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粗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粗心”

发表时间:2011-01-27T15:01:40.86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第20期供稿作者:李奇[导读] 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中就有好几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互相干扰,影响效果。江苏灌云县伊山第四中学李奇

每个人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过“粗心”的体验,对我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比如住在小区里的居民下了楼后却发现屋里的灯没有关,或者不小心把要带的东西丢在家里。学生在考试里因粗心而导致会做的题目还是答错等。大家总是不以为然,以为这样的“粗心”所带来损失通常是无关大碍的,最多添了点小麻烦。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就拿学习来说吧,在中考或高考考场上,这样的“粗心”带来的麻烦却是致命的,损失往往不可计算,且无法弥补,影响人的一生。

一、轻视和认识不够

谁也不想“粗心”,但我们总潜意识地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大家都会犯的小毛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缺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想法,就会有什么行动,这就是对“粗心”的轻视。既然我们潜意识里不重视“粗心”的问题,那肯定不会为这样的问题去多思考、多注意了,因此“粗心”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的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题目是会做的,但是错了。我责备他不该做错,他却很平静地说:“我会做,不小心,下次肯定能做对。”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

从本质上说,粗心不是缺点,而是错误。好多家长在聊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脑瓜子可灵活了,但最大缺点就是粗心。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有不足,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人也一样。有时候,人的缺点在某些时候是缺陷,有时候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常说:个性无好坏。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爱发脾气,这应该算是缺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谅这个缺点的,但发了脾气就去打人,这就是错误了。而这样的错误是应该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大家可以容易发现“缺点”和“错误”的区别,错但由于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往往会把它们混淆,经常把“错误”当“缺点”。错误是中性的,它不带有贬义,与学生的品质没有关系;而缺点就不一样了,带有明显的贬义,甚至对学生的身心都有伤害,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既然是错误不是缺点,教师千万不可以在孩子犯了“粗心”后去打骂、责备孩子,因为这样不仅不起作用,会适得其反。我的一位同事在教学过程中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他的一个学生考试粗心错了一道“简单”的题,他大骂这位同学思维有缺陷,结果弄得师生双方很不愉快,学生受到很大打击,学习兴趣一落千丈。我们思想里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够,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才会造成了我们走向两个极端,对“粗心”的忽视或对“粗心”的宽容,甚至对“粗心”的放纵,“粗心”现象才屡禁不止。

二、注意力不集中和指向发生偏差

注意是一切认识的开端,是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心理学上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注意力不集中时,听不进课,上不成自习,非常烦恼,“注意力不集中”的确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如:有的学生在做练习时,不是专心致志地做,而是边做边想别的事情,有的甚至边做边玩,以致造成错误。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的,“走神”其实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中就有好几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互相干扰,影响效果。人的注意力会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走神,会因为内心的情绪波动而被干扰,这都是普通人的心理。教学上通常每节课只安排40或45分钟,就是这个道理。当指向性发生问题时也会影响注意的效果,当信息刺激强度对比有差距时或同一刺激发生时间过长时,注意力就会发生不集中甚至产生转移。比如课堂窗外树上有小鸟在悦耳地鸣叫,这时学生的注意指向就会发生转移,忘却了听课。

三、知识点认知不清

有一些同学平时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认为没多大意思,无需小题大做。平时不清楚,考时就会模糊。有些学生考试时发现试卷上的题目都很熟悉,都能做一点,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其实这是知识点认知不清造成的。所以,对于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些同学在平时复习过程中一碰到理科中的应用题,常常是列完式子后计算过程就省略了。即使老师要求答题要完整,这些同学也会找一些小窍门。

四、思维定势,得意忘形,没有认真审题

这种情况常会出现在比较简单的问题当中,考生看到一些“疑似”简单或雷同的试题,没有经过读题确认,凭着已有的记忆,兴奋、激动之时也产生了一些浮躁,不进行细致的思考,仓促作答。要知道“疑似”不一定是,思维定势是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好的经验,但这种好经验也不是万能的,滥用还会给我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小心就会南辕北辙,与实际背道而驰。经验证明,容易的题也容易错,命题者往往在一些看起来较容易的题目中隐藏一些容易被忽视被漏掉的小问题,如不重视则易出错;一些学生凭经验审题,结果由于审题不认真,出了错。

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做出行为反应。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和变化了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