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练习及答案
朱子语类三则定
第三则2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虽是为 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
翻译 :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 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的人学习的目 的是提高和充实自己,现在的人学习的目的 是为了装点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孟子说: ‘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 呢?’孟子虽然这是对当时的梁惠王说的, 但是,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
第一则翻译
读书应该读到手不释卷之时,才能领 略到书中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 了解书中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 它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 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含义。人心的性 灵,由天理决定,勤用心才会更明白事理。 只要头脑清醒,整日用心,那么,会看多 少书,探究领会了多少道理。如果懒惰, 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那样昏昏沉 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C.语序不当,把‚最 初‛移到‚因五十年前‛之后 D.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 ‚的状况‛。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天 津卷 ) D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 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 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 弥坚。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 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 A.并列不当,‚基础能源‛包括石油、铁矿石。改为‚石油、铁矿 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第二则3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 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 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 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 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 翻译: 如果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不用努 力,自然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 假 如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 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 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 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克制自己的私欲, 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
高中语文 7.7《朱子语类》三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朱子语类》三则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读之数过.过:遍,次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C.欲别.求书看别:另外D.试自睹.当自家睹:察看【解析】选B。
厌,满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也知此为.天理孟子虽是为.时君言B.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若是中人之.资质C.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D.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而.今而后,无知免夫【解析】选B。
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A项,前“为”是判断词,是。
后“为”是介词,对。
C项,前“于”是介词,比。
后“于”是介词,对于。
D项,前“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后“而”是助词,无义。
3.下列与“小人喻于利”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A.死而后已,不亦远乎B.乃为人欲引去C.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D.必千万于天下之人【解析】选D。
D项与题干中句子均为状语后置句。
A项,固定句式;B项,被动句;C项,定语后置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须读到爱不释手,才能见真味。
略知其义,不能得真味。
只要提神醒志,天天用心,就能够穷得义理。
B.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平常遇事时,人们也知道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但到做事时却不知“克己”。
因为天理如大路,人欲如小路。
C.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要存天理,平常遇事,一定不能轻易放过,必须先明理。
D.第三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有“为义”而读和“为利”而读之分。
为义而读书便是入圣贤之域,存天理;为利而读书,便是趋向愚、不肖之途,流于人欲。
【解析】选B。
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译文:(2)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译文:【解析】第(1)句,应正确译出“灵”“愈”等文言实词和“之”“则”等文言虚词的含义。
新人教版选修《朱子语类》三则学案练习
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学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略晓其义即厌.之夫秦何厌.之有哉B.明知合.行大路文章合.为时而著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文章须自出机.杼D。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B。
吾知免夫.,小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D。
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事已却悔,如何..人知?要自为己?..今是要求C。
仁以为..亦是切身事..己任,不亦重乎在学者D.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之途..著力向外便是趋愚、不肖4.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B.极要与他埽除打叠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C。
龙洞山农叙《西厢》满场是假,矮人何辩D。
则精神自是愦愦战战兢兢,如临深渊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须读到爱不释手,才能见真味。
略知其义,不能得真味.只要提神醒志,天天用心,就能够穷得义理。
B.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平常遇事时,人们也知道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但到做事时却不知“克己"。
因为天理如大路,人欲如小路。
C.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要存天理,平常遇事,一定不能轻易放过,必须先明理.D.第三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有“为义"而读和“为利"而读之分。
为义而读书便是入圣贤之域,存天理;为利而读书,便是趋向愚、不肖之途,流于人欲。
6.下列对宋明学术思想及代表人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元晦是封建社会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儒学的集大成者。
北宋徽州人。
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讲义:第七单元 经典原文7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答案
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对应学生用书P57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安。
朱熹的思想与程颢、程颐的思想合称程朱理学。
朱熹一生关心现实,对金人南侵、土地兼并、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现状焦虑不安,要求选贤任能,修明军政,爱养民力,实现统一。
