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词《湘中》原文及赏析
湘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湘中原文翻译及赏析湘中原文翻译及赏析湘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译文:不必再因贬官南方而垂泪千行了,今天不是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了吗?岭猿越鸟的鸣叫声,本来会使北人听了哀愁的,因为今日遇赦北归又和好友同行,似乎猿鸟声也变得可爱而使人忘掉忧愁了。
注释:⑴湘:湘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东北流经湖南入洞庭湖。
湘中:指湖南郴州。
张十一功曹:指张署,河间人,是韩愈的好友。
十一:是兄弟间的排行。
功曹:是州府功曹参军的省称,掌管官员考核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诸事宜。
⑵绝徼:偏僻荒远之地,此指广东省和湖南省南部韩、张两人贬官之所。
绝,一作“越”。
《汉书·邓通传》:“盗出徼外铸钱。
”颜师古注曰:“徼,犹塞也。
东北谓之塞,西南谓之徼。
”⑶一叶舟:船如一叶,极言其小。
⑷岭:五岭,具体说法不一,通常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
当时以岭南为蛮荒之地。
⑸可怜:这里作可爱解。
赏析:《湘中酬张十一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
作者和张署遭贬后同时遇赦,诗中有遇赦北移的愉快心情,虽也有对新任职务(江陵府参军)的不满,但总的说来,喜多于悲,心中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
当初韩愈和张署二人同时遭贬,韩愈为阳山令,张署为临武令,都在极为边远荒蛮的边塞之地。
前途的阴霾,环境的恶劣曾让二人壮志顿消,感慨于仕途的浮沉不定和自己的遭遇而黯然泣下。
此时忽逢大赦,得以脱离偏远的蛮荒之所,于是诗人止住哭泣,“休垂绝徼千行泪”,和张署“共泛清湘一叶舟”,赶往江陵赴任。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猿啼鸟鸣本是哀音,是孤寂、愁苦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却故写哀音而闻之不哀,反觉可爱,进一步将内心的喜悦表露出来。
韩愈此为反话正说,令人觉得更有韵味。
其用心不可谓不巧,其立意不可谓不绝。
全诗用湘江泛舟的乐趣来排解往昔的忧伤,用朋友情谊的温暖来慰藉当前的苦闷,用语奇崛,笔力遒劲,体现了中唐以后的绝句注重炼意的特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悲壮人生与坚定信念的体验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悲壮人生与坚定信念的体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悲壮的七言律诗,作于他被贬往潮州(今属广东)的途中。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愈个人命运的坎坷,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对儒道的坚定信念和深沉的忧虑。
一、作品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2、注释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蓝关:在蓝田县南。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
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
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
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肯:岂肯。
衰朽(xiǔ):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州:在今广东省东部,治所在今潮州市湘桥区。
《湘中》韩愈 读后感
《湘中》韩愈读后感
《湘中》是唐代大文豪韩愈所作,这首诗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描绘了湖南的自然风光和其人民的军民生活,表达了韩愈对美好家园的深深的眷恋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首先,诗歌中所描绘的湘中山水美景生动而具有感染力。
韩愈巧妙地使用了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词藻来描绘湘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山峦起伏,江水奔流,清新自然的环境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韩愈以诗歌形式抒发了对湘中家园的浓浓乡愁,调情势婉丽飘逸,情感真挚深沉,引人入胜。
其次,诗歌中对社会落后状态的表现和批判也很深刻。
韩愈在描绘湘中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如乘舟未鸣风帆时,有民自役汀洲上,表示民众负重前行,却不受到官方的关注和保护,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重反映了人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总的来说,《湘中》是韩愈一首情感真挚、艺术精湛的诗篇,
优美的文字描摹出了湘中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侧面,以及对美好故土和生活的眷恋和呼唤,是一篇展现文化自信、呈现正能量的佳作。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和创作风格,更能够激发我们对生活、家园、国家的深深感怀和热爱。
同是天涯贬谪人,独自徘徊湘水边——韩愈《湘中》赏析
同 是 天 涯 贬 谪 人 独 自 徘 徊 湘 水 边 ,
一 一
韩愈 湘 中 赏析
。 张 占周
湘 中
“ ”这 二 个 意 象 都 在 为屈 原 而 伤感 不 平 ,当 然 ,从 而 也表 水
现 出 韩 愈对 自己所 受 到 的 不 公 正待 遇 的 委 。
底是何处之景?
