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学案】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学案】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4.3.3-余角与补角导学案

课题 余角和补角 【学习目标】: 1、理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理解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 2、能熟练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预习课本137面) 1、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块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和等于 度。 2、若∠1=65°,∠2=25°,则∠1+∠2= 。 3、如图,已知点A 、O 、B 在一直线上 ,∠COD=90°,那么∠1+∠2= 。 4、若∠1=115°,∠2=65°,则∠1+∠2= 5、如图,已知点A 、O 、B 在一直线上 ,∠AOC=150°,那么∠BOC= . 二、探究新知 归纳: 1、余角的定义 如果 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 个角 余角,简称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即 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 角,那么∠α+∠β= . 想一想:互余的两角一定是锐角吗? 2、补角的定义 如果 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 个角 补角,简称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即 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 角,那么∠α+∠β= . 三、预习反馈 90D C O A B 1 2 B O A C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2、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3、完成下表: ∠α45°64°25′x (0°﹤x﹤90°) ∠α的余角53°15.6° ∠α的补角96°17′72° 想一想:同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四、典例讲解

例题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 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例题2、如图,A,O,B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 三、巩固测评 1、52°24′的余角是,补角是. 2、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它本身,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3、一个角的补角是0 130,则这个角的余角是度. 4、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1/3还小10°,求这个角的余角及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 四、总结反思 谈谈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与体会。

矩形的判定导学案

矩形的判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 ?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2. 矩形有哪些性质? 3. 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 课前练习 四边形ABCD是矩形 (1)若已知AB=8cm, AD=6cm, 贝y AC= _______ cm OB= _________ cm ⑵若已知/ CAB=40,则/ OCB= ____________ / OBA=_________ / AO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OD=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已知AC= 10 cm, BC=6c m,则矩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m 矩形的面积二____________ cm 二、情境创设: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 (1)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以下命题 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验证命题:学生自主完成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 AC=BD。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B C 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A=Z B=Z C=90°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3)归纳: 矩形的判定方法: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 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三、例习题分析 例1 (补充)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X)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V)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V)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X)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X) (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V) (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X) (8)—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V)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V) 指出: (I)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 (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 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 例2 (补充)已知ABCD的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0, △ AOB是等边三角形, 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厶A0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 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 四、课堂检测 1.(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一定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4.3.3余角和补角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4.3.3余角和补角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学习内容 基本要求 1.体现学习的主要内容(重视基础); 2.设计典型例题; 3.精选配套练习; 4.高质课堂达标检测。 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笔记一、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第137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余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补角。 2、(1)认识方位:请在括号内填上方位(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 西南、西北、东北)。 (2)找方位角: 在下图中画出北偏东78°,北偏西32°,南偏东50°,南偏西25°。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 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或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叫做___________,其 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__。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或__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叫做___________,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探究二】探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1、如图∠1 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

4相等吗?为什么? 补角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 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 ∠4相等吗?为什么? 余角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70°的余角是,补角是。 锐角的余角是____________, 补角是_____________. 四、本课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余角、补角定义,以及余角、补角的性质。 课堂达标检测 1.如果∠α=n°,而∠α既有余角,也有补角,那么n的取值范围是()A.90°<n<180° B.0°<n<90° C.n=90° D.n=180°2.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互为补角,这个角是() A.60o B.45o C.90o D.75o 3.A看B的方向是北偏东21°,那么B看A的方向()A:南偏东69° B:南偏西69° C:南偏东21° D:南偏西21°4.在点O 北偏西60°的某处有一点A,在点O南偏西20°的某处有一点B,则∠AOB的度数是() A:100° B:70° C:180° D:140° 5.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则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 6.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 9 多1o,则这个角是_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下册 2_5_2 矩形的判定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2.5.2 矩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课前预习】 1.知识准备 (1)矩形概念: (2)矩形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探究:一位很有名望的木工师傅,招收了两名徒弟。一天,师傅有事外出,两徒弟就自已在家练习用两块四边形的废料各做了一扇矩形式的门,完事之后,两人都说对方的门不是矩形,而自已的是矩形。 甲的理由是:“我用直尺量这个门的两条对角线,发现它们的长度相等,所以我这个四边形门就是矩形”。 乙的理由是:“我用角尺量我的门任意三个角,发现它们都是直角。所以我这个四边形门就是矩形”。 根据它们的对话,你能肯定谁的门一定是矩形。 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 矩形判定方法2:(). 3.判定方法的证明 判定1: 已知:在ABCD中,AC=BD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几何语言: A B C D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为中线,延长CD到点E,使得 DE=CD.连结AE,BE,则四边形ACBE为矩形. 推论:的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2: 已知:∠A=∠B=∠C=90°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证明: 几何语言: 4.概括矩形的判定方法: 定义: 判定1: 判定2: 【课堂活动】 例1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有三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5)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一组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例2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m,求这个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 变式: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BC=∠OCB.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 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预设时间:5分钟) 1、 20÷5 = ( 20-3 )÷(5-3 ) = ( 20 ÷2 )÷(5 ÷2 ) = 我是根据:________ 规律。 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________或者________相 同的数(0除外), ________不变。 2、7÷19= =( )÷( ) ( )÷8= 我是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们知道分子可以看成________, 分数线可以看成________,分母可以看成________,分数值相当 于除法中的________。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预设时间:15分钟)

