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资料
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薄层色谱技术理论,熟悉掌握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一、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把吸附剂(固定相)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一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展开,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大小不同及溶剂对不同物质溶解分配系数不同,当溶剂流过时,各物质在吸附剂和溶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地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
不易被吸附或易被溶剂溶解的物质相对移动得快一些。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开,不同的物质被彼此分开,最后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
将展开完毕的薄层板从密闭容器中取出后,应用特定的试药或方法将斑点显色,从而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
二、薄层板的制备1.玻璃板用一块玻璃板涂上很薄的吸附剂,如硅胶或氧化铝等,玻璃板要求薄厚一致,大小相同,表面光滑平整,一般玻璃只要合乎这些要求就可。
如果找不到平整均一的,将旧光学照像底片截成同样大小也可以。
用前先将玻璃用肥皂和水洗干净,必要时浸泡在清洗液中,然后水洗烤干,用纱布擦光。
玻璃板大小有各种规格,一般有20×20、20×10、20×5厘米,也有更小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宽度要求至少能点开两三个样品,每两点之间相隔至少1.5厘米,玻板长度一般要满足展开10厘米的距离。
点样的起点应距底边至少1.5厘米的距离。
2.吸附剂应用最广泛的为硅胶和氧化铝,市场上有专供薄层色谱用的吸附剂,规格分不含粘合剂的硅胶H,氧化铝H和含有粘合剂熟石膏的硅胶G,氧化铝G,如市售硅胶G含13%熟石膏,氧化铝分中性、酸性、碱性三种。
吸附剂的粒度范围最好在180-200目之间,太小了流速慢,太大则影响分离效果。
如不合要求,应过筛。
3.薄层板的涂布最简单的涂布方法是用两条比玻璃板厚0.25毫米的玻璃条或有机玻璃条(或在同样厚度的玻璃条下粘一层胶布),将玻璃板夹住,把调好的吸附剂浆液平铺在薄层板上,然后用一有机玻璃条或直尺,迅速均匀地向前推进,就象推血片一样,只要推进的速度均匀一致,即可得到薄厚均匀的薄层板,如在一块玻璃板末端再接一块相同的玻璃板,把剩余的装液接过去,可使涂层边缘整齐,厚度一致,吸附剂浆液的加水量和搅拌时间是涂布成败的关键,像12×8平方厘米的玻璃板需要2~3克硅胶G,加4~6毫升水即可,只要技术熟练即能涂成厚薄一致,光滑平整的一块薄层板。
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原理
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制备柱液相色谱技术。
它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利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的独特性质,将溶液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并通过柱液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与分离。
具体来说,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原理如下:
1. 超临界流体的产生:将高压的二氧化碳加热至超临界状态,使其具有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特性,成为超临界流体。
2. 溶剂选择:超临界流体通常选择CO2,由于其低极性、惰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溶解非极性或微极性化合物。
3.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化合物加入溶剂中,形成溶液。
4. 制备柱的填充:将制备柱填充具有吸附性质的固相材料,如硅胶、膨胀型聚合物等。
5. 分离过程:将溶液以一定流速通入制备柱,在柱上的固相材料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将化合物分离出来。
分离后的化合物随着超临界流体通过柱床,经过分离、纯化和富集等步骤进一步加工。
6. 检测:通过检测系统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总之,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实现了高效、快速、环保的化合物制备和分离纯化技术。
它在化学、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备色谱操作规程
制备色谱操作规程
《制备色谱操作规程》
一、目的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制备色谱工作的安全进行和准确结果的获得。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中进行制备色谱操作的人员,包括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三、设备准备
1. 准备制备色谱柱及相应的填料。
2. 清洁色谱柱及相关设备,并进行装配。
四、试样处理
1. 准备足够数量的试样,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预处理。
2.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样品的稀释和调整。
五、色谱条件设置
1. 设置色谱柱的流速和温度。
2. 调整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时间。
六、制备色谱操作
1. 将经处理的试样装入进样器,并按要求进行进样。
2. 启动色谱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监控。
3. 记录实验数据,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需佩戴实验室专用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2.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禁止吸烟和饮食,避免将化学试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八、实验结束及清理
1. 结束实验后,将色谱柱和相关设备进行清洗和保存。
2. 将产生的实验废液及时进行处理。
九、附则
1. 本规程的修订和补充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
2. 对于实验室安全意外和环境污染,实验室负责人负有最终责任。
以上操作规程为实验室制备色谱操作的基本要求,任何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都必须严格遵守,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和结果准确性。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
7.1 制备薄层色谱技术 7.2 常规柱色谱技术 7.3 加压液相色谱技术 7.4 逆流色谱法 7.5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7.6 模拟床移动色谱法 7.7 制备气相色谱法 7.8 径相色谱法 7.9 顶替色谱法 7.10 离子交换与吸附
制备色谱技术
制备色谱的特点:
最有效的制备性分离技术;
实验室规模、小批量生产、产业化制备;
不同领域产品量不一样,阐明化学结构和
生物活性,30-50 mg足够,分析用标准
品100 mg以上,有机合成通常需要g级以
上;
薄层色谱
柱色谱
制备色谱技术
7.1 制备薄层色谱技术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快速、灵敏度及 分辨率高; a. 切割谱带更加方便; b. 自动化:自动点样仪、自动程序展开仪、 薄层扫描仪、多种强制流动技术、多种联 用技术如傅立叶变换红外、拉曼、质谱等。
50-300
2-7
50-500
2-12
制备色谱技术
7.2 常规柱色谱技术
可使用较大直径的色谱柱,更多的固定相,
因此样品量可以更大;
分离速度较慢,样品可能被不可逆吸附;
不适合小颗粒的吸附剂?
