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整体阅读(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高中散文阅读】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高中散文阅读】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c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高考网站:总结内容要点和中心意义《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C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一、学习目标:1熟悉考场常见命题形式;2掌握常见命题形式的解题方法;3课后通过典型问题巩固。

二、考点透视:考场要求考生识别和选择各种信息或对象,然后对所选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总结和整合。

常见的命题形式: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这篇文章分几个方面和阶段撰写。

改变的过程是什么?需要进行总结和解释;3.总结写作思路等。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另外,我们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三、典型问题:1一、真实主题展示(一)(.天津卷)塔上的树② 在码头靠泊时,你得仔细看看这幅风景画。

这是一座七层的古塔。

虽然它很古老,但不仅砖石风化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和屋檐都已损坏和不完整。

只剩下三个孤独的风铃,但它已经失去了声音。

只有被香烛熏黑的塔门和留在地上的灰烬表明这里还有人在祭祀,因此,我认为它的存在只是一个固化的历史故事。

湘西山区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一)本文第二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2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2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任务二整体读文一、散文种类散文类别内容特色艺术手法代表作品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描绘景物特征,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白杨礼赞》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记叙、描写《背影》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文化游记散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周庄水韵》二、散文的结构与模式行文结构局部结构行文模式空间结构意象并置——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或借助“由头”,巧妙引入,含蓄委婉移步换景——给读者新奇的阅读感受远近高低——描写层次分明,井然有序逻辑结构起承转合,行文自然流畅结尾结尾点题,深化主旨,或以景结篇,意境深远总分、并列、层进、对比,结构多样事件、情感与哲理相互生发,由事及情及理线索线索是散文结构的红线,是“神不散”的重要保障,是文章情感与脉络的体现,可做线索的有物、事、人、情、时间、地点、行踪,乃至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我”或“我的行踪、思想、情感、所见所闻”为线索,使文章真实,利于抒情【技法指导】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1.关注标题明趋向散文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情感。

关注标题,就能够初步了解文意的整体趋向,从而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2.厘清线索分层次所谓“点”,即具体的自然段;所谓“面”,即大的层次。

要想详尽了解文章内容,必须“点”“面”结合去梳理。

(1)由点分析段落:依据每一段中的关键词(表过程的时间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倾向的情感词等)或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理解段意。

(2)由面分析层次:合并提取,总结层意。

依据段落关系(总分、因果、并列等)合理合并,提取主要内容,概括出层意。

3.分析技巧明手法具体来说,分析散文技巧有以下两个方面。

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散文解读导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散文作品,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感知与体验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为学生介绍散文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作用。

2. 教师选取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病中作》。

3. 教师进行散文作品的整体阅读,并逐段解读作品的意境、情感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

4.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个人对散文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交流讨论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3. 视听辅助法:使用多媒体工具呈现散文作品,提供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散文作品的整体理解和感知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形式来展示对散文作品主题、情感等方面的理解。

3.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辨能力以及对散文作品的解读能力。

教学设计二:散文细读与分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细节出发,逐句理解散文作品的能力,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学意义。

教学内容:1. 教师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例如《纪实小品文选》中的《难忘的一课》。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内涵、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

3. 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逐句解读散文作品,分析语言的运用、形象的描写以及情感的表达等方面。

4. 学生就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展示,探讨散文的意义和感染力。

教学方法:1. 逐句解读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每一句话,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散文作品,交流彼此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3. 写作训练法:要求学生以散文作品为基础,进行写作训练,探索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三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三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三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高三阶段,散文是我国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散文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体阅读的方式提升学生对高三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目标设定通过本次整体阅读教学,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4.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三.一、导入环节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2. 展示一篇经典散文,并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3. 提问学生对散文的了解和想法。

三.二、整体阅读阶段1. 学生独立阅读所选散文作品,并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2. 学生阅读完成后进行简短的思考时间,思考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3.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梳理思路。

三.三、深入分析阶段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散文中的情感、意象、主题等要素;2.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关键要素的体现;3. 学生讨论和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并互相补充和评价。

三.四、写作训练阶段1. 教师给予学生一篇类似风格和主题的写作任务;2. 学生根据所学散文的思想和风格,展开写作练习;3. 学生互相交流和反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五、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总结所学的散文特点和技巧;2. 学生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进行评价;2. 学生通过对散文的整体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了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五、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更多经典散文,培养阅读兴趣;2.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作品的朗诵或剧本表演,锻炼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尝试写作不同类型的散文,提升写作水平。

