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流行病学知识最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有一定影响,因而间接影响疟疾的流行。 ?一般气温低于16℃或高于30℃都不利于媒
介蚊种生长,并能抑制蚊体内疟原虫孢子 增殖的速度。
1、自然因素
?雨量对疟疾流行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 随地区与媒介蚊种孳生习性的不同而有 显著差异.一些地区多雨成灾,可引起 疟疾爆发流行,而在另一些地区,少雨 干旱亦可造成爆发流行。降雨季节的分 布也左右着疟疾流行的年内季节变动, 温带地区的低洼易涝地带,疟疾流行高 峰季节多在雨季之后。
疟。目前,在我省只有间日疟。
三、疟原虫生活史
?人疟原虫完成其生 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 个宿主。在按蚊体内 进行有性繁殖,按蚊 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 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 殖,人是疟原虫的中 间宿主。
(一)、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
蚊体内发育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
受精 合子 动合子
穿胃壁上皮细胞 囊合子(卵囊)
出汗: 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 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多次发作后可见脾大。 间歇期 :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 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镜检所见原虫 间日疟以大滋养体为主,恶性疟可能在此期查 不到疟原虫或查到个别环状体。
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
?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 11-25天,多有前驱期。 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 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 ?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 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一次,发热时间长, 与恶性疟相似。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 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 为主,故 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 ?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 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 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
?非洲主要的传疟媒介为
?冈比亚按蚊(An. gambiae) ?致死按蚊(An. funestus) ?阿拉伯按蚊(An. arabiensis)
其中冈比亚按蚊媒介能量高、分 布广泛且难以控制。
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
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
按蚊
库蚊
伊蚊
体色: 大多灰色 大多棕黄色 多黑有白斑
三、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的种类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 虫有四种: ?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p.m)
?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 三日疟和卵形
? 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 慢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
(一)、传染源
?疟疾现症病人或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 源,且只有外周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 才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疟疾发作数次 血中出现配子体后,即有传染性,发 作次数愈多,传染性愈强,
?疟区的传染源主要来自当地居民带虫 者,非疟区则主要是来自疟区的人员 及去过疟区的居民。
1829个,占当时县(市)数的 80%左右。
?20世纪60年代初和 70年代初我国发生过两 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中原五省 (苏鲁 豫皖鄂 )流行最为严重,五省疟疾患病人数 超过2000万。
一、概述
? 山东省疟疾流行历史及危害
?山东省曾是 间日疟重度流行省份之一,传播媒介 主要为中华按蚊。
?20世纪 60年代和7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两次大流 行,年发病人数分别高达 600万和400万以上。
活动: 多在夜间 多在夜间 多在白天
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
按蚊
库蚊
伊蚊
静态:体与停落面 体与停落面 体与停落面
成角度
平行
平行
(二)、传播途径
?2、输血疟疾:一些低疟原虫血 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 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 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 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 药物疗效好,与蚊叮咬感染有 所不同。
(三)、易感人群
?人群发病率因流行程度Biblioteka Baidu机体状况而不同。 高疟区,成人发病率较低,儿童和外来人 口发病率较高。婴儿血中胎儿血红蛋白不 适于疟原虫发育,故先天疟疾和婴儿疟疾 少见。
(四)、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 ?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疟疾流行的两个重要自
然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媒介蚊种的生存与寿
(一)、传染源
?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 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 如间日疟在无性体出现2~3天之后出现配子 体;而恶性疟则在无性体出现7~10天后。 复发时第1天即有配子体,故其传染性随病程 延长而增加。配子体的成熟程度和雌、雄比 例,亦与感染能否成功有关。
