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论语选读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 浙江) 分)(2009. 浙江)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则不复也。” 子曰: 子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 述焉? 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 哉?” ” 24.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 )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 例如“ 不悱不发” 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启举一反三 ”“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 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 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 自主学习原则”亦可), 加以评析。( 。(3分 加以评析。( 分 注重身教原则( ) 无言之教” 教是为了不教” 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 可)。 评析: 评析:略。
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 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
第二课
一、标题含义
克己复礼
克己复 儒家指约束自己, 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
都符合周礼。 都符合周礼。 二、时代背景
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名不符实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孔子谓季氏 孰不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子曰: 觚不觚,觚哉!觚哉! 子曰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高考范围 论语

19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复习导航

19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复习导航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问题:从这一章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哪些治国理念?
2、在 16.1、11.17、12.9、12.19 等章节中,孔子等人批评或驳斥了哪些为政者的错误做法和错误观念? 16.1: 11.17: 12.9: 12.19: 3、均无贫与均贫富的比较
浙江省 2019 年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复习导航
孔子(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 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 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把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 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 先师、 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第 1、熟悉课文材料 政治 一 为政以德 二 克己复礼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修身 五 仁者爱人 六 君子之风 八 周而不比 学习与教育 十一 诲人不倦 十二 高山仰止 十三 沂水春风 哲 学 十四 中庸之道 第 2、熟悉每课观点 一、《为政以德》:追求道德文明,重德轻刑,富而后教,节用爱民,正己以正天下等含义; 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克己复礼,天下有道,名正言顺,孝悌为本等礼制理念;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牺牲精神:“其位谋其政”,“替天行道”,我尽我义等 理念; 五、《仁者爱人》:仁爱观:本:“孝悌”;原则:“忠恕”;实践:能近取譬;高标准(以天下为重,义之 所在是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通)等仁爱理念。 六、《君子之风》:义利观:见利思义;君子自我修养:安贫乐道,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知者乐水,仁 者乐山等为仁理念。 八、《周而不比》: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察人、择友(择益舍损)、处事(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待人(适 可而止)的交往原则。 十一、《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的原则等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 十二、《高山仰止》:师生之间的感人关系,孔子在学生心中形象(道德修养高,循循善诱); 十三、《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十四、《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整合核心内容 以“仁”为核心内容;以“礼”为基本的行为规范;以“近取譬”为主要修为方式;以“中庸”为主要思维方式;以 “君子”为主要人格追求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论语〉选读》复习指导课件-PPT课件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论语〉选读》复习指导课件-PPT课件

2.师:过;商:不及。我同意孔子的评价。原 因:中庸之道。(过于简单,没有应有的分析) 3.师过于拘泥,商不能为贤者。赞同。因为当 时的行势,这两人都不能称之为贤人,只有孔子。 (前面把问题复杂化;后面把问题简单化,等于 没回答) 4.孔子认为做事应适当,太过和太不足都不好, 所以认为师和商一样。我赞同孔子的观点。为人 处事应适当得体,否则其结果都一样,无论是过 火了,还是懒得做,都得不到应有效果。(回答 不到位,理解不准确)
2009年浙江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 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 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 析。(3分)
复习策略
探究题具有拓展性,但须告诫学生拓展要以文本为 依据,不可随兴发飙。 探究题答题具有论辩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 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 7.不要忽视了每篇课文后的那道探究题,很有重 新疏理的必要。 8.根据你的研究,有选择地覃研十课中的重点难 点段落,引领学生沿着字词句的意思走向孔子的 思想天空,做到一能懂二能释三能评。
1.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 2.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 3.解题思路混乱 4.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 5.以文解文,没有分析 6.文字表达不通顺
二、《论语》默写题例题分析及练习 1.《论语》中谈到启发式教育,有一条重要的 原则,就是“ , 。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诲人不倦》) 省考试院第一次例卷题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人 之方也已。(《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践 “仁爱”时不妨从小处着手,能以自身作比方 去类推别人,所以孔子说:) 省考试院第二次例卷题(测试卷题)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选读》复习指导

《〈论语〉选读》复习指导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 • • • 克己:12· 1 崇古:3· 14、7· 5 秩序:3· 1、6· 25、12、11 道:16· 2 正名:13· 3 孝悌:1· 2、2· 8 报恩:17· 21 崇乐尚仁:17· 11、3· 3
问题探究
• 【原文】2·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原文】3· 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 【原文】3·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 可忍也!" • 【原文】6·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原文】16· 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 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 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 【原文】12· 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原文】1·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 某事在人,成事在天。为正义而战, 在所不惜;重视保存实力,不做无 谓牺牲。
问题探究:
•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 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 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 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 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 心情,假设哀公同意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负责此事,孔 子会怎么做? • 参考答案: • "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 • "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 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 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 • 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论语选读复习指导

论语选读复习指导

四、《〈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 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 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 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 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 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 刻哲理。
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 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 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 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 理亦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三问3分) 有问题的答案: 1.因为凡事都有一个度,在正直仁义的基础 上坚持适度,过积极会导致“文革”类错误, 过于不够当然也不能成功。(张冠李戴;生拉 硬扯;文字表达能力差)
4.阅读《淮南子》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撜溺(拯救溺水者)而受牛谢。孔子曰: “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 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 让而止善。” (1)对子路和子贡的不同做法,孔子赞同子路而 否定子贡。结合《论语》所学,你认为孔子是依据 什么来评判的? (2)你赞同谁的做法?请简述理由。 4.(1)依据“做事要符合多数人的健康正常生活 需要,做到合情合理”的中庸思想。 (2)言之成理即可。
善,好恶分明,实事求是,诚实交往; 适中交往(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 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 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2019届《〈论语〉选读》复习资料(1)

