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共6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作连词 二、表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①敏而好学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连词 三、表转折关系
(译为“但是”;表转折时,前后一般会出现否定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作连词 四、表承接关系
(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
①扁鹊见蔡桓而旋走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介词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作“把”。
)
eg: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介词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eg: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
④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译作“按照”或不译。
eg:以貌取人 余船以次俱进。
介词
⑤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 译作“在”“从”。
eg: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连词
“以”作为连词时,除“转折”外, 其他的作用与“而”作连词时相同。
回顾一下,“而”作连词时表示的逻辑关系
而作连词意思多, 五六七八真不少。 并列递进和转折, 承接因果和目的。 假设修饰别忘记, 偶尔通假译作你。
eg:险以远,则至者少。
樊哙侧其盾以撞。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木欣欣以向荣
“修饰”实则为状语, 与“承接”的区别:看两个动作是否先后发生。
记忆口诀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和“从”。 用作连词如同“而”, 除了“转折”余照搬。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归纳ppt课件
❖ 例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手段或 凭借。)
❖ 1 .介词
9、为wèi
❖ (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1.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其qí
❖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
❖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 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 “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 例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③:此皆言其可 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左传》 ❖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
国志·诸葛亮传》 ❖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
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二)用作疑问副词。 ❖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
❖ 1 .介词
9、为wèi
❖ (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1.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其qí
❖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
❖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 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 “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 例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③:此皆言其可 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左传》 ❖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
国志·诸葛亮传》 ❖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
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二)用作疑问副词。 ❖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虚词推断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 题复习虚词推断课件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2-04
目录
•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 常见虚词及其用法 • 虚词推断方法与技巧 •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 复习策略与建议 • 课堂互动与练习
01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虚词定义及分类
01
虚词定义
02
虚词分类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一般不 能单独成句或单独作句法成分。
分析前后文句意关系
根据上下文句意的关系,可以推断出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 意义。例如,如果前后文是因果关系,那么虚词可能是表 因果的连词。
注意虚词的连用和搭配
有些虚词常常连用或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语法结构。了 解这些固定搭配,有助于更准确地推断虚词的用法。
利用句子结构进行推断
1 2 3
分析句子成分
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可以 推断出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和意义。
作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等; 作代词,可译为“他”、“它”等。
作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等。
介词类虚词
01
02
03
于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处所、对象等,可译为 “在”、“向”、“到” 等。
以
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 、手段等,可译为“用” 、“拿”等;表示原因, 可译为“因为”。
为
辨析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 法和搭配,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 和作用。
运用虚词进行语言表达
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虚词进行准确 、流畅的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逻辑 性和连贯性。
02
常见虚词及其用法
代词类虚词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2-04
目录
•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 常见虚词及其用法 • 虚词推断方法与技巧 •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 复习策略与建议 • 课堂互动与练习
01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虚词定义及分类
01
虚词定义
02
虚词分类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一般不 能单独成句或单独作句法成分。
分析前后文句意关系
根据上下文句意的关系,可以推断出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 意义。例如,如果前后文是因果关系,那么虚词可能是表 因果的连词。
注意虚词的连用和搭配
有些虚词常常连用或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语法结构。了 解这些固定搭配,有助于更准确地推断虚词的用法。
利用句子结构进行推断
1 2 3
分析句子成分
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可以 推断出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和意义。
作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等; 作代词,可译为“他”、“它”等。
作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等。
介词类虚词
01
02
03
于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处所、对象等,可译为 “在”、“向”、“到” 等。
以
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 、手段等,可译为“用” 、“拿”等;表示原因, 可译为“因为”。
为
辨析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 法和搭配,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 和作用。
运用虚词进行语言表达
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虚词进行准确 、流畅的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逻辑 性和连贯性。
02
常见虚词及其用法
代词类虚词
18个文言虚词优选详解(共61张PPT)
“地”,也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 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chì bì zhī ) 》 zhàn) ③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Page 11
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
(二)用作疑问(yíwèn)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 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 这样”。
Page 3
第三页,共六十一页。
返回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 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cuīwén),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 救赵》)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 宴》)
