌瘤手术中,其难度与肿瘤位置有关,因此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也有一定要求。

传统多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但是此方法起效较慢,且对患者肌肉松弛效果相对较弱,因此还需要对其麻醉方式开展深入研究。

本文以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子宫肌瘤手术,部分患者在术中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部分患者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方法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

入选标准:(1)所选患者均经临床及相关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需开展子宫肌瘤手术治疗;(2)无精神疾病史者。

(3)ASAⅠ~Ⅱ级。

排除标准:(1)近期服用镇静剂、镇痛药者;(2)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

对照组中年龄在25~39岁,平均年龄(32.06±2.47)岁。

观察组中年龄在26~40岁,平均年龄(32.58±2.24)岁。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发表时间:2020-12-24T11:38:20.3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9期作者:刘虹莙[导读] 手术这两字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身边的有很多人或多或少也经刘虹莙康定友好医院四川甘孜 626000手术这两字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身边的有很多人或多或少也经历过手术,不论手术大小。

但是当提到手术时还是为之一震,手术意味着有疼痛和出血,如何给顺利进行手术一些保证呢?那就是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来麻痹患者神经组织减少对疼痛的感知。

麻醉的作用在手术中不可小觑,因此我们要了解不同手术适合的麻醉方式,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就是: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一、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常见于女性生殖器官中,是长在子宫部位的一种良性肿瘤,也称为纤维肿瘤和子宫纤维瘤。

虽然是瘤,但并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是人体常见的肿瘤之一。

为什么是"瘤"呢?主要是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形成的。

子宫肌瘤根据所长的位置不同因此有不同类型的肌瘤,可分为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或者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等,可能会使女性月经失调,严重者致使不孕。

但是当女性患者发现患有子宫肌瘤时也不必太害怕,如果子宫肌瘤的体积较大,可以考虑切除子宫上的肌瘤达到治疗的效果,比如进行子宫肌瘤腔镜手术。

当发现肌瘤体积比较小、是单发性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服用药物来代替手术。

二、引起子宫肌瘤的原因1.性生活长期失调正常的性生活利于神经内分泌的正常运行,分泌的无害激素对人体有好处。

,反之,如若性生活长期失调,没有规律没有节制,则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盆腔充血,这样会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

2.雌激素物质的影响有临床医学证实,雌激素是子宫肌瘤需要且可依赖生长的重要要素。

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外源性雌激素的一部分,,而这些有害物质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难以完全掌握,这些外源性雌激素是诱发子宫肌瘤的部分原因。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

方法:对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间接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挑选出接受本次实验的60例患者,然后采用拈纸团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30例患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持续给药,实验组患者接受静脉滴注单次给药,根据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分别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同时其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静脉滴注单次推入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更适合应用于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不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还能对其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进行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虽然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器官中的良性肿瘤,但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子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腹部出现包块、疼痛等症状,还是需要进行手术切除[1]。

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技术,能够让患者尽快恢复,而麻药选择右美托咪定效果不错,目前对于其给药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争议[2]。

故此,本次研究对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间接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现将成果归纳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间接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挑选出接受本次实验的60例患者,然后采用拈纸团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30例患者。

实验组中年龄最大的患者5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26岁,平均年龄(41.2±3.9)岁,对照组中年龄最大的患者58岁,年龄最小的患者27岁,平均年龄(42.5±3.6)岁。

你知道基层医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注意事项有 哪些吗

你知道基层医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注意事项有 哪些吗

你知道基层医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注意事项有哪些吗子宫肌瘤(Hystero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

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所以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

简称为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注意事项1、为了防止过度疲劳,尤其是要注意在月经期间多休息。

2。

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的食物。

3、保持外阴干净干燥,内衣要宽松。

如果白带过多,应随时注意冲洗外阴。

4、诊断为子宫肌瘤,应每月到医院检查一次。

如果肌瘤增长缓慢或不缓慢,可以每六个月复查一次。

如果增加明显,应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避免严重出血或是腹部器官受到压迫。

你知道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有哪些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肌瘤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

手术的方式主要有腹部手术、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还有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小子宫肌瘤或单子宫肌瘤不大的子宫肌瘤,所以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进行此类手术。

手术方式:经腹、经阴道、腹腔镜,与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相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实施的手术,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年龄的不同,可以采取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全切除、次广泛切除和广泛切除等不同手术方式。

手术可经腹部、经腹腔镜和经阴道等途径。

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二、术前准备:1.术前1天,腹、会阴部备皮,灌肠,常规备血。

