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案之寡人愿安承教

《寡人愿安承教》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境,理解思想感情。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古诗赏析能力。

3、背诵诗文。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意境,理解思想感情,提升诗文赏析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梃()庖()厩()

2、朗读诗文

3、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整体感知

1、解词释义:

梃:庖:厩:且人恶之: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3、赏析:

开篇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做法,告诫统治者只有实行“行政”才能国富民强,无敌于天下。

孟子文章是典型的“对话体”散文。他在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仁政”主张,表现了孟子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是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经典文段。

诵读孟子散文时,尤其要注意其“气盛”的特点。孟子为当时有名的雄辩家,以能言善辩著称。诵读孟子的“应答”语调要上扬,语速要稍快,要读得旗帜鲜明,感情充沛。

三、背诵诗歌。

四、实践:见《中华经典诵读》P00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4)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 学案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 .数罟不入洿池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选B A 项,“无”通“毋”。C 项,“颁”通“斑”。D 项,“涂”通“途”。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违. 农时 违:耽误 B .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 树:种植 C .谨庠序. 之教 序:秩序 D .谷. 不可胜食也 谷:泛指粮食 解析:选C 序:指学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 B.????? ①直.不百步耳②系向牛头充炭直. C.????? ①弃甲曳兵.而走②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D.????? ①鱼鳖不可胜.食也②日出江花红胜.火 解析:选C A 项,加:①更;②夸大。B 项,直:①只是、不过;②通“值”,价钱。 C 项,兵:兵器。 D 项,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 .填然鼓之 B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王无罪岁 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解析:选B A 项,鼓:名词作动词,击鼓。C 项,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D 项,衣:名词作动词,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

B.则无望 ..民之多于邻国也 C.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解析:选D D项,“可以”,意思是“能够”。古今同义。A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 的人。今义:保养身体。B项,无望,古义:不要希望。今义:没有希望。C项,然而,古义:为两个词,“然”是代词,这样;“而”是连词,却。今义:为一个词,用在句子开头表转折。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开之初,梁惠王的疑问是:“,?”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王道”或“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渔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林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 答案:(1)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 ..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 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 ..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 以暇日修其孝悌 ..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寡人愿安承教》)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九 (一) 国学经典再现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是小助手 安:乐意。 梃(tíng):木棒。 庖(páo):厨房。 厩(jiù):马栏。 莩:同“殍” 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且,尚且。 恶(wù):疑问副词,何,怎么。 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我是小翻译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考考你的智慧 1.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解释:始作俑者:。 3.谈一谈你对“始作俑者”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穷当益坚 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伤心,不由动了侧隐之心,便把犯人们都放了。私放犯人是大罪,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边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时间没多长,赶上朝廷大赦,马援也得以免罪。之后,他就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他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为人忠厚而有远见,没几年功夫,来归附他的人竟有好几百。他常对身边的人们说:做人不能因为贫穷潦倒而丧失志气,不能因为年纪老迈而颓唐,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不几年,马援有了几千头牛、羊和马匹,几万斛粮食,家产多得花不完用不尽,但他不为物累,仍旧和从前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曾感慨地对人说:财产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够帮助人;要不然,做个守财奴有什么意思呢?"后来,怀着高远志向的马援果然把财产分给了他的本家和亲友,自己空身外出投军谋事,后归附了汉光武帝刘秀,为国家立了很多功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应试”改为“考试”) 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课内精读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通俗讲就是:在其位,就和人们一起努力;不在其位,就独自努力。 4.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本文的论述过程。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身亡.所寄 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 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 B.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文章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文章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至第五节

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至第五节 【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 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 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 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 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不过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 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 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 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_人教 新课标 (一) 国学经典再现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我是小助手 安:乐意。 梃(tíng):木棒。 庖(páo):厨房。 厩(jiù):马栏。 莩:同“殍” 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且,尚且。 恶(wù):疑问副词,何,怎么。

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我是小翻译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考考你的智慧 1.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解释:始作俑者:。

传统文化教案:《孟子》选读《梁惠王章句上》第三则、第四则

《孟子》选读《梁惠王章句上》第三则、第四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句子并体会大意。 3、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民本思想。 4、发现孟子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民本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梁惠王章句上之一、二中的名言“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2、对照名言,谈谈梁惠王章句上之一、二对你的启发。 3、板书课题:梁惠王章句上之三、之四。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老师范读,学生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第二遍,请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找出读错的字词和断句错误的地方。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找出文中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通过以上三种诵读法,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使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4、学生交流文章关键字句的含义 5、出示《孟子》中《梁惠王章句上之三》《梁惠王章句上之四》的简单翻译,学生整体理解文意。 6、再读一读、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示? 7、同学交流,教师指导: 三、展示提高 1、指名学生配乐读 2、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3、集体诵读(配乐)。 四、总结。 原文: 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四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①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③有肥肉,厩④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⑤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⑦,其无后乎!’为其象⑧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

《孟子》民本经典短文两篇——兼谈高五册《孟子》单元教学(网友来稿)

《孟子》民本经典短文两篇——兼谈高五册《孟子》单元教学 (网友来稿) 内蒙扎赉特旗一中李殿林 其一(梁惠王章句下·七)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後察之;见贤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见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後察之;见可杀焉,然後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後可以为民父母。” 其二(梁惠王章句下·十)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仁政”、“民本”、“性善”是孟子思想最重要的内容。高中语文第五册文言文单元全是《孟子》,是经典;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优势,使学生了解经典,认识经典,对《孟子》有最大程度的接受,最大程度的走近或走进这位中国的亚圣。为此,特选两篇短文谈谈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短文是讲如何选拔人才和罢黜官吏的,第二篇短文是讲如何对待战败国的。两文都是集中反映孟子“民本”思想的名篇。语言浅近,言之成理,通俗易懂。是配合课文教学的极好材料。至于怎么