从中进士至死50多年间,虽为官仅9年,在朝廷任职仅40天,但在任上都能革除弊端,打击贪吏,救灾安民。
朱熹是一位热心讲学兴教的著名教育家。
他一生直接从事教育活动达40余年,即使在他从政的十余年间,也热心教育,每到一地,都倡办地方学校和学院,并亲莅讲学。
他的弟子众多,留有很多著作。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等,尤其是《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南宋以后封建教育的正统教材,在中国封建社会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
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曾提倡程朱理学,印刷和发行程朱的著作。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等方面的问题。
性指人性,天道即理或天理。
《中庸》一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了性、道、教三个问题。
理学家就是顺着《中庸》的这三个问题接着讨论。
理、气、心、性、太极、无极等成为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
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
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
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
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共140卷,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其中《四书》占51卷,《五经》占29卷,哲学专题如理气、知行等,专人如周、程、老、释等,以及治学方法等,约占40卷,历史、政治、文学等约占20卷,较详尽地保存了朱熹晚年的许多言论,内容生动,极具魅力。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七单元天理人欲《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7 《朱子语类》三则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19岁时,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
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
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1200)病逝。
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集注》,以及后人整理编纂的《朱子语类》。
理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背景。
就学术思想来说,北宋时期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
首先,到了北宋时期,汉唐以来以训诂、解释名物制度为主的经学逐渐衰落,学者敢于对传统的经学笺注提出疑问。
其次,佛教在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以后,渗透到了学术思想的各个领域,如朱熹的理学思想受到了华严宗的影响。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宋明理学的产生。
在此背景下,到北宋中期,理学思潮逐渐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理学有各种流派,其中以二程开创、朱熹最终完成的“程朱学派”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学派”影响最大。
作为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
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一、注音愦愦..________恁.地________ 埽.________ 芜秽..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过⎩⎪⎨⎪⎧若读之数过. 不得苟且放过.是乃圣人之过.也 使妇人载以过.朝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诚不为过.也 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秦之欲无厌.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略晓其义即厌.之引⎩⎪⎨⎪⎧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 控蛮荆而引.瓯越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赵使者蔺相如 机⎩⎪⎨⎪⎧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别⎩⎪⎨⎪⎧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君去兮何时还?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七单元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朱熹声称平生最不喜作文,却是南宋一代文章大家。
其奏疏之作,往往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行文简易而意气凛然,不动声色而林茂深严,使人难于辩驳。
其序跋之类条分缕析,无褊躁激切之论,无艰涩炫目之辞,清明峻洁之中,自有雍容俯仰之态。
其书、记之作,落尽英华而返璞归真,将俊健奇伟出之于条畅洞达,语简意闲,神定气和,充分展现出朱熹冲夷和穆的宗师气象。
宋代的理欲之辩是重要的哲学命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
你对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你的理解。
[角度]存天理,抑人欲。
示例:“存天理、灭人欲”所倡导的抑制物欲的思想,使人类修心禁欲,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进而减少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客观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们的先人正是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约束下,抑制了人们的需求,培养了节俭的美德,减少了人类对生物圈和地球的破坏,从而把一个和谐而美好的自然环境、完整而富庶的地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相反,西方价值观极大地激发了人类的欲望,使人类的智慧用在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上,灭天理,纵人欲,从而使任何发展都变成了破坏生态环境、搅乱自然秩序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灭人欲”有点极端、是人类圣贤追求的目标的话,那“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东方智慧恰好给出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左极限;西方价值观所激发并形成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给出的正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右极限。
取精华,去糟粕,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人类生存方式的合理区间,那就是“存天理,抑人欲”。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A.如履.薄冰(fù)B.则精神自是愦.愦(ɡuì)C.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D.里面煞.有工夫(shà)解析:A项,“履”应读lǚ;B项,“愦”应读kuì;C项,“芜”应读wú。
答案: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C.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己: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等,使之合乎天理D.里面煞有..工夫煞有:很有解析:B项,厌:满足。
【高中课内阅读】《朱子语类》三则 练习及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朱子语类》三则练习及答案【高中课内阅读】《朱子语类》三则练习及答案《朱子玉磊三书》1。
下面句子中添加的实词的不同含义之一是:(c)A.稍微了解一下它的意思是秦河的厌恶丈夫厌恶它。
B.知道大路上的文章写得及时。
这是天人合一的战斗机会。
朱子余雷的三个学习计划1下面的句子与带点的实词有不同的意思:)A.略晓其义即厌属于夫秦何厌是真的b.知情同意行大路文章组合为时而著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物品必须从机器中取出杼D君子喻余毅,恶棍余力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分析:a满足;b应该;D明白。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还有兴趣看得多少文字,穷得有多少原则b.我知道要避开我丈夫,小子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不舍昼夜C及到做时,乃为人们想带路古之学者为今天的学者都是人d.在这里,只有人决心成为将军去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分析:a获得;懂得B语气助词;c是为了d音节助词;使用3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单词不属于古代和现代的同义词之一:(a) a.然后与克下,一定不要犹豫放过摆脱他是非常重要的打叠b。
