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精)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1.农概业的念,特性及多功能性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特性:(1)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2)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3)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农业的多功能性:(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规律农产品供给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农产品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用农产品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谷贱伤农”。

在丰收的年份里,农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粮食需求缺乏弹性:Ed<1在丰收的年份里,粮食的供给增加(如图s →s’),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P1→P2 ),由于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了农民总收入减少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农产品批发市场含义与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含义: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多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公路、铁路交汇处。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1、商品集散功能(吸收和汇集,产地-销地)2、价格形成的功能(同场竞争,按质论价)3、信息中心的功能(收集、整理、发布信息)4、供求调节的功能(均衡价格)5、综合服务的功能(全面、周到的服务)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1.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市场制度的一个创新,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并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十四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3讲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十四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3讲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思维点拨 耕地资源等同于耕地吗? _耕__地__资__源__不__等__同__于__耕__地__。__耕__地__资__源__与__耕__地__既__有__区__别__,__又__有__联__系__。__耕__地__资__源__包__括__已__开__发__ _利__用__的__耕__地__,__还__包__括__可__开__发__为__耕__地__而__尚__未__开__发__的__土__地__。___
D.灾毁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因种植果树等效益比较高,在耕地上种植果树、种园
林树木和挖塘养殖等现象较多。
[2023·浙江1月卷]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
“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据
此回答4~5题。
公顷)。据此回答1~3题。
用地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 13 538.5 1 481.2 25 395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2 786.19 2 017.16 28 412.59
用地类型 草地 湿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 28 731.4 — 2 873.9 794.2 4 269
图1
图2
(1)耕地概念:指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
农作物的土地。
(2) 世界耕地资源的特点:数量的__稀__缺__性__;空间分布的__不__均__衡__性__。受气候、地 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集中分布在__温__带__湿__润__平__原__地区。 (3) 耕地资源的价值:具有显著的__经__济__价__值__,还具有重要的__社__会__价__值__和__生__态___ _价__值_。

三农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汇编

三农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汇编

三农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汇编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法规 (2)1.1 农业法 (2)1.2 农村土地承包法 (3)第二章农村土地政策与法规 (3)2.1 土地管理法 (4)2.2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 (4)2.3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 (4)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与法规 (5)3.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方针 (5)3.2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5)3.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 (5)第四章农业科技政策与法规 (6)4.1 农业科技推广法 (6)4.1.1 法律依据 (6)4.1.2 推广体系 (6)4.1.3 推广服务 (6)4.2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6)4.2.1 政策目标 (7)4.2.2 政策措施 (7)4.2.3 政策支持 (7)4.3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管理规定 (7)4.3.1 管理原则 (7)4.3.2 建设内容 (7)4.3.3 管理措施 (7)4.3.4 监督考核 (7)第五章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8)5.1 农业资源保护法 (8)5.1.1 土地资源保护 (8)5.1.2 水资源保护 (8)5.1.3 农业野生生物资源保护 (8)5.2 农业环境保护法 (8)5.2.1 农业污染防治 (8)5.2.2 农业生态保护 (8)5.3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8)5.3.1 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 (9)5.3.2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9)5.3.3 农业野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9)第六章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 (9)6.1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政策 (9)6.1.1 政策背景 (9)6.1.2 政策内容 (9)6.2 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 (9)6.2.1 管理规定背景 (10)6.2.2 管理规定内容 (10)6.3 农业保险条例 (10)6.3.1 条例背景 (10)6.3.2 条例内容 (10)第七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与法规 (11)7.1 农村义务教育条例 (11)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义务教育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公平。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导论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14.蛛网理论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4.★零售业态的含义: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4.★WTO 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不能移动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积是有限的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 经济特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的稀缺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②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1.★刘易斯模式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农业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②系统性③外生性④复杂性⑤周期性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第九章农业资金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②农业信贷资金③农户资金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①危害的直接性②危害的隐蔽性③危害的累积性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③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①经济持续性②社会持续性③生态持续性3.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①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④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4.★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实现物质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能会考大题:1.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2.分析农贸市场和超市在销售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土壤资源保护和管理

