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 D)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仪器应按现行国家技术监督局“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定期鉴定并符合有关规定。
1.1 色谱柱最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
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胶(如氰基键合硅烷和氨基键合硅烷等)也有使用。
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
离子交换色谱系统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分子排阻色谱系统使用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填充剂;对映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用手性填充剂。
填充剂的性能(如载体的形状、粒径、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含碳量和键合类型等)以及色谱柱的填充,直接影响供试品的保留行为和分离效果。
孔径在15nm(1nm=10?)以下的填料适于分析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则应选择孔径在30nm以上的填料。
除另有规定外,分析柱的填充剂一般在3~10μm之间。
粒径更小(约2μm)的填充剂常用于填装微径柱(内径约2mm)。
使用微径柱时,输液泵的性能、进样体积、检测池体积和系统的死体积等必须与之匹配;如有必要,色谱条件也需作适当的调整。
当对其测定结果产生争议时,应以品种正文规定的色谱条件的测定结果为准。
以硅胶为载体的键合固定相的使用温度不超过40℃,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使用温度,但不宜超过60℃。
流动相的pH指应控制在2~8之间。
当pH指大于8时,可使载体硅胶溶解;当pH指小于2时,与硅胶相连的化学键合相易水解脱落。
当色谱系统中需使用pH值大于8的流动相时,应选用耐碱的填充剂,如采用高纯硅胶为载体并具有高表面覆盖度的键合硅胶填充剂、包覆聚合物填充剂、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或非硅胶填充剂等;当需使用pH值小于2的流动相时,应选用耐酸的填充剂,如具有大体积侧链能产生空间位阻保护作用的二异丙基或二异丁基取代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充剂,或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等。
《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21气相色谱法
052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应根据分析要求适当设定。
(1)载气源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氦、氮和氢可用作载气,可由高压钢瓶或高纯度气体发生器提供,经过适当的减压装置,以一定的流速经过进样器和色谱柱;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氮气。
(2)进样部分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自动进样或顶空迸样。
溶液直接进样采用微量注射器、微量进样阀或有分流装置的气化室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自动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采用毛细管柱时,一般应分流以免过载。
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将固态或液态的供试品制成供试液后,置于密闭小瓶中,在恒温控制的加热室中加热至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液态和气态达到平衡后,由进样器自动吸取一定体积的顶空气注入色谱柱中。
(3)色谱柱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4mm,柱长为2~4m,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粒径为0.18~0.25mm、0.15~0.18mm或0.125~0.15mm。
常用载体为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毛细管柱的材质为玻璃或石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内径一般为0.25mm、0.32mm或0.53mm,柱长5~60m,固定液膜厚0.1~5.0μm,常用的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不同比例组成的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2015年版《中国药典》通则0721 维生素A测定法通则
0721维生素A测定法本法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或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维生素A 及其制剂中维生素A的含量,以单位表示,每单位相当于全反式维生素A醋酸酯0.344μg或全反式维生素A醇0.300μgo测定应在半暗室中尽快进行。
第一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由于维生素A制剂中含有稀释用油和维生素A原料药中混有其他杂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吸光度不是维生素A独有的吸收。
在以下规定的条件下,非维生素A物质的无关吸收所引人的误差可以用校正公式校正,以便得到正确结果。
校正公式采用三点法,除其中一点是在吸收峰波长处测得外,其他两点分别在吸收峰两侧的波长处测定,因此仪器波长应准确,在测定前,应对仪器波长进行校正。
测定法取供试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环己烷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ImI中含9〜15单位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其吸收峰的波长,并在下表所列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各吸光度与波长328nm处吸光度的比值和波长328nm处的(E陵)值。
如果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且所测得各波长吸光度比值不超过表中规定的±0.02,可用下式计算含量:每Ig供试品中含有的维生素A的单位=(E怂)(328nm)×1900如果吸收波长在326〜329nm之间,但所测得的各波长吸光度比值超过表中规定值的±0.02,应按下式求出校正后的吸光度,然后再计算含量:4328(校正)=3.52(2A321-A3K-A340)如果在328nm处的校正吸光度与未校正吸光度相差不超过±3.0%,则不用校正,仍以未经校正的吸光度计算含量。
如果校正吸光度与未校正吸光度相差在一15%至一3%之间,则以校正吸光度计算含量。
如果校正吸光度超出未校正吸光度的一15%至一3%的范围,或者吸收峰波长不在326〜329nm 之间,则供试品须按下述方法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操作规程,以使检验操作规化。
2适用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检验操作全过程。
3责任:QC人员对本SOP实施负责。
