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儿科 儿科 免疫调节剂

合集下载

常见儿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常见儿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效果评估:定期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调整康复计划以适应患儿的变化和需求
营养支持
营养需求: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疾病状况等因素制定营养计划
营养补充:根据需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如维生素D、钙、铁等
饮食管理: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建议:选择易消化、高营养、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心理支持
儿科疾病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儿和家长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心理支持的效果:减轻患儿和家长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心理支持的目标:帮助患儿和家长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信心和勇气
心理支持的方法:倾听、安慰、鼓励、教育等
04
儿科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预防胜于治疗:预防疾病可以减少儿童患病几率,提高健康水平
体检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等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包括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接种时间:根据儿童年龄和健康状况确定
接种方法: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等
注意事项:接种前需进行健康评估,接种后需观察不良反应
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减少儿童患病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减少疾病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科学治疗: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减轻儿童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
汇报人:XX
感谢观看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儿科疾病预防与治疗

儿科学简答题

儿科学简答题

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①由上到下②由近到远③由粗到细④由低级到高级⑤由简单到复杂简述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内分泌④孕母情况⑤营养⑥生活环境⑦疾病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①从少到多②从稀到稠③从简单到复杂④从一样到多样⑤在身体健康,消化道功能正常时添加辅食;简述婴儿期的保健原则及重点①提供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重视安排断奶后饮食;②定期检查,生长发育检测;③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④完成基础计划免疫;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③食物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④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⑤疾病及药物影响;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的骨骼改变①头部: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②胸廓: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或漏斗胸;③脊柱四肢:手镯或脚镯,O型腿或X型腿,脊柱后突或侧弯,扁平骨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血生化和长骨X线有哪些异常所见1血生化:除血清钙偏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着;2X线:①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②骨骺端软骨盘生长板增宽>2cm;③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④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1临床分期:①初期早期②活动期激期③恢复期④后遗症期2治疗:①治疗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治骨骼畸形②补充维生素D③补充钙剂④其他辅助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神经肌肉,心脏和肾脏方面的症状;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减低,躯干及四肢乏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重者肠麻痹;②心肌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出现早搏或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低钾亦可引起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心音低钝,特异性心电图改变;③低钾可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形,浓缩功能较低,尿量增多;或发生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简述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①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左向右房分流②右心容量负荷过重,肺血多③左心室,主动脉及整个体循环血流量减少④肺动脉高压;简述室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①左心室压力大于右心室,左向右室分流;②肺循环血容量大于体循环血容量;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①典型表现为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伴有第二心音亢进和固定分裂;②患者可表现为体型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和生长发育迟缓,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时早期发生心力衰竭;法洛四联症患儿为何会突然晕厥这是由于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右向左分流增加,使脑缺氧加重所致;法洛四联症的组成和临床表现1组成:①右心室流出道梗阻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2临床表现:①青紫②蹲踞症状③杵状指趾④阵发性缺氧发作试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治疗1诊断:①心率突然>180次/分②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浮肿若出现少5项可诊断为心力衰竭;2治疗:①吸氧,镇静②强心药:增强心肌收缩力,可用地高辛③利尿:减轻水钠潴留,可用呋塞米④血管活性药物:可用酚妥拉明;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①发病季节为秋冬季,故又称秋季腹泻,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致病;②发病年龄为6-24个月婴幼儿③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④病初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⑤常并发脱水或酸中毒⑥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病程约3-8天;简述单纯性肥胖症的定义、病因及肥胖分度1定义: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2病因:能量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因素,其他如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以及精神异常等因素可致儿童过食;3肥胖分度:①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②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③超过30%-49%者为中度肥胖;④超过大于50%者为重度肥胖;⑤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肥胖;简述营养不良的分型及并发症1分型:①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②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③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中间型2并发症:①营养性贫血②多种维生素缺乏③锌缺乏④各种感染⑤自发性低血糖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1症状:①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②驰张热,注意早产儿和体弱儿有时可无发热或低热③咳嗽,呻吟,呼吸浅快,发绀,重症可发生休克④烦躁不安,面色苍白⑤消化系统:呕吐,腹泻和腹胀2体征:①两肺散在中、细湿啰音②各种类型皮疹,如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3并发症症状:①脓胸、脓气胸和皮下气肿相应体征②纵隔气肿时呼吸困难加重①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②中毒症状明显;③肺部体征出现早,可合并循环、神经及胃肠功能障碍;④皮肤常见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⑤易并发脓胸、脓气胸;⑥肺X线见浸润影,持续时间较长;母乳的优点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②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牛奶短;③母乳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④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⑤具有生长调节因子;⑥促进母子感情;⑦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母亲早日恢复;⑧降低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⑨乳量、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无菌,经济方便;①营养丰富,初乳含丰富的SlgA②钙磷比例适当,钙吸收好③经济方便④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⑤增进母子感情;肺炎-缺氧中毒性脑病的诊断标准治疗1诊断标准:①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③昏睡,昏迷,惊厥;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⑤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心跳解离有心跳,无呼吸;⑥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2治疗:①脱水疗法:用甘露醇②改善通气③扩血管药物④止痉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⑥促进脑细胞恢复的药物;支气管肺炎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目的及指征是什么1目的:①减少炎症渗出②解除支气管痉挛③改善微循环④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的产生,降低颅内压; 