土壤资源保护和管理
3、降低土壤酶活性,阻碍作物生长。
第十四章 土壤资源保护和管理
14.4 土壤酸化与防治
形成原因可分成两类: 酸雨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 酸雨监测及其防治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控制SO2的排放是防止酸雨发展的根本对策 。 (2)对已经酸化的土壤可以添加一定的土壤改良剂 。 (3)加速城市绿化和恢复植被 。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类型的土壤侵蚀遍布 全国各地。
全国水蚀面积153万km2 14.3.4 土壤侵蚀的危害
第十四章 土壤资源保护和管理
14.3 土壤侵蚀与防治
14.3.1 土壤侵蚀的概念 14.3.2 土壤侵蚀的类型 14.3.3 我国土壤侵蚀状况 14.3.4 土壤侵蚀的危害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大量流失 (2)土壤侵蚀给人们带来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贫困
14. 3. 5. 2 标本兼顾,综合治理 (1)无明显土壤侵蚀地区在利用中应加强保护 (2)轻度和中度土壤侵蚀区在保护中利用 (3)在土壤侵蚀严重地区应先保护后利用 (4)选择适宜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章 土壤资源保护和管理
14.4 土壤酸化与防治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变酸的过程。 按其形成原因可分成两类:
14.2 土壤(地)沙化与防治
14.2.1 土壤沙化及沙漠化的概念 14.2.2 土壤(地)沙化及沙漠化的类型 14.2.3 土壤沙化及沙漠化的危害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60年代在前苏联均发生过强烈的黑风暴。 今年连续不断 的沙尘暴
14.2.4 影响土地沙漠化的因素
有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
C2 碱化 D1 无机物 (包括重金属和盐碱类) 污染 D2 农药污染 D3 有机废物 (工业及生物废弃物中生物易降解有机毒物)污染 D4 化学肥料污染 D5 污泥、矿渣和粉煤灰污染 D6 放射性物质污染 D7 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污染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钟甫宁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导论(2学时)了解政策、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概念,掌握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1 •政策与政策科学:政策;政策科学。

2•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农业的概念、地位及作用;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3•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政府政策干预的U标及缺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政策。

第二章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掌握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和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1.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其内涵: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福利变化的测度。

2.农业政策分析模型: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系统模型;过程模型;精英模型。

3•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掌握农业政策目标及农业政策手段的相关内容。

重点掌握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中国具体的农业政策目标。

1.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

2.农业政策LI标:农业政策I」标的基本含义;确定农业政策I」标的原则;确定农业政策LI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农业政策LI标。

3.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汁: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

4.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农业政策方案的比较论证;农业政策方案的决策;农业政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农业政策方案的采纳与合法化。

第四章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掌握农业政策具体执行的原则和要求、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重点掌握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第十四章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PPT课件

第十四章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PPT课件

往往是一样的,在农业部倡导农村合作经营的背景下,集中连片的同等级土地,有利于多户
农民联合,在一定规模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农用地质量,进而提高农用地的价值。
2021
4
2021
5
第十二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四、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
下列耕地原则上应划入保护区:
法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推广规模农业,又增加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需要侵占零散 基本农田地块引发纠纷的频率。
基本农田“连片性”程度高有利于提高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大型机
械在连片土地上的优势更易发挥;彼此连片的同等地块,对农业科技的普及更为有利;环境
监察部门对大片相连的土地可以实行空间上的集中监察;集中连片的同等级土地的使用性质
2021
8
2021
9
2021
10
2021
11
2021
12
2021
13
2021
14
2021
15
2021
6
第十二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主要成果 1、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2、 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3、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图; 4、 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5、乡镇和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说明书。
2021
7
第十二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六、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 (二)基本农田的地力等级; (三)保护措施; (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奖励与处罚。

农业保护政策名词解释

农业保护政策名词解释

农业保护政策名词解释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了农业补贴、关税保护、进口限制、价格支持等多种形式。

下面将按照不同的政策形式进行解释。

一、农业补贴农业补贴是指国家为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而提供的一种财政补贴。

这种补贴可以是直接给予农民的现金或物资,也可以是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方式来实现。