余角和补角典型题(带答案)

A 卷: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OC 与∠COE 互为余角 B .∠BOD 与∠COE 互为余角 C .∠COE 与∠BOE 互为补角 D .∠AOC 与∠BOD 是对顶角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图 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锐角一定等于它的余角 B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C .锐角不小于它的补角 D .直角小于它的补角 4.如图2所示,AO ⊥OC ,BO ⊥DO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1=∠2 B .∠2=∠3 C .∠1=∠3 D .∠1=∠2=∠ 3 图2 图3 图4 图5 二、填空题 5.已知∠1与∠2互余,且∠1=35°,则∠2的补角的度数为 . 6.如图3所示,直线a ⊥b ,垂足为O ,L 是过点O 的直线,∠1=40°,则∠2= . 7.如图4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M ⊥AB ,?若∠COB=?135?,?则∠MOD= . 8.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 对对顶角. 9.如图5所示,AB ⊥CD 于点C ,CE ⊥CF ,则图中共有 对互余的角. 三、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BOE=90°,若∠COE=55°,?求∠BOD 的度数. C O E D B A

11.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120?°. 求∠BOD,∠AOE的度数. B卷:提高题 一、七彩题 1.(一题多解题)如图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F=3∠FOB,∠AOC=90°,求∠EOC的度数. 二、知识交叉题 2.(科内交叉题)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 3.(科外交叉题)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1=42°,∠2=?28?°,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 三、实际应用题 4.如图所示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4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4个入球袋.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假设用足够的力气击出,使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那么该球最后落入哪个球袋?在图上画出被击的球所走路程.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4.3.3 余角与补角 (29)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五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班级姓名__小组__评价__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 用题的优越性. 2.掌握合并同类项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 方程,并判别解得合理性. 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重点:1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一、导学: (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台. 找相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解这个方程?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得 _____x=140 系数化为1,得 x=_____

(3)本题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试试看 一、 合作探究 1、 解方程 7x-2.5x+3x-1.5x=-15×4-6×3 2、 练习:解下列方程: (1)23x-5x=9 (2)-3x+0.5x=10 (3)0.28y-0.13y=3 (4)72 32=+x x 3、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 年龄各是多少岁? 二、 总结反思 小组讨论:本节课你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021年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 余角与补角 (29)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 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 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 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 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 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 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 费赠送!) 第五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班级姓名__小组__评价__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 用题的优越性. 2.掌握合并同类项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 方程,并判别解得合理性. 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重点:1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一、导学: (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台. 找相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解这个方程? x+2x+4x=140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龙口学校于亚妮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第6章第2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判定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正方形和圆等知识的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利用学生帮助小明的爸爸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检测窗户是否为矩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检测方法,判定每种方法的数学原理,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数学学科成为学生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资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但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研究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能学以致用。通过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

细致,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 ②能够运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体现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操作、概括等探究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既需 要观察和操作,也需要进行合情的推理. ②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体会矩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合作,一种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等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强烈推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应店中心小学阳建林【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算式快速得出结果。 15 ÷ 3= 150 ÷ 30= 1500÷ 300=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谁能说说这就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什么性质?(商不变性质)

2.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这个性质是什么呢? 二、新授课 1.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3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这里,我们将它们平均分,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你能用分数把它们表示出来吗?自己拿出学具(三张小正方形纸和彩笔)试一试。 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师:看看这三个图,你发现了什么?(涂色的面积一样大)通过图上看起来,这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相等的)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关系,让学生自己说出其中的变化。)师: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它的大小不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总结一下,好吗?