2019届《〈论语〉选读》复习资料(1)

2019届《〈论语〉选读》复习资料高三语文备课组整理高考内容:2019年考试说明: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对应21、22题)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对应23题其中一项)复习建议:回归课本,巩固知识点。

熟记每篇文章每一章节的思想观。

“政治”(《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修身”(《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学习与教育”(《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哲学”(《中庸之道》)一、为政以德1.思想主张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也叫“德治”或“礼治”。

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①重教化,轻刑罚;②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③为政需正己;④举贤才;⑤治国的目标步骤:先庶后富民再教民;⑥民信最重;⑦批评不合乎礼的用兵,反对暴政;⑧主张尚德,不尚力;⑨主张实行“彻制”,爱民。

特别注意孔子的“均无贫”思想。

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2.课内注释识记有耻且格:格,至,来。

文中指内心归顺,心悦诚服。

修文德以来之:文德,礼乐仁义的政治教化。

如杀无道:道,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无道”就普通人而言。

二、克己复礼1.“克己复礼”的思想包括三个内容①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

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

“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②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③孝与仁的关系:在“仁”的诸多道德要求中,“孝”与“悌”被看作是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

“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尊敬兄长。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纲要3(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纲要3(知其不可而为之)

刘老师《<论语>选读》教学笔记四知其不可而为之【相关成语】知其不可而为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无人问津;深厉浅揭。

【重点理解】◆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

如何认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社会动荡,需要积极入世态度;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社会动荡,不如避世自隐。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从反面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

孔子的观念中“君君,臣臣”,现竟然有人弑君,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此种行径当然应该天下共击之。

这是孔子“礼”的思想的体现,所以他才会如此隆重地提出这种要求。

◆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抱怨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接舆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对孔子的态度如何?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请不要执迷不悟了。

接舆是个狂放游侠似的隐士,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佯狂避世。

他主动积极讽谏孔子,却又不屑与孔子对话。

既表现了对孔子心志的理解和肯定,又表达了对孔子做法的批评和遗憾,对当时社会的极端失望。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是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

◆长沮和桀溺的回答是什么意思?长沮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类型一:从文本自身命题【题型解说】此类题主要考查文中的重要字词、成语及提炼概括该章句的主旨等。

【答题思路】第一步:读懂语段,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所给语段的大意。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连续三年都考到了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包括相关词句、教学原则及为政观点等多个层面。

答题时都需要立足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步:联系教材,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特别提醒】复习备考时要梳理《〈论语〉选读》中的重要观点,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面【相关链接】中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

第三步:充分利用题干中所给信息,准确规范地表述出来。

类型二: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运用【题型解说】此类题重在考查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答题思路】第一步:找出所提供材料的核心内容,弄清其观点态度。

第二步:分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弄清题目讨论的共同话题。

第三步:通过对材料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比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如解答【真题感知】第二题时,就应从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提炼观点,明确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观点的分析和陈述。

【特别提醒】对自己观点或对《〈论语〉选读》中的思想观点的判定和分析,都要态度鲜明,言之成理。

切不可架空议论,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拓展延伸】高考中《〈论语〉选读》探究分析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短文评析型,即给出一段《论语》原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思想。

解答这类题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更不能以翻译代替评析,对文中流露的儒家思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好还要指出其意义所在。

2.材料结合型,即把几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出题。

解题时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注意题目的要求,不遗漏任何一则材料信息。

3.提炼观点型,即给出一则或几则材料,要求提炼文中的中心意思或内容要点。

4.联系实际简析型。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指导ppt课件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指导ppt课件

答题要点: 对此看法可以不一,但要注意避免静止看问 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从 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 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民一 说,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然, 从总体来说,孔子对礼教强调更多。

第一课
《为政以德》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孔子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他有足民的思想;
他也强调教民,主张以德治国,他对礼的关 注最多。(孔子的德治思想:富民、教民、 举贤、正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A.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 B.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 C.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D.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E.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 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 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 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 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二、重要思想陈述(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三、课后练习训练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论语复习教案

论语复习教案

高考复习之《<论语> 选读》教学目标:进一步系统了解《论语选读》重点篇目的整体思想,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孔子思想,并明确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共8课时。

教学过程:一、试情分析考试说明中没有明确针对《论语选读》的内容,只有在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中提及《论语》(《学科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但在浙江省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古诗文阅读第(三)大题(24小题)中,出现《论语选读》的内容(知其不可而为之),分值为4分(第一小题1分,第二小题3分)。

按照浙江省高考要体现文化味的特点,不出意外的话,《论语选读》一定会考到。

试题位置大致同第一次适应考试,分值大概6分(默写2分)。

2009年高考试卷上果然出现了论语题目——“子曰:不愤不启……天何言哉?”分值6分(包含默写题中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010年浙江考试说明中的论语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升堂入室)(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共同特点: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

教育特色:针对性(或“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可)。

评价:略。

)从09年高考真题到10年参考试卷上的论语试题比较,大概可以得知,2010年论语题目会适当降低难度,这是个很好的暗示。

二、分值分析1、默写2分(8分、6选4,其中5题课内,1题课外。

课内5题包括论语默写1题)2、论语阅读4分(开放性评析题或探究题)三、真题回顾(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真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