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论文
子宫肌瘤医学论文(共3篇)
![子宫肌瘤医学论文(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fab94a0066f5335a812182.png)
子宫肌瘤医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篇: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的意义研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均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然而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和子宫腺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共同之处有很多,医生在诊断中常常容易混淆,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很容易发生误诊情况。
我院在临床诊断中发现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为对其进行进一步探究,分别选择子宫肌瘤30例和子宫腺肌瘤3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研究资料与方法研究资料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和3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30例子宫肌瘤患者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岁;3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岁,主要以子宫体触痛及进行性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比,子宫增大较为明显,且增大均匀,然而月经紊乱和月经量增多两方面临床表现差异并不明显。
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我院体检的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用统计学软件对三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差异对比并不明显,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超声探头频率为7~10MHz.患者取仰卧位,将小腹暴露出来,膀胱适当充盈后,开始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全方位多切面扫查患者的下腹,对其卵巢、子宫及宫旁组织进行密切观察,之后将膀胱排空,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操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内部回声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比如子宫轮廓、官腔线等,探查周边及内部的多普勒频谱、阻力指数、血流分布情况,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可适度对探头进行加压,将肠腔中的干扰气体排除。
【课题申报】妇科医生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创新技术
![【课题申报】妇科医生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创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580e5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b.png)
妇科医生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创新技术妇科医生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创新技术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响了许多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我们计划开展一项关于子宫肌瘤微创治疗的创新技术的研究。
本项目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基于微创技术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通过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治疗,减少对正常子宫组织的损伤,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为妇科医生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对现有的子宫肌瘤微创治疗技术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其优缺点,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开展子宫肌瘤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统计并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3)探索新的微创技术,如子宫动脉栓塞术、经腹腔镜手术、经阴道手术等,评估其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研究子宫肌瘤微创治疗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探索一种最大化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治疗方案。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对子宫肌瘤微创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调研,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临床研究:选择一定数量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微创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3)实验室研究:通过对患者组织样本的观察和分析,探究微创治疗对于子宫肌瘤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生育能力的保留程度。
三、研究预期成果1. 对现有子宫肌瘤微创治疗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系统性总结,为妇科医生提供参考。
2. 建立一套子宫肌瘤微创治疗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3. 探索新的微创技术,并评估其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 研究子宫肌瘤微创治疗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提供保留生育能力的最佳治疗方案。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8eaf1b866fb84ae55c8d02.png)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护理要点,为临床子宫肌瘤的治疗及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6岁,单发肌瘤16例,多发肌瘤8例。
肌瘤中肌壁间肌瘤25例,浆膜下肌瘤9例,阔韧带肌瘤2例.,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6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获成功,肌瘤直径1~10 cm,平均6.2 cm。