师总结: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2.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的书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我们前面学过什么定律也有这个“零除外”?(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讨论,为什么加“零除外”。) 0,教师小结:(1)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则分数成为 在分数里分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0.(2)又因为在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三、应用 1.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2.学生练习课本例题2,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3.学生自己小结方法。

【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矩形的判定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十九章矩形的判定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课堂引入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 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 矩形判定方法2:(). 四、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笔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8)一组邻边笔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例2 (补充)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 例3 (补充)已知:如图(1),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例3?思考一下,相信你能行!! 五、随堂练习 1.(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已知:如图,在△ABC中,∠C=90°, CD为中线,延长CD到点E,使得DE=CD.连结AE,BE,则四边形ACBE为矩形. 六、课后练习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教案

余角和补角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 2.掌握有关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3.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和简单推理问题. 4.通过有关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5.通过互余、互补角性质的推导,说明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 (二)难点 有关余角和有关补角性质的推导.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度 量,认识了平角和直角,下面请 看投影显示图形,见图1及图2: 教师演示:在以上两个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电脑(或投影),分别过两个角的顶点作活动射线,任意改变射线位置,让学生观察,如下图1及图2: 提出问题:射线 把平角,直角分别

分成了几个角?它们的度数关系如何? (学生容易答出:分成两个角,,.) 教师演示:把射线固定一个位置不动,然后把两个图形中的角保持大小不变,拉开,如图1及图2(或拉开更远些,多变换几种位置).提出问题:与的和还是吗?与的和还是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不论、、、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大小不变,与的和永远是平角,与的和永远是直角.像这样具有特殊关系的角,我们分别叫它们互为补角和互为余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一节中又一新知识. 探究新知 1.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 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前面老师的演示和说明,叙述一下具有什么关系的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吗? [板书]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2.提出问题,理解定义.(投影显示) (1)以上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 (2)若,那么互为补角吗? (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余角和补角第1课时导学案

A O B E C D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余角和补角第1课时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在5.12地震中,都江堰大坝受到严重损害,需要修复加固,施工前要求先测量大坝的倾斜角(即图中的∠1),但坝底是由石块堆积而成,量角器无法伸入大坝底部测量,聪明的你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来学习4.3.3 余 角和补角。 2.学习目标: (1)能说出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 (2)会运用余角、补角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3.学习重、难点: 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难点:余角、补角及性质的应用。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自学课本第137页例3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看书边思考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必须满足的 条件是什么?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可简称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反之,如果两个角互为余角,那么这 两个角的和等于 。用字母表示:如果∠α+∠β=90°,那么∠α与∠β互为________;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那么∠α+∠β= 。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反之,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和等于 。用字母表示:如果∠α+∠β=180°,那么∠α与∠β互为________;如果∠α与∠β互为补角,那么∠α+∠β= 。 3)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与他们的位置有关吗?你能画出图形加以说明吗? 4)已知∠α是锐角,则∠α的余角等于______,∠α的补角等于_______。 5)如图,A 、O 、B 在一条直线上OC ⊥AB (即∠AOC =∠BOC =90°)OD ⊥OE ,试指出图中 互余和互补的角。 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师助生: (1)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收集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2)差异指导:教师对个性或共性问题适时点拔引导。 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帮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 强化: (1)总结交流: ①余角、补角定义的文字表示和数学式表示。 ②互余、互补两个角与他们的位置无关。 (2)练习: 1

