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动力工程(专硕)培养方案2015-5-18

合集下载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工程能力和专门知识的工程师,具备从事动力系统设计、优化与控制、节能与环保等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培养跨学科综合素质,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在国家能源战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上提供解决方案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1.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掌握工程热物理学、能源工程学、热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动力系统的基本原理。

2.宽广的知识视野:学生需了解能源工程、节能技术、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3.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需具备动力系统设计、优化和控制的技能,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系统模拟与预测。

4.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学生需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具备写作科研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能力。

5.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生需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专业团队成员有效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学术主干课程:包括《工程热物理学》、《能源与环境工程》、《燃烧工程》、《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等。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新能源技术与应用》、《能源管理与系统控制》等。

(3)科研工作:学生需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完成独立的科研工作,并撰写相关论文。

2.实践训练(1)实验课程:包括热力学实验、燃烧实验等实践操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工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工程实践项目,如能源系统设计与优化、节能与环保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3.学位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学位论文,选题范围包括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节能与环保技术等,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

四、培养方式1.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方式,重视实验、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导师制度:学生由具有丰富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导师负责指导,定期进行学术研讨和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

动力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在动力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具有全面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掌握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动力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

2. 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用英语阅读相关动力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进行学术交流和撰写国际性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

3. 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熟练掌握科研方法,具备在动力工程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

4. 具有动力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能独立进行动力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工作。

5. 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动力工程领域中承担相应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学制和学位1. 学制:2-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 授予硕士学位,动力工程(Master of Power Engineering)。

四、培养内容1. 主干课程(1)热力工程基础(2)流体力学(3)燃烧理论与技术(4)热工程传递(5)动力机械基础(6)动力系统分析与优化(7)动力机械系统设计(8)清洁燃烧技术(9)火电厂运行管理(10)可再生能源动力工程(11)高效节能动力系统(12)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13)热力发电工程实践(14)动力机械实验(15)燃烧工程实验(16)论文撰写与学术规范2. 选修课程(1)先进动力系统(2)新能源动力系统(3)热能利用与工程(4)热电联产技术(5)动力设备检测与评估(6)动力系统噪声控制(7)能源系统分析(8)工程运行管理(9)动力机械自动控制(10)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3. 实践环节(1)科研课题研究(2)动力工程行业实践(3)毕业设计(4)学术报告五、培养环节1. 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专业齐全的师资队伍,有扎实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VIP专享】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_2013

【VIP专享】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_2013

总学分
修 课 ≥18 学分 学 分
研 究
≥14 学分 环 节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32 学分
校级公共课程≥7 学分,其中:英语 2 学分,思政类 2、数学 3
专业领域基础课≥2 学分(必修)
专业选修课≥6 学分
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3 学分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43010 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领域的基 本研究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 3.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4. 可胜任本领域的相关的工作。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应用高等工程数学(矩阵论、数值 计算方法)
自然辩传热传质理论(国际化课程) 32
高等工程热力学
多相流基础(国际化课程)
燃烧理论及应用(国际化课程) 32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

动力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为了培养动力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设计了如下的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动力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创新精神,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2. 培养要求(1)系统地学习动力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动力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2)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3)熟悉本专业前沿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发展规律,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在动力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用现代科技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文字撰写、信息检索、图示表达和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置1. 授课内容(1)动力工程概论(2)燃烧理论与技术(3)能源系统工程(4)流体力学(5)热传导理论(6)动力机械(7)热工学(8)热动力系统(9)传热传质(10)热能储存技术(11)环境保护技术(12)能源装备制造(13)节能技术(14)可再生能源工程(15)动力系统优化设计(16)热力发电技术(17)能源管理与经济(18)可持续能源发展与利用2. 实践环节培养环节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学位论文等,其中实习是重要的实践环节。

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实习或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动力工程专业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1.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素质,毕业后多从事科研工作。

2. 专业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主要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毕业后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

武汉理工大学-动力工程(专硕)培养方案2015-5-18

武汉理工大学-动力工程(专硕)培养方案2015-5-18

动力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6)一、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动力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动力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船舶动力装置 2. 热力系统仿真与优化3.船舶动力机械性能优化与运用保障4.船舶电力系统及控制技术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1.学制、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

