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配合第1章教案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公差与配合。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方法和步骤;能够应用公差与配合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的允许变动范围。
公差的大小取决于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和实际加工条件。
公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零件的配合质量和性能。
2.2 配合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配合分为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两种类型。
过盈配合是指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有一定的过盈量,间隙配合是指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有一定的间隙。
2.3 公差与配合的关系公差和配合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公差决定了零件加工尺寸的精度,配合决定了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
第三章:公差的选用方法3.1 基本尺寸的确定基本尺寸是指零件加工尺寸的基准尺寸。
基本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以及加工工艺的限制。
3.2 公差的选用步骤公差的选用步骤包括: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确定公差等级;参考加工工艺和成本考虑公差的大小;综合考虑零件的配合关系和制造误差。
第四章:配合的选用方法4.1 过盈配合的选用过盈配合适用于需要防止相对运动的零件,如轴承和轴套。
过盈配合的选用需要考虑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和配合关系。
4.2 间隙配合的选用间隙配合适用于需要相对运动的零件,如传动带轮和齿轮。
间隙配合的选用需要考虑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和配合关系。
4.3 过渡配合的选用过渡配合适用于需要一定运动和防止相对运动的零件,如联轴器和销轴。
过渡配合的选用需要考虑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和配合关系。
第五章:公差与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5.1 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公差与配合。
(完整版)公差与配合教案.
教案 1一、新课导入: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测量,主要学习和研究互换性,围绕零件的制造误差和公差概念及其使用要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解决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二、新授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互换性(一)互换性基本概念:所谓互换性是指在制成同一规格的零件中,不需要作任何挑选或附加加工(如选配或钳工加工)就可以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举例说明:自行车手机电脑零部件的互换性。
(二)互换性的种类:根据零件的互换范围不同:a)完全互换性: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作任何选择或附加加工。
b)不完全互换性:零、部件在装配时,允许进行附加加工、选择与调整。
完全互换性在机器制造中被广泛采用。
(三)分组装配法:为了解决加工困难和装配精度要求之间的矛盾。
把零件的互换性范围限制在同一组内的方法,称为分组装配法。
属于不完全互换性。
第二节加工误差和公差(一)加工误差:1、加工误差的定义: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理论上的绝对准确尺寸之差。
2、加工误差的分类:a)尺寸误差;b)形状误差;c)位置误差;d)表面粗糙度误差;e)波纹度误差。
(未标准化)(二)公差:1、公差的定义: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几何位置关系及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允许变动的范围。
2、公差的分类:a)尺寸公差;b)形状公差;c)位置公差;d)表面粗糙度公差;第三节极限与配合标准(一)标准化和标准:a)标准化:制定标准和贯彻执行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b)标准:指为产品和工程上的规格、技术要求及其检测方法方面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二)国家有关标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第四节技术测量概念(一)技术测量的意义和对象:a)技术测量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
b)所谓技术测量就是把被测出的量值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量值。
c)技术测量的对象: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a》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基本公差、配合和间隙的概念;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章:基本概念2.1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包括基本公差、配合和间隙的定义。
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2 公差与配合的作用讨论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对零件的互换性、运动精度和装配的影响。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作用。
第三章:基本公差3.1 基本公差的概念介绍基本公差的概念,包括基本公差的大小和形状。
解释基本公差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3.2 基本公差的应用讨论基本公差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如何确定合适的基本公差以及如何计算公差带。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公差的应用。
第四章:配合4.1 配合的概念解释配合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过渡配合。
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配合的概念。
4.2 配合的应用讨论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配合以及如何计算配合间隙。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配合的应用。
第五章: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1 公差与配合在零件互换性的应用解释公差与配合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零件的互换性。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零件互换性中的应用。
5.2 公差与配合在运动精度的应用讨论公差与配合对运动精度的影响,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运动精度。
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运动精度中的应用。
5.3 公差与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解释公差与配合在装配中的作用,包括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公差和配合来确保装配的顺利进行。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基本术语和符号1.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1.5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素材1.6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基本术语和符号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尺寸公差配合偏差符号表示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2.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分类3.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基本公差配合标准公差配合特殊公差配合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3.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误差4.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4.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五章:尺寸测量5.1 教学目标掌握尺寸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5.2 教学内容尺寸测量原理尺寸测量工具尺寸测量方法尺寸测量误差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5.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6.1 教学目标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