事已却悔,如何这是请求人知?要自为己?C仁以为这不是一个沉重的责任在学者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是中国人,你需要很多经验著力出去就是愚蠢和不值得之途分析:B如何:古,怎么办;今,怎样。
要求:古,需要求得;今,要求。
c 想一想:古老,尊重。
像我想是今天。
D大段:古,仔细;今,大的段落。
不肖:古,没有才能;今,不贤。
四.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此便是无克己工丈夫(功)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系统)b.我想和他在一起除打叠(扫)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持有))龙洞山农叙《西厢记》序言)都是假的。
侏儒怎么说(辨)d.那么,这种精神是不言而喻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五根据前后文,翻译下列文言句子.⑴.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翻译:人心是天理所在,如果你努力学习,你会更好地理解事物⑵.现在我要判断一个正当的利益。
2020高中语文 7.7《朱子语类》三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朱子语类》三则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读之数过.过:遍,次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C.欲别.求书看别:另外D.试自睹.当自家睹:察看【解析】选B。
厌,满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也知此为.天理孟子虽是为.时君言B.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若是中人之.资质C.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D.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而.今而后,无知免夫【解析】选B。
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A项,前“为”是判断词,是。
后“为”是介词,对。
C项,前“于”是介词,比。
后“于”是介词,对于。
D项,前“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后“而”是助词,无义。
3.下列与“小人喻于利”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A.死而后已,不亦远乎B.乃为人欲引去C.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D.必千万于天下之人【解析】选D。
D项与题干中句子均为状语后置句。
A项,固定句式;B项,被动句;C项,定语后置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须读到爱不释手,才能见真味。
略知其义,不能得真味。
只要提神醒志,天天用心,就能够穷得义理。
B.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平常遇事时,人们也知道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但到做事时却不知“克己”。
因为天理如大路,人欲如小路。
C.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要存天理,平常遇事,一定不能轻易放过,必须先明理。
D.第三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有“为义”而读和“为利”而读之分。
为义而读书便是入圣贤之域,存天理;为利而读书,便是趋向愚、不肖之途,流于人欲。
【解析】选B。
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译文:(2)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译文:【解析】第(1)句,应正确译出“灵”“愈”等文言实词和“之”“则”等文言虚词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4 《朱子语类》三则
课后针对训练14《朱子语类》三则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C.到遇事时固不会错D.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解析:A项,“埽”同“扫”;B项,“著”同“着”;D项,“克治”同“克制”。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读之数过.过:遍,次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讨厌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关键D.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解析:厌,满足。
★★答案★★:B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且须分个内外..之时.. B.须是遇事C.古之学者..之资质..为己 D.若是中人解析:B项,古今同为遇到事情。
A项,内外:古义:“内”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外”指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今义为方位名词,内部和外部。
C项,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 项,中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中间人。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读之.数过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仁以.为己任勇猛以.行之 D.⎩⎪⎨⎪⎧盖人之心灵,天理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析:A 项,“之”,前一个是“代词,书”,后一个是音节助词。
B 项,“乎”,前一个是“语气词,吗”,后一个是“介词,比”。
C 项,“以”,前一个是“介词,把”,后一个是表修饰的连词,同“而”,可不译。
D 项,“所”均为无定代词,“……的地方”。
★★答案★★:D5.名句名篇填空。
(1)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________。
”(3)曾子曰:“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不亦远乎?” ★★答案★★:(1)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2)小人喻于利(3)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课文,完成6-9题。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朱子语类三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朱子语类》三则一、基础考查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别.求书看 别:另外 B .只恁.昏塞不通 恁:这般,如此 C .明知合.行大路 合:应该 D .试自睹当.自家 当:理当解析:选D 。
D 项,当:副词,相当于“本”“此”。
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略晓其义即厌之.②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B.⎩⎪⎨⎪⎧①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②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 C.⎩⎪⎨⎪⎧①乃为.人欲引去②古之学者为.己 D.⎩⎪⎨⎪⎧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②此须明理以.先之 解析:选D 。
A 项,“之”,①代词,书;②代词,人心。
B 项,“于”,①表对象;②表比较。
C 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
D 项,“以”,都是介词,把。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B .寻常..遇事时 C .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D .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面煞有工夫 解析:选B 。
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 项,“埽除”在文中的意思是“洒扫”,引申为“开导,教育”。
B 项,“寻常”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C 项,“分别”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同的方式”。
D 项,“认得”在文中的意思是“懂得,明白”。
4.下列句子中,与“乃为人欲引去”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A .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B .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C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D .传之子孙解析:选C 。
C 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 项,判断句;B 项,定语后置句;D 项,省略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所以此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注意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的被动句。
