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转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文学研究转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欧阳智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摘要:翻译方法中的转译法(TranslalionConversion )也称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 惯表达上的差异,无法直接用汉语将英语的原意体现出来,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将原文做相应的改变。
转 译法可以将英语词汇的词性转译成不同的汉语词性,还可以将英语原句转译成不同类型的汉语句子。
因此,转译法在英译汉 的过程中既可以是词性的转译,又可以是语态或句型的转译。
关键词:转译法英汉翻译翻译方法汉英翻译方法中的转译法(TranslalionConversion )也 称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 规则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无法直接用汉语将英语的原意 体现出来,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文做相应 的改变以符合译文表达形式的翻译方法。
转译法的目的是 将英语原文中的词类、语态或句子类型进行相应的转换, 使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又能符合译语的表达 方式。
一、词性的转译转译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词性的转译,包括由名词 转换成动词、形容词;由动词转换成名词;由形容词转换成 动词曰由副词转换成动词等。
(一)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动词名词化(nominalizalion )在央语使用中非常普遍,形 成了英语的一种静态的语言特征。
而汉语则是一种逻辑性 语言,没有动词形态的变化,汉语句子中使用较多的动词, 有着明显的动态语言特征。
将英语名词翻译成汉语动词的 目的是在译文中强化原文的动态形式。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 种情况院1.由动词派生的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由动词派生的英语名词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具有动词的特性,因此,在 翻译过程中通常将这类名词转译成汉语的动词。
这种情况 在公文文体中出现比较多。
如院Mailers concerning the employment , discharge , re - muneralion , benefits,labor protection , labor insurance , etc . of the workers and staff ofajoint venture shall be stip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rough the conclusion of a contract .合营企业职工的录用、辞退、报酬、福利、劳动保护、劳动保险 等事项,应当依法通过订立合同加以规定。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经贸英汉翻译是指将经济和商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翻译成英语或汉语的过程,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在这些领域中,词汇量广泛,且涉及到大量的术语和行业用语,因此,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应用一些工具和方法非常关键。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两种有效的策略,它们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原文,转换思维模式并创造出更自然更流畅的译文。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Eugene A. Nida提出的,它指出翻译应该通过语义(意义)上的“功能对等”来实现。
简而言之,这种方法旨在保持原文的基本含义并且确保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所传达的信息。
因此,在应用该理论时,翻译人员需要非常熟悉原文的语义和背景知识,以确定如何在目标语言中适当地传达这些信息。
例如在翻译中,源语言句子“公司股东会议将在下个月举行”需要转换为目标语言“Next month’s shareholders’ meeting will be held”。
在这个例子中,翻译人员必须保持原文的核心含义“公司股东会议”,但要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句子,需要调整词序和使用复数形式“股东会议”变为“shareholders’ meeting”。
另一种仍然非常适用的方法是词性转换法。
在这种方法中,翻译人员将一种词性,如名词,转换为另一种词性,如动词或形容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翻译人员使句子更流畅和自然。
例如,原文中的名词“部门主管”可以转化为名词和动词“department supervisor”和“supervising the department”以增加语句的合理性和自然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译经贸文本时,翻译人员需要精通这个主题领域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术语。
另外,他们还需要确定最适合目标语言和地区的标准术语翻译。
使用电子词典和在线术语翻译工具可以大大简化这项工作,但只对平凡或常见词汇有帮助,不能全面覆盖所有术语。
总之,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经贸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实用方法,它们能够帮助翻译人员更好的理解原文,简化翻译过程,并最终创建出自然流畅的译文。
浅析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法的运用
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
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
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
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
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
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一、英语名词的转换(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
如:to have a rest中的rest,make no mention of中的mention,pay attention 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 care 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
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照顾。
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范文1题目: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填写定稿日期5月1日。
教师学生都要手写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填写定稿日期5月1日。
教师学生都要手写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年月日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byLiu XiaoUnder the Supervision ofLi Wentao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May 2012Acknowledgements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si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 Li Wentao, for his enlightening guidance, incessant encouragement and careful mod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patience and prudence, I could not have brought my thesis to its present form.Besides,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other beloved teacher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their valuable and informative courses which have benefited me a lot during my college years.Last but not the least, I am also much obliged to all my friends who have helped me with my thesis.L. X.(名字的第一个字母)ABSTRACT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Liu Xiao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grammar and expression style, translators may adopt the approaches of changing the word classes and sentence components in English-Chinese (E-C) translation. As a frequently-used translation technique, conversion enables translators to achieve a natural, fluent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that not only conveys the original text’s information but also fits the idiomatic usage of Chinese.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amine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in E-C translation such as conversion from English nouns or prepositions into Chinese verb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usually results in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so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of how to convert the English perspectiv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ones conforming to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pattern.Key words:conversion; word classes; sentence components; perspectives; E-C translation摘要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刘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或表达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改变原文的词类或句子成分。
