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三: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三:行文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b977897336c1eb91b375dbc.png)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 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 ×××;④全文整体上写×××。
四、易错易误点分析
1、不会寻找标志词(句) 文章不论采用什么线索,写作中,作者总会情不自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抓住文章中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可以快速理 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概括不精练,表述不连贯
出现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依据线索抓住内容关键词来概括。另外,还要将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表达清楚。如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铺垫”“张本”,后面的 内容“照应”“对比”“衬托”前面的内容,“突出”什么内容,“揭示主题”“总结全文”等。
(直接考查) 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空间变化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 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了行文思路。
暗考型 (间接考查)
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解答此类题,首先也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 线索,然后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 理的先后顺序。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 自己概括加工。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再概括段意,文脉便显示出来,也就把握了文章结构。针对心理 线索,我们先注意勾画标示心理变化的关键句,如“心里颇不宁静”“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再从中提炼心理词,加以组 合即可。
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583294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e.png)
【苏派语文备考】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一、行文思路(一)纵向式1.时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写人记事散文和文化历史散文,写人记事散文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人记事,文化历史散文特点是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来抒发感慨和思考。
这类散文内部结构一般为相承式。
示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思考“一个消逝山村”的“前世今生”。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登泰山记》)2.空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写景类散文和场景变换类叙事散文,写景类散文以移步换景、景变情迁为特点,其内部结构关系一般为相并关系。
场景变换类以在场景变换中进行叙事为特点,其内部结构一般是相属式。
示例:《荷塘月色》作者的游踪是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空间顺序)《故都的秋》作者通过“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凉闲人”“秋日红枣”五幅画面来表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3.逻辑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抒情说理类散文。
作者以情感抒发或哲理思考统率全文,最能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逻辑顺序通常从事物事理的不同方面展开,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有主次联系、因果联系、递进联系、总分联系,或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都可以看作是逻辑顺序。
示例:《荷塘月色》情感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故都的秋》紧紧围绕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展开描写《记念刘和珍君》无论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还是“无话可说”,都饱含着鲁迅先生的“悲愤”。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赤壁赋》)(二)横向式1.总分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情理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是感情基调、或是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的维度、层面展开论述或抒情。
示例:《故都的秋》文章开篇将故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对比,点明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然后整篇文章是以“清、静、悲凉”为中心层层递进,逐步刻画了故都的清秋景色。
2.对比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抒情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通过时空对比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三讲 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解析版)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三讲 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cbb4f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5.png)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散文阅读专题第三讲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知识精讲】分析行文的思路与线索就是按照文章表现的情感脉络,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内容层次是怎么安排的,以及是顺着一条什么线写下来的,以及线索的作用或效果。
[考向1] 梳理行文思路1.散文的思路结构类型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有:静赏式,即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参游式,即入景——赏景——联想——收束;象征式,即描摹物——由物及人——言志向。
文化哲理散文主要有:追怀式,即眼前景——从前景——怀念情;叙史式,即奠定基调——追述史实——抚今感慨。
写人叙事散文主要是感悟式,即抒情触媒——相关场景——相关人物——生活感悟。
2.散文内部的结构关系散文内部的结构关系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相承关系,体现了文章内容的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表现方式是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或是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或是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
第二种是相并关系,主要是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一般通过并列式和对比式展现内容。
第三种是相属关系,主要有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3.方法从整体构思(谋篇布局)方面入手,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方式,分层归纳,最后整合。
注意转折、过渡性的词句。
4.步骤第一步:审题,明确方向。
明确命题的着眼点——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即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以及作者这么安排行文思路的理由。
第二步:读文,厘清思路。
先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再判断哪些段落可以根据题干要求归纳出大的行文层次。
第三步:作答,简洁规范。
组织语言作答。
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5.常见的设问方式(1)文章是围绕××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请简析。
(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3)文中主要写了××、××,这些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4)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6.答题规范(1)用“首先”“然后”“下一步”“最后”等词语来串联每一步的内容。
散文的行文思路特点
![散文的行文思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ecbfa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8.png)
散文的行文思路特点
1. 散文啊,那思路常常像条自由的小溪,流淌得随心所欲呀!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就是跟着回忆随意地流淌嘛,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多自在!这不就是散文行文思路的一大特点嘛,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多有意思!