2.如果怀疑有盆腹腔粘连,应进行肠道准备。

三、手术方式1.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子宫内翻的手术治疗。

适用于内翻子宫局部有感染或组织坏死;内翻时间久,翻出的子宫体水肿变厚,复原困难,并且年龄较大;并发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子宫内翻患者。

与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区别在于子宫后壁切口抵达阴道后穹隆,不保留子宫颈。

2.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内翻子宫局部有感染或组织坏死;内翻时间久,翻出的子宫体水肿变厚,复原困难,并且年龄较大;并发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子宫内翻患者。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展开分析。

方法:纳入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n=86)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3,给予芬太尼麻醉方案)、实验组(n=43,给予舒芬太尼麻醉方案),对86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麻醉恢复状况进行评估。

结果: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33%,低于对照组11.63%,P<0.05。

对比术后恢复情况,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利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子宫肌瘤患者具有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子宫肌瘤;手术麻醉在临床中,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

患者子宫平滑肌增生,患者在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在盆腔检查过程中偶被发现,少数患者受到肌瘤变形以及并发症影响等会出现临床症状。

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对术后恢复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进行手术。

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麻醉药物,效果显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本文择取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手术患者(n=86),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现有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n=86)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3,给予芬太尼治疗方案)、实验组(n=43,给予舒芬太尼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61岁,平均为(41.13±0.87)岁,实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59岁,平均为(40.29±0.74)岁,对两组基础数据值资料实行比较,数据间差距并不是十分明显(P>0.05)。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需要手术的患者48例列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24例在手术麻醉中应用芬太尼(常规组),24例在手术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研究组),比较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后各项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4.17%),低于常规组6例(25.00%),差异明显,P<0.05。

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能够优化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子宫肌瘤手术;麻醉引言:子宫肌瘤也被叫做纤维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造成,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子宫出血、腹部包块、腰背酸痛等表现,临床治疗本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手术结局造成影响[1-2]。

本次研究选取48例宫肌瘤手术患者,在手术麻醉中分别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比较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需要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征得患者与家属同意,常规组24例:年龄分布区间在26~57岁之间,均龄(38.9±11.5)岁,体重分布范围在51~66kg之间,均重(58.2±3.4)kg;研究组24例:年龄分布区间在25~56岁之间,均龄(38.4±11.1)岁,体重分布范围在50~67kg之间,均重(58.5±3.7)kg;48例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指南与标准,具有手术治疗指标,选取研究对象过程中剔除不耐手术治疗患者,麻醉药物过敏患者,以及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组织疾病患者,经统计学对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计算后发现差异较小,P>0.05,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对比。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

实施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应该选择什么麻醉方式发布时间:2021-04-20T03:57:50.98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期作者:段平[导读]广安福源医院四川广安 638000子宫肌瘤也可以叫作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为女性发生率较高的良性肿瘤,因子宫肌瘤的发生原因和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遗传、性激素水平等存在联系,发病后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乃至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因而需及早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而手术中选择何种麻醉方式非常关键,因而需联系患者实际情况、需要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

一、子宫肌瘤疾病相关情况分析(一)子宫肌瘤的定义及流行病学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为女性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较多患者没有自觉症状,一般在体检时检出疾病。

这一疾病多在30至50岁妇女中发生,20岁以下女性发病率较低。

临床相关报道显示,子宫肌瘤中生育年龄妇女的发病率在20%左右,通过对尸体解剖统计分析发现该病的发病率在55%左右,妊娠伴子宫肌瘤的发生率约为2.5%。

(二)疾病类型情况按照生长位置划分主要包括中体肌瘤,发病率约为80%;子宫颈肌瘤、发病率约占20%。

遵循肌瘤和子宫壁的关系划分可分成:肌壁间肌瘤、肌瘤处于子宫肌壁内部,四周被肌层所包围,发病率在70%左右;浆膜下肌瘤,肌瘤朝子宫浆膜面进行生长,突出于子宫外表面,同时表面覆盖了浆膜,发病率约为20%;黏膜下肌瘤,肌瘤朝着宫内生长、突出子宫腔,表面附睾黏膜,容易引发子宫收缩状况,通过宫颈口挤入阴道,发病率占10%左右。

(三)发病机制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该病的出现,和遗传易感性、性激素水平及肝细胞功能失调等因素存在联系。