学会阅读和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
6.2 教学内容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阅读6.3 教学方法讲授图样分析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样素材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图样阅读练习第七章:表面质量7.1 教学目标掌握表面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阐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1.2 公差配合概述解释公差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尺寸、公差等级和配合制度。
第二章:基本尺寸与公差2.1 基本尺寸解释基本尺寸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和标注方式。
2.2 公差解释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的分类,包括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
第三章:配合与间隙3.1 配合概述解释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配合的分类,包括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
3.2 间隙的计算与选择介绍间隙的计算方法。
讲解间隙的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4.1 测量概述解释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测量工具。
4.2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的概念。
讲解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5.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6.1 线性尺寸公差计算介绍线性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线性尺寸公差计算的实例。
6.2 角度和形状公差计算解释角度和形状公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角度和形状公差计算的实例。
第七章: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7.1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介绍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讲解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
7.2 机械装配的公差配合控制解释机械装配中公差配合的控制方法。
讲解机械装配中公差配合控制的实例。
第八章: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8.1 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应用的实例。
8.2 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解释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1.2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公差与配合的作用公差与配合的分类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2.1 公差配合的基本参数基本尺寸公差配合2.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标准公差配合选用方法基本尺寸的确定公差等级的选用第三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3.1 单一公差配合的计算公差配合的计算公式极限偏差计算极限配合计算3.2 多重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多重公差配合的概念多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多重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应用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公差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作用实例分析4.2 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装配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作用实例分析第五章:公差配合的测量与控制5.1 公差配合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与设备测量方法与步骤测量误差分析5.2 公差配合的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过程控制方法统计过程控制方法第六章:典型配合案例分析6.1 案例一:轴与孔的配合分析轴与孔配合的公差设计讨论配合公差对零件性能的影响解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6.2 案例二:螺纹配合介绍螺纹的基本概念和公差配合要求探讨螺纹配合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因素分析螺纹配合的公差控制方法第七章:现代制造技术对公差配合的要求7.1 精密加工技术分析精密加工技术对公差配合的影响探讨精密加工中公差配合的特殊要求实例介绍精密加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7.2 表面处理技术理解表面处理技术对公差配合的影响掌握表面处理技术中的公差控制要点案例分析表面处理技术在配合中的应用第八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中的公差配合8.1 CAD/CAM技术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了解CAD/CAM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CAD/CAM技术在公差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CAD/CAM技术提高公差配合效率的案例8.2 公差配合的数字化管理掌握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探讨数字化管理在公差配合中的优势实例分析数字化管理在大型项目中的应用第九章:公差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9.1 公差配合与成本控制分析公差配合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探讨如何在保证公差要求的控制成本实例介绍成本控制中的公差配合策略9.2 公差配合与质量控制理解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掌握质量控制中公差配合的应用方法案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成功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总结公差配合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趋势10.2 未来展望探讨公差配合在新技术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预测公差配合在未来制造技术中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对公差配合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探索重点解析重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2. 公差配合的基本参数及其选用方法3. 公差配合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实例4. 公差配合在零件设计和装配中的应用5. 公差配合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方法6. 轴与孔、螺纹等典型配合案例的分析7. 精密加工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对公差配合的要求8. CAD/CAM技术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和数字化管理9. 公差配合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关系及应用实例难点:1.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多重公差配合的计算2. 公差配合在复杂机械设计和装配中的应用3. 精密加工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对公差配合的影响和控制4. CAD/CAM技术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5. 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策略。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将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熟悉基本术语和原理。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本术语和原理介绍。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公差配合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2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熟悉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演示法:展示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践,加深对测量误差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2