转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转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作者:欧阳智英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0期摘要:翻译方法中的转译法(Translation Conversion)也称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无法直接用汉语将英语的原意体现出来,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将原文做相应的改变。
转译法可以将英语词汇的词性转译成不同的汉语词性,还可以将英语原句转译成不同类型的汉语句子。
因此,转译法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既可以是词性的转译,又可以是语态或句型的转译。
关键词:转译法英汉翻译翻译方法汉英翻译方法中的转译法(Translation Conversion)也称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规则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无法直接用汉语将英语的原意体现出来,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文做相应的改变以符合译文表达形式的翻译方法。
转译法的目的是将英语原文中的词类、语态或句子类型进行相应的转换,使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又能符合译语的表达方式。
一、词性的转译转译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词性的转译,包括由名词转换成动词、形容词;由动词转换成名词;由形容词转换成动词;由副词转换成动词等。
(一)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动词名词化(nominalization)在英语使用中非常普遍,形成了英语的一种静态的语言特征。
而汉语则是一种逻辑性语言,没有动词形态的变化,汉语句子中使用较多的动词,有着明显的动态语言特征。
将英语名词翻译成汉语动词的目的是在译文中强化原文的动态形式。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动词派生的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由动词派生的英语名词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具有动词的特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通常将这类名词转译成汉语的动词。
这种情况在公文文体中出现比较多。
如:Matters concerning the employment, discharge, remuneration, benefits, labor protection, labor insurance, etc. of the workers and staff of a joint venture shall be stip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rough the conclusion of a contract. 合营企业职工的录用、辞退、报酬、福利、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事项,应当依法通过订立合同加以规定。
浅析英汉翻译中转换法类型及运用
浅析英汉翻译中转换法类型及运用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不对等的问题,这给英汉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的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从而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转换法类型运用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句子中的词性、句式一一对应照搬过来,则汉语译文会变成英式汉语,读者不易理解或无法理解,译文不通顺不流畅且带有明显的欧化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应用词性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指词性的改变,而且包括词性作用的改变和句子词序的改变。
如原文中的名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原文中的介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等,反之亦然。
例如:1)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如果不改变词性,这句话可能会译得很拗口,不堪阅读,如: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对于他们非常贫穷落后的生活条件的日益觉醒促使他们采取坚决的措施,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如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将名词awareness 译为动词“意识到”。
同时将形容词growing 转换为相应的副词,其它部分也作相应的变化。
改译为: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奋起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2)Joseph beheld my style of cooking with growing indignation. (Wuthering Heights)我的这种做饭方式叫约瑟夫越看越冒火了。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崛起,经贸领域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因此经贸英汉翻译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两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们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两个方面探讨它们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者尤迪丝·华西·卡特于1960年提出的,她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功能对等理论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1. 跨文化交际功能在经贸英汉翻译中,跨文化交际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经贸领域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而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都各有特点,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遵循功能对等原则进行翻译。
在涉及到国际贸易的文章中,英文中可能会使用一些特定的经济术语,如果直译成汉语可能会让读者产生困惑,这时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使用与汉语文化相近的词语或习惯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2. 信息传达功能在经贸英汉翻译中,信息传达是最基本的功能。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了解原文的内容,因此在翻译时需要保持原文的信息量和信息结构,使用功能对等的原则进行翻译。
当翻译一篇英文商业合需要准确传达合同条款的含义,这就需要保持原文的信息结构和语法结构,使用与原文相近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3. 语用功能语用功能是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用习惯,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语的语用特点,遵循功能对等原则进行翻译。
在英文商业信函中,可能会运用一些礼貌性语言和商务用语,这些用语在汉语中可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符合汉语的语用习惯和表达方式。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经贸英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和理论。
它们通过调整语言结构和词性,帮助实现准确和流畅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句子功能与目标语言的句子功能对等,保持原句的语义和信息。
在经贸翻译中,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实现对商务文件、合同和报告等专业文本的精准翻译。
对于一句"贸易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将其翻译成"Trade war will hav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global economy",保持了句子的功能,并准确传达了文本的意思。
词性转换法是指将源语言中的词性转换成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词性,以实现语法的准确对等。
在经贸翻译中,由于经济和贸易术语的差异,常常需要进行词性转换,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格式要求。