课程学习包括必修、选修和专业综合课程,其中第1学期为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课程在第2、3学期分散安排;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等,安排在第2~4学期进行。

2.学分要求: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

3.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至少1.5年(从开题时间起)四、课程设置1.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专业综合课程和必修环节等(见表1),其中公共学位课程不低于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不低于12学分(必须选一门实验课程或研究方法类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4学分(其中专业外语为必选),专业综合课程不低于2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6学分。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430107)一、培养目标:动力工程是研究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技术领域。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主要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从事该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紧密联系能源转换、传输与利用、工艺工程节能和污染物质排放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掌握热工设备、能源转换和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制造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掌握对生产工艺、过程热工和设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原理及方法,能够对热工和环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经济评价。

具有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1. 能量系统分析与节能技术2.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3. 燃烧及传热传质技术4. 清洁燃烧及环境污染控制5. 热力设备及系统的优化设计理论与可靠性分析6.热力设备及大型回转机械的安全经济运行7. 电站自动化技术8. 通风及空调工程9. 动力工程技术经济分析10.核科学与工程11.风力发电12.水利水电13.先进制造技术14.生物质能利用技术15.太阳能热发电技术16. 设备工程监理技术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2.论文工作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指导方式。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培养年限一般不低于3年,不超过5年。

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l.课程设置及内容选取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考虑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要求,突出宽、广、新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2.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7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3.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工程热物理2.热能工程3.动力机械及工程
4.流体机械及工程5.制冷及低温工程
6.化工过程机械7.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以学校批准年限为准)。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目标我们要明确武汉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的背景和目标。

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实际工程技能,能够适应未来能源领域的发展需求。

1.培养目标理论基础:让学生掌握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

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

专业课程:能源动力系统原理、自动化技术、热力学与流体力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实践课程: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测量、工程实践等。

2.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

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结合1.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学习资源。

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

国际交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产学研结合项目研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产学研基地:建立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企业导师: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四、学生素质拓展与就业指导1.学生素质拓展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志愿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2.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就业培训: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能源转换与利用、热能传递与储存、能源系统与工程传动等领域。

为了培养具备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研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学生:1.掌握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灵活的创新应用能力。

2.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物理、力学、热学等学科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3.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撰写。

4.具有较高的学术道德水平,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并具备良好的科研团队合作精神。

二、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课程: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学习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热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动力系统分析等学科的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

2.学术研究导向的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具有一定关联性和挑战性的专业课程,如燃烧工程、能源系统工程、能源转化与利用等。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

3.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并撰写科研成果报告。

科研实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4.学术论文撰写:学生需要在培养期限内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论文要求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并进行独立的实验、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

5.学术交流和合作: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并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三、培养模式1.导师制度:学生在入学时由学校安排导师,与导师一对一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指导。

2.课程学习: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课程设置,学生需要修满学位要求的课程学分,并取得相应的考试成绩。

3.科研实践: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撰写科研报告。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动力工程领域)为做好我校全日制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保质量,根据教育部教研[2009]1号文件和国务院学位办[2009]23号文件有关要求,依据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内容,结合国内外该领域发展现状,特制定我校全日制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动力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行业管理、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2、培养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求实创新,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动力工程并能积极为我国动力工程行业发展服务。

(2)掌握动力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本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和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培养方式1、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培养方式,三部分内容可交叉进行。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为主。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动力工程教育、科技实践经验的导师与校外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1、课程学习课程应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1.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研究生形式,推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术指导。

2.培养期限为2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答辩。

三、培养课程安排1.学术硕士研究生应修满教育部要求的学位课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核心专业课程:热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燃烧理论等课程,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热物理和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

(2)拓展专业课程:能源技术、工程热物理的前沿理论与技术、环境工程、可再生能源等课程,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3)科研方法与实践:科学研究方法、科学论文写作与报告、工程实践等课程,为学生提供科研工作和工程实践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术硕士研究生还应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拓宽专业视野,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

四、科研与实践要求1.学术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导师的安排,参与科研小组的研究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为此,学生需具备下列要求:(1)了解科学研究工作流程,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掌握相关的科研课题背景和研究现状,独立撰写并修改科研论文。

(3)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够准确、可靠地完成实验工作。

(4)具备科研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能够将科研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撰写科研报告。