2. 散文的思路有时就像在漫步,走走停停,瞅瞅这儿看看那儿!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会儿看看荷塘,一会儿想想别的事情,很随性啊!难道这不是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
3. 散文的行文思路可以像一阵风,飘忽不定但又让人着迷!比如丰子恺的散文,那真的是忽东忽西,却总能抓住你的心呀!这难道不是很奇妙的事情吗?
4. 它呀,还可以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闹腾这儿,一会儿跑去那儿!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情感就这么跳跃着,多生动呀!这可不就是散文行文思路的有趣之处嘛!
5. 散文的行文可以像一幅拼图,东一块西一块的,但拼起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看似杂乱,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多神奇呀!这不就是散文的魔力嘛!
6. 散文的行文思路有时候就如同多彩的梦境,奇幻而又真实!像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各种场景和思绪中穿梭,多令人沉醉呀!这就是散文思路的迷人之处,毋庸置疑!
我觉得散文的行文思路特点就是自由灵活、生动多变、充满情感和趣味,能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散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散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75b3d2c551810a6f424861e.png)
理清文章思路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
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显得尤为重要。
(一)行文思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1)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2)线索分类散文通常都有多条线索,可分为明线和安详。
一般来说,暗线往往是情感线索。
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
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
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
散文行文思路
![散文行文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648addeb9f3f90f76c61b56.png)
行文思路”题的解答思路。
行文思路就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
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思路外化为形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分析行文思路,即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即在梳理行文思路。
以下主要结合2009年高考语文真题对“行文思路”题的解答规律加以说明。
一.“行文思路”题命题的一般规律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
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
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
从全国一卷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文思路”,则此题总是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进程。
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
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文本加以归纳、概括。
二.“行文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
2.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文思路”的解答思路。
3.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文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
4.“行文思路”解答时的一般表述句式是:某段至某段写的是某某……三.四大类文体“行文思路”的一般特点:1.散文: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是文中所写的事件,“神”是文章的思想感情。
●多数情况下可以从散文“神”(情感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抒情散文尤其如此。
●有时可以从散文蕴含的道理(“神”)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哲理散文尤其如此。
●有时可以从“形”(散乱的事件)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叙事性散文尤其如此。
●有时可以从时间、空间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游记散文尤其如此。
2.记叙文:高考中较少考到记叙文(含小说)阅读。
记叙文的特点在于叙事性,事件的连贯性。
2023届高考散文结构复习(一)分析行文思路+课件19张
![2023届高考散文结构复习(一)分析行文思路+课件19张](https://img.taocdn.com/s3/m/d389c20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a.png)
木心《童年随之而去》 ——《优化方案》124页
课后作业
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
《故都的秋》
抒情触媒-相关场景-相关人物-生活 《藤野先生》
感悟
入景-赏景-联想-收束
《荷塘夜色》
描摹物-由物及人-言志向
《囚绿记》
眼前景(人、事)-从前景(人、事)《背影》 -怀念情
奠定基调-追怀史实-抚今感慨
《记念刘和珍君》
伍 思路分类
分类
特点
纵向思路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1(1—2)总写对北国、 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 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 往; 2(3—12)分写古都 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 (清、静、悲凉); 3(13—14)总括全 文,再次强调南国之 秋的色、味不及北国 之秋,直接抒发对故 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 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场面连贯法
散文中的场 面(地点) 是人物活动 的重要场所, 有些散文中 一个场面就 可以梳理为 行文一个环 节。
1(1)出家门; 2(2—3)踱小径; 3(4—6)赏荷塘月色; 4(7—9)忆江南; 5(10)回家门。
《囚绿记》 ——陆蠡
线索连贯法
先找出具体 的线索,再 按照线索归 纳梳理。散 文常见的线 索有:物象、 人物、中心 事件、思想 感情、时间、 空间等。
1(1—4)寻“绿” ; 2(5—7)赏“绿” ; 3(8—12)囚“绿” ; 4(13)释“绿” ; 5(14)怀“绿” 。
散
文分
复
析 行
习文
思
路
考点
散
