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研究——以关中地区蒲城县为例

合集下载

蒲城县县城总体规划

蒲城县县城总体规划

蒲城县县城总体规划蒲城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一条规划背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关中一线两带和城镇群的快速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批复蒲城的经济发展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蒲城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显得更为突出重点建设项目的启动对城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市的性质、结构、功能等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未来五至十五年是蒲城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全面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实现蒲城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规划目的和依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蒲城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三条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县域城镇化水平及人口规模制定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集中有限财力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2、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目标。

3、明确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及预测发展规模。

4、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调整城市布局形态。

5、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6、明确城市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批复实施的历史性机遇抓住区域重点项目的建设机遇发挥城市的交通和资源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建设工业强县明确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蒲城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范围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1583.58平方公里。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是探讨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大部分学者主要 选择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 财政支出等自变量对应变量做出解释。方霞等通过细化政府支 出结构专门来研究其对浙江省县域经济的影响。李政等考虑了 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王智勇等更偏 重气候、地形、温度等因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利用高程地图 (DEM)获得起伏度对云南省县域经济深入研究。
地区东部,部分集中在陕南地区中部。在数量变化上,低低类型的
区域由 2009 年的 5 个县域增加到 8 个县域。从地理位置上看,大
荔县、华阴市、蒲城县、潼关县等县域都位于西安都市圈的外围,
没有与西安直接毗邻,受西安高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比较小。其
136 2021年 11 期 总第 944 期
经济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对象逐渐从省域经济向县域经济转 变。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的不断创新。随着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 用,评价指标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比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经验贝叶斯修正的 Moran’s I 指数、层次分析法(AHP)建立 的权重指标。除了指标的选择,分析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使用传 统的因子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来对空间差异的机 制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通过回归分析探索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李会等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空 间极化现象。近年来,修正传统引力模型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 手段。孟德友等借助结合 GIS 技术的引力模型分析江苏区域经 济联系强度与方向。赵雪雁等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 经济联系并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
时间窗口为 2009 年 -2017 年。(由于白水县、富县、黄龙县、紫阳 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经

县域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模拟与低碳优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

县域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模拟与低碳优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

县域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模拟与低碳优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邢洋瑞;沈丽娜;张方媛【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年(卷),期】2024(42)6【摘要】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是实现城镇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估算并分析2011—2020年的碳排放量,利用Markov-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情景下2025年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经济利益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对所模拟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进行优化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澄城县碳排放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近10年碳排放量峰值为84.8170万t。

2)模拟自然情况下2025年澄城县碳排放量将达到73.6808万t。

3)通过优化,只考虑碳排放效益,对比优化前2025年碳排放量可减少1.0991万t,生态效益增加4954万元;统筹考虑碳排放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比优化前2025年碳排放量仅减少5578t,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别增加9098万元和346万元。

基于此提出以低碳为目标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策略。

【总页数】10页(P70-79)【作者】邢洋瑞;沈丽娜;张方媛【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X22【相关文献】1.低碳视角下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3.面向低碳生活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县域规划建设低碳评价方法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5.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市域村庄规划思考与实践——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统筹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分析

城乡统筹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分析

城乡统筹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分析[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及地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

城乡统筹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注重城市辐射作用,实现城乡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本文就城乡统筹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2-0049-02当前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城乡-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需要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对城乡发展进行审视。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需要规划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资源的均衡分配,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现状城乡发展过程中,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实现了空间上的连绵化,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旧各自发展、各成体系,基础设施由镇上自行配给,缺少统一供给系统,城乡协调统一不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使得设施的作用发挥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受到影响。

目前由于统筹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服务范围不易变化,其利用率也不高。

农村基础设施之间缺乏关联性,甚至存在一定矛盾,没有形成一体化运行机制,很难将基础设施的效果充分发挥。

基础设施的结构比例不科学,基础设施结构比例没有达到最佳状态,结构松散影响作用发挥。

管理不到位也是城乡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重要问题,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着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责权利不够统一,乱投资、乱建设的现象依旧存在,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产业化,与市场及产业发展规律不适应。

2.城乡统筹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策略2.1提高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意识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需要认识到,基础设施是社会再生产扩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能够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设计,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及持续化发展,调整现代化管理方式,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陕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也积极探索县域经济的新路径。