将一个名词转换为动词,或者将一个形容词转换为名词等。
通过词性转换法,可以实现经济和贸易领域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
将"market"(名词)翻译成"市场"(名词),将"encourage"(动词)翻译成"鼓励"(动词)。
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旨在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保持句子的功能对等,可以确保翻译的句子结构和信息传达与原文一致,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通过词性转换,可以充分利用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使其更易读易懂。
需要注意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有些句子可能不能完全保持功能对等,或者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此时,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并结合语境和专业知识进行翻译,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化,经贸英汉翻译已成为热门领域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处理和转换大量的专业术语、经济政策和商业合同等内容,因此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是极其关键的。
本文将就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两种翻译方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说明其优缺点。
一、功能对等理论1.定义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学中的一种翻译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翻译时注重源语和目标语信息的功能等效性,而非词汇、语法等形式上的对等。
它是对传统对等翻译方法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强调目标语信息的准确传达,能更好地保留源语言的意义和思想,并避免翻译的生硬和失误。
2.应用(1)专业术语的翻译。
对于行业领域的专业术语,不应过于着重于词汇的对应,而应通过转换目标语的功能来翻译。
例如,“中介公司”翻译成“intermediary agency”,其含义是指扮演中间调节角色的企业,而不是单纯的“公司”。
(2)商务文书的翻译。
商业合同、投资协议等文书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留其法律效力和适用性。
因此,翻译者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且要根据目标语的文化和法律制度进行准确转换,从而实现功能等效。
(3)经济政策的翻译。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具有较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并通过功能转换传递政策的深层含义和意图。
二、词性转换法词性转换法是一种语言转换方法,指的是将原始语料中的某个词类转换为目标语中的相应词类。
例如,将形容词转化为副词,将名词转化为动词等。
词性转换法虽然不能完全替代语言的本体形态,但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弥补形式翻译的局限性,实现语义等效。
(1)语法的调整。
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进行语法结构上的调整。
例如,汉语中常使用动宾结构,而英语则更倾向于主语谓语结构。
在翻译时,可以通过将动宾结构转化为主语谓语结构,实现语法上的匹配。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航空航天科技英语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航空航天科技英语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摘要:航空航天科技英语专业词汇较多,句型和语法较为复杂,做好翻译工作非常重要。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地位较高,应用在航空航天科技英语英汉翻译中,可以提高译文的实用性。
本文对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中的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系统转换理论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航空航天;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我国航空航天产业非常强大,自主研发创新的航天产品较多,但是很多航天技术仍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加强相关文献和专利的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应用较多,其主要特点是在对源语转化为目标语时,离开形式的对应,包括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种模式,与航空航天英语翻译内容高于形式的原则相吻合,可以让翻译出来的文本读起来更加流畅。
本文结合航空航天科技英语特点,对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应用实践进行论述。
一、航空航天科技英语的特点航空航天科技英语的范围非常大,包括力学、材料学、机械学、计算机等等方面的内容,需要翻译者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熟悉这些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对航空航天技术有所了解。
整体来讲,航空航天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为:首先,在使用的时候没有人称显示,翻译的时候需要从语法上进行转换。
其次,语气比较正式,较书面化,翻译的时候要精炼。
再次,语言陈述较客观,不带有个人的主观评价,翻译时要真实。
最后,逻辑性强,使用了大量专业词汇,需要翻译者具有一定的功底,翻译后的句子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因此,根据上述航空航天科技英语的特点,在应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时一定要抓住其转换原则,做到精准翻译。
二、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航空航天科技英语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一)在翻译时适当进行结构转换我们都知道每种语言都有其逻辑关系,汉英两种语言逻辑关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科技英语上表现更加突出。
英语不管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表达比较强调逻辑性,而汉语偏重语言的整体表述,强调因果关系。
翻译转换理论在汉译英中的应用——以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为例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翻译转换理论在汉译英中的应用——以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为例大连外国语大学/王雪彤【摘要】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一经出版,不仅在国内获得了矛盾文学奖,并且其英译本在西方文学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在国内外翻译界中并没有受到重视,还被贬为“对汉语翻译没有指导意义”,然而经过本文研究分析翻译转换理论是具有实用价值的。
本文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原本和译本对比方法,分析《长恨歌》英译本翻译转换理论的体现。
【关键词】《长恨歌》英译本 翻译转换 卡特福德一、引言中国文学作品在近些年来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也逐渐受到了人们地广泛关注。
中国作家的大量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使人们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热情极大提高。
中国著名的现代女文学家王安忆,创作许多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当属《长恨歌》。
对于长恨歌的研究有很多方面,而用翻译转换理论来研究《长恨歌》英译本尤其少见。
王安忆的描写很包含了许多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这使翻译保持两种语言转换的平衡尤为困难,因而在译本中的运用翻译转换理论探究翻译方式十分值得探索。
二、《长恨歌》及英译本概况《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代表作,于200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并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长恨歌》以二十世纪的大上海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情与爱。
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中国文坛的诸多奖项,是90年代最具影响力作品之一。
小说中别具一格的“海派特色”可谓深深地浸透了王安忆的个人色彩,她摒弃了政治与经济的视角,通过“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化叙事和与上海弄堂的文化意象来描写描绘主人公“王琦瑶”的多舛命运。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针引导下,许多当代作家的优秀著作被外译。
由白睿文与陈毓贤合译的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A Novel of Shanghai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西方文学界的热评,由于英译本的成功,推波助澜使王安忆获得2011年英国曼布克文学奖的提名。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都是重要的应用理论和技巧。
1. 语言特点的体现:经贸领域的英汉翻译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有一些共同特点和差异,比如法律条款、商业合同等。
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惯用表达。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从句结构较为常见,而在汉语中通过补语进行表达,则需要根据语言特点进行转换。