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
行文思路分析题
文
作品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 构思技巧分析题
结
行文线索
散文行文思路
![散文行文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933b4e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0.png)
散文行文思路
在写散文时,行文思路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整篇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
一个好的行文思路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个好的散文行文思路应该包含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开头是文章的门户,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段有趣的故事、一个深刻的问题或者一句引人思考的话语来引出文章的主题。
行文思路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句。
主题句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可以是一个观点、一个见解或者一个问题。
主题句应该明确、简洁,并且能够概括文章的内容。
接下来,行文思路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论证结构。
论证结构是为了支持主题句而进行的逻辑推理。
可以通过列举事实、举例说明、引用权威观点等方式来进行论证。
同时,要注意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和转折关系,以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行文思路应该有一个生动的描写。
描写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它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场景、细节等方式来丰富文章的内容。
行文思路应该有一个深入的结尾。
结尾是文章的收束部分,它可以
总结全文的观点,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或者给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结尾应该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啰嗦,以免影响整体效果。
一个好的散文行文思路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构建行文思路时,要注意开头的吸引力、主题句的明确性、论证结构的合理性、描写的生动性和结尾的深入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好的情况下,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行文思路(真题汇编)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行文思路(真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5d467a5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4.png)
专题06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行文思路、线索作用)★行文思路★◆解题思路分析材料关系法线索法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分清线索后,自然也就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层次法根据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意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
★历年真题★一、【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5分)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9881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d.png)
任务一
(续表) 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 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根据文章的线索、关键句子 合 及段落分布可以将全文合并为三个部分:来到普希金流放地;拜访普希金 之墓,了解他的伟大和死亡的时代原因;由普希金的痛苦深思问题 整 由童年时代与普希金的结缘说起,进而来到普希金流放地;了解到普希金 合 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的伟大和死亡的时代原因;作者由普希金的痛 答 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 案 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题】
细审题, 根据题干“两条线索”及“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可知,本题考查把
明方向 握文章线索、探究线索作用
本文为游记,其游历路线依次是:①在普斯科夫,与当地作家交
线 游记
找线索,
谈时探讨普希金的性格发展;②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
索 散文
析作用
③“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
任务一
(续表) 合并段落,概括要点。将圈画出的关键语句与段落重要内容结合,梳理各段 落主要内容:①开篇,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 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②第二段,由回忆回 合 到现实,表明此行目的;③第三段,来到庄园,联想到普希金作品《叶甫盖 尼·奥涅金》女主人公达吉雅娜;④第四段,过渡段,由女讲解员引入下文普 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⑤第五段,对普希金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和作品成 就进行简要介绍;⑥第六段,详细介绍普希金之死的时代原因;⑦文章结尾,
任务一
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 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 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 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2025届高考散文考点专题复习:梳理文章行文思路课件
![2025届高考散文考点专题复习:梳理文章行文思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31839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8.png)
③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散文考点三:表达技能
(二)答题要范 1.判断表达技巧要准、全 (1)准确掌握四个层面的技巧术语。这一点要牢固掌握本讲 所述的相关技巧,并能透彻理解其作用。