术中失血量4o一180 ml,手术时问30~160 min,术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问3~5 d。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并且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有效保留子宫的手术。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术后恢复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64-01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的良性肿瘤,现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治疗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及改进。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出血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备受关注,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操作技术的娴熟,手术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作为微创手术的经典术式,从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方面深受医师和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的青睐。
我院对2010年6月一2011年6月利用腹腔镜对60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年龄25~46岁,平均36岁。
单发肌瘤16例,多发肌瘤8例。
肌壁间肌瘤25例,浆膜下肌瘤9例,阔韧带肌瘤2例。
术前所有病例均经妇科b超检查证实为子宫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肌瘤1~3个,肌瘤直径<10cm,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有月经改变的术前行宫腔镜检查+诊段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病变,60例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症。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6例论文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6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7d33d050e2524de5187e6b.png)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收治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进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是可行的,可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好手术病例的术前筛选。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筛选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18随着我国高龄产妇、晚育的产妇显著增多以及b超的临床普遍使用,对产妇的子宫肌瘤检出率有明显上升,对于剖宫产是否可以进行子宫肌瘤剔除一直存在争议[1]。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2885±105岁;孕期36~40周,平均3802±115周;存在肌壁间肌瘤21例,肌膜下肌瘤13例,浆膜下肌瘤12例。
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2875±102岁;孕期37~41周,孕期平均3815±121周。
两组的在年龄、孕期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等胎儿、胎盘娩出后,观察组同期再进行子宫剔除术。
两组术后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使用缩宫素促子宫收缩[2]观察项目: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论文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99426cf5335a8102d220c5.png)
内蒙古中医药血带于趾根部捆扎止血,沿患侧甲襞缘,从趾尖至趾根用尖刀纵形切除甲板、甲床,甲后襞下潜行切除嵌入甲的甲母质,彻底刮除甲母质、甲床,修剪或楔形切除甲侧襞坏死部分及增生肉芽组织,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碘伏消毒,凡士林沙条填塞止血、引流,无菌沙布包扎,去除止血带,嘱患者平卧,压迫伤口15~30分钟,防止伤口出血,指导患者正确剪甲方法:即剪趾甲时,不要将趾甲角剪成圆形,应剪成方形[1]。
术后当晚服用止痛药,口服抗生素3日,必要时可静滴抗生素,敷料有渗出者每日更换凡士林沙条及敷料,无渗出者3~5日换药,伤口无明显渗出、渗血者即去除凡士林沙条并更换敷料,工作中发现一般经3日左右即可穿宽松鞋自然行走,伤口经包扎,鞋帮挤压,行走时的应力作用,伤口组织恢复,10~15日即可痊愈。
3结果结果均愈,随访半年~1年无1例复发,且外露甲体无明显缩小畸形,无明显行走疼痛。
4讨论嵌甲就是趾甲外侧边缘于边角处长入甲褶周围,可导致不适,甲沟感染,原因是鞋较紧挤压足趾,甲褶浸渍,感染或趾甲修剪不当,趾甲角长入皮肤,导致肉芽肿形成、感染,常发生于趾[2];嵌甲患者因为不适,常自行修剪,撬拨患处,容易造成损伤,又未进行消毒处理,且常置于鞋内潮湿的环境,易发生感染,如此反复,嵌甲可伴发甲沟炎,趾周围炎,甲旁肉芽肿,还能引起慢性骨髓炎,真菌感染等;对于病程长或肿痛剧烈的病例,则建议行X 线检查,以排除趾骨的慢性骨髓炎[3]。
嵌甲是门急诊常见病,常采用拨甲术治疗,该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患者易接受,但其缺点:①复发率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未切嵌甲部分甲床、甲母质,新甲长出后仍为嵌甲;②新甲再生时间长,趾甲拨除后,需要经过3~4月新生的趾甲方可长好[4],此间患趾失去趾甲的保护,会出现走路不适或疼痛;此方法仅适用感染严重,甲下、甲根积脓的患者。
甲的再生组织学基础:甲的再生来源于甲根和甲弧影下方的甲床,此处的甲床上皮厚,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分裂活跃,称为甲母质,为甲的生长区,新生的细胞逐渐角化、增厚,并向浅层和甲的远移动生长[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论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50e7c84028915f804dc270.png)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对照组患者按照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流程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术后发病率均远远好于对照度,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并未对任何脏器造成损伤,也不存在术后血栓性静脉炎、肠粘连等不良情况。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美观等特点,对治疗子宫肌瘤有良好效果,且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97-02腹腔镜运用于各大妇科手术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临床治疗具良好的效果。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良性肌瘤,采取科学正确的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我院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选取其中观察组25例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患者年龄维持在25-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
