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十册第七组中一篇精读课文。
这个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总是奚落它。
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作者编写这个故事主要是采用了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人物角色对话很有特色。
陶罐与铁罐对话时,无论是提示语、标点符号、对各自的称呼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比,才使得童话中两个角色对比鲜明,读起来十分有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
(1)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下文,理解“奚落”一词思。
(2)学习通过字义选择读音的方法,并掌握“兴”这个多音字。
(3)通过抓对话描写中的提示语、标点、称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从而明白陶罐与铁罐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体会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从而明白陶罐与铁罐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陶罐与铁罐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施教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较好的阅读西瓜习得较完善的阅读方法。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的体会还停留在表层。
《陶罐和铁罐》一文中蕴涵的故事道理,学生理解起来虽然不难,但容易仅仅只停留在二者的性格差异上,而不会更深入地思考,这是由于陶罐和铁罐看问题的方式不同导致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对话,让学生读懂内容揣测人物心理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懂故事内容,进而读懂故事道理。
四、设计意图
1、教师与编者的对话:定目标
依据在本单元学习目标“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如何利用《陶罐与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读懂故事内容的前提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是这篇课文教学设计的初衷。
第一课时,我着力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猜测人物为什么这样做,在读中感悟,由读懂内容到读懂道理,对文本主题和单元目标准确定位。
童话人物反映的不是品质的差异(如骄傲和谦虚),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否真正认清自己,认清别人。
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抓住文本特色
《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主要是采用了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人物角色对话很有特色。
陶罐与铁罐对话时,无论是提示语、标点符号、对各自的称呼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比,才使得童话中两个角色对比非常鲜明,语言生动有趣。
因此教师要抓住文本特色设计导读策略,让“对话”成为学习的重要载体。
在设计中如何让学生了解这篇童话故事的语言与表达特点,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此次教学设计要突破的一大难点。
3、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得法”
上述两个教学设计意图的实施策略则来自于此处的“得法”。
此处的法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是读懂内容知文意。
细读对话,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了解人物真实意图,体会陶罐与铁罐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
二是体会特色,明写法。
分板块突破,从提示语,称呼,标点三方面逐步入手探究
这篇童话在对话表达上的特点,引导理解文本的表现手法,明确方向,体会特色,感悟对话写法的三个诀窍。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PPT课件(含图片、视频、音频)
学生:练习本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
2、出示陶罐与铁罐录音。
(陶罐:大家好,我是一只用粘土做的罐子,人们叫我陶罐。
你们可千万别用力摔我。
铁罐:大家好,我是一只用坚硬的钢铁做的罐子,人们叫我铁罐,我怎么都摔不坏。
)
3、师:谁来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4、师过渡:在国王的御厨里,就有这么两个罐子。
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它们有关的一篇童话。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跟写,教师相机讲解“陶”字。
(注意”陶”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左耳旁要写得细长,右边是半包围结构,框要写得舒展,注意这一竖不出头)。
6、齐读课题,
师:这个童话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要先读懂故事的内容,再读懂故事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既揭示学习目标,又提出了学习建议】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1、师: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
107页。
2、出示初读要求
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思考: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学生按照要求自主读文,教师巡视。
4、检测词语
(1)ppt出示词语
轻蔑兴奋争辩恼怒羞耻奚落
谦虚懦弱朴素流逝宫殿掘开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翻来覆去
(2)指名三个学生读词语,相机正音。
(3)PPT出示“兴奋”,结合注释正音。
A/教师:这个词,有人读”xìnɡ”,有人读xīnɡ,到底哪个正确,老师给出两个解释,请同学们选一选。
( xīnɡ①振奋,情绪激动兴奋
xìnɡ①愉快,喜悦高兴兴高采烈)
B/学生依据注释说说“兴奋”的“兴”读音。
师:请同学们记住,兴还有很多意思,但只有表示愉快,有趣时才读第四声,其余时候这个字都读第一声。
C/学生齐读“兴奋、高兴、兴趣”。
(4)齐读词语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ppt出示填空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陶罐和铁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很多年代过去了,陶罐________,铁罐_____________。
(2)指名学生填空。
(3)齐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角色形象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师:是的,骄傲的铁罐——生读: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板书奚落)
2、师:什么是“奚落”呢,猜一猜?
3、指名学生说一说“奚落”什么意思。
4、师:到底什么是“奚落”呢?我们往下读读看,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好的理解。
请大家看到课文的1-9自然段,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如何回应的。
5、出示自学要求
学习课文2-9自然段,
思考:1、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应的?
2、联系对话,想想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并做上批注。
交流: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批注贴士:我从_______(词/句)感受到铁罐奚落陶罐,我想铁罐是因为____________才奚落它。
6、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点拨。
7、学生汇报找到的内容
师:哪对同桌来读读铁罐的奚落和陶罐的回应。
8、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
9、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师:像这样描写人物怎么说话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把它叫做对话提示语。
朗
读时借助提示语,结合对话想象它们的动作和神态,更能把对话读好读懂。
【设计意图:纲领性问题设计,整篇阅读得法: 抓关键词,猜测体会心理——找依据品读理解——照说。
突破“对话提示语”教学】
(二)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A、抓称呼,学习2—4自然段
1、师:那么铁罐为何要如此奚落陶罐呢?哪个组来汇报。
2、生汇报,ppt出示2—4自然段。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称呼”体会铁罐的傲慢、轻蔑和铁罐的谦虚。
师小结:你看,光从他们对彼此的称呼上,就能明显感受到陶罐的谦虚、有礼,铁罐的傲慢无礼。
4、教师指名两名学生读
5、全班分男女读。
6、师:读到这,我相信大家一定理解什么是奚落了。
是的,像铁罐这样用尖酸刻薄的话去讽刺嘲笑陶罐,使陶罐难堪,这就叫做——奚落。
B、抓标点,学习5-6自然段。
1、生继续汇报
2、PPT出示5-6自然段。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3、老师抓住“省略号”、“叹号”和“相提并论”感受铁罐的恼怒和无礼。
4、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陶罐,学生读铁罐)
5、师小结,并出示2-6段
师:你们看铁罐说的话,作者用的标点符号大都是——感叹号,而陶罐呢——句号。
看来标点也能让我们很好地猜测人物心理。
C、补充提示语,学习7-8自然段。
1、生继续汇报
2、师:那你们能带着这种体会给对话添加表示动作或神态的提示语。
师提示:铁罐由傲慢到轻蔑到恼怒现在应该是?
3、指名两对学生添加提示语并朗读
(三)观察对话,小结学法
1、出示2-8段,将陶罐与铁罐说话时的标点,互相称呼的“陶罐子”“铁罐子”“东西”等词标红。
2、得法
师:你们看,铁罐说的话,用的标点都是——问号和感叹号,而陶罐呢?是句号;看来,除了对话提示语和称呼,标点符号也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想法,让我们更能读懂故事的内容。
3、分男女读2-8自然段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性,突破“得法”】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师:读到这里,谁来总结,铁罐为什么要一再奚落陶罐呢,而陶罐为什么又一直谦虚忍让?
2、指名学生说。
3、指名学生说,相机板书:坚硬易碎长处(优点)短处(缺点)
4、教师:时间在流逝,铁罐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又给它们带来了什么变化?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品读这些变化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理解陶罐与铁罐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是教学的重难点,总结为第二课时“读懂道理”做了铺垫。
】
五、拓展作业
同学们,如果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还没有停止,那么接下来它们还会说什么呢?回家以后,发挥想象,像作者一样,写一段对话。
【设计意图:迁移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