? 间日疟传染期约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 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
(二)、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
?1.红细胞外期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
发育时期统称为红细胞外期,因此时红 细胞内尚无疟原虫寄生而称为红细胞前 期。
?2.红细胞内期 分为红细胞内期裂
体增殖和配子体形成两部分。
?人体内的发育
子孢子(蚊唾液腺内) 随血流进入肝细胞
迟发型子孢红子外期裂殖体 (休眠子)
红外期裂殖子 进入红细胞 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
(二)、传播途径
?1、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疾 是重要蚊媒传染病,按蚊是传播人疟的唯 一媒介。在全世界已知的400余种按蚊中, 可成为疟疾主要媒介的约35种。已知我国 有按蚊56种,其中证明5种是传播疟疾的主 要媒介,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 蚊、大劣按蚊和日月潭按蚊。
非洲的主要传疟媒介
疟疾临床上以间歇热、发作期与潜 隐期交替、继发贫血和肝脾肿大为特点。 疟疾发作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 战、发热和出汗3个连续阶段。
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 为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 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
潜伏期: 间日疟的潜伏期可有短长差别,短 者为11-25天,长者为 6-9个月,有报告超过 1年 者;恶性疟的潜伏期为 11-16天。
(二)、传播途径
?3、胎传疟疾:带虫或患疟的 孕妇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 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 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 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 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
(三)、易感人群
?人体对各种人类疟原虫普遍易感。多次发 作或重复感染后,再发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表明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高疟区初 生儿可自母体经胎盘获得抗体IgG,3个月 后抗体消失而易感,两岁以内发病率较高, 此后由于自然感染后免疫力的增长,故感 染轻、发病少;一般高疟区25岁以上的居 民,均对疟疾有一定免疫力(获得性免 疫)。
生活史小结
1、宿主(中间宿主):人
2、媒介(终宿主):按蚊( ♀)
3、感染阶段:子孢子 4、感染途径:蚊虫叮咬 5、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6、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 7、传染源: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
带虫者
四、临床表现
?疟疾的定义 :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 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 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和脾 大、贫血为特征。包括间日疟、 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四种。
恶性疟临床表现特点:
? 潜伏期11-16天.
? 多突然发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 者多见,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 恶心、 呕吐、贫血等;热型复杂。
? 出汗期不明显。 ? 间歇期极短,(由于在裂殖体热外还可有
滋聚热,故在48小时内可有二次发热) 体温曲线呈“M”型。
? 全省各县均有发病,以泰沂山区南侧和西侧平原 地带流行最为严重。当时鲁南、鲁西南的许多县、 市发病率达 40%—50%,不少村庄发病率高达 80%—90%,有的病例因并发症发生而死亡,严 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流行病学
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 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 ? 两个因素: ? 自然因素(如地形、温度、湿度、雨量等) ? 社会因素(如社会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 化教育、人群活动等)
前驱期 : 患者有疲乏、头疼、不适、厌食、 畏寒和低热。此期镜检多为阴性。
发作期 :典型的疟疾发作为先冷、再热、后 汗。
发冷: 患者始感四肢和背部发冷,继而周身 寒颤,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同时伴头痛、关节 酸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开始迅速上升。镜 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发热: 患者脸色潮红,周身燥热,结膜充 血,口渴,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 五岁以下的患儿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症。此 阶段持续 2-4小时。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 主。
48小时
裂殖体
裂殖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红细胞外期 (裂体增殖) 间日疟(8天) 恶性疟(6天)
红细胞内期 (裂体增殖)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 疟原虫分解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 成为疟色素,积蓄于细胞浆内,随 着虫体发育,疟色素逐渐增多。裂 殖体成熟后,被寄生红细胞破裂, 裂殖子和疟色素等内含物质进入血 液,一部分裂殖子被巨噬细胞吞噬, 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健康红细胞, 开始新的一次发育,如此循环往复。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卫生部决定:自 2008年起, 将每年 4月26日定为“ 全国疟疾日 ”。
一、概述
? 我国疟疾流行防治历史 ?据记载,20世纪40年代之前我国每年至少有 3,000
万疟疾患者,病死率约为 1%。 ?1933年云南省疟疾大流行,死亡 3万余人。 ?1910年修筑滇越铁路,因患疟疾死亡 6~7万人。 ? 20世纪 50年代初期,有疟疾流行的县(市)达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
主要内容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与控制
一、概述