本篇论文将从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现状出发,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

一、陕西省县域经济现状陕西省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79万亿,人均GDP为7.96万元。

而在陕西省31个县市的经济发展中,大多数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以人均GDP为例,全省有10个县市的人均GDP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同时,陕西省的城镇化水平较低,2019年城镇化率为49.56%。

在产业结构方面,陕西省的经济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和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

其中,煤炭行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国家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了限制。

而陕西省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尚未形成规模。

此外,农业在陕西省的经济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但大多数农业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缺乏市场影响力。

二、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 产业结构不合理陕西省的经济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重化工业和煤炭行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这导致陕西省在国家大背景下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重度依赖于资源和补贴的因素。

这样的模式难以为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2. 面临城市化转型陕西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随着城市化转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趋势。

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资源稀缺、城市规划不合理、换届选举影响项目实施等多重问题。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

3. 农业经营规模小陕西省的农业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大多数农业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制约了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同时也限制了农业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盈利能力。

三、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1. 突破传统产业限制,培育多元化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逐渐被限制,尽管陕西省的新兴产业发展尚不完善,但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摘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城镇与乡村是一种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城镇化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城市,而乡村振兴则是以发展与建设乡村为目的,二者具有异质性,同时,也存在着自然的耦合与内在的联系,使得它们可以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本文以陕西地区为案例,对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新时期两个战略的协同推进提出了对策。

1.陕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陕西省近几年来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探索,为推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1新型城镇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我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现代化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指导和推动农产品供应体制的变革。

根据城市居民的消费喜好,促进和指导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渭南市华州区与城市集市紧密结合,以蔬菜为主,时令水果和干果为副的产业,成为全国蔬菜基地、中国蔬菜生产十大品牌。

第二,服务业带动的非农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三产发展是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陕西省安康市为了解决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安康市科技局主动组织指导市场主体与高等院校院校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联合研究开发,定位堵点,聚焦难点,在畜牧、核桃、水产等主导产业上突破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为农业生产提升质量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泉县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1.2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通过对当地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步。

第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以渭南葡萄园、牒吴农业博物苑、下邽古镇为中心的贤乡紫韵农庄建设循环农业、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等,将其提升为4 A旅游景区,带动周围村庄葡萄种植、旅游观光等优势产业得到发展。

试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城乡统筹

试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城乡统筹
础设施 等社 会事业进入加 速发展 时期 , 逐步 缩小 城乡差 距。
而工业向农业反哺 , 城 市 回报农 村 , 帮助与支 持农村 发展经
济, 实现城市 经济 和农 村 经济 的统筹 发展 。它对 于改 变 目 前城 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的现状 , 加速 城乡融合 , 实 现城乡

新 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城 乡统筹 , 因此 , 提高对 城乡 统 筹问题的认识 , 对 推进 新 型城镇 化 建设 具有 很强 的 现实
( 一) 城 乡统筹是促进城 乡经 济良性循 环的重要 手段
新中 国的发展 史 已经证 明, 我 国城 市 的经 济发 展是 离 不 开农村支持 的, 而农村 的经 济 发展 更是 离不 开城 市 的辐 射和带动 。农 村 经 济 和城 市 经济 的发展 是 相 互联 系和 依
赖、 相互补充 和促 进 的。 由于城市 与农 村 在社会 生 产分 工
间、 地 区之 间收入差距 扩大的趋 势还未 能根本扭 转 , 农 村教
育、 医疗 、 社 会 保 障等 社会 事 业 的 发展 明 显滞 后 。城 乡统 筹, 就是要 改变一 贯以来农业 向工业提供 “ 剩余 ” 的做法 , 转
镇化 , 这就意 味着在统筹 城 乡经济健康 发展 的 同时 , 必 须采 取 相应 的政策措施促使农 村教育 、 文化、 医疗 、 社会保 障 、 基
0c t . 2 0l 3
第 5期 ( 总第 1 2 6期 )
N0 . 5 S e r . No.1 2 6
大 的趋 势 , 农 业基 础薄 弱 、 农 村发 展滞后 、 农 民收入增 长缓 慢, 已成为我 国经 济社 会发 展现全面小康社会的 目标 , 就必 须统筹 处理好农 村_ 和城 市 的关 系 、 农业 和其他产 业 的关 系 、