如 今 , 可有 这 样 的 ‘ 渔 父 来 安慰 韩 愈 吗 ? 个 渔 父 是 隐 者 ,弃 世 而 独 存 。韩 愈 是 清 醒 的 ,想 救 世而 不 得 。 即使 真 的有 渔 父 卜现 ,也 救 不 了韩 愈 。就 如 当年 的渔 “ 父 并不 能改 变 屈 原 投江 的想 法 一 样 。今 天 的 韩 愈救 世的 执着 一 就 如 同 当初 剧 原 对 楚 困 的赤 诚 ,无 法 改变 。屈 原不 可 能 随波 逐 流 ,韩 愈 同样 也 做不 剑 弃 世而独 存 。 【为对 百姓 的爱 , 屈 又 J 原 投江 ; 同样 冈 为对 百姓 的爱 , 韩愈 被 贬 ;还 因为 对 百姓 的 爱 ,韩 愈无 法 超 脱 , 注 定痛 苦 。 这 首 诗 ,言 简 意 赅 ,准 确 地 表 现 出 了作 者 遭 J后 的迷 惘 贬
样 的遭遇 正 如屈 原 ,心 向楚 国却惨 遭 罢黜 。诗 人书 写英 魂 无处 其 波 ? 众人 皆醉 ,何 不铺 其 糟 而 啜其 鸸 ? ”如 今 原 已逝 , 凭 吊之情 , 是为表 现 正直 却遭 贬 消之痛 ,才华 无人 赏识 之 哀 。 渔 父犹 存 , 然 今 天 的渔 父 不 再 是往 日的渔 父 ,而 今 天 的 韩
疑 惑 ,这 风起 水 涌 之 地 原 来 是 罗 。联 系 屈原 生 平 I 人本 诗 人 经 历 ,可 以推 知 他 写 屈 原 的 目的 ,又 为 F “ 处 奠 ”张 文 无
《湘江曲》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湘江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3 篇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秋天的湘江风*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潮:指波涛。
发:出发。
白蘋:一种植物。
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 ,听之悲切。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
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
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
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
前一个“湘水” ,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 ,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
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
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 ,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
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 ,“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
“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
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 ,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
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
“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
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韩愈最有名的8首诗
韩愈最有名的8首诗第8首《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第7首《闻梨花发赠刘师命》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第6首《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第5首《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第4首《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第3首《春雪》新春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第2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1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鉴赏及译文参考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鉴赏及译文参考《送湖南李正字归》是由韩愈所创作的,诗人对友人的殷殷之情,通过对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描绘,徐徐荡漾而出,可感可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湖南李正字归》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送湖南李正字归》唐代:韩愈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送湖南李正字归》译文长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湖这时正是深秋。
断鸿零雁随着归人的南行愈来愈少,江边的芦苇却长得茂密邈远。
你所走的这条路,记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经过的,路途已经很远了,你也该回来了。
你孤游远行省亲,为人正直,希望你路途平安,睡的香甜。
随着南去的路远去,风土、方言方音、饭食也越来越不同了,吃的鱼虾越来越多。
你的亲友都在河南,到长沙后同谁在一起生活呢。
《送湖南李正字归》注释李正字:名础,官秘书省正字。
贞元十九年进士,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
长沙入楚深:长沙在楚地的深部。
因为周代楚国地盘广大,在长沙以北很远的地方都属于楚国。
洞庭:洞庭湖。
值:当。
鸿雁少:相传北雁南飞至衡山回雁峰止。
再往南去的人少了,鸿雁也少了。
蒹(jiān)葭(jiā):芦苇。
历历:清清楚楚。
悠悠:路途遥远貌。
耿介:耿直。
婉娩:依恋之情。
稍:渐渐。
日异饭:饭食也变样了、亲交:亲友,亲人。
息偃(yǎn):休息。
《送湖南李正字归》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
这一年的秋天,韩愈的朋友李础要回湖南去,韩愈对这次分别十分惋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送湖南李正字归》赏析这是一首浅白中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诗。
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
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诗人浮想联翩,渺渺兮骤发思旧之愁怀。
诗人曾在唐贞元十九年(803)遭贬南方,为阳山县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对荆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
所以,接着便有“历历余所经”之叹。
这个感叹,既兼有反刍遭贬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对故地的留连与怀念之情,感情当是非常复杂的。
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翻译赏析韩愈
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翻译赏析韩愈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
其古诗全文如下: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前言】《湘中》是唐代诗人韩愈第一次被贬之时所作的诗。
此诗描写了诗人借屈原的故事,烘托出心头的迷惘惆怅,情景交融,寂寞悲凉。
【注释】(1)猿愁:猿哀鸣。
(2)踊:往上跳。
(3)汨罗江:汨(音密);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4)苹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翻译】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鉴赏】自从汉代贾谊被贬长沙写了《吊屈原赋》之后,以屈原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之感便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韩愈此诗别具匠心,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此诗的大意是:汨罗江畔山猿愁啼,汨罗江上鱼跃浪翻,这里自古就流传着屈原的故事。
如今我空有满盘的频草,却找不到地方把屈原祭奠,只听到渔夫击舷歌唱的声音。
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这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
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
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
韩愈《湘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湘中唐·韩愈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释猿愁:猿哀鸣。
踊:往上跳。
汨罗江:汨(mì),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苹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翻译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在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诗中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语调拗折,句法奇崛。