?疟疾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 疟疾、艾 滋病、结核 )之一,也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之一。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 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 2008年 起,将每年 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 数日作为“ 世界疟疾日”。
(四)、流行因素
2、社会因素 ?人类社会活动(战争、灾荒等) ?生产建设 ?生活的风俗习惯 ?经济文化水平等
这些社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 与疟疾的流行相关。
(四)、流行因素
?3、流行特征 ? 疟疾分布广泛,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
之,以云贵、两广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 发生。
? 间日疟疟疾流行于全省,是我省主要的寄生 虫传染病。恶性疟在我省不流行,即无当地 感染传播病例。现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中 越、中缅边境及非洲国家。
疟原虫的寿命
? 人体免疫力对疟原虫的生存是有影响 的,所以,这里说的疟原虫的寿命与指 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的寿命;或者说是 感染后的疟疾病程。 ? 疟原虫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寿命,恶性 疟原虫约1年,少数可达3年;间日疟原 虫通常为2 年,有的可达5年或10年。
疟疾的复发与复燃
? 恶性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不产生 休眠体,即无真正的复发;临床上所见 停止发作后重新出现发作,是由于原虫 数因药物或免疫力一度压低后重新升高 所引起,称复燃或再燃。 ? 间日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子孢子
蚊胃腔内 (配子、有性生殖)
间日疟(10天) 恶性疟(12天)
蚊胃壁 (孢子增殖)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 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时间的长短取 决于温度条件:16~30℃之间是疟 原虫孢子生殖的适宜温度,在自然 条件下,气温在24~26℃时,疟原 虫完成子孢子发育所需的时间,间 日疟原虫为10天,恶性疟原虫为 12天,为疟原虫的外潜伏期。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完成每次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所需 时间间日疟为48小时,恶性疟为24 -48小时。每当裂子体破裂,裂子 体进入新的红细胞,患者即产生一 次临床发作。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 因恶性疟原虫发育常不同步,因此 临床发作周期也不规律,多为每天 发作。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配子体形成 : 红细胞内疟原 虫经过几次裂体增殖后,部 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不再 进行裂体增殖 ,而发育成雌 .雄 配子体 .这是疟原虫有性生殖 的开始。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较早,在无性体出现后 2~3天 出现。 恶性疟配子体是在内 脏组织的小血管内发育,一 般发病后 5~12 天成熟的配子 体才在周围血液内出现。
介蚊种生长,并能抑制蚊体内疟原虫孢子 增殖的速度。
1、自然因素
?雨量对疟疾流行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 随地区与媒介蚊种孳生习性的不同而有 显著差异.一些地区多雨成灾,可引起 疟疾爆发流行,而在另一些地区,少雨 干旱亦可造成爆发流行。降雨季节的分 布也左右着疟疾流行的年内季节变动, 温带地区的低洼易涝地带,疟疾流行高 峰季节多在雨季之后。
疟。目前,在我省只有间日疟。
三、疟原虫生活史
?人疟原虫完成其生 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 个宿主。在按蚊体内 进行有性繁殖,按蚊 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 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 殖,人是疟原虫的中 间宿主。
(一)、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
蚊体内发育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
受精 合子 动合子
穿胃壁上皮细胞 囊合子(卵囊)
出汗: 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 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多次发作后可见脾大。 间歇期 :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 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镜检所见原虫 间日疟以大滋养体为主,恶性疟可能在此期查 不到疟原虫或查到个别环状体。
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
?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 11-25天,多有前驱期。 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 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 ?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 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一次,发热时间长, 与恶性疟相似。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 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 为主,故 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 ?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 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 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
?非洲主要的传疟媒介为
?冈比亚按蚊(An. gambiae) ?致死按蚊(An. funestus) ?阿拉伯按蚊(An. arabiensis)
其中冈比亚按蚊媒介能量高、分 布广泛且难以控制。
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
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
按蚊
库蚊
伊蚊
体色: 大多灰色 大多棕黄色 多黑有白斑