4容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各组分在柱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4.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4.1.1.色谱柱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 2〜8之间。
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 值小于2或大于8 的流动相。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色谱法概况
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0512液相色谱法
系统适用性试验
(1)色谱柱理论板数(n)
具体品种要求不同
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色谱行 为不同,采用理论板数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一般为待测组分或内标物质的理论板数。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 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峰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 (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峰宽(W)或半高峰宽 (Wh/2),按n= 16( tR /W)2或n=5.54(t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 论板数。
应的光学、电学、电化学和或其他相关检测手段,对各组分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BEAConfidential.|4
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色谱法的分类
•气相色谱法 •柱色谱法
•GSC
(GC)
•GLC •纸色谱法 •平面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LLC •LLC
(TLC) •LLC 色 谱 法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色谱法概述
郑正
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主要内容
2015年版药典四部色谱法目录及修订情况 色谱法的基本概念 色谱法在中国药典中的沿革 中国药典2015年版色谱法内容概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BEAConfidential.|2
2015版四部色谱法目录
编号 通则名称 2010年版二部原附录名称
将旧版药典“对照物”修订为“对照标准物质”
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0502薄层色谱法
新版药典规范了市售薄层板的要求: 市售薄层板按固定相种类分为硅胶薄层板、聚酰胺 薄层板、氧化铝薄层板等;按固定相粒 径大小分为普 通薄层板(10~40um)和高效薄层板 (5~10um);按 硅胶板是否含有荧光剂分为硅胶G 板和硅胶GF254板。 操作方法:点样点直径限值由3mm修改为4mm。 其他变化:基本整合旧版药典一部和二部。
2015版药典黄曲霉毒素测定法
2351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一法1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 0512)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的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 毒素 B1、黄曲霉毒素 B2、黄曲霉毒素 G1 和黄曲霉毒素 G2 总量计),除另有规定外,按下 列方法测定。
当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以第二法测定结果为准。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 乙腈 - 水(40∶18∶42)为流动相;采用柱后衍生法检测, (1)碘衍生法:衍生溶液为 0.05%的碘溶液 (取碘 0.5g, 加入甲醇 100ml 使溶解, 用水稀释至 1000ml 制成), 衍生化泵流速每分钟 0.3ml, 衍生化温度 70℃; (2)光化学衍生法:光化学衍生器(254nm) ;以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 波长 λex=360nm(或 365nm),发射波长 λem=450nm。
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 1.5。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品(黄曲霉毒素 B1、 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 G1、黄曲霉毒素 G2 标示浓度分别为 1.0μg/ml、0.3μg/ml、1.0μg/ml、 0.3μg/m1)0.5ml,置 10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储备液。
精密量取储备液 1ml, 置 25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粉末约 15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 3g,置于均质瓶中,精密加入 70%甲醇溶液 75ml,高速搅拌 2 分钟(搅拌速度大于 11000 转/分钟), 离心 5 分钟(离心速度 2500 转/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 15ml,置 50ml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量取续滤液 20.0ml,通过免疫亲合柱,流速每分钟 3ml,用水 20ml 洗脱,洗脱液弃去,使空气进入柱子,将水挤出柱子,再用适量甲醇洗脱, 收集洗脱液,置 2ml 量瓶中,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015年版版药典二部附录
0541 电泳法
电泳是指溶解或悬浮于电解液中的带电荷的蛋白质、 胶体、大分子或其他粒子,在电流作用下向其自身 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
电泳法是指利用溶液中带有不同量电荷的阳离子或 阴离子,在外加电场中使供试品组分以不同的迁移 速度向对应的电极移动,实现分离并通过适宜的检 测方法记录或计算,达到测定目的的分析方法。电 泳法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由溶液电泳或移 动界面电泳,另一类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
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
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物质(原为
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原为柱内)中,
组分在柱内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
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
采用散射光式浊度仪测定时,入射光和测定
的散射光呈90度夹角,入射光强度和散射光 强度关系式为Ⅰ =K’ T Ⅰ0; 式中Ⅰ为散射光强度,单位为cd; Ⅰ0为入射光强度,单位为cd; K’为散射系数; T为供试品溶液的浊度值,单位为NTU.