《公差与配合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解释本课程的目的和结构1.2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和配合的概念强调公差和配合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功能中的作用1.3 公差与配合的应用范围讨论公差与配合在不同行业和产品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公差与配合在汽车、电子和航空领域的应用第二章: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标准尺寸公差等级2.2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见的形状公差类型2.3 位置公差解释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见的位置公差类型第三章:配合的基本概念3.1 配合的定义和分类解释配合的概念和分类介绍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的特点和应用3.2 配合的选择原则讨论配合选择的原则和考虑因素介绍配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3.3 配合的公差计算解释配合公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配合公差的计算公式和示例第四章:公差与配合的表示方法4.1 尺寸表示方法介绍尺寸的表示方法和规则解释尺寸标注和尺寸公差表示的方法4.2 公差表示方法介绍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规则解释公差标注和公差带表示的方法4.3 配合表示方法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规则解释配合标注和配合符号表示的方法第五章:公差与配合的应用实例5.1 轴与孔配合的应用实例讨论轴与孔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举例说明不同配合类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应用5.2 机械零件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讨论机械零件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机械零件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5.3 产品设计中的公差配合优化讨论公差配合在产品设计中的优化方法和原则举例说明公差配合优化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中的应用第六章:测量与检测6.1 测量基础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选择原则6.2 尺寸测量讨论尺寸测量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各种尺寸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6.3 形状和位置测量解释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工具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的误差分析和技术要求第七章:公差与配合在设计中的应用7.1 设计中的公差与配合考虑讨论在设计过程中公差与配合的重要性和考虑因素介绍设计中公差与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7.2 尺寸链和公差带分析解释尺寸链和公差带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分析和应用方法7.3 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设计案例中公差与配合的应用讨论设计实例中的公差与配合优化和调整第八章:公差与配合在制造中的应用8.1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与配合控制讨论制造过程中公差与配合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介绍制造过程中公差与配合的检测和调整方法8.2 误差控制和质量保证解释误差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性介绍误差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方法和工具8.3 制造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制造案例中公差与配合的应用讨论制造实例中的公差与配合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九章:公差与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9.1 装配过程中的公差与配合考虑讨论装配过程中公差与配合的重要性和考虑因素介绍装配过程中公差与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9.2 装配误差和调整解释装配误差的概念和来源介绍装配误差分析和调整方法9.3 装配实例分析分析实际装配案例中公差与配合的应用讨论装配实例中的公差与配合优化和调整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10.2 练习与思考题提供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公差与配合的深入知识10.3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公差与配合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激发学生对公差与配合领域的持续关注和研究兴趣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行业和产品中的应用。
公差与配合第1章教案
第1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第1讲课题: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3.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4. 尺寸的检测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2.熟练计算极限尺寸、会绘制公差带图3.掌握间隙、过渡、过盈配合的特点及极限盈、隙的计算。
教学重点:有关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教学难点:1.计算、绘制公差带图2.间隙、过渡、过盈配合的特点及极限盈、隙的计算。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精讲:重点讲清有关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多练:在讲授后,通过练习、讨论和分析归纳帮助学生自我消化、自我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题本章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要求对各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要明确,本次课开始学习有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1.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1.1.1 孔和轴1.孔孔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
孔的直径尺寸用D表示。
2.轴轴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
轴的直径尺寸用d表示。
孔和轴的区别:从装配关系讲,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
从加工过程看,随着余量的切除,孔的尺寸由小变大,轴的尺寸由大变小,如图1-1 所示。
图1-1 孔和轴1.1.2 有关尺寸的术语定义1.尺寸是指用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2.基本尺寸(D,d)基本尺寸是由设计给定的,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孔用D表示,轴用d表示。
3.实际尺寸(D a ,d a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孔的实际尺寸以D a 表示,轴的实际尺寸以d a 表示。