三、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的种类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 虫有四种: ?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p.m)
?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 三日疟和卵形
? 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 慢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
(一)、传染源
?疟疾现症病人或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 源,且只有外周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 才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疟疾发作数次 血中出现配子体后,即有传染性,发 作次数愈多,传染性愈强,
?疟区的传染源主要来自当地居民带虫 者,非疟区则主要是来自疟区的人员 及去过疟区的居民。
1829个,占当时县(市)数的 80%左右。
?20世纪60年代初和 70年代初我国发生过两 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中原五省 (苏鲁 豫皖鄂 )流行最为严重,五省疟疾患病人数 超过2000万。
一、概述
? 山东省疟疾流行历史及危害
?山东省曾是 间日疟重度流行省份之一,传播媒介 主要为中华按蚊。
?20世纪 60年代和7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两次大流 行,年发病人数分别高达 600万和400万以上。
活动: 多在夜间 多在夜间 多在白天
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
按蚊
库蚊
伊蚊
静态:体与停落面 体与停落面 体与停落面
成角度
平行
平行
(二)、传播途径
?2、输血疟疾:一些低疟原虫血 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 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 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 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 药物疗效好,与蚊叮咬感染有 所不同。
(三)、易感人群
?人群发病率因流行程度Biblioteka Baidu机体状况而不同。 高疟区,成人发病率较低,儿童和外来人 口发病率较高。婴儿血中胎儿血红蛋白不 适于疟原虫发育,故先天疟疾和婴儿疟疾 少见。
(四)、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 ?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疟疾流行的两个重要自
然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媒介蚊种的生存与寿
(一)、传染源
?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 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 如间日疟在无性体出现2~3天之后出现配子 体;而恶性疟则在无性体出现7~10天后。 复发时第1天即有配子体,故其传染性随病程 延长而增加。配子体的成熟程度和雌、雄比 例,亦与感染能否成功有关。
? 间日疟传染期约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 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
(二)、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
?1.红细胞外期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
发育时期统称为红细胞外期,因此时红 细胞内尚无疟原虫寄生而称为红细胞前 期。
?2.红细胞内期 分为红细胞内期裂
体增殖和配子体形成两部分。
?人体内的发育
子孢子(蚊唾液腺内) 随血流进入肝细胞
迟发型子孢红子外期裂殖体 (休眠子)
红外期裂殖子 进入红细胞 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
(二)、传播途径
?1、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疾 是重要蚊媒传染病,按蚊是传播人疟的唯 一媒介。在全世界已知的400余种按蚊中, 可成为疟疾主要媒介的约35种。已知我国 有按蚊56种,其中证明5种是传播疟疾的主 要媒介,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 蚊、大劣按蚊和日月潭按蚊。
非洲的主要传疟媒介
疟疾临床上以间歇热、发作期与潜 隐期交替、继发贫血和肝脾肿大为特点。 疟疾发作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 战、发热和出汗3个连续阶段。
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 为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 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
潜伏期: 间日疟的潜伏期可有短长差别,短 者为11-25天,长者为 6-9个月,有报告超过 1年 者;恶性疟的潜伏期为 11-16天。
(二)、传播途径
?3、胎传疟疾:带虫或患疟的 孕妇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 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 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 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 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
(三)、易感人群
?人体对各种人类疟原虫普遍易感。多次发 作或重复感染后,再发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表明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高疟区初 生儿可自母体经胎盘获得抗体IgG,3个月 后抗体消失而易感,两岁以内发病率较高, 此后由于自然感染后免疫力的增长,故感 染轻、发病少;一般高疟区25岁以上的居 民,均对疟疾有一定免疫力(获得性免 疫)。
生活史小结
1、宿主(中间宿主):人
2、媒介(终宿主):按蚊( ♀)
3、感染阶段:子孢子 4、感染途径:蚊虫叮咬 5、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6、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 7、传染源: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
带虫者
四、临床表现
?疟疾的定义 :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 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 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和脾 大、贫血为特征。包括间日疟、 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四种。
恶性疟临床表现特点:
? 潜伏期11-16天.
