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之歌教案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火把节教案教案1000字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火把节教案教案1000字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火把节”,该章节通过介绍火把节的音乐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
具体内容包括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习俗、火把节的音乐特点以及火把节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音乐欣赏的方法,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其次,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学生通过学习火把节的由来和习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火把节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播放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火把节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火把节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了解和感受火把节的音乐文化,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分析和讨论火把节音乐的独特特点,提高音乐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参与火把节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培养音乐实践和创新能力。
4. 理解和尊重火把节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符合新教材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文化,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火把节的音乐文化,具体包括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习俗、火把节的音乐特点以及火把节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这些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火把节音乐文化的基本知识。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淬火”“攒聚”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文中描写的彝家火把节的热闹场面。
3、感受彝族特有的名俗风情,理解并学习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难点:将历史形成的风习和当下时代的风尚自然地统一来看待,揭示出今天彝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捉鸭子导入,活动更多更精彩的还有凉山彝族的火把节。
二、检查预习:1、字音:闾lǘ彝家yí祭品jì淬水cuì差役chāi 吞噬shì蒿秆hāo 箐qìng披毡zhān 攒聚cuán 参差cēncī翱翔áo2、字形、字义:彝淬水:文中指将水泼在烧烫的石头上的意思。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攒聚: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涅槃: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3、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围绕火把节,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火把节的地位、由来、活动现场、意义。
)三、研读课文:(一)火把节在凉山彝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具体表现在哪里?明确:第一方面,火是圣物,起着净化作用。
第二方面,视火为神物。
第三方面,火是中心,火能聚集人气。
(二)火把节的来历是什么?传说(三)参观表演:白天:彝家女儿的表演和选美活动精彩激烈的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等夜晚:持火把游行的欢腾热烈的场面(时间、路线、场景)1、参与活动:见PPT2、赏析语句:(1)、时间已到深夜,登高四望,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浩荡奔腾,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
a. “登高四望”在全句中起什么作用?(用的是全视角)b. 为什么“漫山遍野”后还要写“到处都有”?(进一步具体化,因为火把节是在山野中举行的。
)c. “金龙”的比喻好在哪里?(火把是明亮的,似金,游行的队伍在上下起伏的山野中迅速行进,宛如游龙。
十三-火把节之歌
十三火把节之歌王充闾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2、学习文中随时空转换,逐渐铺展、延伸,融进自己的感受推向高潮,带出主题的写法。
3、体会在历史的风习和时代的风尚中融合的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重点:火把节厚重的历史感和时代精神的融合随时空转换,逐渐铺展、延伸,融进自己的感受推向高潮,带出主题的写法难点:火把节蕴含的精神因素及独特的乡土文化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诵读体会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从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每个民族还有自己的独特节日----火把节-----课题2、图片展示,直观了解火把节,激发学习兴趣。
3、题解:“歌”的意思?歌,歌颂的意思。
ppt介绍火把节来历二、整体感知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圈点勾画生字新词、精彩和疑难之处,交流尝试释疑。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疑难问题及不理解的地方。
二)自读反馈1、朗读课文。
自荐读喜欢的段落、轮读、指名读课文。
点评,提示生字词ppt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提示3、提问(相机解决)三、理清思路1、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
交流,点评,提示2、默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概括段意。
交流,讨论,点拨四、诵读课文,感受火把节盛况,了解火把节意义。
精彩之处多诵读几遍。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五、小结:学习本节课收获;教师概述要点,表扬学习积极认真的学生。
六、课后朗读课文,积累词句,想一想,文中是怎样写火把节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理解揣摩探究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
2、回顾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二、研读理解1、文中在具体叙述火把节现场纪实之前,用了5段文字写与火把节有关的内容,仔细读课文,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点拨2、6--11段是写火把节现场实况,朗读这几段。
《火把节之歌》教案设计_47
《火把节之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2.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尊重民族传统。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领悟课文内容。
2.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精神。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彝族火把节的文化,感悟少数民族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学习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以宋祖英《爱我中华》歌曲导入新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2、释题《火把节之歌》是作者王充闾随作家团去彝族凉山采风时所作。
作者被彝族少数民族的文化深深吸引,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及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作者简介王充闾,笔名:汪聪,男,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当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以后在省、市领导机关工作。
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曾以汪匆、林牧、柳荫、任之初等笔名,在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上发表过大量各种类型的散文和一些旧体诗词,1983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中共营口市委副书记,营口市文联主席、辽宁省委宣传部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代表作品:《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清风白水》、《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诗词集《鸿爪春泥》、《春宽梦窄》、《沧浪之水》、《面对历史的苍茫》、《诗性智慧》等。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记忆《火把节之歌》的歌词。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知道它是中国彝族的传统文化节日。
