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指南共47页
乙肝母婴阻断
接种1剂;
HBsAg(-),HBsAb(-)或HBsAb<10mU/ml,未感染、无应答,需再次全程接
种后复查;
HBsAg(+),HBsAb(-),预防失败,6个月后复查HBsAg仍(+),可确定失败,
2次HBIG(出生12小时 内及间隔3-4周后)及 尽快进行第1针疫苗, 1-2个月后0-1-6方案 (即4针疫苗)
后续监测
在生后7~9个月时检 测血清HBsAg和HBsAb 水平,均阴性则再次 接种3剂疫苗,间隔2 个月
HBsAg(+)
重组酵母疫苗10ug (或重组CHO疫苗20ug)
HBsAg(-)
HBsAg(+)
重组酵母疫苗10ug (或重组CHO疫苗20ug)
12小时内HBIG 100在生后7~9个月时检 200IU联合0-1-6方案 测血清HBsAg和HBsAb (12小时内、生后15 水平 天HBIG联合1-2-7方案) 无需后续检测血清 HBsAg,但推荐检测 HBsAb水平
HBsAg(-)
+ +/+
HBcAb
+/+ -
临床意义
HBV感染,传染性强 HBV感染,有传染性 HBV感染,有传染性 HBV感染,有传染性,可能变异 HBV感染潜伏期,有传染性 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性抗体 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性抗体 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性抗体或接种疫苗 HBV感染已恢复,无保护性抗体 HBV感染已恢复,无保护性抗体 HBV非感染者,易感人群
乐玮琳 2015.5
目的
解读化验单,分辨感染或胎传
最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全文)
最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全文)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热点。
为规范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期发表指南编写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流程包括了妊娠期管理和产后随访过程的10个环节,其中筛查、抗病毒治疗和婴儿免疫是核心内容。
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2016—2021)》,这一战略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包括至2030年,要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病死率减少65%)[1]。
其中,消除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需要将5岁儿童的HBV感染率降至0.1%。
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除乙肝的关键,加强慢性HBV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实施的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为消除HBV母婴传播提供了有利时机。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7年组织专家编写并发表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2-3]。
该管理流程已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纳,对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阻断HBV母婴传播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围绕这一热点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现参照近期国内外发表的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指南或共识和最新研究成果[4-15],对第1版《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进行更新,以帮助临床医师更新观念,并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规范的临床管理流程。
一、感染HBV孕妇的筛查我国是乙肝的中高流行区,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6.1%[16],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约为6.3%[17]。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指南 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四、HBV母婴传播的预防• 1.足月新生儿的HBV预防:孕妇HBsAg阴性 时,无论HBV相关抗体如何,新生儿按“0、 1、6个月”方案接种疫苗,不必使用HlBIG。 见表2。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 孕妇HBsAg阳性时,无论HBeAg是阳性还是 阴性,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HBIG和全程接 种乙型肝炎疫苗(0、1、6个月3针方案)。 HBIG需要在出生后12 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 使用,其有效成分是抗-HBs,肌内注射后 15~30 min即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 _HBs至少可以维持42~63 d,此时体内已 主动产生抗-HBs,故无需第2次注射HBIG。 如果孕妇HBsAg结果不明,有条件者最好给 新生儿注射HBIG。
ppt课件
28
• 4.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随访:健康孕妇的 新生儿,无需定期检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随访乙型肝炎血 清学标志物,且选择适当时间,目的在于明确 免疫预防是否成功,有无HBV感染,以及是否 需要加强免疫。 •
ppt课件
29
• 检测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HBsAg和HBeAg, 阴性也不能排除母婴传播,因为HBV感染的潜 伏期较长;阳性也不能确诊宫内感染或围产期 感染,因为HBsAg、HBeAg以及相关抗体可通过 胎盘进入胎儿。此外,新生儿接种疫苗后2~3 周内也可出现血清HBsAg阳性[23]。因此,对 无肝炎症状的新生儿,不建议在6月龄前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
ppt课件 15
• 以下因素也是孕妇抗HBV治疗需要慎重的理 由:(1)核苷(酸)类似物不能清除病毒,停 用后病毒将回复到原有水平,甚至更高, 甚至诱发严重肝功能损害;(2)长期服药, 会加重经济负担,且使病毒变异而产生耐 药以及其他副作用;(3)85%~95%的HBeAg 阳性孕妇即使不抗HBV治疗,其新生儿经正 规预防后也可得到保护;(4)抗HBV治疗通 常从孕中、晚期开始,对孕早中期的宫内 感染无效。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母婴乙肝阻断是指通过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和预防性干预措施,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孕妇乙肝筛查和管理。
1. 孕妇乙肝筛查。
所有孕妇在孕期首次产检时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查。
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应进一步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认病毒携带者的状态。
2. 孕妇乙肝管理。
对于已确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和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同时,孕妇应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联合接种,以提高新生儿的 passively acquired immunity。