改进方法:减压、加压等
制备色谱技术
柱色谱常用固定相
(1)硅胶:官能团和分子的几何形状,对异构
比表面积
制备色谱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使用:
用前需预处理除去杂质:
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
渗漉法----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湿法装柱,浸泡12
h后洗脱2-3倍柱体积,再浸泡3-5 h后洗脱2-3倍柱体
积,重复直到流出的有机溶剂与水混合不呈现白色乳 浊现象为止,用大量蒸馏水洗去乙醇即可。如单独采 用有机溶剂洗不尽杂质,则可用酸碱处理,2-5%盐 酸、2-5%NaOH溶液浸泡,洗脱,水洗。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一、制备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一种有效分离和分析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制药、化学、食品科学等。
制备色谱技术是在制备大量样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制备色谱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1.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的方法。
其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溶剂体系。
(2)装填填料至柱内。
(3)平衡填料与进样溶液。
(4)进样。
(5)清洗柱子。
(6)逐步洗脱目标化合物。
(7)收集目标化合物。
(8)分析收集的物质。
2.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在薄层介质上进行的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离高效等特点。
其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好薄层介质、样品溶解液和色谱槽。
(2)在薄层介质上均匀涂敷样品溶解液。
(3)把薄层介质放入色谱槽中,使之完全浸泡在流动相中。
(4)开始上升运动,让溶剂从底部上升至薄层介质上方。
(5)观察薄层介质上的色带。
(6)将色带切下并分析。
3.凝胶柱层析法凝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孔洞大小和分布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其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凝胶和溶剂体系。
(2)将凝胶填充至柱内。
(3)平衡凝胶与进样溶液。
(4)进样。
(5)清洗柱子。
(6)逐步洗脱目标化合物。
(7)收集目标化合物。
(8)分析收集的物质。
二、制备色谱实验经验1.仔细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溶剂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分离目标化合物。
2.对填充物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研磨、筛选等,以提高分离效果。
3.在操作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避免交叉污染和实验结果的失真。
4.在样品的处理和进样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操作,以免损坏设备和样品。
5.在制备色谱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流速和温度等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6.注意溶剂的选择和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总结:制备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提纯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
制备色谱技术
制备色谱技术1.常压柱色谱有哪些种类?说出不同之处。
→见书第三章(1)吸附柱色谱:硅胶吸附柱色谱、氧化铝吸附柱色谱、活性炭吸附柱色谱、聚酰胺吸附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2)分配柱色谱(3)萃取柱色谱(4)离子交换柱色谱(5)凝胶柱色谱(6)亲和柱色谱(7)干柱色谱(8)并联多柱色谱2.分配色谱、吸附色谱、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各是什么?分配色谱:吸附色谱:凝胶色谱:凝胶是一类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其中以有机凝胶应用得较多,无机填料中,有硅胶和玻璃珠。
有机填料中,有天然和合成两大类3.反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什么?4.如何利用Rf值来鉴定化合物?5.非线性色谱:在制备色谱中进样量一般都比较大(克量级),这时样品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浓度关系不再是一条直线,在此种条件下发生的色谱过程,就称之为非线性色谱。
6.吸附柱色谱:7.分离因子α:是两种组分的质量分配比之比,一般根据两个组分的色谱峰的调整保留时间相比而得8.高速逆流柱色谱:书P1429.渗滤法:书P21710.制备色谱的最佳制备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书P611.商品硅胶中的字母符合G.P.F254,M.F.F354各表示什么意思?书P13/PPT→P41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原理及应用:书P43+P4613.液-液吸附色谱中固定相及其基本原理?PPT张→P314.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种类:PPT张→P215.模拟移动床色谱原理:书P17516.叙述柱层析中溶剂的选择原则17.叙述制备分离的策略:PPT→P318.叙述硅胶柱色谱的操作步骤::PPT→P619.叙述高压制备色谱的分类、优点、局限性以及组成部分:PPT张→P120.高效液相色谱柱的保养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4.薄层色谱的制备
色谱和纸色谱两类,分述如下。
二、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常用 TLC 表示,是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兼具了
纸色谱和柱色谱的有点,一方面适合于小量样品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备波
层色谱板吸附层加厚,样品点成线,又可以用作少量产品精制。