6 大常考句段作用表解 解答此类题应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几方面分析,不同 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 结尾处句段的作用。
开篇
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引起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④提供 背景,渲染气氛。
中间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起过渡作用;②内容上 扩大思路,丰富内涵。(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 面转向反面等)
(2)句式之美
角度
长句短句结 合
整句散句结 合
特点或作用 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 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4)手法之美
角度
特点或作用
修辞 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 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 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3.注重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 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或暗示了文章 的内容重点;从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 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 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从标题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 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3daa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8.png)
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点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1行文思路分析题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2线索作用分析题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高考语文散文必考知识3理解词语的含义题一、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散文行文思路
![散文行文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16203522af90242a895e5e9.png)
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②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2——结构思路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2——结构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13e0ccf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b.png)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2 ——结构思路+例题分析【知识梳理】散文的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常包括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主要题型分四大类: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分析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文章谋篇布局思路。
局部——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需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
一、题型1——行文线索分析(一)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脉络。
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文章中所用的各种材料,犹如一粒粒散珠,只有用线索把它们串起来,才能成为光彩照人的珠链。
(二)散文常见的线索类型及作用:(三)分析线索作用的思路第一步——“定线索”第二步——“两个角度”分析线索作用二、题型2——行文思路的分析(一)分析散文结构思路主要涉及分析综合能力,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首先梳理清楚作品结构思路,才能理解散文内容。
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三)行文思路分析的思路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文章紧扣……展开叙事,先写……再写……最后写……)3.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散文行文思路特点
![散文行文思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76dd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e.png)
散文行文思路特点以下是 6 条关于“散文行文思路特点”的内容:1. 散文啊,那可是自由的天地!就像在广阔草原上奔跑一样,想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
你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会儿写植物,一会儿又写动物,多随性啊!散文不就是这样嘛,想到啥就写啥,不用拘泥于特定的结构,这不就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吗?2. 嘿,散文常常就像是在和你聊天呢!它没有那么死板,特别亲切。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日常的场景和朴实的话语来打动人心。
就好像朋友在跟你讲述他的经历,让你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不是吗?这就是散文用平凡展现深刻的魔力呀!3. 散文的行文思路可以很跳跃哦!有时就像蝴蝶一样,这儿飞飞,那儿停停。
比如丰子恺的散文,一会儿写童趣,一会儿又跳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多有趣啊,就像我们的思绪一样,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变化,这难道不是散文的魅力所在吗?4. 哇塞,散文还能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呢!它可以是热烈的、欢快的,也可以是忧伤的、深沉的。
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字里行间的情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这不正像我们的心情有时波涛汹涌,有时又风平浪静吗?散文就是这么能抓住人心呐!5. 散文的思路有时就如同河流一样,缓缓流淌,自然而又顺畅。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不就是这样嘛,从景色到心境,自然而然地过渡。