4.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
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
两个界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1.3 技术测量的概念解释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介绍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和常用测量方法。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2.1 基本公差表示法解释基本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基本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2 配合表示法解释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3 公差带表示法解释公差带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1 公差配合选用的一般原则介绍公差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解释选用公差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3.2 公差配合选用的步骤介绍公差配合选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解释选用公差配合时的计算和决策过程。
3.3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公差配合选用的方法。
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测量概述解释测量的概念和目的。
介绍测量的方法和常用测量工具。
4.2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和区别。
介绍测量误差和精度的表示方法。
4.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解释测量数据的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常用测量工具与方法5.1 卡尺的使用介绍卡尺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卡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2 千分尺的使用介绍千分尺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3 量棒的使用介绍量棒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量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测量平面度6.1 平面度概念解释平面度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平面度的表示方法和测量工具。
6.2 平面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平面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解释不同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6.3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平面度的测量方法。
第七章:测量直线度7.1 直线度概念解释直线度的定义和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和制造中的应用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讨论公差和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作用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解释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基本公差配合类型讨论基本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举例说明公差配合的计算过程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讨论尺寸公差的标准和规定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形位公差的重要性和应用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尺寸链4.1 表面粗糙度讨论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测量解释表面粗糙度对产品性能和寿命的影响4.2 尺寸链介绍尺寸链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尺寸链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和作用第五章:技术测量工具与方法5.1 机械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测量工具及其特点讨论机械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2 电子测量工具解释电子测量工具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用的电子测量工具及其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6.1 测量误差的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6.2 测量不确定度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6.3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解释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技术测量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几何公差与角度公差7.1 几何公差解释几何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讨论几何公差的标准和规定7.2 角度公差介绍角度公差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角度公差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第八章: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应用8.1 设计中的公差配合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解释如何合理选择公差配合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8.2 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第九章:现代测量技术与自动化9.1 概述现代测量技术介绍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解释现代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中的应用9.2 自动化测量系统解释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讨论自动化测量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10.1 综合练习提供综合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0.2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区别。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过盈、配合间隙等基本概念。
介绍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概念及作用。
1.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2.1 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讲解公称尺寸、基本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与仪器3.1 长度测量介绍尺、卡尺、测微螺纹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角度和形状测量介绍角度尺、量角器、圆度仪等角度和形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光学投影仪等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5.2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分析公差配合对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6.1 装配中的公差配合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性。
介绍装配中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2 装配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讲解装配误差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7.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2