薄层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一般能用硅胶或者氧化铝
者不锈钢尺子刮平,也可制得。
②倾斜法:将调好的浆料倒在玻璃板上,用手左右摇晃,使表面均匀光
滑,然后把薄层板平放试验台上晾干即可。
③浸涂法:把两块干净的大小一致的载玻片背靠背贴紧,浸入调好的吸
附剂中,取出后分开,晾干,即可。
薄层板的活化:把涂好的薄层板置于室温晾干,放在烘箱内加热活化,
活化条件根据需要而定。硅胶板一般在烘箱中渐渐升温,维持 105~110℃活
比 9:1 展开。若能将三种染料分开,并且按比移值对二甲氨基偶氮苯>靛酚
蓝>苏丹红,则与Ⅱ级氧化铝活性相当。
②氧化铝板活性测定:将偶氮苯 30mg,对甲氧基偶氮苯、苏丹黄、苏
丹红和对氨基偶氮苯各 20mg,溶于 50mL 无水四氯化碳中,取 0.02mL 此溶
液滴加于氧化铝板上,用无水四氯化碳展开,测定各染料的位置,算出比移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和要求
教学重点
和难点
课时
第四讲薄层色谱的制备
4 学时
1 了解色谱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应用范围
2 掌握薄层色谱的制备方法、活化色谱板
3 完成由普通玻璃管制备玻璃毛细管的玻璃工操作
薄层板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铺制高质量的薄层板及其活化方法
内容
气相色谱法中毛细管制备与操作优化方法
气相色谱法中毛细管制备与操作优化方法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其中,毛细管气相色谱(Capillary GC)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中的制备和操作优化方法。
首先,制备毛细管是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中的关键步骤。
毛细管通常由玻璃或石英制成,直径通常在0.15-0.53 mm范围内。
制备毛细管的主要步骤有:修整、剪切和清洗。
修整是指去除毛细管两端的不均匀部分,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长度。
剪切是指将修整后的毛细管剪成适当的长度,以适应仪器的要求。
清洗是指使用溶剂将毛细管内部和外部的污染物去除,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在操作优化方面,选择合适的柱和载气是至关重要的。
柱是GC中负责分离组分的关键部件。
常见的柱种类有非极性柱、极性柱和无定型柱。
选择合适的柱种类和长度要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分离要求来确定。
载气的选择取决于柱和待测物的性质。
常用的载气有氮气、氢气和氦气。
氢气是最常用的载气,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扩散速率和较低的惯性。
另外,优化进样量和进样方式也是操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进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和峰的形状。
通常情况下,进样量应尽可能小,以避免峰的展宽和分离效果的下降。
进样方式有定量进样和定性进样两种。
定量进样是指根据样品的浓度确定进样量;而定性进样是指根据样品的特征峰确定进样量。
此外,操作温度的选择也是优化的关键点之一。
操作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待测物的性质、柱的性质和分离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分析物的挥发性越小,操作温度越低;反之,挥发性越大,操作温度越高。
同时,操作温度还会影响柱的寿命,要根据需求进行合理调节。
最后,关于GC方法的优化,还需要重视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清洗和更换柱属于常规维护工作,可以提高仪器的分离效果和稳定性。
此外,校正仪器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也是保证GC方法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制备和操作优化是保证分析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环节。
分析HPLC和制备HPLC色谱
一.背景•与蒸馏、萃取比较,制备液相是更有效的分离方法•广泛用于样品和产品的提取和纯化•用于合成、植化、生化和制药等领域二.制备 HPLC 应用领域三.分析和制备HPLC目的•分析HPLC--样品组成的信息,研究大部分或全部组分(产品)•制备HPLC回收纯品,研究一种或几种样品组分(目标组分)四.分析/制备HPLC的特点五.制备HPLC的策略1:很高的生产效率和产量,收率很低。
2:高纯品,但是生产效率和产量很低。
3:峰在基线上被完全分开,产品纯度、产量和生产效率都达到最高。
六.制备分离的策略•如为了进行活性或药物测试,某种组份必须被完全单独提取,那么组份的纯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产量和生产效率是其次的。
•如果某种合成中间体必须被纯化,并且需要有足够的量为下一步合成作准备,那么纯度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而生产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完成整个合成工作的进程和速度。
同时产量也是很重要的,因为高价值组份的损失需要控制在最少的范围内。
七.建立制备HPLC方法考虑•建立分析HPLC方法(流动相、添加剂)•粗产品分离•样品在流动相中溶解度八.扩大规模的制备色谱•分析液相:•会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峰形尖锐并且很对称。
•进样量是微克级,甚至更低。
•样品量和固定相之比甚至小于1:100000。
•进样体积一般大大小于柱体积(小于1:100)。
•制备液相:•最大的区别就是超量进样。
九.分析色谱吸附等温线分析液相的目的是给一种组份定性、定量。
重要的色谱参数有溶解度、峰宽和峰的对称性。
如果进样量越来越多,峰高和峰面积会增加,但峰的对称性和容量因子保持不变。
最佳的峰形应是一条高斯曲线十.制备色谱吸附等温线将超过一定量的样品注射进色谱柱,吸附变化线就会成非线性。
这意味着峰形会变的不再对称,表现为严重拖尾和k缩小。
浓缩超量进样。
在一些情况中,根据进样量的增加,容量因子也相应变大,并造成很强的前峰。
吸附变化线取决于组份的多少,色谱柱的载样能力就必须根据实验来决定十一.样品重量对峰的影响十二.体积法超量载样样品组份溶解性差,浓缩法超量载样不能使用,更大样品体积注射到色谱柱中。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rep-HPLC)是一种重要的色谱分离技术,以其高效、快速、自动化的特点在多个领域,特别是中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文章将概述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优化、样品的制备和分离等关键环节。