诱发因素包括:年龄≥40岁、初潮年龄小、肥胖、实行激素补充治疗等。

(四)典型表现较多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表现,发生症状时和肌瘤位置、生殖功能速度,以及是否存在变性、并发症情况等存在紧密关联性。

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方法:根据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麻醉用量及麻醉起效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后肌肉松弛效果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不良反应上均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存在麻醉起效慢、阻滞不完善和肌肉松弛的弊端,而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有镇痛效果好且起效时间快,因而在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1]。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对手术麻醉效果及子宫收缩、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年龄19-69岁,平均(46.7±5.4)岁,身高152-171cm,平均(163.2±3.4)cm,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制定的分级(ASA):Ⅰ级患者36例,Ⅱ级患者4例,Ⅲ级患者、Ⅳ级患者、Ⅴ级患者均为0;对照组年龄18-72岁,平均(47.2±4.8)岁,身高153-173cm,平均(163.8±3.7)cm,Ⅰ级患者38例,Ⅱ级患者2例,Ⅲ级患者、Ⅳ级患者、Ⅴ级患者均为0.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及ASA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16T16:08:51.5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曹国红[导读] 针对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岗矿业集团妇幼保健院 154100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观察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及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之间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阻滞完全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方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7.50%)差异明显,且两组之间对比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完全时间及麻醉方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针对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麻醉效果
子宫肌瘤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变化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

目前,子宫肌瘤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有效的麻醉方式是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前提[1]。

我院为了分析子宫肌瘤手术何种麻醉方式产生的麻醉效果最佳,针对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了观察,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均分布在35至5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7.13±3.26)岁,其中,存在流血症状的患者10例,存在高血压的患者15例,存在其他异常症状的患者8例;实验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均分布在35至6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7.18±3.29)岁,其中,存在流血症状的患者12例,存在高血压的患者16例,存在其他异常症状的患者6例。

对两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检验,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值大于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前半小时给予25毫克异丙嗪+0.5毫克阿托品进行肌肉注射,选择椎间隙(L2-3)作为穿刺点,进入硬膜外腔后,头端置管3厘米左右,将2%的5毫升里卡多因注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药物剂量;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前半小时给予25毫克异丙嗪+0.5毫克阿托品进行肌肉注射,同样选择椎间隙,确定穿刺至硬膜外腔后,采用25G腰穿针自穿刺点针孔进入患者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流出后,通过硬脊膜向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入0.5%的15毫克布比卡因,腰麻后,迅速拔出腰穿针,头端置管3厘米左右,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之间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阻滞完全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方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代表两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之间对比的观察指标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12/40),麻醉起效时间为(1.38±0.69)min,麻醉阻滞完全时间为(8.24±3.16)min;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麻醉起效时间为(5.26±0.87)min,麻醉阻滞完全时间为(15.28±5.19)min;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麻醉前收缩压为(120.26±5.31)mmHg,舒张压为(79.32±2.21)mmHg,麻醉后收缩压为(138.25±8.94)mmHg,舒张压为(92.32±5.87)mmHg,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麻醉前收缩压为(121.24±5.38)mmHg,舒张压为(78.33±2.56)mmHg,麻醉后收缩压为(123.25±6.36)mmHg,舒张压为(80.32±3.56)mmHg。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全时间及麻醉方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及多发的疾病之一,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式为切除,但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惧感,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2],因此,有效的麻醉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对麻醉的要求较高,需要患者子宫相关的肌肉保持松弛状态[3],保证手术过程中自阴道牵拉子宫时能感受到肌肉松弛且不会出现内脏牵拉反应[4]。

腰硬联合麻醉能有效保证骶神经阻滞的完善性[5],可将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减轻,采用局部麻药后能直接进入患者蛛网膜下腔,产生不同程度上的阻滞脊根神经节、脊神经根及脊髓表面部分的效果[6],其阻滞速度较快,阻滞程度较好,镇痛效果更佳[7]。

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实验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麻醉后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方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等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说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更佳,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能有效帮助患者进行镇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高雪峰.子宫肌瘤手术麻醉方式临床选择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0):775-776.
[2]罗远国,李洪,曹国辉等.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7,29(3):318-321.
[3]孙凯,董铁立.缩宫素在两种麻醉方式下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3):62-63.
[4]邓小明.《现代麻醉学》【M】.四川: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7-70.
[5]王国林,徐铭军,王子千.《妇产科麻醉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35-138.
[6]刘岩,李颖,胡春阳等.178例子宫肌瘤手术选择麻醉方式的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5(3):292-293.
[7]张永海.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VEGF-C和PGE2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