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能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认识: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的分类: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如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归为一类,圆形单独一类等。
3. 图形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长方形可以用来表示书本的封面,圆形可以用来表示钟表的表盘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和操作图形。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3.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如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归为一类,圆形单独一类等。
4.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长方形可以用来表示书本的封面,圆形可以用来表示钟表的表盘等。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2 看一看(二)2. 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应用等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和它们的特征。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看一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读、会书写本课关键词汇和句子。
2.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课文,自己编写简单的对话。
3.能运用所学的句型,流利地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重点1.关键词汇和句子的读、写、说。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编写对话的能力训练。
4.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对话的自己编写训练。
2.口语表达的口音准确性。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热身活动。
教师可以参考一些流行的唱、跳、快板、做俯卧撑等运动热身,让学生放松身体,热起课堂气氛。
2.宣读本课教学目标。
主体(35分钟)1.听读课文原文。
教师将课文原文读一遍,让学生跟读,并指认关键词汇。
让学生捕捉、反复读、记住并掌握有用的词汇和短语,建立新的单词和语言意识。
2.词汇听写。
教师口头传授学习课文的主要单词、词组,并进行听写,让学生通过听取、记住和写出单词来检验自己的记忆,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
3.句型学习并扩展。
教师介绍本课句型,并给出其他类似的句型,创造情境和示范演练,让学生在母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养成灵活运用句型的好习惯。
4.课文问答。
教师按照预备好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听懂并回答或用中英文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自己编写简单的对话。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多种可能的情境,并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句型编写自己的对话。
6.情景模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情景演练,并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自信和准确性。
归纳(10分钟)1.教师尝试用口头和笔记的方式帮助学生概括所学关键信息、过程和技能,让学生自觉地思考问题,就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教师宣读和让学生借鉴并记录在教学笔记本上,以备以后复习和查阅。
拓展(5分钟)1.预习下一节课。
教师展示下一节课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词汇,并通过简单的故事概括下一节课的课文。
教学评估1.课文原文听说测试。
2.自己编写对话的评估。
3.做简单的口头表演。
4.课后做口语练习。
参考教材教材名: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作者:北师大版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观察物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而且有时在看到多个物体时还有被遮挡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3、出示下面的四副图。
引导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并与同伴说说理由。
从四副图中选择出哪副图是从窗外看到的?教师耐心的引导学生倾听部分学生的判断方法,并适时指导也可以集体引导学生一起判断。
活动意图说明: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生亲自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到空间想象和推理判断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有条理的思维的良好习惯和数学素养。
环节四:练习归纳(指向目标1,2)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学生自由谈论各自的收获。
3.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
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四个小动物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贝贝的红房子走过来,那你知道下面这四幅图是谁看到的吗?猜猜看,谁猜对了,贝贝就会邀请谁去它的红房子里吃水果。
现在在每幅图下面写上它们的名字吧!(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
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4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4.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和同伴进行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判断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5.说一说还有哪些收获?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二)》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学习内容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二)》学习目标1.我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两个物体,能简单描述我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
2.我能正确分清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3.观察两个物体,我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不同(前、后、左、右)和相互遮挡现象。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看一看(二)》精品教案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看一看(二)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学校
教材分析
情境一主要是借助画面中的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想象观察两个物体,探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情境二是从窗外远距离观察人物,再一次经历从相对位置观察的过程,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二、游戏导入
首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 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走到教室中间,让两人背对背站着,你们看 一看,看到了什么?游戏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总结。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淘气和奇思也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件。
三、互动新授
活动一、他们在观察什么呢?(贴图)让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出示: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模拟观察)请同学们拿出杯子和盒子,然后在小组内互相看一看,你看到的是不是与书上的相同,你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见牙膏盒,你认为她说的对吗?为什么呢。请你站在笑笑的角度观察一下。再告诉老师,结果是什么?