文章将重点讨论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中药成分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方面。
文章还将对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rep-HPLC)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用于大规模分离、纯化和制备样品。
其基本原理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通过高压泵将流动相推动,使待测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吸附、解吸、再吸附的分配过程,从而实现各组分的有效分离。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使用更粗的色谱柱和更高的流速,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分离和制备。
与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更注重样品的纯度和回收率,而不仅仅是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至关重要。
固定相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目标组分的特性来确定,常用的固定相包括硅胶、氧化铝、聚合物等。
流动相的选择则要考虑其与固定相的相容性、对目标组分的洗脱能力以及分离效果等因素。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还涉及到柱层析、梯度洗脱、循环洗脱等技术。
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制备色谱分离技术
适用范围广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混合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生物 大分子等。
可重复性高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重复 性,能够保证分离结果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的缺点
01
02
03
成本较高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需要使 用专门的仪器和耗材,成 本较高。
需要专业操作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需要专 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操作难度较大。
适用范围广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适用于各种 类型的药物,包括小分子化合 物、大分子蛋白质、多糖等。
操作简便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的操作相对 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规模
化生产。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的未来展望
新型材料的研发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新型的色谱填 料和介质被研发出来,进一步提高制备色谱分离技术的效 果和效率。
可能造成样品损失
在制备色谱分离过程中, 可能会造成目标成分的损 失或降解,影响产物的纯 度和产量。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1 2
新型固定相的开发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新型固定相的研发和 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制备色谱分离技术的效率和纯 度。
连续色谱分离技术
连续色谱分离技术能够实现连续进样和分离,提 高分离效率,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能化和自动化
未来制备色谱分离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实现 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制备色谱分离技术将更加 注重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联合应用
未来制备色谱分离技术将与其他分离技术联合应用,形成 多级分离流程,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收率。
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
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是液相色谱技术中的两种重要分支,它们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的相关概念、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进行介绍。
一、中压制备色谱的概念和原理中压制备色谱是指利用介于低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之间的技术,对大分子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中等压力对色谱柱进行填充,利用填充物对溶质进行分离,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分析。
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的概念和原理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是指在液相色谱技术中,利用中等压力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过程。
该技术利用柱上液相对样品进行分离,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三、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的技术特点1.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是介于传统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之间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2.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在分析大分子化合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对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和纯化。