关于蒲城县水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蒲城县水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蒲城县水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张明建来源:《科技信息·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各级政府对水系建设越来越重视,如何正确地认识水系,科学地规划水系,是水系建设的前提。

笔者结合蒲城县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特点及水系现状,提出了当地水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方略。

关键词:水系建设;调查;思考1、蒲城县概况蒲城县位于陕西关中东部渭河平原东北部,东经109°20′17″至109°54′48″,北纬34°44′50″至35°10′30″。

东邻澄城、大荔,西接富平,南连临渭,北依白水,西北靠铜川市。

东西长52.8Km,南北宽47.0 Km,总面积1584Km2。

辖17镇,76万人,耕地168万亩。

蒲城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和关中渭河平原的交接地带,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特点为北部低山、梁、峁、沟、塬相间,中部垄岗、洼地起伏,南部渭洛河阶地夹卤泊滩区。

海拔高程370-1200m,塬面开阔,阶地平坦,土质肥沃,南涝北旱。

蒲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区,多东北风,次西南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

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3.1℃~13.3℃,多年平均降雨量540~522 mm(1959~2005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400mm,相对湿度63%,无霜期208-241天,干旱指数2.33。

最大冻土深度40cm,日照时数2334.3h,平均风速2.4m/s。

降雨分布时空不均,7、8、9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且多以暴雨或连阴雨形式出现。

蒲城县水资源严重缺乏,水资源总量为1.92亿m3,其中地下水1.54亿m3,占79.4%,地表水0.42亿m3,占21.6%。

现已开采利用4968.51万m3;其中:地下水4707.88万m3,地表水260.71万m3,开发利用率分别为:地下水31.39%,地表水7.57%。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承担着协调城乡关系的重任。

本文对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含义与特色进行了分析了,并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乡统筹;小城镇;总体规划一、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城乡协调发展有两层意思:一是城市和近郊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以城乡统筹为着眼点,立足城市区域的广阔发展视野,充分论证小城镇发展的优劣势,结合城镇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是城镇镇区和镇域协调发展。

应当摈弃传统“镇区”、“镇域”两个层次的规划,而将整个镇域纳入规划范畴,统筹整合镇域各类产业、资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小城镇是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从规划层面而言,小城镇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地域空间,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协调城乡关系的最基层衔接点。

因此,将城乡统筹理念应用于小城镇总体规划中,指导其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以镇区规划为重点。

在规划内容上,总体规划侧重于镇区性质与规模的确定、用地功能的组织、总体结构的布局、道路交通的组织及市政公共设施的安排等方面,涉及面比较广。

镇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村镇体系的等级、职能和规模及相应的市政公共设施规划,而对镇区与周边农村地域联系的分析和研究则深度不足。

就成果而言,无论是规划说明书还是规划图件,镇区规划都要比镇域规划详尽得多。

规划审批与实施也主要围绕镇区规划展开,镇政府的资金也基本投向镇区建设,镇域规划形同虚设,只是被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完成,镇域规划蓝图成为镇区规划的“附属品”。

镇域规划不被重视,使得总体规划对整个镇域空间资源没有起到合理配置的调控作用。

总的来说,现状小城镇总体规划具有几个特点:突出镇区规划,弱化镇域规划;与广大农村腹地结合不紧密;忽视城镇与农村的相互联系和融合。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案例介绍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案例介绍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5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三级空间组织框架 建立和完善特色城镇体系
按照空间开发格局和组团功能定位,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 架,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凉州城中心带动作用,提升 大靖副中心城镇功能;依托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小城镇集群, 推进形成“发展核—基本单元”和组团式集群化特色城镇 化发展模式;优化调整村镇建设。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化工、建材、能源、酿造产业。依托现有煤炭、玉米资源深加工等基础化工产 业,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类型拓展;依托传统建材工业向特种合金、碳基材料精深加工和新材 料工业扩展;依托食品初级加工产业向酿造、包装、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 区域产业集群。 依托风、光资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提高土地利用率、资金密集率、项目开工率、土地产出率。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3 of 9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2 武威市SWOT分析
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S 传统农业市,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O 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求武 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为武威实 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思路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科学合理 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统筹城乡人口布局、产业布局、 空间布局;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篇一: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基于计量经济学的1991年以来的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宏观环境: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xx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xx年的20位提升至20xx的16位),正式跨入国内“万亿省份俱乐部”。