在手术进行之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判断全部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胸片均无问题,并且不存在任何患者是宫颈病变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经过详细的超声检查和妇科检查以后全部患者都确诊为肌壁间或浆膜下子宫肌瘤。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子宫肌瘤数量、体重等因素,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麻醉及手术方法1.2.1麻醉方法手术进行前对全部患者进行阴道灌洗,还要做好肠道方面的准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120例临床分析论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120例临床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bc85d0a58da0116c174998.png)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120例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12-0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前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标准术式,近年来随着内镜手术的进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成为可能。
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我们为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为120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25~45岁,孕产次0~5次,已生育102例,有剖宫产史16例,未生育18例,合并卵巢囊肿12例,贫血3例。
患者术前均行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明确肌瘤数量及生长部位,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的恶性疾病。
1.2 手术方法:采用全麻,常规气腹穿刺,气腹压力14~16mm hg,腹部做 4点穿刺,第1穿刺孔为脐孔下缘,置镜观察,其余穿刺孔各置入操作器械。
若带蒂浆膜下肌瘤蒂直径lcm,可用线圈套扎,于其上lcm剪断切下瘤体,残端再次电凝止血。
为肌壁间肌瘤患者施术时,向肌壁注入缩宫素20单位或垂体后叶素6单位,然后用单极电凝钩切开瘤体表面深达瘤核,大抓钳提拉肌瘤分离取出,创面用1-0可吸收线“8”字全层缝合。
小的肌瘤,位置表浅,双极电凝止血,不缝合。
切除的肌瘤用旋切器旋切条状取出或直接钳夹取出合并附件疾病者根据病变性质相应处理,术毕用氯化钠及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取出器械,排除co2 ,腹部皮肤皮内缝合。
1.3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肌瘤数,位置,术中出血量(根据吸引器出血量,血染纱石敷料估测),住院时间,所有患者术后随诊2个月。
2 结果120例中,有116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时间60~180min,术中出血80~500ml;4例中转开腹,2例肌瘤位于宫颈部,位置较低,摘除困难,另2例位于子宫角部,出血量多。
各种类型子宫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论文
![各种类型子宫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ae2e1a0b4e767f5acfceea.png)
各种类型子宫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拟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40例及阴式手术组35例,分别采取开腹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使用镇痛天数、术后疼痛分级和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开腹手术组的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使用镇痛的天数、疼痛级别、住院天数均高于阴式手术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1.2.1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做好术前的准备(肠道准备、备皮、插入导尿管等),麻醉师进行麻醉,手术过程中,首先会切开皮肤,打开腹腔,探查肌瘤的情况,然后进行肌瘤的剔除。
对子宫进行缝合,处理出血,检查无异常之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1.2.2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腰麻联合或硬脊膜外麻醉,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巾,钳夹宫颈,充分暴露后穹窿,沿此处环切达侧穹窿,行逐一子宫肌瘤剥除,依次缝合子宫切口,可连续缝合阴道穹窿。
记录切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采用t 和卡方检验。
2 结果2.1 手术情况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x±s)2.2 术后情况见表23 讨论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
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肌壁间子宫肌瘤常见。
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孕激素及其受体和生长因子等有关。
由于子宫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变性。
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变性机会愈多。
手术是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对于肌瘤大小相当于妊娠子宫70天以上的;肿瘤生长速度快;月经过多伴贫血,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保守治疗失败且符合手术适应症如无心脏疾病,无严重贫血等,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2]。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3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3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fab9d9b9f3f90f77c61b03.png)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30例,术后1、3、6个月随访月经改善,贫血纠正,子宫大小及残余肌瘤转归等情况。
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子宫穿孔,大出血及turs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5d。
术后6个月随访,2例失访,其余30例月经、血红蛋白、子宫大小均恢复正常,治愈率100%。
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由neuwirth首先应用到妇产手术中,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微创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
宫腔镜对所观察的部位具有放大效应,以直观、准确成为妇科出血性疾病和宫内病变的临床方法。
笔者通过对我院子宫肌瘤患者通过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2年7月,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30例,均经b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年龄21-43岁,病程4-30个月。