(3)学会简单的彝族舞蹈步伐,体验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模仿、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火把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火把节之歌》的歌词内容和节奏。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体验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2. 教学难点:(1)学会彝族舞蹈步伐,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深入理解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对彝族文化有较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火把节之歌》的歌词和旋律,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2)准备火把节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彝族舞蹈的音乐和步伐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火把节之歌》的歌词,了解火把节的基本知识。
(2)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便于舞蹈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火把节之歌》的音乐,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2)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火把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新歌:(1)教师教授《火把节之歌》的歌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记忆。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火把节的舞蹈步伐,让学生在舞蹈中体验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3. 深入了解火把节:(1)教师展示火把节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火把节习俗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表演《火把节之歌》,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舞蹈表现力。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2.学习火把节的相关歌曲;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滇池地区的傣族。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傣族人民会在这一天点燃火把,跳舞庆祝。
火把节是傣族人民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节日,也是展示傣族文化的重要场合。
火把节的相关歌曲1.《火把节之歌》火把节,火把节,傣族人民的节日。
火把高高举起,跳起欢快的舞蹈。
火把节,火把节,傣族人民的节日。
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火把节,火把节。
2.《傣家山歌》傣家山歌唱起来,欢快的旋律飘荡在山间。
傣家山歌唱起来,让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
傣家山歌唱起来,祈求丰收,祈求平安。
傣家山歌唱起来,让我们共同庆祝火把节。
合唱练习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练习;2.合唱练习:将各小组练习的歌曲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3.整体练习:将所有学生一起练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火把节的文化背景;2.听唱法: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听歌、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3.合唱法:通过分组练习和整体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估1.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讲解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测试学生对火把节文化的理解;2.学生的歌唱能力:通过合唱练习,测试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合唱效果;3.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分组练习和整体练习,测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相关歌曲的学习和合唱练习。
但是,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例如可以加入火把节的舞蹈教学等;2.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讲解法、听唱法和合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3.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歌唱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但是还可以加入其他评估指标,例如学生的表现和自我评估等。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火把节及其文化背景。
2. 学会唱彝族民歌《火把节》,感受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火把节的文化背景介绍。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学唱。
3. 歌曲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1. 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2.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难点:1. 彝族民歌《火把节》的高音部分。
2. 理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授: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3. 练习: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点评。
5. 总结:讲解火把节背后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彝族同学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介绍火把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火把节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学唱《火把节》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学习彝族的文化,了解其他民族节日和习俗。
2. 学生练习《火把节》歌曲,加强音乐技能的培养。
十、课程资源:1. 相关彝族文化的书籍和视频资料。
2. 音乐教学设备,如音响、话筒、乐器等。
3. 互联网资源,如彝族音乐网站、视频平台等,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组练习、课堂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学唱彝族民歌《火把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篇一:《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04《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
2.想象火把节热闹的场面,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教学难点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的预习导入二、展示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
2.想象火把节热闹的场面,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检查预习1 .正音彝族yí淬水cuì差役chāi吞噬shì箐qìng坎肩kǎn毡zhān 瘟wēn攒聚cuán翱翔áo 氛围fēn参差cēn cī 涅槃niè pán 2 .作者简介王充闾,1935年出生于辽宁盘锦。
当代作家。
笔名汪聪。
代表作品有《柳荫絮语》,散文《长岛诗踪》、《情满菊花岛》等。
四、初读课文1.在凉山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火有着什么样的地位?人们对火有着什么样的情感?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火是神圣的——崇拜——火把节2.说说火把节的来历五、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那么彝族人民是怎么庆祝火把节的?(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思考并讨论)穿戴打扮,表演选美,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点燃火把六、品味语言1. 歌声美,舞步轻,织成了一条情韵绵绵的女儿河,又好似一朵朵太阳花在蓝天下缓缓滚动。
2.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
七、小结八、作业布置描写你熟悉的传统节日的场景,300字左右。
篇二:《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共2课时,含作业设计)《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火把节之歌阅读理解(精选7篇)