2适应症:①中毒症状明显②肺炎病变广泛,严重喘憋③呼吸衰竭④脑水肿,中毒性脑病⑤感染性休克简述治疗小儿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①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②早期治疗③联合用药④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⑤足量足疗程,重症宜静脉给药;简述先心病的分类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腹泻的病因1感染因素:①病毒感染②细菌感染③真菌感染④寄生虫⑤肠道外感染⑥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2非感染因素:①饮食因素②气候因素简述低渗性脱水的特征及病因1特征:①电解质损失大于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②血钠<130mmol/L;③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水分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血容量降低,并细胞内水肿;2病因:①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②腹泻时大量补充非电解质;③慢性肾脏疾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禁盐并反复利尿;④大面积烧伤失血浆过多者;简述重度脱水的临床表现①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②头痛,头晕无力;③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口腔粘膜明显干燥,皮肤弹性极差,肢端阙冷、发绀,脉搏明显增快、细弱,尿量极少或无,血压下降,精神神志嗜睡、昏迷;④循环功能不全等症状加重,甚至出现休克、昏迷;简述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①失水量为体重的5%-10%;比较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简述腹泻的治疗原则①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②不同时期的腹泻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单纯性肾病的诊断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mg/L③高脂血症-胆固醇>L④明显水肿以①②为必备条件;肾病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3种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依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肾病和肾炎型肾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炎肾病的诊断要点有哪些凡具有以下4项之一或多项者属于肾炎型肾病①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红细胞≥10个/HPF,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者②反复或持续高血压学龄儿童≥130/90mmHg,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并除外糖皮质激素等原因所致;③肾功能不全,并排除由于血容量不足等所致;④持续低补体血症;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和治疗1并发症:①感染②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③血栓形成④急性肾衰竭⑤肾小管功能障碍2治疗:①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防治感染、利尿、对家属教育②糖皮质激素短程,中、长程的具体用量③免疫抑制剂④抗凝及纤溶药物治疗⑤免疫调节剂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⑦中医药治疗简述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各自特征或特点1生理性黄疸:①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②血清胆红素<12-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正常,一般情况好;2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退而复现,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②血清胆红素>12-15mg/dL,或每日上升>5mg/dL85umol/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dL26umol/L,一般情况差;病理性黄疸的病因①胆红素生成过多②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③胆红素的排泄障碍胆红素脑病的分期①第1期:警告期持续12-24小时②第2期:痉挛期持续12-48小时③第3期:恢复期持续2周④第4期:后遗症期:手足乱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 现多将前3期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第4期成为“慢性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①脐动脉血显示严重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PH<7②Apgar评分0-3分,并且持续时间>5分钟③新生儿早期有神经系统表现,如惊厥、昏迷或肌张力低下等;④出生早期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证据;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①Aairway:清理呼吸道②Bbreathing:建立呼吸③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④Ddrugs:药物治疗⑤Eevaluation:评估;Apgar评分评估包括的内容指标①皮肤颜色②心率③对刺激的反应④肌张力⑤呼吸简述早产儿的外观特点①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②头发乱如绒线头③耳壳软,耳舟不清楚④指甲未达指尖⑤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⑥足底纹理少⑦男婴睾丸未降,女性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早产儿的护理①保温②喂养③呼吸管理④预防感染⑤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⑥皮肤黏膜护理⑦预防接种⑧新生儿筛查简述小儿生理性贫血的原因①胎儿红细胞寿命短,破坏多②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迅速增加,血液相对稀释③EPO合成减少,骨髓造血减少;贫血的分类按程度和病因分1按程度分:①轻度:血红蛋白90g/L~正常下限新生儿:HB144-120g/L②中度:90g/L>血红蛋白>60g/L③重度:60g/L>血红蛋白>30g/L④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2按病因分: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②溶血性贫血③失血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①1岁以内及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②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中体温不退或热退后又复升③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等;④颅透光检查异常,必要时头颅CT检查;简述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发生于生后1-2周早产儿,早产儿碳酸氢盐浓度极低,阴离子间隙较高,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限制,在总牛奶喂养时,由于蛋白质量多,酪蛋白含量高,内源性氢离子产生增加超过肾小管排泄能力可发生;2表现:面色苍白,反应差,生长迟缓,体重不增,改用人乳或配方乳喂养后症状改善;急性肾炎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①循环充血:呼吸困难,心率快,肺底啰音,肝大②高血压脑病: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昏迷③急性肾炎:尿少,无尿,电解质紊乱简述PPD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①接种卡介苗后②年长儿无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③婴幼儿,未接种卡介苗的阳性提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灶,年龄越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越大④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由阴性转为阳性,或反应强度由原来<10mm增至>10mm,且增幅>6mm提示新近有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①硬脑膜下积液②脑室管膜炎③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症④脑积水⑤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抗生素的治疗用药原则①早用药②静脉,联合用药:选择针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③疗程足:血培养阴性,但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时应继续治疗5-7天,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需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金葡菌感染4周;④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接种卡介苗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正常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臀围,皮下脂肪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1周内因奶量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第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3%-9%,以后逐渐回升,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表现1生后不久一般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①呼吸急促>60次/分②鼻翼扇动③呼气呻吟④吸气性三凹征⑤青紫⑥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2严重时:①呼吸浅表②呼吸节律不整③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3体征:①胸廓扁平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③常频机械通气RDS的泡沫试验X线表现1泡沫试验:取患儿胃液或气道吸引物1ml加95%酒精1ml,震荡15秒静置15分钟后沿壁有多层泡沫的形成则可除外RDS,若无泡沫则考虑RDS,两者之间为可疑;其原理是由于PS利于泡沫的形成和稳定,而酒精则起抑制作用;2X线:①两肺呈普遍性的透过度降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即毛玻璃样改变;②在弥漫性不张肺泡白色的背景下,可见清晰充气的树枝状支气管黑色影,即支气管充气征③双肺野均呈白色,肺肝界及肺心界均消失,即白肺;RDS治疗中关闭动脉导管①限制入液量,并给予利尿剂②吲哚美辛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③布洛芬④手术治疗ABO溶血的换血方法1作用: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2指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umol/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肿大和心力衰竭者②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umol/l者③光疗失败者指高胆红素血症经光疗4-6小时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l④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3方法:①血源:Rh溶血病应选用Rh系统与母亲同型,ABO系统与患儿同型的血液,紧急过找不到血源时,也可选用O型血;母O型,子A或B型的ABO溶血,最好用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混合血;有明显贫血或心力衰竭者,可用血浆减半的浓缩血;②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约150-180ml/kg,大约可换出85%的致敏红细胞和60%胆红素及抗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①支持疗法②控制惊厥③治疗脑水肿④亚低温治疗⑤新生儿期后治疗。