二、新生儿乙肝预防接种。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第一剂,并在接种完第一剂疫苗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接种完第一剂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接种后续的疫苗剂量,以建立起有效的主动免疫。
三、母婴乙肝阻断效果评估。
1. 孕妇和新生儿监测。
对于孕妇和新生儿进行乙肝病毒的定期监测,以了解孕妇和新生儿的感染状态和病毒载量情况。
对于有乙肝病毒感染迹象的孕妇和新生儿,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2. 效果评估。
定期对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乙肝病毒感染率、母婴传播率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阻断措施,以提高阻断效果。
四、母婴乙肝阻断宣教和宣传。
加强对孕妇和新生儿乙肝阻断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宣传,提高孕妇和家庭对乙肝阻断的重视和参与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对母婴乙肝阻断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阻断合力。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对于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和母婴传播率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的母婴阻断及护理-最新文档
乙肝的母婴阻断及护理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是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打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在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有发生。
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
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虫、臭虫叮咬传播,而母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
对于乙肝的孕妇而言,妊娠会加重其原有的肝病表现和妊娠反应,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疲倦,所以要进行血清检测注意鉴别。
也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妊娠后期易发生DIC,产后出血也多见,不仅如此而且可以引起早期流产,胎儿畸形率增高,中晚期死胎、早产、死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
孕妇应注意休息,清淡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提供热量、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母婴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
宫内感染分为1血源性:胎盘渗透2细胞源性:胎盘感染生殖感染对于早期流产而保胎成功者感染HBsAg率高于无流产者。
新生儿脐血清乙肝DNA可确诊宫内感染。
产时传播是母婴转播的主要途径:可由早破膜、产道损伤、胎儿皮肤破损引起。
要注意安全分娩避免损伤性操作增加产时感染,阴道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但胎儿无头盆不称产程进展良好,亦应适当缩短第2产程而产钳或胎吸引助产,防止产道损伤和胎盘残留。
产后感染则由亲密接触、母婴唾液、母乳喂养等方式所引起。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及感染性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
刘琼英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33
【摘要】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①新生儿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方案实施;②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采用联合免疫;③阻断宫内感染在妇女孕28、32、36周注射HBIG,每次200U;④阻断分娩过程中的感染;⑤阻断产后传播感染;⑥阻断种系传播感染.结果: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结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也是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
【总页数】2页(P153,155)
【作者】刘琼英
【作者单位】636000,四川巴中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研究进展 [J], 周洁莉;郑九生
2.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效果的回顾性总结 [J], 韩国荣;赵伟;余敏敏;唐讯;沈玲;岳欣
3.云浮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 [J], 胡卫红;张新容;廖玉琴
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 [J], 刘琼英;
5.替诺福韦酯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 [J], 吴雪玲;安良敏;李其钧;余素琼;李白梅;陈慧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指南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指南背景介绍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病毒感染率高、潜伏期长、传染性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到新生儿,这是乙肝防控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妊娠早期筛查对于所有孕妇,应在妊娠早期进行乙肝病毒检测。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
对于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孕妇,应及时进行下一步的检测和诊断确认。
确定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类型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乙肝病毒携带者;2)乙肝病毒感染者。
为了明确孕妇的感染类型,应在初筛阳性后进行相关的分析,如HBsAg、HBV-DNA和HBsAb等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判断与定性,以给予下一步的处理流程。
孕妇的医学监测孕妇在妊娠期间,应接受严格的医学监测。
在孕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均需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等检测,及时发现感染性病变和异常指标并及时处理。
母婴隔离对妊娠期HBsAg阳性的孕妇,应严格进行母婴隔离。
孕期尤其是分娩时,应避免乙肝病毒感染-risk的引发,在医院应专门设置感染性疾病隔离房或单间隔离。
母亲乙肝病毒感染处理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种情况。
1. 首先,孕前或孕中未接种乙肝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基础免疫的孕妇,应尽早进行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
2. 对于已经完成疫苗程序或曾抗体阳性孕妇,尤其是血清学变化平稳者,则无需进行特殊的疫苗措施,只需进行常规临床处理。
新生儿宣誓隔离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筛查。
对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应进行HBIG免疫及HBV疫苗接种,并进行血清学检测。