3.完成第3题
淘气看到的是哪幅图。你们 先想一想,最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得出结论后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
设计
看一看(二)
模拟观察法
排除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但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的时间不够。
四、实践应用
师:我们会判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形状。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巩固和验证一下。(逐步出示课本16页的情境图) 16页“练一练”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课程描述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课《看一看(二)》,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巩固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图形,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认识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能正确称呼不同的图形。
2. 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并能正确描述和区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3. 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和描述图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称呼不同的图形。
2.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描述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准确、更丰富地描述图形。
五、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体验并描述这些图形。
2. 正式活动(1)认识不同的图形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能正确地称呼它们,如圆形、正方形等。
(2)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并能正确地描述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如红色、蓝色、大的、小的等。
3. 结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巩固学生学习内容。
六、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示法、讲解法、操演法、评价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本课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表现进行评价,旨在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八、作业布置1.布置图形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家里或学校周围的图形。
2.布置语言表达作业,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大小。
九、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巩固了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能更准确更丰富地描述图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看一看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看一看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看一看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本节的教学设计如下:1.注重新课前的复习铺垫。
由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升级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显得突兀,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熟悉课上要观察的两个物体,通过做相关的练习题,回答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将要观察的两个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为同时观察这两个物体扫除障碍。
2.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模拟观察,一方面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一方面获得观察经验,切实感受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杯子牙膏盒学生准备杯子牙膏盒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提问: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分别观察杯子和牙膏盒,对这两个物体的外形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接下来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两个物体做好准备。
⊙自主观察,感受新知1.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出示问题及下面的两幅图: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2课时看一看教学设计
3.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开展“家庭物体观察”活动,选择一个房间,共同观察并描述房间内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完成后,相互分享观察结果。
提示: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家人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增进彼此的了解。
4.思考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2.展示校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说出这些景物或建筑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吗?”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观察物体时,我们要注意它们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更仔细地观察物体。”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距离观察物体,注意物体的整体和局部特征。
2.讲解描述物体的数学语言:如何使用准确的词汇和语句描述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对于空间观念较弱的学生,设计具体操作活动,如拼图、模型搭建等,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空间关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如设计一个小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信心。
5.情感融入,价值观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设计观察、描述、比较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体的特征。
-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破难点,分层指导:
-对于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提供有结构的观察材料,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观察方法。
-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通过提供描述框架和词汇,帮助他们形成清晰、准确的表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现象,学习平移的性质,以及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移的性质:通过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和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规律。
2.平移的应用: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如拼图、设计图案等。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平移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平移的现象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滑滑梯、翻书等,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学习的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用语言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难点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孩子们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包括一些小玩具和图片,用来展示物体的不同空间位置。
孩子们需要准备的学具有自己的练习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上,然后问孩子们:“这个玩具在哪里?”引导他们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来描述。
2. 讲解与示范: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教具,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并教授他们如何用语言来描述。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下左右前后 ++++++| | | | | || 物体 | 物体 | 物体 | 物体 | 物体 || | | | |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的位置,并写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在一些复杂的空间关系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能够在家里加强巩固。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描述,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观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 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3. 提高观察能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还有一些图片和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2. 观察和描述:我会给大家发放一些卡片,上面有一些几何图形,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发现特点和规律: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物体和几何图形2. 不同角度观察3. 特点和规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观察一些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从不同角度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2. 观察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发现它们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答案:1. 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也是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一个正方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题目中“减法”的运算规则;2.发现,“减法”运算中最小被减数为 0 ;3.提升学生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教学本单元的数学概念:减法;2.强化学生对“减数”和“被减数”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减法”;2.如何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减法”;3.在巩固口算能力时如何提高学生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在课前布置一些口算练习题30 - X = 18;2.提醒学生熟悉“减数”和“被减数”的概念。
2. 引入新知1.准备两个不同颜色的图棒讲解减法的概念。
2.同时出示题目:25 - 7 =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3. 拓展知识1.以 28 - 8 = ? 为例讲解减法的基本规律;2.讲解题目:35 - 17 = ?,并带着学生体验其解题方法。
4. 温故知新1.让学生自己设计五道不同的减法口算练习题;2.检查学生练习题答案,帮助他们纠正出现错误的地方。
5. 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选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在超市购买物品等;2.让他们运用减法解决与该场景相关的问题,并向同学展示解决方案,以鼓舞他们运用减法的信心和兴趣。
6. 巩固练习1.准备3 - 4 道不同难度的练习题;2.督促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答题错误。