2. 文化习惯的考虑:经贸翻译中经常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如法律制度、商业模式等。
翻译时需要考虑文化习惯,使得翻译文本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语言习惯和认知习惯。
例如在英语中常用“shareholders”表示股东,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股东”或“股份持有人”,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文化习惯进行转换。
3. 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经贸翻译中,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时需要理解源语言文本的含义和背景,并使用合适的目标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信息。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consignment”表示寄售,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寄售”或“委托销售”,因此在翻译时要确保准确传递相同的意思。
词性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中的词性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词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法的应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词转换为名词:在经贸翻译中,一些动词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为名词进行表达。
例如在英语中使用“establish”表示建立,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建立”或“成立”等动词形式,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名词形式。
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的应用,可以使经贸英汉翻译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信息,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浅析范畴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范畴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卡特福德认为翻译转化就是在源语翻译到目标语的过程中偏离了形式对等,可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本文结合英汉翻译实例,探讨范畴转换在翻译中的应用,旨在发现翻译转换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指导英汉翻译。
1.引言转换是翻译实践中最基本的方法。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即把一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系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各个形式,没有转换就没有翻译”(穆雷1990:154)。
1965年,卡特福德在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转换”的概念。
他以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区别了形式对等与文本等值,将翻译定义为“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目标语)文本材料替代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Catford1965:20)。
他认为,由于不同语言系统的不可兼容性,在翻译时会出现偏离原文的现象,这种偏离就叫做翻译转换。
本文将借助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通过英汉翻译中的实例着重探讨了范畴转换在翻译中的应用,对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翻译转换理论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遵循了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他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会在语境中发生功能。
而这些功能又作用于不同的层次(如语音、词性、语法、单词等)和级阶(如句子、从句、短语、词及词素等)”(Catford1965:65)。
翻译转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层次转换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源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Catford1965:73)。
卡特福德(1965:141-147)指出范畴转换属于同一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是一种有关成分偏离形式上的对应,包括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四种方式。
3.范畴转换与英汉翻译在实际应用中,层次转换一般只会在语法和词汇两个层面上发生,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范畴转换在翻译中的应用,主要有四种类型: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Catford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以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模式为基础,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为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围绕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结合实例,分析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标签:英汉翻译翻译转换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一、引言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翻译活动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种翻译理论研究也逐渐兴起。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兴起,西方翻译界开始对“翻译转换”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此背景下,Catford(1965)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其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首次在他的翻译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该书以微观语言学为基础,提出了“翻译等值”这一中心概念,并就翻译的其他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虽然本书出版于几十年前,但是Catford 将语言学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从新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研究,使得翻译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
本文将基于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详细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翻译转换理论的可操作性,探索英汉翻译的规律。
二、翻译转换理论基于Halliday的系统语法和语言层次理论,Catford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他把“转换”定义为“源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并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翻译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Catford,1965)。
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源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Catford,1965)。
基于Halliday的理论,Catford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次:语法、词汇、词形和语音。
由于词形和语音这两个层次之间,或两者中任何一个层次与词汇或语法层次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因而,Catford认为层次转换只存在于词汇到语法或语法到词汇的翻译过程中。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英译汉-文档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英译汉-文档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英译汉一、翻译转换理论介绍翻译的过程就是指把源语转换成目的语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原文和译文这两种语言的基本句式结构,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清楚它们之间的句式转换的规则。
而在翻译转换过程中,最大障碍在于中英文的句法表层结构的差异,即翻译时,原文的意思翻译正确,却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阅读时不通顺自然。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来指导英语向汉语的转换。
1965年,卡特福德在其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