数学:4.3.3《余角和补角(1)》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数学:4.3.3《余角和补角(1)》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文档设计者: 设计时间 : 文档类型: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重点难点】正确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思考: (1) 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块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和等于多少度? (2) 如图1,已知∠1=61°,∠2=29°,那么∠1+∠2= 。 (3) 如 图 2,已知点A 、O 、B 在一直线上 ,∠COD=90°,那么∠1+∠2= 。 二、自主探究 1.互为余角的定义: 思考: (1) 如图3,已知∠1=62°,∠2=118°,那么 ∠1+∠2= (2) 如图4,A 、O 、B 在同一直线上,∠1+∠2= 2 图 1 90° 1 2 图 2 1 2 1 2 C O D

O E D C B A 2.互为补角的定义: 问题1:以上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 问题2:若 ∠1+∠2 +∠3 =180° ,那么∠1、∠2、∠3互为补角吗? 3.新知应用: 例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例2:如图,∠AOC =∠COB =90°,∠DOE =90°,A 、O 、B 三点在一直线上 (1)写出∠COE 的余角,∠AOE 的补角; (2)找出图中一对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课本141页练习1、2、3; 【要点归纳】: 【拓展训练】:

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 3 1还少?20,求这个角的度数。 2、若α∠和β∠互余,且α∠:β∠=7:2,求α∠、β∠的度数。 【总结反思】: 可以编辑的试卷(可以删除)

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1《矩形》矩形的判定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1《矩形》矩形的判定导 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分析能力。重点:矩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难点: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二、、自主预(复)习自学教材53—55页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使AB=CD, EF=GH、2、摆成四边形(如第②个图),这时窗框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依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 3、将直角尺紧靠窗框的一个角(如第③个图),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矩形,依据的数学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矩形。 4、除了上面制作矩形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你画一个矩形; 5、交流画矩形的方法,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

6、证明矩形的判定方法:已知:如图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 7、归纳:矩形的判定方法:(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矩形,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9、下列关于矩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合作探究例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 OA=OD,ABDO∠AOD=50,求∠OAB的度数C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为BC上的两点,且BE=CF,AF=DE、求证:(1)△ABF≌△DCE;(2)四边形ABCD是矩形、 四、当堂反馈

七年级数学上册 4.3 角 4.3.3 余角和补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3 角 学习目标: 1. 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利用余角、补角 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能用方位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难点:运用余角、补角和方位角的相关知识解题. 一、知识链接 如图①,在长方形中,∠1+∠2= °, ∠3+∠4= °. 图① 二、新知预习 1.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 (简称为两个角 ______ ). 如图①,可以说∠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或∠1和∠2互余. 2.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 (简称为两个角 ______). 如图①,可以说∠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或∠3和∠4互补. 三、自学自测 1. 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余角? 自主学习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 完成自主学 习部分 配套PPT讲 授 1.情境引入 (见幻灯片 3)

2. 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补角?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有关余角和补角的计算 例1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 4 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方法总结:余补角问题中,若角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倍分关系,可尝试将较小的角设为未知数, 列方程解答. 例2如图,已知O为AD上一点,∠AOC与∠AOB互补,OM,ON分别为∠AOC,∠AOB的平分 线,若∠MON=40°,试求∠AOC与∠AOB的度数. 课堂探究 教学备注 配套PPT讲授 2.探究点1新 知讲授 (见幻灯片 4-12)