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上海)专家共识(完整版)

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上海)专家共识(完整版)

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上海)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应用。

但迄今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制定免疫调节剂在儿童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或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1 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免疫调节剂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和/或紊乱所引起的疾病。

这个概念明确了免疫调节剂具有药物的特性,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或抑制以及双向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剂也包含生物反应修饰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s)的概念。

BRMs是指某种可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并与之互相作用的物质,可用于治疗如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银屑病性关节炎或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等,这类制剂往往与免疫抑制剂共用,如甲氨蝶呤和皮质类固醇[1]。

2 免疫调节剂的分类2.1 按作用分类根据免疫调节剂对机体免疫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双向免疫调节剂。

免疫增强剂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大部分为固有免疫)中的某一环节,增强免疫功能,如卡介苗;免疫抑制剂具有抑制免疫系统(大部分为获得性免疫)中某一环节的作用,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泼尼松;双向免疫调节剂的作用大部分是多靶点、多部位对免疫平衡的调节(如抑制Th2细胞并增强Th1细胞的表达,以达到Th1/Th2平衡),维持机体的自稳。

2.2 按来源分类2.2.1 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免疫细胞能产生许多具有抑制或增强免疫应答的蛋白分子,这些蛋白分子对自身和异体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等。

2.2.2 化学合成剂主要有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羟基嘌呤、维生素D、西咪替丁(Cimetidine)等。

免疫调节剂ppt课件

免疫调节剂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帮助抵抗病毒、细菌等感染。
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组织损伤 ,用于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移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 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杀伤能力,用于治疗肿 瘤。
抑制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提高移植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化学免疫调节剂主要是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免疫抑制剂和 免疫增强剂。生物免疫调节剂包括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 肿瘤疫苗等。中药免疫调节剂则是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 中药或其提取物。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等过程,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 反应。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
免疫增强剂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对抗感染、肿 瘤等疾病。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以及胸腺肽等 生物制品。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领域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剂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抑制异常的自 身免疫反应,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2
常见免疫调节剂介绍
免疫增强剂
01
02
03
胸腺肽
通过增强T细胞活性来提 高免疫力,常用于治疗某 些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干扰素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 疫调节作用,常用于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和某些癌症。
白细胞介素
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用 于治疗癌症和感染性疾病。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调节剂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市场潜力巨大

左旋咪唑儿科应用

左旋咪唑儿科应用

3 讨论带状疱疹常伴有持续灼痛、阵发性刺痛或触痛。

是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沿着脊髓后要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使之再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神经节发炎和坏死,使脊髓后要神经节充血、水肿,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出现以神经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痛症状,严重时神经纤维脱髓鞘变性[1]。

临床上,尽快解除炎症和组织损伤,则能控制带状疱疹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就不会发展为后遗神经痛(po sterpetic neuralgiac,PHN)[1]。