他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将语言分为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对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进行了阐述(穆雷,1991,PEl52―153)。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交际性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不同的层次和级阶实现的,有必要在进行翻译实践时进行翻译转换。
翻译转换可分为层次转换(1evel shifts)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两种(Catford,1965,PP.141.147)。
层次转换发生在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上,两种语言在时态、语态、语义等方面进行翻译转换。
范畴是指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性、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
据此,范畴转换又被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e-shifts),类别转换(class.shifts),单位转换(unit.shifts),内部体系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翻译转换理论正是从词汇、短语和句子等微观层面着手,解决了英语与汉语翻译转换出现的问题,完成形合向意合转换,被动向主动转换,静态向动态转换和主语突出向主题转换。
二、翻译转换(一)形合向意合转换汉语是以意合(hypo taxis)为主的语言,不借助形态和形式词,只借助词语与句子包含的意义与逻辑顺序而实现连贯;英语是以形合(parataxis)为主的语言。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经贸英汉翻译中常用的两个方法,它们的应用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功能对等理论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根据原文的意义和功能来决定翻译的方式。
这种翻译方法不仅要考虑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还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法的重点是意义与功能对等,而不是严格的语法对等。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应用到很多具体场景中。
例如,在翻译商业文件时,翻译者应该把握原文的商业用语和惯用表达方式,并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去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另外,在翻译经济新闻时,翻译者应该注意原文中的经济术语和行业热词,同时应该考虑如何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
词性转换法是一种将单词从一种词性转换成另一种词性的翻译方法。
例如,将名词转换成动词或形容词,使得翻译更加地简洁准确。
这种方法在英汉翻译中非常常见,因为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差异较大,需要借助这种方法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当翻译经济报告或商业文件时,翻译者可以将一些名词转换成动词,以展现更为活跃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
在翻译金融领域相关的文本时,翻译者还可以借助词性转换法来恰当地表述数字、比率和其他计量单位,从而避免数字知识差异导致的翻译不准确的问题。
总之,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是经贸英汉翻译中的两个重要方法。
在应用这些方法时,翻译者需要具备深刻的语言学知识和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髓。
同时,翻译者还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因此经贸英汉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结构不同等问题,经贸英汉翻译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不断探索适合经贸领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
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
探讨这两种理论和方法在经贸领域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经贸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并比较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优缺点。
通过对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分析,旨在为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在经贸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更好地把握经贸领域的特点和要求,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通过比较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的差异和共性,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指导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它们在经贸领域翻译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原则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核心概念是保持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功能上的等效性。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存在的,因此翻译不应仅仅局限于单词和句子的翻译,更应注重传达原文的语言功能和交际意图。
功能对等理论的原则主要包括对等转换、互译转换、张力转换和搁置转换。
对等转换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和译文在语义、语用、语感等方面的对等关系;互译转换指的是通过转换程度的不同来保持原文和译文在翻译效果上的对等;张力转换指的是在保持原文功能的前提下,在译文中进行必要的语言压缩或延伸;搁置转换则是指某些源语词汇或句法结构在翻译时暂时搁置不予转换,而采取其他转换策略。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作者:乔晓芳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5期摘要: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下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对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小小小小的火》部分翻译进行详尽分析,认识华裔作家文化身份建立的心路历程,旨在深入了解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研究,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小说文本英汉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以期为更多的英汉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059-04近几年来,一批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不乏一些美籍华裔作家的作品。
在文化“大熔炉”这样的背景下,美籍华裔作家在创作之中面临着身份建立的困难、身份认同的不易,以及身份重构的无奈与必然。
为了体现这种个人情感和最大限度保留原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涉及各类转换,竭力用各类转换使源语与译语达到翻译的对等。
最系统的翻译转换理论莫过于卡特福德的理论,本文运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的英汉翻译进行分析,以验证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英汉翻译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未来翻译实践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一)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之文献综述1958年,维奈和达贝尔内在其合作的《法英比较文体学》中提出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
经过详细的研究和实践之后,维奈和达贝尔内又把直接翻译具化为借词、仿造词语和直译;把间接翻译细分为词性转换、等值、调节和改编(杰里米·芒迪,2014:89)。
虽然已经细分为七种技巧,但是很多学者依然认为并不如卡特福德的概念详尽。
他们在英语和法语的大量文本中还运用这七个程式进行比较和翻译实践,并做出了详细阐释。
维奈和达贝尔内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学者对翻译转换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他们虽然已经细分出七种技巧,但没有明确地提出“转换”这个词。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一、引言经贸英汉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商业、经济、金融等多个领域的翻译工作。
在这个翻译领域中,译者需要不仅仅要熟悉目标语言和源语言,还需要对于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有深入的了解。
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翻译理论和方法来完成翻译任务。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和词性转换法这两种翻译方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1.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原理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Eugene A. Nida提出的翻译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内容对等”和“形式对等”,即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内容,还要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表达方式。