农业补贴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关税保护关税保护是指国家为保护本国农业生产而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这种措施通常是通过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进口,从而保护本国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和价格。

关税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但也容易引起贸易争端和国际贸易摩擦。

三、进口限制进口限制是指国家为保护本国农业生产而采取的一种贸易限制措施。

这种措施通常是通过限制进口农产品的数量或者实行进口配额来限制进口,从而保护本国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和价格。

进口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但也容易引起贸易争端和国际贸易摩擦。

四、价格支持价格支持是指国家为保障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的稳定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

这种措施通常是通过政府购买农产品或者实行最低收购价等方式来支持农产品价格,从而保障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价格支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的稳定,但也容易引起市场扭曲和资源浪费。

总之,农业保护政策是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的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既有利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需要注意避免引起贸易争端和市场扭曲等问题。

考研农综四农业经济学第十四章背诵要点

考研农综四农业经济学第十四章背诵要点

第十四章第一节(了解)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

(背)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1农业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和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2农业的公共产品性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也无法排除他对这一类产品的消费之外,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它具有的不会因某一主体的消费而减少其他主体对这一产品的消费量3农业的弱质性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中,农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非农产业的用地不断增加,地价不断上涨,土地用于非农产业的报酬远远高于农业,这使得农地流失不断增加,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使得农业中的资金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造成农业的资金短缺和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农业发展后劲不足4农业的不稳定性由于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使得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而自然条件是无偿的,因此农业生产也相对不稳定其次,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不景气,对农业造成冲击,再次,由于土地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动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使得农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比较小,而由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刚性价格对供给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第二节(背)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1农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和贸易摩擦加剧虽然农业保护政策是一国范围内的事,但贸易的依存是不同国家的政策相互关联,因而造成政策上的相互依赖性,任何一个国家农业保护政策费用的变化,都受其它国家所采取隔离措施和公共政策的影响2农业保护政策的效率损失严重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追求公平,这必然会带来效率的损失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不仅给农产品的消费者,纳税人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由于资源的错误配置还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局部损失3农业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被动。

《农业政策学》课件

《农业政策学》课件
农业政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减少社会矛 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农业政策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影响
农业政策可以促进农村教育、培训等事业的发展 ,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3
农业政策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农业政策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 距,改善城乡关系。
06
农业政策的未来发展
农业政策的国际趋势
可持续发展
农业政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农业政策可以引导农民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农业政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合理的农业政策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
农业政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农业政策可以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 气候变化。
农业政策的社会效应
1 2
农业政策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古代农业政策
古代农业政策以重农抑商为特点,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储备,以保障国家安全和民 生稳定。
古代农业政策注重土地分配和农民权益保护,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水利建设等措施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古代农业政策强调农业技术的传承和创新,通过推广农业知识和技术,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近代农业政策
现代农业政策
现代农业政策以可持续发展和绿 色发展为主要目标,注重环境保 护和生态平衡,推进农业现代化
和绿色化转型。
现代农业政策注重市场机制和政 府宏观调控的结合,通过完善农 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保障
农民利益和农产品供应。
现代农业政策强调农业的多功能 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 业等新型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治理和保护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指导

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指导

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指导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保护农业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人类的福祉至关重要。

为此,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旨在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进行探讨。

一、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1. 农业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等,旨在保护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 农药管理法:该法规定了农药的登记、审批、使用和销售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力求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 土壤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土壤污染源的管控、土壤修复与治理等内容,旨在保护农业土壤资源,防止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4. 水资源保护法:该法规定了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农业排水管理等要求,以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二、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指导1.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鼓励农民采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恢复。

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通过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推广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技术、建设农田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3. 农田水利节水政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加强农田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4.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引导农民实施绿色种植、有机农业和生态畜牧业等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以上是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指导的简要介绍。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环境的保护,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面源污染等。

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并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的有效实施。

保护农业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的引导,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让农业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