高考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高考散文作为语文考试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以及对散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散文的文本特点,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策略,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散文阅读技巧。

二、散文整体阅读策略的培养1. 了解散文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例如散文通常采用散文体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大多以散文段落为单位展开,语言较为自由,且注重抒情和描写。

2. 提醒学生注意标题及段落标志词散文通常有具有明确的标题,学生在阅读前可以先预测文章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注意段落标志词,如“首先”、“其次”、“然而”等,以更好地理解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3. 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在整体阅读后进行思考。

例如,让学生尝试回答“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散文中对情感的描写有哪些?”等问题,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

三、散文整体阅读教学活动设计1. 掌握散文背景知识在阅读散文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配对阅读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篇散文。

要求小组成员先独立阅读,然后就文本内容展开讨论,比较彼此的理解和观点差异。

最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组内讨论结果,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散文。

3. 散文导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散文的导读材料,引导学生在了解散文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阅读。

例如,可以针对分段落提供一两句导读的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4. 散文小说改编将散文改编为小说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并分析其结构与语言风格,改写成小说。

这样的训练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散文中的情感和描写方式。

四、评价与反思在整体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于散文的整体理解程度以及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教案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教案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教案教案标题:散文整体阅读指导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散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分析和解读散文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作用和意义,例如传递情感、表达观点、描绘景物等。

教学活动:3. 提供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并要求学生整体阅读。

4. 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全文,获取整体印象和主题。

5. 分析散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

6. 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中的关键词和词组,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7.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感受,提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解读。

8.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散文,分析作者的观点、情感和意图。

9. 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提问、总结、比较等,来进一步理解和解读散文。

巩固活动:10. 提供更多的散文作品,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整体阅读技巧进行独立阅读和分析。

1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不同散文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12. 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整体阅读散文的能力。

总结:13. 总结散文整体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注重整体把握。

14. 鼓励学生多读散文作品,培养对不同散文风格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案评估:- 学生对散文的整体阅读能力是否提升。

- 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分析和解读散文作品。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案延伸:- 鼓励学生写作散文,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自由的文字组织结构和散漫的写作风格展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中,散文的整体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散文整体阅读设计展开,无需再重复标题。

一、教学目标通过散文整体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散文的特点,包括自由的写作结构和生动的写作风格;2.学会利用上下文信息、语境暗示等策略推测词义;3.掌握提取散文主题及中心思想的方法;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审美能力;5.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导入与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反映散文主题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散文话题的思考,为后续的整体阅读做铺垫。

2.整体阅读教学(1)教师先介绍散文的特点,强调其自由的写作结构和生动的文笔风格,并引导学生对散文的整体风格和意义进行初步的理解。

(2)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篇篇选定的散文作品,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在阅读后填写阅读感悟和关键词。

(3)根据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各组对散文的理解和诠释,并对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形成初步的认识。

(4)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进行汇报,并进行互动讨论,扩展对散文作品的理解。

(5)教师对比学生的理解与散文的真实含义,进行解读和点拨,并引导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做出修正。

3.拓展阅读与延伸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散文的拓展阅读,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2)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散文创作,要求学生模仿散文的写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填写的阅读感悟和关键词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估的依据,了解学生对散文整体的理解与感受。

2.小组讨论和全班互动可以通过教师的观察和记录来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学生的拓展阅读作业和创作作业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估的依据,评价学生对散文的深度理解和创造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教案

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

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

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语段的作用●课堂反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学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学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第一编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散文特点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01时间和□02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03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04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散文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05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06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散文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2.意境深远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 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 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层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 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 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营 造出深远的意境。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 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 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 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 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 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 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 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 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 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 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 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 伏,鳞次栉比。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 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 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 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 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 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 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 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 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 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目充 瞌睡呢。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散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形散神聚,如何通过“形”把握“神”是读懂散文和准确答题的关键。


对于考生来说,正是因为散文的“形散”,而造成难“聚神”(把握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

如何解
决这一难题,本书的做法是:在明晰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步阅读快读文。

一、明文体特征,知读文关注点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形散神不散”。

散文的“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散文的
“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或哲理;“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特征:题材广泛多样。

其纵贯古今,横亘中外,表现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取材十分广泛。

3•形式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②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写法自由,体式不拘。

1 •线索
1。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高考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高考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高考一轮复习一、引言散文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它以散文的语言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在高考一轮复习中,散文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因此合理而有效的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提供一些参考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内容理解1. 文本分析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首先需要对散文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应该学会辨别散文的题材、情感表达以及作者意图等要素,全面理解文本的内涵。