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主要表述孟子劝解梁惠王做一个仁君的故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hé)。王在灵沼,於(wū)牣(rèn)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hé)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篇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 (3)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方圆,面积 (2)因受蒙蔽而不明 (3)使听到 (4)间或,偶然 2.D 3.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4.①说话要注意对象。 ②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③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意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篇二」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梁惠王寡人愿安承教中的状语后置句

梁惠王寡人愿安承教中的状语后置句梁惠王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其中,他的一句话“寡人愿安承教”,成为了后世 的名言。这句话中的“安承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结构,它的语法结构 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一、状语后置的语法结构 状语后置是指在句子中,状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这种语法结构在中 文中非常常见,它可以使得句子更加简洁明了,同时也可以突出状语 的重要性。在“寡人愿安承教”这句话中,“安承教”就是一个状语后置的结构,它修饰的是“愿”,表示梁惠王愿意遵从教诲,安居于此。 二、“安承教”的哲学思想 “安承教”这句话,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首先,“安”字表示梁惠王愿意安居于此,不再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扩张。其次,“承”字表示梁惠王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 断提高自己的才能和素质。最后,“教”字表示梁惠王愿意接受别人的 教诲,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三、状语后置的运用 状语后置是中文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得句子更加

简洁明了,同时也可以突出状语的重要性。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状语后置的结构,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话中的“得意马蹄疾”就是一个状语后置的结构,它修饰的是“春风”,表示春天的风很得意,马蹄也很快。 四、结语 “寡人愿安承教”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和素质,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同时,它也告诉我们,状语后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部编版 (含答案) (一)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以: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C: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乙文强调的是。(2分) 5. 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1—15题。(14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壅(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文言文《孟子梁惠王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①梃:木棒。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天子和各国承认其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魏国白称晋国。③耨:锄草。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的结论。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5.C 16.A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孟子梁惠王上》

文言文专题训练-----《孟子·梁惠王上》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 ..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 者以暇日修其孝悌 ..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①梃:木棒。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天子和各国承认其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魏国自称晋国。③耨:锄草。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秦始皇之前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被封为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B.“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孔子赞成用俑殉葬,“始作俑者”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D.“仁”是中国古代一个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及译文(梁惠王章句上)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及译文(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系语录体著作,十四卷,战国 时代孟子与其弟子万章等编著,约成书于战国 中后期。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 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以孔门 传人自任,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主张实 行“仁政”而成“王道”,认为人性本善,强 调个人人格完善的作用,其学说与孔子学说一 起,称为“孔孟之道”。《孟子》一书,《史 记》本传中称有七篇,东汉学者赵岐作《孟子 章句》,将每一篇分为上下,成七篇十四卷, 各篇名均采撷每篇首若干字词组成,并无实际 意义。至宋代,《孟子》入“十三经”。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

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地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

《孟子·梁惠王上·论仁者无敌五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孟子·梁惠王上·论仁者无敌五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孟子》 简介 见《四书五经名篇·孟子》。 梁惠王上·论仁者无敌五章 (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①。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②,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③。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④。’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⑤,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第三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⑥,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⑦,弃甲曳兵而走⑧。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⑨,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⑩。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⑬。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四章)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⑮。”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⑯,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⑰?仲尼曰⑱:‘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第五章)梁惠王曰:“晋国⑲,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⑳,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㉑。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食,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语文:《寡人愿安承教》译文(参考文本)

新修订语文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 Chinese Lesson Plans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语文:《寡人愿安承教》译文(参考文本) 寡人愿安承教 选自《孟子》 文本 译文 原文 文本 梁惠王说:“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曰:“无以异也。”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曰:“无以异也。”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

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

寡人愿安承教答案

寡人愿安承教答案 【篇一:2015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试题及答案】 5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指定位臵。 2.答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心弛神往中国梦,愤发图强学子情。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蜿()蜒千里的秦岭和巴山,犹如一对不弃不离的夫妻,簇拥着自己的女儿——. 汉江,款款东行。行至襄阳,驻足不前。而他们的美丽女儿,则心系远方,嫁与长江。分 手之际,双方泪眼凝眸()。这一汪深情的凝眸,便是习家池。.——李春雷《寻芳习家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除了出台政策,还要有具体而微的部署。.... c.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d.“东方之星”游轮翻沉后,率先赶到的武警官兵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险救人行动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香港少数人发起的“占中”非法集会让每一个爱国爱港的中国人义愤填膺。 b.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c.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已成为复兴襄阳的时代。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 d.④⑤①③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6.阅读名著,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们会被生动的各色人物形象所吸引,如的虎妞;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我们除了感叹凡尔纳小说的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外,更对作者的社会正义感和精神肃然起敬。(2分)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2)□□□□□□□,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4)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送,那就是担当。担当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a.□□□□□□□”(《行路难(其一)》)的豁达;担当是苏轼“b.□□□□□□□。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担当是文天祥“c.□□□□□□□? d.□□□□□□□”(《过零丁洋》)的舍身;担当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e.□□□□□□□□□”(《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怀。勇于担当,个人当进,国家当强。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