甲钴胺是一种结合了一个甲基基团,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及核酸、眉目质、脂质的合成,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促进轴索、轴浆内的转运,刺激轴索、轴浆的再生,加速突触传递恢复从而达到镇痛和促进受损神经恢复的作用[3,4]。

通过本组临床观察发现,应用甲钴胺治疗后其神经病变得明显改善,迅速缓解神经痛且疗效持久,停药后不易复发。

第一组组除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起效快,其中18例于第2天出现疼痛消失,并且在治疗后的14d和1个月,疼痛积分明显低于第二组,无一例出现PHN,说明甲钴胺效明显优于维生素B12,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据资料记载,带状疱疹神经痛一般2周~4周[5],第一组病例疼痛5d~12d,比资料记载明显缩短,有效率97.73%。

第二组有1例发生PHN。

因此,甲钴胺可能快速控制带状疱疹神经痛,对PHN也有效好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1] 赵瓣.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2302.[2] 鲁元刚,伍津津,雷霞,等.前列腺素E1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9):543.[3] 王娅娟,逢书明,辛仁东,等.甲钴胺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评价[J].山东医药工业杂志,2002,21(2):21.[4] 张佩华.弥可保加入神经阻滞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6(12):1807.[5] 杨藻宸.医用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092511.(收稿日期:2008208221)作者简介:庞泽文(1965—),男,广东湛江人,1995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主管药师。

医学类学习资料:儿科学简答题

医学类学习资料:儿科学简答题

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圆圈、图形(由简单到复杂)。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先会看、听、感觉事物,逐渐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

体格发育: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大于营养良好、12.5-13.5cm营养中等、小于12.5cm营养不良。

神经心理发育:①粗、细动作: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上。

②语言:能叫出物品的名字,指出自己的手、眼。

③适应周围人物的能力: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用杯喝水。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婴儿的喂养方法3.母乳喂养的优点。

a)营养丰富:氨基酸比例适宜,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1:4易于消化吸收。

乙型乳糖含量丰富,利于双歧杆菌生长。

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人乳的脂肪酶使脂肪颗粒易于消化吸收。

铁锌钙吸收率较高。

b)生物作用:缓冲力小。

增强婴儿免疫力,SIgA尤其初乳中多,不受酸碱度影响,不被消化,可结合肠道中的病原、过敏原。

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可调节免疫。

乳铁蛋白可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

双歧因子、溶菌酶、补体、低聚糖等;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抑制大肠杆菌,减少和预防全身、肠道感染。

c)其他:对产妇:加强宫缩、避孕、减少乳腺癌。

操作性强:清洁、经济、方便、温度适宜。

对乳儿:增强母子感情,促进胎粪排出。

维生素营养障碍4.维生素D缺乏性搐溺症的临床表现。

隐匿型:①面神经征: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颉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面神经征阳性,新生儿期可出现假阳性;②腓反射: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即为腓反射阳性;③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计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的作用。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接诊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皆确诊符合RRI相关诊断标准,患儿本人和(或)其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儿均分为四组,分别为研究组1、研究组2、研究组3、对照组,各自40例。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而不采用免疫调节剂处理,研究组皆加用免疫调节剂处理,其中研究组1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研究组2加用盐酸左旋咪唑片、研究组3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

对比分析四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停药后半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

结果:研究组1、研究组2、研究组3总有效率依次为90.00%、90.00%、92.50%,分别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相较,各个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研究组与对照组用药期间皆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症状,仅有对照组发生1例皮肤瘙痒,但并不严重,各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研究组2、研究组3停药后半年内感染发病次数与感染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研究组间总有效率、停药半年内感染发病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能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停药后半年内感染次数与感染持续时间会明显降低,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标签: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调节剂;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属于小儿常见疾病,通常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约为20%左右,在2~6岁小儿中比较常见,而患有本病的小儿也叫做复感儿,其在一年内可能发生7~10次的上下呼吸道感染[2]。

第9章 小儿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第9章 小儿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谢 谢
2012-9-7 21
1、免疫缺陷 2、慢性细菌或病毒感染 3、艾滋病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肿瘤的辅助治疗 6、某些皮肤疾病
四、免疫调节剂的临床分类
1、生物来源的药物 :干扰素、卡介苗素、丙种球蛋白、 组胺球蛋白(人血丙球+组胺)、胸腺肽(小牛、猪) 、免疫核糖核酸、核酪、脊髓灰质炎疫苗、转移因子、 其他 2、菌苗类:哮喘菌苗 泛福舒、兰菌净、必思添、短 小 棒状杆菌菌苗 3、多糖类:卡曼舒、香菇~、猪苓~、 胎盘脂~、 分枝杆 菌多糖 4、化学制剂:左旋咪唑、茶碱类、匹多莫德(万适宁) 5、中药类:阿胶、黄芪、 参类等 6、维生素类:维生素A C
【不良反应】 1 较常见的有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 不常见的有惊厥,其原因可能为本品对肾脏毒性及 低镁血症有关 3 罕见的有过敏反应、胰腺炎、白细胞减少、雷诺综合 征、糖尿病、血尿等。 【注意事项】1 本品经动物实验证明有增加致癌的危险性。在人类虽也 有并发淋巴瘤、皮肤恶性肿瘤的报告,但尚无导致诱变性的证据。 2 本品可以通过胎盘。 3 下列情况慎用:肝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感染、肠道吸收不良、肾 功能不全、对服本品不耐受等。 4 对诊断的干扰: (1) 用本品最初几日,血尿素氮及肌酐可升高,这并不一定表明是肾 脏移植的排斥反应; (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淀粉酶、碱性磷 酸酶、血胆红素可因本品对肝脏的毒性而升高; (3) 血清镁浓度可减低,此与本品的肾毒性有关; (4) 血清钾、血尿酸可能升高。 5 若本品已引起肾功能不全或有持续负氮平衡,应立即减量或至停用 6 若发生感染,应立即用抗生素治疗,本品亦应减量或停用。 7 若移植发生排斥,本品剂量应加大。 8 在预防治疗器官或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 本品的剂量常因治疗的疾病、个体差异、用本品后的血药浓度不相同 而并不完全统一,小儿对本品的清除率较快,故用药剂量可适当加大