火把节之歌阅读理解(精选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火把节之歌阅读理解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二十十六火把节之歌课题:火把节之歌主备:课型:阅读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揭示出彝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2.体会文中刻画火把节盛景的意义,理解散文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硕大无朋”、“全神贯注”等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横线上。
yí( )族shuāi( )跤全神guàn ( )注淬()水轴()心..火yàn( ) 吞shì( ) 硕()大无朋披毡()寻mì()..攒()聚áo()翔凤凰niâ pán ()()循规dǎo ()矩.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盛况的几个场面?3.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疑问:【资料链接】王充闾,笔名汪聪,男,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曾以汪匆、林牧、柳荫、任之初等笔名,在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上发表过大量各种类型的散文和一些旧体诗词,代表作品有《柳荫絮语》、《春宽梦窄》等。
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盛况的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案《火把节之歌》教案《火把节之歌》这篇课文的教学要使同学们了解到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以下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火把节之歌》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 走进作者王充闾,笔名: 汪聪,男,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二. 知识备查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预习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头帕( ) 宰( )鸡矫() 健摔跤( )熊()猫披毡 ( )嫉妒( ) 彝( )族四.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多少部分?每部分写什么?五.细节感知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为了欢度火把节,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六.讨论交流你知道火把节还有哪些活动,跟同学交流。
对应答案:三、pà zǎi jiǎo jiāo xióng zhān j í dù yí四、第一部分:节前的准备。
第二部分:火把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火把节的来历。
五、1.彩衣头帕、披毡花包、赶赴盛会2.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3.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六、除秽、斗鸡、斗羊、朵洛荷舞【《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案【篇一:4、火把节教案】4、火把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3火把节之歌》word教案
4、火把节教学内容:4、火把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他们特有的民族风情;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感情;2、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同学们你喜欢这个节日吗?彝家人的火把节非常有特色。
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字,积累词语。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三、展示交流: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解释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024火把节说课稿范文
2024火把节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火把节》,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火把节》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并了解了火把节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社会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火把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认识火把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授火把节这个内容时,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学习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辅助材料,例如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个视频,展示火把节的热闹场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认知和兴趣。
2、知识讲解:在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了解基础上,我将介绍火把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意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火把节的独特魅力。
3、互动探究: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火把节的相关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火把节的氛围和乐趣。
通过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4、拓展延伸:通过给学生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火把节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承。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火把节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提出自己的创新和想法。
5、总结回顾: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火把节的重要性和意义,回顾学生在这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彝族的火把节文化,丰富学生的民族知识。
2. 通过学习《火把节之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火把节之歌》这首诗歌,了解彝族的火把节习俗和文化内涵。
2. 民族知识:介绍彝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语言文字等,使学生对彝族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诗歌欣赏:分析《火把节之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火把节之歌》,使学生了解彝族的火把节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彝族火把节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彝族的火把节,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火把节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小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以及问题回答的准确性,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彝族火把节的相关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增加学生对民族节日的直观感受。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火把节之歌》;(2)了解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3)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把节的特点;(3)借助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活动的热情;(3)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火把节之歌》2. 生词:火把、彝族、传统、节日、习俗、竞技、友谊、团结、热情、壮观3. 重点句子:(1)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在火把节期间,人们举行各种活动,如斗牛、斗羊、斗鸡等竞技项目,以及传统的舞蹈和歌唱表演。
(3)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展示团结、友谊和热情的重要场合,也是他们展示自己文化独特性的平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火把节之歌》;(2)了解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3)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记忆和运用;(2)对火把节文化内涵的理解;(3)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火把节活动现场、彝族人民、传统竞技项目等;2. 视频:火把节庆祝活动片段;3. 教学课件:包含生词、重点句子、任务型教学活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火把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火把节的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火把节的了解和经历。