Page 10
第十页,共六十一页。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何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dù juān tí xuě)猿哀鸣。 (《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 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chì bì zhī ) 》 zhàn) ③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Page 11
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
(二)用作疑问(yíwèn)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 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 这样”。
Page 3
第三页,共六十一页。
返回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 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cuīwén),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 救赵》)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 宴》)
Page 10
第十页,共六十一页。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何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dù juān tí xuě)猿哀鸣。 (《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初三文言文虚词复习-课件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初三文言文虚词复习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文言文虚词概述 • 常见文言文虚词解析 •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辨析 •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和巩固 • 总结与反思
PART 01
引言
复习的目的和意义
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复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所学 知识。
其
作为代词,指代人、事、物;作为副词,表示 推测、反问等语气。
者
作为结构助词,用于构成定语后置;作为语气助 词,表示判断。
所
作为结构助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被动; 作为名词,指处所。
焉
作为代词,相当于“之”、“是”;作为语气助 词,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
哉
作为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作为助词,用 于句末加强语气。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若、乃、遂、以、于、为
若
作为连词,表示假设关系;作为 代词,指代事物。
乃
作为副词,表示转折关系;作为 副词,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遂
作为副词,表示顺承关系;作为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为
作为动词,表示成为、变成等; 作为介词,表示目的、原因等。
于
作为介词,表示时间、地点等; 作为连词,表示比较关系。
乎
作为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感叹等语气;作为介词 ,相当于“于”。
哉
作为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疑问等语气;作为助词 ,表示强调或修饰。
PART 05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和巩固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
01
ONE
KEEP VIEW
初三文言文虚词复习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文言文虚词概述 • 常见文言文虚词解析 •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辨析 •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和巩固 • 总结与反思
PART 01
引言
复习的目的和意义
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复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所学 知识。
其
作为代词,指代人、事、物;作为副词,表示 推测、反问等语气。
者
作为结构助词,用于构成定语后置;作为语气助 词,表示判断。
所
作为结构助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被动; 作为名词,指处所。
焉
作为代词,相当于“之”、“是”;作为语气助 词,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
哉
作为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作为助词,用 于句末加强语气。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若、乃、遂、以、于、为
若
作为连词,表示假设关系;作为 代词,指代事物。
乃
作为副词,表示转折关系;作为 副词,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遂
作为副词,表示顺承关系;作为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为
作为动词,表示成为、变成等; 作为介词,表示目的、原因等。
于
作为介词,表示时间、地点等; 作为连词,表示比较关系。
乎
作为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感叹等语气;作为介词 ,相当于“于”。
哉
作为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疑问等语气;作为助词 ,表示强调或修饰。
PART 05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和巩固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
01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18个+课件29张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例: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译为“被”。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例: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例: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让步关系,尚且,还。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例: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例: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译为“被”。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例: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例: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让步关系,尚且,还。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例: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例: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巩固基础之文言文虚词 课件41张
√C. 所以贵虚无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D.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二)代词
代词是用来代替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 简洁。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
课文例句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例如: 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例如: 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 代词,例如:之、其、厥、彼。表人 称复数的词,例如:若属、吾辈。
①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 东南飞(并序)》] 吾:我。汝:你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彼:他。
秦王恐其破璧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或取诸怀抱
√D 或师焉,或不焉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 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
课文例句
(1)表示并列关系。例 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如:以、且、而。 (并序)》] 且:表并列,并且。
(2)指示代词。近指代词,例如:此、 斯、之、是、兹。远指代词,例如: 彼、夫、其。虚指代词,例如:某、 或、莫。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夫:那。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或:有的人。
(3)疑问代词。例如:孰、何、奚、胡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 安:哪里
、恶、安、焉。
。
[针对训练]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
2.语气助词
用法 辨析
①陈述语气词:也、矣、焉、耳。②疑问语气词:乎、与 、欤、耶、邪。③感叹语气词:哉、夫。④句首语气词: 唯、夫、盖。
课文 例句
①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②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③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 解牛》) ④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文言文虚词复习》优秀ppt
(4)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1、助词
(1)表疑问 呢 吗 儿寒乎?欲食乎?