主要有以下形式:被动句的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见”字句:见+谓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朱子语类三则含答案
7 《朱子语类》三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愦愦(ku ì) 恁地(n èn) 剖判(p ōu) ...埽(s ào) 芜秽(w ú hu ì) 着意(zhu 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工夫”同“功夫”)(2)极要与他埽除打叠(“埽”同“扫”)(3)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著”同“着”)(4)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克治”同“克制”)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动词,应该,应当直是恁地用功?.??梁惠王上》·不百步耳?《孟子直.?? ?副词,只,仅 直(1)??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名词,通“值”,价值 ??连词,等到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动词,到了《桃花源记》郡下,诣太守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及?动词,比得上?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连词,和??动词,应该行大路?明知合?.??《史记》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 ?量词,两军交锋的次数 (3)合???岩下云方合《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动词,闭合,收拢?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名词,关键?.?太祖少机?形容词,机灵的警?《三国志》?? (4)机.??名词,事务日理万机?《尚书》??.表疑问语气,译为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吗”“呢” ??《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乎?.?表测度语气,译为“吧”?? (5)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用于感叹句,译为“啊”“呀”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介词,相当于“于”?数过?代词,代书若读之?.??结构助词,的?盖人心之灵.?有夫晋,何厌之?《烛之武退秦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之??《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顷之?《赤壁之战》,烟炎张天?.???音节助词,无实义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名词作形容词,上等的) .(2)圣贤教人(形容词作名词,圣贤之人) ..(3)用之则愈明(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事理)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是中人之资质..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课时跟踪检测(七)《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新人教版
《朱子语类》三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 .然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C .到遇事时固不会错D .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解析:A 项,“埽”同“扫”;B 项,“著”同“着”;D 项,“克治”同“克制”。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读之数过.过:遍,次 B .略晓其义即厌.之 厌:讨厌 C .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关键 D .明知合.行大路 合:应该 解析:厌,满足。
答案:B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且须分个内外..B .须是遇事..之时C .古之学者..为己D .若是中人..之资质 解析:B 项,古今同为遇到事情。
A 项,内外:古义:“内”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外”指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今义为方位名词,内部和外部。
C 项,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 项,中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中间人。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若读之.数过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B.⎩⎪⎨⎪⎧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仁以.为己任勇猛以.行之 D.⎩⎪⎨⎪⎧ 盖人之心灵,天理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解析:A 项,“之”,前一是“代词,书”,后一是音节助词。
B 项,“乎”,前一是“语气词,吗”,后一是介词“比”。
C 项,“以”,前一个是介词“把”,后一个是表修饰的连词,同“而”,可不译。
D 项,“所”均为无定代词,“……的地方”。
答案:D5.名句名篇填空。
(1)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
”(3)曾子曰:“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不亦远乎?”答案:(1)如临深渊如履薄冰(2)小人喻于利(3)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7.1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如履.薄冰(fù)B.则精神自是愦.愦(guì)C.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D.里面煞.有工夫(shà)解析:A项,“履”应读“lǚ”;B项,“愦”应读“kuì”;C项,“芜”应读“wú”。
答案:D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克制。
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
C.自然存.天理而行存:保存。
D.君子喻.于义喻:懂得。
解析:B项,厌,满足。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示“该怎么办”;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D项,两个“为”都是动词“是”。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不得苟且..放过B.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C.须大段..著力D.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解析:A项,古义,姑且;今义,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B项,古义,照应;今义,照料管理。
C项,古义,仔细;今义,指大的段落。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
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12《朱子语类》三则
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12《朱子语类》三则基础夯实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
B.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量:衡量,考虑。
C.固其所也固:固然。
D.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取得。
解析C项,固,本来。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后之为人君者不然B.亦犹夫人之情也C.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解析B项,古义,指一般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B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不耕而食,不织而衣C.吾王之好鼓乐D.轻暖不足于体与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B项,名词作动词。
C项,名词作动词。
D项,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B.是以其未得之也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解析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B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5495002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此无他。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毕世:一生。
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取得。
C.曾不惨然曾:曾经。