3.在分析实践中,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为复杂混合物的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四、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的应用实例1.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离等方面,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在环境监测方面,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可用于检测水质、大气污染物等,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结语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作为液相色谱技术的重要分支,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这两种分析技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并为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分析精度和速度要求的提高,中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
特点:吸附性能好,对有机成分选择性较高,机械强度高,价格低廉,
再生处理方便。
应用:目前大孔吸附树脂色谱被广泛引用于天然药物有效部位
及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
五: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的应用
2.被分离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1)被分离物质极性大小的影响
由于极性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根据分子中极性基团(如羧基, 羟基,羰基等)与非极性基团(如烷基等)的数目和大小来综合判断。
(2)被分离物质分子大小的影响
化合物的分子体积越大,疏水性增加,对非极性吸附树脂的吸附能 力越强。分子体积大的化合物应选择大孔径树脂。
超临界流体色谱
.
四:色谱的分类
超临界流体色谱 用超临界流体(处于临界温度、临界
压力以上的流体)作为流动相进行的 色谱即为超临界流体色谱。
由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性使得溶质在超临界流体 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从而促进了 组分的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度。
.
五: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
.
一.制备色谱简介
色谱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 项中具有不同分配 系数
}实现分离
通过两相不断的相 对运动
色谱的分类
操作方式
— 分析型
分析工具
— 制备型
分离技术
.
制备色谱
制备色谱:是能分离纯化制备一定量样品
的色谱分离技术
相间的吸附 分配系数 离子交换平衡值
相间 滞留 时间 不同
制备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
制备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引言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鉴定化学物质的技术方法。
它基于化学物质在固定相表面上的不同吸附性质,通过溶剂的上升过程,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开,并且通过比较吸附位置的方式进行鉴定。
本文将介绍制备薄层色谱的详细操作步骤。
材料和仪器•薄层色谱板•密封槽•滤纸•玻璃饼干•吸附剂(例如硅胶或氧化铝)•溶剂槽•注射器•光源(例如紫外灯)操作步骤步骤一:制备色谱板1.清洗玻璃饼干:将玻璃饼干浸泡在去离子水中,然后用有机溶剂(例如醋酸乙酯)进行清洗,并在通风环境中晾干。
2.准备色谱板:将吸附剂(硅胶或氧化铝)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均匀涂抹在玻璃饼干上,并确保厚度均匀。
然后将其放入密封槽中,在室温下静置几小时,使其干燥。
步骤二:样品制备1.样品准备:根据需要分析的化合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剂将其溶解。
确保样品溶解度适宜,以便在色谱板上形成好的色谱带。
步骤三:样品上样1.在色谱板上标记样品的起点位置,并在距离起点1-2厘米处进行上样。
对于液体样品,可使用微量注射器,在指定位置上滴上一定量的样品。
对于固体样品,可将其溶解后使用同样的方法上样。
步骤四:上样溶剂系统1.准备溶剂槽:根据需要选择双向开发或单向开发的方式,准备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
通常,使用两种不同极性溶剂的混合物作为上样溶剂,以便在色谱板上产生良好的色谱分离。
步骤五:色谱开展1.上样溶剂系统:将装有上样溶剂的溶剂槽放置在密封槽中,让溶剂槽底部与槽盖上的孔相连。
2.开展色谱:将准备好的色谱板竖直放入溶剂槽中,确保样品不与溶剂接触。
然后将密封槽盖上,并允许溶剂通过色谱板。
在溶剂往上升的过程中,化合物将在色谱板上分离出不同的色谱带。
步骤六:色谱带展现1.取出色谱板:当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色谱板从溶剂槽中取出。
使用滤纸轻轻擦去多余的溶剂。
步骤七:鉴定结果1.利用可见光或紫外灯照射色谱板,观察和记录色谱带的展现情况。
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制备色谱分离技术
亲疏水性选择,一般分离大分子时,选 择疏水性的基质,活性易保持;
30
制备色谱技 术
常规柱色谱的操作
(1)装柱:干法和湿法;
(2)上样:液体上样和拌样上样,样品带尽 可能窄;
(3)洗脱:始终保持洗脱剂液面高于柱床表 面,可梯度洗脱;
(4)流分收集:常采用固定体积收集法,结 合TLC检验;
21
(6)
网吸 酰极 中 或非 骨 和
制
状附 结和 构分 ,子 大筛 比分 表离 面相 积结
合 :
胺性 基、 、强 氮极 氧性 等 基 团含 ;氧
硫 基
----
----
等 极 性 甲 基 丙 烯 酸 酯
二极 乙性 烯、 基弱 苯极 聚性 合 而 成苯 ;乙
烯
----
架 结 构 决 定 树 脂 的 极 性 :
R
制备色谱技术 Si O H+R O H
Si O R
Si OH + SOCl2
Si Cl
(2) 健合硅胶
Si Cl + RNH2
Si NHR
Si Cl + RX M g
Si R
18
制备色谱技术
(3) 氧化铝 碱性氧化铝:其水提取液为pH9-10,常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分离,从碳氢化
合物中除去含氧化合物。 中性氧化铝:5%乙酸处理,水提取液为pH7.5,适用于醛、酮、醌、某些
切割谱带更加方便;