《农业政策法规》课件

《农业政策法规》课件
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维护农村稳定
农业政策法规是维护农村稳定的 重要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 和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农村社会 秩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农业政策法规的历史与发展
农业政策法规的历史
农业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完 善,农业政策法规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监督检查和考核
对农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和考核,及时纠正和处理违 规行为。
农业政策法规的监督机制与方式
立法监督
01
通过立法机构对农业政策法规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政策的合
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监督
02
通过政府行政机构对农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社会监督
03
通过媒体、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对农业政策法规的执行进行监督
农业环保政策的案例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农业环保政策案例分析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农业环保政策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 要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农业环保政策的实施情 况和效果。例如,选取农业环保政策的典型案例,分析政 策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实施情况, 评估政策对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效果,并提出完 善农业环保政策的建议。
农业政策法规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农业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发展和 完善。未来,农业政策法规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 发展,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02
农业政策法规的核心内容
农业土地政策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明确农村土地的承包方式、期限、权 利义务等,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

农业政策与法规课件

农业政策与法规课件

政策评估:定期对农业政 策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 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
改进和完善政策法规。
农业政策法规的监督与评估
01
02
03
04
05
监督主体: 政府、社会 组织和公众
监督方式: 定期检查、 随机抽查、 专项督查等
评估指标: 政策法规的 实施效果、 农民的满意 度、农业发 展的成果等
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 实地考察、 数据分析等
评估结果应 用:改进政 策法规、优 化政策实施、 提高政策效 果等
第三章 我国农业政策法规的体
系与内容
土地管理政策
01
土地承包经营制 度: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02
土地流转政策: 鼓励土地流转, 促进土地资源合 理配置
03
土地征收政策: 依法征收土地, 保障农民合法权 益
04
土地保护政策: 加强土地资贴政策:支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保险政策:保障农业生产,降低农民风险 农业科技政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与教育政策
政策目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培 养农业人才
政策效果: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04
05
审查批准:提交上级部门审查批准
公布实施:通过官方渠道公布政策 法规,并组织实施
06
农业政策法规的实施方式和手段
政策宣传:通过各种媒体 和渠道,宣传农业政策法 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和政策水平。
政策培训:组织农业政策 法规的培训活动,提高农 民的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
政策落实:加强对农业政 策法规的监督和检查,确 保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解读

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解读

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解读为了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实施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一、农业环境保护政策1. 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旨在鼓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该政策,农民在实施耕地轮作、秸秆还田、农田水土保持等措施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体和土壤污染。

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建立农田面源污染监测网络、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

3. 农药使用管理政策农药的滥用不仅会对农产品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农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农药使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包括农药登记制度、农药使用培训、农药残留监测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二、农业环境保护法规1. 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是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之一,主要规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相关事项。

根据该法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应当符合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土保持和防洪安全的要求,保护农田水环境的健康。

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法规,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该法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当采取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治理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侵害。

3. 农田耕作方式法农田耕作方式法是为了规范农田耕作行为、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制定的法规。

根据该法规,农田耕作应当遵循科学种植、合理轮作、秸秆还田等原则,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农业环境的污染。

三、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业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

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保护政策

专题之五农业保护政策第一节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依据与判别标准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

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由两方面的政策组成:一是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二是为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二、农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1.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1)农业的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在没有特定政策干预和特殊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市场及价格机制没有反映或没有全面反映这一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或收益,从整个社会来看,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引起社会福利的下降。

(2)农业的公共产品性。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产品,只具备其中一个特性的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农业多功能性所提供的许多非商品产出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部分特性。

这部分非商品产出很难对其进行产权界定,他作为农业的溢出效应对生产者以外的其他人发生影响,即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排他性。

而且一定程度上,一个人对这些非商品产出的消费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对他们的消费,即具有不同程度的非竞争性。

农业非商品产出的公共产品性,提出了政府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3)农业的弱质性。

在与其他产业的竞争中,农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而且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农业科研周期长、技术进步缓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金、劳动力都大量的流向农业以外的产业。

(4)农业的不稳定性。

农业环境保护法律

农业环境保护法律

农业环境保护法律农业环境保护法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法。

第二条农业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田、水源、生态资源,防止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的生态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国家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

第四条农业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源头控制的原则,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农田环境保护第五条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应当保护农田的良好环境。