D.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奉:供。
解析C项,曾,竟然。
答案C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表判断语气,表反诘语气。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第七单元 7 《朱子语类》三则
7《朱子语类》三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别.求书看别:另外。
B.只恁.昏塞不通恁:这般。
C.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
D.试自睹当.自家当:理当。
解析:D项,“当”,副词,相当于“本”“此”。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满足。
B项,应该。
C项,①关键;②转轴、织布机。
D项,明白、知道。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1D解析:A项,①代词,书;②代词,人心。
B项,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比较。
C项,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为了。
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把。
答案:D4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大概人有心灵,天理就在心灵,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白事理。
B.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只是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的话,那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
C.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
D.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解析:A项,应解释为“人心的性灵,由天理所决定,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白事理”。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①马虎、随便;②收拾、安排。
B项,①今义,怎么样/古义,怎么办;②今义,一个词,表示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古义,两个词,分别是“需要”和“要求”的意思。
C项,①今义,认为/古义,把……作为;②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学习的人。
D项,①今义,大的片段/古义,仔细;②今义,品行不好/古义,不才,不正派。
答案:A2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朱子语类三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夯实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
B.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量:衡量,考虑。
C.固.其所也固:固然。
D.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取得。
解析C项,固,本来。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后之为人君者不然..B.亦犹夫人..之情也C.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解析B项,古义,指一般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B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不耕而食,不织而衣.C.吾王之好鼓.乐D.轻暖不足于体与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B项,名词作动词。
C项,名词作动词。
D项,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B.是以其未得之也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为天下也解析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B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5495002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此无他。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毕世:一生。
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取得。
C.曾.不惨然曾:曾经。
D.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奉:供。
解析C项,曾,竟然。
答案C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表判断语气,表反诘语气。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七单元 7 《朱子语类》三则 含答案
7 《朱子语类》三则怀念贫困刘世河近日和一个曾经私交甚笃的大学同窗聊天。
他这几年事业、家庭顺风顺水,应是春风得意、幸福至极,但他却频频哀叹,虽已富有,却无多少幸福感,反而对二十年前的小事津津乐道。
那时我俩都来自农村,当时学校食堂每周包一回包子,其中洋葱猪肉馅的,特香。
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每顿吃四五个完全没有问题,可为了省钱,我俩每次都只买两个。
那时我俩常说,等有钱了,包子可劲儿造。
几天后再一次吃包子时,杨老师变戏法似的端出一大盘来,笑着说:“小馋鬼,老师先帮你俩实现这个理想。
”我俩短暂犹豫后,三下五除二就让盘子见了底,这才想起对老师说声“谢谢”,却看到老师正拿手绢擦拭眼角的泪花。
后来我们才知道,杨老师也曾是个穿补丁衣裳长大的农村娃。
听同窗又一次绘声绘色地提及此事,我不由心生酸楚,却也不无甜蜜。
那种狼吞虎咽后的满足,如今想想,才是最原始、最纯粹的满足。
现在虽然可以时常饱餐山珍海味,但已近乎麻木的味蕾,再也品嚼不出那种无比渴望的香甜。
同样麻木的还有我们的神经。
为追求所谓“更幸福”的生活,我们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习惯了沉默,在冬暖夏凉的空调房里淡忘了季节,在大街上看惯了世态。
我们疯狂追逐物质的快感,却不得不领受精神的失落……人生苦短,不妨暂时停会儿脚步,重温一下那年那月那个贫穷却真实的自己。
怀念贫困,并不是安于贫困、不思进取。
怀念贫困,是为了借此刺激一下日渐麻木的神经,继而,还原自己,还原生活。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建立更富于理性思辨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使之达到理学的最高水平,并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
后人习惯上把朱熹和二程的学说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语类》三则练习及答案
《朱子语类》三则练习及答案
《朱子语类》三则学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C)
A.略晓其义即厌之夫秦何厌之有哉
B.明知合行大路文章合为时而著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文章须自出机杼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解析:A满足;B应该;D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B.吾知免夫,小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解析:A获得;懂得B语气助词;C被;为了D音节助词;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A.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B.事已却悔,如何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己?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学者亦是切身事
D.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向外便是趋愚、不
肖之途
解析:B如何:古,怎么办;今,怎样。
要求:古,需要求得;今,要求。
C以为:古,把……当做;今,
认为。
D大段:古,仔细;今,大的段落。
不肖:古,
没有才能;今,不贤。
4.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功)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制)
B.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扫)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着)
C.龙洞山农叙《西厢》(序)满场是假,矮人何辩(辨)
D.则精神自是愦愦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5.根据前后文,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⑴.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译文:人心是天理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明白事理。
.
⑵.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
译文:自己现在要把义和利区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