a. 自动化:自动点样仪、自动程序 展开仪、薄层扫描仪、多种强制 流动技术、多种联用技术如傅立 叶变换红外、拉曼、质谱等。
2
制备色谱技术
常规制备薄层色谱PTLC 薄层板制备 为了增大上样量,增加了吸附剂用量。 固定相:硅胶、氧化铝、纤维素、C2、
7.1 制备薄层色谱技术
7.1.2.1 薄层板的制备
(5 )PTLC分离的化合物中可能混有的杂质 PTLC吸附剂中含有粘合剂及荧光指示剂,其化学组成 有时难以搞清楚。在提取PTLC板分离的化合物的过程中, 吸附剂中的一些杂质很可能也被提取出来。实际上,提取 溶剂的极性越高,被提取出的杂质的量就越大。这些杂质 通常没有紫外吸收。在对纯化合物进行最后的薄层检测时, 人们通常难以发现这些杂质的存在。 Szekely(1983) 对从 空白硅胶板提取出的杂质进行了重量、红外及1H-NMR谱分 析,结果明显地显示了邻苯二甲酸盐及聚酯的存在。因此, 作者建议以Sephadex LH一20过滤作为最后的纯化手段。
7.1.1 常规制备薄层色谱法(PTLC) 经典的制备型薄层色谱与现代制备液相色谱
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所需资金投入最少
(Sherma 和 Fried , 1987) 。 PTLC 可以用来分离毫 克量级到克级的样品。 在许多有关天然产物分离的文章中,与常压 柱色谱配合使用的制备型薄层色谱方法仍在使用, 尤其是在一些没有现代分离手段的实验室。然而, PTLC具有许多不便之处,现介绍如下。
7.1.2.1 薄层板的制备
(3)色谱条件的选择 展开剂的选择是能否达到理想分离的关键。 Nyiredy 等 (1988) 介绍了一个建立在 Snyder(1978) 溶剂选择三角基础上 的方法 (PRISMA 模型 ) ,采用该方法可优化所选择的展开剂条 件。 。 经常被用于PTLC的溶剂系统:正己烷一乙酸乙酯,正己烷-丙酮和氯仿一甲醇。在溶剂系统中加入少量的乙酸或二乙胺 可改进对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效果。。 通过采用多次展开的方法可以提高PTLC的分离效果。在 PTLC一次展开结束后,先将板干燥,再放人容器内展开。根 据色带的Rf值,可多次重复上述操作,该过程需花费较长的 时间。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资料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1 制备色谱到底是什么?请介绍一下制备色谱?答;有些搞分析色谱的朋友,对制备色谱这个名词比较陌生。
其实,在化学化工医药等广泛采用的层析法以及薄层色谱就是最为典型的制备色谱。
下面对制备色谱中的一些常用概念做一下介绍。
(1)分析色谱的目的,是分析出混合物中一个(或者几个)纯物质的含量。
制备色谱的目的,是从混合物中得到纯物质。
为了加快分离的时间与提高分离的效率,制备色谱的的进样品量很大,导致制备色谱柱子的分离负荷的相应加大,也就必须加大色谱柱填料,增大制备色谱的直径和长度,使用的相对多的流动相。
然而,当色谱柱上样品负载加大的时候,往往导致柱效急剧下降而得不到纯的产品。
制备色谱,要解决容量与柱子效果之间的矛盾,对重现性也要考虑。
从经济上来说。
制备色谱要争取少用填料,少用溶剂,要尽可能多的得到产品。
(2)样品的前处理:制备色谱柱子由于处理的样品多,比分析柱子更容易受污染,所以,必要的前处理就显得非常的必要。
萃取、过滤、结晶、固相萃取等简单的分离方法,如果用得上,而且还不是很麻烦,就要尽可能多的采用以去掉杂质。
(3)制备色谱柱的材质及其特点。
下面介绍一下,制备色谱柱常用的材质及其特点。
各种规格的玻璃柱子在实验室里头很容易得到,而且价格低廉,但玻璃柱子致命的弱点是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且非常容易破碎。
当由于压力太小而导致流动相流速很慢的时候,高位液面或加高压空气(或者氮气)的采用是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
在底下加真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不锈钢柱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抗压力性能,但其价格相对很贵。
如果,只有很小的分离任务且经费也允许,市面上直径为1cm的小型制备柱就是首选。
有机玻璃柱子也能抗压力耐腐蚀,相对不锈钢柱子而言,它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液体的运行状态,对有色的物质其特点就更为突出。
(4)固定相的选择:硅胶、键合固定相(如C18)、离子交换树脂、聚酰胺、氧化铝、凝胶等都可以作为色谱柱的填料。
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薄层色谱板的基本制备方法。
2. 了解薄层色谱板在分析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法(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其原理基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差异,在固定相(薄层板)和流动相(展开剂)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硅胶作为固定相,通过涂布法制备薄层色谱板。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涂布器、干燥箱、剪刀、玻璃棒、天平等。
2. 材料:硅胶、蒸馏水、乙醇、玻璃板、待分离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硅胶:称取适量的硅胶,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制成硅胶浆。
2. 涂布:将玻璃板清洗干净,置于水平桌面上。
用剪刀将玻璃板裁剪成所需尺寸。
用玻璃棒将硅胶浆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厚度约为0.2~0.3mm。
3. 干燥:将涂布好的玻璃板放入干燥箱中,105℃恒温干燥1小时,取出待用。
4. 切割:将干燥好的薄层板用剪刀沿对角线裁剪成所需尺寸。
5. 点样:用微量移液器将待分离样品点在薄层板的一端,点样量根据样品的浓度和分离要求确定。
6. 展开:将点样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使展开剂液面略高于薄层板上的样品点。
将展开缸密封,待展开剂上升至接近薄层板顶端时取出。
7. 观察与记录:将展开后的薄层板取出,晾干,观察分离效果,并记录各组分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样品在薄层板上形成了清晰的色带,说明薄层色谱板制备成功。
2. 根据展开剂上升的高度和样品点的位置,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差异。
3.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标准样品,可以鉴定样品中的组分。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薄层色谱板,并掌握了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
2. 通过本实验,了解了薄层色谱板在分析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硅胶浆和展开剂对实验环境造成污染。