系统的适用性试验:仪器应定期(一般每月
一次)对浊度标准液的线性和重复性进行考 察,采用0.5号至4号浊度标准液进行浊度值 测定,浊度标准液的测定结果(单位NTU) 与浓度间应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的相关系 数应不低于0.999;取0.5号至4号浊度标准液, 重复测定5次,0.5号和1号浊度标准液测量浊 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2~4号浊 度标准液测量浊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 2%。
各种色调色号标准比色液的制备-新增0.5号色调标 准比色液
色 号 贮 备 液 ml
0.5
0.25
1
2
《中国药典》通则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一)
《中国药典》通则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收载的含量测定通用办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氮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鞣质测定法等。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品种中的主要含量测定项目,修订、新增和删除的项目数与2010版药典比较,其中,色谱分析法以其分别分析的优势成为应用最多的办法。
以下主要介绍《中国药典》通则收载的含量测定办法。
一、挥发油测定法 (一) 简述 1. 供试样品经相宜办法粉碎,并通过二号至三号筛,称取一定量,置于挥发油测定器衔接的圆底烧瓶中,加水适量,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停止加热,放置,读取测定器中挥发油的量,计算其含量。
2.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的用于挥发油的测定办法(通则2204)分为甲、乙两法。
甲法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乙法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二) 仪器与用具 1. 挥发油测定装置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挥发油测定器的上端衔接回流冷凝管。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衔接。
测定器应具有0.1ml的刻度。
所有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刻度基准线平行(见图14-1)。
图14-1挥发油测定仪器装置 2. 电热套(可调整温度)。
3. 防暴沸玻璃珠或瓷片碎块。
(三) 试药与试剂 1.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 。
(四) 操作法 1. 甲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挥发油0.5~1.0ml),精密称定(精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衔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弥漫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烧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相宜办法徐徐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强,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徐徐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范围:原料、中间体、成品检验。
责任:检验员、QA监控员、化验室主任、质保科科长、质量部负责人。
内容: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内径一般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1色谱柱反向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用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
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作反向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系统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分子排阻色谱系统使用凝胶或高分子多空微球等填充剂;对应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用手性填充剂。
色谱柱的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2~8之间。
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值小于2或大于8的流动相。
2020版《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验操作。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内径一般为2.1~4.6mm,填充剂粒径为2~10μm。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1色谱柱1.1.1色谱柱的类型1.1.1.1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硅烷键合硅胶等。
1.1.1.2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
1.1.1.3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1.1.1.4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1.1.2色谱柱的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1.1.3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
1.1.4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2~8之间。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操作。
4. 责任人: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内容:5.1. 定义及概述:5.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
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
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5.1.3. 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或紫外-可见检测器。
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
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5.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5.2.1.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5.2.2. 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5.2.3. 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5.3. 操作前的准备:5.3.1. 流动相的制备:用高纯度的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剂检查,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的高纯水,可用重蒸水。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1.程序1.1.仪器及性能要求: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由泵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1.1.1.泵系统:HPLC泵系统通过高压力管和设备从溶剂瓶中吸取计量的流动相到柱子中。
现行的泵系统有一元或多元计算机控制的计量泵组成,这些泵可以按照梯度洗脱的要求改变流动相的比例或者是按等度洗脱的要求混合流动相。
1.1.2.进样系统:化合物被溶解在流动相或合适的溶剂中,可以通过手动进样器或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转移到流动相中。
自动进样器由可存放进样瓶的卡盘组成,进样瓶的顶部有一个可以刺入的隔膜,进样针通过这个隔膜将样品转移到一个定量环中然后输送到色谱系统中。
1.1.3.色谱柱:最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