它不会给你生硬的感觉,而是让你舒舒服服地跟着它走,这不是很好吗?这就是散文该有的样子呀!6. 散文啊,它能把看似普通的东西变得那么有韵味!就像画家的画笔,能给平凡添上绚丽的色彩。
像林清玄的散文,一个小小的物件在他笔下都能变得充满诗意。
这不就是散文的神奇之处吗,能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多棒啊!哎呀,散文的行文思路特点真的是丰富多彩呀!。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套路和阅读专练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套路和阅读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453bd069ff00bed5b8f31d56.png)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套路和阅读专练一.散文阅读答题套路1.分析散文的结构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文章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2.概括段意、主题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
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有:▌读题目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析首尾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析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联系背景有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同学们一定要切记,概括作品主题时一般用语是:本文通过对……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情感(赞美了……或批判了……)。
散文行文思路的特点
![散文行文思路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8c48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b.png)
散文行文思路的特点《散文行文思路的特点》哎呀,说起散文的行文思路特点,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就像我们在森林里探险,散文的行文思路就是我们前进的小路,弯弯曲曲,充满了惊喜和奇妙。
你想想看,散文不像记叙文那样,规规矩矩地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走。
它呀,更像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
一会儿给你讲讲春天的花朵有多美,一会儿又和你唠唠秋天的落叶有多愁。
这不是挺有趣的吗?散文有时候就像一场随心所欲的旅行。
比如,作者看到了一朵盛开的玫瑰,可能就会从玫瑰的颜色、香气,联想到自己曾经的一段美好回忆,然后又跳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就好比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一家小店,进去逛了逛,结果发现了好多新奇的玩意儿,思绪也就跟着飘远啦。
而且呀,散文的语言也是五花八门的。
有时候它像一首优美的诗,充满了韵味和节奏感;有时候又像和朋友聊天,亲切又自然。
比如说,“月光洒在湖面上,像一层银纱”,这多美呀,是不是让你一下子就有画面感啦?再比如,“哎呀,今天可把我累坏啦!”这种就特别亲切,就好像作者在跟你面对面诉苦呢。
散文里的情感表达也特别丰富。
作者高兴的时候,文字都好像在跳舞;伤心的时候,字里行间都透着泪水。
这就好像天气,有时阳光灿烂,有时阴雨绵绵。
你再瞧瞧那些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写散文就跟画画似的。
一会儿浓墨重彩,一会儿轻描淡写。
有时候详细地描述一个场景,让你感觉自己就身处其中;有时候又简单几笔,却能让你回味无穷。
总之,散文的行文思路特点就是自由、灵活、多姿多彩!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全凭作者的心情和想法。
就像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散文特别迷人吗?我觉得呀,散文就是文学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感受。
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复杂,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和慰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精讲】常见写法:1.空间顺序:2.时间顺序3.写作手法之景物描写樱桃黄裳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
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
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
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
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
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
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
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
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
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
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堥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
好像比堥剧稍高一些。
此外,桐庐越剧团在山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
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讲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
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
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
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
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的多,不过我觉的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度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
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修整修。
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
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
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
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
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