20xx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6万元人民币,突破4000美元大关。

从1978年至20xx年26年间,陕西省人均GDP从87美元起步发展到突破一千美元大关,达到1037美元,又经过5年发展实现突破4000美元的提升和跨越。

20xx年全省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

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

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xx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

分析过程:一、明确研究分析任务分析近二十年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明确陕西省第三产业总值与陕西省总产值的关系。

二、模型设计自变量:陕西省三产总值因变量:总产值建立模型:三、确定统计指标陕西三产总产值陕西省总产值四、模型参数估计五、模型检验R检验:R 2 = 0.995919说明上式的拟合情况较好。

yi变差的99.59%由变量xt解释。

︱R︱=0.99796>R0.05(21-2)=0.4329,表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显著,检验通过。

T检验: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给定? = 0.05)H0:?1 = 0; H1:?1 ? 0因为t = 68.05606 > t0.05 (19) = 2.093,所以检验结果是拒绝?1 = 0,即认为三产值和总产值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上述模型的经济解释是,对于三产值每增加1亿元,总产值将增加2.783442亿元。

篇二: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作者:吴春静来源:《职业·中旬》20xx年第03期县域经济是衔接城乡文明、沟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

乡村振兴:基于陕西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方案的思考

乡村振兴:基于陕西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方案的思考

乡村振兴:基于陕西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方案的思考作者:高佳欣邹晓翔刘媛媛来源:《新西部》2020年第09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乡村的公共空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民日常生活和交流的基本场所。

对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探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节约资源的原则,使公共空间能充分利用,展现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起到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作用。

2018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自2018年以来,陕西省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落地。

乡村公共空间伴随着村落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是乡村民众在经过长期的聚居后形成的。

[1]乡村公共空间组成了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共享空间,在中国几千年乡村发展的历史中,具有独特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2]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乡村公共空间的作用越来越大。

尤其是多功能的村民活动中心,开始在乡村公共空间扮演着重要角色。

乡村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和特点对于新形势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人们将大部分时间和重点放在了整个村落的空间布局和整体环境的治理问题上,而公共空间的建设往往会被忽略。

乡村的公共空间是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我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秩序的维持和发展、乡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以及乡村文化脉络的维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乡村公共空間现存问题(1)缺乏活力传统的乡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生活链。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乡村与城市的差距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人口比例结构差距逐渐拉大,导致乡村大量的青壮年由于各方面原因外出务工,逐渐脱离乡村,因此,留守在乡村地区的大部分人构成为老、幼、妇、残等,他们都是乡村的“边缘人物”,这些已逐渐构成了乡村公共空间中的最大使用主体。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

作者: 施文鑫[1] 魏后凯[1] 赵萌[2]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05 [2]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西安710003
出版物刊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7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统筹发展 城镇化 小城镇发展 策略
摘要:在以工补农和以城带乡的背景下,解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推进小城镇发展是个时代命题,通过“自上而下”(即以中心城市的产业和技术扩散)和“自下而上”(及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渠道,发挥“拉”与“推”的两个作用力,快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重视户籍改革,优化产业配置,加强城乡管理,制定区域规划成为当前乃至以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攻方向。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来自东岭集团(村)的调查报告从不足万元家底的黑白铁皮加工铺,到拥有80多亿元资产、1、6万名员工的陕西最大民企、‚中国500强企业‛;从人均不到3分地、靠种菜卖菜过日子的穷村,到以新型工业、物流贸易为依托的‚西部第一村‛、‚中国第四村‛……脍炙人口的东岭传奇早已蜚声国内外,进入‚十二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之时,人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东岭集团(村)。