? 多突然发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 者多见,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 恶心、 呕吐、贫血等;热型复杂。
? 出汗期不明显。 ? 间歇期极短,(由于在裂殖体热外还可有
滋聚热,故在48小时内可有二次发热) 体温曲线呈“M”型。
? 全省各县均有发病,以泰沂山区南侧和西侧平原 地带流行最为严重。当时鲁南、鲁西南的许多县、 市发病率达 40%—50%,不少村庄发病率高达 80%—90%,有的病例因并发症发生而死亡,严 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流行病学
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 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 ? 两个因素: ? 自然因素(如地形、温度、湿度、雨量等) ? 社会因素(如社会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 化教育、人群活动等)
前驱期 : 患者有疲乏、头疼、不适、厌食、 畏寒和低热。此期镜检多为阴性。
发作期 :典型的疟疾发作为先冷、再热、后 汗。
发冷: 患者始感四肢和背部发冷,继而周身 寒颤,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同时伴头痛、关节 酸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开始迅速上升。镜 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发热: 患者脸色潮红,周身燥热,结膜充 血,口渴,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 五岁以下的患儿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症。此 阶段持续 2-4小时。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 主。
48小时
裂殖体
裂殖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红细胞外期 (裂体增殖) 间日疟(8天) 恶性疟(6天)
红细胞内期 (裂体增殖)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 疟原虫分解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 成为疟色素,积蓄于细胞浆内,随 着虫体发育,疟色素逐渐增多。裂 殖体成熟后,被寄生红细胞破裂, 裂殖子和疟色素等内含物质进入血 液,一部分裂殖子被巨噬细胞吞噬, 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健康红细胞, 开始新的一次发育,如此循环往复。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卫生部决定:自 2008年起, 将每年 4月26日定为“ 全国疟疾日 ”。
一、概述
? 我国疟疾流行防治历史 ?据记载,20世纪40年代之前我国每年至少有 3,000
万疟疾患者,病死率约为 1%。 ?1933年云南省疟疾大流行,死亡 3万余人。 ?1910年修筑滇越铁路,因患疟疾死亡 6~7万人。 ? 20世纪 50年代初期,有疟疾流行的县(市)达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
主要内容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与控制
一、概述
?疟疾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 疟疾、艾 滋病、结核 )之一,也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之一。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 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 2008年 起,将每年 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 数日作为“ 世界疟疾日”。
(四)、流行因素
2、社会因素 ?人类社会活动(战争、灾荒等) ?生产建设 ?生活的风俗习惯 ?经济文化水平等
这些社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 与疟疾的流行相关。
(四)、流行因素
?3、流行特征 ? 疟疾分布广泛,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
之,以云贵、两广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 发生。
? 间日疟疟疾流行于全省,是我省主要的寄生 虫传染病。恶性疟在我省不流行,即无当地 感染传播病例。现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中 越、中缅边境及非洲国家。
疟原虫的寿命
? 人体免疫力对疟原虫的生存是有影响 的,所以,这里说的疟原虫的寿命与指 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的寿命;或者说是 感染后的疟疾病程。 ? 疟原虫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寿命,恶性 疟原虫约1年,少数可达3年;间日疟原 虫通常为2 年,有的可达5年或10年。
疟疾的复发与复燃
? 恶性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不产生 休眠体,即无真正的复发;临床上所见 停止发作后重新出现发作,是由于原虫 数因药物或免疫力一度压低后重新升高 所引起,称复燃或再燃。 ? 间日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子孢子
蚊胃腔内 (配子、有性生殖)
间日疟(10天) 恶性疟(12天)
蚊胃壁 (孢子增殖)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 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时间的长短取 决于温度条件:16~30℃之间是疟 原虫孢子生殖的适宜温度,在自然 条件下,气温在24~26℃时,疟原 虫完成子孢子发育所需的时间,间 日疟原虫为10天,恶性疟原虫为 12天,为疟原虫的外潜伏期。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完成每次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所需 时间间日疟为48小时,恶性疟为24 -48小时。每当裂子体破裂,裂子 体进入新的红细胞,患者即产生一 次临床发作。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 因恶性疟原虫发育常不同步,因此 临床发作周期也不规律,多为每天 发作。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配子体形成 : 红细胞内疟原 虫经过几次裂体增殖后,部 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不再 进行裂体增殖 ,而发育成雌 .雄 配子体 .这是疟原虫有性生殖 的开始。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较早,在无性体出现后 2~3天 出现。 恶性疟配子体是在内 脏组织的小血管内发育,一 般发病后 5~12 天成熟的配子 体才在周围血液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