2. 文本解读针对不同的散文,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合适的解读方法,深入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

可以从句子结构、修辞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展开解读,使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文本欣赏1. 情感体验散文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形式,学生应该尝试去感知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能够深入融入到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中。

2. 文本赏析学生可以通过对散文文本的赏析,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可以分析散文中的形象描写、语言节奏以及意境创造等方面,从中提炼出对散文的评价和欣赏。

四、知识拓展1. 阅读策略学生需要学会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比如,快速浏览文本找出重点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关键段落等。

2. 阅读技巧散文阅读中,学生可以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来帮助理解文本。

如通过标记关键词、划线重要句子等方式来提醒自己注意文本的关键信息。

五、评价与反思1. 自主评价学生应该学会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客观评价。

可以通过测试、作业和阅读笔记等方式进行自主评价,找出自己在散文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反思总结学生对每次阅读的过程进行系统总结,找出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提升散文阅读的水平。

六、教学实施1. 扩大阅读量教师可以设计大量的散文阅读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各类散文作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 导读指导教师可以对难度较高的散文进行导读,预先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

整体阅读散文教案

整体阅读散文教案

整体阅读散文教案教案标题:整体阅读散文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散文的能力,包括理解散文的主题、情感和意图。

2. 培养学生分析散文结构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整体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散文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2. 散文结构和语言运用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散文材料: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散文,确保散文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相符。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幅相关图片或提问,引起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思考和猜测。

2. 提出问题: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散文的可能内容。

整体阅读:1. 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阅读散文,让他们尽可能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彼此的理解和观点,共同探讨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3.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引导他们形成共识。

散文分析:1. 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帮助他们理解散文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

2. 语言运用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语言运用,帮助他们理解散文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写作练习:1. 写作任务:给学生一个与散文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篇感想、写一篇类似主题的短文等。

2.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表达观点。

3. 互评交流:学生交换作文,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总结:1. 整理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答疑解惑:回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消化和理解所学内容。

3. 激发兴趣: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散文的方式结束教学,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01 散文的整体阅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文类特征,明确备考方向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教考结合,了解备考方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有:①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②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了解文类特征(一)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1.形散神聚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①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与小说相比,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指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的约束。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远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层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三)散文的类别(详见课件分类表格)二、掌握阅读技巧散文高效读文“四步法”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寻找解读钥匙散文的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点作用:①明确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

②提供阅读的线索。

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找线索,分层次,梳理行文脉络①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

②找到充当线索的人物、事件、事物、情感。

③概括段意,进而分析文章中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体察其大体结构。

④抓语段、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

第三步,抓关键,明情理,初识主旨意蕴①显性抓关键:锁定文章中心句、提示语、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揭示哲理,深化境界,启发读者思考。

②隐性抓事件:从人、事、景角度概括,体味作者表达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第四步,品语言,悟特色,分析写作手法①品味语言的含意和作用。

②体会语言的特点。

散文语言通常富于形象性,感染力强,优美隽永。

③领会语言的风格特点。

或通俗质朴,或典雅细致,或明快清新。

④分析文中写景、写人、写事的修辞、描写、表达等艺术手法。

【读文示范】(2020·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建水记【注】(之四)于坚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

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

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

”(《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

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

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

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

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

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

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

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

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

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

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作干巴菌,正亮闪闪的,在锅子中央冒油呢。

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

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不毛之地。

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

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

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

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

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

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有删改)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读文策略】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寻找解读钥匙1.标题点明文章是写与古城“建水”相关的建筑、文化、生活方式等。

2.标题中的“记”表明本文是文化游记类散文,是有关建水的记录、沉思。

第二步,找线索,分层次,梳理行文脉络第三步,抓关键,明情理,初识主旨意蕴本文的主旨,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概括:1.从所写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角度体味主旨:通过对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描写来表现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和历史传承。

2.从文中关键词句把握主旨:如第①段中的“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第②段中的“不免精神为之一振”,第③段中的“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第④段中的“此起彼伏,鳞次栉比”,第⑤段中的“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这些议论抒情性的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敬畏、喜爱之情。

第四步,品语言,悟特色,分析写作手法1.语言风格明显本文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风格明快风趣。

2.巧妙运用修辞手法(1)运用引用手法,如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2)运用排比手法,如“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写出了风尘仆仆者进入建水古城的轻松愉悦的感受。

3.大量运用同类词语或词组如“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建水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真题试做】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文章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答案】D【解析】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表述有误,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