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
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
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旁晚时分了。
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夫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称。
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
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
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
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
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
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
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
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
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
他在画幅上角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
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
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注]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
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
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11.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6分)(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答:(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12.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13.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
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
(8分)答:①我没有事情的时候,往往喜欢独坐深思,这时我便把我自己站在高高的地方,--暂且和那旅馆作别,不轩敞的屋子--矮小的身体--和深闭的窗子--两只懒睁开的眼睛--我远远地望着,觉得也有可留恋的地方,所以我虽然和他是暂别,也不忍离他太远,不过在比较光亮的地方,玩耍些时,也就回来了。
②有一次我又和我的旅馆分别了,我站在月亮光底下,月亮光的澄澈便照见了我的全灵魂。
这时自己很骄傲的,心想我在那矮小旅馆里,住得真够了,我的腰向来没伸直过,我的头向来没抬起来过,我就没有看见完全的我,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夜里我可以伸腰了!我可以抬头了!我可以看见我自己了!月亮就仿佛是反光镜,我站在他的面前,我是透明的,我细细看着月亮中透明,自己十分的得意。
后来我忽发现在我的心房的那里,有一个和豆子般的黑点,我不禁吓了一跳,不禁用手去摩,谁知不动还好,越动着这个黑点越大,并且觉得微微发痛了!黑点的扩张竟把月亮遮了一半,在那黑点的圈子里,不很清楚的影片一张一张地过去了,我把我所看见的记下来:--③眼前一所学校门口挂着一个木牌,写的是:“京都市立高等女学校”。
我走进门来,觉得太阳光很强,天气有些燥热,外围的气压,使得我异常沉闷,我到讲堂里看她们上课,有的做刺绣,有的做裁缝,有的做算学,她们十分的忙碌,我十分的不耐烦,我便悄悄地出了课堂的门,独自站在院子里,想藉着松林里吹来的风,和绿草送过来的草花香,医医我心头的燥闷。
不久下堂了,许多学生站在石阶上,和我同进去的参观的同学也出来了,我们正和她们站个面对面,她们对我们做好奇的观望,我们也不转眼地看着她们。
在她们中间,有一个穿着紫色衣裙的学生,走过来和我们谈话,然而她用的是日本语言,我们一句也不能领悟,石阶上她的同学们都拍着手笑了。
她羞红了两颊,低头不语,后来竟用手巾拭起泪来,我们满心罩住疑云,狭窄的心,也几乎进出急泪来!④我们彼此忙忙地过了些时,她忽然蹲在地下,用一块石头子,在土地上写道:“我是中国厦门人。
”这几个字打到大家眼睛里的时候,都不禁发出一声惊喜,又含着悲哀的叹声来!⑤那时候我站在那学生的对面,心里似喜似悲的情绪,又勾起我无穷的深思。
我想,我这次离开我自己的家乡,到此地来,不是孤寂的,我有许多同伴,我,不是漂泊天涯的客子,我为什么见了她--听说是同乡,我就受了偌大的刺激呢?……但是想是如此想,无奈理性制不住感情。
当她告诉我,她在这里,好像海边一只雁那么孤单,我竟为她哭了。
她说她想说北京话,而不能说,使她的心急得碎了,我更为她止不住泪了!她又说她的父母现在住在台湾,她自幼就看见台湾不幸的民族的苦况,……她知道在那里永没有发展的机会,所以她才留学到此地来,……但她不时思念祖国,好像想她的母亲一样,她更想到北京去,只恨没有能力,见了我们增无限的凄楚!她伤心得哭肿了眼睛,我看着她那暗淡的面容,莹莹的泪光:我实在觉得十分刺心,我亦不忍往下看了,也忍不住往下听了!我一个人走开了,无意中来到一株姿势苍老的松树底下来。
在那树荫下,有一块平滑的白石头,石头旁边有一株血般的红的杜鹃花,正迎风作势;我就坐在石上,对花出神;无奈兴奋的情绪,正好像开了机关的车轮,不绝地旋转。
我想到她孤身作客--她也许有很好的朋友,但是不自然的藩篱,已从天地开始,就布置了人间,她和她们能否相容,谁敢回答呵!⑥她说她父亲现在台湾,使我不禁更想到台湾,我的朋友招治,--她是一个台湾人--曾和我说:“进了台湾的海口,便失了天赋的自由;若果是有血气的台湾人,一定要为应得的自由而奋起,不至像夜般的消沉!”“唉!这话能够细想吗?我没有看见台湾人的血,但是我却看见眼前和血一般的杜鹃花了:我没有听见台湾人的悲啼,我却听见天边的孤雁嘹栗的哀鸣了!”⑦呵!人心是肉作的。
谁禁得起铁锤打,热炎焚呢?我听见我心血的奔腾了,我感到我鼻管的酸辣了!我也觉得热泪是缘两颊流下来了!⑧天赋我思想的能力,我不能使他不想;天赋我沸腾的热血,我不能使他不沸;天赋我泪泉我不能使他不流!⑨呵!热血沸了!⑩泪泉涌了!我不怕人们的冷嘲,也不怕泪泉有干枯的时候。
呵!热血不住地沸吧!泪泉不竭地流吧!万事都一瞥过去了,只灵魂的伤痕,深深地印着!【注释】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五四时期著名作家。
本文是她教书之余在日本旅游后所作,发表于1922年8月11日第46期《时事新报﹒文学旬刊》。
1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4分)12.以第⑦--10段为例,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评析本文的抒情方式。
(4分)13.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5分)1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灵魂的伤痕”的含义。
(3分)河边洗衣服的时光李娟①洗衣服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能有机会出去玩玩,还可以趴在河边的石头上舒舒服服地呼呼大睡,还可以跑到河边附近的毡房子里串门子、喝酸奶。
此外还可以好好洗个澡。
②夏天真好,太阳又明亮又热烈,在这样的阳光之下,连阴影都是清晰而强烈的,阴影与光明的边缘因为衔含了巨大的反差而呈现奇异的明亮。
③我光脚站在石头上,空空荡荡地穿着大裙子,先把头发弄湿,再把胳膊弄湿,再把腿弄湿,风一吹过,好像把整个人都吹透了,浑身冰凉,好像身体已经从空气里消失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