《公差与配合教案a》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解释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和配合。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2.1.1 定义: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2.1.2 分类: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公差。
2.2 配合2.2.1 定义: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2.2 分类: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
2.3 公差与配合的关系2.3.1 公差与配合是相互关联的,公差决定了配合的紧固程度。
2.3.2 公差越大,配合的松紧程度越低;公差越小,配合的松紧程度越高。
第三章:公差与配合的计算3.1 基本公差的计算3.1.1 基本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1.2 基本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尺寸下限尺寸)。
3.2 配合公差的计算3.2.1 配合公差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2.2 配合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配合尺寸下限配合尺寸)。
3.3 极限公差的计算3.3.1 极限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
3.3.2 极限公差的计算公式:T'' = 0.5 (上限极限尺寸下限极限尺寸)。
第四章:公差与配合的应用4.1 公差与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1.1 公差与配合可以控制零件的加工质量。
4.1.2 公差与配合可以保证零件的装配精度。
4.1.3 公差与配合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4.2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4.2.1 案例一:某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平面度的控制。
4.2.2 案例二:某轴承内径与外径的配合设计。
第五章:总结5.1 本章内容回顾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回顾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a》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理解公差与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1.2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和配合的概念举例说明公差和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第二章: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公差在尺寸精确度控制中的应用2.2 公差的分类介绍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解释各种公差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第三章:配合的基本概念3.1 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配合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配合在零件组装中的重要性3.2 配合的分类介绍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过渡配合的概念解释各种配合的应用场景和特点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4.1 轴和孔的配合举例说明轴和孔的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应用分析轴和孔的公差配合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2 齿轮配合解释齿轮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重要性举例说明齿轮配合中公差和配合的应用实例第五章:公差配合的设计与计算5.1 公差配合的设计原则介绍公差配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制造条件确定公差配合5.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举例说明如何计算轴和孔的公差配合以及齿轮的公差配合第六章:测量与检测6.1 测量基础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6.2 尺寸测量讲解如何测量长度、角度和其他尺寸介绍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7.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7.2 装配工艺中的应用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工艺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利用公差配合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第八章:现代制造技术与公差配合8.1 数控加工与公差配合解释数控加工中公差配合的作用和重要性举例说明数控加工中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8.2 3D打印技术与公差配合介绍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中的应用讲解3D打印技术中公差配合的考虑因素和挑战第九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9.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解释质量控制的概念和目的介绍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9.2 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公差配合进行质量控制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实际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10.2 展望未来讨论公差配合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公差配合的最新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和作用需要重点关注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
《公差与配合教案》课件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强调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1.2 公差与配合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及其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解释配合的概念及其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第二章: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公差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及其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强调公差对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2.2 公差的分类介绍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解释不同类型公差的应用场景第三章:配合的基本概念3.1 配合的定义解释配合的概念及其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强调配合对零件间隙和相对运动的影响3.2 配合的分类介绍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的概念解释不同类型配合的应用场景第四章:公差与配合的表示方法4.1 公差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公差带图的应用及其对零件制造的影响4.2 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配合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配合带图的应用及其对零件组装的影响第五章:公差与配合的应用实例5.1 公差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零件制造中公差的作用和应用强调公差对零件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5.2 配合在零件组装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零件组装中配合的作用和应用强调配合对零件间隙和相对运动的影响第六章:公差与配合的设计原则6.1 公差设计原则介绍公差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最小化成本、满足功能要求、保证互换性等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确定合适的公差6.2 