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胶(如氰基键合硅胶和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
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
离子交换色谱系统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量;分子排阻色谱系统凝胶或系统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对映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用手性柱。
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
1.1.4.检测器: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分光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固定波长检测器在单一波长下运行,典型的波长是254nm,通过低压力的汞灯发射。
可变波长的检测器包含持续的能源,例如氘灯或高压力氙灯,通过单色器或干涉过滤器产生一定波长的单色光。
1.2.系统适用性试验1.2.1.为了确定最终运行系统的有效性,应当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
整个系统可以用以下指标来评价:信噪比、理论塔板数,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子,其指标及计算方法应在相关分析方法中予以规定,如果没有专门的规定,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信噪比:用于评价色谱系统检测微量物质的能力,美国药典的计算公式:S/N=2H/h,H为峰顶到基线的距离,h为基线中噪声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该段基线需取≥5倍半峰高宽的距离,如果有可能,目标峰两侧取相等的距离(如图1)。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效液相⾊谱法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效液相⾊谱法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1.程序1.1.仪器及性能要求:所⽤的仪器为⾼效液相⾊谱仪,由泵系统,进样系统,⾊谱柱,检测器和⾊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1.1.1.泵系统:HPLC泵系统通过⾼压⼒管和设备从溶剂瓶中吸取计量的流动相到柱⼦中。
现⾏的泵系统有⼀元或多元计算机控制的计量泵组成,这些泵可以按照梯度洗脱的要求改变流动相的⽐例或者是按等度洗脱的要求混合流动相。
1.1.2.进样系统:化合物被溶解在流动相或合适的溶剂中,可以通过⼿动进样器或定量环,或⾃动进样器转移到流动相中。
⾃动进样器由可存放进样瓶的卡盘组成,进样瓶的顶部有⼀个可以刺⼊的隔膜,进样针通过这个隔膜将样品转移到⼀个定量环中然后输送到⾊谱系统中。
1.1.3.⾊谱柱:最常⽤的⾊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
反相⾊谱系统使⽤⾮极性填充剂,以⼗⼋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胶(如氰基键合硅胶和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
正相⾊谱系统使⽤极性填充剂,常⽤的填充剂有硅胶等。
离⼦交换⾊谱系统使⽤离⼦交换填充剂量;分⼦排阻⾊谱系统凝胶或系统⾼分⼦多孔微球等;对映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性柱。
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
1.1.4.检测器:常⽤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分光检测器,⽰差折光检测器,⼆极管阵列检测器。
固定波长检测器在单⼀波长下运⾏,典型的波长是254nm,通过低压⼒的汞灯发射。
可变波长的检测器包含持续的能源,例如氘灯或⾼压⼒氙灯,通过单⾊器或⼲涉过滤器产⽣⼀定波长的单⾊光。
1.2.系统适⽤性试验1.2.1.为了确定最终运⾏系统的有效性,应当进⾏系统适⽤性试验。
整个系统可以⽤以下指标来评价:信噪⽐、理论塔板数,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其指标及计算⽅法应在相关分析⽅法中予以规定,如果没有专门的规定,按以下⽅法进⾏计算:信噪⽐:⽤于评价⾊谱系统检测微量物质的能⼒,美国药典的计算公式:S/N=2H/h,H为峰顶到基线的距离,h为基线中噪声峰最⼤值与最⼩值的差,该段基线需取≥5倍半峰⾼宽的距离,如果有可能,⽬标峰两侧取相等的距离(如图1)。
中国药典版--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的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 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 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 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 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 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 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 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h/2),按 n=5.54(t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 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 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 数达到要求。
(3) 拖尾因子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 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 (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 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 求。除另有规定外, (T) 应在0.95~ 1.05之间。
四重复性
取各品种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 除令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相对 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也可按照规 定 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 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 配成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注样3 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 差应不大于2.0%。
对氨基酸分离,用经典色谱法,柱长约 170cm,柱径0.9cm,流动相速度为 30cm3·h-1,需用20多小时才能分离出20 种氨基酸;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只需lh 之内即可完成。又如用25cm×0.46cm的 Lichrosorb-ODS(5μ)的柱,采用梯度洗 脱,可在不到0.5h内分离出尿中104个组
3.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 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但用归一 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总量时,须采用 峰面积法。
《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21气相色谱法
052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应根据分析要求适当设定。
(1)载气源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氦、氮和氢可用作载气,可由高压钢瓶或高纯度气体发生器提供,经过适当的减压装置,以一定的流速经过进样器和色谱柱;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氮气。
(2)进样部分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自动进样或顶空迸样。
溶液直接进样采用微量注射器、微量进样阀或有分流装置的气化室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自动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采用毛细管柱时,一般应分流以免过载。