基础知识儿科 儿科 免疫调节剂

基础知识儿科  儿科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的概念
• • 免疫调节剂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免和/或紊乱所引起的疾病。

这个概念明确了免疫调节剂具有药物的特性,并对机体免疫功
或抑制以及双向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剂的分类
1. 2.
按作用分类 :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双向免疫调节剂。

按来源分类: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 、化学合成剂、生物或植物来源
免疫增强剂


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大部分为固有免 疫)中的某一环节,增如卡介苗
免疫抑制 剂

• 具有抑制免疫系统(大部分为获得性免疫)中某一环 节的作用机体的免疫功能,
如泼尼松。

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吉林医学2010年6月第31卷第18期. 2837 .2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总例数阳性例数阴性例数根除率(%)观察组4864287.50①对照组48153368.75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3 讨论幽门螺杆菌(Hp)最先是由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两位学者发现的,并首先提出了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

此后,人们进一步明确了幽门螺杆菌是引发慢性胃病的元凶和罪魁祸首。

对于慢性胃炎而言,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上慢性活动性炎性反应会得到明显改善;而对于消化性溃疡而言,根除幽门螺杆菌则不但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以预防溃疡复发[3]。

目前,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有多种,常用的推荐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4]。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正日益普遍,因此需要积极寻找一次性根除率高、耐药性低且耐受性好的抗生素及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以传统治疗方案为基础,选择了奥美拉唑及新一代抗生素莫西沙星、奥硝唑联合用药。

方案中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主要代表药物,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氢钾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胃内Hp升高,一方面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分解,增加抗生素活性。

莫西沙星是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的Ⅱ型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拓扑和在DNA 复制、修复、转录中的关键酶,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亦有效。

而奥硝唑则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开发出来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其发挥抗微生物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其分子中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与细胞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具有抗厌氧菌谱广、在胃酸中留存时间长、组织穿透力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儿童免疫学

儿童免疫学
(5)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为基因缺陷所致
(6()650)%以新上近的原报发道性的免疫儿缺童陷病的从免婴疫幼儿缺开陷始发病病
9/10/2020
24
三、儿童免疫缺陷病
2、儿童免疫缺陷病类型 (6)新近报道的儿童的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utoimmune lymphoproliferative sydrom,ALPS)
2、淋巴细胞亚群 多能造血干细胞→定向造血干细胞→血细胞
(CD34+/CD38-) (CD34+/CD38+) 自我增生及分化 造血始祖细胞
早期造血:胚胎2w——卵黄囊 胚胎第4w——胚肝 胚胎5个月后——骨髓
定向干淋巴细胞——T——T、NK ——B
9/10/2020
15
一、儿童的免疫状态
胸腺细胞分化
10浓度与初乳中SIgA成正比
乳脂肪球
乳脂肪球 SIgA与其膜强力结合,受到保护
抗微生物因子 抗微生物因子
抗炎因子
抗炎因子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
9/10/2020
21
白细胞
白细胞
9/10/2020
22
9/10/2020
23
三、儿童免疫缺陷病
一般为原发性
1、一般临床特征 2(、1)儿易童患感免染疫:缺B缺陷陷、病吞类噬型细胞缺陷、补体缺陷——化脓性细菌感 染((主1要)C)MBI细缺陷胞—免—主疫要缺易陷患真病菌、病毒、胞内寄生菌和寄生虫感染 (免2)疫缺T陷细者胞易患缺机陷会病感染 (群2高()13易00)发~3生0联0恶倍合性。免肿瘤疫:缺原发陷性病免(疫缺T陷、患B者细恶胞性肿混瘤合发生缺率陷比)对照人 (病。3()4易)伴发吞自噬身细免疫胞病缺:约陷14%的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发生自身免疫 (4()5多)系统补受体累缺且症陷状病多样:

常见儿科用药的分类

常见儿科用药的分类

常见儿科用药的分类儿科用药是指专门为儿童设计、研发或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调整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