(2)表推测 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C( )
A、冲口而出 B、不劳而获
C、吾与而兄善 D、鸡鸣而起
C 为代词 其它均为连词
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A( )
A、温故而知新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尝一龙击发而地不觉动
(7)吾闻之,喜而不寐
(8)视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A(1)(2)(3)/(4)(5)/(6)(7)(8) B( 1 ) (3)(4)/ (2) (5)/ (6)(7)(8) C( 1 ) (3) (5)/(2)(4)/(6)(7)(8) D(1)(4)/(2)(3)(5)/(6)(7)(8)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2、对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
项是( )
注释:(3)竟然 (4)是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
(3)祭拜大将,乃韩信也。
(4)当立者乃扶苏。
D
(5)终不得不入中城,乃罢而归引。
(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7)悉以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阅读考点—理解文言虚词》课件 2025届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四)其
“其”字用法较为复杂,请结合课文,填出下表。
例句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他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他的
失其所与,不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己的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吾其还也
还是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难道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定,千万
特别提醒 在翻译中,“其”有两种用法要辨析。第一种是作第三人称 代词,但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我的”,如“失其所与, 不知”中的“其”,就是活用,翻译时,要结合语境,明确它的指代对 象。第二种是作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的“大概”、表示反问语气 的“难道”,表示期望语气的“一定”及表示婉商语气的“还是”,四 者如何区分呢?一看位置,二看语义。表示推测、反问的,一般放在句 首,全句为问号;表示婉商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再者,表示推测与 反问的区分要看语义:表反问的,全句是用反问句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而表推测的则不能。当然,区分四者时最好用代入法加以比较。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并表示它们之间某种关系的词。主要 表并列、递进、承接、选择、假设、转折、因果、目的等关系。其中, 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有:如、抑、或、其……其……等。表示假设关系 的连词有:若、如、即、使、苟、今、而、纵、令、诚、假令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二)因
“因”既有虚词性,同“以”一样具有实词性,也是翻译中设点的
高频虚词。请结合课文,填出下表。
例句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趁此
蒙故业,因遗策
高职考文言文复习(虚词)课件
02
常见虚词解析
之、其、者、所、焉
之
其
者
所
焉
作为代词,相当于“他 ”、“她”、“它”; 作为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作为音节助词 ,无实际意义。
作为代词,相当于“他 ”、“她”、“它”; 作为副词,相当于“也 许”、“大概”;作为 连词,相当于“如果” 、“假如”。
作为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作为语气助词 ,表示停顿或感叹。
多项选择题
总结词
通过提供多个选项,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虚词用法。
详细描述
多项选择题通常会给出一段文言文,然后列出五个选项,其 中三个或四个选项包含正确的虚词用法,一个或两个选项包 含错误的虚词用法。学生需要从五个选项中选择出正确的答 案,并排除错误的答案。
翻译题
总结词
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检验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经典文言文篇章解析
拓展阅读视野
经典文言文篇章是文言文学习的宝贵资源,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言文篇章,可以了解文言文虚词在 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意义,同时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04
虚词复习策略与建 议
系统复习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全面梳理文言文对比、归纳等方 法,将相似或相关的 虚词进行整合,形成 知识网络。
作为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作为助词,表 示被动。
作为代词,相当于“之 ”、“此”;作为语气 助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
以、于、为、而、乃
于
作为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等;作为副词,表示比较 。
而
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并列、 顺承等关系。
以
作为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等;作为连词,表示目的 、原因等。
针对高频考点和难点 ,进行重点突破,加 深理解和记忆。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PPT (共48张PPT)
十二 以 (一)译为“因为”时词性的辨析 1.臣是以无请也。 ①.介词,因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为,由于: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连词, 因为,由 于
• • • • • • • • • • •
1四体康且直。 2河水清且涟漪。3磐石方且厚。 并列 连 4且歌且舞。 5太尉笑且入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递进,并且 7且在邦域之中矣 递进,况且 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让步,尚且 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那么 词 10且何谓阁子也 11不出,火且尽。 12彼且奚适也 将要 副 13若属皆且为所虏。 14旦暮且下。 暂且,姑且 15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6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词 •将近