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将固态或液态的供试品制成供试液后,置于密闭小瓶中,在恒温控制的加热室中加热至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液态和气态达到平衡后,由进样器自动吸取一定体积的顶空气注入色谱柱中。
(3)色谱柱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4mm,柱长为2~4m,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粒径为0.18~0.25mm、0.15~0.18mm或0.125~0.15mm。
常用载体为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毛细管柱的材质为玻璃或石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内径一般为0.25mm、0.32mm或0.53mm,柱长5~60m,固定液膜厚0.1~5.0μm,常用的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不同比例组成的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版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
品种正文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填充剂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粒径、流动相流速、流动相组分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小于等于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0.7X~1.3X;当X大于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X-10%~X+10%。
若需使用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输液泵的性能、进样体积、检测池体积和系统的死体积等必须与之匹配;如有必要,色谱条件也应作适当的调整。
当对其测定结果产生争议时,应以品种项下规定的色谱条件的测定结果为准。
当必须使用特定牌号的色谱柱方能满足分离要求时,可在该品种正文项下注明。
2.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灵敏度、拖尾因子和重复性等五个参数。
按各品种正文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溶液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在规定的色谱系统进行试验,必要时,可对色谱系统进行适当调整,以符合要求。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不同,采用理论板数作为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一般为待测物质或内标物质的理论板数。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色谱峰或内标物质色谱峰的保留时间t R和峰宽(W)或半高峰宽(W h/2),按n=16(t R/W)2或 n=5.54(t R/W 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t R、W、W h/2可用时间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
(2)分离度(R)用于评价待测物质与被分离物质之间的分离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分离效能的关键指标。
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已知杂质的分离度,也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某一指标性成分(内标物质或其他难分离物质)的分离度,或将供试品或对照品用适当的方法降解,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某一降解产物的分离度,对色谱系统分离效能进行评价与调整。
通则0512高效液相色谱法-(-2016年3月26日--)
通则0512高效液相色谱法--)日26月3年-(-2016.18) 页药典四部60日) (26( 2016年3月 0512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2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内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色谱柱反相色谱柱:以键和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18) 页60) (药典四部3( 2016年月26日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 3常用的填充剂优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向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内径和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18) 页药典四部6026日) (( 2016年3月 0512通则高效液相色谱法4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一个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操作规程,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范围:原料、中间体、成品检验。
责任:检验员、QA监控员、化验室主任、质保科科长、质量部负责人。
内容: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内径一般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1色谱柱反向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用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
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作反向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系统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分子排阻色谱系统使用凝胶或高分子多空微球等填充剂;对应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用手性填充剂。
色谱柱的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2~8之间。
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值小于2或大于8的流动相。
1.2检测器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还与其结构有关;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为通用型检测器,对所有的物质均有响应;结构相似的物质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几乎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通常呈指数关系,一般需经对数转换。
不同的检测器,对流动相的要求不同。
紫外- 可见分光检测器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项下对溶剂的要求;采用低波长检测时,还应考虑有机溶剂的截止使用波长,并选用色谱级有机溶剂。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不得使用含不挥发性盐的流动相。
1.3流动相反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甲醇-水系统和乙腈-水系统,用紫外末端波长检测时,宜选用乙腈-水系统。
流动相中应尽可能减少不用缓冲盐,如需用时,应尽可能使用低浓度缓冲盐。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时,流动相中有机溶剂一般应不低于5%,否则易将导致柱效下降、色谱系统不稳定。
正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等。
品种正文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填充剂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粒径、流动相流速、流动相组分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小于等于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0.7X~1.3X;当X大于 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X-10%~X+10%。