这种翻译方法着眼于传达原文的意义和语言风格,所以在经贸英汉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准确、地道。
比如在翻译商业合同、商业信函等文本时,译者要结合原文的内容和形式,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商务英语的特点。
在经贸翻译中还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和专业术语的翻译,这就需要译者在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的还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词性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某个词或短语的词性转换为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词性,并保持语义的完整和准确。
这种翻译方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翻译一些经济、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时,更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实际的经贸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翻译一些专业术语和技术性较强的文章。
比如在翻译一些经济学、金融学领域的文章时,译者可能会遇到很多的专业术语和难以翻译的词汇,这时就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翻译一些英文中的名词时,可以通过将其转换为汉语中对应的动词或形容词来达到翻译的目的,从而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表达方式。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与词性转换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主张翻译是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把一种语言中表达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中与之相近似的信息的过程。
而词性转换法是英汉经贸翻译中常用的一种翻译技巧,它是通过对源语词汇的理解和分析,将其在目的语中以不同的词性表达出来,从而实现有效的翻译。
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探讨这两种翻译手段在经贸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在经贸英汉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不违背信息传递原则的情况下,试图在目的语中寻找与源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Source Text(原文):It is no use to cry over spilt milk.Target Text(译文):覆水难收。
在这个例子中,“It is no use to cry over spilt milk”是一个英语的谚语,它的意思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不能改变了,去后悔也没有用。
这句话与“覆水难收”有着非常相似的意思,但是这两个短语之间的字面意义并不一样。
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只是将英文的单词或者短语直接翻译成汉语,而要思考如何用中文表达出相同的意思和功能,这正是功能对等理论所强调的。
除此之外,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经贸翻译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场景。
比如对于不同语言中的信函或者商务合同等,我们需要表达相同的意思和功能,但是用词和风格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通常会使用更直观和形象的词语来代替源语中的抽象概念,以实现相似的功能。
例如:在这个例子中,英文中使用了“hereby agree”这样的习惯用语来表示双方的协议已经达成。
而在汉语中,我们常常会使用“约定”这个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和功能。
词性转换法是一种常用的英汉翻译技巧,它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将源语中的某个词汇按照其在目的语中的词性来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在经贸英汉翻译中非常常用,可以有效地译出源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英语0802学号2008110107姓名指导教师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二O一二年五月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年月日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byUnder the Supervision of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May 2012Acknowledgements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si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 Li Wentao, for his enlightening guidance, incessant encouragement and careful mod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patience and prudence, I could not have brought my thesis to its present form.Besides,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other beloved teacher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their valuable and informative courses which have benefited me a lot during my college years.Last but not the least, I am also much obliged to all my friends who have helped me with my thesis.ABSTRACT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grammar and expression style, translators may adopt the approaches of changing the word classes and sentence components in English-Chinese (E-C) translation. As a frequently-used translation technique, conversion enables translators to achieve a natural, fluent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that not only conveys the original text’s information but also fits the idiomatic usage of Chinese.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amine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in E-C translation such as conversion from English nouns or prepositions into Chinese verb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usually results in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so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of how to convert the English perspectiv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ones conforming to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pattern.Key words:conversion; word classes; sentence components; perspectives; E-C translation摘要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刘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或表达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改变原文的词类或句子成分。
作为英汉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转换法可以使译文自然、流畅、准确,既传达原意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介绍了英汉翻译过程中几种常见的词性转换方法,如原文中的名词或介词转换为译文中的动词。
词性的转换通常会引起句子成分的改变,第二章分析了句子成分的转换现象。
第三章讨论了如何将英语思维视角转换为相应的符合汉语文化和思维模式的视角。