据国际宫腔镜荷兰中心标准,该类型的子宫肌瘤52例患者20例,8例ⅰ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ⅱ型2例,均有生产史,平均的超声提示直径(3.4±1.2)厘米,术前宫腔深度8.5-10.5厘米。
其中月经过多18例,合并痛经5例,合并贫血12例;3例无月经异常。
其中单发肌瘤21例,多发肌瘤9例。
1.2方法1.2.1术前准备手术时间选择3-7天或月经干净后月经后8-15天。
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白带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射线和其他测试。
关注高血糖。
严重贫血患者,在术前输血血红蛋白达80克/l以上。
晚上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0毫克或阴道米索前列醇200微克第二天早上用温肥皂水灌肠,清空肠道,有利于术中超声监护。
子宫肌瘤临床医学论文
![子宫肌瘤临床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5b04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2.png)
子宫肌瘤临床医学论文本文是关于子宫肌瘤临床医学方面的论文,通过分析目前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患病率约为20%-30%。
现在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荷尔蒙、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
1.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如果一个女性的母亲或姐妹患有子宫肌瘤,她的患病风险将比一般女性高两倍。
2.荷尔蒙因素荷尔蒙的作用对于子宫肌瘤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是控制子宫内膜生长和排除的主要激素。
在妊娠期,由于孕激素的分泌增加,子宫肌瘤的体积会明显缩小,而在更年期后,卵巢功能减弱,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明显减少,子宫肌瘤的体积又会逐渐增大。
3.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如同恶性肿瘤一样,子宫肌瘤的生长也是因为细胞过度增殖和分裂。
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是影响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这些因子能够促进肌肉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促进子宫肌瘤的形成和生长。
二、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大多数女性都有明显的症状,但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一般来说,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月经异常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月经经期延长和经期的间隔时间变短,月经痛可能也会加重。
2.压迫症状由于子宫肌瘤的增大,可能导致腹部膨胀、腰酸背痛和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
3.生殖系统症状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性交疼痛、不孕或流产等生殖系统症状。
4.其他症状子宫肌瘤还可能导致贫血、腹泻、便秘和腹痛等。
三、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子宫肌瘤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超声波检查,该检查能够帮助医生确定瘤体的大小、位置和数目等重要信息。
采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护理报道论文
![采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护理报道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1152e2f8c75fbfc77db21c.png)
采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的护理报道【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63-01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女性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日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开展,目前该手术临床开展率已占腹部手术的第3位[1]。
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如果将手术成功完全寄托在手术技术上,而不注重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那么往往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故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给予科学恰当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就显得尤为重要[2]。
现将115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全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本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全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5例;其中未婚12例,已婚未生育32例,已婚已生育71例;年龄31~50岁,平均39岁;患者术前均无其他合并症,无盆腔手术史;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细胞(tct)和b超检查,术后经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子宫肌瘤;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9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在脐孔穿刺点或脐上弧形水平约1cm处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气腹,充入co2气体后将体位由平卧位改为头低足高位,保证气腹压力为14~15mmhg (1mmhg=0.133kpa),用10mmtrocar置入腹腔镜,探查盆腔后,根据肌瘤生长特点方式、部位不同,采用不同术式,术后常规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
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156例论文
![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156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46588f83d049649b665864.png)
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156例【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44-01【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手术操作技术。
方法分析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手术操作技巧。
结果 15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阔韧带肌瘤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手术时间(95±40)min;术中出血量(90±3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6)h;术后住院天数(7.5±1.5)d。