若需使用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输液泵的性能、进样体积、检测池体积和系统的死体积等必须与之匹配;如有必要,色谱条件也应作适当的调整。
当对其测定结果产生争议时,应以品种项下规定的色谱条件的测定结果为准。
当必须使用特定牌号的色谱柱方能满足分离要求时,可在该品种正文项下注明。
2.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灵敏度、拖尾因子和重复性等五个参数。
按各品种正文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溶液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在规定的色谱系统进行试验,必要时,可对色谱系统进行适当调整,以符合要求。
2.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不同,采用理论板数作为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一般为待测物质或内标物质的理论板数。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色谱峰或内标物质色谱峰的保留时间tR和峰宽(W)或半高峰宽(Wh/2),按n=16(t R/W)2或n=5.54(t R/W 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t R、W、W h/2可用时间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
2.2分离度(R) 用于评价待测物质与被分离物质之间的分离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分离效能的关键指标。
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已知杂质的分离度,也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某一指标性成分(内标物质或其他难分离物质)的分离度,或将供试品或对照品用适当的方法降解,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某一降解产物的分离度,对色谱系统分离效能进行评价与调整。
无论是定性鉴别还是定量测定,均要求待测物质色谱峰与内标物质色谱峰或特定的杂质对照色谱峰及其他色谱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除另有规定外,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
分离度的计算公式为:R= 2×(t R2-t R1)或R=2×(t R2-t R1)W1+W2 1.70×(W1,h/2+W2,h/2)式中 t R2为相邻两色谱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 R1为相邻两色谱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W1、W2及W1,h/2、W2,h/2分别为此相邻两色谱峰的峰宽及半高峰宽。
当对测定结果有异议时,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和分离度(R)均以峰宽(W)的计算结果为准。
2.3灵敏度用于评价色谱系统检测微量物质的能力,通常以信噪比(S/N)来表示。
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供试品或对照品溶液来测定信噪比。
定量测定时,信噪比应不小于10;定性测定时,信噪比应不小于3。
系统适用性试验中可以设臵灵敏度测试溶液来评价色谱系统的检测能力。
2.4拖尾因子(T) 用于评价色谱峰的对称性。
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T= W0.05h2d1式中 W0.05h为5%峰高处的峰宽;d1为峰顶在5%峰高处横坐标平行线的投影点至峰前沿与此平行线交点的距离。
以峰高作定量参数时,除另有规定外,T值应在0.95~1.05之间。
以峰面积作定量参数时,一般的峰拖尾或前伸不会影响峰面积积分,但严重拖尾会影响基线和色谱峰起止的判断和峰面积积分的准确性,此时应在品种正文项下对拖尾因子作出规定。
2.5重复性用于评价色谱系统连续进样时响应值的重复性能。
采用外标法时,通常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采用内标法时,通常配制相当于 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至少进样2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3.测定法3.1内标法按品种正文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各精密量取适量,混合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
取一定量进样,记录色谱图。
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校正因子(f)=AS/cSAR/cR式中A 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中待测成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含量(cX )=f×AXA′S/c′S式中A X为供试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 X为供试品的浓度;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f为内标法校正因子。
采用内标法,可避免因供试品前处理及进样体积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2外标法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进样,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待测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按下式计算含量:含量(cX )=cR×AXAR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时,以手动进样器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宜。
3.3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杂质含量时,可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在建立方法时,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待测物对照品和参比物质对照品各适量,配制待测物校正因子的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按下式计算待测杂质的校正因子。
c A/A A校正因子=c B/A B式中c A为待测杂质的浓度;A A为待测杂质的峰面积或峰高;c B为参比物质的浓度;A B为参比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也可精密称(量)取主成分对照品和杂质对照品各适量,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绘制主成分浓度和杂质浓度对其峰面积的回归曲线,以主成分回归直线斜率与杂质回归直线率的比计算相对响应因子。
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项下,用于校正杂质的实测峰面积。
需作校正计算的杂质,通常以主成分为参比,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其数值一并载入各品种项下。
测定杂质含量时,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杂质限度,将供试品溶液稀释成与杂质限度相当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调节纵坐标范围(以噪声水平可接受为限)使对照溶液的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达满量程的10%-25%。
除另有规定外,通常含量低于0.5%的杂质,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小于10%;含量在0.5%~2%的杂质,峰面积的RSD应小于5%;含量大于2%的杂质,峰面积的RSD应小于2%。
然后,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适量,分别进样,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溶液的记录时间,应为主成分色谱峰保留时间的2倍,测量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
3.4不加相对响应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杂质含量时,若没有杂质对照品,或相对响应校正因子可以忽略,可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