前不久,中央党校‚中国小康村科学发展与战略转型‛课题组,在对东岭集团实地调研之后,认为‚东岭是西部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和典型,其思路值得研读,其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金台区委、政府领导、支持下,在西秦硬汉、全国劳模李黑记带领下,东岭集团(村)在缺乏先例的情况下,敢为人先,投石问路,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路子,以新型工业、物流贸易为支撑,打造、延伸产业链。

一方面,通过安置就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难题,又为国企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无业人员建造职业平台。

集团员工队伍由几十、几百、几千发展壮大到1.6万人;另一方面,以工促农,共同发展,以东岭集团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工业反哺农业,改变祖祖辈辈的习俗,培养新时代的农民。

(一)东岭村95%以上的劳力都在企业上班,东岭集团下属五大总公司、4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以有色金属冶炼、物流贸易为主导产业。

从2000年以来,企业10年间总收入由10亿元增长到200多亿元,利税由3000多万元增长到1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由千人增长到上万人。

2010年东岭集团实现总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同比增长了11.4%,创全市企业和全省民营企业之最,上缴税金6.4亿,比上年增加1.2亿,同比增长了20%,蝉联全省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全年项目投资15.7亿元,冶炼公司余热发电、略钢公司60万吨转炉连铸以及20多万平米地产开发等项目相继完成;全年完成外贸收入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贸易总额名列宝鸡第一、全省前列。

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研究

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研究

长 期 以来 , 陕西形 成 了三大 区域板 块— — 关中 、 陕南 、 北 。由 陕 于 历史 、 自然 环境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大 区域 经 济发 展 差 异 明显 。 陕 三
南地 区由于 资源 、 交通 等 因素 的 制约 , 济 优势 难 以 转化 成 资 源优 经 l( z n g) 一 .5 6 8 2 0 l 7 —27 12 .7 19 — . 5 88 3 2 90 — .2 5 5 4 4 0 9 否 势 , 0 以来 , 总 量占 陕西省 的份 额 不 断下 降 。 陕北 地 区依 2 0年 0 经济 d 1(z ) 一 5 64… 一 .0 3 4 (I g) 1 3 5 04 2 8 18 — . 29 9 3 3 06 — 868 4 5 2 4 是 i(b ns、 0 4 6 6 . 4 35 — 466 2777 — l6 6 3 22 9 — 90 3 4 2 77 否 靠丰官的能源资源 , 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 但是陕北地区产业结构的 d 1(b ) 一 4 8 7 一 4 8 9 (n s ) 5597 … 2 8 1 1 — .0 33 3 4 3 1 — .0 4 2 4 8 3 9 是 单一性 , 定了该 地 区难 以保持经 济 高速发 展 的长期 性 。