儿科用药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划分为多个类别:1. 按药理作用分类: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及抗寄生虫药物。

解热镇痛抗炎药:例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退烧、止痛、消炎。

镇静催眠与抗惊厥药: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用于缓解焦虑、帮助睡眠以及控制惊厥发作。

消化系统用药:如助消化酶、止泻药、胃肠动力药、抗酸药等。

呼吸系统用药:支气管扩张剂、抗哮喘药物、祛痰药、鼻炎用药等。

心血管系统用药:包括强心苷类、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神经系统用药:除了上述镇静催眠药外,还包括营养神经药物、抗癫痫药等。

内分泌系统用药: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药物等。

2. 按适应症分类:小儿感冒用药:包含解热、镇咳、祛痰、抗组胺药物等。

小儿腹泻用药:吸附剂、肠道微生态制剂、补液盐等。

小儿营养补充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

免疫调节剂:如用于提高免疫力、防治感染的药物。

皮肤用药:如皮炎湿疹类疾病的外用药物。

3. 按给药途径分类:口服药物:片剂、胶囊、颗粒剂、溶液、混悬液、滴剂、糖浆等。

注射用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

外用药物:膏剂、贴剂、洗剂、喷雾剂等。

吸入性药物:如哮喘患儿使用的吸入型皮质激素。

4. 按年龄阶段分类:新生儿用药:针对新生儿特殊生理需求和安全性的药物。

婴幼儿用药:适合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和剂量要求的药物。

儿童用药:涵盖较大年龄段儿童适用的药物,通常需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个体化剂量。

在实际应用中,儿科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临床指南给予适当剂量和疗程。

同时,考虑到儿童机体发育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耐受性和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儿科用药特别强调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免疫促进剂, 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双向调节剂三大类.(1)免疫促进剂1)胸腺制剂如胸腺肽,胸腺素,是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剂.胸腺制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胸腺素α1,国外已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胸腺制剂能刺激T细胞释放干扰素和白介素-2,激活CD3,CD4和NK细胞的活性.治疗乙肝肝炎,目前主张大剂量:胸腺肽50-200毫克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3-6个月.胸腺肽属于小分子多肽,应用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但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必要时作皮肤过敏试验.近来,一种高纯度的胸腺制剂即胸腺肽α1(商品名为日达仙)开始问世,用法:治疗开始的最初4天,每天1.6毫克,皮下注射,以后则改为每周2次,疗程3-6个月.2)白介素-2也是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剂,具有促进淋巴细胞生长,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并刺激淋巴细胞分泌免疫干扰素(干扰素γ)等多种功能.由于慢性HBV感染者白介素-2活性显著下降,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感染的肝细胞,故白介素-2可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较大剂量的白介素-2(5000-10000单位/日)静脉滴注的疗效可能好于较小剂量(1000-2000单位/日)静脉滴注.主要的副作用有发热,恶性,肌肉酸痛,偶有皮疹.3)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及特异性转移因子是特异性免疫促进剂,具有传递特异性免疫信息到正常人作用,使后者产生抗体及细胞免疫,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用法: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2-4毫克肌注,每周2-3次,3-6个月为1个疗程.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及特异性转移因子无抗原性和种属特异性,因而应用比较安全,除个别病例可发生荨麻疹或头晕,耳鸣等反应外,无严重的不良反应.4)干扰素(IFN)主要是干扰素γ,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免疫有调节作用,对体液免疫来说,高浓度时抑制抗制抗体的产生,低浓度时则相反;对于细胞免疫来说,抑制淋巴细胞由植物血凝素等物质所促进的增殖反应;对于非特异性免疫来说,能增强吞噬细胞的能力,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对免疫功能的自身稳定也有调节作用.5)左旋咪唑能增强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诱生干扰素,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有出皮疹,白细胞下降,感觉异常及胃肠道反应.近年研制出了涂布剂,避免了口服给药出现的副作用,并经北京开放性多中心试验证实其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每周外涂大腿内侧皮肤2次,每次5毫升.6)其他多糖类如云芝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多糖,香菇多糖等,某些中药如冬虫夏草,黄芪,人参,党参,灵芝,刺五加等也具有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作用.(2)免疫抑制剂1)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有:a)抑制免疫反应;b)抗炎作用;c)对肝脏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原的异生,使血糖升高,促进肝细胞中的多种RNA的合成.d)抗毒素作用:但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功能,影响病毒的清除,可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慢性化,还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并发糖尿病,胃肠道出血,高血压,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故应严格掌握适应征.临床主要用于重型肝炎具有严重的中毒症状,胆红素迅速上升,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尚无肝性脑病及明确腹水的早期重型肝炎病人.采用短程大剂量琥珀酰氢化可的松400-800毫克/天,静脉滴注,疗程不超过1周,对顿挫急性重型肝炎病情,赢得抢救时机,有一定效果.对早期亚急性重型肝炎,可用中等剂量泼尼松口服,40-60毫克/天,10-14天后缓慢减量,疗程长短应视病情而定,如能恰当使用,有可能使病情逆转.2)硫唑嘌呤该药是细胞代谢抑制剂,是嘌呤的对抗物,毒性较大,故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3) 根据合成方法,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1)微生物酵解产物: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Tacrolimus (FK506)、雷帕霉素Rapamycin(RPM)及其衍生物SDZ RAD、Mizoribine(MZ)等;(2)完全有机合成物:大部分来源于抗肿瘤物,主要有烷化剂和抗代谢药二大类。