配合设计原则介绍配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保证合适的间隙、防止过盈、避免松动等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第七章: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方法7.1 公差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计算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具体的公差值7.2 配合计算方法介绍配合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的计算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和配合要求计算出具体的配合尺寸第八章:公差与配合的测量方法8.1 公差测量方法介绍公差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尺寸测量、形状测量、位置测量等解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确定零件的公差值8.2 配合测量方法介绍配合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间隙测量、过盈测量、过渡测量等解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确定零件的配合尺寸第九章: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9.1 公差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公差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实例强调公差对机械性能、可靠性和互换性的影响9.2 配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分析配合在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实例强调配合对机械性能、可靠性和运动性能的影响10.1 公差与配合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和应用公差与配合的必要性10.2 发展趋势与挑战讨论公差与配合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展望未来公差与配合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一和二: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公差与配合的定义及其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 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基本内容。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 理解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公差、配合、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公称尺寸、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标注技巧和注意事项。
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1 尺寸公差的选择1. 学习尺寸公差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尺寸公差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3.2 配合的选择1. 学习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1 形状公差1. 学习形状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形状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4.2 位置公差1. 学习位置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表示1. 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参数。
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1. 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1. 理解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过程的基本要素。
2. 掌握测量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6.2 测量器具与测量误差1. 学习各种测量器具的原理和应用。
2. 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基本误差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七章:长度测量7.1 尺子和卡尺的使用1. 学习尺子和卡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尺子和卡尺的读数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
7.2 量块和量规的使用1. 了解量块和量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学习及技能目标1.理解有关公差、极限偏差等术语的定义及有关计算,并会查表标注尺寸的极限偏差值。
2.理解配合制的概念及公差等级的选用、配合类型的选择。
3.掌握零件检测(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测量精度等)的基础知识。
4.能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典型零件进行测量。
第1讲课题: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授课形式:讲授教学目的:1.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2.熟练计算极限尺寸、会绘制公差带图3.掌握间隙、过渡、过盈配合的特点及极限盈、隙的计算。
教学重点:有关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教学难点:1.计算、绘制公差带图2.间隙、过渡、过盈配合的特点及极限盈、隙的计算。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精讲:重点讲清有关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多练:在讲授后,通过练习、讨论和分析归纳帮助学生自我消化、自我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题本章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要求对各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要明确,本次课开始学习有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1.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1.1.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1.孔孔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
孔的直径尺寸用D表示。
2.轴轴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
轴的直径尺寸用d表示。
孔与轴的区别:从装配关系讲,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
从加工过程看,随着余量的切除,孔的尺寸由小变大,轴的尺寸由大变小,如图所示。
1.1.2 有关要素的术语定义1.要素即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2.尺寸要素是指由一定大小的线性尺寸或角度尺寸确定的几何形状。
3.尺寸是指用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4.公称尺寸(原称基本尺寸)是由设计给定的,通过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计算或结构需要,并考虑工艺方面要求后确定的,孔用D表示,轴用d表示。
5.实际(组成)要素(原称实际尺寸)由接近实际(组成)要素所限定的工件实际表面的组成要素部分。
6.极限尺寸指尺寸要素允许的两个极端尺寸。
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应位于其中,也可达到极限尺寸。
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上极限尺寸;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下极限尺寸。
分别用Dmax ,dmax 和Dmin ,dmin 表示,如图1-2所示。
1.1.3 有关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偏差可能为正或负,也可为零。
2.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3.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
(1)上偏差:上极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孔的上偏差用ES表示;轴的上偏差用es表示。
(2)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孔的下偏差用EI表示;轴的下偏差用ei表示。