4.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达到了实验目的。
制备型色谱
制备型色谱是一种色谱技术,用于分离、纯化和制备化合物。
与分析型色谱不同,制备型色谱通常需要分离大量的化合物,并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制备型色谱通常用于制备药物、生物制品、有机合成产物等高纯度化合物。
制备型色谱通常使用大型色谱柱和高压泵,以较高的流速和压力进行操作。
制备型色谱的分离原理与分析型色谱类似,但在分离的目标化合物方面有所不同。
制备型色谱通常需要选择适当的色谱柱、流动相和温度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制备型色谱的步骤通常包括样品预处理、样品注入、分离、洗脱、收集和纯化等步骤。
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离和纯化。
在样品注入后,分离过程会根据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和保留时间进行分离。
在洗脱过程中,需要逐渐改变流动相的组成,以将不同的化合物从柱子中洗出来。
最后,收集和纯化步骤用于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制备型色谱在制药、生物技术、化学合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制备高纯度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制备加压色谱ppt课件
5.1.3.2硅胶衍生的固定相 大孔硅胶是最重要的液固色谱固定相,也被用于制备键合相固定相。根据制
备方法的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表面积及颗粒形状(不规则或球形)的吸附剂。 对于分析型高压液相色谱柱,大都采用颗粒度在5~10μm的填料,而对于制备 型液相色谱柱,通常采用直径在10~40μm或更大颗粒的填料。
Royleanones和coleons(如醌的甲基化物,2)一类高度氧化及脱水的abietanoic二 萜类植物色素因会产生严重的拖尾现象。难以用常规的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尽管采 用缓冲液处理过的硅胶(见5·1·3·2节)分离效果较好,但仍存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胶表面吸附的缓冲 剂有可能被洗脱下来的问题。在寻找含有化学键合酸性基团固定相时。研究者发现 质子化的强阳离子交换树脂能分离上述二萜类化合物。色谱柱内可装填Partisil 10 SCX(苯磺酸型;由于分离主要是通过吸附原理,化学键合相硅胶需具有游离的硅 烷醇基团),并以己烷一二氯甲烷和己烷一二氯甲烷一甲醇为洗脱剂。利用该方法, Rtiedi(1985)从唇形科植物Plectranthus parvirus和P.strigosus中分得八个 parviflorones类化合物(具有化合物2骨架的醌的甲基化物),所用洗脱剂为己烷一 二氯甲烷一氯仿一甲醇100:100:15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1 制备色谱到底是什么?请介绍一下制备色谱?答;有些搞分析色谱的朋友,对制备色谱这个名词比较陌生。
其实,在化学化工医药等广泛采用的层析法以及薄层色谱就是最为典型的制备色谱。
下面对制备色谱中的一些常用概念做一下介绍。
(1)分析色谱的目的,是分析出混合物中一个(或者几个)纯物质的含量。
制备色谱的目的,是从混合物中得到纯物质。
为了加快分离的时间与提高分离的效率,制备色谱的的进样品量很大,导致制备色谱柱子的分离负荷的相应加大,也就必须加大色谱柱填料,增大制备色谱的直径和长度,使用的相对多的流动相。
然而,当色谱柱上样品负载加大的时候,往往导致柱效急剧下降而得不到纯的产品。
制备色谱,要解决容量与柱子效果之间的矛盾,对重现性也要考虑。
从经济上来说。
制备色谱要争取少用填料,少用溶剂,要尽可能多的得到产品。
(2)样品的前处理:制备色谱柱子由于处理的样品多,比分析柱子更容易受污染,所以,必要的前处理就显得非常的必要。
萃取、过滤、结晶、固相萃取等简单的分离方法,如果用得上,而且还不是很麻烦,就要尽可能多的采用以去掉杂质。
(3)制备色谱柱的材质及其特点。
下面介绍一下,制备色谱柱常用的材质及其特点。
各种规格的玻璃柱子在实验室里头很容易得到,而且价格低廉,但玻璃柱子致命的弱点是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且非常容易破碎。
当由于压力太小而导致流动相流速很慢的时候,高位液面或加高压空气(或者氮气)的采用是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
在底下加真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不锈钢柱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抗压力性能,但其价格相对很贵。
如果,只有很小的分离任务且经费也允许,市面上直径为1cm的小型制备柱就是首选。
有机玻璃柱子也能抗压力耐腐蚀,相对不锈钢柱子而言,它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液体的运行状态,对有色的物质其特点就更为突出。
(4)固定相的选择:硅胶、键合固定相(如C18)、离子交换树脂、聚酰胺、氧化铝、凝胶等都可以作为色谱柱的填料。
有不少文献报道,对填料可以进行一下处理提高了分离效果,如,对硅胶进行的硝酸银(或缓冲液)处理。
(5)装柱方法的选择根据固定相颗粒度和柱子的尺寸,采用不同的装柱方法,往往装填越好分离效果越好。
装柱效果跟填料的颗粒度关系很大,颗粒度的减少会导致装柱的难度。
一般来说,颗粒直径小于20-30um的固定相采用湿法装填。
所谓“敲击-装填”技术适用于颗粒直径大于25um的固定相。
湿法的目的是迫使相对稀松的固定相悬浆以高速装入色谱柱子,从而减少空隙的形成。
然而,当柱直径大于20mm,所加压力为30-40bar时,高压悬浆装填技术就变得十分复杂。
为将小颗粒固定相装入更大得制备型色谱柱,可采用柱长压缩技术。
这种方法,先将固定相悬浆(或偶尔是干填充物)装入柱中加压,利用物理方法将其压紧。
压紧的方法有两种:径向压缩和轴向压缩。
湿法装柱需要一定的设备,在柱子填完后,应用有柱效的测量,对柱效低的柱子应该重填。
(6)流动相的选择:除了和分析色谱同样的考虑外,在选用流动相时,要考虑色谱分离后面加有旋转蒸发等二次分离操作。
一般来说,不宜采用高毒性溶剂,对多元溶剂要尽可能的少用。
如果产品中含有大量溶剂,溶剂的纯度也要考虑在其中。
(7)加样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样。
-用注射器进样-用旋转阀进样-通过六通阀进样-通过主泵进样-通过辅泵进样-固体上样(8)泵的选用:生产制备色谱泵的厂商很多。
根据有无脉冲、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控制的精度、售后服务等来选择泵。
(9)检测器的选用:一般的分析池的最大允许流速仅为5 mL/min 或者10mL/min。
而专门的制备池的最大允许流速可为150mL/min。
有时,采用旁路分离管,将少量流体导入分析池进行检测,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其浓度的误差会相对较大。