免疫调节剂儿科应用及思考

免疫调节剂儿科应用及思考

社会对医疗需求的改变
就医期望值 的提高
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 与过度治疗
疾病复杂化 治疗困难
急于缩短病程
副作用的产生、 耐药菌的出现
新的医患矛盾
多重矛盾的产生与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医患矛盾、社会问题 防止反复与过度治疗的矛盾 循证医学与家长不容忍可能的合并症的矛盾 合理用药与家长急于治疗的矛盾
儿童呼吸道 免疫特点
呼吸道感染
. , . . (). . , . . ().
固有免疫系统: 肺泡巨噬细胞清除能力下降 胶原凝集素减少
免疫的本质
• 识别自身,排除异己

维清
持除
自衰


身老 稳、
定死


免识 疫别 监、 视清 功除 能突
变 细 胞
继发性免疫缺陷因素
营养紊乱
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反复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去除或避免
未被证实有效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
名岁儿童 发生次 ,历时个 月: –紫锥花,对照组剂
()
紫锥花 ... 治疗岁儿童症状无 效,其使用增加了皮疹的风 险
, . (): .
紫锥花与安慰剂相比,病程及严 重性无显著差异.
儿科免疫特点
病原体
免疫系统的三层防御
皮肤黏膜屏障 固有免疫
➢ 皮肤黏膜表面的物理屏障构成 免疫系统的第一层防御
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呼吸道特点
儿童呼吸道特点 (疾病环境疾病季节)
儿童的呼吸道发育不完善
解剖特点
较成人短、狭窄
免疫特点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差
易患呼吸道疾病
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
• 诊断标准:对儿童的诊断标准参考我国年制订的 诊断标准

幼儿罕见病的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

幼儿罕见病的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

幼儿罕见病的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罕见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对于幼儿罕见病的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幼儿罕见病的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

一、幼儿罕见病的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幼儿罕见病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指能够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在幼儿罕见病的治疗中,免疫抑制剂常常被用于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硫唑嘌呤等。

2.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免疫增强剂是指能够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在幼儿罕见病的治疗中,免疫增强剂常常被用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包括干扰素、白介素等。

3.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免疫调节剂是指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在幼儿罕见病的治疗中,免疫调节剂常常被用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或低下。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

二、幼儿罕见病的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幼儿罕见病的免疫调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耐受的建立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免疫无应答或免疫应答较弱的状态。

在幼儿罕见病的治疗中,通过建立免疫耐受,可以减轻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降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常用的免疫耐受建立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2. 免疫平衡的调节免疫平衡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既能够对抗病原体的侵袭,又不会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