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是一种能保留器官安全可行的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严格的病例讨论及术中良好的手术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妇科外科手术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20%~3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及器官的完整性,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越来越多,其价值日渐显露。
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腹腔镜技术对156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6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最小25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7±5)岁;宫颈肌瘤4例,有蒂浆膜下肌瘤10例,阔韧带肌瘤16例,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126例;单发肌瘤48例,多发肌瘤108例;最大肌瘤直径为13cm。
其中有手术史者57例,合并高血压20例(12.8%);合并糖尿病16例(10.2%);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及盆底检查,对肌瘤的数目,大小,位置,性状和活动度详细了解,并常规行宫颈tct检查,阴道镜等,月经不规则者行诊断性刮宫,内膜活检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和手术禁忌可能,术后所有病例均行病检证实为子宫平滑肌肌瘤。
1.2 手术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设定为1.60~1.86kpa,脐部置镜(10mm)接摄像系统;第二穿刺孔为左下腹髂前上棘与脐部连线中点置操作钳(10mm);第三穿刺孔为右下腹对称与左侧穿刺孔置操作钳(5mm)。
子宫肌瘤论文:子宫肌瘤的多种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论文:子宫肌瘤的多种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551436bd64783e08122b13.png)
子宫肌瘤论文:子宫肌瘤的多种治疗方法【摘要】子宫肌瘤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有药物治疗、开腹手术、内窥镜手术、介入治疗、聚焦超声治疗等等。
各种方法的利弊、适应症和禁忌症有所不同。
为了选用更有效、更安全、更适用的治疗方法,以及对新疗法更好了解、研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关键词】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觉的良性肿瘤,确切病因尚不明。
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
肌瘤有恶变的可能,即肉瘤变性,极少见,国内资料报道恶变率为0.4%~0.8%。
常见临床表现:月经增多,腹部包块。
在治疗上,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发展到内窥镜手术、介入治疗,近年发展到聚焦超声治疗。
现将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1 药物治疗雄激素可对抗雌激素,常用丙酸睾丸酮25mg肌注,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引起男性化。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抑制垂体、卵巢功能,导致卵巢性激素下降至近似绝经期[1]。
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停药后肌瘤会继续长,药物不宜长期应用,有副作用,且只适用于子宫小于如孕2个月的患者。
2 手术治疗2.1 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式有两种:经腹部或经阴道手术。
大部分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开腹直视下剔除,近年开展了经阴道手术。
任玉环等[1]报道,采用经阴道子宫前壁肌瘤剔除术改良术式。
即将阴道内前壁进腹“入路”由宫颈部半环形切口改为阴道壁纵形切口,可延长进腹切口至尿道下沟,可适用于肌瘤大于6cm的患者,扩大了手术适应症。
经腹部和经阴道术式的利弊:经腹部手术视野清楚,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邻近器官,但腹壁有疤痕,不美观;经阴道手术损伤少,出血少,恢复快,体表不留疤痕,但视野小,操作相对困难,较大肌瘤难以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优点:损伤少,保留子宫。
保留生育功能。
故适用于年龄小于40岁未婚或已婚未育患者。
缺点:术后有复发可能。
2.2 子宫切除术2.2.1 腹式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仍以经腹手术为主。
不同子宫肌瘤手术临床疗效比较论文
![不同子宫肌瘤手术临床疗效比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f4637127284b73f24250ec.png)
不同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子宫肌瘤患者486例,对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手术治疗、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将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第一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81.5±25.1)min、(68.0±23.2)min。
结论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比较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
子宫肌瘤通常发生在生育期年龄和患者妊娠时期,对患者正常生活具有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
在临床中,医护人员通畅采取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治疗。
本文就不同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的子宫肌瘤患者486例,患者年龄37-56岁,平均(44.5±2.7)岁。
术前对患者进行宫颈细胞检查,患者40岁以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选取的患者没有明显综合症状。
将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第一组患者262例,第二组患者94例,第三组患者130例。
1.2 方法对选取的患者进行麻醉,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保持患者手术舒适体位。
对第一组患者进行传统子宫切除术,将该组作为对照组。
对第二组采取腹氏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主要操作方法如下:在患者下腹趾骨联合上2恒指横纹进行手术切口,保持切口大小在4-6cm。
剪切腹壁各层组织,将子宫角牵至切口地段,沿患者宫角进行输卵管峡部切断,将卵巢的固有韧带进行切断,采取粗线进行封口扎断端,采取同样方法对患者对的侧面组织进行处理。
对患者子宫进行腹腔子宫肌瘤剔除,进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韧带及其相关组织,对无创伤组织进行细线缝合[2]。
子宫肌瘤治疗进展论文
![子宫肌瘤治疗进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7b1dd976eeaeaad1f33094.png)