2.学术硕士研究生应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活动,对相关工程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五、学位论文要求1.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和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1)论文选题应有创新性,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015年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专业目录_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5年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专业目录_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选一)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及研究方向
拟招生 考试科目 人数 备注 Nhomakorabea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 日语、 204 英语二 (选一)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③302 数学二 ① 898 交通运输工程专 业综合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 日语、 204 英语二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5223) (选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99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综合二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资料请关注文彦考研论坛
2015 年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考研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及研究方向 017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Tel:86580952) 含: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 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174 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 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 (其中拟招 拟招生 考试科目 人数 备注
收“推荐免 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 (Tel: 试生”人数 86582280) 为 83 人,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 实际人数 重点实验室(Tel: 以最后确 86582968)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认录取人 ②201 英语一、 203 日语 数为准) 学术学位硕士招生专业: (选一) 082300 01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02 智能交通工程 ③301 数学一 ④876 工程热力学及传 热学、 877 智能运输系统 概论、 879 动力机械制造
与维修(选一)
轮机工程(08240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203 日语 (选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76 工程热力学及传 热学、 879 动力机械制造 与维修、 880 轮机自动化 (选一)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领域: 动力工程(085206)

全日制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06一、专业领域简介动力工程硕士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培养在能源转换、传输及利用、节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研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学术队伍,在节能理论与技术、动力机械技术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技术及应用、泵阀热固流动模拟与优化设计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以“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示范实验室、“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专业平台为依托,拥有一批具有鲜明能源与动力工程特色的实验系统与设备,为学科发展、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创新条件。

本学科与省内外的能源生产、能源装备研发、设计及制造单位构建起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全国能源电力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动力机械及设备、能源转换与与利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制造、检测控制、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设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如下表1所示。

表1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名校内学术导师,1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的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06)
一、培养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对动力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动力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船舶动力装置 2. 热力系统仿真与优化
3.船舶动力机械性能优化与运用保障4.船舶电力系统及控制技术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1.学制、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

课程学习包括必修、选修和专业综合课程,其中第1学期为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课程在第2、3学期分散安排;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等,安排在第2~4学期进行。

2.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

3.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至少1.5年(从开题时间起)
四、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专业综合课程和必修环节等(见表1),其中公共学位课程不低于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不低于12学分(必须选一门实验课程或研究方法类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4学分(其中专业外语为必选),专业综合课程不低于2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6学分。

2.专业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中的部分课程部分章节原则上由具有企业高工职称的行业、企业兼职教授讲授。

专业综合课程原则上由学院“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授课。

注:选修课可以直接用专业学位课,也可在能动学院其他学科学术型或专业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表中选取。

五、必修环节
(一)实践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本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环节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个部分。

1.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由指导老师负责落实,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

参加实践环节的学生完成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

2.综合实践: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工程岗位实际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

参加实践环节的学生需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3学分。

以上两个实践环节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备过程,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另外,通过部分双师型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可进一步实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如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注册物流师等。

(二)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
1.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工程实践,必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选题报告经开题报告考核小组审议通过,学院审定后报研究生院培养处教学管理科。

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

2.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

开题报告由学院组织,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

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个月。

3.中期考核: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

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中期考核通过者计1学分。

4.学生应达到学校规定的研究生申请学位获得科研成果的相关规定。

六、科研与论文
1.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表现出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研究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位论文字数一般2~3万字。

2.论文形式包括研究论文、设计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论文指导应聘请工程项目有关的人员,组成指导小组,紧密结合工程项目,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任务。

3.撰写规范除按学校的论文规范要求外,还要增加附件以证明所进行的科研、设计、监(检)测、技术开发工作,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监测或检测数据、程序清单、实验报告、相关照片或工作录像等。

参考文献和综述要偏重于实际应用(如工程报告等可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国外文献和近期文献的比例可适当降低要求)。

4.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
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5.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6.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1.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方式。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专业领域分班建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

2.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入学后1.5学期内在校内完成;其它课程和实践环节可在入学后1.5-3学期内在研究院(所)、工程中心和校外联合培养基地完成。

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扩国际视野”,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4.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下进行,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环节。

5.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八、其他
1.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

2.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进行文献阅读,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

3.硕士研究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社会实践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4.本培养方案从2015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