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
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
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后两句,韩愈借屈原跟渔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当年的屈原,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
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全诗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
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全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
古诗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翻译赏析
古诗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翻译赏析《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
其古诗全文如下: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前言】《湘中》是唐代诗人韩愈第一次被贬之时所作的诗。
此诗描写了诗人借屈原的故事,烘托出心头的迷惘惆怅,情景交融,寂寞悲凉。
【注释】(1)猿愁:猿哀鸣。
(2)踊:往上跳。
(3)汨罗江:汨(音密);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4)苹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翻译】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鉴赏】自从汉代贾谊被贬长沙写了《吊屈原赋》之后,以屈原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之感便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韩愈此诗别具匠心,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此诗的大意是:汨罗江畔山猿愁啼,汨罗江上鱼跃浪翻,这里自古就流传着屈原的故事。
如今我空有满盘的频草,却找不到地方把屈原祭奠,只听到渔夫击舷歌唱的声音。
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这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
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
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
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唐.韩愈.拼音版
湘xi ān ɡ中zh ōn ɡ酬ch óu 张zh ān ɡ十sh í一y ī功ɡōn ɡ曹c áo【唐t án ɡ】韩h án 愈y ù休xi ū垂chu í绝ju é徼ji ǎo 千qi ān 行x ín ɡ泪l èi ,共ɡòn ɡ泛f àn 清q īn ɡ湘xi ān ɡ一y ì叶y è舟zh ōu 。
今j īn 日r ì岭l ǐn ɡ猿yu án 兼ji ān 越yu è鸟ni ǎo ,可k ě怜li án 同t ón ɡ听t īn ɡ不b ù知zh ī愁ch óu。
【作者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湘:湘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东北流经湖南入洞庭湖。
湘中:指湖南郴州。
张十一功曹:指张署,河间人,是韩愈的好友。
十一:是兄弟间的排行。
功曹:是州府功曹参军的省称,掌管官员考核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诸事宜。
2021北京高三期末语文考试古诗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北京高三期末语文考试古诗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2021北京高三期末古诗阅读汇编(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早发渔浦潭(1)孟浩然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2)。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注释:(1)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
时诗人在此处漫游。
(2)水獭捕鱼为食,常捕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2.“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韩愈《湘中》)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
(徐祯卿《送萧若愚》)3.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早发李郢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偶来顾炎武①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②老一丘。
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③无求。
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④。
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
②栖迟:游息。
③故:通“固”。
④款段:驽马。
少游:指汉代的马少游。
4.下列对这首诗前四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上”即“湖边”,作者偶然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湘中韩愈古诗(3篇)
第1篇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他自幼聪颖,酷爱文学,尤其擅长散文。
韩愈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湘中,指湖南省中部地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韩愈游历过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韩愈的湘中古诗。
湘江水悠悠,山色空蒙蒙。
翠竹临溪影,青苔覆石封。
渔翁舟自横,渔歌入云中。
春风吹又生,岁月不知踪。
湘中烟波里,渔舟唱晚风。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悠悠湘江水,悠悠湘中情。
千古兴亡事,悠悠千古情。
白鹿原上草,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荣枯各有时。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到中秋分外明,家家户户庆团圆。
湘江水悠悠,渔歌入耳频。
春风吹又生,岁月不知情。
世间万事休,唯有诗酒长。
湘中韩愈游,留下千古名。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湘中山水画卷。
诗人通过对湘江、山色、渔翁、春风等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湘中风景的喜爱之情。
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湘江水悠悠,山色空蒙蒙”,形象地描绘了湘江的宁静和山色的朦胧。
接下来的“翠竹临溪影,青苔覆石封”,则展现了湘中独特的自然风光。
诗人通过渔翁和渔歌的描绘,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第三段“湘中烟波里,渔舟唱晚风”,描绘了湘中渔舟晚唱的景象,展现了湘中渔民的淳朴和湘江的壮美。
接下来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的第五段“悠悠湘江水,悠悠湘中情”,通过对湘江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湘中风景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千古兴亡事,悠悠千古情”,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的结尾“世间万事休,唯有诗酒长。
湘中韩愈游,留下千古名”,通过对诗酒和历史的赞美,表达了对文学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韩愈文学成就的敬仰。
这首诗以湘中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渔夫生活、历史变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湘中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人生、历史的感慨。
韩愈湖湘贬谪诗略论
韩愈湖湘贬谪诗略论作者:戴金波来源:《云梦学刊》 2014年第4期戴金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 414006)摘要:韩愈一生多次经过湖湘地区,在多次的湖湘之旅中,首贬阳山及其量移江陵,是其比较特殊的一段经历,这段时间其创作收获颇丰,光是往返湖湘期间就先后创作了三十多首诗歌。
这些湖湘贬谪诗描绘湖湘胜景,抒发含冤受屈的愤懑的怨恨,揭露中唐时代的政治黑暗,一些诗歌成为了韩愈诗作中的精品。
关键词:韩愈;湖湘;贬谪诗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4)04-0104-05收稿日期:2014-05-07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唐代贬谪湖湘地区诗人研究”(10C0192)。