对于HBsAg轻度阳性的新生儿,应继续进行医疗干预,进行两型疫苗免疫,发挥自身免疫力,防止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是乙肝防控中的重要一环,减少乙肝传染至儿童对于病毒传播控制至关重要。
对于孕妇和婴儿关于乙肝及预防乙肝进行宣传和普及,提高大众健康意识,是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
乙肝母婴传播预防指南PPT课件
分娩方式
• 剖宫产分娩不能减少母婴传播,不能以阻 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分娩 。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随访
• 7-12月时,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 若HBsAg阴性,抗-HBs阳性,预防成功,有抵抗
• 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 结论:对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
HBIG。
HBV的母婴阻断
• 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婴传播 的主要时期
• 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 • ----母亲HBV高水平 • ----新生儿的正规预防 • ----剖宫产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HBV的母婴阻断--预防
•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 • 孕妇HBsAg(-)---乙肝疫苗 • HBV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乙肝疫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的干 预措施
• 足月儿应在生后12小时之内注射,越早效果越好 (100国际单位),无需注射第二次HBIG ;
• 早产儿在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应在生后 12小时之内注射,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
•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注射乙肝疫苗。
HBsAg阳性孕妇的母乳喂养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 传播预防临床指南
HBV感染的临床诊断
• 慢性HBV感染 :指HBeAg阳性持续6六
个月以上。
• 慢性HBV携带 :如果肝功能正常. • 慢性乙型肝炎 : 如果肝功能异常,
且排除其他原因。
HBV母婴垂直传播
• 即HBsAg阳性的孕妇将HBV传播给子女。主要 包括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而垂直传播、分娩 前的感染率<3%(HBeAg阳性多见)
202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
202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重要传播途径,围产期和婴儿时期感染HBV的慢性化率约为90%。
感染HBV的儿童继而成为水平传播的宿主,女性感染者生育期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下一代,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聚集性HBV感染家族中,感染子代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者提前10年,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升高32.9倍。
为帮助感染科、肝病科、妇产科和妇幼保健等相关工作者,在管理慢性HBV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的过程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医脉通特此整理了指南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临床问题1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推荐意见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若7~12月龄时静脉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或HBV DNA 阳性,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1B);新生儿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不作为母婴传播的标准(1B)。
临床问题2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推荐意见2.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0µg酵母疫苗或20µg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1A);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1A)。
推荐意见2.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在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同的部位尽早注射1剂1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1A)。
乙肝母婴阻断PPT课件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胡孟彩
精选课件
1
一、流行病学
世界性分布 4亿
HBsAg(+)率<2%
2%-8%
>8%
1992年
低度流行区 中低度流行 高低度流行区
9.75%
精选课件
2
中国卫生部 2008
2006年1-59岁 9.75%1992 降至7.18%
1-4 岁 0.96%
精选课件
44
注意事项
(1)应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后接种。 (2)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
体完全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 均匀,或因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果 将明显降低或完全无效。 (3)如乙肝疫苗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 超过效期,均不得使用。 (4)乙肝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 用。 (5)乙肝疫苗接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注射操作制度。
精选课件
27
乙肝疫苗第一针后有30%±的人产生抗 体,而第二种后有50%~70%±,第三 针后90%±产生抗体。
精选课件
28
乙肝疫苗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
198名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免疫
母亲仅HBsAg阳性的新生儿经全程免疫后,
第1年抗-HBs阳性率达97.2%,到第6年抗-HBs
阳性率仍达92.2%。
精选课件
35
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的机理
抗HBs与HBsAg结合,使整个Dane颗 粒被机体清除,降低母血病毒颗粒,同 时激活补体系统。但HBeAg存在于Dane 颗粒外的游离HBeAg 和IgG HBeAg两种 可溶形式, HBIG无法与之结合清除。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培训课件【48页】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是 国家实施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孕 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 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政府将对疾病的咨询 、检测、治疗和随访提供经费支持。
1.什么是艾滋病?