关键词:转换法;词类;句子成分;视角;英译汉CONTENTSAcknowledgements (ii)Abstract (iii)Abstract in Chinese (iv)Introduction (1)Chapter On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3)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Verbs (3)I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Nouns (5)II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Adjectives (6)IV.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Adverbs (7)Chapter Two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9)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Subjects (9)I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Predicates (10)II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Objects (11)IV.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Attributes (11)V.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Complements (12)Chapter Three Conversion of Perspectives (14)I. Convers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ubjects (14)II. Conversion from the Abstract into the Concrete (17)III. Conversion from the Stative into the Dynamic (17)IV. Conversion from the Passive into the Active (18)V. Conversion between Negative and Affirmative (18)Conclusion (20)Works Cited (21)IntroductionIn translation we may go through many procedures to translate the text to make it acceptable for the specific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is explained as follows:Translation is not the transcoding of words or sentences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but a complex form of action, whereby someone providesinformation on a text (source language material) in a new situation and underchanged functional,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onditions, preserving formalaspects as closely as possible. (Snell-Hornby 82)According to the explanation, in translating, a translator’s task is to convey the content and spirit of the source text and rearrange them into the target text in a smooth and logical way under the new specific situations and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we should remember that “a natural style in translating is nevertheless essential to producing in the ultimate receptors a respons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receptors”(Ma and Miao 17). Therefore, effec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re undoubtedly indispensable in translating activities.Conversion, as a grammatical phenomenon, has been a ho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 research. Sinc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are quite different in nature and use, and the target text should convey the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in the closest natural manner, conversion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echniques to seek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equivalent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A clear and correct expression of the source text is what really matters in translation, for it is crucial in translation to seek equivalence in content or information, but not absolute formal correspondence. “For most people the informative function is predominantly the major role of language” (Hu10). A good translator will therefore employ all possible means to reproduce the thought of the author faithfully in another language. “Conversion has long been accepted as one of the techniques essential to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ur version” (Zhong 98), by which the mechanical translation could be avoided; therefore it enables translators to achieve a natural and faithful translation which not only offers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but also keeps with the expression habit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is way, contents of both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each other, though forms may be somewhat changed.The thesis argues that, because of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grammar and expression style, conversion becomes a frequently-used translation technique, which enables translators to achieve a natural, fluent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In addition to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in English-Chinese (E-C) transl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which is usually caused by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of how to convert the English perspectiv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ones in Chinese.Chapter One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In E-C transl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get an appropriate corresponding Chinese word for an English word of the same class all the time. If each word in one language is replaced with words of the same word classes in another, such expressions would sound very awkward or even unintelligible to the reader. Therefore, effective use of word class conversion is crucial and necessary in E-C translation.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VerbsBecause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ies in the use of the verb,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verbs has become the basic conversion technique used in E-C translation.i. Converting English Noun into Chinese VerbAs for English, “it seems possible to express ide as with grea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by means of nouns than by means of the more pictorial verbs” (Jespersen 139). That is to say, “English is a language in which nouns are more widely used than those in Chinese, while in Chinese verbs are more frequently used and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Zhou 391), therefore some English nouns are often converted into Chinese verbs in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Specifically, an English noun which possesses the property of a verb or was derived from a verb is often converted into a verb wh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Here i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Example 1:The use of bacteriological weapons is a clear viol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使用细菌武器显然违反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