相 对 于 陕 决 I( n n8) 一 280 2 4 3 7 — 7 19 27 12 — 5 88 3 2 90 — 255 4 4 0 9 否 d i(n ) ( 8 ) n ~ 964 44 4 4 一 .4 8 9 2 8 11 — . 03 3 3 4 3 l — .0 42 4 8 3 9 是 南 、 北地 区 , 中 地 区集 中 了 陕 西省 6 % 的人 口、0 的科 技 实 陕 关 0 8% 力和工 业基 础 , 经济 集聚 程 度 、 济发 展 水 平 、 在 经 对外 开 放 程度 、 交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 量 l(z 、 (n 和 l(b 的 A F 计 中 变 n g) l s) n s) n D 统 通 通讯 、 产业 等方 面具 有明 显的优 势 。关中地 区一 直是 陕 西经 量都 大于 临界 值 , 明序 列是 非平稳 的 , 在单位 根 ; 科技 表 存 而其一 阶 差分 济 发展 的支 柱 , 已形成 了高等 院校 、 研院 所 、 大 中型 企业 相对 d 1(z ) d 1(n ) d I(b ) A F 计 量分 别在 1 1 科 国有 (n g) 、 ( s) 和 (n s) 的 D 统 n %、% 密 集且 能够 辐射 西北经 济发 展 的产业 密集 区 , 全 国区域 经济 发展 和 5 在 %的显 著性 水平下 是平 稳 的。 因此 , (z 、 (n 和 l(b 均 I g) I s) n s) n n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是一 阶单 整变 量 。 () 整检验 。通过 单 位 根检 验得 知 , 中 ( z 、 南 (n 和 2协 关 g) 陕 s) 陕 北(b 的地区 生产总 值都 是 一 阶单 整 的时 间 序列 , 明 , 中地 s) 说 关 区 的经济 发展 水 平与 陕南地 区的经 济发 展水 平之 间、 中地 区的经 关 济发展水平与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 稳 定关 系 。 协整 检验 常 用的方 法有 E—G E g —Gagr 检 验法 和 约 翰 ( nl rne) e 森 (oasn 检验 法 。Jhne 检 验法 常用 于检验 多变 量之 间 的协 Jhne) oasu 图 1 关 中 、 北 、 南 占陕 西 省 GD 陕 陕 P的 比 重 整 关 系 , G检 验法 常用于 两 变 量之 间 的 协整 关 系检 验 。本 文 的 E— 注: 数据 来源于《 陕西统计年鉴 2 1} 并经计算得出。 00 . 陕北 地区 生产总 值之 间 的 20 02年 , 陕西省 政府 《 于加 快 “ 线 两带 ” 设 , 现 关 中率 意 图是确 定关 中 的地 区生产 总值与 陕南 、 关 一 建 实 实际上 涉及 到两 组变 量之 间 的协 整 关 系检 验 , 组包 含 两 个 每 先跨 越发 展的 意见 》 出 , 托 关 中 地 区的 科 技 和 经 济 优 势 , 快 关 系 , 提 依 加 对 G检 验 法 符 合 分 析 要 求 。E—G法 分两 步 进 行 : 首 线 两带 ” 建设 , 使关 中地 区率 先崛 起 , 辐射 带 动 陕南 、 北 , 而 变 量 , 此 E— 陕 进 运 L方 协 3) 并 实现 陕西省 经 济跨 越式发 展 。20 06年 , 西省 确 立 了 “ 中率 先 发 先 , 用 O S 法估计 两个 变量 间的长 期均 方程 ( 整回 0 , 陕 关 其次 , 残 差 的平 稳性 , 有 当 残差 为 平稳 序 列 日 , 检验 只 寸 展、 陕北跨 越发 展 、 南突 破 发 展 ” 要 战 略 。 即要 求 关 中 依 靠 自 保 存其 残差 ; 陕 重 变 量 间存在 协整 关系 。 身 的经 济优 势 实现 率 先 发 展 , 通 过 产 业 示 范 、 并 产业 转移 、 业 带 产 协整 回归万 程分 别为 : 动 , 射 陕南 、 辐 陕北 , 即通过 关 中 的经 济 发 展 带动 陕 南 、 北两 大 地 陕 l (n = 一 .8 0 95l ( ̄ o s) g 125+ .4 g g) o () 1 区 的经 济发 展 , 实现 陕西省 经济 的大 跨越 。 最终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