子宫肌瘤治疗进展【摘要】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病,其治疗目前发展较快,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针对子宫肌瘤的不同临床表现和患者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综述了近年来对该病的几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91-02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资料统计表明,其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达20%~40%,尤其是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患病率高达70%~80%。
[1]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同,需全面考虑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
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就现阶段的子宫肌瘤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1 子宫肌瘤治疗方法选择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情况、合并症、心理、经济能力以及医院技术水平等因素来选择治疗方法。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子宫肌瘤,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而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如出血或出现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时,手术治疗便成了治疗子宫肌瘤最佳的治疗手段和根治方法。
2 保守治疗2.1期待治疗对于子宫肌瘤的处理,首先决定于是否有症状,只要无症状可采取期待疗法,不用任何药物和其他治疗,每三个月定期随访。
近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不断衰退,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逐渐减少,肌瘤不再继续生长继而萎缩甚至消失,因此对近绝经期应耐心等待,期待子宫肌瘤的萎缩。
但在观察期间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当立刻停止期待疗法,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2.2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
目前的保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和后遗症,适用于围绝经期妇女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和生育期妇女肌瘤手术的术前准备。
治疗目的并不是根治子宫肌瘤,而是缩小肌瘤大小,减轻症状,减少术中出血,控制由肌瘤引起的贫血症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
【摘要】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高发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
20%-50%。
目前对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一是开腹手术;二是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手术技术成熟,适用面广,但创伤大。
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技术要求难,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创伤小,美观。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14-02
子宫肌瘤是生长在子宫上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女性发生率为20%-50%。
近年对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腹手术,二是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1 手术指征
肌瘤大小在2cm以上并有以下临床表现:一是导致大量出血,或长时期的经血过多、生理期过长以致贫血;二是子宫肌瘤发育速度太快;三是更年期以后,肌瘤不仅不萎缩,反而增大;四是因子宫肌瘤而不孕的。
2 手术方式的选择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要视肌瘤的位置、大小、病人的年龄、生育状况、症状严重程度、对腹部美观要求及经济承受能力而定。
3 术前要求
必须行宫颈涂片、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颈和宫体恶性肿瘤。
4 各种方式手术结局评价
41 开腹手术优点:①容易操作,医生做起来比较熟练,成功率高;②适用面广,几乎适合于全部的子宫肌瘤手术;③费用合理。
缺点是:必须剖腹,出血较多,创伤较大,肚子上会留下较长的手术疤痕,术后感染及盆腔粘连发生率高,术后患者恢复的慢。
42 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优点:①出血少创伤小;②住院时间短(3-5天);③对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术;④美观,腹部无疤瘢;⑤盆腔粘连很少发生,并发症少;⑥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
此外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无切口,极大地减少了日后剖宫产概率。
缺点: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手术适应症相对于开腹手术面窄,而且费用高。
5 开腹手术
51 开腹手术的适应症适合于全部的需要切除的子宫肌瘤手术。
对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较大、有盆腔手术史且伴有严重盆腔粘连暨合并附件肿瘤者,必须行开腹手术,特别是需要子宫全部切除的。
52 手术步骤①在肚脐与耻骨联合上沿之间,切一7-10厘米的横切口。
②依次切开皮下脂肪、腹直肌、腹膜。
③腹膜腔打开后,以拉钩左右撑开切口,探查患者腹腔内的小肠、结肠和盲肠,找到阑尾,肉眼观察有无炎症,然后用纱垫把肠管轻轻推向上腹部,牵出子宫、附件进行检查,了解子宫肌瘤所在部位、大小、数目。
④阻断子宫血供:先在子宫峡部的左右侧阔韧带无血管区各作一小口,用胶管止血带,束扎子宫动、静脉,暂时阻断其供血。
术中每
10-15min放松止血带1min。
⑤根据子宫肌瘤所处的位置,采取不同的切除方式:①壁间肌瘤:先在肌瘤表面血管较少的部位切口,然后到沿包膜表面钝性分离,到基底部血管较多时,可钳夹后切出肌瘤,再依次缝扎残端和肌层。
②多发肌瘤:尽可能从一个切口切除多个肌瘤,但切口要尽量远离宫角部,以免术后瘢痕影响输卵管通畅。
③浆膜下肌瘤:有蒂的要先贴近子宫壁夹住瘤蒂后再切除肌瘤。
若瘤蒂较宽则在基底部做一梭形切口切除肌瘤及瘤蒂部的浅肌层。
④粘膜下肌瘤:突入宫腔者需进入宫腔内切除肌瘤,缝合时要避开粘膜层,防止形成人为子宫内膜异位。
⑤子宫颈肌瘤:宫颈前壁肌瘤要先打开膀胱反折腹膜,锐性分离膀胱至肌瘤下缘及侧缘,切开宫颈前壁组织至肿瘤表面,沿肿瘤包膜钝性分离至基底部,钳夹、切除肌瘤,残端缝扎。
宫颈肌层用可吸收线行“8”字或连续褥式缝合1-2层,并缝合膀胱腹膜反折。
若为宫颈后壁肌瘤,应先打开宫颈-直肠间隙反折腹膜,推开直肠,再剔除肌瘤。
对宫颈巨大肌瘤,可先打开阔韧带后叶,找到输尿管,必要时切开输尿管隧道,游离输尿管,再作肌瘤剔除。
⑥关腹:分层缝合腹壁各层。
6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61 适应症①需生育或保留子宫妇女。
②单发壁间肌瘤或≤3个的多发壁间肌瘤;③韧带肌瘤瘤体直径50%,需边切边往子宫注射缩宫素,使子宫收缩,将肌瘤挤入宫腔,再行切除。
③内突壁间肌瘤:肌瘤表面覆有薄层的肌壁组织,先用针状电极划开被覆肌瘤表面的肌肉,若见肌瘤向宫腔内突出,则采用无蒂黏膜下肌瘤的切除
方法将其切除,若肌瘤保持原位不动,则停止手术,待2-3个月后再行二次切除。
④宫颈黏膜下肌瘤:以环形电极切断瘤蒂,完整取出或切开包膜将肌瘤完整拧出。
埋入宫颈组织间的要扪清其轮廓,用环形电极从包埋组织最薄处进刀,切抵肌瘤后适当延长切口,自包膜内将肌瘤完整剥出。
如瘤窝较大或宫颈外形不整齐,可用吸收肠线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