作者简介:戴金波(1964-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与柳宗元一起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在诗歌创作上,韩愈开始突破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宏诡谲的情绪,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形成了奔雷掣电的壮观之美。
他在诗歌艺术上还追求“以文为诗”,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韩愈生平事迹略考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
韩愈三岁而孤,童年时曾一度随长兄韩会谪居韶州。
兄卒,从嫂郑氏归河阳,并由嫂鞠养。
此后,他发奋苦读,尽通六经百家。
贞元八年(792)举进士及第,后三次应博学宏词科考均未中选。
贞元十二年(796),应宣武军节度使董晋之邀,以秘书省校书郎之名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十五年(799)董晋去世,他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邀,以太常寺协律郎身份出任节度推官。
《湘江曲》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湘江曲》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湘江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译文秋天的湘江风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解释潮:指波涛。
发:出发。
白蘋:一种植物。
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
赏析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
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
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
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
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
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
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
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
“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
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
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
“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湘中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湘中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一些韩愈的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文学素养,还能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以下是几首适合小学生背诵的韩愈古诗词:
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 《师说》(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 《进学解》(节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祭十二郎文》(节选)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小学生在背诵这些诗词时,可以逐渐理解其中的意义,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这些诗词也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湘中》唐.韩愈.拼音版
湘xi ān ɡ中zh ōn ɡ【唐t án ɡ】韩h án 愈y ù猿yu án 愁ch óu 鱼y ú踊y ǒn ɡ水shu ǐ翻f ān 波b ō,自z ì古ɡǔ流li ú传chu án 是sh ì汨m ì罗lu ó。
蘋shu í藻z ǎo 满m ǎn 盘p án 无w ú处ch ù奠di àn ,空k ōn ɡ闻w én 渔y ú父f ù扣k òu 舷xi án 歌ɡē。
【作 者】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猿愁:猿哀鸣。
踊:往上跳。
汨罗江:汨(mì),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苹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白话译文】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的诗词《湘中》原文及赏析《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赏析
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这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
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
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
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
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
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相传屈原贬逐,披发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遇一渔父相劝道:“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说罢,“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子已逝,渔父犹在,此时之渔父虽非昔日之渔父,然而此时之诗人正如昔日之屈原,贤者遭黜,隐者得全,清浊醒醉,古今一理。
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
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扩展阅读:韩愈的文学成就
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
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
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但是,韩愈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韩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观念极强,性格木讷刚直,昂然不肯少屈,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场后的一次次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审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
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
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
他在这一时期写的《宿龙宫滩》、《郴口又赠二首》、《龙移》、《岳阳楼别窦司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等诗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词语,诸如“激电”、“惊雷”、“怒涛”、“大波”、出没的“蛟龙”、悲号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鬼物”,都辐凑笔端,构成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意象。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裴度:昌黎韩愈,仆知之旧矣,其人信美材也。
近或闻诸侪类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
白居易: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
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
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
皇甫湜:先生之武,袭蹈圣矩。
基於其身,克後其所。
居归丘轲,危解祸罗。
具兮素兮,有腼何多。
靡引而忘,天吝其施。
垂升乃颓,群心孔哀。
厥声赫赫,满华遍貊。
年千世百,新在竹帛。
我铭在碑,展我哀思。
李翱: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柳宗元)、刘宾客梦得(刘禹锡)耳。
刘禹锡:高山无穷,太华削成。
人文无穷,夫子挺生。
典训为徒,百家抗行。
当时勍者,皆出其下。
古人中求,为敌盖寡。
贞元之中,帝鼓薰琴。
奕奕金马,文章如林。
君自幽谷,升於高岑。
鸾凤一鸣,蜩螗革音。
手持文柄,高视寰海。
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三十馀年,声名塞天。
公鼎侯碑,志隧表阡。
一字之价,
辇金如山。
权豪来侮,人虎我鼠。
然诺洞开,人金我土。
亲亲尚旧,宜其寿考。
天人之学,可与论道。
二者不至,至者其谁。
岂天与人,好恶背驰。
昔遇夫子,聪明勇奋。
常操利刃,开我混沌。
子长在笔,予长在论。
持矛举楯,卒不能困。
时惟子厚,窜言其间。
赞词愉愉,固非颜颜。
磅礴上下,羲农以还。
会於有极,服之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