城乡统筹规划及案例研究摘要:城乡统筹规划主要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城市与农村进行整体统一规划,统筹考虑,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本文主要对城乡统筹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规划水平,提高乡镇建设发展能力,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案例研究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虽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如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发展策略等,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城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失衡问题仍没有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虽然农民收入缓慢增长,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之间差距依然较大。

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工作,助力城乡区域的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稳步实现。

一、城乡统筹规划概述(一)必要性成像统筹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工业化发展背景下,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导致城乡矛盾突出,非常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考量,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1](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因此,需要加大城乡统筹规划,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流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确保城乡精神文化层面的均衡发展。

(2)城乡结合部的矛盾加剧。

城乡结合部是乡镇企业迅速兴起的常务,同时也是城市与乡村空间之间的模糊界限,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难以对这些区域进行有序土地利用规划,容易出现规划管理的真空带,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3)城乡建设的无序化,乡镇企业高速发展情况,乡村土地开发力度加大,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不断拓展,但是缺乏科学的引导和严格的监控,导致不同乡镇之间缺乏协同,在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方面存在无序化现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对乡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城乡统筹规划PPT课件

城乡统筹规划PPT课件

主要措施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 术,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强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等。
实践效果
某县在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过程中,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明显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
案例三:某镇城乡统筹规划实践
镇域概况
某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以工矿为主的镇,人口规模较小,城 市化水平相对较高。
现状分析阶段
分析城乡发展现状、问题和机遇,评估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明确规划的约束性条件。
目标制定阶段
确定规划的总体和分项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方案制定阶段
根据目标要求,制定规划方案,包括空间布局、产 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公众参与和协调阶段
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方案协调和 优化。
感谢您的观看
目标的实现。
发展趋势
未来城乡统筹规划将更加注重生 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 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推动形 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
02 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发展阶段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发展存在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重点。在 城乡统筹规划中,需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
实施与监督阶段
制定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进行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 。
城乡统筹规划的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指标
包括人均GDP、产业结构、劳 动生产率等指标,用于衡量城
乡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社会发展指标
包括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医 疗条件、文化活动等指标,用 于衡量城乡社会发展的均衡性 和福祉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路径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路径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路径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路径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在理论方面,主要涉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在路径方面,将从改革创新、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等角度来探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

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旨在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 引言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立一种统一的、协调的城乡发展模式,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瓦解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兴起,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

2. 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创业就业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进而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再次,统筹城乡发展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最后,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城乡合作和交流来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3. 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政府引导。

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需要通过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等手段来引导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要注重社会参与。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格局。

再次,要坚持科学规划。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的长远规划,确保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陕西潼关县城乡统筹规划探析二

陕西潼关县城乡统筹规划探析二

陕西潼关县城乡统筹规划探析二
李曙升;石会娟
【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通过对潼关县城乡统筹规划思路的探索,寻找推进潼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方法。

文章基于陕西省潼关县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潼关县域城乡统筹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探索潼关县落实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寻求落实城乡统筹的办法。

尝试性地就城镇化、土地公司化运营、农村产业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规划的政策措施;城乡统筹规划必须从城乡发展所处阶段着手,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制定发展对策,选择合适的城乡发展模式,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总页数】4页(P370-373)
【作者】李曙升;石会娟
【作者单位】渭南市城乡规划管理局,陕西渭南714000;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陕西潼关县金矿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J], 林荩;梁文静;焦旸;杨莉;范亚宁;田涛;刘晓萌
2.陕西省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潼关县为例 [J], 马燕南
3.陕西省潼关县潼峪—麻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J], 吕恒东;宋钊
4.陕西省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潼关县为例 [J], 马燕南
5.陕西潼关县印发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2020年工作方案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 资 助。

欢 ,陕 西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工程 师 。
cono m c h i n a A n c i e n t C i t y I E i ci t i e

。 “ d s 。 i y

保障的制度化、机制化。
4 . 3 加快 公共 文化 专业 人 才队伍 建设
秦社 芳 ,陕 西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人 居环 境 所所 长 、高级规
划 师 、注册规 划 师。
k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4 1 1 7 1 1 4 3 、
- .
4 0 7 7 1 0 6 4 )、教 育 部新世 纪 优 秀人 才计 划和 兰州 大 学引进人 才
乡产业一体化 、城 乡市场体 制一体化 、城 乡基础设施一体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1 4 4( 2 0 1 4 )一 O 1 — 3 4( 6)
作 者简 介
杨晓娟 ,陕 西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工程 师。
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 乡管理一体化;城乡统筹发
展模 式主要 有台湾模式 ( 农业现代化和产 业化 ,政府 主导
式 ”人 才培 训基 地 。组 织公 共 文化从 业人 员常态 化地 到 其 它示 范 区、 国外城 市 学 习交流 。鼓 励企 事业 单 位互 联
[ 2 】 李国强. 现代公 共行政 中的公 民参与【 M] .北京 :经济
管 理 出版 社 ,2 0 0 4
互通 系统 内 的学 习资源 ,形 成开 放性 的终 身学 习体 系 。