在幼儿罕见病的治疗中,通过调节免疫平衡,可以减轻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降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常用的免疫平衡调节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盐 酸 左旋 咪 唑 片及 匹多 莫 德 口服 液 ,疗 程 2 个月 ;对 照组 采 用 常 规综 合 治 疗 ;观察 各 组 临 床疗 效 及 停 药后 6 月 内呼 吸 道感 染 次数 、 个
感 染持 续 时间 。结 果 :各 组临 床 总有 效率 分 别 为8 . 、8 .%、9 . 8% O 8 O 2 %、4 . 0 8O %;各 免疫 调 节剂 组 与对 照组 比较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的抗 生素 及治 疗方 案 。 本 次 研 究 以 传 统治 疗 方 案 为 基 础 ,选 择 了奥 美 拉 唑 莲 . 门螺杆 菌感 染 相关 疾病 [ . 1胡 幽 J 中国 医刊, 0,22:7 ] 2 7 () . 0 4 1 []中华 医学 会 消化 病学 分 会 . 门螺 杆 菌若 干 临床 方 面 的共 识 意 2 幽
见 [ . 内科 杂 志, 0,34:1. J中华 ] 2 4 () 6 0 4 3
【】 3 叶任 高 , 英. 陆再 内科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0 : 0 M】 北 人 2 43 . 0 9 [ 】胡 伏 莲 . 门 螺 杆 菌 感 染 诊 疗 指 南 [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4 幽 M】北 人
目前 ,临 床上 根除 幽 门螺杆 菌 的方 案有 多种 ,常 用 的推荐 方 案 是质子 泵抑 制 剂 ( P )或胶体 铋 剂联 合两 种抗 生 素 。然 而 . PI 】 随着 抗 生素 的广 泛应 用 ,幽 门螺 杆 菌对 抗生 素 的耐 药现 象正 日益 普遍 ,因此需 要 积极 寻 找一 次性 根 除率 高 、耐 药性 低且 耐受 性好
和刺 激 引 起 的 胃酸 分 泌 ,使 胃 内H 升 高 ,一方 面可 以 抑 制幽 门 p 螺杆 菌 的生长 ,另一方 面 可 以减 少抗 生素 的分 解 ,增 加抗 生 素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或肾功能损害者应慎用。
还有一些
还有一些
参考资料
• 1. 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上海)专家共识 • 2. 药物使用说明书
•小儿肾脏科 •官雨佳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多克隆和单克
隆抗淋巴细胞
抗体
药名
托珠 单抗 注射 液
适应症
用于治疗对改善 病情的抗风湿药 物(DMARDs)治 疗应答不足的中 到重度活动性类 风湿关节炎的成 年患者。托珠单 抗与甲氨蝶呤 (MTX)或其它 DMARDs联用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感染(包括严重感染) 胃肠穿孔 超敏反应 【注意事项】 对感染活动期(包括局部感染)患者 不得给予托珠单抗 应用托珠单抗,特别是合用甲氨蝶呤 时,可能会使肝氨基转移酶升高。所 以需慎重考虑对有活动期肝病或肝功 能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糖皮质激素停药后综合征 • 有时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头晕、昏厥倾向、腹痛或背痛、低热、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疼、乏力、软弱,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燃,则可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 综合征。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烷化剂类
• 环磷酰胺
药 适应症 名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环 1.作为抗肿瘤药,用于恶性淋巴瘤、急 【不良反应】
磷 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骨髓抑制(最低值1~2周,一般
酰 目前多与其他抗癌药组成联合化疗方 维持7~10天,3~5周恢复)、
胺 案。
脱发、消化道反应、口腔炎、膀
2.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各种自身免疫 胱炎等
性疾病,如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全 【注意事项】
身性红斑狼疮、儿童肾病综合征、特 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要多饮水,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也用于器 必要时可用美司钠拮抗。
官移植时抗排斥反应,通常与泼尼松、 CTX大量给药时应注意膀胱炎,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合用。
对于有痛风病史、泌尿系统结石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如:甲氨蝶呤
药 适应症 名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甲 广泛应用于 【不良反应】
氨 类风湿性关 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药物相关性肺炎、
蝶 节炎和其他 骨髓抑制
呤 自身免疫性 【注意事项】
疾病和炎症 同时服用叶酸(1-3mg/d)可以以降低MTX毒
性疾病
性,叶酸还可以减轻MTX患者的高胱氨酸血
免疫调节剂的概念
• 免疫调节剂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
和/或紊乱所引起的疾病。
• 这个概念明确了免疫调节剂具有药物的特性,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
或抑制以及双向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剂的分类
1. 按作用分类 :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双向免疫调节剂。 2. 按来源分类: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 、化学合成剂、生物制剂、中药
•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静脉迅速给予大剂量可能发生全身性的过敏反应; • 长程用药可引起:库欣综合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易出血倾向、痤疮、
月经紊乱、肱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或骨折(包括脊椎压缩性骨 折、长骨病理性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 (恶心、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肠穿孔,儿童生长受到抑制、青 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
TH1细胞的表达,以达到TH1 / TH2平衡),维持机体的自稳。
儿童常用免疫调节剂使用剂量及适应证
免疫系统产物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胸腺肽
聚肌胞 化学合成剂 左旋咪唑
儿童常用免疫调节剂使用剂量及适应证
化学合成剂 维生素D 西咪替丁
生物制剂 必思添 泛福舒 转移因子
卡介苗多糖核 酸
儿童常用免疫调节剂使用剂量及适应证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抗代谢物
药名
• 如:硫酸羟氯喹片
硫酸羟氯 喹片(纷 乐)
适应症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 项
类风湿关节炎 青少年慢性关节炎 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 斑狼疮 以及有阳光引发或加剧的 皮肤病变
【不良反应】 视网膜病变 存在因任何4-氨基 喹啉成分导致的视 网膜或视野改变的 患者禁用;
或植物来源
免疫增强剂
• 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大部分为固有免 疫)中的某一环节,增强免疫功能 • 如卡介苗
免疫抑制 剂
• 具有抑制免疫系统(大部分为获得性免疫)中某一环 节的作用,从而抑制
机体的免疫功能,
• 如泼尼松
双向免 疫调节剂
• 作用大部分是多靶点、多部位对免疫平衡的调节(如抑制 TH2细胞并增强
生物制剂 丙球 玉屏风
馥感啉口服液 黄芪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糖皮质激类
• 适应症: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症的治疗,也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发热、痛风、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疾病,并可用于严重感染和抗休克治疗等。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症,这一点有助于减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
心血管危险性
我科常用免疫调节剂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微生物代谢产物
• 他克莫司
药 适应症 名
他 主要用于肝移植、肾移植 克 排斥反应等的治疗。近年 莫 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 司 如用于免疫性肾脏疾病、
结缔组织病等的治疗。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致肾功能异常 神经毒性 致肥厚型心肌病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中毒诱发药物性糖尿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