• • • • • • • • • • •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就 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才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甚至
5公乃反迎而贺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8家祭无忘告乃翁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无乃尔是过与
•竟然,却
• 十二 以 • (一)介词 1.率领 2.按照 3.凭,凭借 4.凭……身份 5.用 6.在 7.从 8.因为,由于 (二)连词,相当于“而” 1.表目的 来,用来 2.表结果 以致 3.表修饰 不译 4.表并列 并且 5.表顺接 6.表因果,因为 (三)动词,以为,认为。 (四) 通“已” (五)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是
•代词,你,你的
•恐怕
• • • • • • • • •
五、其 (一)代词 1人,物 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 我(自己) 2那,那些 3其中 (二)副词 1祈使 2推测 3反问 4商量 5选择 (三)助词,不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词
代替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词。 ①人称代词。 ②指示代词。 ③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
(女)”;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
“兹”等。
副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 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 词 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代词、数量词。 例如: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难道 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⑩无辞乎?”护羊愈谨。
六、“且”字用法总结
• 1、连词:递进——并且、而且、况且 让步——尚且 并列——又……又…… • 2、副词:将要(表将来时间) 暂且、姑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3、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引出议论) • 【且夫】句首助词,引出下文的议论, “况且”,“再说”。 •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臣所过屠者朱亥
• 2、表被动(为……所)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 • •
3、名词 : 地方、处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4、固定词组: 所以 表原因 (……的原因) 表凭借 (用来……的) • 所以……者(……的原因,是……) • 所以遣将守关者,被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
所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前一个词是后一个动词的状语,可译 修饰 为“地、着”,或不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可译为“因而” 因果 玉在山而草木润,源生珠而崖(涯) 不枯
可译为“来、为了” 目的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不敢言而敢怒 3、项王按剑而跽曰: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顺承 转折 修饰 并列 递进 转折
连词
河水清且直猗
并列、又 并列、又……又 一面…一面 递进、而且 递进、况且
先生且喜且愕
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让步,尚且
1、橐驼(人名)非能使木寿且孳(滋生、繁殖) 也 连词,表并列 2、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 恐 副词,将要 3、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连词,表递进 4、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连词,表让步 5、兽相食,人且恶之 连词,表让步
而 何 若 所 因 于
乎 乃 为 焉 与 则
其 且 也 以 者 之
一、“而”字用法总结
• 1、代词。你(的) •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2、连词。 • 表示并列、顺承、转折、递进、修饰、 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 • 3、固定词组:而已、既而
关 系
其
1、使六国各爱其人
他们的
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副词,表反问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还是 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连词,表选择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 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8、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那个 其中 你的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予我千金,吾生若
4、不若与人乐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比得上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天若有情天亦老 好像 如果
八、“所”字用法总结
• 1、代词 • “所+动词” (……的人、事、东西 等) • =名词性短语 作定语(在名词前)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高考真题
判断下面句中“其”字用法是否相同
代词、他的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语气词、一定
不同
A.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
代词、他的 相同
“何其”,多么 连词,表假设 狐谓狼曰:“羊肉何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 代词,其中 代词,你的 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如猛 代词,它的 犬何?”狐谓犬曰:“羊数詈君,其⑤言不堪入 代词,它们 连词,表选择 耳,君乃无所怒,其⑥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 代词,那 副词,一定 其⑦嬉逐,愿为汝一雪其⑧耻。君其⑨许之!”