2[1][1].1余角与补角导学案

七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课题:2、1 《余角与补角》制作人:审核:时间: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余角、补角的定义 2、三种角的性质: 1、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2、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3、会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 重点:互余、互补定义及它们的性质。 难点: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前置准备: 自学课本p59的内容: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符号语言:如果∠α+ ∠β= ,那么∠α和∠β互为。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那么∠α+∠β= 。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补角,那么∠α+∠β= 。 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1.填表: 想一想:同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已知3组角: A 组 B组 C组 (1)对A组中的每一个角,在B组中找出它的补角,并用线连接; (2)B组中有哪些角的余角在C组中?分别找出这些角,并用线连接。 3.判断: (1)90°的角叫余角,180°的角叫补角。() (2)如果∠1+ ∠ 2 +∠3=180 °,那么∠1、∠ 2与∠3互补。() (4)∠1+∠2=90°,则∠1是余角() (5)∠1+∠2+∠3=90°,则∠1、∠2、∠3互为余角。() (6)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 (7)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4、如果∠1、∠2互余可得。∠3与∠2互余,可得到。 如果∠1与∠3都是∠2的余角,那么∠1与∠3有什么关系?。 如果∠4与∠5互补,可得。∠6与∠5互补可得。 如果∠4与∠6都是∠5的补角,那么∠4与∠6有什么关系?。 5、通过问题1,你能总结概括出同角的余角、同角的补角的关系吗?并试着举例说明等角的余角、等角的补角的关系。 6、已知∠α=50017',求∠α的余角和补角。(注意做题格式) 三、拓展提高能力提升 1.如果一个角是30?,那么它的余角是_____度. 2.已知∠1=200,∠2=300,∠3=600,∠4=1500,则∠2是___ 的余角,___ _是∠4的补角. 3.如果∠α=39°31′,∠α的余角∠β =__ __,∠α的补角=__ __,∠α-∠β=___ . 4.若∠1+∠2=90°,∠3+∠2=90°,∠1=40°,则∠3=_ _°,依据是_______ __. 5.一个角的补角是130?,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度.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互余的角都是锐角 B.钝角的平分线把钝角分为两个锐角 C.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钝角 D.两个锐角的和必定是直角或钝角 7.如果90 αβ ∠+∠=?,而β ∠与γ ∠互余,那么α ∠与γ ∠的关系是()A.互余 B.互补 C.相等 D.不能确定 8、一个锐角和它的余角之比是5∶4,那么这个锐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A.100?B.120?C.130?D.140? 9.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少40°,求这个角的度数. 10.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比是1:2,则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 ∠α的度数∠α的余角∠α的补角 50 45 120 (0<n<90) n 0 10 0 55 0 75 0 100 0 145 35 80 105 125 170 10 15 35 55 115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材第75、76页。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或分 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3.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2至3分钟) 1、12÷4 = ( 12×3 )÷(4 ×3 ) = ( 12 ÷2 )÷(4 ÷2 ) = 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 )或者( )相同的数 (0除外),( )不变。

2、9÷17= ()/() 7/16=()÷()()÷8= 5/8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们知道分子可以看成(),分数线可以看成(),分母可以看成),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 3、引入课题:除法有商不变性质,那分数有什么基本性质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分是的基本性质) 二、展标: 先来看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1、通过刚才商不变性质,及其分数和除法关系的复习,谁能完成我们第一个教学目标呢?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 1/4=( )/8 10/25=( )/5 1/6=6/( ) 3/( )=12/28 四、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练习 1/2 2/4 4/8 经过观察会发现,涂色部分的面积(),所以1/2=()=() 2、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为什么“0除外”? 3、和 4/5大小相同而分母不同的分数有: 4、回顾结论,提问。

【学案】 矩形的判定

第2课时 矩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学习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分析能力; 2、培养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归纳矩形的判定定理,并用模式表示: (1)你能确定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自己探究)。 判定定理1(从四边形?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几何语言: 在四边形中, ∵ ∴ (2)我们知道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由此这个定义可以作为一个判定吗? 判定定理2(从平行四边形 ?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90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几何语言: 在平行四边形中, ∵ 或 或 或 ∴ (3)矩形的对角线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吗?(证明你的回答) 证明: 判定定理3(从平行四边形?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几何语言: 在平行四边形中, ∵ ∴ 【归纳总结】矩形的判定方法: A C B D A C B D D O C B A D O C B A

1、有一个角是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四个角都是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矩形。或者说,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课堂练习 思考: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加以证明,不正确的通过举反例或画图加以说明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又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四、课堂小结 (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 一般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证明一个直角或者对角线相等 (2)证明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 一般可在角上找条件,也可在对角线上找条件。 判定方法:从角的条件看、 ( 种) 从对角线的条件看。 五、课后作业 1、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判断一个四边形门框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合作学习小组的4位同学拟定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对角线是否相互平分 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 C、测量一组对角是否都为直角 D、测量其中三个角是否都为直角 2、如图,已知的对角线、相交于O,△是等边三角形,4,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