六、教学总结1.对当天课程的重点难点做个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2.与学生互动,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七、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上学到的知识;2.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八、教具清单1.PPT课件等教学工具;2.笔和纸。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2课时看一看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4.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的全面融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组织进行了教师评价,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5.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手段,还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学会用客观、全面的角度评价自己和他人。
3.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们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
5.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学习数学对他们未来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案:看一看(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六单元“看一看(二)”。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简单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几何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简单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3. 讲解例题:出示一些有关对称性的例题,如画一个对称的图形,或找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对称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简单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正方形:对边对称,对角线对称长方形:对边对称,对角线不对称圆形:任意方向对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更多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如三角形、梯形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二、教学目标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目标中,我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我认为,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性至关重要,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重点关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具与学具准备中,我特别关注了每个学生准备一些简单几何图形这一环节。
我认为,通过实际操作简单几何图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称性。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些几何图形,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称性。
五、教学过程细节重点关注1. 实践情景引入: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看一看(二)”。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在二维平面内,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以及平面图形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空间方位的概念;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 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空间方位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对于空间方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复杂图形相对位置的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我准备了一些图片,用来展示不同的空间方位和相对位置。
学具: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绘制他们观察到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物体,比如一个盒子,然后提问学生们:“这个盒子在哪里?”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回答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
2. 新课导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图片中包含了不同的空间方位和相对位置。
我会逐个展示图片,并提问学生们:“这个物体在哪里?”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实践操作: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人轮流观察一个物体,并用语言描述这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其他小组成员需要根据描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比如:“一个小球在盒子的左边,另一个小球在盒子的右边,请问这两个小球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我会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答这些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这些题目会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判断两个图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空间方位:上下、左右、前后2. 相对位置描述:物体A在物体B的左边,物体B在物体A的右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你的书桌的位置,比如说它在教室的左边,还是在右边?2. 画出两个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感知。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应用。
2. 测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尺子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3. 长度计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如计算两个物体长度的总和或差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准确测量物体长度,长度加减计算。
难点:准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技巧,长度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学生用尺子、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物体的长度,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新授:详细介绍厘米和米的概念,教授测量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计算题目。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测量方法、长度计算的步骤和示例。
作业设计设计相关的测量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在测量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错误,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期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长短。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看一看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情感态度。
2.通过探索空间位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环节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此外,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看一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看一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识别和分类,但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描述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案例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对空间位置的认识,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的位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今后的空间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提升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他们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改进。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5.内容丰富,注重实践与应用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基本方向概念的学习,又有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注重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空间位置的描述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2章《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教案(2)
教学设计看一看(二)1教学目标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摆、分、画图、表格的方法展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过程。
3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4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5.1.2教学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5.1.3学时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引题定标: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个物体,大家来看这几幅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展示教学楼照片)生:教学楼(学生抢说在哪看到的)2、师:对,大家说的没错,这几张照片就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咱们现在所在的这座教学楼。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果我们站的角度和方位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看一看。
(板书:看一看二)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一)主题图一:师:郑老师在桌面上摆放了一组物体,大家看看是什么?如果你要是在1、2、3、4这四个位置观察这组物体,想想你会看到什么?谁来说一说?(白板出示物体)师: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实际观察一下好吗?课前郑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类似一组物体,每个小组桌面上也都有四个位置编号。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看一看(二)》参考教案
看一看(二)(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物体的过程,体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形状。
3、在多方位观察物体的活动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实物组合的形状。
难点:想象自己在观察着的位置能看到什么形状。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问题(1)导入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教材15页上面例题)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奇思、笑笑和淘气分别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杯子和牙膏盒。
2. 分析三个同学看到的物体形状3. 解决问题问题(2)导入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教材15页中间例题)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图中窗外的淘气正在从窗外向室内观察,室内有一个小女孩和一张桌子,要求判断这四张图哪个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
2.观察判断假如你自己就是淘气,淘气在窗外看到的应该是小女孩的背影,而且在淘气面前,桌子在左,小女孩在右。
3.解决问题淘气看到的情景是图②。
归纳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重点提示根据观察者的位置,抓住被观察物体相对位置的摆放进行判断。
误区警示【误区】把两个同学和看到的两幅图分别连起来。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仔细观察图,只看到刚刚在明明的对面,却没注意刚刚是站起来向下看,刚刚看到的应该是物体的上面。