(10)组分保留时间的估计用分析柱子在同等色谱条件下(同样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测定保留时间后,按照单一组分的线流速(不是体积流速)一定,通过计算可以知道组分的大致保留时间区域。
分析谱图的峰形状,对确定保留时间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1)产品的收集手工馏分收集费时费力,自动馏分收集器有很大的方便。
许多实验室和工厂都采用了馏分收集器。
(12)超载、边缘切割、中心切割、放大技术与非线性效用在制备色谱中,因为没有必要达到分析色谱那样的分离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大大加大进样的浓度和体积。
在做分离的时候,也有一些分析色谱的时候,不能用到的技巧。
因为篇幅关系,不在这里叙述。
(13)柱转换技术通过接头或者阀门,实现柱子的简单延长,或者比较方便地实现对其中一个(或几个)组分的精制。
(14)比较新的制备色谱技术模拟移动床可以连续进样,并可以利用边缘切割效用,而且采用了柱切换技术,能更好的利用溶剂和填料,已经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其理论和技术也日益完善。
迎头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逆流色谱环形色谱、气相制备色谱等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应用。
1 问: 我想购买waters600用于分析和制备,对于其配备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vihig] [davvy],可以配一个PDA,另外加一个示差折光410,另外买几根制备柱就可以了。
waters600的流速最大为20mL/min,一般可以配20mm ID的制备柱,一次分离10-100mg的样品,如果样品量更大,可以通过配件扩展到45mL/min,使用30mm ID 的制备柱。
另外为了保证馏分收集的准确性,最好配上Fraction II 馏分收集器。
如果样品数量很大,可以配2767 sample manager和ZQ MS, 同时做自动进样并通过MS或UV信号自动收集馏分。
这样可以过夜自动运行。
最大通量每天可以处理100-200个样品。
2 问:如何用制备色谱柱制备低含量的杂质?制备色谱柱为Zorbax SB-C18 9.4*250mm及gilson馏分收集器,色谱仪为Agilent 1100或LC-6A。
想用其制备面积归一化法含量为0.05%左右的杂质,初步提纯后用高分辨的LC-MS进行定性分析。
如何设定色谱条件,如流量,进样量,样品的浓度,切割点的设置,是否要浓缩,要求将95%以上的主峰切除。
(主峰后有二个杂质靠得很近。
)1 制备用的流动相最好等级高一点,否则流动相中的杂质会影响LC-MS分析。
2使用馏分收集器时,延迟体积一定要计算精确,检测器的响应时间设到最小,否则都会影响收集的纯度和回收率。
制备柱的流速一般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如果4.6mm分析柱流速为1mL/min,9.4mm制备柱用1*(9.4/4.6)2, 大约为4ml/min。
进样量设到几个mg应该基本没有过载。
进样样品浓度越高越好。
假如进样10mg,理论计算0.05%的杂质大约只有5ug,显然浓度太低,最好是多做几次,合并馏分然后浓缩后做LC-MS分析。
3 问:我想用hplc分离一个简单的多肽,我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流动相,还有他的梯度,还有选用什么样的柱子RP-HPLC,C18柱可以制备很少量的肽。
如果用RP-HPLC,首先应该用同类型的分析柱子分析一下多肽含多少杂质,设置缓缓的梯度的分离样品,在根据分析柱子跑出的峰形,逐渐放大纯化的方法。
4 问:TFA在缓冲液中是不是只起到调节pH的作用呢?TFA的浓度越高基线的漂移越厉害,那是不是说它的浓度在缓冲液pH允许的情况下越低越好呢?(1)TFA起到类似离子对的作用,一般浓度在0.05-0.1%,过高的浓度,会使溶液偏酸,长时间使用可能影响柱子寿命。
(2)同时TFA可以抑制硅胶表面硅醇基,改善碱性化合物的峰型。
有时0.1%TFA分离不好的话。
可以考虑加大浓度到0.2%。
但要注意用完后及时冲洗色谱柱。
(3)走梯度时,因为走成基线漂移,但对制备的影响不大。
5 问:样品如果溶解度太低如何上制备HPLC?(1)了解一下样品的性质,根据其酸碱性,极性等性质,通过调节溶剂的pH值等, 以达到较好的溶解度(2)样品可能某种晶型难溶,这样可以加入其他溶剂(如丙酮等)以助溶。
(3)不是一定要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对溶解度差的样品,可以选择甲醇,THF或DMSO 等溶解样品。
特别是DMSO,对一般的化合物溶解度都很好。
并且在反相柱上不保留,不会造成干扰。
而且DMSO的洗脱能力很弱,一般不会影响峰型。
(4)可以固体上样。
6 问:多肽的分离制备, 如何上量?如何增大分离度?反相HPLC应当是很好的分离小肽方法,用CH3CN或CH3OH:H2O(95:5)做流动相,看保留如何,若无保留,建议改用其他色谱方法进行分离。
关于多肽的分离,首先要知道它的分子量大小,然后选择不同类型的填料,如孔径的大小。
我们先在分析柱(4.6MM内径)上做一下实验,找到最大的分离度,这一过程的难度是最大的,要不断地改变流动相和固定相,然后再线性或非线性放大到制备,放大的倍数按分析柱的实验结果。
分离后可以通过冷冻干燥得到固体。
还可以考虑离子交换来分离多肽。
7 问:做柱层析时(国产大孔吸附树脂),怎么才能把洗脱液中的树脂残留物处理干净?大孔吸附树脂在上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处理,方法包括用色谱纯的甲醇或乙睛洗到没有吸收;或树脂用乙醇浸泡2天,丙酮浸泡2天,然后用常规的酸,碱洗。
再用丙酮回流二小时就可以用了。
8 问:由分析型液相转为制备型液相,其色谱系统需作多大调整?是否可以按照柱体积折算只改变流速?其上样量多大为宜?(1)泵要换,流量要加大,压力可不变或减少;流通池要换体积更大的。
(2)整个系统的管路要更换更粗的,否则压力太大,而且特别容易发生堵塞。
对流通池后的管路,最好增加反压调节器,否则管路太短的话,反压小会导致流通池气泡,管路长的话会导致峰展宽。
(3)检测器的响应时间和峰宽要设置合适,否则会导致收集时延迟体积的计算不准(4)上样量主要根据柱子的大小、样品的浓度、制备是否根据分析条件放大(例如制备柱是否还用分析用填料);一般上样量与柱子直径的平方以及长度成正比。
9 问:流动相中含有盐时,收集液该如何除盐?选用挥发性酸,碱或盐(如醋酸铵)是否会在挥干溶剂或冻干过程中直接除去?一般可以采用离子吸附的办法去掉(可以参考离子吸附有关技术)。
但也是稍微麻烦的事情,最好,不加加酸碱盐,如果要加的话最好,要加挥发性的或者对产品或者检测没有干扰的。
可用G25脱盐,它是安马西亚出的一种葡聚糖凝胶。
交联度大孔径小,对小分子的无机盐保留较大,而对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没有保留从而可以将盐份脱除。
另外采用挥发性的酸,碱时,一般会在干燥过程中直接除去,但如果样品也有酸碱性,可能会与这些挥发性酸碱形成一定比例的盐。
10 问:制备型柱子柱压上升柱效下降怎么办?对高价值的制备柱来讲,延长柱子寿命是很重要的。
一般要注意保护柱子,一般来说,制备柱子一般需要保护柱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