第六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保护和改善农田环境的原则,严禁非农业用地侵占农田。

第七条农田土壤的保护应当进行科学耕作,合理施用农业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土壤污染。

第八条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应当加强,确保农田的灌溉供水和排水畅通。

第三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第九条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经水流或风力进入水体、大气或土壤造成的环境污染。

第十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当优先从源头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和防治农田、农作物、农畜产品等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第十一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当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推广科学技术和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使用和排放。

第四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第十二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第十三条农产品生产、采购、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四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检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第五章农业生态保护第十五条农业生态保护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六条农业生态保护应当建立健全农田保护、农业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修复等机制,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一、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 与所造成的问题
(一)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
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 国内支持
保护政策 多样化
23
1.农业保护政策的第一个阶段是在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的农 业政策主要是通过立法设定较高的
农产品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国农业
3.农业保护政策的第三个阶段是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 • 各国先后制定了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法 律,并根据这些法律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 业发展的政策 • 政策主要措施有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 农业生产政策以及农业结构政策。 • 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要增加农产品的供给、 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结构改善和提 高农民收入,使农业部门能够同其他国民 经济部门协调发展。
第二阶段:“农业贫困问题”
• 农业与制造业生产率之间差距的扩大,使得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进入贫困阶段 • 对农业实行一定的价格支持;在农村进行基 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赚取工资收入的机 会;政府向农民发放低息贷款;组织村一级 经济复兴运动,促进生产投入品和消费品的 自给自足,减少农户的现金支出;政府通过 农业协会和合作社提供补贴,以加速这些方 案的实施。
(一)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 政策的必要性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农业实施保护政 策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
• 农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导致市场在某些方 面失灵 • 依靠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 需要政府在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上,采取 一定的政策手段加以宏观调控。
农业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 农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导致农业的发展动力不 足,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 但由于人口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 不仅对商品农产品的需求在质与量两个方面 都在提高,而且对农业的非商品产出的需求 也变得越来越强烈,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地 解决农业的多功能性问题。 • 因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政策出现 转向就成为一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 要求,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实施 一定程度的农业保护政策就成为各国政府的 必然选择。
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 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以价格保护措施
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 品供给为主要目标。
• 以价格保护为核心的农业保护政策体 系虽然在提高农产品供给方面效果非 常显著 • 但在农产品自给以后所带来的最大问 题是供给过剩 • 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过剩问题不仅政 府要增加财政支出,而且还必须采取 限产措施 • 因而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在提高农民 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 农业比较优势程度与农业保护水平之
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 农业比较优势的变化不仅与农户的经 营规模大小有关,即农户的经营规模 越小,农业的比较优势也就越小,而 且农业的比较优势还与一个国家的经 济发展速度有关。 •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农业 的比较优势下降的也就越快。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农产业的技术进 步一般总是快于农业部门,因此非农产 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农业劳 动生产率的增长,比较利益也就不断地 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比较利益的变 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为各种价格信号, 由此引起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动和组合, 导致农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就业份额 相对地下降或绝对地下降。
第十四章 农业保护政策
●本章学习要点
★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 ★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别标准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所造成的问题 ★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一节 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 依据与判别标准
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
• 农业保护政策从本质上来看是让生
活在城市的少数人来支持生活在农
村的大多数人,所以不会走得很远