Hale Waihona Puke 予某 个城 市 ,把 一块 牌 子授 予某 个城 市 ,它更应 该承 担 起 引领 全 国公共 文化 服务 体 系建 设跨 步上 台阶的使 命 和 责任 。作 为风 向标 和 标杆 ,无约 束 的终身 制显 然 失去 了 本来 价值 ,也 不 利于 “ 先发 带动 后发 ” 的国 家公共 文 化 服 务 发展 战略 。
非城 市建设用地城 乡统筹规划 ,2 0 0 3 ;桐 乡市域总体
规 划 、 嘉兴 市 城 乡一 体 化 规划 ,2 0 0 4 :全域 成 都 规 划
及 各 区县 城 乡一 体 化 规 划 、北 京 各 区县 的新 城 规 划 ,
2 0 0 6;海 南省 城 乡一体 化 规 划 ,2 0 0 9 ;安 徽 省 繁 昌县 城 乡统 筹 规 划 ,2 0 1 0 ;赵 刚 ,2 0 0 9;袁 奇峰 ,2 0 0 9 ; 杨 德智 ,2 0 1 0 i舒 沐 晖 ,2 0 1 0 i黄 闯 ,2 0 1 1 i马璇 , 2 0 1 1) 都 对 我 国实 现 城 乡统 筹发 展 具 有 很 好 的理 论 意
域 城 乡统筹 的发展 路径和模 式 ,以期 对同类型县域 的城 乡 统筹发展 实践有 一定的参 考意义和借鉴作 用。
关键词 :关中地区;县域城 乡统筹;发展模式 ;蒲城县
界 的 规 划 设 计 者们 主 要 以 实 现城 乡统 筹 为 目的 进 行 了 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规划实践探索 ( 成 都 市 中心城
周潮 ,2 0 1 0;赵 之 枫 ,2 0 1 1 ;赵 四东 ,2 0 1 1);实 践
型 城 镇 化 、农 业 现 代 化 和 工 业化 健 康 发 展 , 实 现 区域 协 调
的根 本方法和途 径。 以陕西关 中地 区典 型县—— 蒲城县城
乡一体化建设规 划为例 ,借鉴 国 内外城 乡统筹理论和 实践 经验 ,在 “ 新 型城 镇化” 思想的 引领 下,研 究关 中地 区县
中国名城 I城镇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研究术
— —
以关中地 区蒲城县 为例
~ 撇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杨晓娟
秦社芳
吴欢

要 :城 乡统筹发展是解 决 “ 三农” 问题 ,促进新
1 引言
中国 的改革 开放 直接 推动 了城 乡社会经 济 的快 速发 展 ,但 由于种 种原 因 ,城 乡收 入差 距仍 不 断拉 大 ,在此 背 景 下 ,中央 提 出 了 “ 五 个统 筹 ” ,此后 “ 城 乡统 筹 ” 迅 速成 为国 内学 术界 和城 乡规 划 设计 单位理 论研 究和规 划 实 践 探 索 的 热 点话 题 。 其 中理 论 界 的 学 者们 主 要 关 注 了城 乡统 筹 的概 念 、基 本理 论 、 内容 、动 力、模 式 等 方面 的研 究 ,并 形成 了相 对完 善 的理 论框 架 ( 赵群 毅 , 2 0 0 9 ;彭震 伟 ,2 0 0 9 ;李 兵弟 ,2 0 1 0 ;薛 晴 ,2 0 1 0 ;
参考文献 :
[ 1 ] 李军鹏 公共 管理学 [ M] 北京 :首都经济 贸易大学 出
版 社 .2 0 0 5 .
是放开 引进 高端人 才 。建 立与 市场 相适 应 的人 才
流 动与 收入 分 配机 制 ,吸 引国 内外 高级 文化 人 才。采 取
柔性 引 才 ,鼓励 高端人 才 以项 目方式合作 。 二是 建立 本 土 的人才 培养 体 系。在 示 范 区城 市 的高 校 、职 业院 校 、社科 联 、文联 设 立 公共 文化 服务 “ 订 单
三 是升 华 文化 志愿 服务 活动 。 组建 文化 志愿 服务 组 织 ,建立 文 化志愿 者 注册 系统 、 电子档 案 和数 据库 ,实 现志 愿者 、服 务对 象 、活 动项 目有效 对接 。完 善激 励 机
r ur a l i nt e g r a t e d de v e l o pm e nt ;
Co unt y
义和 现 实意 义。 从 以上 相关 理论 研 究和 实践 经验 中可 总结 出推 进城
中图分类号 :C9 1 2
文献标识码 :A
乡统筹的主要路径包括六个方面 ,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