极限偏差计算公式:ES=Dmax -D es=dmax -dEI=Dmin–D ei=dmin -d4.尺寸公差(Th ,Ts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孔公差用T h 表示;轴公差用T s 表示。
公差计算公式:孔公差 Th =D max -D min =ES-EI轴公差 Ts =d max -d min =es-ei5.尺寸公差带(1)公差带: 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尺寸公差带。
(2)为确定极限偏差的一条基准线,是偏差的起始线,零线上方表示正偏差;零线下方表示负偏差。
6.标准公差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数值表中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称为标准公差。
7.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称为基本偏差。
1.1.4 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1.配合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间隙(X)或过盈(Y)在轴与孔的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当差值为正时称为间隙,用X表示;当差值为负时称为过盈,用Y表示。
标准规定: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3.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
在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如图所示。
计算公式:最大间隙 X max =Dmax -d min =ES-ei最小间隙 X min =Dmin -d max =EI-es平均间隙 X av =1/2(X max +X min )4.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
在过盈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如图所示。
计算公式:最大过盈Y max =D min -d max =EI-es最小过盈Y min =D max -d min =ES-ei平均过盈Y av =1/2(Y max +Y min )5.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如图所示。
计算公式:最大间隙 Xmax =D max -d min =ES-ei最大过盈 Ymax =D min -d max =EI-esX av (Y av )=1/2(X max +Y max )+(-)在过渡配合中,平均间隙或平均过盈为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的平均值,所得值为正,则为平均间隙;为负则为平均过盈。
6.配合公差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称为配合公差。
它表明配合松紧程度的变化范围。
配合公差用T f 表示,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计算公式:对间隙配合 T f =X max -X min对过盈配合 T f =Y min -Y max对过渡配合 T f =X max -Y max三种配合的配合公差也可为:Tf =Th +Ts第二讲课题:1.配合制2.标准公差系列3. 基本偏差系列4. 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5.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6.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授课形式:讲授教学目的:1. 掌握基孔制和基轴制的特点2. 熟悉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的构成3.掌握标准公差数值表和孔与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的查用,并会在图样上正确标注公差配合。
4.掌握一般公差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标准公差数值表和孔与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的查用教学难点:会在图样上正确标注公差配合。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本节主要讲述极限与配合标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查用标准公差数值表和孔与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会在图样上正确标注公差配合。
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题复习有关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
要求对基孔制和基轴制的特点明确,本次课开始学习有关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1.2.1 配合制及标准公差等级配合制是以两个相配合的零件中的一个零件为基准件,并对其选定标准公差带,将其公差带位置固定,而改变另一个零件的公差带位置,从而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孔制配合中的孔为基准孔,是配合的基准件。
如图(a)所示。
标准规定: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EI,数值为零,即EI=0,上偏差为正值,其公差带偏置在零线上侧。
基准孔的代号为H。
2.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轴制配合中的轴为基准轴,是配合的基准件。
如图(b)所示。
标准规定: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es,数值为零,即es=0,下偏差为负值,其公差带偏置在零线下侧。
基准轴的代号为h。
3.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称为公差等级。
国家标准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各级标准公差的代号为IT01、IT0、IT1、IT2、…、IT18。
IT01精度最高,其余依次降低,标准公差值依次增大。
1.2.2 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是对公差带位置的标准化。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分别规定了28个公差带位置,分别由28个基本偏差来确定。
如图1-7所示。
1.代号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孔用大写字母表示,轴用小写字母表示。
2.基本偏差系列图及其特征如图所示3.基本偏差数值(1)轴的基本偏差数值:A:轴的基本偏差计算公式见书中表1-3。
B:为了方便使用,国家标准按上述轴的基本偏差计算公式计算列出了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见书中表1-4。
C:轴的基本偏差可查表确定,另一个极限偏差可根据轴的基本偏差数值和标准公差值按下列关系式计算:ei=es-IT (公差带在零线之下)es=ei+IT (公差带在零线之上)(2)孔的基本偏差数值:孔的基本偏差数值是由同名的轴的基本偏差换算得到的。
换算原则为:同名配合的配合性质不变,即基孔制的配合(如30H9.f9、40H7.g6)变成同名基轴制的配合(如30F9.h9、40G7.h6)时,其配合性质(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不变。
①通用规则用同一字母表示的孔、轴的基本偏差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孔的基本偏差是轴的基本偏差相对于零线的倒影。
即 EI=-es (适用于A~H)ES=-ei (适用于同级配合的K~ZC)②特殊规则用同一字母表示的孔、轴的基本偏差的符号相反,而绝对值相差一个Δ值。
即 ES=-ei+ΔΔ=IT n -ITn-1 =IT h -IT s孔的另一个极限偏差可根据孔的基本偏差数值和标准公差值按下列关系式计算EI=ES-IT (公差带在零线之下)ES=EI+IT (公差带在零线之上)1.2.3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1.公差带代号与配合代号A.公差代号:孔、轴的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数字组成,举例:孔的公差带代号-----H7、F7、K7、P6轴的公差带代号------h7、g6、m6、r7B.配合代号:当孔和轴组成配合时,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举例:H7/g6如指某公称尺寸的配合,则公称尺寸标在配合代号之前,如30H7/g6。
2.图样中尺寸公差的标注形式A.零件图标注:尺寸公差的两种标注形式如图所示,孔、轴公差在零件图上主要标注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数值,也可标注基本尺寸、公差带代号和极限偏差值。
B.在装配图标注:主要标注配合代号,即标注孔、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及公差等级,如图所示。
1.2.4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1.常用和优先公差带:A.轴用公差带:国标规定了一般、常用和优先轴用公差带共116种。
B.轴用公差带:国标规定了一般、常用和优先孔用公差带共105种。
2.选用原则:应按优先、常用、一般公差带的顺序选取。
若一般公差带中也没有满足要求的公差带,则按国标规定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组成的公差带来选取,还可考虑用延伸和插入的方法来确定新的公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