文言虚词复习
虚词词性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 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代 词
副 词
介 词
连 词
助 词
叹 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
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 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多么,副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
A 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 C.夫晋,何厌之有
)(06广东卷) B.夫子何哂由也 D.何故而至此
三、“乎”字用法总结
• 1、助词: 句末语气助词
表疑问:吗、呢 表反问:吗、呢 表测度或商量:吧 表感叹:啊、呀 词尾——跟在形容词后。可译为“…… 的样子”“……地” 句中停顿 • 2、介词:相当于“于”,后面跟有宾语
• 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乎
1、相与枕藉乎舟中
2、知不可乎骤得
介,于。 助,句中表停顿。
助,句末表疑问 助,形容词尾。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例如: ①河水清且涟漪。 ②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助 词
古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不能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 用的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
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叹 词
“考纲”解读
名词,(适合的)地方 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表被动 3、所欲有甚于生者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做主语,想要的东西
做宾语,听到的事情 做定语,所拜访的
5、臣所过屠者朱亥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九、“为”字用法总结
• 1、介词: 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 表……替代(替、给) 表时间(当……时候、等到) 表目的(为了) 表原因(因为、由于) • 表被动
• 2、副词 • • •
表反问:用在句首或动词前 (为什么,怎么) 表程度:用在形容词前 (多么)
何竟日默默在此?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3、固定词组
何如、奈何、何以、何为
何
1、大王来何操 什么,代。 怎么,副。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什么原因,代。 4、然则何时而乐耶? 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什么,代。
乃
是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竟然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就 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 乃出 才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就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你的 7、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 是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五、“其”字用法总结
其三人称 第一人称 指示代词:这、那、其中 爱其子,则师而教之 • 1、代词 • 人称代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5、固定词组:
• 【若夫】句首,引起议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 • 【若何】同“奈何”怎么样。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莫若】没有比得上,不如 •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若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好像 如果 你们 比得上
• 【且如】就像。 •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 行》)
尚且、况且、暂且、姑且
• 尚且:常与“何况”、“更”连用。“尚 且”常用于前一分句。 骑车尚且来不及,何况步行呢? • 况且:相当于“何况”,表递进,常放在 后一分句。 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坐车,准能按时 赶到。 • 暂且=姑且=暂时 这一点姑且(暂且)不说,先说别的。
疑问代词、哪里
十一、“也”字用法总结
• 1、句末助词 表判断 表语气:肯定、疑问、感叹……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何也? • 吾其还也。 • 2、句中助词:表停顿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修饰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的
二、“何”字用法总结
• 1、疑问代词:作谓语(什么原因) 作宾语(什么、哪里) 作定语(什么、哪)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是)为什么呢?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写、作
2、其主犹以为少
以为,认为
3、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介词,给、替 4、乃更为椎髻布衣 动词,成为
5、今何为默默
介词,为了
6、居庑下,为人赁舂 介词,给、替 7、每归,妻为具食
介词,给 介,给、替
8、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
十、“焉”字用法总结
• 1、代词 相当于“之”(作宾语) 疑问代词(副词): 哪里、怎么
判别方法及解释、例句
并 前后内容可颠倒,译为“又”或不译 列 蟹六跪而二螯。 递 后面比前面内容更进一步,译为“而且” 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顺 动作有先后,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承 骊山北构而西折。 代入“虽然…但是…” ,译为“但是、 转 却” 折
根据语意,可译为“如果、假如” 假设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介 与名词、代词及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 介宾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 词 处所、时间、原因等意义的词。介宾结
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③请【以剑】舞。 ④【以资政殿学士】行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