错解改正温馨提示在观察图时,不但要看清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同时也要注意观察者的视力范围。
(四)能力提升【能力点】运用观察法解决画图问题例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画一画。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正方形,其中上面1个,下面2个;从左面看到的是2个正方形,上面1个,下面1个;从上面看到的是2个正方形,左面1个,右面1个。
解答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时,先想象从规定的方向能看到几个正方形,再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看一看(二)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本节的教学设计如下:1.注重新课前的复习铺垫。
由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升级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显得突兀,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熟悉课上要观察的两个物体,通过做相关的练习题,回答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将要观察的两个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为同时观察这两个物体扫除障碍。
2.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模拟观察,一方面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一方面获得观察经验,切实感受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杯子牙膏盒学生准备杯子牙膏盒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提问:(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导入新课。
(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分别观察杯子和牙膏盒,对这两个物体的外形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接下来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两个物体做好准备。
⊙自主观察,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1)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淘气面对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在淘气的右边)(2)课件出示问题及下面的两幅图: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3)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膏盒和杯子,模拟书上的情境与同伴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师:请你们说说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学生观察后汇报)2.解决问题:在笑笑的位置是否能看到牙膏盒?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1)组织讨论。
师:笑笑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她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想象笑笑看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师:你认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2)模拟观察。
师:请组长拿出牙膏盒和杯子,照图中的样子摆好,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看看观察的结果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学生拿出实物,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在笑笑的位置看不到牙膏盒)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会把牙膏盒挡住吗?(因为杯子在牙膏盒的前面,既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所以会把牙膏盒挡住)3.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
(1)独立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
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生:笑笑坐在桌子的左侧,淘气站在窗外向屋内观察。
师:站在窗外的淘气看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预设生1:我们看到的是笑笑的正面,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面。
生2:我们看到的画面中笑笑在桌子的左侧,窗外的淘气在我们的对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和我们相反。
(2)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下面的四幅图,请学生尝试独立判断。
师:你能说出哪幅图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吗?理由是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判断的结果和判断的理由,教师边巡视边倾听部分学生的判断方法)2看一看(二)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本节的教学设计如下:1.注重新课前的复习铺垫。
由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升级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显得突兀,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熟悉课上要观察的两个物体,通过做相关的练习题,回答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将要观察的两个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为同时观察这两个物体扫除障碍。
2.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模拟观察,一方面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一方面获得观察经验,切实感受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杯子牙膏盒学生准备杯子牙膏盒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提问:(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导入新课。
(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分别观察杯子和牙膏盒,对这两个物体的外形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接下来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两个物体做好准备。
⊙自主观察,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1)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淘气面对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在淘气的右边)(2)课件出示问题及下面的两幅图: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3)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膏盒和杯子,模拟书上的情境与同伴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师:请你们说说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学生观察后汇报)2.解决问题:在笑笑的位置是否能看到牙膏盒?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1)组织讨论。
师:笑笑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她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想象笑笑看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师:你认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2)模拟观察。
师:请组长拿出牙膏盒和杯子,照图中的样子摆好,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看看观察的结果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学生拿出实物,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在笑笑的位置看不到牙膏盒)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会把牙膏盒挡住吗?(因为杯子在牙膏盒的前面,既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所以会把牙膏盒挡住)3.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
(1)独立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
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生:笑笑坐在桌子的左侧,淘气站在窗外向屋内观察。
师:站在窗外的淘气看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预设生1:我们看到的是笑笑的正面,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面。
生2:我们看到的画面中笑笑在桌子的左侧,窗外的淘气在我们的对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和我们相反。
(2)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下面的四幅图,请学生尝试独立判断。
师:你能说出哪幅图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吗?理由是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判断的结果和判断的理由,教师边巡视边倾听部分学生的判断方法)2看一看(二)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本节的教学设计如下:1.注重新课前的复习铺垫。
由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升级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显得突兀,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熟悉课上要观察的两个物体,通过做相关的练习题,回答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将要观察的两个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为同时观察这两个物体扫除障碍。
2.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模拟观察,一方面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一方面获得观察经验,切实感受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杯子牙膏盒学生准备杯子牙膏盒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提问:(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导入新课。
(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分别观察杯子和牙膏盒,对这两个物体的外形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接下来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两个物体做好准备。
⊙自主观察,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1)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淘气面对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在淘气的右边)(2)课件出示问题及下面的两幅图: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3)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膏盒和杯子,模拟书上的情境与同伴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师:请你们说说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学生观察后汇报)2.解决问题:在笑笑的位置是否能看到牙膏盒?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1)组织讨论。
师:笑笑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她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想象笑笑看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师:你认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2)模拟观察。
师:请组长拿出牙膏盒和杯子,照图中的样子摆好,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看看观察的结果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学生拿出实物,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在笑笑的位置看不到牙膏盒)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会把牙膏盒挡住吗?(因为杯子在牙膏盒的前面,既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所以会把牙膏盒挡住)3.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