2. 呈现:(1)介绍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呈现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火把节之歌》;(2)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篇一】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音乐教案 火把节
音乐教案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项重要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这个节日形式多样,其中最为醒目的莫过于火把的燃烧和炫目的烟火表演。
在这个节日中,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也让人们更加享受和投入其中。
音乐在火把节的仪式和庆祝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火把节音乐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振奋人心,能够让人们兴奋起来。
传统的火把节音乐主要包括锣鼓、打击乐器和民族管乐器的演奏。
锣鼓声随着起放,回荡在整个节日的场地,鼓声响起,人们只能感受到内心的跳动。
打击乐器则用其刺激的音色和激烈的节奏,烘托出火把被点燃燃的美景。
而民族管乐器则加入了一丝悠扬的乐声,让人们感受到火把节的浓厚民族文化气息。
除了传统的音乐演奏,火把节还有丰富多样的音乐表演。
一些乐队和音乐团体会参与到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中,为观众们带来精彩的演出。
这些演出既有传统音乐演奏,也有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
演奏形式包括合奏、独奏等,乐曲风格有激昂的山歌、动感的摇滚,甚至还有一些歌曲是由当地民众创作和演唱的。
这些音乐表演让人们感受到火把节的热闹和喜庆,更加增强了节日氛围。
火把节的音乐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愉悦的感受,也可以成为音乐教学的一部分。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火把节有关的音乐作为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这个传统节日的声音和情感。
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演奏传统的锣鼓、打击乐和民族管乐器,并与同学们一起组织演奏团体,用音乐的形式展现火把节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
除了音乐教学,火把节的音乐还可以在社会中起到一种独特的功能。
火把节激发了人们的激情和热爱,音乐则能够进一步调动人们的情感。
音乐可以让人们更加投入到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中,增加互动和参与的乐趣。
同时,火把节的音乐也能够成为社交活动的背景音乐,为人们带来欢聚和分享的场景。
人们可以边欣赏音乐边品味传统美食,边跳舞边交流心得,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和愉悦。
火把节音乐教案设计
火把节音乐教案设计火把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
它是在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的,同时也是中秋节的一部分,因为这个日子是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在火把节活动中,人们会挥舞火把、唱歌、跳舞等,以庆祝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表达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
音乐是火把节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
本文将介绍一份火把节音乐教案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演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并理解音乐在节日活动中的重要性。
2.学习传统火把节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准确演唱。
3.了解火把节歌曲的表演形式和舞蹈动作,并能够灵活运用。
4.通过团体练习,培养合唱、舞蹈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火把节的历史由来、民俗习惯、文化象征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火把节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节日气氛。
同时可以播放一段节日音乐,让学生感受这种音乐的节奏和风格。
2.学习歌曲选择几首传统的火把节歌曲,如《火把节的歌》、《豆腐花之歌》等,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歌词和旋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歌曲的起源和相关故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和文化背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音调、节奏和发音的准确性,让学生真正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表演形式在教学完歌曲之后,可以进一步介绍火把节歌曲的表演形式和舞蹈动作。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一起模仿舞蹈动作,并结合歌曲演唱来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编排舞蹈和动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团体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团体练习和表演。
在团体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每个小组的合唱和舞蹈,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团队中表现个人才华,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协作和整体效果的提高。
5.总结在教学结束之后,可以进行总结和回顾。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收获和成长。
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第一篇: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 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把节之歌教案范文《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
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
再通过课堂的反馈、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
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复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
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
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
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课堂练习1.抄写课后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幕()瞪()跤()搏()陪()娇()暮()蹬()狡()博()赔()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奖励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砍好蒿枝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彩衣与头帕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杀好鸡鸭宰好牛羊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教师板书。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
)(1)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
(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2)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快乐。
“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
”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3)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
”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
(4)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二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
⑸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4.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5.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
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传说。
(板书: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3.在小组内学生复述这个传说。
4.集体交流。
(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5.教师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板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4、火把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