❖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 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 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 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 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 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 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 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 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16、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 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 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 传播项目培训课件
❖ xxxxxx ❖ xxxxx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 传染性疾病,这三种疾病均可以通过妊娠和 分娩由母亲传给婴儿。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 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根据国家要求,我省181个县实施了预防艾 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谢
谢
大
家
推荐意见4
HBVDNA≥2×105 IU/mL的孕妇, 建议妊娠24~28周 期间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2C)。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妊娠28周以前进行干 预与28周及以后进行干预相比,前者母婴传播风险明显降低(RR= 0.019,95%CI:0.00034~0.19);均未见孕妇 及婴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异常升高 。
推荐意见1
婴儿7~12月龄静脉血检测HBsAg和(或)HBVDN A阳性,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1B)。
网状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24h内静脉血或 脐带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6月龄、7月 龄或12月龄时静脉血检测 结果 ,表明出生时HBsAg和(或)H BVDNA阳性并不能说明发生了母婴传播,可能是母血污染导致的假 阳性,或生产时胎盘剥离造成新生儿体内短暂 病毒血症 ,6月龄、7 月龄和12月龄3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Hale Waihona Puke 推荐意见1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治疗后,可以母乳喂养 (2B);产后继续应用TDF治疗者,可以母乳喂养(2C)。 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慢性 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幼儿接受联合免疫后, 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幼儿HBV感染的风险(RR=0.73, P= 0.21) 。鉴于母乳 喂养获益明显,建议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 婴儿在 接受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 哺乳期间服用TDF的慢性 HBV感染母亲的婴儿体内未检测到替诺福 韦 , 且母体血液和乳汁中有效成分为替诺福韦,几乎不经肠道吸收, 因此产后继续应用TDF治疗者可以母乳喂养。
推荐意见6
妊娠期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者,若HBVDNA<2×105 IU /mL、ALT<2×正常值上限 (upperlimitofno rmalvalue,ULN)时,建议随访监测(2C);若评估后 符合CHB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孕妇,按照CHB防治指南进行治疗、随 访及监测(1C)。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
6.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孕妇 的新生儿随访
健康孕妇的新生儿,无需定期检查HBV血清学标志物。 对HBsAg呈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选择适当时间随 访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有无HBV感染以明确是否 需加强免疫。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2~3周可 出现血清HBsAg呈阳性,不建议在6个月龄前对新生 儿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对HBsAg呈阳性孕妇的新生 儿随访的时间是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7个月龄时) 至12个月龄时;若此间未随访,则该类新生儿于12个 月龄后仍需随访。
孕期HBV感染合并肝功异常孕妇,并不增加HBV母婴 传播风险,产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异常可恢复正常,
应严格掌握HBV感染孕妇孕期抗HBV治疗适应证。
5 剖宫产分娩不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 的母婴传播率。
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让HBV 孕妇选择剖 宫产分娩。慢性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的HBV 感染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无预防乙型 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作用
对HBV感染孕妇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的研究显示:
①对新生儿免疫预防作用明显低于公认保护率;② 对 HBV感染母婴传播诊断标准不正确,夸大HBV宫内感染率; ③研究对HBV感染孕妇自身前、后对照结果矛盾;④孕 妇使用HBIG后,新生儿体内无抗HBs产生。动物实验结 果显示,注射HBIG 200~400 U不能降低HBV载量,目前 亦无关于孕妇用药后可减少母婴传播的文献报道。因此, 对HBV 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使用HBIG无必要。
个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可产生足够抗体,即称为
获得有效免疫应答;全程疫苗接种1个月后检测乙型 肝炎5项,当抗HBs≥ 100 mlU/ml为有效应答(正常应 答),10 ~ 100 mIU/ml为低应答,<10mIU/ml为无 应答。低应答和无应答者对HBV感染无抵抗力或抵抗 不足。对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免疫接种疫苗3针 (每次10 µg),使个体达到有效应答。
《乙肝母婴阻断》PPT课件.ppt
(四)出生后感染
• 新生儿接受乙肝母亲的母乳喂养及与患者 密切接触而受染。
二疫接种 • 夫妇一方HBV阳性,另一方检查乙肝标记
物,全部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以0、1、6 方案接种,接种剂量20µg乙肝酵母重组疫 苗,未产生抗体前,应用避孕套避免交叉感 染。鉴于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每个人 都处于感染乙肝的危险之中,提倡对 HBsAg阴性的尚未产生HBsAb者进行接种。
传播方式:
•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 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产期传播是母 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在分娩时接触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Ⅰ)。在我国人 群中约30%~5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 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
• 在围产期感染HBV的新生儿,有90%将发 展成慢性感染 (Ⅰ)。而这些慢性感染者约 25%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Ⅱ2)。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围生期工作的 一个重要方面。
3.尽早联合免疫
• (1)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 (2)乙肝疫苗接种
• 4.检测新生儿HBsAg • 5..关于母乳喂养 • 产后检测母乳HBV-DNA,了解乳汁的传染
性的大小
• 6.随访
(三)出生后阻断
• 国内外均有报道,剖宫产对降低HBV母婴 传播感染率的效果优于经阴道分娩;但也 有学者曾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新生儿随 访12个月,分析经阴道分娩、剖宫产、产 钳助产的三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比较 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不过,鉴于 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可能使用的某些产科操 作(例如胎头吸引器)对胎儿皮肤产生微 创,将增加被HBV感染的风险
(3)抗病毒治疗
• 有学者主张给HBVDNA高载量的孕妇使用 拉米夫丁,以此来降低孕妇HBVDNA载量, 减少宫内感染,目前已见小样本的报道。 作者认为孕期使用拉米夫定安全性良好, 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和出生时状态无影响; 对于HBVDNA水平较高妊娠妇女应用拉米 夫定降低病毒载量后,减少了婴儿免疫失 败发生,是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指南
• 3.孕晚期应用HBIG无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有学 者提出,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应用HBIG可预防胎 儿的宫内感染,但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对 照组新生儿免疫预防后的保护率仅55%~85%, 明显低于公认的保护率,提示对照组没有正规预 防;(2)诊断标准不正确,夸大了宫内感染率;(3) 部分研究自身前后的结果存在矛盾。另外,孕妇 使用HBIG后,新生儿体内并无抗一HBs[1]。;大 猩猩实验和HBV感染者肝移植后预防再感染的研究 提示,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 U的HBIG不可能 降低HBV病毒量”[5];我国也有报道指出该方案 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6-7]。因此,对HBV感染孕 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HBIG。
• 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 有5%-15%发生慢性HBV感染[7-9]。虽然, 有报道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 夫定治疗可减少母婴传播[10-12]。但这些 研究有的病例数很少[10],有的对照组新 生儿可能没有正规预防[11],也有经治疗 后仍发生母婴传播的情况[10-11.13]。因 此,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进行常规 抗病毒治疗手段以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 应证
• HBV母婴传播,即HBsAg阳性孕产妇将HBV传给 子代,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而垂 直传播(分娩前的宫内感染)感染率<3%[1], 多见于HBeAg阳性孕妇。
• 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即HBsAg、乙型 肝炎表面抗体(抗HBs)、HBeAg、乙型肝炎e 抗体(抗-HBe)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可判断有无感染或有无免疫力,其临 床诊断的意义见表1。
• 采取上述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 而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 %~100%,,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 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7-9]。如 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总体保 护率仅为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