• 当国家工业化实现以后 • 保护的供给更高: • 对农业支持的需求很大: • 农业有着文化上的价值 农业部门小,容易组织 • 农业官僚对该部门感兴 • 物质投入多,这样农业 趣,食品支出在消费者 有了工业同盟 支出中占有很小的比重, 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抵 • 产出价格上涨一个百分 制较少 点时,农民的净收益将 明显地以更大的百分比 • 农业支持是将资源从多 增加 数人手中转向少数人手 中,在多数人人均损失 • 供给弹性更高,价格的 一个很少的数量时,少 任何提高都会导致强烈 数人人均获得很大的收 的反应 益
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
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
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
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 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
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由两方面的政策 组成
• 一是为保护本国农业 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 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 保护措施 • 二是为促进农业与其 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 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 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由于农业保护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出现及 覆盖范围和保护力度都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 展阶段和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关,因此在讨论 分析农业保护问题时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给 出明确的界定
二、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 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与 • 社会经济在发展,因而农 实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 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也 社会经济理论的基础之 在发展与变化,没有一成 上,否则农业保护政策 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很容易偏离社会经济的 农业保护政策理论。对于 发展方向,不仅难以达 已出现的农业保护政策能 到原定的政策目标,而 否给出科学合理的理论解 且还容易造成更大的效 释,也成为农业保护政策 率损失,甚至出现更为 向科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 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 方面。
• 发达国家主要是大幅度地削减或放 弃原有的具有短期效应的价格支持 政策
• 转而大量采用具有长期效应、较少 直接引起贸易严重扭曲的农业保护 政策措施
• 即所谓的“绿箱”农业政策措施
• “绿箱”农业政策措施的精髓是,农业保护 政策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市场机制充分 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上
• 发展工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 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国内食品的充足 供给,以防止城市工人工资和生活费用的提 高,防止进口工业资本品和技术所需外汇的 严重枯竭 • 政策的重点是榨取农业剩余,提高农产品产 量,增加食品的市场剩余,特别是作为城市 工人最重要工资品的稻米的市场剩余,以保 障城市工业发展的低劳动成本和高积累。
三、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 的判断标准
•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或一定的阶 段以后,各国政府都倾向于从农业当 中转移经济利益转变为通过国家的一 系列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工业剩 余流向农业。
(一)经济结构主义观点
经 济 发 展 所 表 现 出 的 基 本 特 征 美 国 政 府 采 取 现 代 农 业 保 护 政 策
• 在许多发达国家提高农民收入和增 加农产品供给的政策目标的实现甚 至要建立在上面这些目标实现的基 础之上 • 这使得农业保护政策目标体系的整 合程度提高 • 虽然有助于促进农业走向和谐可持 续发展,但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和 冲突增加
• 发展中国家在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 农产品供给这两个重要目标还未得 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 • 其他诸如农业国际竞争力、食品质 量安全、环境保护等目标也提到重 要的议事日程 • 因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农业保护 任务更为艰巨
20
50—60
(二)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
• 澳大利亚学者基姆•安德森等人转变了 上述学者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的经济
结构主义的研究角度,利用计量经济
学模型所做的定量分析表明
• 判别农业政策转向的最根本标准是农
业比较优势的大小
•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农业保护水平 的高低决定于该国的农业比较优势的 大小;农业比较优势越大,其农业的 保护水平就越低;反之,农业比较优 势越小,农业保护水平就越高
外部性
不稳定性
公共产品性
弱质性
6
(二)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来论 证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性
工业比较优势 丧失产业转 移或消失
农业比较优势丧 失后却要实行保 护政策 原因在于农业的 基础地位
(三)围绕农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 农业保护政策的产生
பைடு நூலகம்
食品 问题
农业 贫困 问题
农业 结构 调整 问题
第一阶段:“食品问题”
和农民的利益。
2.农业保护政策的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至 二次世界大战前 • 各国为了适应新的外部竞争环境,纷纷调 整内外贸政策,在维持对农产品高关税政 策的基础上,有些国家开始制定并实施国 内农业支持政策。 • 特别是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大萧 条到来之际,各国为了尽快走出危机,纷 纷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农业进行保护和支持, 使农业保护主义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 上、不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一 个新的水平。
西 蒙 库 兹 涅 茨 世 纪 年 代 前 期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 降到12%以下 农业就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 中的份额已降至25%以下 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份额比例已升 至80%∶20%左右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份额已超 过50% 人均GNP按1967年的美元价格计 算已超过1800美元
• 20 30
(二)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
1.农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和贸易 摩擦加剧 2.农业保护政策的效率损失严重
3.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国际市场价 格的疲软与波动 4.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严重地损害 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现代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方向 与基本趋势
(一)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目标的重要程
• 在发达国家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主
要来自于
•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 非农产业收入的增加
• 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 应该说在发达国家农民收入问题和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